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小猪
发布时间:2020-08-22 幼儿园赶小猪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赶小猪 幼儿园赶小猪说课稿今天我教小朋友们动手制作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制作完成后还要给小猪画上眼睛。我给小朋友讲了画眼睛的方法,宝宝们都按照我说的拿起彩笔认真的画起来。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看他们的作品,突然发现把小猪的一只眼睛画在了靠近嘴巴的位置,当时我有点生气,觉得他是在故意捣乱,不认真画,我问陈浩:“刚才老师讲的时候你干什么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会画,只有你把猪的眼睛画在嘴上。”他有点委屈的说:“老师,我的小猪撞到树上撞晕了,所以眼睛应该是在这个位置的,我看电视上就是这么演的。”我听了后,当时感触就特别特别深。觉得真的是没有多一份理解给孩子。
对于一个活动,什么样的才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以前想象的是完美,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对于一个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学会思考才是成功的活动,也许最终孩子做的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和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思考。我们应为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想象能力再努力一些。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不一样的答案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
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
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黄曌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他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没想到他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以对。
许久,我才说:“黄曌,你真的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吗?”结果他摇了摇头。
原来黄曌的另类回答只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夸奖,并非是他的真正想法。
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想出不一样的答案,对有不一样答案的孩子大加赞扬,如“某某的玩法与别人的不一样,真能干”“某某的玩法真好”,等等,以为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其实对孩子来说,要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并提供一定的线索,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创造,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在开展小音乐剧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艺术细胞,坚持所有幼儿参与的原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大胆表现。但是,米奇由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小就带着人工耳蜗,别说参与表演,就是跟着老师一起活动,和同伴一起玩,刚开始都很困难。
一次,我来到米奇身边问:“你喜欢这个游戏吗?”米奇看看我,没说话。我拉起他的小手又问:“米奇,我们一起游戏吧?”快到游戏场地时,他忽然甩开我的手,又走回座位上,撅起小嘴。我问:“米奇,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玩了?来吧,老师喜欢你。”米奇还是生气地说:“我不想玩,我不喜欢。”
紧接着,我们开始排练小音乐剧,米奇仍然说不想玩、不想演,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他心里的渴望,因为他的眼神不停地追着我们,只是『以乎有所顾忌。
在自由选择角色时,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地说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洛洛说:“我要当洋娃娃,因为洋娃娃很漂亮。”图图说:“我要当小图书。”轮到米奇时,他刚站起来,接着又坐下了。我笑着问:“米奇,你想演什么角色呢?”也许我的放松让他也放松下来,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想演小插片,可以吗?”看到米奇开口了,我连忙说:“好。虽然咱们没有小插片这个角色,但是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插片。”他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开始排练时,米奇还是不愿上台。我心里想:明明米奇已经找到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还是不肯上台呢?或许,妈妈能让他变得更勇敢一些,于是我给米奇妈妈打了电话,米奇妈妈解释:“欧老师,我们还是不上台表演了,因为他带着人工耳蜗,对音乐的分辨不是很好,他听到的音乐要比正常的速度慢半拍,而且他也不敢表演,您看我们就别上台了,别给咱们班抹黑,拖了后腿。”
我似乎明白了米奇不敢上台的原因,他是敏感的,对于自己的“特别”他心里肯定明白,他害怕自己做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到时候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另外我在交流中明显感受到了米奇妈妈的焦虑,妈妈的焦虑无形中又加重了米奇的心理包袱。
为了让米奇妈妈抛却顾虑,在打完电话之后,我又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我们的小音乐剧是全班的事,我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只要孩子上台了,我们就是最棒的,哪怕孩子只做了一个动作,都是进步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米奇妈妈才给我回了一条非常简短的信息:“老师,谢谢你!”虽然只有简短的五个字,但意味着她开始放下包袱。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被扔在地上的小玩具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随后,我请每一个孩子都说一说,做一做。孩子们表演完之后,我说:“虽然有些小朋友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你们刚才的表演都不一样,无论是动作还是眼神,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你们表演出了每一个玩具的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玩具,你们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做自己就好,老师相信你们。”
听了我的话,米奇猛然抬起头来,主动看着我的眼睛,我肯定地点点头。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中,我对米奇说:“你是最重要的小插片,我们很需要你。”每当这时其他孩子也会对他说:“米奇,我们很需要你。米奇,你很重要。”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米奇第一次走上了舞台,虽然米奇没有做任何动作,但是我及时鼓励了他,笑着对他说:“米奇,谢谢你能够在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来到台上,你知道吗,台上要是没有你这个小插片就不精彩了,加油哦。”米奇开心地看着我说:“欧老师,妈妈说了,我是很勇敢的孩子。”
在演出当天,米奇妈妈拿着一件缀满插片的服装,告诉我这件服装上的插片是米奇自己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特别惊诧,米奇居然能用自己的小手拿针缝插片。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件衣服是那样美丽,米奇是那样帅气。
演出开始了,看到别的孩子上台了,米奇也从容走上了舞台,虽然他的动作比别的孩子慢,虽然他的鞋子被别人踩掉了,但是他没有停下来,依然那么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结束之后,米奇妈妈非常高兴地对我说:“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上己,战胜自己。这对于米奇的成长是多么有意义啊。老师,谢谢你!”
不一样的平衡木
今天,我班组织幼儿在户外玩“种树”的游戏。
游戏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平衡木、山洞(纸箱)等器械摆放在户外活动场地,让孩子们按照游戏的要求,做着钻和平衡的动作。
但是孩子们在过小桥时,他的双脚在小桥上一点一点慢慢地挪动,生怕摔下来。
而后面的小朋友着急就催他。
一时间,队伍都乱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想: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只用一个高度的平衡木当小桥,是不能适合所有孩子的发展水平的。
何不将平衡木做成高、中、低三种高度呢?这样,每个孩子在每一次活动中不都能获得发展了吗?于是,我用木桌子、小琦子等变成了不同高度的平衡木。
当孩子们看到高度有变化的平衡木时,他们特别高兴,纷纷挤到前面跃跃欲试。
他们自由地选择着高矮、宽窄不同的平衡木。
有的孩子走了一遍矮的,又去走高的。
孩子们练平衡木的次数明显地增多了。
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平衡木,不仅适用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而且在活动中减少了排队、等候的现象,提高了体育活动的密度。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只要在活动中多动脑筋,想些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的点子,孩子们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外,我发现活动中的过渡的环节应该减少,避免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增加幼儿活动的密度,省得让幼儿在队伍中无所事事,因而对活动也就不那么热衷了。
只要肯花时间,肯动脑筋,没有过不去的山。
不一样的蝴蝶造型
下午,我组织幼儿进行室内活动拼贴《蝴蝶》。
(材料: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如三角形、椭圆形、花瓣形、大小若干等)。
在此之前,先让幼儿观看录像、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蝴蝶飞舞的造型。
当时,我很奇怪:“咦,你们创编的蝴蝶飞舞的造型怎么都差不多呀?大家想想可以怎么变换造型。
”孩子们安静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慧文说:“老师,我观察过蝴蝶,它飞的时候翅膀有时高有时低。
陈浩说:“蝴蝶翅膀有时合起来,有时张开合拢,还可以怎么变化呢?”“作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变化。
下面我们来按形状、大小、颜色找对称,贴出不同的造型。
并且,在贴好的蝴蝶上添画花纹和一对触角。
现在开始操作,巡视中发现这次幼儿创编的蝴蝶造型有了很大的变化。
大部分幼儿拼贴作品栩栩如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很讲究。
如:对称、大小、颜色等,真可谓丰富多彩。
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师不能简单要求孩子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而应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创造机会。
在这里,我在孩子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孩子通过身体各部位拼贴不同蝴蝶飞舞的造型,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会了这一创作技能,也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透过一扇窗不一样的风景
一大早真开朦胧的眼睛透过窗外仿佛有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床前,哇!今天的天气真好。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在今天呈现在我眼前,我带着我的女儿双双和我们班的小朋友胡艺腾全家,冯老师和轩轩一起乘上小车他进了“仙庾岭农家乐”一日游。
坐上小车微微的清风吹乱了我一缕丝发,真的感受到春风吹来的飘逸的一瞬间。路程其实也不算远,可是车里的孩子们却迫不及待的想马上达到。“到了到了”孩子们欢呼起来的那股劲让车里的大人们也急着下车,看看这么美丽的风景。一眼呈现在面前的是那些大型玩具和荡秋千吸引了孩子们,脚不停使唤地向前跑,孩子们开心的玩耍着,时刻传来开心童真般的笑声。坐在厅里的奶奶和胡艺腾的爸爸看着可爱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也露出了春天般的微笑,我和冯老师忙于给孩子们拍照因为那一幕是最珍贵的纪念与童话。
很快到了中餐时间到了我们三家人幸福的品尝着美味佳肴,看到孩子们你比我,我比你竞赛式的吃饭,不到一会儿三个小家伙把满满的香喷喷的饭菜吃完了,很快孩子们又回到了他们的幸福乐园。我们大人并聊起了家常、孩子、生活。胡艺腾是位很聪明又很有想法的孩子,一般人很难接近他的心灵,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很强,即便有想法也不会轻易告诉他们,不太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除非特别熟悉。他其实很喜欢跟小朋友玩,但是就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总把“打架”当成一种表达的方式和快乐的事,对于这样倾向暴力攻击强的孩子来说,一般缺乏爱和被爱,心理专家认为:攻击欲望是生命体的自然反应,孩子很小的的时候会流露出攻击欲望,但是很多家长确忽视了总认为在外面打赢了就是对的,就是好的。攻击欲望和安全感缺乏是息息相关的,对自控能力缺乏。聊到这里,胡妈妈告诉我们,平时陪孩子的时间也很多,也非常注意孩子教育方面的引导,也让我跟深刻的了解到胡艺腾在家里表现及从未知道的独特想法,在家长陪同孩子在一起时,一定要有“高效率的陪同”。什么是高效率的陪同呢?就是指带着目的、计划、教育性的引导孩子陪同。让孩子在欢乐开心中领悟到。因为孩子是不懂事的,但是他一定记事。如果家长用好的态度、好的引导技巧,孩子一定会听从于父母并培养出好的习惯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引导”而不是“领导”或“命令”。胡妈妈这回终于明白到原来陪同孩子不是简简单单的陪同孩子玩就可以的,而是陪同孩子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讲究“效率陪同”。走进孩子的童心去沟通吧!从这次聊天交谈中,也让我又一次的真正了解胡艺腾小朋友另一个天赋,胡妈妈说:孩子特别喜欢围棋,之前没有想过上这个围棋课,上课的时间较长,有点累,胡妈妈跟孩子说:“累就别学了,时间太长了。”但是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怕辛苦,再累也想学。”从这一句对话听得出另一面不一样的胡艺腾,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学会坚持和持之以恒”这一点是我在幼儿园没有发现到的一点。从学围棋的案例中我们不是要求孩子学会围棋中的技巧和分数的高低,而是从孩子的兴起中学会不放弃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和胡妈妈聊天交流谈心是开心的,包无保留的,自由自在的谈到孩子了解孩子。这才是真正有爱的母爱和难能可贵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分享和探讨,春风吹动着窗外的绿叶,似乎在告诉我们时间以晚,孩子们依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的乐园,第一次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进行家访,很特别吧!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一样的心情来做家访工作。看上去是我在为家长提供帮助教育理念,其实是家长教会我如何成为好母亲。和胡妈妈聊天也是种可贵的学习过程,这也许才是“透过另一扇窗,不一样的风景吧!”
《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随笔
在《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中,社会《多么了不起》的教学活动,重在让幼儿感受到被别人赞美的快乐,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要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同伴的赞美,快乐大方地接受并进一步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教师要由衷地赞美幼儿的优点,而不是敷衍了事。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细致、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
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给幼儿一定的自由交流时间,让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看见对方的优点。我在巡视时,发现幼儿交谈热烈,想当然下一环节的“赞美”一定很精彩。可事实却让我失望了,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出现千方百计去寻找别人的缺点,有点“酸葡萄”心理。我想现在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有这么复杂的思想,真是让我们老师提高了“警惕”:如今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我想幼儿阶段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只是如何有效地实行,更需要我们去努力!
不要把孩子想象的都一样
今天的区域活动是小制作——可爱的小鸟。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比较复杂,要求在小鸟的肚皮上开一个小口子,如果对折的话很容易剪坏,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制作着,不一会儿就听到嚷嚷声:“马老师,赛尔剪坏了!”然而,当我看向赛尔的时候,她好像无所谓的样子,还在认真的剪着。我没有去指导她,心想过一会儿她肯定也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来跟我要一张纸,或者像别的小朋友一样露出焦急的样子请求老师的帮助:“马老师,我不小心剪坏了,请帮我弄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想象中的场景始终没有出现。当我忙着知道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只听耳边传来赛尔的声音:“马老师,我认为小鸟的白翅膀也很漂亮。”我定睛一看,原来她用白纸找着小鸟的花翅膀剪下来,替代了剪坏的。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当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帮助的人是否太多了?帮助的时机是否太早了?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老师生怕孩子走弯路,常常预设好一个个问题,随时恭候孩子的提问,解答他们的困惑,及时给与孩子帮助。也许,我们的预设和帮助太多了,而给与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太少了。一些自信的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愿望并乐意去尝试,但一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会在老师一次次及时的帮助指导下,更加缺乏尝试和探索的热情。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想象的都一样,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探索,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随笔:不一样的攀爬区
教育随笔:不一样的攀爬区
今天我们班的户外活动是攀爬区,攀爬区里不仅可以攀爬,打秋千,还可以玩沙。我们班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不一会就和喜欢的好朋友一起玩起来了。我走了一圈,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装沙子,我感到很好奇,就走过去问:“硕硕,你在干什么呀?”硕硕说:“老师,我在做鱼食。”只见几个小朋友分工明确,浩瑜正在往桶里装材料,硕硕和函艺往勺里装材料。材料装完了,硕硕拿起了铲子,制作鱼食。他用铲子在勺里不停的搅拌。函艺和浩瑜继续负责收集材料。我看了一会,我问硕硕:“你们的鱼在哪呀?”硕硕说:“我还没去买鱼呢?做好鱼食去买鱼。”硕硕把做好的鱼食倒出来,用擀面杖把鱼食压细。
硕硕的举动吸引了庆濠和艾米,他们停下来看了好久呢!也想要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玩。硕硕说:“他要去买鱼了。”浩瑜和函艺在制作鱼食,佳奕也来帮忙。过了一会,我看见硕硕两手空空的回来,我问他:“硕硕,你的鱼呢。”硕硕说:“我没找到鱼缸呢。”我看见硕硕把沙子围在一块,把中间挖空。我说硕硕你在干什么呢?硕硕说:“我在做鱼缸呀。浩瑜说:“那我去找鱼吧。”不一会,就把鱼抱了回来。
我又转了一会,回来看到硕硕搬了一个新的东西,硕硕说:“宋老师,这是我的鱼缸呀。”说完,便把鱼缸搬起来,给我看他的鱼。
攀爬区是孩子很喜欢的区域,里面有可以攀爬,打秋千,也可以玩沙子,过家家等。我们在沙池区里投放了锅碗瓢盆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孩子可以有选择性的玩。玩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硕硕是一个认真,细心,耐心有想法的孩子,他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第一次找鱼缸的过程中,他要找的鱼缸被小朋友用着了,于是,他自己尝试着挖一个鱼缸。第二次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鱼缸。《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从制作鱼食到养鱼成功,三个孩子相互合作,并把日常生活经验带到了游戏之中。这次玩沙活动,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索的精神,而且锻炼了身体、开发了创造力。
小班孩子年龄小,爱模仿,有好奇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感知,获得直接经验模仿运用。简单的锅碗瓢盆桶,孩子们模仿进行炒菜做饭。沙子可塑性很强,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指南》中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玩沙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有想象空间的玩沙操作材料和辅助材料,供他们去探索、想象、创造。孩子们经常会做蛋糕,我们可以运用从树上掉落的果子、树叶等做装饰,可以提供搭建的积木、木头等材料,让孩子自主想象,自由搭建;提供贝壳等宝物,进行寻宝;和传统相结合,提供犁工具,进行耕田;投放水管,进行铺路、压路,还可以跟主题结合,选择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等。根据孩子对材料的感兴趣情况,定期更换投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