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家长催促孩子有很大的伤害
有一位家长向我投诉:孩子做什么都太慢,催了都没多大用!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妈妈给孩子报了一个暑假班,每天早上开始的很早,妈妈得把孩子送去暑假班之后才能去上班,所以每天早上时间都很紧,偏偏孩子又是慢吞吞的性格,穿衣服洗漱慢吞吞,收拾书包也慢吞吞。
妈妈是个急性子,一面看不下去孩子的磨蹭,一面担心自己迟到,温柔的劝了两次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一肚子火气,急吼吼的就拖着孩子去上课了。
但这样久了孩子还是每天早上保持那个节奏,有时候因为磨蹭连早饭的吃不完。这位妈妈感到非常头疼,所以来询问我怎么让孩子早上不那么磨蹭。可孩子的磨蹭真的需要改正吗?或许仅仅是因为和家长的节奏不同而已。
是父母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父母因为孩子磨蹭生气主要是因为孩子打乱了父母的生活节奏,不能按时上班,要更早起床等等,父母也会因此感到不耐烦而训斥孩子。
而父母对孩子不断催促,其实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孩子的生活节奏放在眼里,下意识的认为孩子的生活应该与自己保持同步。
与此同时,孩子的生活节奏也被父母打乱了。儿童的生活节奏本就与大人的有很大不同。而对孩子而言最舒服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节奏,一旦这种生活节奏被打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健康可能也会造成影响。
孩子的节奏长期被打乱的话,性格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从小被催促,会更容易早熟,没有耐心,反应迟缓,易烦躁。这些性格原因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
一个健康孩子的生活节奏比成人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起床慢是因为孩子的睡眠较深,所以更难醒来,而吃饭慢则是因为孩子的肠胃系统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强劲,所以需要更长的咀嚼时间来确保消化吸收。家长实在不应该在这种方面对孩子催促太过。
赶时间怎么办?
可家长会问:难道我要每天等着孩子吃完饭之后迟到吗?当然不是。家长们可以教育孩子,如果想要维持自己的生活节奏的话就要自己做出努力
1、有的孩子早上很难起床,想要多睡一会,那么家长就应该在前一天晚上让孩子自己设定时间早睡,保证睡眠时间。
2、前一天晚上要收拾好书包,把作业和书本都整理好,尽量能做到第二天早上背上书包就能走,这样可以节省早上一大部分时间,还省去了因为忙乱丢三落四的烦恼。
3、家长可以把早饭提前做好放在冰箱里,第二天热一热就可以吃,或者提前想好早餐内容,尽量做一些快手早餐,一个神清气爽的早上也能让家长有更多的耐心面对孩子。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早上什么都要家长来帮忙效率明显要低得多,家长只要在孩子自己整理完毕后进行检查就可以啦。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别着急,你的孩子不是故意磨蹭的,他只是有点慢。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别让孩子在催促指责中长大
别让孩子在催促指责中长大送了我家宝宝上了幼儿园的车之后我就来到食堂吃早餐。时间还早,食堂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个学生,那身旁有位家长的男孩子。
“还不快点吃!”妈妈一边自己吃一边带着怒气催促,“快点,等会要迟到了,你看**吃得多快。”**是坐在一桌对面的孩子,看样子差不多大,应该是一个班的,**旁坐着个大女孩,我认识的,是姐弟俩。
这时,被妈妈训斥了的男孩开始饮泣。左手撑着头,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你还哭,一说你就哭,快吃!我还要上班!”我要的早餐出来了,我端着做到了他们母子的对面,看着那男孩说:“妈妈,他会吃完的。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十分钟内能吃完。”说着,给他擦掉眼泪。
妈妈看出我是老师,带着解释的语气说:“每次吃饭都是这样慢,喊都喊不动,中午吃饭也是这样……”
“今天你一定会好好吃完的,对不对?吃好了早餐才有精神学习玩耍的。”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孩子的习惯不好,家长有责任的,如果一开始就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又哪会有坏习惯呢?如果从孩子开始会吃饭时就允许了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是一边玩,那又怎么可能让他突然学会安静地在餐桌上吃饭呢。
当着孩子的面,我不能跟这个妈妈多说什么,只是在看着孩子已经在一口一口好好吃的时候说:“真不错,十分钟内你一定能吃完,你是哪个班的呀?”“**班!”没等他回答,旁边的孩子已经替他答了,他已经快吃完了。我对他说“你吃得很棒,你叫什么名字?”他很快告诉了我。
“那你叫什么名字?”我对着刚才委屈的男孩问,他轻轻的说了句,见我没听清,又大声说了一遍。我重复了俩人的名字说“你们都很棒,我会告诉*老师,说你们吃早餐吃得可好了。”“我每天都吃得快!”那个由姐姐陪着男孩自豪的说。“你以后也会吃得快的,对不对?”我对着对面的男孩说,他没说话,但是大口地吃起来,哈,用行动来告诉我呢。
寄宿:方便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幼儿园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
,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身体接触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重要,但刘女士说,自己的大女儿根本不需要亲密接触。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对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很满意,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孩子很乖巧,学会了自立,平时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还到处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妈妈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博士易春丽尖锐地指出,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是幼儿园老师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务。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易春丽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残酷的,孩子年龄越小所受的伤害会越大。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易春丽毫不客气地将寄宿制幼儿园斥之为“高级的孤儿院”,她说,“在这里,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父母两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多个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铲除’这样的词对待‘寄宿幼儿园’也许都不过份。”赵远虹说,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寄宿”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还自认为“寄宿”对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问到这些家长原因时,大都以“全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
赵远虹说,孩子在婴幼儿年阶段(0岁至3岁)应以专人照顾为益,因为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尽相同。比如肠胃的发育,有的三餐饭过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对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赖大人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内在的生理发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儿园的硬件设备的优劣,全然不顾这种全天候幼儿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发育遗憾。这种遗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冷漠,对社会理解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家长谨慎孩子幼儿园受到伤害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一带就是一整天,而且一个班好几十个孩子就那么两三个老师怎么能够照看的过来呢,即使老师再看的再细心家长也是不能照看过来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呢。
下午接了孩子,路上我们走回来的,路上儿子说嘴疼,我看了一下,唇有点干,没有干裂伤口,以为他是嘴唇干燥不舒服,就说:回家妈妈给你煲点茶水,里面有麦冬,有沙参,还有百合,可以滋润的!
回到家,我忘记了他嘴唇的事,我要吃晚饭,林子爸爸不回家,我就随便吃了饭,给林子酸奶,之后他又吃香蕉,想引诱他吃点蔬菜,他不肯,我就算了。
我吃过饭,林子又说下嘴唇疼,我仔细看看,突然想,会不会溃疡了?但是,这些天我都经常看他舌头的呀??还是翻开下唇,里面有个伤口!我仍然以为是溃疡,儿子经常溃疡的,给他擦点思密达。一时不疼了。
后来,仔细问了好久,才弄明白,下午午点后,小朋友看书,估计他无聊,用嘴巴含着窗口墙上的突起物,后面某个小朋友推了他,嘴唇里面就磕伤了。说自己没有哭,也没有告诉老师。
我很紧张,不知道是否会破伤风?幸好我大姐是儿科医生,赶紧打电话给姐姐,姐姐说,不管是不是锈了的金属弄伤的,一般只要有外伤,都建议打个破伤风疫苗,24小时以内没问题,明天早上赶快去打吧!虽然以前打过百白破,明天还是打破伤风放心点。
真的很紧张,后怕——万一我今天没发现孩子嘴唇里有伤,万一真的破伤风感染,真的不堪设想。
儿子幼儿园下午有一个小时吧,好象只有生活老师在,我因为有事4点去接,小朋友都在看电视,只有生活老师在,如果真的发生小朋友磕磕碰碰的事,老师也不可能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哪怕只是一点小疼痛,也要问清原委,及时处理!
需要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况,若是孩子有什么情况的家长应该及时的帮助孩子了解其中的缘由,避免由于老师照看不周而让孩子受到了伤害,家长还不知情这样原因就在于父母了。
父母吵架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网友“天天彤”: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充满暴力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管管儿子,甚至有一次还让我把儿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课了。”原来,儿子在幼儿园时,跟小朋友玩着玩着,就容易发脾气,乱扔东西,用脏话骂同学,有时甚至会动手。可是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很讨人喜欢,看不出脾气这么差。我很伤心,可是老师也不会冤枉孩子。
心理老师解答:的确老师不会冤枉孩子,可是孩子为什么看上去没那么差的脾气,实际又是另一回事呢,我想原因就出在你和你老公的身上吧,你也说过常常和老公吵架,而且你老公吵架的时候还会骂脏话。试想想,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会有什么效果?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网友林家媳妇对此直接指责道“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看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怎么当的啊”,网友御姐控坦言“孩子的性格一半先天一半后天发育的,这个孩子要改过来已经有难度了”……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孩子,那么身为父母的你们是不是先从自身找问题呢?调查发现,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环境里,孩子又怎样会不受到影响呢?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难有家庭的和睦。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理性想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