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帮儿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发布时间:2020-08-05

入学准备。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育儿观念:帮儿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儿子刚进幼儿园上小小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他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起步,是今后成长求学生涯的起点。如何跨好这关键的一步至关重要。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老师,针对我儿的个性特点,谈谈我为儿子所做的入学准备的几个举措,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让孩子产生向往上小学的心理。

为了让孩子能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将来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校和学习。因此,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儿子说些与小学生活有关的事,告诉儿子上小学后可以在学校里学到许多本领,比如:可以识很多的字。这样,以后儿子自己看书看画报时,便不必老问:“妈妈,这些字说的是什么意思,要让宝宝干什么?”还可以知道1千加一万等于多少?(因为我儿子平日里对这两方面都倍感兴趣),激发起他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强烈向往。儿子看上小学的表哥戴着红领巾,觉得表哥很神气,我便趁机引导他说:“上学后,便能天天戴红领巾去上学了”。儿子听了更向往小学的生活了,为了让儿子进一步了解小学亲近小学。我还特意带他到他将要入学的学校去走走,看看。

第二,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用终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学生了,很多事情不能老是依靠爸爸妈妈和老师,能自己做的事要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从儿子刚上幼儿园时起,我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处理能力。儿子五岁时,我便让儿子与我们分房睡,自己的衣柜要自己整理。玩具分类收拾,放在相应的玩具柜里。培养他做事有条理的习惯。针对每天早晨得由妈妈去唤醒这个问题,我与儿子进行了探讨,儿子建议我送给他一个小闹钟,从此,每天早晨由儿子唤醒我。至此,儿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已基本形成。

第三,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其实跟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反之亦然。每天从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后。便督促儿子先完成幼儿园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如复述故事、背诵儿歌、画日记画等等,养成先完成作业再做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培养儿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作为父母,我们业余时间经常看书学习。为孩子营造和谐的环境。

每天,我们家里都有二十分钟以上静悄悄的时间,各人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或工作、或学习、或看书,互不打扰。我还经常带儿子到我学校参加学生晚自修,让儿子亲身体会专注认真的气氛。

第四,让孩养成优良的性格基础。

孩子进入小学后,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的幼儿园的陌生环境,他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新同学。因此,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一)、快乐、自信。

从小就经常保持愉悦的心境,像个快乐的小天使,长大后,就能养成开朗、善于调节不快情绪的好习惯,使心理保持平衡。而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就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聪明能干,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二)、安静、专注、有耐心、坐得住凳子、注意力能集中在某一件事的活动上。比如:识字、下棋、画画、看书等。

(三)、好奇、求知。

要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知道。爱问、爱摸、爱记(积累知识)、爱参与、爱想(勤于动脑),使他们能从拥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四)、毅力、合作。

有毅力指的是做事善始善终,不半途而废,而合作指的是会谦让,能够与他们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以上这几方面需要做父母的循序渐进,慢慢加以引导帮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这一关,充分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


育儿观念: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

因为是从事幼教工作的,所以在教育儿子方面我还是比较下功夫的,尤其是非常注重孩子智力能力的开发,经常给他讲故事,教他朗诵儿歌,练习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智力发展确实不错。然而,我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敬长辈的教育,一件小事深深的震动了我。

那天接孩子回家,我给他买了一根冰棍。由于天气热,怕冰棍化得太快,我先咬了一口,儿子当时就显得不情愿,但还是接过冰棍吃了起来,走了一段路,我见冰棍直往孩子手上流,就又咬了一口,这时,儿子大哭起来,“啪”的一声把剩下的半根冰棍扔到地上,嘴里喊道:“不给妈妈吃!不给妈妈吃!”当时,我非常气愤,问道:“妈妈能不能吃?”儿子大叫道:“不能吃。”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这时,我才真正感到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父母教育多么重要。

我们决定共同协调地来教育孩子。首先,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正确地位。过去我们认为孩子小,打人又不痛,在玩游戏时,我常开心地说:“爸爸坏,打爸爸。”儿子在我的鼓励下,举起小拳头打爸爸。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我们成人平时说话、处事也注意互相尊重,给孩子树立榜样。再是,纠正孩子吃独食的坏习惯,让孩子懂得好东西应和爸爸、妈妈、及其他家人共同分享。过去,新鲜水果上市较贵,买来总“孝敬”儿子。现在不管什么好东西,让孩子先分给大人,让孩子懂得有好吃的东西应想到爸爸妈妈和长辈。

通过这一年多的教育培养,儿子变化很大,爱爸爸、爱妈妈,还懂得了要尊敬老人。

育儿观念:家长怎样帮孩子玩好


时常听说:“现在的孩子真累呀。”是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每天都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学习班,使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孩子正是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来学习的,如我们常会看见孩子玩的捉迷藏、玩水、玩沙土、过家家、涂涂画画等游戏,他们从这些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能力。但有些家长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玩,认为孩子的玩是没有明确目的、随意、闲散的事,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家长的这种态度,说明他们不了解孩子应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家长如何关注、支持、引导和帮助孩子玩好,对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为孩子创造玩的条件

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玩的条件,给孩子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等。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喜欢玩的活动以跑、跳、爬、玩球、做手工民间游戏等居多。家长不必非买一些高档玩具,可利用当地自然、文化、生活资源,给孩子提供丰富安全和可操作的玩具材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如土、水、棍;家庭废旧材料;民间故事、民谣、图书和游戏等,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说儿歌、看图书、玩游戏等,引导孩子开展语言、阅读和游戏活动;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促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各种材料的来源、功能,性质和变化,并学习用这些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做孩子的平等玩伴

有研究显示,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家长参加孩子玩的最佳方法是做一个平等的伙伴,而让孩子做主导者。家长要做的只是体力上的帮助、充当伙伴、提供建议、支持鼓励他。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很忙,不可能老陪着孩子玩。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既不耽误家长干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一起玩的实例。如带孩子一起下地.家长忙着农活,孩子则可在一旁捉蝴蝶、毛毛虫,看生长的茄子等,时不时和孩子交流一下他们的发现;爸爸修自行车时,孩子在一边看,对玩坏的玩具也模仿着卸开玩具的螺丝,探索里边的结构;家长洗衣服,孩子就在家长的周围玩“吹泡泡”,大些的孩子还可以帮家长晾衣服等。家长们应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分享孩子玩的乐趣,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满足孩子安全与爱的需要,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家长要注意的是,给予孩子的建议、提问、引导都要以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接受为准。因为玩对孩子自己来说具有开拓性和试验性,他们不需要也不愿让别人教他如何做。如果家长坚持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就会破坏了他们的学习进程。

三、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需要同伴的友谊,需要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需要在和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学习与人交流和合作。家长要提供这样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在和小朋友玩时互相学习,学会听小朋友的意见,如当孩子捏搓有些干燥的橡皮泥而捏不动时,家长可以问“这泥怎么捏不动了呢?”“你看看小明是怎么弄软的?”如果孩子愿意接受,告诉他“小明是用水把泥弄软,你试试这个方法好不用”等,启发他模仿同伴,向小朋友表明自己的想法等,让他在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共享、交流、关心、合作,遇到困难时共同想办法解决。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它社会能力的发展。

同时,要关注、观察孩子在玩中表现出的喜怒哀乐。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现他的快乐、被爱和爱的需要说明孩子的心态平和而愉快,偶尔表现出坚持自己的愿望并反对家长的要求,这是他有社会化行为的正常表现,要耐心地引导,并帮助孩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完,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品质。让我们尊重孩子玩的权利,与孩子共享玩的快乐。

育儿观念:帮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


育儿观念:帮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夸奖楼上的“妹妹”很懂礼貌,明明便气得走进屋内关上门大哭;爸爸抱抱隔壁的“小弟弟”,明明不由分说拉着爸爸的袖子叫爸爸快点回家。爸爸妈妈问明明为什么这样,他却大嚷:“我讨厌他们。”“讨厌他们”其实是妒忌他们,这种复杂的情绪包含了数种感觉。首先是不安全感,害怕父母因为喜欢别的孩子而被别的孩子夺走。其次是怀疑,怀疑周围的人不在爱他,觉得自己被轻视了,心理就处于紧张的状态,不能平静下来。再次是由于年龄幼小而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既觉得周围的小朋友比自己更漂亮聪明,担心他会比自己更讨人喜爱,又感觉自己也不差,为什么就比不上他,由此而产生了心理失调。

一般来说,幼儿到了四岁左右,都有点妒忌心。那些性格倔强、敏感的孩子妒忌心就会更强一些。产生妒忌的原因有三:一是羡慕别人拥有的物质。当面对小朋友的名牌服装、玩具,而自己又没有时,就会因为自己比不上其他伙伴而产生妒忌心理。二是父母过高的期望。总是把别的孩子的优点同自己的孩子的缺点相比较使孩子感到不公平而产生了妒忌心理。三是由于个性的原因。某一孩子在同伴中比较受欢迎,而另一个很希望这样却得到了冷落,因而引起了他对受欢迎孩子的妒忌。总之,如果对爱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有强烈的妒忌心,继而产生反抗。或者是暗地里使劲,使“坏心眼儿”;或者动不动就生气、撒野、发泄积愤。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如果任其发展,成了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就形成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并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妒忌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消极的、有害的心理。

妒忌可能会给幼儿带来竞争,引导幼儿进步向上,但更多的是给幼儿带来树立、,分裂、攻击和逃避,甚至酿成悲剧。帮助妒忌的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就要做到正确地批评孩子,经常留意孩子的行为,充分听取孩子的要求和辩解,肯定孩子说得对和做得对的地方,指出孩子的长处,并让他相信,谁都有美好的和好的地方,还要尽量创造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要当好孩子的知心伙伴,使孩子充分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在对别的孩子表示亲热的时候,要尽量注意避免刺激孩子的妒忌心,使孩子懂得妈妈爱所有的小朋友,当然更爱自己,应该像妈妈那样去爱伙伴,由此培养孩子宽大为怀的气度。

培养孩子的自信,更是帮助他克服对别人的怀疑心与恐惧感的一剂良药。可经常与孩子讨论一些社交的技巧,便与他参与活动,结交朋友。如果孩子妒忌别人拥有的东西,可教他怎样自己动手做玩具,创造新的游戏,激发孩子健康的荣誉感。

总之,要坚持耐心地帮助孩子克服妒忌的恶习。当孩子充满爱的时候,他们心中就没有留存妒忌的余地了。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今天中午取饭时有个孩子犯了错误他不但不向小朋友赔礼道歉还倔强的认为只要自己在多磨一会老师总会让我吃饭的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到所有的孩子开始吃饭他还在无所谓的玩着我看着都有些着急了,心想他要是在不承认错误饭一会就凉了。于是坐到他旁边跟他说“老师管你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对小朋友对吗?要是你觉得自己对了,希望老师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管了。但是你看看那些长大变成坏人的人,他们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的做错事还不承认,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长大以后才变成坏人的,难道你以后也想变成坏孩子吗?如果你以后不想变坏孩子那就去和小朋友道歉。“看他一副还在犹豫的样子我等了几秒钟又问他“那就是你觉得对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用管你了”,并假装起来要走,孩子急了他赶紧说“老师我错了”,“那你觉得你哪错了”他想了想说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这时我也放心的笑了并让他赶紧和那位小朋友道歉并吃饭。其实孩子就是这样,虽然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理解力还有限,但是印象能力和接受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容易就能接受大人的正确教育,同时也很容易接受一些不好的影响,无法真确的自我判断事情的正误。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教育幼儿分辨事物的好与坏,对于他们做的对的事情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赞扬与奖励,当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时则可以用眼神或手势示意,还可以用讲故事和打比方的办法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后果。这样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就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好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这点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位教师就做的很好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有一个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环节,而且多是以正面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其实为您将来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也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为您省下了许多心。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是一味的包庇与溺爱,您的正确教育反而是对于孩子正确的爱。

老公的育儿观念


老公的育儿观念从前年开始,我陆续的让女儿接触了舞蹈,画画,还有古筝。老公一直反对我这么做。理由是孩子就应该什么都不学,让她自己光玩就行。

我发觉老公的观点有点和常人不一样。比如说,在早的时候,女儿只有不到一岁的样子,老公的观点是“孩子无错,孩子都是对的”,真不知老公是怎么想的?近来我有时问老公,老公现在是说什么都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

对女儿的教育观点,我们两人一直有分歧。孩子大了。我的观点是在女儿的承受范围之内多多少少让她接触一些艺术熏陶,别像爸爸妈妈似的对艺术一问三不知。但是老公说了:“学什么,让她好好的玩就行。”在妈妈的坚持之下,女儿学了古筝,但老公一直反对。所以女儿只要一说‘我不想学古筝了’,老公就会对妈妈使脸色:“你看,她不想学,你非得叫她学。”实际上,女儿非常喜欢学些古筝,因为是在一个幼儿园里面,课间歇息的时候女儿可以到楼下玩滑梯。只不过女儿有时矫情,故意的。

育儿观念:小班育儿心得


育儿观念:小班育儿心得“弹指一挥间”儿子小班毕业了,像许多父母一样,我也是”新手”妈妈,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有许多道理自己明白,付诸行动却很难。回想起四年来对儿子的教育,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儿子在上小班的一年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愿去幼儿园、不能独立吃饭、在活动中不积极、会耍脾气……我就几个自己尤为关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一、怎样让孩子更加独立

儿子在小班一年中,最让我纠结的就是上学、吃饭、与小朋友相处,总的来说就是独立性不强。虽说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可是看到其它孩子快快乐乐的上学,独立吃饭,我非常羡慕。儿子的依赖性可能和我有关,他三周岁前比一般的孩子生病多,经常去医院。有时候老人不在身边,他一生病我就急得睡不着吃不下,对他百般呵护。现在想想那时自己有点大惊小怪,反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及心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小班上学期奶奶从老家过来了,去幼儿园主要是奶奶接送,听说他在幼儿园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也挺紧张的。第二学期奶奶没来,爸爸上班早出晚归,我除了上班就是照顾他。我不得不在儿子的身上花更多的时间,我也希望经过我的努力,他在各方面都能超越自己。

首先,上学就是一大难关。刚开始几天每到教室门口他就粘着我不让走,让我再抱一下,有时一下不行,还要再抱。然后勉强进去,有时还会哭几声。其实,进了教室表现的还可以。后来每天早上吃饭后,我就开始做思想工作。实际上每天起床后就开始了。儿子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上学吗?”为了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每次我都煞费苦心。如果答案是“上”,他消极的情绪会从这一刻一直延续到教室门口;不回答,他会没完没了,打破沙锅问到底。一般情况我就避重就轻,尽快分散他的注意力。早饭后,我会提醒他想带什么玩具,带玩具是必修课。然后我会主动讲一些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一起唱刚学会的儿歌,说说昨天表现好的方面,或者引导他猜想一下当天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总之,让他带着积极的情绪上幼儿园。有时候用他想要的东西当诱饵,也就是物质奖励。最后一招就是正面说理了,先对他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学,妈妈很快回来接你的。”再语气柔和、态度坚决得说“妈妈必须去上班!”让他知道我的底线。往往他会接受的。再好的方法也有失灵的时候,虽然有时候还会哭闹,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接回来的时候难得有不高兴的情绪,我还是孜孜不倦得做思想工作。大多数时候会问“哪个小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哇,你今天得到表扬了!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表扬你吗?”刚开始他是置之不理,后来他说的愈来愈多。有一次记忆犹新,他非常兴奋,一边拍手一边说“表扬俞子恒!表扬俞子恒!”“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他会唱歌还会讲故事。”我由衷的说“他太棒了,不仅会唱歌还会讲故事!”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还要给我讲故事。过两天去接他时,他指着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他就是俞子恒!”再后来经常看到儿子和其它小朋友打招呼。看来他和小伙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在吃饭方面,进步甚微。尽管我也让他饿过、换过餐具、帮我捡菜、给自己盛饭……他还是不能坚持自己吃饭。甚至有一次不让他看电视,他竟然说:“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吃饭!”从几何时吃饭成了他威胁我的砝码。我告诉他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他竟问我“别人是谁?你也是别人吗?”我耐心得给他解释,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都是别人,爸爸妈妈也是别人。现在每顿饭我都让他选择吃还是不吃、吃多少。

二、如何鼓励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小班的孩子,年龄还小,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长短处,很多孩子处处争第一,得失心较强,我儿子恰恰相反,输赢得失无所谓。有时候你问他:“今天谁领到小红花了?”“哪些宝宝被评为好孩子了?”他百分之九十九是摇摇头“不知道”,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表扬也好,鼓励也好,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动力,特别是男孩子,以后踏上社会,处处是竞争,时时有压力,没有进取心,可怎么行?

小班第二学期,婆婆没来,倒让我更了解儿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每天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我都会告诉他,“放学要记得告诉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哪个小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虽然刚开始一段时间我得不到明确的答案,我并没有放弃。我相信这样做会使一天的幼儿园生活有了一定目标,也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另外我也不会忘记使用物质奖励。有时候他提出来要吃棒棒糖、想拥有一个新玩具,满足这些需求可以,周五领到小红花就可以买了。糖和玩具是诱饵。他开始关心自己能否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否能得到奖品。我记得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周五接的时候,他兴奋的告诉我“看我领到的小红花”,我马上给他买了他想要的橡皮泥。一段时间后,儿子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使他知道需求有时也不是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当然我也提醒自己说话要算数。可每次以物质来奖励也不好,精神奖励更重要,我借鉴了一些别人的经验,准备一个“记功簿”,专门记录进步细节,它的作用是强化正面效应,如2011.2.24他回来主动唱了“袋鼠妈妈”的歌,我如实记载了,后面还画了他想要的苹果。写到这里我要做检讨了,“记功薄”已经闲置一段时间了。当然口头表扬使用的更频繁。老是用“你真棒”等有点太随意了,有时像“蜗牛画得太神气了”“衣服穿得真整齐”这样的表达更具体效果更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鼓励和表扬是不够的,惩罚也是一种手段。如做错事可以罚他不让看电视,不准出门玩。我是不反对打孩子的,有时气糊涂了,找不到好办法,打一顿来发泄,这样做肯定不对。为了使惩罚更合理,我也渐渐摸出符合儿子的惩罚规则,有原因的发脾气会剥夺一些权利,找不出原因、无理取闹就打一顿。我想其它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奖惩办法,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好方法。

三、你了解情绪教育吗

一次浏览网上文章,看到俞敏洪谈心情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百度词条解释:情绪教育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我不了解别的宝宝情绪怎么样,我儿子很敏感,情绪起伏很大。我比较内向,一般情况比较随和,有时候得过且过,爸爸很外向,脾气比较急。老师反映儿子两面性很强,可能和遗传有关,我是一个老师更相信教育的力量。

小班上学期在幼儿园表现不理想,我也有点着急,便狠下心来,做一个严母。接下来就发生了以下的场景:不好好吃饭,便关在门外;到超市要买玩具也挨训,甚至把他扔下自己走了;不按时洗脚洗脸睡觉,挨训……一直处在母子对立的情形下,他没好情绪,我情绪也很糟。“我就不吃饭”“我走了(离家出走)”这样对抗性的语言成了他的口头禅。老师也反映他在幼儿园变厉害了,发起火来,小朋友都怕他。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小朋友都坐在自己位子上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要从他背后过去,动了一下他的椅子,他马上站起来,举起拳头。我不希望自己有个“刺猬”一样的孩子,到底要怎么样教育他呢。后来我在相关论坛中看到这样的话,“一天最多批评孩子两次”,“如果你想有个性格温顺的孩子,就不要对反抗中的宝宝说不”。我觉得自己做的过火了,应该多想些办法,来转化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天做手工,他想让一张纸平铺在桌子上,结果,纸不听话,反复几次,他开始不耐烦了,我在旁边听到他烦躁的声音,“我要把它撕成两半!”“妈妈我要把它撕坏!”我理解他的心情,我说:“你确定要这样做吗?”他拿着纸到我面前,“我要撕坏,我要撕坏!”我说:“你认为要撕坏就撕坏吧。”他看我不帮他,又增加了几分生气,把纸片撕了,扔到垃圾筒,自己大哭起来。我看到他这样真想板起脸来训他,最终还是忍住了。“你是不是不想撕它?”他点点头,“我们再把它粘好吧。”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我又说:“你想把它铺平,它老是起来,所以你很生气,虽然现在粘好了,但是它有裂纹了。你应该想办法啊,要是不行请别人帮忙也可以啊!”

前几天,儿子在沙发边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不喜欢我了,我躺在沙发下了。”(有一次惩罚他躺在沙发下)“妈妈一直都喜欢你的。”“妈妈生气的时候呢?”他反问到?我听了感慨万分!父母要想让孩子更快乐,就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有耐心,帮助孩子转化负面情绪。孩子再大点也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情绪,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也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知道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也应该学习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情绪教育。

在解决以上几个问题的实践中,我深感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和孩子更好的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以下几点认识:首先学会倾听。小班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遇到问题时我会蹲下来,盯着他的眼睛,认真得听他说,他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很愿意与我合作。其次用简短的语言表明你的期望。有段时间他不愿洗澡,我就说:“妈妈想有一个香喷喷的宝宝,肥皂好香啊!”“我要打香皂!他马上说说。”有一次一回到家我就说:“地面干干净净多好啊,但是现在有点脏。”他马上说:“妈妈,我来扫地!”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大部分的时候只要我以愉悦的心情表达我的期望,儿子都会与我合作。最后如果孩子不愿与我合作,就让他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我陪儿子读过安全坐车的故事,最近他坐车时太兴奋了,我提醒几次都不听,碍于面子我没有发火。后来他的下巴撞到我的肩上,牙齿把舌头咬了。还好情况不严重,我只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坐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他点点头,不再乱动了。不过这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随着儿子不断地成长,老的方法不一定管用,新的问题还会不断的出现,我也会不断地接受“挑战”。在同儿子的“斗志斗勇”中,我不断地成长为一个更合格的妈妈。

育儿观念: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育儿观念: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班的华华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也许是对新环境的好奇,对新事物的新奇,从老师开始问好到挥手

再见的时候,宝贝一直没有安静下来,不是从这边跑到那边就是来回的在教室里打滚……

从华华的父母对孩子的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家长有些过于溺爱孩子,比如爸爸上楼梯都要抱着他,实施

包办、代替。这个家庭把孩子放到了一个高的位置,一个特殊的位置,对他过于关心,有求必应,一味

地满足,简直百依百顺。由此可想这种服从于孩子,处处迁就,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骄横,自

私,任性,养成执拗的不良性格。这不是帮助他,这是错误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根,是孩子的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对孩子的态度,不要错误的认

为只配合老师就行,要知道家园共育的重要,教师要做好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家长的及时反馈,让

每一个幼儿在这种家园的呵护下成为一棵参天树。

育儿观念:国外育儿经验


育儿观念:国外育儿经验

美国--父亲育儿成为时尚

在美国,很少见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同时因为人工费用高昂,只有极为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因此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养儿育女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一种新的时尚潮流应运而生--父亲育儿。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随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可爱宝宝的大男人。父亲分担育儿职责成为一种时尚,在美国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盛行。

据报道,美国有两百万父亲选择留在家里带孩子,而让妻子去工作养家。这么做的家庭有的是因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有的是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欢陪在孩子身边。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结成各种组织联盟,互相交流育儿心得,上演活生生的"奶爸团"!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更"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日本--不分场合,让礼仪成为习惯

在日本,任何场合下"礼节"都是第一位的,这里的"场合"甚至不分在家还是在外。宝宝会自己从手吃饭以后,妈妈则会教育他,饭前必须说一声"我要开动喽"(日本的传统,寓意为感谢祖先赐给我美食),饭后会说"谢谢款待"。孩子每一次出门都要向父母说一声"我出门了",父母会回一句"走好",寓意一路平安;回家后要说一声"我回来了",家人也要应一声"欢迎回家"。这些在我们看来没太有必要的"礼仪",日本却沿袭了数千年。

日本的公交车也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席,但与我们不同的是,即使车上没有"老弱病残"大家也绝不会去坐,没有其他空位就站着。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专席就是老人孩子们的特权,一切以他们为先,即使空着也不坐,或许正是人们时刻把"礼节"放心中的体现。如果有人违背这个规则,会被车上所有人视为异类,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你。家长也会从小教育孩子乘车的规则。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日本全社会从小还到成人都那么遵守秩序的原因吧。

连垃圾都是干净的

日本全民环保意识都很强,日本的小孩子更是从小被灌输环保思想。家中的垃圾会按材质分类盛装,并且装袋前一定先清洗一番,所以日本人连垃圾都很干净。妈妈做这些时会让孩子在一边看着,等他大一点便和他一起做。在幼儿园或学校时,孩子们会把拉圾装进自己的袋子里,带回家处理。日本孩子从小知道要少开空调,不是因为日本人吝啬,而是他们几乎人人知道开空调会造成"热岛现象",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给日本给地球带来危机。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我们大人在教育子女时总强调在人前要怎样怎样懂礼貌,却又纵容他们在家里可以"没大没小"。或许,"礼节"这堂课真应该效仿日本人那种"不分地点,让礼仪成为习惯"的思想。环保亦是如此,无论我们的口号喊得多么激昂,都比不上牵着宝宝的手将废旧电池装进回收箱这一个动作来得实在。教育正是在这种不分地点、不分大小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

法国--你我是"平等"的

法国人没有经常抱着宝宝的习惯,宝宝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围起来的安全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摸爬滚打,再大一些就把宝宝放在地毯上让他来回爬。他们认为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平等"。即便宝宝吵闹,父母也只会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我们经常会看见法国父母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聊天,认真地回答孩子充满童真的问题。例如,在面包房里,一个售货员会对一个挑选蛋糕的孩子说:"小姐,您挑选好了吗?"孩子从小就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只要不是特别正式严肃的场合,法国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和小同伴之间也会相互邀约,一起开派对,这时父母只充当"司机"的角色,仅仅负责接送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并和他的社交圈保持距离。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法国父母主张的"平等"或许戳中了许多中国父母的要害。我们经常从一些视频中看到国外的宝宝像"小大人"那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头头是道,这便是我们的孩子所欠缺的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把他们的话当真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认真思考,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这点呢?

以色列--下午的"静养时光"

以色列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下午1点左右,孩子们就放学了,2点到4点是以色列特有的持续约2个小时的"安静时段"。很多银行和商店会在这个时段内暂停营业,公园里面也是空无一人,因为这个时间孩子们有的在午睡,有的在安静地玩耍,有的写作业。这个"安静时段"可以保证孩子们从4点到7点的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校外活动。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以色列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做法令人感动。爸爸妈妈们不妨自己在家也小试一下,实施你自己的"安静时段"计划。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关掉电视和电脑,然后陪孩子一起看看书,或者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这样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整一下,让整日不停接收信息的大脑暂时停止,恢复充沛的精力。

韩国--"粗放式"育儿

自小锻炼待人接物

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

"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几个月大的孩子背在身上,两三岁完全能走的孩子则手拉着手一起爬山。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韩国的父母认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他们认为从小就要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太娇生惯养长大必定没有出息。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韩国父母的"粗放式"育儿或许对你有所启发。比起"金屋藏娇"式的养育,让城市出生的孩子也像大山里的孩子那样赤着脚丫满世界奔跑,小磕小碰权当历练,这样是不是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呢?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帮儿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 育儿观念: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 因为是从事幼教工作的,所以在教育儿子方面我还是比较下功夫的,尤其是非常注重孩子智力能力的开发,经常给他讲故事,教他朗诵儿歌,练习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智力发展确实不...
    2020-10-23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家长怎样帮孩子玩好 时常听说:“现在的孩子真累呀。”是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每天都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学习班,使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孩...
    2020-09-0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帮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 育儿观念:帮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夸奖楼上的“妹妹”很懂礼貌,明明便气得走进屋内关上门大哭;爸爸抱抱隔壁的“小弟弟”,明明不由分说拉着爸爸的袖子叫爸爸快点回家。爸爸妈...
    2020-11-2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
    2020-10-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家长游戏中帮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我的女儿今年上大班了,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生涯,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连接又有较大差别的教育机构,由于教育任务、活动方式、作息制度、生活管理方式、环境布置...
    2021-04-3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儿子的行为让我吃惊 因为是从事幼教工作的,所以在教育儿子方面我还是比较下功夫的,尤其是非常注重孩子智力能力的开发,经常给他讲故事,教他朗诵儿歌,练习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智力发展确实不...

2020-10-23 阅读全文

时常听说:“现在的孩子真累呀。”是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每天都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学习班,使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孩...

2020-09-0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帮孩子扔掉妒忌的“坏桃子”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夸奖楼上的“妹妹”很懂礼貌,明明便气得走进屋内关上门大哭;爸爸抱抱隔壁的“小弟弟”,明明不由分说拉着爸爸的袖子叫爸爸快点回家。爸爸妈...

2020-11-2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

2020-10-28 阅读全文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我的女儿今年上大班了,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生涯,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连接又有较大差别的教育机构,由于教育任务、活动方式、作息制度、生活管理方式、环境布置...

2021-04-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