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专家:父母有格局 孩子才能更优秀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专家:父母有格局 孩子才能更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有格局,孩子就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厚重的理想。

“格局”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却很难言传其内涵的词,然而在18年为人母的岁月里,我始终被吸引着去探究其背后隐含着的真实和能量。

我所理解的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代表了三个维度,即高度、广度和深度。

视野需要我们攀上高山,然后把肩膀让给孩子,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地方。

胸怀,即包容,越有广度的包容,一个人就越少封闭,越少自私。它能带给孩子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世界观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沉淀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理想,也就是抱负。理想很薄时,就像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而有厚度的理想会带给孩子大的抱负,让他们不只看到眼前,还可以看到海洋、看到天空、看到山川。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少有捆绑,用自己的肩膀把他们托向天空,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厚重的理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心、追求、命运都会为之改变。

如何才能有视野、胸怀、理想,除了学校知识的学习,闲暇时间“喂”给孩子什么尤为重要。一闲暇教育,不仅能影响孩子的早期情商建设,还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拥有丰富精神内涵,具有独立思维,并对他人和社会抱有良好责任心的人,从而打造让孩子赢得未来的“软”实力。

闲暇教育的雏形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然后风靡至其他西方国家,旨在让父母和学校利用闲暇时间去丰富孩子在课堂之外的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各种技能。父母便是闲暇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甚至其触角比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来得更细致,力度更大。

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我按照孩子的生长进程,为他们设计出每天的闲暇活动和内容。比如,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读、写、听、绘、游戏、体育和文娱的各项活动。通过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来提升他们内在的素养,扩展他们的心胸与情怀。另外,培养心胸和情怀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自己,去发现激励自己的成长目标,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

围绕孩子稳定的兴趣和特长,与孩子一起规划出一个比较长期的课余和周末的兴趣项目。通过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发展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并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能力,为培养一个具有丰富情趣和高尚精神的人打下“软”实力基础。

围绕着孩子的自我性格和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为长、短假期规划出一系列有规律、有侧重的闲暇活动和内容,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带领孩子走出家庭,走出自我,去勇敢探索未知,去接触不同文化中的人、事、物,去参与各类社会化的活动。因为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的人,就必须先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社会和人类的一种大爱和责任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散发出大智慧的领袖力量,才能立下远大志向,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01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

可惜,当下很多父母,失去了真正“爱子”的智慧和格局。

如迪士尼摸臀事件;

迪士尼内,8岁小男孩(可能)不小心摸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屁股,女子便说了男孩几句。

男孩的家长知道后,集合随行的几位家长对年轻女子推搡怒骂: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叫喊啥?”

“就你长这X样,还摸你屁股。”

再如35岁安医生被逼死事件;

游泳池里,13岁男孩摸了安医生臀部。

在安医生要求孩子道歉后,孩子不仅不道歉,还出现侮辱性动作,甚至吐口水。

安医生的丈夫看不下去,就把孩子的头按进水里,教训一下。

结果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叫人去更衣室把安医生打了一顿,事后更带人去安医生和安医生丈夫的单位闹事。

甚至将剪辑过的视频放到网络,利用安医生夫妇体制内的职员身份引起社会公愤,引导舆论暴力辱骂安医生和安医生的家人。

结果,安医生心理承受不住,服用500多片安眠药自杀身亡。

我相信,没有人会说,以上这几位极力护犊的家长不爱孩子。

相反,他们极其深爱。

然而,父母之爱是需要讲究智慧和格局的。

当爱的智慧太浅、格局太小,面对孩子犯错,却无法正视这份错误,更无法纠正和得体处理,那么,这份爱便会变成侵害孩子的毒药。

在日常行为和处世态度中,一步一步腐蚀孩子的血骨和灵魂,使其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万物唯我独尊、事事要强的劣性人格。

02

是的。格局小的父母,就是如此可怕。

往小了说,他们在给孩子的人生制造挫折。

往大了说,他们在给社会培养未来的毒瘤。

因此,真正懂得爱的父母一定是修炼自己成为大格局的父母。

什么是大格局父母?

大格局父母:明是非、懂自省

在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有大格局的父母一定不会推卸责任,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他人、学校或社会身上。

她一定会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不断反思、改进,并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引导孩子走回正轨。

大格局父母:轻利益、重品行

曾亲眼看到有父母为了逃票,在游乐园或公交车上,要求孩子量身高别站直。

这种父母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殊不知,几块钱的便宜占得不大,却给了孩子极差的品行教育,给了孩子致命的人生设限。

有大格局的父母则相反,他们深知好的品性才是孩子最硬的底牌,才是孩子未来人生的通行证,才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因此他们会不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和处世态度。

大格局父母:会鼓励、重过程

有些父母会在孩子赢了比赛时,立马对孩子又亲又抱,甚至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奖励。

可是,当孩子输了比赛时,他们又立马表现出失望、气馁、冷漠等情绪,将孩子置身于灰暗的自我怀疑之中。

而有大格局的父母,在孩子失利时,他们绝不会冷眼相待,甚至加倍给他增负。

他们会给予孩子鼓励,教会他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输赢。比起输赢的结果,他们会更看重过程给孩子所带来的成长。

大格局父母:尊重个体、给予自由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谈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借你而来,却不因你而来。他们虽与你同在,却从不属于你们。

有着大格局的父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从不用自己的梦想和爱去绑定孩子的人生和自由,绝不让孩子活成自己的替代品。

他们会尊重孩子作为人的独立个体,尊重他生而为人的做梦自由,也会鼓励他去勇敢追梦,甚至尽可能地给他创造有力的条件。

大格局父母:既温情、又狠心

马卡连柯曾说: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是最坏的教育者。

有着大格局的父母,虽然心里深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但是他们又深知父母子女一场,终归要分离;孩子终究要独立去面对世界,要独自去扛起生活的重担,要独立地撑起一个家。

因此,他们不敢懈怠,他们会狠下心地教会孩子独立、自主和坚强。

大格局父母:眼界深、不轻言弃

孩子的本性,即遇到困难就退缩。

所以很多孩子学习一项特长兴趣,往往都会经历过“我不想学”的阶段。

有着大格局的父母,不会以孩子当下的感受为主,不会盲目顺从孩子的“不想学就不学”。

他们会引导孩子去思考是“太苦想放弃”还是“不喜欢而放弃”。

如果孩子怕吃苦,大格局父母会想方设法去开导他,让他明白坚持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也让他明白只有经历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更会让他明白“苦只会苦一时,不苦则会苦一世。”

大格局父母:舍得管,更舍得老师管

孩子如同幼苗,如果没有人及时为它修枝剪杈,就极易长成“挖脖子树”。

有着大格局的父母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当老师指出孩子的错误,并给予相应的惩罚时,他们不会立马不高兴,或站到老师的对立面,甚至让老师丢饭碗。

他们知道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

于是,他们会严格教子,也会和老师形成统一战线,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共同让犯错的孩子回归正道。

大格局父母:不吼不叫,好好说话

当父母情绪失控,孩子就只能接收到父母的吼叫,教育信息一概不知。

犯过的错,在父母的吼骂下得到暂时修正,不久就又复发。

更要命的是,不断地吼,吼走了孩子的安全感,也吼掉了孩子遇事好好说话的能力。

有着大格局的父母,比起短期的教育效果,更看重孩子成长背后的逻辑。让他从根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解决问题,更要言传身教,让他从中学会遇事淡定,有力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因此,他们一定会尽量不吼不叫,好好说话。

大格局父母:以身作则,表里如一

董卿曾说:你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

因此,有着大格局的父母永远不会自己一边搓麻将,一遍训斥孩子好好读书;一边炫耀花钱走后门更省事,一边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

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让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父母的表里如一中变得智慧、变得自律、变得优秀。

03

俗话说: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认识世界的第一双眼睛。

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请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格局父母。

用自身的大格局,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成为一个是非有见解,眼界有高度、思维有深度、为人处事能从容大度的人。

而不是让自己事事挡在孩子前面,替他抱不平、扛风雨。

更不该让自己成为不分青红皂白、胡搅蛮缠、报复心强的人。

爱孩子,请选择成为大格局父母!

在此,只愿世间不再有包庇孩子摸臀和逼死他人的事件。

以上,共勉!

期待女儿更优秀


从一年级起,我的女儿就参加了某校的课外培训,孩子无论在做事、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几年的努力,女儿到六年级终于转进了某校。感谢某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女儿很快就溶入了这个友善、积极的集体,并不断取得进步。

在我们看来,女儿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饱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遇到问题喜欢思考,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和错题本。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自己的特长爱好,她都想做到最好。她很喜欢书画,在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画已过十级,书法已过七级,现已是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当选为学校的大队长,并被评为优秀大队委。孩子在学习成长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与她自己的努力及我们对她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与孩子的沟通特别好。我们尽可能理解女儿,把她当成朋友而不是被管理者。每天女儿回家,我总要问,今天学校有什么事。她就讲点学校的事,考试得了多少分,和谁一起玩了,老师讲了个什么笑话之类。有时实在没得讲的,就说说中午吃了什么菜,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她说的时候,我只是分享,并不指导。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问过她作文题目是什么,她不说。后来开家长会,我才看到。她的作文是这样的:

妈妈,谢谢你!

每当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妈妈都会来鼓励我。每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都会来安慰我。每当我没事干的时候,妈妈都会来陪我。妈妈,谢谢你。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书店,结果电瓶车坏了,我和妈妈只好走回家。我们到家的时候,俩人都已经很累了,我可以躺在沙发上吃东西,妈妈却不可以,她要给我做饭。吃完饭我可以去玩,妈妈不可以,她还要洗碗、擦桌子。妈妈收拾完东西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她还要陪我一起练书法。到了晚上,我已经睡觉了,但是妈妈还要在电脑前工作。当我晚上去卫生间的时候,我看看钟已经十二点多了,但是妈妈还在书桌旁看资料。第二天我问妈妈什么时候起床的,妈妈说她每天都是六点十分起床。

妈妈你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要谢谢你,妈妈!

其实这次考试,她考得不太好,我还狠狠地责备了她,以至于那天早晨她一路哭哭啼啼到学校。我心里很内疚。很多事我明知道该怎么做,还是忍不住,做不好。看了女儿的作文,我深深知道我的修养还不够,我还不算个好妈妈。可她却把最好最好的赞美都给了我,把最深的爱、最深的理解都给了我。从那以后我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她的关怀以及对她的忍耐、宽容和负责,她终是会体会到的,培养她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做父母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学生,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家长要帮助他们调整到最佳学习心态,就必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比如孩子学唐诗,我就和她一起背诵,然后再给她说说诗歌的意思;孩子体育课要学跳绳,我就经常和她比赛,看谁跳得快,这些都让她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有一次周末作业,老师要求写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孩子在家写了一上午也没能完成。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就对她说:“先不要写了,休息一下,我们去爬山吧。”女儿一听,欢呼雀跃,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就去了附近的清凉山。爬山途中我让她注意观察已是初秋的树,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在脑子里,晚上回家以后,女儿顺利的完成了作业。

愉悦感是主动学习的催化剂,鼓励孩子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培养愉悦感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女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解的题时,经常会在头脑中蹿出多个想法,不知往哪个方向解下去。这时我们让她在草稿纸上把她想到的思路一条条列出来,耐心地听她解释每条思路的想法,陪着她一个个的分析,最后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而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监控器。很多时候孩子的作业完成不好,卷面成绩考得不理想,并不全是不会做,有时写的字多个点、少个撇,有时计算题加法做成减法等等,这些都是不够仔细,缺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时家长就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加强细节训练。四年级时,女儿学到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总是忘记要除以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和她玩“找三角形”的游戏,找到一个三角形,就让她说一说公式,反复多次,效果很好。

最后就是成功感。它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也是学习的“内动力”。作为父母要及时的、充分的肯定孩子一点一滴的成绩,使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父母要学会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学会对孩子的忍耐、宽容和等待。与此同时,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平台来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得他们能够更快乐、更健康、更优秀地成长。

怎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优秀


怎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优秀

优秀孩子都出自什么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多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从家庭做起,给孩子在家里就办个“好学校”。

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

孩子成绩更优秀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例仅为11.98%。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信任感被学生内化为学习潜力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的自我管理中,继而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

父母情绪越正向

子女成绩优秀比例越高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如当父母情绪不好时,“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说,说了更闹心”和“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和5.41%。父母的消极心境会投射并传染子女,尤其对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的情绪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学习效果。

本次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对小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离异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大大降低;而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单亲和再婚家庭又占了相对较高比例。

父母经常读书看报

孩子成绩更优秀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型”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家人共进晚餐孩子成绩普遍更好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也越高。数据显示,选择“从不”、“偶尔”和“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例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有意思的是,“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爸爸能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游戏(如下棋,迷宫、数字猜谜等)”的占比最高,为58.23%,其他选项依次为“打闹玩耍”(56.54%),“一起运动”(48.42%),“一起聊天谈心”(41.14%),“一起尝试新事物”(40.83%),“一起修理东西”(22.65%),“讨论军事、科技、政治、历史等话题”(18.86%),“共同保守一个秘密”(13.9%)。

会管理零花钱的孩子

学生学业水平更高

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数据显示,当问及小学生“兴趣班是怎么选的”,能表达自己喜好愿望、独立做出选择的小学生(“我自己选的”)和能与父母商讨听取父母意见的小学生(“父母和我商量的”),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同学上,我也上”、“父母决定的”的比例高两倍。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随自主管理零花钱能力的提高,其学业优秀的比例也直线上升。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比成绩较差的小学生高17.97%;相反,随心所欲,给多少花多少的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为13.91%,学业水平较优秀的仅为3.12%。

孩子是否做家务成绩反差比较大

自理能力强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也强。当问及“孩子分内的事情总让您帮忙,您会怎么办”时,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最低为2.12%。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这样看来,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选择。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专家支招:父母怎样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用脑不可随心所欲

在脑力活动时,大脑主管视、听,读、写及有关记忆的功能区高度兴奋,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处于休息状态,加上用脑时多采取静坐姿势。这样,紧张的脑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血液,而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的机能却不像活动时那样旺盛,因而身体常常不适应脑力活动的需要,这是脑力活动易于疲劳的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学习时间长了,感到头昏脑胀,就不惜用冷水洗脸、冲头。这种做法很不好。大脑的兴奋和抑制都有一定的限度,兴奋过度就会转向抑制,而原来的抑制部位则开始兴奋。如果不断地强刺激应该抑制的部位,那么就会使兴奋和抑制规律紊乱。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会引起一些神经疾病。做父母的常借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激励孩子勤奋学习,但要知道,应当学习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这种方法。

孩子是早晨脑子灵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使生理变化适应了白天活动夜间睡眠这一规律。

经过一夜睡眠,稍事活动就会觉得精神大振。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学习时易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所谓前摄抑制,就是前边学过的内容对后面将学的内容会有干扰作用。如果学习之前有一定时间的休息,那么就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干扰。所以孩子用脑以早晨为佳,但也不要过早打断孩子的睡眠。

不少成人总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那是夜深人静、精力比较集中的缘故。但小孩子不适应挑灯夜战。这因为他们还缺少分析、综合、比较、归类等思维能力,容易受倒摄抑制的干扰,倒摄抑制,即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起干扰作用。所以,即使要开一二次夜车,也要有充足的午睡。

睡眠要充足

近来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仅是一种休息,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巩固和条理化,甚至睡眠过程中也有学习。苏联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学生分成两组,甲组学生睡觉时枕边放上微型喇叭,在不吵醒睡眠者的前提下连播15次明天要讲的课程;乙组学生则同平时一样睡眠。第二天上课时发现,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有的还以为老师在进行旧课复习。因此,不要有意剥夺孩子正常睡眠时间。尤其是小孩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性较强,易于疲劳,所以要保证孩子每天至少睡足8~9小时。

闹中求静 动中求息

实验表明:大脑一定部位的兴奋,会抑制周围其他部位的活动,使其他部位得到深浅不同的休息。因此,孩子在埋头用功时,对一些无关的事物竟会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程度。大脑神经这种相互交替的工作和休息,是对睡眠的一种补充。

要特别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体力活动可缓解脑力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体育锻炼,可直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要注意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实验证明,课间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能比坐着不动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率30%。

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规律,可使大脑活动建立起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一个养成定时学习习惯的人,到了学习时间,打开书本,大脑有关的各个中枢就会兴奋起来,精力迅速集中。如果到了时间不能学习,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别扭。假如走路、吃饭都捧着书本,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强迫大脑处于一种持续的杂乱无章的紧张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脑疲劳过度现象。头痛、困倦、失眠、食欲减退、注意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神经衰弱。当然,休息过多,也会使注意力分散,产生疲劳感。

孩子代谢旺盛、处在不断地发育中,按体重比例计算,他们所需要的能量比成人多。因此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状况,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父母相爱,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爱!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替代父亲攻击母亲。

同样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冷落,不以为然,贬低、打压、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亲,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母亲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孩子是绝对自恋的。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那么,他会认为,家庭这个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关系僵化时,他会想维持秩序,重新恢复平衡。

谁弱,他就帮助谁;

谁强,他就排斥谁。

这就产生了一句流传于心理学界的金句: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过来,同样成立。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与父母没有遵循好家庭运行法则有直接关系。

当夫妻关系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势的一方,使之恢复平衡。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成长出现障碍,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讲的是一个丈夫有了婚外情,长期不回家,孩子面对着委屈、失落,同时对他充满依赖和控制的母亲,又想保护,又想逃离。

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果然出现问题,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年长的有夫之妇。

因为,童年时期,被伴侣忽略的母亲,把对伴侣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护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离开她,她会对着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负了我,你不要抛弃妈妈,妈妈只有和你相依为命了……”

但是,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配偶的责任。

这种认知错位,也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保护不被丈夫看见的女人是我的责任。

因此,成年后的两性关系,就不自觉地复制与母亲的模式。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

当父母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怎么选择自己的伴侣,对待自己的伴侣。

海灵格提出:真正健康的家庭,一定会遵循这个法则——家庭之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于后出现的关系。

也就是说,夫妻关系,要重于亲子关系。

因为,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当父母相爱,家庭融洽和谐,那么,孩子就会在爱中长大。

反之,亲子关系也会出现危险。

许多人有了孩子,全副身心都在宝宝身上,对伴侣疏忽,并觉得这理所当然。

因为,“孩子那么小,当然需要全身心照顾!”

但是,这是本末倒置的。

伴侣被忽略,就会爱匮乏,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家庭危机,比如婚外情,或者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破坏家庭氛围。

这当然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将全副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也会在潜意识中,将对配偶的期望投射上去。孩子会不堪其累,会想逃离,或者发生关系认知的扭曲。

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父母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之轴,你们的相爱,你们的亲密,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如果一对夫妻,把做好爸爸、好妈妈的需求,看得高于一切,却疏忽了夫妻关系的建设,那么,这种努力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得到一份不完整、不健康的爱,他会终其一生地,尝试着去整合它们。

最好的方式,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然后一起爱共同的小孩。

这才是健康的家庭运转法则。

没有人能在匮乏中给予,没有人能在爱缺失状态下去爱他人,没有人能在不被看见时,去真正看见孩子。

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爱,我们才会内心情感流动,身心愉悦,才会不吝啬地付出,不委屈地坚持,真正地厚待身边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夫妻的恩爱,必然会赐福给孩子。

父母的相爱,必然会积极影响到他们的子孙。

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孩子。

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不是父母中的哪一个,疯狂地爱我,另一个却被冷落。

相反,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父母相亲相爱,彼此连接,不审判,不指责,相亲相知相互扶持,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成为我们共同的、温暖的归属。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各得其所,充盈幸福。

做个70分的懒家长,孩子会更优秀!


教育权威专家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家长:一个满分的家长一定不是个成功的家长,他们将自己全部的爱灌输给了孩子,但是也伤害了孩子。

1.自己的尽心尽力是个错误?

自从女儿出世后,我便和中国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开始了新的“工作”: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在某些地方用红笔划上记号;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为女儿精心准备既科学又美味的食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添加或减少她的衣服;稍大一点的时候,每晚给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她安然入眠;再大一点的时候,负责接送她去幼儿园……

一个有了孩子的女人,要把所有的时间节约出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一次带女儿去吃麦当劳,她大口吃着,我眼睁睁看着希望她能主动“奖赏”一块鸡腿给她辛劳的妈妈,可她吃得旁若无人、心安理得,眼里、嘴里只有可口的汉堡、鸡腿。再看看周围,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家长,那些家长心平气和、毫无怨言,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呢?丈夫说得对,在中国,家长出门办事都舍不得坐出租车,可只要带孩子出门,哪怕再近都会打的。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中国的家长肯定会朝着满分努力、前进,甚至还希望创造101分的纪录。可家长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显然没有,观察周围的家长,他们给孩子盛饭、喂饭,全然没想到养成了小家伙懒得动手甚至懒得咀嚼的习惯;因为家长过于细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来哭;因为事事替孩子考虑好了,他一遇事就会指望家长;因为家长从小就是孩子最亲密的玩伴,他慢慢变得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难道这就是100分父母教育出来的儿童吗?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上了小区里一个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小男孩,他和女儿同龄,总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玩腻了和父母打声招呼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饿了跑回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每天晚上自己唱着歌儿睡觉,从来不要人陪。

看看女儿,最多只能打40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尽心尽力难道是个错误?与其做一个100分的父母,不如做一个70分的“懒父母”!

2.父母也需要关心

看着餐厅理所当然、独自大吃特吃的孩子,我就会想,他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吗?看着舒舒服服坐在出租车里的孩子,我也会想,他知道父母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的辛苦吗?我要让我的女儿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知道家长的辛苦和病痛,知道父母也需要关心。

我一有头疼脑热就嚷嚷,还会让女儿端茶送水、拿吃的;如果腰酸背痛,我更会通告,让女儿帮我按摩几下;即便是她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我身边,最起码也能让我感受到她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这比那些药物更有效!

我也不做默默奉献的妈妈,时常还会偷懒什么的。周末的早上,一定是睡懒觉的时候,如果女儿起得早,那对不起,早饭自理。偶尔,女儿要在周末参加活动,需要我早起去送,我会拍拍她的小脑袋,发点儿“牢骚”:“哎呀,为了你,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女儿呢,也会搂着我懂事地回答:“那我把最好吃的糖果分几颗给你,谢谢老妈。”没有哪一位父母在乎孩子的回报,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今年过生日,女儿悄悄告诉我要送给我一份大礼。大礼呈上来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她用她的零花钱,让爸爸带她去商场,给我挑选了一支高级护手霜!那支护手霜我每次只使用一点点,每用一次,心里就暖融融的……

3.让孩子自己找玩伴

让女儿自己寻找玩伴。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我向女儿描述外面美好的景象,譬如绿绿的草地、欢快的小朋友、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都能勾起女儿的兴趣和打消她对陌生孩子的警惕。当女儿和其他孩子见面后,我通常坐在一边,不会陪着她玩,我告诉她:“妈妈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女儿只能自己找小朋友玩了,很快就融入其间。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我也不管,让她自己去解决,不然游戏就不能进行了,小小的人儿慢慢也学会想办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你把布娃娃贡献出来,那我就把小沙包拿出来,两个小朋友皆大欢喜——无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学会了分享。

后来,我懒得下楼了,干脆让女儿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她必要的安全守则就行了。而我刚好腾出时间,做一顿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肴或做做美容。先生夸我“育儿、理家两不误”!

4.妈妈不是全职保姆

一个70分的家长,一定是个“懒”家长。实际上,“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在实施懒妈妈计划前,要事先计划好。譬如,要让孩子跟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起来给她盖被子;孩子自己吃饭,开始会撒得到处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会搞得“水漫金山”,我就得“大禹治水”……

先从吃饭上改造女儿。只是简单地通知女儿吃饭,然后自顾自地扒起自己的饭菜。女儿见我们没有像过去那样帮她盛好饭,闹起了“罢食”。我对她说:“你已经4岁了,应该自己盛饭、吃饭。来,妈妈给你盛饭,你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做。”在我的示范下,女儿学会了盛饭,没多久,我们再也不用为她的就餐问题烦心了——吃饭是自己的事,爸爸妈妈不会管她。

周末的早晨,我不想早早起床,对女儿说,妈妈想睡一会儿,你自己到冰箱里拿酸奶和面包吃吧。女儿不但吃完了,还拿了一份给我。看来,不一定你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报越多,有时候懒一点,孩子反而成长更快!

我向当儿科医生的朋友做了咨询,然后决定开始培养女儿的穿衣问题:我将自己坚持收看天气预报的工作转交给她了,让她根据天气变化自行添加或减少衣服。

女儿睡觉也是我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4岁的她一直和我们同床睡觉,每天晚上还要讲故事。现在,我布置了一个温馨的、令她喜欢的小卧室,她自己看着故事书或是听着磁带就可以入睡了。

女儿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明星,老师的评价是自理能力强。我应邀到幼儿园传授教育心得,总结女儿的“成绩”:

1岁4个月,自己吃饭;

2岁时就把她送进幼儿园日托班,中午不接回家;

2岁半时,就要让她自己刷牙、洗脸、洗脚;

3岁时,就要让她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

4岁时,就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孩子跌倒了家长就不用扶她,让她自己站起来,收拾家务时还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

在场的家长惊讶不已,一些妈妈甚至认为我是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我微笑着说:“我不能用100分的标准来给自己打分,衣食住行是孩子自己的事,妈妈不是全职保姆!”

70分的家长是成功的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是个获满分的家长,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做个成功的70分的家长,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4.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生活。从100%的爱到70%的爱,这部分缺失的爱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情绪。要想办法让孩子扭转“父母不爱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变。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说话的方式、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的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千万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却抱着饼干、瓜子吃个不停。

不要以为你这样的“懒”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而事实上孩子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和方法。你自以为是的教育不仅仅不能帮助孩子,更有可能是毁了他。让他成长成为自己的模样吧,毕竟你不可能陪伴他永远,毕竟复制出来的你,也未必完美。

亲子教育之专家语录


◎ 遗传基因决定了孩子一定的发展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在其成年后实现,需要后天环境的支持,孩子小时候的环境影响巨大而深远。

◎ 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农村还是城市,他们需要成人的帮助;因为儿童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遭遇和期望,他们希望有人站出来 为他们呼吁;因为儿童无法改变自己,他们需要成人的爱护和照顾;因为儿童在决策中没有话语权,为了儿童,我们应该尽到成人的责任。”

上濒教育学院院长兰海:

◎ 教育的本质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对变化如此快速的社会,教育者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的建立和寻找幸福的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 今天的孩子需要一个更宽容的教育环境,“所谓宽容,就是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还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

◎ 现在父母的许多烦恼和困惑是对社会的信任度比较低的表现,她建议父母在作选择的时候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第二,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

父母情绪管理—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


大家都听说过情绪是会传染的。那么父母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做家长的责任不是命令和指责,是呵护、引导和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成长,让孩子按自己的人生节奏去成长。所以我们光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耐心、耐心加耐心。

我们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情绪状态良好有利于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

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从爱孩子的角度,自觉要求自己务必在教育孩子时做到冷静、理智。如是自身原因出现的情绪变化时,就不能影响了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孩子原因引起的情绪冲动,也要保持冷静,公正地对待孩子。当孩子暴露出问题时,先不要大动肝火,而要弄清实情,否则会冤枉孩子,那是很要不得的。

如果你凭一时之怒教育孩子,就难免偏颇、过激,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当你发现对孩子的行为“忍无可忍”的时候,要确认一下,是孩子的行为确实糟糕,还是自己忍耐的限度太低?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积怒气。

我觉得忍耐怒气不是什么好习惯。忍耐的背后是息事宁人,是不满,是对对方的“恩赐”。习惯于忍耐的人,往往也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人。而事实上,情绪是需要被发现并被接受的。管理情绪不表示是禁止怒气的产生。忍耐有时只是一种回避,不是对情绪的接纳。所以,有怒气,就要面对它。解决掉。

3、选择好表达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替换打骂。

比如我告诉考拉:你从姨婆家出来到现在,已经掐了我四次了,这样我非常痛,我非常愤怒,我讨厌你这个行为。有时候我还会进行警告:如果你再这样掐我,我就会离开你十分钟。因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时候我还会拥抱考拉,告诉他妈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的某个不好的行为。(问题是,我十次只有两三次是这样做)

4、最重要的还得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要记住:孩子的反常表现,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气就不会那么快发出来。

5、解决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经验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会因为成为了父母,心智也随之自动“升级”。爱发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内在的问题。需要经常内省。比如我觉得自己从小缺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积累了很多不满与愤怒。因此,成为人母的我,容易发怒。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来负责,而不是交给我的孩子。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每当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会对考拉情绪失控的时候。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这是我经常有的体验。所以,要争

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当然,这还意味着要牺牲很多,我们当了父母,就没法尽情地逛街,不能玩游戏,甚至可能没法好好地煲一顿电话粥。不过,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当父母所带来的收益,我觉得,牺牲那些,还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是,养育孩子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因为,孩子会一天天成长。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照顾父母。

专家支招:当今父母为何难?


当今父母为何难?五大原因导致父母难做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近日提出:家庭教育首先得从家长教育开始。

“有一次我路过小寨,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拉住我,问我要黄碟不。我问多少钱一张,他说10元钱一张。我问他怎么挣钱,他说卖一张提一块钱,卖三张就够上网了。我问你知道黄碟里面的内容不,他说知道,‘老板让我先看,看完之后再卖’。我拉着孩子找到家长,家长吓了一跳:压根不知道孩子放了学在哪儿,想着孩子还能玩啥,不就是打打球吗?谁知道竟能卖起黄碟呢!”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许建国就给大家分析“当今父母为何难”。许老师说,以上这个例子,是当今父母为何难的一大原因:文化多元了,生活环境变了,孩子复杂了,家长管教孩子太简单了。

许老师分析,还有四大原因造成父母难当。

第一,你的孩子和你当孩子的时候不一样,但是还得用你当孩子时的经验来管教和你不一样的孩子;

第二,社会竞争越来越强,望子成龙越来越心切,教育孩子越来越烦躁,家庭教育越来越失败;

第三,父母爱子天经地义,父母教子不会变通,两个极端造就孩子失败:0到12岁的“前半段”教育,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让步,12岁到高年级,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放弃。“两极分化”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

第四,家庭教育无教材、无课表、无评估、无奖罚,爸妈无需上岗证,但家庭教育全在三句话: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教育最好的教材,为人处世是最好的教材,家庭的生活情调是最好的教材。父母往往认识不到这些问题。

家园共育《亲子专家:父母有格局 孩子才能更优秀》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01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 可惜,当下很多父母,失去了真正“爱子”的智慧和格局。 如迪士尼摸臀事件; 迪士尼内,8岁小男孩(可能)不小心摸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屁...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经常聚餐家庭的孩子更优秀 导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教养有各种方法,美国专家认为,家长不必花大力气去找家庭教师和好学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庭聚餐,这不仅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还能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联合国儿童基...
    2021-10-11 阅读全文
  • 为了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 我们班王靖翔小朋友特别特别聪明,老师讲的道理,他能完整复述下来;教给的知识,说一遍,他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记忆力、理解力的超常让老师特别欣赏。所以就格外恩惠于他,,总是让他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展示,第一...
    2021-02-01 阅读全文
  • 期待女儿更优秀 从一年级起,我的女儿就参加了某校的课外培训,孩子无论在做事、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几年的努力,女儿到六年级终于转进了某校。感谢某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女儿很快就溶入了这个友善、...
    2021-02-01 阅读全文
  • 怎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优秀 怎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优秀 优秀孩子都出自什么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多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
    2020-09-29 阅读全文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01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 可惜,当下很多父母,失去了真正“爱子”的智慧和格局。 如迪士尼摸臀事件; 迪士尼内,8岁小男孩(可能)不小心摸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屁...

2020-09-30 阅读全文

导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教养有各种方法,美国专家认为,家长不必花大力气去找家庭教师和好学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庭聚餐,这不仅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还能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联合国儿童基...

2021-10-11 阅读全文

我们班王靖翔小朋友特别特别聪明,老师讲的道理,他能完整复述下来;教给的知识,说一遍,他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记忆力、理解力的超常让老师特别欣赏。所以就格外恩惠于他,,总是让他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展示,第一...

2021-02-01 阅读全文

从一年级起,我的女儿就参加了某校的课外培训,孩子无论在做事、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几年的努力,女儿到六年级终于转进了某校。感谢某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女儿很快就溶入了这个友善、...

2021-02-01 阅读全文

怎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优秀 优秀孩子都出自什么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多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