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放养”到极致,最后她终于离开了我。
发布时间:2020-09-29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教案我上幼儿园我把女儿“放养”到极致,最后她终于离开了我。
在我和丈夫刚结婚的时候,我和他就曾对女儿的教育问题“约法三章”:在我们家,女孩和男孩是平等的,男孩能做的事情女孩也都可以做。
我丈夫对我的提议感觉到很不解,这也难怪,我丈夫有三个兄弟,他在一个全是男孩的家庭中长大,但是我不是,我有一个哥哥,从小到大,我和哥哥就受着完全不同的对待:我的哥哥没有门禁,他可以在外面疯玩一夜,但我必须按时回家;他和异性交往时也不会被父母问东问西,但我每次和男性朋友出去玩之前,都要向父母提前申请。
我受够了这种“区别”对待的日子,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女儿们经历相同的事情。
在一个雨夜,我生下了我的大女儿,当她出生的时候,我很震惊,我一直以为我怀的是一个儿子,直到生下来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我怀的是女儿,我简直高兴疯了,我相信我会把女儿培养的很好,我会把她培养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
我为女儿的每次成长而欢呼,在她一岁的时候,她可以缓缓的爬向农场的后门;
在她两岁的时候,我把她送去幼儿园,她每周都要去幼儿园两次,我把她送到幼儿园之后就潇洒离开,女儿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屋子里玩,与她旁边嚎啕大哭喊着“要妈妈”的小朋友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看着女儿一点点的长大。她9岁的时候,我笑着送她去参加露营;她成为初中生的时候,我更是打心底里祝福她;在她16岁的时候,她决定去国外留学一学期,她坐了12个小时的飞机去以色列。我敬佩我女儿敢说敢做的勇气,虽然女儿在国外时我十分想念她,但是我总是支持女儿去做各种各样的决定。
女儿申请了离家很久的大学,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别离家太远的时候,我鼓励女儿忽视距离,“不要在意距离,去你真正想去的地方”,她16岁的时候就能一个人去以色列学习4个月,其他的事情,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呢?
最终,我的女儿选的一个离家5小时车程的大学,并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虽然学校离家不远,但是我和丈夫很少有机会见到女儿,她忙着成长和享受生活,她乐于尝试新的事物,她也在为下次冒险做好准备。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女儿决定去英国出国留学,我没有阻止女儿的选择,我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又自强的人。我女儿很喜欢英国,她喜欢英国的缓慢与美好,她喜欢在街上散步和路上遇到的人打呼,她在适应一个全新的国家,她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年轻人,两个人相谈甚欢....我女儿才20岁,她仍然在冒险的路上。
女儿也在做独立的事情,她搬离了学校宿舍,和她三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在校外合租,她在一家很好的公司实习,她开始准备去读研究生。
还记得我女儿在英国遇到的那个年轻人吗?我女儿仍和那个年轻人保持着联系,两个彼此通信,还去彼此的国家看对方,我女儿带那个年轻人去纽约旅行,他们也会买一些廉价航班去附近的国家去旅行,我女儿只有23岁,她还有很多没有去过的国家,有很多想看的东西。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的女儿和我还有丈夫进行了长谈,我女儿告诉我,她决定和男朋友订婚,两个人一起搬去英国生活,这么多年,我的女儿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我强打起精神,祝福女儿。说实话,女儿和她的男友十分般配,两个人的生活一定会十分美满。我很开心女儿可以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但有时候我有那么点后悔,我教会了女儿很多东西,我教会女儿独立,教会女儿自强,教会女儿接受挑战,当女儿敢做一切的时候,她就会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从没有想把女儿拴在身边的打算,我也不想女儿和我过一样的生活,我知道我女儿会遇到更多的事情,她会有更广阔的人生,她会遇到不同的人,她会享受人生,我期待我女儿之后的发展。
而现在,她真的离开我了,永远。
我女儿和男朋友已经订婚了,明年就会结婚,我的女儿将会去英国,她会在英国建立自己的家庭;而我只能呆在美国,离我的女儿越来越远。
我一直支持女儿出去看看,我鼓励她接触世界,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在与孩子渐行渐远,我知道我必须教会女儿独立,但我从没想过她可能不会再回来。yjS21.coM
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我的女儿选择不会回来了,我的孙子孙女都在海外长大,我们会越来截止远。我只能自我安慰,我的女儿真正独立,这种独立是我一直想要的。
By:JudyMollenWalters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我们到底最该把什么教给孩子
一次,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了女孩的口袋……
女孩连忙说:“这么好吃的糖,我想奶奶一定爱吃。不过,我只要几个就够了。”说完挑出几个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孝敬长辈,真难得!”阿姨真诚地夸道。
一直以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受到的宠爱太多,把父母、长辈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一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然后等一家人哄满意了,孩子才肯罢休。这样的孩子与他人相处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孝敬父母。
有些父母经常这样议论:“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心里很少会惦记着父母……”这些似乎道出了父母的心酸,但是孩子难道一生出来就这样?
当然不是。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也是教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而没有指望孩子能够在将来赡养自己。
既然这样,就不用培养孩子的孝心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今天父母还是有点心寒:自己对孩子百般呵护,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什么他心中没有我们?
孩子是需要教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就应该从小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
那么,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孝心的种子?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榜样,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和劳动成果,体会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
其次,教孩子学会感恩。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让孩子践行孝道。
通过实践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分担一些家务,遇到难题可以让孩子一起想办法,让他们真正担起责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然后从心底感激和敬重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此以往,孝心就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女儿教育了我,向女儿学习!
片段一:
由于一直外派在成都,就择校问题今天下午和LP通了长时间电话,最后也是没定下来,晚上女儿接过电话,便开始了经典对白:
"你们说了一下午,请问你们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应该"
"因为上学的是我"
"是的,那你想上哪个学校"
"请听我一次把话说完行吗"
"可以,请讲"
"我觉得朝阳实验好"
"为什么"
"我喜欢这里,我喜欢邢老师、王老师、李老师讲课”
“上小学以后你就不能听她们讲课了,她们讲的是学前班”
“但我可以经常过去看她们”
“宝贝告诉你,俺们眼光应该长远一点,不能只看小学,还要看初中、高中教育”
“对呀,小学选好了,初中、高中不就选好了吗”
我暂时大脑断路
“朝阳实验好在哪”
“她有乘法”(我晕,估计学前班老师告诉上小学就可以学乘法,比整天掰手指头简单)
女儿继续
“你看学校不能只看形式,还要看其他的”
“比如说”
“我在朝阳实验学前班上的,我最了解,西城我不了解,我不去西城”
“让我考虑一下可以吗”
“可以,但要马上告诉我”
“给我一天的时间可以吗”
“不行,现在告诉我”
LP在电话那边解围,要求宽限一天,女儿最经典台词出现:
“你服不服”
“我服啦,彻底服啦”(这女儿生出来就是折腾爹的,唉!)
整个通话过程,女儿都是用一种近似朗诵的声音在跟我通话,估计看辩论赛看的。
你说这择校择的,把女儿的辩论水平都提高了,把我的智商都择低了。
片段二:
刚才女儿又来电话,继续:
"爸爸"
"宝贝”
“一天的时间到了,考虑的怎么样啦,是朝阳实验还是西城”
“这个吗,......还没好”
“不行,必须告诉我,说吧,你想3比0还是2:1”
“2:1啥意思”
“就是你不同意,我和妈妈同意”
“这个吗?”
“看来是说不好你了,妈妈,快来,他不服”
一会LP过来接电话,又告诉我昨天女儿和她谈了一天,如下:
“请问要上学的是不是我呀”
“是呀”
“那你们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是呀”
“你们看的学校是不是我也去看了,而且有的学校还到里面看了”(到三里河三小上过厕所,在操场跑了一圈,硬件比朝阳实验差些;张自忠小学、什刹库小学在门口看了一下,门卫不让进,感觉校园较小)
“是呀”
“我认为西城就一个学校不错”(西城看了6所小学,应该是实验二小)
“咱没关系,那个学校进不去”
“那咱就到朝阳实验,而且那的老师讲课好”
“上小学那些老师不教你了”
“至少她的环境不会变吧”(太强啦)
......
是啊,现在想想,女儿说的很有道理,6年啊,是谁在上学,是谁在体会,是谁在成长,如果我的包办真的防碍女儿的进步,岂不得不偿失,再说6年后谁能说得好变成什么样呢,朝阳初中、高中教育会一直不提高吗,未必,大不了6年期间在西城或海淀买房落户,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可再来,快乐就好,现在的孩子,快乐的时光比起我们那会,差远啦。想想我当时特爱玩,在乡下的学校,上树偷桃,下海摸鱼,不亦乐乎,不也一样一步步学习毕业,现在还是贸大研究生,也挺好。看来环境是外因,关键还是由内因决定。
今天女儿教育了我,向女儿学习!
宝贝!
老爸服啦!
老爸爱你!
育儿观念--打了女儿,我却哭了
打了女儿,我却哭了全职妈妈除了辛苦,很多的时候是无助,还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自己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孩子,特别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脑子里有着古灵精怪想法的孩子,很多时候,状况就突如其来的来了。今天我打了xx,有的时候面对淘气的孩子真的很难控制脾气,打完看着孩子哭我也哭了,然后就是深深的自责与后悔。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xx说要吃蝴蝶面,于是我煮面,开始配菜,每一餐我都希望能给她多几种菜,于是我在厨房忙乎,准备给她炒面,她自己在客厅玩。
不一会儿,xx喊,妈妈,我要把标签剪掉。
我一边翻炒着菜一边说,等一会儿,妈妈给你剪。
不一会儿xx跑过来,炫耀地说,看,我自己剪掉了。
我低头一看,顿时火冒三丈,标签是剪掉了,但衣服却剪了好几个洞。
我瞬间就觉得特别的烦躁特别生气,于是大声说,怎么能剪衣服,我打你信不信?
“不信”,xx大声说,
我的火一下子就爆发了,冲着她屁股就给了两巴掌,然后问,“打你信不信?”
xx一边哭一边说,不信,我又接着给了两巴掌。
看着xx在那哭,我也很心疼,打了几巴掌我的火气也消了。
如果xx大声的哭,我可能还会生气,可是看着孩子小声的委屈的小声哭,我一下就只剩下深深的自责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xx讨厌标签,所以她贴身的衣服我都会剪掉标签,但是今天穿的衣服标签在衣服外面,而且她也穿了很久,所以我也没有理会。我估计xx是发现了,然后自己找到剪刀剪掉,然后又自豪又骄傲。孩子的眼里只有标签,哪里理会衣服旁边的洞呢。
孩子的成长以如果以一件衣服为代价,那么就太值得了,可是作为妈妈的我,太心急了,不听孩子的解释,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就打了她,所以今天一整天我都特别后悔,孩子就是孩子,成长的代价有时候惨重到无以复加,一件衣服又算得了什么。
事后我对打xx进行了道歉,也批评了她乱拿剪刀剪东西,一是危险(她自己的手工小剪刀,放在她自己的手工袋里),二是破坏了东西,不过怎么说,打孩子也是不对的。但有一句话很对,打在孩儿身,疼在娘心,打她,我的心其实更痛。
育儿心得:我让胆怯远离了孩子
育儿心得:我让胆怯远离了孩子
看到儿子好好能够轻松地回答任何人的问题,甚至还与人家说上几句时;当家里来客人时,看到孩子不只是躲在我们的身后时,我知道,好好已经有足够能表现的勇气与能力。一年之前还存在的那个害羞胆怯的不足已经远离孩子了。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正面语言刺激,让孩子对自己的足够的信心。
孩子比较小,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于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经常有意无意地点出:好好是个勇敢的孩子;好好很勇敢啊;好好好样的……在这样的刺激下,容易让孩子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
那天,我正在清理龙虾,孩子在旁边看着。孩子的奶奶走过来叮嘱到:“好好,不能抓龙虾,会夹人的。”于是孩子在旁边看着,不时地提醒自己:“不能抓,会夹好好的。”看着看着,还冒着一句:“妈妈有本领,龙虾不敢夹妈妈。”
“好好也勇敢。龙虾也不敢夹好好。”我说着,并找出一只小龙虾放到盆子外面,然后径直去继续清理龙虾。过了一会儿,终于看到那只小龙虾被孩子送到了盆里,孩子还说出这样一句话:“好好有本领!”
听着孩子能够这样评价自己,我知道,孩子有了足够的信心。
二.创造机会,让孩子适时地表现自己。
孩子在家长面前有这样的表现欲还不行,必须在外人面前也让孩子有这种表现能力。于是就需要家长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孩子适时地表现自己。开始,只是让孩子能主动地与他人聊聊,不再害羞。比如说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
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不再表现出胆怯时就要进一步提高要求,要求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从三岁开始,我就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吟诵《三字经》,经过长期的熏陶之后,孩子也能背诵一部分。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位孩子比较熟悉的同事,我轻声对孩子说:“今天叔叔到我家玩,如果好好把《三字经》背给叔叔听,他一定特别高兴。”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下,孩子终于背了起来。
三.对表现加以鼓励。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当孩子表现后,无论好丑,都需要一定的肯定,尤其是孩子开始表现自己时。这样对孩子表现的欲望以及信心的树立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的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有一只百灵鸟呢,下次唱给大家听吧!”即使孩子一时还不能痛快接受提议也不要紧,至少心里会留下适应的印象。
当然,让孩子勇于表现正如孩子成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地等待,等待着美丽的蝴蝶破蚕而出。我们的一份等候,会得到孩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份惊喜。
让孩子离开我的庇护
近了,近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她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用温暖的春风,吹走一切阴霾;用甜甜的细雨,滋润着大地,洗涤着这个世界。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小虫都复苏了,孩子们也纷纷走出了家门,一个个脸上带着笑,仿佛总也玩不够。儿子已经7虚岁了,外出玩耍还总得我陪着,现在的人们住上了高楼,邻里之间沟通交流少了,孩子们玩耍接触的机会也少了,电视电脑成了孩子们娱乐的方式。看着身边的儿子,想想自己小时候,像他这么大已经能满大街跑着玩了,并且能到小伙伴家去串门,自己找玩伴,可是儿子好像太娇生惯养了。想到这儿,我有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放手让儿子独自到楼下玩。在我家的南面就是一个小广场,天气变暖放学之后,总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玩耍,好多时候都是大人陪着,我何不放手让儿子自己去玩一下呢。
开始的时候
,我让儿子自己去玩,他总是央求我和他一同去,我就耐心地跟他说,“儿子,妈妈要做家务,要给你做饭,我在阳台上就能看到你,一会儿妈妈做好了饭就喊你回家吃饭,你自己回来好不好?妈妈有好多事要做,你应该自己学着出去完了,你看《小马过河》中,小马长大了,能自己帮妈妈送麦子做事情,《三只小猪》长大了,也要自己盖房子住了,歆屹也长大了,能自己出去玩了对不对?”“好吧”儿子最喜欢听故事了,就这样儿子高兴地去了,从第一次的5.6分钟。到第二次10多分钟、第三次…..当然开始的时候,我偷偷跟过他,看到他玩得很好,我也逐渐放心了。慢慢教会他躲避车辆,不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学会保护自己。
就这样我做了一个狠心的妈妈,让孩子离开我的庇护,放开我的手,能独自出去玩。现代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失的就是这样锻炼的机会,好多时候我们家长保护过度,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让孩子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时机。让我们学会放手吧,因为放手也是一种爱。学会给孩子制造交往的机会吧,培养他们良好的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养笔记:我给女儿讲绘本故事
教养笔记:我给女儿讲绘本故事
记得那年某时,在得知上天将赐予小天使的那一刻。我的反应跟所有准父亲一样:欣喜如闪电般瞬间刺激着身体的每个细胞;甜蜜如涌泉般瞬间奔向身体的每一处毛孔。但兴奋过后,却又有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在问自己:我的将来会是一个好爸爸吗?怎么做才能当好爸爸呢?我能成为女儿心目中的英雄吗?脑海也不时的憧憬出各种形象:时而穿着带S标志服随时保护着她们母女;时而却穿着睡衣双手捧着绘本故事书在给女儿细细讲述……“嗯,还是从好朋友开始做起吧”我对自己说。
还是上天的安排。我与女儿间的讲绘本故事马拉松却也在接下来的日子拉开了帷幕。
要说第一次给女儿讲绘本故事,还是在“未来妈妈”俱乐部老师的见意下开始的。睡前,在妻子的催促下,打开绘本,新奇地对着爱人隆起的肚子开始讲述:“从前啊,有个国王……”起先有些不自然,但久而久之,却能感受到小家伙在那里侧耳聆听,时而听得闭眼陶醉,时而却在她的空间里手舞足蹈。
时光推移,随着女儿出世的第一声啼哭、牙牙学语、跚跚学步、到踏入她的蒙养殿堂----幼儿园……直到现在,园里的绘本故事也自然成为她的所爱,似乎打开图书的那一刻,便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所以每逢周末接孩子,她会象只快乐的小鸟,飞跳着给你一个拥抱。然后递给我们爱书袋,催促我们讲里面的故事。而我讲故事的功底呢,随着日积月累,也在不断提升。几年北京生活的普通话,再加上点抑扬顿挫的语调,在一次幼儿园老师的指点下,又学会了利用变声来替换角色,功力不说炉火纯青吧,但也算得心应手。所以每每与她妈妈的“故事较量”中总能得到女儿的首选。
记得有一天的下午,我带着几分疲倦回到家,迎接我的是正在翻阅绘本故事的母女俩。女儿见到我更是二话不说,提着绘本就奔向我,嘴里喊着“爸爸讲故事。”“爸爸有些累了,还是妈妈继续给你讲吧。”妻子在边上劝道。“不嘛,爸爸给我讲!”女儿还是坚持,同时用稚嫩的眼神询问我。“好,来!爸爸给你讲,宝贝女儿。”我边说边把他抱到我的座位挨着,打开故事书。
这本书的故事主题其实很简单,是主人公与怪兽间的善恶斗争。但情节却发展得跌宕起伏、几经周折。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下,女儿则在一边紧锁小眉,忽闪着睫毛,紧盯着书本,完全进入了故事的角色。当讲到主人公遭遇失败跌入山谷,又侥幸地找到密室正准备解救亲人时怪兽却再次出现。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正蓄势待发时,我的声音却戛然停止了。等了几秒,女儿的注视也书本转移到我的脸上。而我也带着几分诡异的笑容对视着女儿。女儿终于安奈不住了,说:“后来呢,爸爸后来呢!”而我的反应是故作痛苦轻轻地咳了几声说:“爸爸好像嗓子有些干了,哎呦!”妻子在边上朝我皱了皱鼻子,做了个鬼脸,似乎揭穿了我的把戏。女儿看了看我,一咕噜下地。在她妈妈的帮助下,颤颤巍巍地端来一杯白水。我接过水,押了一口。心理却想:“这卖关子可不能这么轻易结束喽。”于是续而又痛苦地说道:“不错,好女儿!只是不幸的是爸爸的肩又感觉酸疼酸疼的,哎!不好讲啊”再看女儿的反应,果然,她认真地起身,爬到我背后,拽紧的小拳雨点般地轻轻落在我的肩背。还不时关切地问:“爸爸是这儿吗?…还疼吗?”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这话确实不假啊。这哪是简单的捶背啊,对我来说,此等享受简直就是被女儿打通了任督二脉。什么疲劳、什么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换来的只有家庭给予的温馨。
当然了,给女儿讲故事的回报不是每次都是享受。一次,在女儿听完一个环保主题故事后,发现女儿变了。每次餐后,会惊奇地发现女儿拿着递给她的餐纸撕下一半擦嘴,另一半叠好,放回原处。嘴上还自豪地喃喃自语:“保护树木。”这还不算,遭遇还在后面呢。
由于我家的热水源到洗漱台有段距离,所以每天刷牙,我会习惯性地打开热水朝向放水,等热水源到洗漱台间水管内的冷水放尽,洗脸时就能得到热水了。也不知哪天早晨,刷牙中的我,突然看见女儿出现在我身边,顺着小凳,凑到洗漱台前把水一关,崩着小脸,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不是跟我说过,地球还有很多地方遭受着缺水吗?那你还浪费水?”那表情,酷似一个将要开罚单的交警。还好我反应快,立即陪着笑脸,竖起拇指乐呵呵地对她说:“说得好,你是对的。其实……其实吧……冬天洗脸用冷水还有助于面部毛孔收缩呢,呵呵!好,不错。”
那天开始,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大冬天的,每天早晨,我被凉水浇得面部肌肉几近麻木,还得挂着笑容跟她们一起出门。
绘本故事一直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当然,我与女儿间的绘本故事马拉松也远远没有结束。故事是我们对孩子传播知识的工具,它更是我们对孩子传达爱的纽带。有一天,女儿凑到我耳边问我:“爸爸,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你的理想是什么呀?”我想了想,微笑着说:“我的理想是当李雨嘉的好爸爸。”女儿用小脸贴着我。我知道,这是女儿在表达对爱的感知。祝福你!孩子。也希望你能把我们对你的那份爱,传播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播给属于你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