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受美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笔记 美工区教育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受美

孩子的心灵质朴单纯,孩子的眼光纯洁无暇,应该让孩子学会从大自然的自然美景中去感受和欣赏自然之关和艺术之关。如果孩子其有能够看到关的眼光,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那么他一生的生活将会充满五彩斑澜的光彩。

什么叫做美?自然就是美。当你在明眉的阳光下,看到枝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者来到池边柳树下俯吞那蓝天白云在水波中荡漾,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块乐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自然之关始终不是艺术家能完全达到的,你看那空中的光和色,那花草的动和静,还有云水的波澜,有什么艺术家能够把这一切都表现出来呢?自然之哭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培养孩子的艺术感首先要从培养孩子欣赏自然之美开始。

自然环境是大自然斌予有机体生活的天然条件,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把幼小的孩子带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不仅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印象,而且广阔的自然环境充满无尽的奥妙和知识,它丰富的形、色、声、光和它那无处不在的水、土地、空气、阳光等也以神奇的自然之美极大地吸引着孩子的目光,使孩子可以在真实、鲜明、活生生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自然之臾,体会和观赏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不仅能够使孩子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也是对孩子智力的最好开发。

带孩子到自然环咬中去,不要只是让孩子呆在户外,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观察和欣赏大自然。例如在初春的时节可以带孩子去寻求存的气息。在田野里认真的观察在冰雪开始融化时,小草是如何慢慢地萌芽生长的,当湿湿的春风徐徐吹来时,带孩子到公园里观察花带是如何萌发、绽放的,柔软的柳枝儿在春风中荡漾,金色的迎存花在阳光下灿烂地怒放,枝头上小鸟在欢乐地歌唱,让孩子体会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夏季里日观彩云夜望月,看小菏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面,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带孩子登高望远,让孩子领略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在寒风呼啸的严冬,让孩子体会什么是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当大雪纷飞时让孩子观赏大地一片银白、琼楼玉阁,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万千景象。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感受:看看美国的幼儿园教育


导读:在美国,特别著名的幼儿园,里面可能有总统的孩子及很多明星、高官的孩子。按我们的想象,这样的幼儿园应该非常宏伟、豪华,也应该是所见的漂亮校舍的集中地。但是真的见过之后,才发现校舍是多么简陋。

多角度善待孩子

在美国,对教师的行为规范提出很多要求,其中一条是:如果一位教师不能成为成年人的典范,或者是不能爱护幼儿园的设施,那他就不是合格的教师。

在国外,一进幼儿园,就可看到很多东西都是从儿童的角度来考虑的,幼儿园里很多画都挂得比较低,它可能是孩子进幼儿园时最先看到的东西。幼儿园里的鞋架、玩具架等,都适合孩子,所以孩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幼儿园环境的设置,时间的安排,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孩子有自主权

孩子在幼儿园每天的活动,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孩子愿意进行什么活动(有时包括具体的活动时间),很多都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比如说唱歌,小朋友们坐成一圈,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来唱歌,但是具体唱什么歌,每个小朋友都有权利来选择。如果有两个小朋友点的是同一首歌,那么老师就为孩子唱两遍。

在很多方面,他们都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比如,对一个2岁的小孩,当他起床的时候,让他选择喜欢穿的衣服,他能从t恤衫、裤子、袜子中挑选自己喜欢穿的衣物。美国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长大后能从容面对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选择。在国内,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升级、考试等很多方面做的太多,作为家长,应该像美国一样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幼儿园非常尊重家长

在国内,通过与孩子家长的接触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可能不是特别守纪律,所以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想让幼儿园培养一下。在国外的幼儿园里,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想要表现什么。孩子在1岁左右时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某一天,他突然会叫妈妈或爸爸;某一天他可能突然会走路。如果孩子在家由妈妈亲自带,她看到孩子走出了第一步,说出了第一句话,会特别的兴奋。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妈妈可能没有这个机会。

在国外的幼儿园,当老师发现孩子已经会走路了,她不会告诉家长:“你的孩子会走路了!”她会提醒家长:“你注意看看,也许你的小孩要走路了,我觉得他可能要走路了。”当家长在家发现孩子真的会走路了,她是多么的高兴,然后再告诉老师“我的孩子会走路了”。从这件很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国外幼儿园非常体贴家长、尊重家长,让家长充分感受到自己既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最好的老师。

让家长参与其中

在国外幼儿园,有很多家长轮流帮助幼儿园搞清洁卫生,帮助小朋友外出郊游。幼儿园提供每个家长的参与时间,少数特别忙的家长才能免除他的义务。幼儿园非常鼓励家长参与。家长通过帮助幼儿园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儿园是怎么进行的,也知道老师的辛苦,教学思想是怎样的,又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在国内,孩子开家长会、演出等活动一般是一个家长来,而在国外,一般都邀请父母一起来,因为这在国外都被认为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动。家长的参与,体现了家长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幼儿教育非常多样化,有很多种类的幼儿园,如果家长非常喜欢某一种教育理念,他就想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但是,很不巧,比如他住在加州,他喜欢的幼儿园却在纽约,没有办法,不能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于是,他就和其他有同一理念的父母共同建成一个这样的幼儿园,让他们的孩子享受他们认为理想的幼儿教育。

生活照料欠细致

在我国,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可谓无微不至,一位老教授说:“刚到国外,送外孙去幼儿园,心里特别不舒服。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幼儿园都不给热一下。孩子只能吃凉的,孩子怎么吃啊?”美国人习惯吃凉食,虽然在生活习惯上与国内不一样,但也体现了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幼儿园的优点也充分体现出来。在生活方面,幼儿园的细致入微,给孩子统一的照料,使很多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家长说;“还是国内幼儿园在生活方面照顾得细致,我们可以专心工作,不用为孩子的饮食而费时费力。”

轻硬件重软件

在美国,特别著名的幼儿园,里面可能有总统的孩子及很多明星、高官的孩子。按我们的想象,这样的幼儿园应该非常宏伟、豪华,也应该是所见的漂亮校舍的集中地。但是真的见过之后,才发现校舍是多么简陋,因为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特别有名的幼儿园只是借用一个教堂办学。他们的资金不是用来盖多么好的房子,而是用来帮助孩子怎么进行更多更好的游戏。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必须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和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些优秀家长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给大家参考一下。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一: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

我们平时要给孩子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给他定太高的要求,同时多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和多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最后再施加引导,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比如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一些他感兴趣的兴趣班,这样孩子才会在兴趣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三: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由于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跑爱跳,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让他锻炼,因为这样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四:提供孩子手工材料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一些手工制作,我们就尽可能给他提供材料和帮助。当看到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作品”时,神情中是充满自豪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敢于动手,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而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教子的第一步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看到孩子作出了努力,我们就要充分肯定。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可以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感悟


知识教学、智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家教应注重: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所以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

中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吃饭?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中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吃饭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菜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相关推荐

  • 家长教育孩子感悟感悟 孩子上初中了,作为我们这些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022-05-13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的感悟 1、有脑无心的父母越来越多,而孩子是读心的而不是读嘴的。家长用各种道理(用脑)教育孩子,而孩子用各种方法反抗着家长的无心(要心),这就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2、父母对待孩子,要操该操的心,做该做并且...
    2020-12-09 阅读全文
  • 家长感受:看看美国的幼儿园教育 导读:在美国,特别著名的幼儿园,里面可能有总统的孩子及很多明星、高官的孩子。按我们的想象,这样的幼儿园应该非常宏伟、豪华,也应该是所见的漂亮校舍的集中地。但是真的见过之后,才发现校舍是多么简陋。 多角...
    2021-04-28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必须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和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些优秀家长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给大家参考一下。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一:不要给孩子定太高...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感悟 知识教学、智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家教应注重: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
    2020-09-30 阅读全文

孩子上初中了,作为我们这些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022-05-13 阅读全文

1、有脑无心的父母越来越多,而孩子是读心的而不是读嘴的。家长用各种道理(用脑)教育孩子,而孩子用各种方法反抗着家长的无心(要心),这就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2、父母对待孩子,要操该操的心,做该做并且...

2020-12-09 阅读全文

导读:在美国,特别著名的幼儿园,里面可能有总统的孩子及很多明星、高官的孩子。按我们的想象,这样的幼儿园应该非常宏伟、豪华,也应该是所见的漂亮校舍的集中地。但是真的见过之后,才发现校舍是多么简陋。 多角...

2021-04-28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必须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和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些优秀家长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给大家参考一下。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一:不要给孩子定太高...

2020-12-23 阅读全文

知识教学、智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家教应注重: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