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千万不要利用大灰狼、魔鬼之类吓唬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03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千万不要利用大灰狼、魔鬼之类吓唬孩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最近我班的云超家喜迁新居,超超呢也有了一个自己的房间。那是一间很漂亮的儿童房:四壁贴着浅蓝色做衬底,印有小飞机展翅飞翔图案的墙纸,这是妈妈选定的;窗帘上的画面十分生动有趣,是小熊一家在春游,这是超超自己去挑选来的;一个可以放许多玩具的涂着红黄两色油漆的柜子神气的站在墙角,这是逛了五个家具城才决定买来的;还有云超最喜欢的床——一张带滑梯的儿童床。

云超妈妈说起来都有些不好意思。搬家以前,由于住房条件所限,云超都五岁了,还一直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大床上。云超到别的小朋友家去玩儿,看到他们有自己的房间和小床,很是羡慕。现在,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漂亮房间和可心的小床,别提心里多美了。

当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独自睡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第一天可能是太累了,他几乎是刚躺下就睡着了。而第二天的晚上,爸爸妈妈和他说晚安,祝他做一个好梦,替他关上灯,又掩上房门,他忽然觉得特别不对劲。随着大人脚步声逐渐消失,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马上笼罩住了云超。他试着用被子把自己的头捂起来,可还是觉得很害怕,于是云超大声的叫了起来:“爸爸妈妈,我的屋子里有魔鬼,你们快来啊!”

云超的叫喊声立刻换来了妈妈,他把灯打开,迅速来到了云超的小床边,惶恐的问儿子怎么回事。云超一把抓住妈妈,说:“我的房间有魔鬼,长头发、绿眼睛,特别可怕!”

妈妈听了云超的话倒舒了一口气,说:“你别自己吓唬自己,哪里有魔鬼啊,都是你自己瞎想出来的。”看着仍旧紧张的云超,妈妈决定今天晚上陪儿子睡一会儿,直到他睡着为止。

谁知,这一陪就没玩没了了。在睡着之前,每当妈妈想走开,云超就重复他的魔鬼要来的说法。为了让妈妈相信这是真的,在他的不断描绘中,这个魔鬼越来越逼真了。

可是,妈妈就是不相信,她总是问云超:“魔鬼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呢?”

对于妈妈的这个问题,云超每次的回答也是一样的。他说:“魔鬼害怕大人,妈妈一来,魔鬼就走了。”弄的妈妈也无话可说。

爸爸说:“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动画片闹得。就那昨天那个什么斗士来说,连我看了一眼都觉得有点太阴森了,别再看了啊。”yjs21.COm

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几天,云超依然还是看那个动画片,只不过是偷偷的看,爸爸妈妈一走过来,他就赶紧关电视。气的云超爸爸冲着云超直嚷嚷:“你就是胡思乱想整天自己吓自己,那么吓人的动画片你还看,说明你还挺喜欢魔鬼的,是不是?”

“、、、、、、”

云超妈妈走了以后,我仔细的想了一下这件事情。想象力虽然是一种好的能力,但想象的事物并不总是那么美好。随着孩子年龄逐渐长大,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其中就不乏那些不健康、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想象。就那孩子的害怕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想象引起来的。

2岁左右,随着想象的出现,孩子会说自己怕黑、怕大灰狼、怕大坏蛋;再长大一些,孩子还会说怕打雷下雨的夜晚、怕魔鬼、怕打针、怕死甚至怕后妈等等。尽管在大人的解释下,孩子也能认可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他们依然不能抑制自己的想象活动,一旦出现适当的情境,这些消极的想象还是会占据孩子的头脑。更糟糕的是,孩子会把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会加重这些想象的不良后果。

孩子有一些消极的想象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消极的想象,甚至因此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父母们就应该注意了。

首先,父母千万不要利用大灰狼、魔鬼之类吓唬孩子,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千万不要揭穿孩子的秘密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孩子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秘密包括与异性朋友交往、写日记等,一旦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稳定的心理就会变得紊乱,会对父母产生激烈抵抗感,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现在拥有秘密行为的人,并不限于年轻人。在当前竞争环境里,人们接触到行业内外的各种压力,而有些外表看来颇有成就、权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外人不知晓的秘密。笔者就知道一位房地产业名人,他闲暇时最喜爱的活动,是收集儿童音乐唱片。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这一嗜好,与能干的企业家形象相差甚远。在惊讶的同时,也嘲笑他的“儿童”行为。其实,对这种人来说,他的秘密行为很可能是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大压力后,为了缓解紧张、达到平静而采取的注意迁移方法。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为可以寻求稳定心理,这可以看作每个人都有的防卫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宝物被夺走,当然会对抢宝物的人憎恨,以达到心理平衡。

我们再回到亲子关系的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毫无疑问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留心孩子心理上的稳定。家长要用较适当的方法表达对孩子错误的纠正,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反感时,不要以揭穿孩子的秘密当作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这对孩子的稳定心理是无益的。

爸妈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情商教育!


孩子从一生下来,首先接触的人便是爸爸妈妈,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态度都直接受爸妈的影响,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作为父母,除了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外,还有一项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就是“情商教育”。

1、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妈不会骗他,爸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父母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2、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3、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4、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孩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5、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孩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6、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孩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孩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把孩子交给“魔鬼”


很多家长对“魔鬼”这个词颇为忌惮,其实“魔鬼”的定义在某个概念范畴里,我们理解为“磨难”。对于孩子来说,它是可怕的、恐惧的、不想去招惹的;然而对于家长来说,必须理智地认同它是无可避免的。既然是非人力可以阻拦的,不如在它到来之前,把我们的孩子锻炼成“钢筋铁骨”,足以和它抗衡。

小时候特别火的一个节目叫《正大综艺》,介绍一间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教会孩子认识棺材、墓碑,甚至是骨灰,教他们正视死亡这件事。我父亲对这个环节反应很大,痛斥他们神经病,吓坏孩子,叫我不要继续看下去。

是的,这就是我父亲的过度保护,在我对死亡这件事情充满好奇,有求知欲望的时候,阻断了可怕真相对我的惊吓。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可以保护我一生吗?后来我出国求学,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这个其实很常见的事情时,我的反应过度,因为它给我的惊吓大于常人,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这应该是父亲始料不及的。他本能地对我启用了防护罩,但是那个防护罩并没有一直随我成长,没有陪我踏出国门。

所以,当我遇到“魔鬼”的时候,它没有保护到我。

在我自己有了两个可爱的小朋友之后,我坚决地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所惧怕的“魔鬼”。大人的观念里,孩子们是可爱的、懵懂的,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但是,家长们,当你们勇敢地放开孩子,让他们去直迎磨难的时候,他们的小宇宙爆发出来的能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原来,孩子们的能量远远大于我们所以为的。

儿子5岁的时候,机缘巧合参加录制了一个当时非常火的儿童行动类纪实节目,这个节目让我们全家都受益良多。5岁的孩子,和一个同年龄的小伙伴只身从自己从小成长的城市出发,到另一个城市寻找早已隐身好的妈妈。这两个小家伙仅仅依靠身上的一点零钱和一张讨喜的嘴巴,到处求助,一步步找到寻找妈妈的方法。那天拍摄气温高达41℃,两个孩子在烈日下步行,这是平时习惯空调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的。经过一天的奔波周折,孩子们疲惫至极,在半夜抵达以为的目的地,才发现找错地方了。一连串的打击,孩子们没有挫败,决定找个酒店入住,第二天精神抖擞地继续寻找妈妈的踪迹。当儿子准确找到我们的藏身之地时,小脸上满是汗水、污渍,这和平时精致造型的帅小伙截然不同,但是依然帅气无比,因为自信的光芒远远超越了平时藏匿在妈妈身边的乖巧可爱。

一次旅行让儿子迅速成长,也让我坚定了“为难”他的决心。后来在他的成长轨迹里经常可以看到妈妈出的各种难题、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对儿子过于严厉,然而每次经过“为难”的洗礼,儿子的战斗指数就会精进一级,性格也就越发开朗。天生乐观的儿子开始喜欢享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为难”,尝试在“为难”中照顾妈妈和妹妹,这些都是他日后铮铮铁骨的坚实基础。

最近和一位幼教专家策划了一场孩子们的拓展训练,非常艰苦。筹备前,我本能地开启妈妈模式,替孩子们各种担心、各种做PlanB,专家坚定地告诉我:“相信孩子,他们会回馈你更多!”事实确实如此,孩子们完成艰难训练计划的同时,也对这个过程回味无穷,对自己小宇宙爆发出来的能量非常自豪,再次验证了,“魔鬼训练”绝对是孩子成长强化的催化剂。

“魔鬼”不可怕,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时候,小时候所谓的“魔鬼”会是他们最难忘,也是最感恩的回忆。事实上,可怕的是住在大人心里的魔鬼,因为它会影响大人对孩子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正视魔鬼,接纳并把孩子交给它,也许魔鬼和天使就是一线之间,跨越这一线距离的是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讲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育儿知识: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家园共育《父母千万不要利用大灰狼、魔鬼之类吓唬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说课稿;战胜大灰狼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跨入21世纪,快节奏、高速度、多竞争和多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特点,并将成为21实际的重要特征。教育也因此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 现今,“二期课...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家长们 不要再吓唬孩子了 有些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不允许他做某件事,常常采取吓唬的办法,比如说“不要你了”、“坏蛋来了”、“老虎来吃你了”等等,或者干脆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让孩子听完好听家长的话,更有甚者,家里人自己装成鬼...
    2021-01-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教育随笔: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021-06-17 阅读全文
  • 幼儿故事大灰狼请客 1、大灰狼请客的故事 今天,是大灰狼的生日,它买好了蛋糕,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可是它又觉得不够热闹,就想去请几个客人来。 大灰狼首先去请小花鸡。它来到小花鸡家,敲了敲门,说:“小花鸡弟弟,今天是我的生日...
    2021-01-11 阅读全文
  • 2021跟踪的大灰狼的故事 1、跟踪的大灰狼的故事 放学了,小猪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往家走去。 走到一条小巷子的时候,突然,小猪发现大灰狼正在偷偷跟着它。 小猪想了想,加快了脚步,往人多的地方走去,走啊走,来到了热闹的广场上。 广...
    2021-03-25 阅读全文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跨入21世纪,快节奏、高速度、多竞争和多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特点,并将成为21实际的重要特征。教育也因此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 现今,“二期课...

2019-12-12 阅读全文

有些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不允许他做某件事,常常采取吓唬的办法,比如说“不要你了”、“坏蛋来了”、“老虎来吃你了”等等,或者干脆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让孩子听完好听家长的话,更有甚者,家里人自己装成鬼...

2021-01-1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021-06-17 阅读全文

1、大灰狼请客的故事 今天,是大灰狼的生日,它买好了蛋糕,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可是它又觉得不够热闹,就想去请几个客人来。 大灰狼首先去请小花鸡。它来到小花鸡家,敲了敲门,说:“小花鸡弟弟,今天是我的生日...

2021-01-11 阅读全文

1、跟踪的大灰狼的故事 放学了,小猪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往家走去。 走到一条小巷子的时候,突然,小猪发现大灰狼正在偷偷跟着它。 小猪想了想,加快了脚步,往人多的地方走去,走啊走,来到了热闹的广场上。 广...

2021-03-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