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指导:做个会回应的父母

发布时间:2020-09-21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父母指导:做个会回应的父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裴小倩老师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母爱缺失或不利的养育环境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这是裴小倩参与的《发生在社会关系中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研究课题得出的结论。

对婴幼儿来说,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这个阶段幼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孩子要依赖成人来满足他物质、情感和社会需求。裴小倩认为,对幼儿而言,合格的父母需要做很多功课,而这些功课都和父母能否和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依恋和联结相关。

怎样建立高质量的关系呢?裴小倩说,目光接触能刺激婴儿的神经系统,减少有害压力。此外与婴儿讲话,和孩子互动、抚摩,尤其是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触摸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按摩不仅能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可谓是帮助婴儿发育的最有效的药方之一;而且有规律的、温柔的按摩,有助于建立与婴儿之间的联结,可以帮助增加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每天花半个小时按摩,能使婴儿感到安全,有被支持感;它对脑的发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适宜的微笑、抚摩能使儿童的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

为了更好地与婴儿交流,首先,年轻父母应寻求一切可能的方式,如与婴儿说话,告诉他你在做什么,你的感受,而不管他是否听得懂;用简单的词语唱儿歌、讲故事,观察他的反应;向他提问,激发他说话的欲望,等等。其次,应寻找合适的时间。对于婴儿来说,一天有几种意识状态,当你发现婴儿仔细地、安静地盯着你看的时候,这是与他交流的最好时间。再者,在交流时应注意满足婴儿的需求,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

安全感是婴儿的最大需求。在婴儿掌握成人的语言之前,为了表达自己的需要,他会用哭声来表现。成人可以从他的哭声、叫声中去体会:婴儿的哭声类型、叫声类型与他们想表达的含义是相匹配的。这时,互动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成人应及时地给婴儿回应,这样做,不会惯坏他。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试图理解婴儿自己独有的标识语(babysign)。在婴儿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试图理解成人语言的含义,同时也在试图表达自己和世界,他会运用一种自己独有的非正规语言符号,如,手在空中从上往下划过,以此来表示有飞机;用双手紧缩表示冷;用手掌反复收缩和张开表示想要更多的某样东西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要了解自己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经常出现什么情绪或情绪波动,又常常不出现什么必要的情绪;情绪波动容易因什么因素或事物而产生,波动程度是否激烈,而又不容易受什么事物或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又会造成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否恰当……

大约到两岁,孩子经常说“不”或拒绝父母的建议或指示。通过这种行为,孩子在练习他们独立性的成长感受。倘若你了解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任性,就会更少倾向于产生强烈的抵制和责骂。反而会欣赏孩子要求独立的正常渴望。

在这个阶段,如果依恋关系建立好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加迅速、有效,有更良好的自我意识,更容易结交朋友。相反,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失调。由于这样的婴儿没有受到持续的爱的回应,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因而就很难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往往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父母抱有期望。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想要教育出一个好宝宝,家长们首先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孩子眼中的好父母。

1、平等:不摆父母架子,理解尊重孩子

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孩子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孩子容易变得保守、胆小、被动和听话。“为什么爸爸可以对我发号施令,而他却总是拒绝我的要求。”“我长大了,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但妈妈老是说我小孩子不要插嘴”……父母这种家长式作风,让孩子只能乖乖听从命令,不敢违背反抗,让孩子难以和父母建立亲密感。

家长要适时放下架子,像一个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来,让他看着你的眼睛。父母还应该拿出时间跟孩子疯玩,与孩子有着更多的言语交流。

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你的孩子,通过你的关爱、聆听、赞赏、支持以及真诚对待,帮助孩子喜欢自我、欣赏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在做一些决定时,例如今天想去哪里玩,或者是否更换他的床单时,都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他觉得自己也是有选择权,也是被尊重看待的。

2、民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些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家长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很重要,孩子的依赖感建立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上。这份情感的建立关键是父母能够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一同享受快乐的家庭时光。

闲适在家时,对孩子的一些随意搭讪,或者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玩象棋、跳棋,就能很好地拉近亲子距离。另外,爸妈都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带回家中。也不要随意呵责、怒骂孩子,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3、友好:建立友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藏有小秘密,和自己的交流少了很多,亲子之间缺乏对话其实是孩子与你渐渐疏远的表现哦!家长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孩子都不太愿意跟你聊天了?是不是你经常忙于工作,很少主动和他说话?还是每次他高兴地跟你说今天幼儿园趣事,你总是敷衍态度?

其实在亲子沟通上,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误以为与孩子同一屋檐下有一份亲情、有一份默契就可以无需坐下来面对面地交谈;也不要当孩子和你交谈时,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来对孩子讲出来的事情给予“语重心长”式的回应和教育。像这样“不主动”和“沉重”的对话,都会使得孩子减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欲望。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

4、德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好宝宝,乖孩子不是一味的听话、懂事、成绩好等等这些“美好”的标签。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一个全方位优秀的人才,而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学会做人,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如果人做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事业成功就无从谈起。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问题突出,厌学情绪严重,自主意识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质低下,罪错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长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结果。

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情感,要让他学会爱家长、爱他人、爱社会。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你的责任心、事业心、勤奋、勇敢、自信都能深深地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加入到自己的社交圈,参与接待客人,给客人让座、倒茶等;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5、好父母不会说出的10句话

好父母都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但是家长往往容易一时意气,而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以下10句话,家长真不应该随便说出口。

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贿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为此,父母应当经常调整自己,总是以理智、通达、自信、积极的状态站在孩子的面前。

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着,女儿却在慢慢的长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从各类书籍中学习经验,一边结合女儿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从小爱洁就是个坚强的孩子,打针吃药从来都不哭,到后来慢慢长大还会去鼓励安慰其他小朋友;其实有时碰到孩子胆怯的事情时,“硬来”是最不理想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加油鼓励或者用动画片中人物角色来和宝贝对话,这样宝贝会更容易被说服和接受。

孩子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爱洁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开始宝贝就喜欢涂涂画画,从一开始的墙壁地板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彩纸,阳台上贴满了她引以为傲的作品。每完成一幅作品她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虽然有时也不是很完美,但作为妈妈要找到每一幅作品的优点,当然也可以建议她再动一动自己的小脑筋,放飞自己的想象空间,让她创造出属于孩子们的世界。

宝贝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健康快乐的成长。她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宝贝放学后我经常会问一些她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她会很开心的跟我讲这讲那,渐渐的发现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她会主动的跟我讲“妈妈,我们班上来了位新同学”“妈妈,我今天在班级里讲故事了”“妈妈,我今天又得到小红花了”,宝贝,你真棒。

老师是学生灵魂的导师,身为家长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在她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批评教育;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指导;发现她的特长和兴趣,改善她的不足。我们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们孩子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让我们努力做个红脸父母吧!


导读: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虽然我们了解这些道理,但在实践操作中没有谁是永远的“完美父母”;好在,我们都愿意努力做孩子面前的红脸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日常的一个职责就是为孩子这棵成长中的小树“修枝剪杈”;但是每位父母修剪枝杈的方式可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假设有这样两类父母——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先来看几个例子:

场景一:

时间--晚上9:00

地点--家中

人物--5岁的依依和父母

事件:妈妈给爱画画的依依新买了一本蜡笔画练习书,依依跟着书学画画,此时到了准备睡觉的时间,她仍意犹未竟。父母对依依说:“宝贝,别画了,该睡觉了!”孩子说:“不嘛,我还没画完呢!”

白脸父母的做法:强行夺过孩子手中的纸和笔,拉着孩子去卧室。

可能的结果:孩子哇哇大哭,父母气得大声呵斥:“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明早上幼儿园又得迟到!”就这样,至少得折腾半个小时,孩子才能带着遗憾和委屈上床睡觉。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今天时间有点儿晚了,我们再画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并和孩子一起计划如何利用这最后的5分钟完成手中的画。

可能的结果:5分钟后,孩子收拾起纸笔,高兴地去洗漱,10分钟后平静地上床睡觉。

场景二:

时间--周末中午12:00

地点--公园附近的餐馆里

人物--爸爸妈妈和4岁的辰辰

事件:周末爸爸妈妈带孩子在公园游玩,中午就在公园附近的餐馆就餐。点好了菜,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辰辰说:“妈妈,我要喝饮料!”孩子一上午玩得太开心了,天气又热,辰辰出了很多汗,此时一定又累又饿,所以有些等不及了。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饭前不能喝饮料!”孩子不听:“我渴了,我就要喝!”

可能的结果:爸爸妈妈装做没听见,不理会孩子;孩子又哭又闹开始耍赖,周围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父母觉得很尴尬,一个说:“再闹就带你回家!别在外面丢人了!”见威胁无效,另一个说:“算了,让他先喝一点儿饮料吧!”辰辰的目的达到了,抱着饮料瓶“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等饭菜上桌时,他已经喝了个水饱……

红脸父母的做法:关切地问孩子“渴了吧?我们先喝一点儿水吧,喝了甜饮料你就没有胃口吃好吃的了,一会儿你最爱吃的烤鸭就做好了,我们看谁能忍住不喝饮料!”

可能的结果:孩子也许明白了:现在不喝饮料,一会儿就能吃到烤鸭,否则就没有胃口吃香香的烤鸭了;也许孩子还是坚持要喝饮料,这时父母开始使用缓兵之计,对孩子说:“我想你一定是太渴了,但是妈妈告诉过你呀,饮料不是好东西,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如果你能忍住,不喝饮料先喝点儿白开水,吃完饭妈妈就给你买一瓶果汁。”用未来的一瓶果汁解解他的燃眉之急。然而,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学会“延迟满足”,因此开始哭闹,红脸父母仍然想办法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孩子饭前喝饮料,耐心而平静地面对哭闹中的孩子。

场景三:

时间--下午5:30

地点--幼儿园活动场的滑梯旁

人物--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

事件:小朋友们在玩滑梯,由于人比较多,大家都在排队有秩序地等候。天天突然跑过来,推开正准备上台阶的瑶瑶,瑶瑶被他推倒了,碰疼了膝盖哭起来。来幼儿园接天天的妈妈在一边看到了这个情景……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看看别的小朋友都在排队呢!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因为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都在旁边看见了天天推瑶瑶,而且昨天瑶瑶还在她妈妈的鼓励下给天天一块牛奶糖吃呢,天天的妈妈实在是不好意思,拉过天天朝着他屁股就是一巴掌。

可能的结果:天天和瑶瑶都在大哭,两位妈妈心里都不是滋味。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快把瑶瑶扶起来,看看她哪里摔疼了?”天天扶起瑶瑶,对她说了声对不起。妈妈问天天:“发生了什么事?”天天回答说,“我正在和大力玩你追我赶的游戏,大力快追上我了,我一着急就想跑到滑梯上,让他逮不着。”原来是这样,妈妈向天天说明了不应该在人多的地方玩追赶的游戏,并和天天一起安慰瑶瑶。

可能的结果:天天明白了应该在人少的地方玩追赶游戏,瑶瑶也接受了天天的道歉停止了哭泣,大家又高兴地玩起来。

从上面的例子反映出的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

白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喜欢使用惩罚的管教方式,例如:如果不按时睡觉就拿走孩子手中的画笔;如果饭前喝饮料就不给孩子吃他喜欢的烤鸭;如果孩子推倒别人就打他的屁股。

红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理解孩子,坚决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并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例如:坚持孩子的就寝时间,但根据情况给予灵活处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活动上,给予孩子事先的提醒,如“5分钟后我们就要……”;坚持饭前不喝饮料的规则,任凭孩子哭闹也不妥协,同时用温和的方式传达出父母坚持原则的决心;当孩子推倒别人,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多问这样的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你觉得怎样?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现在你打算怎么办?”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对比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白脸父母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大人气”;而红脸父母却能“化干戈为玉帛”,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有很多实例也证实了这点。虽然我们了解这些道理,但在实践操作中没有谁是永远的“完美父母”;好在,我们都愿意努力做孩子面前的红脸父母,那么,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则吧:

1.管教孩子时,“严”“慈”并用。

只“慈”不“严”会让孩子学会利用父母以逃避责任,只“严”不“慈”则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严”“慈”并用,孩子才会配合,在无忧无虑的同时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注意倾听孩子。

父母用心聆听孩子的感受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父母越早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频频说教,孩子身心就越健康。孩子会懂得宣泄情感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父母要善于猜测孩子的心思并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3.坚持到底。

坚持到底是指父母一旦决定该干什么就“严”“慈”并用直至完成,而不是使用单纯的教训和惩罚。跟孩子说话时,言辞要简洁并紧扣主题,三言两语就会奏效。例如,如果孩子不肯睡觉,你不必说什么,站起来,温和而有力地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房间里,告诉他现在是睡觉时间。如果孩子还不肯睡觉,你可以给他有限的几个选择:“你是自己来选个睡觉前想听的故事,还是让我来帮你挑呢?咱们的故事只能讲到9点钟。”他会知道你言出必行,并且“严”“慈”并用,坚持到底。孩子还会知道什么是责任感。他可以选择赶快准备睡觉,以便多一点时间来听故事,或者磨磨蹭蹭,以至没多少时间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学会如何自尊自爱、尊重他人。

父母如何指导大班幼儿阅读


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对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阅读有关的,都可以算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

一、适合5-6岁孩子阅读的图书

1、以情节画面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文字。

5-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这就决定了读物仍然以画面为主,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2、图书内容丰富,并考虑为入学做准备。

5-6岁幼儿升入大班,即将入小学,应选择一些社会适应准备的图书,如:培养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独立性方面的书籍,选择培养幼儿观察力、理解力的图书,如:走迷宫、找错、拼图讲故事等。故事方面也要选择内容有较复杂的情节、有一定长度的书籍,如: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等。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3、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

如:自己的孩子独立性较差,就可以选择"我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又如:自己的孩子不善于观察,就可以选择"找错"的书籍等等。喜欢动物或喜欢兵器等,要尽量满足孩子,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书,他才会主动去看、去学。购书时,父母应该给孩子自主权。

二、为孩子准备阅读环境

最好给孩子一个专门的小书柜或小书架,抽屉也可以,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另外,给孩子准备一个高矮适宜、采光位置合适的小书桌,供孩子阅读使用。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的氛围,让孩子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在看书,了解看书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市等处,在那里孩子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书,还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

三、由成人引导孩子阅读

1、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

孩子首先是用耳朵"阅读",因此,最好能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可以是晚饭后或睡觉前。父母的朗读必须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朗读不能完全照搬书中的文字,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引导孩子看画面

父母可用手指随故事情节在画面上移动,也可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如:他又换了一件什么衣服?住在什么地方?手里拿着什么等故事语言以外的内容。对于5-6岁幼儿还可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画面上的文字及页码的位置、顺序等,可以为孩子独立阅读及入学奠定基础。

3、启发孩子思考

在孩子不了解故事情节时问"怎么办",如讲到大灰狼来到小兔家敲门时:"小兔们该怎么办呢?"让孩子充分地想象,然后再把结果告诉他。当孩子已经知道结果时问"为什么",如"乌龟为什么得第一?"还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续编故事、重新给故事起名字等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4、与孩子交谈

故事告一段落或讲完一个故事时,应与孩子一起交谈,以孩子说为主,父母必须注意倾听,及时引导孩子的话题,使之紧紧围绕故事主题,又能联系到自身或周围的生活。交谈中注意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概括性,对故事内容和人物进行评价,提高孩子的辨别分析能力。父母的语言也要由生活化向知识化、逻辑化过渡,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教你学会做个“六心”父母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要求孩子必须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会引发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有一个驿站。

作为家长,要学会做“六心”父母:

1.潜心了解学校教育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孩子学习的转折周期,学习的只是从易到难,也是学习的分化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开始增强,此时家长如果能配合学校,对孩子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孩子的社会交往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可以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言行往往不一致。此时家长尤其要配合学校注重孩子道德行为教育,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2.静心确定发展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千米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于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根据学校教育目标,结合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以制订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目标,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耐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关键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激发兴趣,一个是培养习惯。然而,当前孩子学习兴趣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反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调查发现,“学习烦恼”跃居孩子成长烦恼的首位,“老师,我每天都要写很多作业,有老师学校留的,还有妈妈留的,我还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每天都要很晚才睡觉,我很累。”这是很多孩子学习现状的真实写照。“马上考试了,我很紧张,数学能力题不好,请帮我。”“老师,我学习很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我该怎么办?”……家长的高期望,使得“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加剧,家庭补习、课外班塞满孩子的课余生活,紧张学习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全部,当孩子的弦绷得过紧的时候,势必造成松懈;学校教育越来越精细化,课堂教学内容密度越来越大,加之很多课程已经在课外班提前学习过,对于部分学生毫无新意可言,加剧了厌学现象的产生。根治厌学,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当下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家长,应配合学校,在激发孩子兴趣方面做一些事情。

4.恒心培养习惯

对于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很多教育专家都阐述过。目前养成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前,“6+1”的养育模式,在怀抱中、在娇宠中成长的孩子,学龄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长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看漫画等坏习惯已经养成。

四年级是习惯定型的关键期,因而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四年级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家长则需要抓住这段习惯定型的关键期,督促孩子努力培养好的习惯,或抓住时机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培养习惯、矫正习惯的过程需要恒心坚守,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从强制开始,巩固下去需要坚持三个月左右,需要有滴水石穿的毅力。

5.细心呵护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是玻璃制品,稍有不甚就会打碎,要轻拿轻放孩子的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在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成为心头的阴霾,挥之不去。“这学期的书写下降了许多,作业也错很多,做完作业还经常忘记检查。这样一来,妈妈也给我留家庭作业了。作业要是做不完,我就不能玩了,真郁闷。”这是学习烦恼。“我有几个致命的缺点:1.动作慢、怎么都快不了!我什么?2.粗心,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而错!3.丢三落四,丢东西不是一次两次啦。”孩子自我认识比谁都清醒。“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出差,我很孤独。早、中、晚餐都是自己做,半年才能见他们一面。我好孤独呀!”……谁说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用自己的心、情在感知这个世界。

6.平常心看待孩子成长

人生只有5%的时间是精彩的,5%的时间在经历痛苦,90%的时间趋于平淡;是5%的精彩引导我们去经历那些平淡、痛苦的轨迹。也许有的人人生的痛苦会多过5%的很多倍,人生不易。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如今都得快的,不一定是最后走得远的。作为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孩子的进步、退步、成功、失败,那些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旅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在每个成长过程中,补充那些足以支撑起其一生的精神食粮。

人生在过程里,做父母,也是终生学习的过程,不断提升的过程。

家庭教育:做个“三心”父母


家庭教育: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育儿心得:做个快乐疗愈系父母


育儿心得:做个快乐疗愈系父母

日前,一位老同学兼同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为什么每天都看起来那么快乐?”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好苦笑着开个玩笑,“不然你要我每天哭哦?”然后给了一个其实很多人也经常挂在嘴边的答案,“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当然要选择快乐,别人看了高兴,自己心情也舒畅,你看我每天疯疯癫癫,你自己是不是觉得很好笑,这一刻不就很快乐?”

我回答得随意,但这位同学可是非常认真,“你知道吗?有个人说的和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人是谁呢?是不丹的卫生部长。

“家庭生活”已连续多年成为孩子不快乐的主因

原来,日前他去印度一个国际会议做采访,有幸遇到蝉联全球最快乐国家——不丹的卫生部长,同学好奇地缠着部长问:“身为世界上最快乐国家的卫生部长,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

部长给他的答案,和前面我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Happinessisanoption.(快乐是一种选择)。”我选择快乐地工作、生活,选择快乐的心情陪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以快乐作为基础去思考,既然是自己所选,愉悦自然不在话下。

台湾的儿童福利联盟每年都会公布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让我惊讶的是,决定孩子快乐得分的指数中,“家庭生活”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孩子最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父母或许会辩驳,“我常常带他们出国玩,我常常买他们想要的玩具,我常常带他们参加营队,孩子们明明玩得很快乐。”其实,短暂的物质快乐很容易让孩子满足,父母也很容易做到,但孩子真正想获得的,是一个每天微笑陪伴、微笑倾听、微笑共读、微笑让他们乐于当“自己”的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前提是,父母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传统观念与教育模式使然,很多父母恐惧孩子的未来,不管是升学或就业、甚至结婚生子,都想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强力下指导棋,如果孩子稍有反抗或不耐,最后一句话铁定是“以后你后悔就来不及了”。但父母不尝试放松快乐,孩子怎么快乐得起来?

我常能看到一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会出现千百个动怒或责骂的理由,弄得孩子不开心,自己也闷,这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赶快找出一张孩子小时候笑得最开心的照片看一看,回想那时孩子的笑脸与笑声,保证心情立马大开,甚至恨不得马上去抱抱孩子!

这招屡试不爽。

有一天,几位朋友找我出来喝咖啡,他们才坐定,马上就一言一语,好气又好笑地挤兑我,“你太过分了!上礼拜老师出作文题‘我的未来’,我们家几个小鬼头,全部都写将来要变成你的孩子!无语!”

听了我也傻眼,后来我自己分析,这大概是因为我常带着孩子四处闯荡,加上我从不疾言厉色,每次都是笑着和孩子共同学习、玩乐,这种轻松,或许正是孩子们企盼的。

之前,我的父亲还曾特别叮咛我,“尽量不要骂小孩,不要给他压力,好好讲他一定听。”我闻言笑开地说,“我过去这一年,才骂过孩子一次!要是以前的你,大概早就把我打到火星上去了。”那会儿孩子读四年级了,因为拒绝订正作业,态度又很差,才被我骂。

很多朋友都不相信,对孩子,做到不动手有可能,不动口?那孩子还不上天啊?其实这真不难,只是我更愿意选择“快乐”地处理,同一件事,闷着头生气也要完成,抱着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做也能完成,为何不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式?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自己。

校门口的“快乐三姐妹”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路口做导护,那是一次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所有人似乎都没从长假中恢复,校门周边充斥着紧张气氛,人行道上叮咛、催促、怒责四起,家长一脸无奈,孩子一脸愁容,我想,如果事前就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做准备,早十分钟起床,替自己和孩子争取一点准备时间,是不是就可免去一场亲子间的“上学大战”?

但在这其中,有个家庭格外耀眼。那是我每次送孩子来上学,都会相遇的母女,我私下给他们封了一个“快乐三姐妹”的称号,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母女三人上学,总是一路从容,蹦蹦跳跳地嬉戏,感情简直好到不行,有时几个人还会穿同一款风格服装、同一款太阳眼镜,甚是亮眼。

我想,他们一定天天都是带着好心情上学,即使大女儿已上另一个初中,母亲和小女儿依然像快乐的精灵,每天翩翩飞到校园,周遭的人一定也能受到这种快乐氛围的感染。

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感染我多久,我忽然接到短信,得赶去采访一名因和父母争吵,选择跳楼身亡的初一学生。现场看着冰冷的遗体与伤心欲绝的家属,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对这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感到不舍,也对父母失去爱子同感伤痛。

但我脑海里不断翻搅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得经历了什么,才会痛苦到想不开?为何社会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难道父母都没有警觉?和孩子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时至今日,不少家长还是将“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点”这句话作为对孩子教育的立论,即使心里不这样想,但最终还是这样做——多年来,我采访的类似事件数不胜数。

我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早已设定在“不要在终点线前阵亡”,否则,之前付出再多,也是枉然与悔恨,所以,我必须力求快乐,同时让下一代感受到快乐的魔力,永保对生命充满热情,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动力坚持到终点。

最让孩子快乐的往往最不须付出金钱购买

有快乐的父母,一定会养出快乐的孩子,会让孩子快乐的事,也是最不需付出金钱买的,只要和自己的朋友、家人玩耍,或窝在父母身上撒娇聊天,分享自己天马行空想法,就是孩子最快乐的一件事。

父母的行为与态度,尤其是心态,很容易就将成功、物质欲望与金钱带来的附加价值,作为最终的快乐的来源。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在尚未来得及享受这些成果前就有了偏差、自戕丧命;甚至是已经得到努力成果后,玩法乱纪。过去的努力与期盼,其实都是一场空。

想要孩子比我们更好,我们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想要孩子更快乐,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更快乐,当父母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爱,学会真诚友善和孩子相处,我相信,就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察言观色的“懂父母”的孩子。

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大多是80后,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第—大关键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4.用自信取代自卑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 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5.善待孩子的兴趣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 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父母必读:孩子会“人来疯”


我家清清是那种兴奋型的孩子,生下来就活泼好动。现在四岁七个月的他,虽然仍然是个可爱的淘气包,但也已经能在家里安静地玩玩具或者看书。我常觉得他是长大了,可以接受我和他好好讲道理,开始懂事了。可是,每次带他去亲戚家,或者参加酒宴,又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时,他就会特别的兴奋,一阵疯闹,有时说他也不听。

我想还有很多妈妈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为了孩子在他人面前的调皮而无奈。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转来和大家分享。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

许多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些“人来疯”,和家人在家时乖巧听话,一旦家里来了客人或到了公共场合就变得异常亢奋,像匹脱了缰的小野马,突然大吵大闹、撒娇耍泼起来,而且父母还很难制止。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呢?北京载体婴幼儿培育工作室的育儿专家卢琼老师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家长的认同催生宝宝“人来疯”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与平时反常的举动,除了因为感到被冷落而寻求周围人的注意外,与家长对孩子的认同模式也密切相关。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对陌生人表现出热情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那么这种人来疯的现象发生就会比较普遍,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相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行为缺陷,则会产生教育方面的焦虑。

孩子在3-6岁期间,思维已经渐渐成形,特别是对母亲的认同反应非常敏感。孩子会随时注意妈妈的眼神和表情,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能够得到赞同,因此就会想方设法引起妈妈的注意,观察妈妈的反应,来确认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

生理心理两方面导致孩子“人来疯”

年幼的孩子神经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差,遇到外界陌生的刺激会格外亢奋而且很难平息。在心理上,对孩子来说,所处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社会交往很少,所以如果家里来了新的人或到了新的环境,改变了固有的交往关系,那么孩子就更想获得周围的认同,而孩子急于融入这种气氛,所以就会显得比较积极。在这方面,年龄越小的孩子分辨力越敏锐。他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关系,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一个在环境中显得活跃的孩子,他(她)的母亲也通常是人群中的强势角色。

如何对待孩子“人来疯”

尽管对于孩子来说“人来疯”不是病症,但有时也要适当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来帮主孩子成长。

1.睡觉前梳理一天情绪

孩子在兴奋头儿上,家长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收效并不大。这个时候外界对孩子的刺激太多,环境因素很复杂,教育效果不会太好。母亲如果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赞同,可以选择在睡觉前帮助孩子梳理一遍白天的行为,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除了母亲的话,孩子没有其他的感官刺激,因此能够更容易听进去。

2.用准确的形容词教育孩子

制止孩子的“人来疯”,家长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好”或者是“影响恶劣”这些相对抽象的措辞,是起不到太大效用的。孩子对词汇的认知需要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家长最好能够采取简洁明了又生动的语言,比如描述一下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步步让孩子认清“恶劣”、“危险”等词语背后的含义,这样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才会格外深刻。

3.家长要改变相处模式

当孩子发生“人来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6岁以前妈妈的作用最为重要,母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不应该是从上至下的约束,而应该提倡家长和孩子玩在一起,等孩子丧失了戒备心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慢慢沟通和解决问题。先听孩子说什么,然后家长再回应,而不要只是一味强硬地要求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下,有时孩子会人来疯,不听家长的劝阻,也是和其它在场的人有关。比如当孩子调皮时,其它大人觉得很好笑。孩子本来就是想引人注意,看到大家笑更会误解为对他行为的认同。这时如果父母前去阻止,孩子当然不会听。而且,有时在父母前去阻止时,还会有其它的长辈,比如爷爷奶奶之类的,出面为孩子说话,孩子一见有人为他撑腰,自然更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了。所以,面对孩子在他人面前一些的确很不适当的行为,其它大人要配合孩子父母,不能只把孩子当玩具一样来“玩”,也不要护短,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相信《父母指导:做个会回应的父母》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让我们努力做个红脸父母吧! 导读: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
    2021-09-25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着,女儿却在慢慢的长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从各类书籍中学习经验,一边结合女儿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
    2020-08-03 阅读全文
  • 父母如何指导大班幼儿阅读 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对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阅读有关的,都可以算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 一、适合5-6岁孩子...
    2020-08-14 阅读全文
  • 教你学会做个“六心”父母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要求孩子必须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会引发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
    2021-01-07 阅读全文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

2020-09-29 阅读全文

导读: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

2021-09-25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着,女儿却在慢慢的长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从各类书籍中学习经验,一边结合女儿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

2020-08-03 阅读全文

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对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阅读有关的,都可以算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 一、适合5-6岁孩子...

2020-08-14 阅读全文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要求孩子必须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会引发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

2021-01-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