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孩子3岁前,一定要舍得对他说“不”

发布时间:2020-07-16

幼儿故事3岁。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育儿知识:孩子3岁前,一定要舍得对他说“不””,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孩子1岁前,通常会用哭闹来表达自身的痛苦感觉,在这时,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但是,孩子到2岁之后,哭闹常常伴随着孩子想要达到的某种目的。

比如:想要买玩具,家长不给买,就哭。

每次只要孩子一哭闹,很多家长心都软了。哪怕觉得不合适,也禁不住折腾,然后投降了,于是孩子就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妥协。

父母总是狠不下心对孩子说“不”。

很多父母总是不以为然:“没事的,这次就放任他。”

结果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不断放任自己,也开始变得不讲道理,渐渐变成一个自私无赖的”小霸王“。

01

3岁前说“不”,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训练。

有些家长认为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一点没错,孩子的成长需要“爱”。

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还包括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孩子小的时候,要求得不到满足,最多不过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还是离不了父母。

可是当他大了,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有可能做出各种极端行为,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直接动手打父母,更让人绝望。

2015年,廊坊一男孩因母亲拿走手机不让玩后,从9楼阳台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2017年,广州一男孩因不满母亲不给玩手机,便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只会在教育上越来越被动。

因此,孩子0~3岁间,当父母发现他的哭闹伴随着目的性时,就要有意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满足。

这是对孩子的一项早期训练和意志上的磨砺。

02

但是,如何对孩子说“不”,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说“不”的频率别太高

当我们看到孩子某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行为时,总是忍不住一直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许”,渐渐甚至都成了口头禅、顺口溜了。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样样不出差错。

总是禁止、否定孩子行为很容易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遇事容易退缩;

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对父母感到厌烦,事事和父母对着来。

在那些不违反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上,放轻松一点,不要给孩子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说的“不”要有道理

不顾后果地对孩子说“不”是危及安全的,对孩子有难以承受的损害的。

比如:孩子在厨房玩一些危险的厨房用具时,妈妈就要严厉制止,但是如果宝宝只是想要自己选择穿的衣服,妈妈为什么不同意呢?

先共情,再说“不”

孩子虽然小,但是也需要被理解。

有时候,严厉的斥责、批评对孩子说“不”,这种强硬的方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倔强、逆反心理,你说的他偏不听。

这时候,共情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比如:当宝宝想要晚上吃糖的时候,妈妈要先同意宝宝想要吃糖的这个观点,然后拒绝不让宝宝吃糖,但是一定要把原因解释到位。

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接纳,心理上会解除对父母不信任、抵触的防线,从而顺利接受父母的信息。

坚持而不是愤怒

最初孩子学会对父母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父母只要态度非常坚决,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让家长顺从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家长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父母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父母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因此父母一定要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到不心疼、不妥协。

耐心解释原因

纽约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而且当孩子被拒绝时,常常会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为什么总是不同意,我恨他们”……

失落、沮丧、怨恨,等等负面情绪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而且,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被阻止,还会反复出现类似的行为。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孩子说“不”时,要尊重和关注孩子的感受,通过孩子可以理解的有效话语,告诉他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说“不”。

很多家长会觉得,跟孩子讲道理实在是徒劳之举。

其实不然,这些道理会不自觉地带动孩子思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主观认知,最终形成正确的是非观。Www.yjs21.coM

孩子也并非毫不讲道理,当他明白了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带给别人的感受,会学着规范自己,接受父母的教诲。

对孩子说“不”,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也让他知道我们关注他的感受,再让孩子明白你拒绝的理由。

这样的良性沟通,才会更好地化解说“不”所带来的消极情绪,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不,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回答,更是一种教养策略。

原则就是: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弱化错误的行为,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还包括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帮孩子控制他们的欲望,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成就孩子,请一定在3岁前,舍得对他说“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3岁前,请不要这样对他


传说中的3岁分水岭会把孩子定型,可是宝妈身心俱碎的“3岁前”,除了“活下来”,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吗?那么,孩子智力没有得到最大开发怎么办?孩子性格没有培养到最佳怎么办?其实妈妈们也不用太诚惶诚恐了,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咱也记不清,三岁前,只要别做这些事就行啦!爱干净小宝贝刚生下来肤如凝脂,真心怕碰脏了。吃手指?啃脚丫?满地爬?!拜托不要再挑战妈妈的卫生防线了。告诉你吧!在妈妈的眼里,除了那张温软的婴儿床,哪都是脏的,除了躺那看天花板,做什么都是危险的。可是一个身体机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怎么才能“看世界”,当然就是通过这些吮吸、触碰、各种试探来实现。当你不停地打断他,就是阻碍各种感官的发育。所以,把他的小手洗干净,让他随便吃吧,在地上铺满软垫子,让他随便爬吧,清空“危险品”让他随便试探吧,偶尔遇到小细菌不要紧,疫苗的本质就是病毒啊,碰碰更健康!催命style见过一个妈妈喂孩子吃饭,喂一口,说:“快嚼嚼嚼,快咽咽咽……。”再喂一口:“嚼!嚼完了快咽!”这种急性子妈妈真是没救了。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输入程序,他是自然人,很多本领会自然get啊,我们大人只需要做一件事——等。虽然我们很忙,虽然我们很着急,虽然我们希望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但是鸡蛋从外面打破只能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啊!请不要帮孩子把蛋壳打破吧!看着他自己吃饭,即使弄得满脸都是,看着他自己穿衣服,即使穿错裤腿,请你微笑着,看着他,等着他,这很难吗?立规矩这也算?小孩子不立规矩,简直是要无法无天的节奏。玩具不玩了往地上扔,饭不吃了往地上扣!跟同龄小朋友玩也是连推带打,一不留神就往人家脸上抓一把,见了人也不说话,扭头玩他自己的……不管行吗!可是,这都是他的敏感期在作祟啊,扔东西是他在锻炼手臂肌肉,兼辨别声音,推打小朋友也是他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有一次在游乐场,我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打滑梯时突然打了旁边小朋友一下,他的妈妈急忙上来道歉,被打的孩子妈妈说:“没事没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就是这个特点。”比起那种因此而破口大骂的情景,这是多么有爱、有知识、有涵养的画面啊!尊重他的成长方式,这与礼貌和教养无关。仅此而已。以孩子为中心我常常想,在可以“家有九凤”的年代,孩子们是多么自由啊,哪里像现在的421家庭,六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都以不甘落后的爱“保护”着他,用自以为是的理论彼此争吵。而孩子,就像一株闷在真空罩子里的温室花朵,被窒息的爱禁锢着,看似金贵,却缺少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可惜寸步不离的结果不仅是赔光了时间,还帮了倒忙,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时,他会无限失落的。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不失陪伴的尺度内,让他自己玩吧,不打扰、不指挥、不亦步亦趋,据说这对他专注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过分表扬孩子的任何进步在爸妈眼里都是大事,但是,动辄就说“宝宝好棒!”“你好厉害!”的结果是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那么厉害,习惯了鲜花和掌声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散场的落寞,于是他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承受力越来越差,甚至长大后也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自己。挫折教育也是教育,让孩子学会适当认输和鼓励他们努力上进一样重要。“我的孩子好棒。”这句话不必一直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偷着乐就好!最好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最好的管制是无为而治。三岁前,孩子的大脑会迅速发育,我们无需拔苗助长,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足孩子自由、给足他们成长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足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当然了,这一切都基于对自己强大基因的信任!

5岁前孩子一定要学会的生活技能


孩子长到五岁,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功能基本上都完善了,此时,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太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既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也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更加有利。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1——吃东西

孩子刚开始吃饭都是用勺子,但是到五岁时,就应该学会使用筷子了,而且这时候要渐渐培养小孩不浪费的意识,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饭不剩饭菜。端碗端水要拿稳,不可随意倾倒饭菜和茶水。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2——个人卫生

孩子要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知道早起晚睡要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要自己去洗手,身上穿的衣服脏了要懂得自己去换干净衣服。大小便能够自理,女孩子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3——穿衣服

不需要手,会自己穿衣服,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并且知道将换下来的衣服叠一叠,放整齐,不乱丢乱扔。套头的衣服有些小孩不会穿,妈妈多做几次示范,教会要领,一般学习起来也不会太难。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4——问候他人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见了人就能脱口说出如“您好”、“谢谢”等。出门时要对家里人说“我出去了”,回家要说“我回来了”,吃饭前后要讲“那我吃了”、“吃饱了”、“真好吃”等。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5——做家务

五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家务活了,比如洗盘子和收拾玩具,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如何一步步操作,怎样对碗盘和玩具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地方,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他必须在这些家务中负起责任。一旦他学会了对自己承担的事情,等到他一天天长大,他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6——认路问路

五岁的孩子应该要熟悉自己家和常去的地方之间的路程,一些不太远但是好记的道路,他应该走过一遍就能大致记住。并且,此时他应该还会一点基本的问路常识,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和住址,使有意帮助的人送他回家。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7——协调能力

五岁的孩子一般已经懂得交朋友,有固定的玩伴,当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时,要懂得友好协商和宽容公平,在出现人际问题和矛盾时,有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突破问题的方法,会与他人讨论、协商,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有事情可做,教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并通过种种技能帮助保持、整理家庭内外的居住环境。解决生活冲突,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内在价值体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家长需要记住的是,孩子比成人更需要鼓励,多给一些鼓励,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个性也会更加开朗。

育儿知识:孩子的缺点是否一定要指出?


育儿知识:孩子的缺点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

我问这个妈妈:“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这件事,你们家长一定要如此关注吗?”这个妈妈回答:“只有让她意识到错误,她才会改啊!”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她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1

“慢”并不是“错误”

其实,“慢”并不是“错误”,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因为有个别孩子的特质就是比较慢,他们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时间练习和适应罢了。

我顺着这位妈妈的思路追问她:“好,就像你所说的,你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很显然,这正是她所苦恼的地方。

我说:“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孩子就会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

2

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

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孩子已经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

这个妈妈说了一个细节:“孩子在抄句子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话一句话地抄,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这样太慢了!’她虽然照办了,但是很不高兴。”

我建议她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方法,你愿意试试吗?”

如果孩子愿意尝试,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如果不愿意,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今天还是用你的方法,妈妈帮你记时间,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

我们也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仍然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但在她写作业的时候,不给她一点压力,不去催促她。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常快,家人可以积极地肯定她。

孩子并不会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结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

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经验,这样她会有意识的总结方法,也许会用到下次作业中,这样会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

3

表象是写作业慢,深层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纳

孩子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当你的孩子出现和其他孩子不同、貌似缺点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谴责,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叫他有力量和动力自己慢慢修正问题。

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春节的时候,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你谁啊?”显得非常不礼貌。不让他接电话,他就哭鼻子。

于是我便问他:“你想接电话是吗?”他说:“嗯。”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话,你学会了,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好吗?”

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我教他的话,尽量通俗好记,没用“请问”“稍等”这些词。小外甥重复了一遍,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

开始的几次,我比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这么懂礼貌!”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很受用,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变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

所以,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困难。

4

每个“错误”的空隙都隐藏着闪光点

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本来就慢,但我们换个角度,言语中不出现“慢”这个词,也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小外甥接电话不礼貌,但我们不讲“没礼貌大家都不喜欢”之类的大道理,也能让他变得彬彬有礼。

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错误如数家珍,对孩子的进步却视若无睹,仿佛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专门筛选孩子的错误。他们想帮助孩子,但错误却越发现越多,改正不过来,“错误”最终变成了“顽症”。

这很容易解释,就算我们没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不代表孩子不曾努力过。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如果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但没有被认可甚至没被发现,得到的反而是不满和批评,谁还肯继续努力呢?”

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事实上却人为地给孩子进步增加了阻力,消解了孩子内心的动力。

我们不妨换一副“眼镜”去发现孩子的进步。筛选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他就更愿意去重复这种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欢在成功中学习并保持成功的状态,孩子更是如此。

也许你会说:“孩子根本没有进步呀,我拿什么肯定他?”在咨询过程中,家长常这样问我。有趣的是,我却总能从家长的言谈话语间找出孩子的进步。其实,每个“错误”的空隙都隐藏着细碎的闪光点。

比如,无论孩子多慢,总能找出一次相对的“快”,这便是进步的起点。有一个孩子与妈妈吵架后,便一点儿作业也不做,但某一次她坚持在书桌前与妈妈讨价还价。虽然言辞激烈,但是,与彻底放弃相比,懂得谈判与妥协不也是进步吗?

有的家长很惊讶:“我从来没意识到这是进步。为什么你总能发现孩子的进步呢?”我总结出一个小小的心得:

要把功夫用在平时,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用语言、表情、眼神来回应他们。发现错误不急着说,而是等一等,等到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态度愉悦地肯定一下,孩子的积极行为便把错误覆盖掉了。

遇到非说不可的错误,我尽量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来,而且格外注意语气的柔和,以此来化解孩子的尴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错方式。

5

无条件积极关注

家长都有这种担心:发现错误而不指出来,这样做难道不会让孩子的错误更严重吗?

如果不指出错误,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进步呢?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这就是答案。

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当我们真正接纳了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这样去观察和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会满心欢喜。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我们盯着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优点,双方都处在一个爱的状态中,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就会主动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以符合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内心有完善自我的动力,就算有一些错误和缺点,也很愿意改正。

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是“有条件的消极关注”——当孩子正确的时候,我们接纳;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排斥。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在事实上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种痛苦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局限性的想法,从而用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以受害者和失败者的身份自居。

而且,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时,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错误,双方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因此,除了改错又增加了一层任务:处理双方的负面情绪。这反倒分散了孩子改错的精力。

“通往地狱的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所谓的错误,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则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心中的高标准“误伤”了孩子。

如果我们拿孩子与我们心中的期望相比,孩子往往都是错的。如果只是审视孩子本身,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

宝宝上幼儿园前,一定要教他说这几句话


宝宝到了年龄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就有了新的烦恼:宝宝到了幼儿园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过的开不开心?宝宝对幼儿园不适应,在幼儿园不开心,主要原因就是宝宝不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爸妈,在宝宝入园前,一定要教会宝宝怎样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宝宝学会了这几句话,相信宝宝在幼儿园一定能过得很好。

1.老师,我想尿尿(拉粑粑)

宝宝刚刚入园,对陌生的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对老师也不熟悉,不敢把自己想排泄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后果就是把裤子弄脏了,让自己很不舒服。

因此,宝宝在上幼儿园前,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学会怎么表达自己想尿尿的需求。这样宝宝遇到问题后就知道怎么处理,防止出现尿裤子的想象,让自己不适也给老师添麻烦。

2.老师,我XX不舒服!

宝宝上幼儿园,爸爸妈妈最担心就是宝宝生病了。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生病,却不知道报告老师,这就有可能发生延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教会宝宝如何跟老师报告身体异常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可以这样教:“宝宝,如果你觉得头疼、肚子疼或者其他地方疼,一定要跟老师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你的!”

3.老师,我饿(不饿),想吃东西(不想吃东西)!

现在幼儿园的午餐大多是标准化定制的,老师为了让宝宝吃的好,都会要求宝宝把饭菜都吃完。但宝宝的食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食量就很小,吃的太多会导致积食消化不良。

所以,家长要教会宝宝,如果真的吃不了,就要勇敢的跟老师报告:“老师,我不想吃了!”

4.老师,你不能打我,不然我会跟爸爸妈妈说!

爸爸妈妈总是担心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被体罚,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因此,家长要教会宝宝这句话,让老师不敢轻举妄动,防止宝宝受到体罚或暴力对待。同时要告诉宝宝,要及时的跟爸爸妈妈说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不开心的事情。爸爸妈妈会帮你解决的!

相信《育儿知识:孩子3岁前,一定要舍得对他说“不”》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3岁前,请不要这样对他 传说中的3岁分水岭会把孩子定型,可是宝妈身心俱碎的“3岁前”,除了“活下来”,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吗?那么,孩子智力没有得到最大开发怎么办?孩子性格没有培养到最佳怎么办?其实妈妈们也不用太诚惶诚恐了,那些...
    2021-02-15 阅读全文
  • 5岁前孩子一定要学会的生活技能 孩子长到五岁,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功能基本上都完善了,此时,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太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既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2021-05-27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孩子的缺点是否一定要指出? 育儿知识:孩子的缺点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
    2020-07-25 阅读全文
  • 宝宝上幼儿园前,一定要教他说这几句话 宝宝到了年龄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就有了新的烦恼:宝宝到了幼儿园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过的开不开心?宝宝对幼儿园不适应,在幼儿园不开心,主要原因就是宝宝不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孩子7岁前爸妈一定要做的5件事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中产父母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幼儿园而发生的各种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话引发热议: 这个说法有些危言耸听,却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人...
    2021-01-18 阅读全文

传说中的3岁分水岭会把孩子定型,可是宝妈身心俱碎的“3岁前”,除了“活下来”,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吗?那么,孩子智力没有得到最大开发怎么办?孩子性格没有培养到最佳怎么办?其实妈妈们也不用太诚惶诚恐了,那些...

2021-02-15 阅读全文

孩子长到五岁,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功能基本上都完善了,此时,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太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既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2021-05-27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孩子的缺点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

2020-07-25 阅读全文

宝宝到了年龄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就有了新的烦恼:宝宝到了幼儿园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过的开不开心?宝宝对幼儿园不适应,在幼儿园不开心,主要原因就是宝宝不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

2020-01-11 阅读全文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中产父母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幼儿园而发生的各种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话引发热议: 这个说法有些危言耸听,却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人...

2021-0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