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

发布时间:2020-09-14

幼儿园家教案例。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

实录:

明明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总是用小手去拿取别人的玩具,以引起同伴的注意。在吃饭上也是这样,每次都会主动去招惹别人孩子。不太喜欢守规矩,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需要他人的不断提醒。奶奶有一次送他上幼儿园,还没进班级门口就听到了他那吵闹的声音。原来,因为明明的调皮,妈妈的手被迫骨折,在家也总是喜欢欺负妈妈。可见,孩子在家一直都处于溺爱的环境。但是,孩子在幼儿园还是有闪光点:乐于参加“周周演”。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唱歌,喜欢当主持人;在学习本领的时候还会举手发言,喜欢动手操作。最初在和家长沟通时,我们将孩子表现好的情况告诉家长:“最近一段时间明明的表现可好了。表演节目的时候特别投入,学习本领时还举手发言呢。就是今天又用手动了别的小朋友,他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引起同伴的注意,想交朋友玩。回家多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当明明奶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孙子的时候,笑靥如花。当听到老师反映孩子会打人时,也觉得不好意思,还当面对孩子说:“明明,你这个小孩子怎么那么顽皮,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你们要做好朋友知道哇。〞

分析反思:

家长和孩子一样,其实是也有虚荣心,也喜欢听到表扬和激励。不论这个表扬来源于哪个方面。平日里我们除了会在班级群里会和家长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如:收集有关资料,孩子习惯、能力的共同培养、班级的布置等等。我们也总是把做的比较好的家长加以表扬、感谢,让付出劳动的家长也觉得做的很有价值,同时让没有很好配合工作的家长有所触动。通过表扬和激励,家长配合更多了,孩子能力提高的更快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通过家园栏、家校平台、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味地迁就家长,满足家长的一切要求,教师动摇了作为教育者的地位,反而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科学的管理观念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其实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用心工作,才有收获。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最温情、最高效的说话方式。

3岁前的孩子,要听懂或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有时候比较难,爸爸妈妈说话要温柔、表达清晰。不过这个时期也是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跟孩子讲话也要坚持原则,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2.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3.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3~6岁的孩子,大脑发展上了新台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说话更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导。当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信任你。如果你对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许几年后就轮到你抱怨了,“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说”。家长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跨过难关。

2.别把“为什么”、“怎么”挂嘴边。“怎么这道题都会错啊”“你干嘛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话大都是责备,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很多人从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他们又把父母的这些教育习惯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正面说话,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多说说“怎么做”,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3.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有时孩子会天真地说,“明天要是不用上学就好了”。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其实孩子或许就是随口一说,或许隐含着某些内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家长不妨顺着说,“是啊,妈妈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他的,还能接着问“宝贝为什么不爱上学呀?在学校里不开心吗?”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报”,从细节和别人的事谈起。3岁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学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笼统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可能敷衍说“还行”,或为了隐瞒错误而闭口不提。家长一方面可以问细节,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问别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多少分”,进而可以让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老师最怕两种家长:一种是从不来学校,对于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另一种是三天两头来学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老师理论。这是在与一些老师们相处的场合,谈到老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也许这不是所有老师的感受,但至少是一部分真实的心声。当然,大多数的家长是关心孩子的教育,也经常参与学校为父母举办的活动,而且是明理好沟通的。但是话说回来,怎样才是“从不来”和“三天两头来”之间的折衷平衡点,似乎变成家长难以取舍的困境。

人际沟通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更何况为了孩子教育着想,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更显得重要。常听到老师说,家长很难沟通;也常听到父母说,老师很难沟通。如果只是彼此抱怨对方,而未思考如何谋求沟通之道,双方很难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此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一、在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拜访孩子的老师

二、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

三、你是否提供老师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四、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五、你是否同理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在内

六、你是否对老师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七、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八、你是否专注的听老师的叙述

九、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十、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个以上,相信你和老师的沟通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个之间,你和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回答“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赢取合作之钥。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个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时间,诚实的面对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吗?是自认为懂得多吗?是防卫性过强吗?还是从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除了拜访老师,与老师沟通之外,打电话与老师联系,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别常打,以免干扰到老师的私生活),而且别忘了多给老师一些支持肯定,即使有一些意见,也得把“批评夹在厚厚的赞美之间”。例如开始真诚的表示:“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某某人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谢谢您这么认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把事件长话短说),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倾听老师的说明,记住前述小测验中一些正向沟通的要领。

有时孩子回家后,会说一些可能引起亲师误会或冲突的话,孩子也许无意说谎,可能是表达不够清楚(认知和语言正在发展之故),或者只说利于自己的一面之辞(不需责怪孩子,这是人之常情)。请先不要急躁愤怒,冲突只会误事,最好先打电话或拜访老师,把事情加以澄清。其实,大多数的事件在证实之后,通常都是些小事,不必过分在意.如果想更有效的增进亲师沟通,得抽空多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如亲职教育讲座、亲师会、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教学成果展览、运动会、园游会等。如有更多的心力,可主动协助推展教育工作,如许多学校的爱心妈妈,导护爸爸。这样不仅能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上的示范,都有深远的意义和效果。

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我很容易就和**进入权利斗争的状态。因为我有一个模式,觉得一定要“制”住他,这样才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但现在我的新体验是,真正的大人,恰恰是不一定要孩子或者别人听自己的,能容得下别人听和不听,甚至反驳、对抗自己。这样的好处是,孩子会因为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而特别愿意听你的。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听大人的话,那大人先听孩子的。

但孩子知道的不如大人的多,让大人由着孩子去,岂不坏事?我发现坏不了事。一是孩子想要的只是个“我按我的想法试试”的权利,另一个是孩子如果发现按自己的想法行不通他会愿意听大人的(在大人不评判抱怨的情况下),而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听孩子的,并且陪他一起按他的办法尝试,及时地提供帮助。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和开创性也能够慢慢培养起来。双赢。关键是,大人愿意先放掉对“权利”的掌控权吗?事实上只需要放掉对孩子的权利的掌控权。大人自己的权利还是照样得行使。如此才能既独立又和谐,达到互相尊重的状态。

妥协在育儿过程中其实非常有效。但我过去常觉得如果妥协了,就意味着我“输”了,我就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最担心的是,会乱了规矩,变成溺爱孩子。有心试的话,会发现,往往,大人刚有一点妥协的意思,孩子就会乖乖地放下“武器”,和我们合作。而且,就按孩子的意思办,大人的面子一点也不丢,小孩其实也更讲规矩了,因为这些规矩他都有参与,他会因此而知道规矩只是为了让事情更圆满而不是来束缚他。

确实,有很多时候,一件事情会和好多人相关,比如好几个人一起参加活动,各有各的想法,那就商量。“你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是这样啊,那我们还有一个情况也需要考虑,我们商量一下……你看这样行不行啊?”

有不少时候,我们提出的商量方案孩子并不认同,因为他们难以延迟满足。我碰到这些情况时非常为难,常常就采取强制措施:“我说了这个玩具就只能明天拆!今天不许拆!”结果孩子委屈大哭。之后,我想,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过程就是先充分满足。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饱”,他就会一直很饥饿,并很急切地去索取,但假如他是饱的,或者有过很多饱的经验,他就有余力承受偶尔的饥饿,并慢慢知道饱和饥饿都是要学习和体验的。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也很容易让人担心会变成溺爱,我划分重视和溺爱的一个模糊标准是:孩子提的要求,是否超出我的承受能力范围。

这样的时候也是设置界限的好时机。我的体会是,想要关系和谐,必须要设好界限。当然,如何设置界限是很大的功课,以前我倒是说得很分明,界限清楚的样子,其实关系也损坏了。我想好的界限是双方都接受,双方都感受到彼此的爱,即一个方案是对两边都有益有照顾的,如果是有一边有损失,那也是完全愿意而另一边充分认可的。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容易让孩子合作。“**,我们说好要去公园玩,你想玩一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零十分钟?”

和好。我和**内讧后常说的话是:“**,我们和好吧?”多说几句的话是:“刚才我那么拍你的屁股,我错了,你打我的头我也很不高兴,但现在开始我们做好朋友,行不行?”这话作用很大,每次都使我和他冰释前嫌。

由于我常会压制**,他就会大怒,发脾气,踢、打、捏、掐轮番上阵,用严厉的话来制止效果差,不过,如果我说:“妈妈错了,你很生气,妈妈抱抱你!”反而能够有效制怒。

我越来越想“接地气”,希望早晨晒太阳,假日去爬山,最好每天带**进行一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但现实是早晨赶上班,假日想睡觉,天天只能将**往幼儿园赶。同样,回到家后,我们都显得懒散,同样没劲陪**玩。孩子无聊,注意力就会盯在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和IPAD上。我为此很是忧心,现在想尝试的是,换一个方式来休息,回到家后想想能做些什么比较有“正能量”的事来休息。比如一起做菜一起看书一起听音乐。毕竟现在我不能指望**这么个年龄会完全独立去“找乐子”不要大人陪。所以,我想大人可以常常邀请孩子与自己一起做事一起玩。

有人打过孩子,然后说孩子,其实我心里是爱你的。昨天我忽然想,我是相信这个说法的,心里爱,但是行动上展现的却是非爱。如果一时做不到行和想一致,那分步走,先把心里爱面上打换成面上爱,心里打可能还好一些。

教养孩子常会讲到习惯问题。习惯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习惯会形成习惯,是因为我们的需要一直通过某个固定的模式来满足。所以要改了习惯,就要先看清习惯背后的需要是什么,然后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取代原来的做法。按这个思路,我在想,我为什么训斥**成习惯?因为我需要孩子迅速合作。知道了我这个需要,我就打算用商量取代训斥。

我总结的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关键词包括:尊重、重视、满足、自由、转换、取代、商量、邀请、选择、妥协、界限、陪伴、合作、和解、拥抱(亲吻)……这些“道”,其实通用于每一种关系。我慢慢练习一番。:)

孩子与家长间沟通困难的原因


孩子与家长间沟通困难的原因孩子小的时候,经常的会粘着家长,让许多家长感到烦、感到累。等到孩子长大了之后,家长又会发现孩子已经疏远了他们,又让他们感到困惑。这个时候,家长又会回过头去,怀念曾经被粘的日子,但是很遗憾,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这个抱怨的根源,在于家长无法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

那么,作为家长,在我们抱怨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在何方?

第一、孩子的自我保护,为的是免受父母的伤害

听到这句话,我相信不少的家长都会说:我最爱我的孩子了,我爱他们都来不及,又怎么会伤害我的孩子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啊。这话没有错,而且是绝对的正确,但是,家长们这么做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有一位高中生说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事情,他们一概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让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还是念书,其他的事情他们都不考虑。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每每抱有不尊重、不理解,这无疑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的渴望成熟的心灵。

第二、孩子的世界是家长触及不到的

一些父母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自己不善于学习,也不愿意花费时间来了解新的事物,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得到孩子的尊重。在当今的时代里,现实的压力让父母深深的感到学历和文凭的重要,因为,从这个角度出来,他们只重视了学历和成绩,而忽视了学习之外的对情感、生活与快乐的需求。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弥补,很容易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不可调和的代沟。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孩子在兴致勃勃的谈论时事,谈论动画片,谈论世界杯,谈论网络交友,家长则是一脸的茫然。试问,这样又如何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第三、网络的世界是家长读不懂的

目前流行着许多的网络语言,诸如“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通用语言了。对于这些词汇,家长的反映大多是不屑一顾,孩子们则会觉得家长们不懂得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就会造成交流和沟通的困难,孩子们宁愿沉迷与网络世界中,也不愿意坐下来和家长聊聊天。

那么,明白了这三个基本原因之后,作为家长,应该认真的反思一下,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要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要主动和孩子说说心里话,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友好的关系,要尽量打造全家人一起聊天的氛围,努力的让孩子融入其中。

家教案例:爱哭的孩子


家教案例:爱哭的孩子

早晨来园时间,教室外又传来了东东的哭声。这不是小班新生刚入园,而已是下学期。我出门迎接,看到东东奶奶抱着东东,奶奶来到我跟前说:“东东说想妈妈了,让今天我们早点来接……”这是接连几天早上都要上演的一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东东抱进教室,他的哭声,使我们正常的活动也无法进行。而这一幕同样也经常发生在一日活动中,例如没有玩具了、书被小朋友拿走了、本领不会了……

东东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小朋友相处得很好,小朋友都很喜欢跟他玩。但就是比较爱哭,在园内很多时候都显得信心不足。不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先说:“老师,我不会。”一不如意就会哇哇大哭。

通过与东东妈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东东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对孩子非常宠爱,有求必应。从而导致孩子大了以后,稍微不如他的意,他就开始哭闹,而爷爷奶奶看孩子哭就心软了。孩子用这种方法征服了家长,逐渐成了一种习惯,家长对此又头痛又心痛,越怕他哭他越哭,拿他没办法。在幼儿园里,东东也不会与人相处,与别人发生冲突后也不会想办法解决,唯有大声哭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在其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祖辈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他的哭闹已不是单纯的伤心、害怕,而是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为了改变东东爱哭的习惯,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恰当做法,造成了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

针对东东的情况,我们给了东东家长一些建议。例如在家观察孩子“爱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多和孩子谈话,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看到幼儿好的行为时,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帮助其进步。购买一些相关的故事书,让孩子听听讲讲,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里开展一些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些合作和协商的机会,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而更重要的是要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方法。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东东虽然现在还是偶尔哭闹,但我相信,只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东东一定会越来越好。

家教案例:“我不会”


家教案例:“我不会”

背景:

通过两年的集体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虽然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不能大胆尝试,但相对小班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班级的涵涵小朋友却是个例外;当孩子们在各方面进步的同时,涵涵却还是只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时节里面不愿意和同伴交流;平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不参与我们的集体活动。

实录1:

涵涵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总是听到孩子念叨我妈妈说、我妈妈说,在涵涵的成长中妈妈是比较重要的角色;但是通过了解发现涵涵妈妈的教育方式不正确:记得有一次洛洛小朋友在搬椅子时不小心撞到涵涵,当时额头上红了,这时涵涵他起身跑到洛洛旁边挥舞着自己的拳头准备开始动手打人,本我们老师及时制止,不过听涵涵嘴里还囔囔这是我妈妈说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么只好联系爸爸,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和妈妈针对孩子的现状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希望爸爸妈妈在家教育孩子方面能够用正确的方式。

实录2:

涵涵是个不爱动手子的男孩子,每天在午睡时都会坐在自己的床上等着老师提醒他脱衣服才会动起来;起床时也坐在小床上一动不动:“我不会穿裤子”、“我还不想起”等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请小朋友们绘画房子,涵涵拿起纸就开始画;最后拿上来的是他最喜欢的鲨鱼,我和涵涵沟通请他尝试着画房子,他却不理会我自己到一边继续画鲨鱼去了。针对这一情况刚开始我们老师都会走过去一边帮助他、一边用语言引导他;也会在空余时间单独和他交流,可是实施下来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整个学期都是这个状态所以我也是比较懊恼的。后来我们两位老师只能多鼓励孩子,并告诉孩子们可以尝试大胆的请同伴帮助,看到身边的小朋友们忙忙碌碌的相互帮忙,涵涵也渐渐的被感染到了,开始自己动手穿脱衣裤。

分析:

涵涵从刚刚开学时到处乱跑到后面和小朋友们静静的站在一起,是在我们老师说很多句“涵涵,不可以乱跑”“涵涵又有进步了,真棒”等等,是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中学会的;从教会他“我不会请你帮帮我”开始到老师无数次的讲解、示范、鼓励才有的进步。涵涵在家是阿姨带着,大多都是和妈妈一起生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完全是按照妈妈的教育方式进行的;同时在家都是阿姨包办,孩子动手的机会很少、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基本上是自己想干什就干什么,所以才会出现医生情况。

策略:

(1)我采用的是和爸爸面对面沟通希望在家庭教育方面爸爸妈妈可以做到幼正确的育儿观念、同时一家人的教育理念要一致,让孩子的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请个别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帮助他能够促进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往。

(2)在集体活动中我会涵涵提出要求,会以奖励、表扬等方式提升孩子的活动兴趣;同时还会请涵涵做值日生,让涵涵体会其中乐趣的同时也让孩子能在自我管理方面有所改善。

(3)孩子的家庭教育观点是不正确的,所在我们老师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要做到位。所以在集体生活中我们会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同时在集体生活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面对个体个别应对,不可统一要求,要给与关爱和帮助,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真那么难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早熟对于孩子们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家长们也是体会到了这方面的影响。有很多家长抱怨与自家孩子沟通总是出现障碍,很难进行有效的交谈。那么与孩子沟通真的这么难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帮友的分享,体会一下!

【家长分享】

都说现在家长跟孩子很难沟通,或者说不愿意沟通,所以,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目的是帮助孩子跟家长增加沟通,看沟通之后的亲子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在蕲春举办,到场的一百组家庭,都是留守儿童跟他们的父母,高中生。孩子性格已经定型,对父母的不理解非常深,很多人来参加活动家长与孩子之间都不说话的,家长玩手机孩子也玩手机,简直看不出来是一家人。

活动中,有一个环节,让家长跟孩子分开,随意跟其他孩子其他家长组合面对面手牵手坐下,我作为义工参加,有些孩子家长没来的,我们就过去顶上,我牵手的是一个男生,最开始他手都不愿意伸出来,非常抵触,从他眼神里我看出了恐惧,最后主持人引导下,他伸出了手跟我握在一起,小手冰凉,然后我们都闭上眼睛。主持人引导下,双方各说出一件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要求大人先说,小孩后说,描述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都是跟家长相关的,开心是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不开心是爸爸有一次误会了他打了他,说着眼睛里泪水打转,但是又倔强的不肯把眼泪流出来,手是颤抖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我们都把真心拿出来跟对面的人沟通,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把孩子当成孩子,家长当成家长,心理的话都没有说出来,家长累了,不告诉孩子,忍着,但是情绪是无法忍的,孩子会受到影响,有抗拒感,久了,孩子也不敢跟家长沟通,实际上他们开心不开心都是跟家长息息相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家长孩子之间隔阂越来越大。

活动中还有很多环节,让孩子明白家长工作挣钱的辛苦、压力,让家长明白孩子的需求,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不是不懂事,是不知道该这么做,他们都爱着自己的父母,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跟父母说出我爱你三个字,觉得生疏,不好意思。国外很多家庭家长孩子之间都把I LOVE YOU挂在嘴边,因为他们之间的相处不是家长关系,而是朋友关系,什么事情都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没有家长的架子,没有孩子的抗拒。

很多时候使我们自己心理的那道坎作祟,觉得家长觉得跟孩子诉苦很没面子,其实这是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很重要的一步。活动最后那层膜捅破之后,很多家长孩子抢话筒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家长孩子抱在一起流眼泪,觉得重新认识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沟通很简单,让孩子知道自己辛苦不丢人,让孩子知道社会的压力对他们更加有好处,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理解,互相做朋友,当你的孩子把你自己当成最亲密的朋友,什么都愿意告诉你的时候,你觉得孩子还会抗拒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吗?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最后成长成什么样,学校老师只能说井上天花,最重要的内容,还是家长写上去的。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真正走进孩子心理,了解他们懂他们,给他们更好的成长。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应我家孩子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也不爱写作业,前段时间我在思维馆给他报了个班,那的老师很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经常受到表扬,现在每天吵着去上学一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写作业。我看着也很高兴。

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沟通的世纪”。且不论此话对错,沟通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多少孩子因为家长与教师缺少了沟通而失去了改正问题的机会!又有多少孩子因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畅而不能成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掌握沟通艺术,讲究沟通策略,多与家长联系。

(一)沟通方式

1.家访。家访作为一种传统的联系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访中与家长交流时,我们要注意:(1)对学生的正面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指责。(2)尽量走进学生家中家访

,减少打电话让学生到学校家访。这样更能让家长感受到平等、真诚,家中更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与班主任交流,双方意见更容易统一。(3)要做到主动家访。不要总是事发后或是家中询问后家访。如学生没来学校,主动取得联系,询问缘由;针对一阶段学习情况反馈的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后的家访;学生情绪发生波动等的家访。这样能防患于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话、信息、QQ等网络信息沟通。现在是电话网络信息时代,电话,发信息,QQ、家校通等沟通更为便捷。但我们也要分析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联系方式。就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存在问题、需要努力方向等于家长共同商议,寻找帮助学生成长的方式,要做到真诚以待,获得家长的认可,得到家长的配合。

3.书信、家校联系册等书面沟通。有时无法与家长及时家访,面对面交流,或者直接与家长交流反而比较尴尬时,可以通信。

(二)沟通的语言与态度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有修养的家长在交流时她就很希望老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也有“护短”的粗鲁的家长,他们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就是老师也不得轻易去“碰”。孩子成绩不好不找孩子原因,只会挑老师毛病,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和家长沟通时老师的态度要诚恳,谦逊,温和,让家长知道班主任对学生怀有一片赤诚之心。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孩子家长会敞开心扉,向你诉说心里话,才能赢得家长信赖。

(三)沟通的外延

我们有的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往往比较随性,发现学生问题了,就打电话或请家长到校面谈,这样的沟通往往给家长“兴师问罪”之感,甚至有的家长会说:“我很怕接到老师的电话。”这些都需要我们引起反思。我想作为班主任,我们在与每位家长沟通前,都是要有所准备的,针对学生性格、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优缺点,家庭状况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沟通时想与家长达成的共识,有没有可以帮助学生的方法、建议等都要有所设想,这样与家长交流起来就会有的放矢,沟通往往会很通畅。而在沟通后,并不是事情已经解决,而更要求我们班主任关注学生点滴的变化,经常与家长联系,已便于让孩子在学校、家庭的合力下,朝着上次沟通时达成的共识而进步,这样家长才有动力、有信心更好地与班主任合作督促、影响孩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家教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巧妙的与家长沟通 前几天,我班刚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叫慧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时刻扬起的嘴角,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很不幸的是,她患有白血病,然而疾病并没有带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 对于这些身...
    2021-09-16 阅读全文
  •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沟通的价值就在这里显示了出来。 越是对立的家庭,孩子与家长之间就必须要实现沟通,只有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观念,才能够让自己从心灵上认同孩子。同样的,只有孩子更多地懂得家长的苦心,...
    2021-07-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与家长沟通技巧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登宝殿门”有的老师发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不是很配合情有可原,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工作做得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大班有个女孩叫吴仕秀,非常霸道,无论...
    2021-07-12 阅读全文
  • 家长要怎么与孩子沟通 导读:更多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其付出的努力。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比如从同学、老师、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滋味,孩子才能逐步成长。 也不知...
    2021-05-07 阅读全文
  •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
    2020-09-05 阅读全文

前几天,我班刚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叫慧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时刻扬起的嘴角,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很不幸的是,她患有白血病,然而疾病并没有带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 对于这些身...

2021-09-16 阅读全文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沟通的价值就在这里显示了出来。 越是对立的家庭,孩子与家长之间就必须要实现沟通,只有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观念,才能够让自己从心灵上认同孩子。同样的,只有孩子更多地懂得家长的苦心,...

2021-07-01 阅读全文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登宝殿门”有的老师发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不是很配合情有可原,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工作做得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大班有个女孩叫吴仕秀,非常霸道,无论...

2021-07-12 阅读全文

导读:更多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其付出的努力。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比如从同学、老师、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滋味,孩子才能逐步成长。 也不知...

2021-05-07 阅读全文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

2020-09-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