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当妈妈以后,有了太多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0-07-28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当妈妈以后,有了太多的改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文章第一次发表于童心月报,心情和以前是完全的不一样的。以前也写过文章,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这一次见报,是写的真实的心里感受,是当妈妈后的第一篇文。

当妈妈以后,有了太多的改变......

以前,还没当妈妈时,听说:生孩子会让女人更强大。那时,还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对。生孩子会让你变得更有耐心,因为不得不如此。会让你更有责任感,因为不得不如此。会让你更能够面对复杂的事情,因为不得不如此……

一个婴儿带来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说起带孩子,哪个妈妈没有一大堆苦水要倒?一个宝宝

,让从不进厨房的妈妈变成了厨艺高手,让不爱运动的妈妈变成了远足爱好者,五音不全的妈妈学会了N多儿歌。当了妈妈是一次发挥潜能的机会,面对现实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时会让自己也大吃一惊。Www.YJS21.coM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社交圈子,工作以后,觉得自己来往的永远都是一些相似的人?但有了孩子则不同,在各种亲子活动里,会认识各种不同的人。宝宝小朋友的父母就是最新的社交圈子,带来很多新的朋友。

有了宝宝,我学会上淘宝,关注学校幼儿园,区分衣服和玩具的材质。我很热衷于给宝宝买玩具,买衣服,买各种儿童用品。纸板书,构思巧妙的摇铃,形状盒,会动的小蜜蜂等等。都是我小时候未曾见过的。拼插玩具,轨道小火车,都是我小时候向往而未曾拥有的。现在的我,会为了玩具逛好多商店,去书店的时候看儿童专柜,逛商场总忘不了看看童装。每天我都会带宝宝去接触一些自然界的东西,熟悉附近室内或室外大的场地,带着宝宝认识小区里每一只小动物每一朵小花。我想起了很多童谣和童话,试着用宝宝的眼光理解她看到的一切……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我发现没有什么比婴儿那颗单纯的心更有力量。婴儿的态度是无所顾忌,无论是学说话还是表达自己的爱。所以婴儿可以学会最纯正的语言,可以获得她喜欢的人的爱。我们什么时候放弃了那种自然的态度呢?当然是那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现在,我们有机会看到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了。

有了孩子,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强大是那种内心的强大。

有了孩子,更多了责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有了孩子,更觉得快乐,因为让你得以在做了多年成人之后回到童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


今天的年轻的一代爸爸妈妈吸取了很多崭新的教育观念,他们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要不厌其烦地夸,不遗余力地夸,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用鼓励强化它。”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的好行为就是这样巩固下来的,因此他们鼓励孩子的口吻总是夸张得像一个捡到珍宝的戏剧家。

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的父母,在反思“过分鼓励”的害处,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一样,要知道,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

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甜美,

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今天的年轻的一代爸爸妈妈吸取了很多崭新的教育观念,他们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要不厌其烦地夸,不遗余力地夸,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用鼓励强化它。”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的好行为就是这样巩固下来的,因此他们鼓励孩子的口吻总是夸张得像一个捡到珍宝的戏剧家。

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的父母,在反思“过分鼓励”的害处,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一样,要知道,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过分及

不当的鼓励

有何害处

太过高调和夸张的鼓励

是无用的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既然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明白地告诉孩子:“这是应该养成的行为,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这很自然。”

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过分的鼓励引发反感和不安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心理学家H·G·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过分的鼓励令孩子受不了挫折和批评

心理学家H·G·吉诺特通过幼儿园中400名幼儿的行为心理调查发现,那些在3岁之前受到父母夸张式的鼓励的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适应得很慢,容易情绪低落,人际关系也不佳。“因为超乎寻常的夸奖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会错。这样他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时,会很受不了。”因此,在家受到无微不至夸赞的孩子,经常到大班快毕业时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他也会时不时产生这样的困感,“为什么我把玩具捡回抽屉里,妈妈就会夸我‘真了不起’,老师却会批评我没有把玩具一样样收进纸盒里呢?”家庭教育对孩子鼓励的“过分慷慨”,事实上与幼儿园的鼓励原则形成双重标准,这让孩子感到迷惑,从而更有可能乐意呆在家中,而不愿意留在集体活动的场景中。

一个在生活中听惯了好话的孩子,未来与伙伴的相处也将是艰难的,因为很明显,同龄孩子不会对他的点滴“好处”,有父母一般热烈的鼓励性言辞。

当这种思想主导了家长,孩子就遭殃了


内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内向的人也被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让人感觉内向是种缺陷,需要修复。当这种思想主导了家长,孩子就开始遭殃了。

小时候,在我妈的意识里,外向的孩子善于表达、乐于交友,是十足的未来之星。自打我出生,她就不遗余力地灌输给我这个观念。但老天好像刻意跟她作对,我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内向的那种孩子,以至于她总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抱错了孩子。

也许是受我妈的影响,小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有缺陷的孩子。我也暗下决心转型---我要变得更加外向,更加优秀。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我变得不再羞涩、变得乐于交流、变得敢于表达。在人群中,和外向的人无异,但我依旧内向---善听不善言,喜欢一个人独处。

后来,看了一些书,认识了一些人,我对自己内向的性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我妈从小灌输给我的“外向=优秀”“内向=缺陷”的思想本身就是错的。优秀和外向、内向和缺陷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认识一名律师,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的顾问工作。教别人怎么有效的表达自己。但她自己就是一个典型内向性格的人,但是她的工作确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或是在谈判的时候,会突然变的特别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所以,善于表达、善于交际其实都是一种能力,可以后天习得,与内向外向无关。

我曾经看过的,对性格描述最为形象的一句话是:性格这东西有点像橡皮筋,它天生有一个长度,但也会随遇到的环境发生改变,但是它有一个本来的天生的长度,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会回到原来的长度。

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内向人和外向人的比例是1:3,内向人属于这个世界的少数,所以内向不可能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另外,外向人较内向人而言,更乐于展示自我价值,显示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的文化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扬外向文化。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内向性格的人就变得很痛苦。痛苦来源并不是表达能力、社交技能的缺失,而是来自于想要变的外向,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即使现在我工作了,每次回家,我妈都要唠叨我几句,说我在工作中要变得外向一点,还时不时翻出点旧账,数落我一通。我不会去纠正老妈几十年的错误观点,但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你需要做的是该出手的时候能出手,该上台演讲就要有模有样。回到台下,你还是原来的你。

“导得太多”和“放得太多”


这次手工活动让我想起截然相反的场景:有的教师过于“积极主动”地走到孩子们面前讲解和说明,急于把自己知道的“早一点”告诉孩子,以图让孩子“快一点”掌握。结果虽然是成功,但这和台上操纵的木偶没什么区别。我赞赏这位老师能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适时地提供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遗憾的是,老师从“导得太多”走向“放得太开”,极端的走向导致这次手工活动离成功只一步之遥。

我以为,首先老师不应该停留在静观阶段,应确保“主导到位,主体落实”。当孩子在环境材料面前,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好奇心.探索.操作”自发运转时,作为教师不仅要及时观察到可能遇到的故障,还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象上述孩子们在一堆材料面前,束手无策,老师先要帮孩子疏通关节,从能给的半成品、原材料打开突破口,“一次性餐盒象木偶娃娃的什么?头颈怎么连接?娃娃没有衣服,怎么办?……”充分了解这些东西的性能和价值后,让孩子有第一步的成功,孩子不难从中受到启发;其次,老师应帮助孩子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研究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当合作小组完成一个木偶时,老师应该给小组奖励;与此同时,帮孩子排除干扰诱因,鼓励意志力坚强也是重要因素。老师要分散孩子对无关因素的注意,引导孩子从对材料本身的直接兴趣过渡到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间接兴趣上,从而能自觉经过意志努力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老师千万不能吝啬必要的表扬。成功的孩子固然要表扬,那些能认真投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孩子也要鼓励。只有正确掌握评价的艺术,才能使每个孩子体验成功。这样,能以孩子为主体,随时作好孩子的观察者、引导者、评价人,即使不成功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了。

有一种“病症”当妈的都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需要规矩去为他的行为划定安全的范围,规矩,体现在平日大大小小的事情中。“立规距”仿佛对所有家长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每一对父母都乐此不疲。而孩子天生对规矩有着对立情绪,孩子的叛逆便是“僵化规矩”下的产物……立规矩非常需要把握分寸和技巧。如何平衡规则与情理,如何不僵化规则,如何能照顾孩子的感受都至关重要。【案例】清晨, 6岁的林林在桌前细嚼慢咽地吃着早餐。妈妈在一旁着急了:“林林,抓紧时间扒拉两口饭,我要迟到了。再不快点,你妈妈就被开除了,知道吗?”林林如同没听见一般,貌似根本不在乎妈妈是不是会被开除,依旧我行我素地慢吞吞地“品尝”那碗粥。“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就能给我添乱子……”妈妈叹气道。晚上下班后,爸爸一回家,妈妈就向爸爸告状。爸爸也加入了妈妈的行列,他斥责林林说:“一点都不懂事,你妈妈工作这么忙,都不知道快一点,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分析以上案例,小编来跟家长们聊一聊给孩子立规矩到须注意什么……

1、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就能给我添乱子……”这话会使林林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孩子是有想法的,他有可能会想,既然我一直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改不掉的。

2、请给孩子制定明确的标准

妈妈只是告诉林林,“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几分钟?她并没有传达出来,没有给林林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告诉孩子,“再给你5分钟,5分钟之后妈妈就收碗了。”

3、给予适当后果,而非吓唬孩子

妈妈告诉林林,“我要被开除了。”然而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却并没有发生,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孩子还巴不得她待在家里陪伴自己呢,孩子的价值观跟大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有时你觉得很严重的事情他可能一点也不在乎。

4、惩罚要及时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了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惩罚要及时,才能让孩子理解并记住。

5、对孩子惩罚要切实可行

爸爸的话对林林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早知道不生你!”难道你能把孩子塞回妈妈肚子里去吗?这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被遗弃的感觉。

6、自己能解决的事不要扩散

孩子早上吃饭慢这件小事,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成为自己和孩子间的小秘密,有助于孩子改正。她把这件事告诉岩岩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7、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简单具体,不能笼统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8、耐心与和蔼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9、换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讲道理。

你可以把道理融进一个小故事里讲给孩子听,也可以融进一个小游戏里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轻松的接受,为了孩子,请开动脑筋吧!

以上这些“病症”当妈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但并不是无药可救!若想做到真正让孩子从生动的生活事件中学习规矩,仍需要大部分家长不断的反思与努力……

孩子发现妈妈犯了错以后,妈妈要承认错误并改正


我觉的孩子发现妈妈犯错了以后,作为妈妈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觉得这样做是比较好的。不要依着自己是个家长,明明给知道自己是错了,在孩子面前不承认错误,这样无形当中就传递给孩子错了可以不认,以后我要是错了也可以不人承认。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有这种想法。妈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妈妈可不要知错不改呦。

一次我给孩子看做时,把加法题不知道怎的算成了减法。小小的儿子发现了,说“妈妈你说错了”我再仔细一看,发现了问题,我当场就给儿子说了声“对不起儿子,妈妈看错题了,给你说错了。以后妈妈注意点”儿子上来就说了句“妈妈是好孩子”听了儿子的夸奖,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了。

在我的老一辈人身上,尤其是我的妈妈就是自己错了,明明知道是自己的原因,确嘴上就不会认的。妈妈跟我谈起家里的矛盾时,我听着大多数都愿自己的妈,作为女儿跟她指出来,妈妈她都不能接受,还是依然俺着她自己的思路想下去。最后还的说我不孝顺她,不跟妈妈近。最后的结果是啥呢,我们做女儿的能少去就少去,去了惹妈妈生气,再说看着妈妈一家那样不和气,说谁谁都不听,曾经养育我的家没有一点欢乐和谐的气氛,所以都不愿意回去。

孩子发现妈妈犯了错误,作为妈妈要勇于承认,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在错误的面前人人平等。都做个充满正能量的妈妈。

我觉得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没犯过错误呢?但要有个好态图,并且记住自己犯过的错误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记得今天十一假期,我带孩子和孩子太姥爷,姥姥,一起出去玩,头一回自己开高速,以前都是老公开高速,即使我开的时候老公都会在身边,再加上是晚上,认真的高度紧张很是疲惫。终于到市区了,人放松了下来,越是接近家门口人越放松,反而此时犯了个错误,没看到红绿灯,不知道怎么的就看不见,还知道等人家过去,是我儿子提醒的我,妈妈闯红灯了,我脑子翁的一下,坏了,怎么就闯红灯了呢,我马上和孩子道歉,宝贝妈妈做错了,没看到红绿灯,可是我已经到了路口中间了,在这里停车等待更危险,我们还是开过去吧,我下次一定注意。宝宝连忙安慰我,妈妈你别难过,我帮你看着。那天晚上剩下的路口宝贝都会大声的提醒我绿灯可以过,红灯了妈妈。

我要说不要以为你犯错但你是家长就可以不道歉,这样孩子就会有认知错误,难道那样是对的?所以,如果你犯错你也要道歉,这样孩子的世界才会统一。

当孩子犯错时妈妈怎么做?


我认为,当孩子做了一些不是出于本意的错误时,家长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强迫他改正,这样有时反而会加深对错误的印象,很难真正改正,要让他的这些错误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当孩子犯错时,每个妈妈都会采取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我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进行必要的说教,适度的体罚,并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儿子因为从小和我生活在一起,因此,对我的依赖性很强,他非常注重妈妈对他的看法。针对这一点,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我采取了“孤立”的惩罚方法,以沉默来对待他。我认为每个孩子犯了错误后,自己都会有所感觉。有一次,小宇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我很生气,但没有马上教训他。在他回家后,我决定不理他,不管他如何讨好我,逗我,或在我的身上爬来爬去,我都一言不发地把他推开,看得出来他非常害怕,但他并没有承认错误,认为哄哄我就可以过关了,但我始终坚持着,耗了整整一个晚上。

4个小时过去了,儿子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怯怯地站在我面前,小声说:“妈妈我错了,对不起。”我马上问他:“你怎么错了?”他很诚恳地将他的错误说了出来。我立刻原谅了他,我告诉他:做错事改正就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错了还不承认错误,没有人愿和他做好朋友,妈妈也不会要他了。这时候,儿子的眼泪一串一串地掉下来,我的心情也很复杂,可是为了孩子不得不这样做。小宇长得很快,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却没料到他口里的脏话也在增多。直到有一天,我听他说:“妈妈傻X”。当时我心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我们在家里时时 注意文明用语,绝不会对他说出这种话。小宇的爷爷说:小宇听到其他小朋友这么骂人,觉得很有趣,费了好大的力,才发准了这句话的音。知道他说脏话的原因后,虽然我很生气,但并没有表现出来。我们知道,孩子没有辩别能力,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他是初次听到,感觉新鲜才学的。

怎么纠正他呢?我们采取了回避的方法。当他再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和丈夫坚持不去纠正他,而是装做没听见,转移话题。过了很长时间,他也发现,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全家人反应很冷淡,他感觉没有意思,于是,逐渐把这句脏话忘记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当妈妈以后,有了太多的改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当妈妈之后的十大改变 从女儿呱呱落地到现在,一晃三年多过去了,这三年里有辛苦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欢乐。就象如很多妈妈所说的一样,痛并快乐着! 女儿在一天天长大,日子在一天天过,似乎我早已习惯现在这种生活,一种工作以外时间留给...
    2021-04-06 阅读全文
  • 失败了以后……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
    2021-10-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出去玩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着什么,我刚想出去,唐柏涵着急地走进来:“陈老师,快看哪!张哲文摔倒了...
    2021-04-26 阅读全文
  • 松鼠妈妈变懒以后的故事 1、松鼠妈妈变懒以后的故事 小松鼠嘟嘟正在看电视呢,突然妈妈走了过来,挡住了电视,还在小松鼠嘟嘟的眼前晃来晃去。 “妈妈!妈妈!哎呀!不要挡着我,电视正精彩呢!”小松鼠嘟嘟大声嚷起来。 “那怎么行!地...
    2020-12-21 阅读全文
  • 我不要当爸爸了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
    2020-11-23 阅读全文

从女儿呱呱落地到现在,一晃三年多过去了,这三年里有辛苦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欢乐。就象如很多妈妈所说的一样,痛并快乐着! 女儿在一天天长大,日子在一天天过,似乎我早已习惯现在这种生活,一种工作以外时间留给...

2021-04-06 阅读全文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

2021-10-1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出去玩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着什么,我刚想出去,唐柏涵着急地走进来:“陈老师,快看哪!张哲文摔倒了...

2021-04-26 阅读全文

1、松鼠妈妈变懒以后的故事 小松鼠嘟嘟正在看电视呢,突然妈妈走了过来,挡住了电视,还在小松鼠嘟嘟的眼前晃来晃去。 “妈妈!妈妈!哎呀!不要挡着我,电视正精彩呢!”小松鼠嘟嘟大声嚷起来。 “那怎么行!地...

2020-12-21 阅读全文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

2020-1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