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的进步无处不在

发布时间:2020-07-13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的进步无处不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子上到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开始跟同班baby妈咪探讨读书识字的问题,总是游移在“过早”与“怕晚”的矛盾之中。只是有意无意在逛街时提示baby看看醒目的商铺招牌上面简单的汉字,没成想,这个举动,竟然勾起了他的兴趣。囿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我们接送孩子只有电动车,冬天的时候,孩子一个人坐后面怕冷,我和孩子爸就商定坚持两个人一起送他上幼儿园。一辆电动车爸爸当然得是司机了,我负责在后座上抱着孩子,象征性地挡挡风。记不清楚具体从哪天开始,给他指认了一些门店招牌上比较简单的字而已,他居然要求我给他挨个念一下,孩子有求知的欲望是多么最难能可贵的事,所以乐此不疲的从刚出小区一路念到幼儿园门口。哪知道

,这个冬天,我着实被他考验了一回,在上学路上多了一门给他念招牌的功课。刚开始坚持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我有点不耐烦了,可是知道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热衷重复(比如睡前故事他就喜欢固定的几个故事在一段时间内无休止的重复,虽然自己把情节烂熟于胸,还是排斥讲新的),拗不过孩子,只能依着他。忽然有一天,在不是很专注的情况下,中间有一块很小很不起眼的牌子忘了念,baby突然大叫:“妈妈不对,刚才那个××过来,应该是‘丁老七清真牛羊肉’,你忘念了!”当时,我愣了,他对这个东西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不仅记住了内容,连顺序都能一一对应了,突然,我对他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了。从那天起,没得说,我天天坚持,一念就是整整两个月,直到放寒假为止。其实,孩子比我更用心,他认了好多字,虽然都拿商铺的招牌来组词,但那些字认得确凿无疑。心里开始窃喜,暂时不用指着机械的识字挂图强迫他,在这个方面,我也算是另辟蹊径了。yJs21.COM

大概从三岁半开始,和朋友同事一起去ktv的时候会带上baby,一方面是想让他在公共场所锻炼一下,还有最主要就是应酬恰好有赶上老公加班的时候,儿子实在没地方交待,也只能带着。本来活泼好动的他,会在那种场合表现得异常兴奋,我通常都会理解为小孩子的“人来疯”,听之任之,不磕着碰着就行。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忠实的“伴舞”,属于自我陶醉、随心所欲那种,有一次,他竟然在同事show《甜蜜蜜》的时候,拿起话筒,按他理解的“音译”法一口气从头唱到尾。当时,除了朋友们的夸赞,更多的是自己心里难以掩饰的骄傲(因为从不刻意教给孩子这些,更谈不上培养这个概念,只想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需要汲取的成长养分,所以每次小小的发现我都会觉得眼前一亮)。几乎同时,我就意识到他是从妹妹婚礼dv中学来的,那些天,从幼儿园回家他都反反复复看这个,我以为他只是关注里面都是熟悉的人,看热闹,偶尔也会哼两句里面的歌词,但从没有完整“演绎”过,这个确实算是个意外的收获。试着给他点了其他几首那张dv里面配唱的歌曲,竟然都能一字不落地唱完。从那以后,每次从k歌房回来,他都会要求学唱在那里听过的歌,我尽量满足他这方面的要求,虽然,基本都是流行的爱情歌曲,但我知道他钟情的是旋律,所以也毫不保留的教给他,什么《香水百合》、《爱情买卖》之类的,我都帮他纠正字音,力求唱出歌曲本来的词句。当然,他会唱的有板有眼,曲调大致上都是正确的。有次接他放学,老师告诉我那天班上的小朋友轮流唱歌,baby唱的是《火苗》,还唱的挺不错,没敢跟老师说是我教的,就说他自学成才,呵呵!再后来,他兴趣渐长,甚至有个周末,要学董卿的《跟我出发》,我不记得歌词,打电话要爸爸加完班回家时打印个歌词,结果爸爸忙忘了,他居然失望得大哭了一场,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有了歌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关爱无处不在


育儿观念:关爱无处不在

刚来园时,当你在妈妈的臂弯里哇哇地扯着哭闹着:“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幼儿园……”。我笑着从妈妈的手中抢下你,亲切地说:“宝贝不哭,老师抱抱,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你!”那时候,没有生气,只有疼爱。

午睡时:当你提着自己家中带来的小香被,眼里含着泪花,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老师,要你陪陪……”。我温柔地抱起你,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宝贝,老师陪你睡觉,小眼睛闭闭上哦,嗯嗯……”。那时候,没有烦躁,只有关爱。

用餐时:当你哭闹着不肯吃饭,当你哭着,追着我说:“老师,我不要吃饭,我要老师抱抱,老师喂喂”时,我耐心温和的说:“宝贝,你很听话,你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喂自己吃一口,老师过一会就来……”。那时候,没有训斥,没有责备,还是关爱。

大冬天里:当你泪眼汪汪,提着半湿的裤子委屈的说:“老师,我尿裤子了,我要换裤子……”时,我怜爱地说:“宝贝,没关系,好冷吧,老师帮你换上干净的裤子”。那时候,没有指责,还是关爱。

快毕业时:当你认真地学习朗诵毕业诗时,读着读着,你眼眶湿了,你喉咙哽咽了:“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我不要上小学……”。我转过脸去,拭去脸庞上的泪珠,用哽咽的声音深情地说:“宝贝,老师也舍不得,可你长大了,是要离开幼儿园去小学学更多的本领……”。那时除了舍不得,还有更多爱的寄望。

长大时:当你已经长成大姑娘小伙子时,你挽着妈妈的胳膊散步途中与我遇见时,妈妈热情并温和的对你说:“孩子,这是你幼儿园的老师……”。你摇着头,眼睛一片茫然并不知所措说:“我已经不认识了……”。我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微笑着说:“哈,没关系,小时候的事是很快就会遗忘的,只要你长大有出息我就很开心”。挥手再见时,没有失落,只有更多的祝福。

最后,我想说:“感谢上苍给予我这份爱的职业,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同时让我收获了很多爱的感动”!

由21个月儿子而谈无时无处不在的胎教力量


明明小朋友是大家公认的乖乖宝,不但性格活泼开朗,而且乖巧懂事,因此,也有很多的准妈妈来向妈妈取经,问及妈妈当初是如何系统地给明明做胎教的,因为大家认为明明小朋友的今天,与妈妈后天的教育与引导是分不开的,但怀孕期间的胎教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实,说心里话,妈妈怀孕之时也知道胎教的重要性,但也是出于自己孕期前半上课的忙碌以及孕期后半的懒惰,真的没有认真去做,只是在生活中随意地进行了一些。既然被众多朋友们问到了,那么妈妈今天也就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所谓的胎教经验,总结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情绪胎教>>>

准妈妈的心情和情绪对于胎宝宝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今后宝宝的性格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准妈妈孕期处于心平所和、开心快乐、轻松享受的状态,那么未来的宝宝将会是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宝贝;反之如果准妈妈经常动怒动气、情绪低落、担心忧虑,不但会造成胎宝宝不安的胎动,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流产现象的发生,而宝宝出后也将会是个脾气暴躁的小恶魔。

亲情胎教>>>

胎教并不是准妈妈一人的事情,准爸爸也一定要参与进来哦!准爸爸的参与主要是:1.与胎宝宝聊聊天,使胎宝宝熟悉准爸爸声音的同时,也从小建立父子亲情;2.多与准妈妈沟通与谈心,准妈妈心情大好的同时,胎宝宝也会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3.拥抱准妈妈,咱们来个三人的亲密接触吧!4.多体贴与照顾准妈妈,胎宝宝则可以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关心与爱护。

音乐胎教>>>

提到胎教,估计所有的准妈妈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就是音乐胎教。妈妈在怀孕明明之时,一般都是早晨起来,就会打开音乐,音量不大,但屋里总是飘着舒缓的音乐声。至于什么样的音乐更适合胎教,妈妈想说的则是,市面上出售的胎教音乐固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妈妈听了众多的胎教音乐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点就是:凡是准妈妈喜欢的、舒缓的音乐,都可以作为胎教音乐。而且呢,如果您想听一些快节奏的动感音乐,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毕竟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如我们游泳时在水下一样,听到的声音都是朦朦胧胧的,因此准妈妈们不必担心伤害到胎宝宝的耳膜。

故事胎教>>>

隔三岔五地,妈妈会拿一本小朋友的故事书,读给明明听;而且每晚睡觉前,爸爸和妈妈会一起躺在床上,爸爸对着妈妈肚中的明明小朋友,以其憋足的汉语,给明明念上一小段中文故事。明明还是胎宝宝之时,听故事,有时会兴奋地在妈妈肚子里游来游去,而有时则会很安静地躺着一动不动。

阅读胎教>>>

这点与【故事胎教】可谓是大同小异,“大同”之处都是为明明读书,而这“小异”之处则是读的书会有所不同,【故事胎教】中爸爸妈妈会给明明读小朋友的故事书,而且此处的阅读胎教,则是读任何爸爸妈妈自己正在看的书,妈妈平日里看的育儿书,会给随意挑一段读给明明听;而爸爸晚上看的科幻小说,也会为明明读上一段,不过是英文的。

语言胎教>>>

实话实说,这点上妈妈做得不是很够,只是在明明出生后,妈妈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简言之,语言胎教,就是对着肚中的胎宝宝说话,在很多人(尤其是准爸爸)看来,这是件很crazy的事情,对着还未出生的胎宝宝说话,岂不是在对牛弹琴吗?这也是妈妈在孕期做得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很多知名育儿专家的说法则是,胎宝宝还在妈妈肚中之时,就已经奠定了其今后的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可见语言胎教的重要性。

抚摸胎教>>>

这一点就不言而喻啦,想必每位准妈妈都会有抚摸自己隆起的大肚子的习惯,这其实也是对于胎宝宝的一种抚摸式胎教,不但准妈妈,准爸爸也是可以协助进行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的则是,有时明明因为外界的环境干扰,会产不安或兴奋胎动的情况,而此时如果妈妈用手轻轻地摸摸自己的肚子,很快地,小朋友就可以安静下来。而且有时爸爸或妈妈的抚摸,也会激起小朋友的兴奋感,由此在妈妈的肚子里大闹天宫。

运动胎教>>>

准妈妈的运动有助于顺产,这点就不用多说了;但对于胎宝宝来说,准妈妈的运动会增强胎宝宝的身体协调性;而且,跟着准妈妈一起全方位运动的胎宝宝,将来的运动细胞也会很强大。明明就是一个精力非常充沛、协调性平衡性都非常强的小朋友,而且很多的瑜珈动作,在很小的时候就真的可以做得非常到位,这是不是也与妈妈的运动有关系呢?

游戏胎教>>>

这是在孕晚期之时,爸爸妈妈与明明每晚睡前都要玩的游戏,很简单,妈妈挺着大肚子躺在床上,看着明明在自己独有的“游泳池”中游来游去,由此妈妈的肚皮会这里鼓一块、那里突一块的,看着爸爸觉得特别好奇,会在突起的位置拍上一下,此时的明明,要么回踢爸爸一脚,要么就顺势游开了,“一家三口”,这样可以玩上半个小时之久呢!

自然胎教>>>

准妈妈一定要多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锻炼了自己,同时也给胎宝宝一种大自然之美的享受。妈妈当时做的主要是,每天会出门散步,绕着家门口的公园走一两圈;偶尔会与爸爸开车,一起去自然景点走一走;再就是,很多时候,妈妈白天一人在家,无事可做之时,会带上一本书,找一片草地,坐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补充精神食粮。

妈妈最后语:明明小朋友所谓的胎教就是如此,而且现在怀着二胎Liangliang,胎教又将如何进行呢?妈妈还是觉得,胎教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因此对于Liangliang,妈妈还是不会有系统的胎教计划,只是...现在因为明明的缘故,在陪明明玩、给明明读书讲故事、带明明出去散步...妈妈与明明每天在一起的生活琐碎,对于Liangliang来说都是很好的胎教机会,因此,Liangliang小朋友的胎教,主角将会明明和妈妈,配角嘛,当然还是爸爸喽!

妈 妈不在,孩子更乖?


妈妈不在,孩子更乖?**马上两周十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他与我的分离情况如下(指夜晚不和我一起睡而由他人带):

大约一周二的时候,断奶期间,放在保姆家三天;

两周岁之前,偶尔一两次,我有事,晚上将他留在保姆家没有接回来;

去年国庆节,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去桂林旅游,将**留在我妈妈家过了四天;

去年年底春节前,两周二三的时候,**先随公婆回乡下老家五天;

今年4月底,**再回爷爷奶奶家呆了一整周。

几乎每一次的分离,他似乎都表现得比较适应。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的哭闹不休。即使有哭,也很快能在安抚下平静下来。而且,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表现也真是可圈可点,活泼可爱,会自己玩,而且也很守规矩。相比我带着他的时候,似乎更成熟懂事得多。

于是,每一位临时养育者,尤其是我的公公婆婆,最爱说的话就是:“你不在,孩子更乖!你看你一出现,他就又爱哭又不听话!”

果真,妈妈不在,孩子更乖吗?

应该说,我不在的时候,**确实是很“乖”的。有礼有节,活泼可爱,很会自己找乐子。妈妈不在,孩子为什么会更“乖”?其一,因为孩子其实最懂得审时度势,他会因为妈妈的不在而更注意自己的行为,以求得别人的接纳,保证自己的安全;其二,妈妈不在,意味着孩子有了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这个机会让孩子欣喜,他们会在享受新奇的生活时暂时忘记妈妈;其三,妈妈是最坚强的依赖者,也可能是孩子一切问题的包办者。当妈妈不在时,孩子失去了依赖,于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我安排。

不过,这只是表象,也只是短时的。

**离开妈妈去保姆家断奶,过程很顺利。但至今,他都留下一个“顽疾”,只要喝牛奶,妈妈一定要陪在他身边,提供肚脐让他抚摸。这个让我倍感尴尬的习惯,是对我采取不人性方法断奶的最大惩罚。除此之外,只要有些时间没看到妈妈,或者是被我训斥批评,他也总是通过抚摸我的肚脐缓解焦虑寻求安慰。他的这个习惯足以说明,那三个晚上的分离,给他留下了伤痕。而不是什么妈妈不在他也很乖。

把**偶尔送回婆家,我可以获得难得的休闲,和老猫去过过二人世界,也可以和朋友去狂欢一番。不过我发现,这样的闲瑕时光,我还是得买单。因为**会在从别处回来我的身边之后,让我付出加倍的辛劳。最典型的表现是,他变得不肯和妈妈有须臾的分开。哪怕是从床到衣橱这样的咫尺之遥的分离,也能让他失声痛哭。夜间转醒的次数也明显要增多。通常,他离开一周,回到我身边后也需要经过一周后才能重回过去的模式。我戏称**这是在索求“补偿”。这也是我不在时,**很乖,但我一出现,他就变得爱哭爱闹的原因。他在发泄我不在时的委屈和不满,同时,又在索回妈妈每天应该给他的幸福与关爱——妈妈对孩子来说,是个“大宝库”,一旦妈妈出现,孩子总会想着要过来取点什么才高兴。这种“妈妈不在,乖,妈妈回来,闹”的现象,能说明的只是,孩子没有真正适应与妈妈分开。

所以,绝不意味着为了让孩子更乖,可以让妈妈缺席。

事实上,孩子是终究要与父母分开,独立生活的。但是,何时分?如何分得更没有“后遗症”?很值得思考。

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孩子起码要在三周岁之后,与父母分开才比较可行。而且只能是短期、适当地分开。

前一次,我和老猫把**送回婆家,准备让他在爷爷奶奶家呆几天。临到我要走时,大家都很担忧:**能同意吗?**的两个表哥们甚至开始出各种主意:舅妈,我们带他去玩,然后你赶快躲走……公公也说:“我看根本留不了,他肯定会闹……”婆婆更是很着急,因为她担心**不肯留下的话,我们肯定会带走他,那她又要空欢喜一场。

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我抱着**和他轻声交流了几句,然后,他主动去找奶奶抱起,和我愉快地说再见。**的表现让公公和婆婆都挺吃惊,觉得我似乎施了什么魔法一样,把**如此轻松地“搞定”了。其实,所谓的魔法,就是我一贯以来坚持的给孩子安全感。我认为,有安全感的孩子,分离会容易得多。当然,这种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时半会,而需要持续而真诚的给予。

而妈妈,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人。那是无法缺席的。更确切地说,对孩子来说,就算妈妈不在眼前,那也一定是在心底的。

一旦孩子能够做到妈妈在也一样,妈妈不在也一样(或者妈妈不在,但稍加安抚就能自如,事后也不会索要补偿),那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长大了。

假如孩子仍然是妈妈不在,乖,妈妈一回来,闹,那么,只能说明,孩子还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太长时间地与妈妈分离,不可强迫。

假如在特殊情况下,父母必须把孩子临时寄给别人代为照顾,那么除了要提前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哪怕几个月大的孩子,也得履行这一过程),在接回孩子之后,还要对孩子的缺失感进行充分的补充与满足,而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妈妈不在,不是好好的吗?回来了你反而更闹!”

我真的不在意孩子的“输赢”吗?


有时候赢比输,更能真实反应我们对输赢的态度。

女儿四岁半开始,常常自己套上轮滑鞋,在沙发、茶几、电视柜周围试着一点点练起轮滑来。让我吃惊的是,没过多久已经看见她踩着轮滑鞋,熟练穿梭于各个屋子之间。

作为一个从小体育成绩全班垫底的妈妈,看到这样一幕,激动全部写在脸上:

“天哪!你也太棒了吧?没人帮忙,你全靠自己学会耶!”,以及:“老公,快来看闺女滑得多好!你肯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对于诸如此类、我夸奖女儿的夸张表现,老公大部分时候都会配合,但次数多了他也忍不住提醒我:“有时候你夸闺女太过头了,不一定对她好。”

虽然每一次他提醒的当下,我不一定会虚心领教,但我明白他的意思,也会默默有些思考。

他的提醒能在我心里发酵的重要原因,是我自己的童年经历。

从小,在各种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比赛中输掉后得到了什么待遇,我已记不清了,但在我们那代人最重要的比赛——考试中,因为我考第一,爸爸那张英俊的脸上绽放的笑容,至今仍可以随时浮现在我眼前。

按说,这应该是会勾起幸福感受的回忆,但多年来我每次想起它,心里只有痛。

因为对我来说,这个笑容意味着:当我赢得比赛或表现出众时,我就是天堂里的公主,否则我将面对的,多半是被忽略或被批评否定。

简单说,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长久下来让我养成一个习惯:对“第一”或“赢”有着恐慌性的执着,或者它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输不起”。

我很担心会在女儿身上复制这种可怕的感受和经历。“只能赢”、“输不起”不仅意味着身心疲惫,而且对赢的过分渴望和对输的过度恐惧,会阻拦我们尝试很多必要的探索和努力。

看上去,当女儿在比赛中输掉或表现不如别人好时,我都能给予恰当应对和安慰:

“宝贝,没关系,你努力过就行了”,或者:“她擅长羽毛球,你擅长轮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你不用样样都好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一点不在乎她输?女儿是否会从她赢时、我亢奋的态度里,捕捉到一些更加真实的信息——

“妈妈是在意输赢、在意我表现好不好的!”就像当年我对爸爸的观察一样。

也许,因为个人经历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略微敏感了。赢,高兴;输,失落,这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吗?

但我还是宁愿冒着过度敏感的风险,追问自己几个问题:

●孩子输时,我大度安慰,这表示我真的不介意输或赢的结果吗?

●从孩子表现好或赢时我的态度来看,我对输赢、好坏的在意,是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我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反思,可以为女儿的成长提供怎样的借鉴?以免她重复我在“输赢”问题上的辛苦态度。

有时候赢比输,更能真实反应我们对输赢的态度。

觉察,是最温和的干预

输了,我们习惯性隐藏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赢了,则毫无顾忌地表达由衷的开心。输和赢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但无论从哪一面,我们都可以看到钱币。

就像我,一直以为不管孩子表现好或不好,我对她的态度都没有分别,直到老公的提醒,才让我看到自己的在意。

听到过一句话:觉察,是最温和的干预。深以为然。

我理解,所谓最温和的干预,是在对“问题的根源”和“过去的做法”有一个更明确清晰的意识后,即便你不勉强自己立刻在行动上有所改变,改变也一定会发生。

这种改变,更多的不是你对自己的强行要求,而是自然生长的结果。

曾经也想过,要不要试试在孩子表现出色时,我压着点自己的兴奋反应?可孩子天生敏锐,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孩子面前,把对输赢的态度完全隐藏起来。

教导孩子,如“没关系,你尽力了就行”或者“你赢了,是因为练习得努力”之类流于口头的话,也未必能对孩子产生多大影响。

我始终觉得,只有自己一点点、从根本上校正对孩子输赢(甚至对自己输赢)的态度,才可能养育出一个真正赢得有风度、输得有气量的孩子。

这样的改变,不是咬咬牙、下个决心就能瞬间完成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浸泡在“竞争”、“争第一”的观念中的人来说,更需要的是,在一件件具体事情的互动中,逐渐累积成长。

比如女儿画画不如一起长大的亲密小伙伴时,我看到了自己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失落,也看到了一直以来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其中搅起的反应,可允许它们存在的同时,我也要对自己说:“放松点,这不是比赛,与输赢无关,每个孩子都会找到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

当觉察发生,各种感受、想法都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去容纳它们时,纠结于输赢所带来的骚动也会悄悄平静下来。

面对孩子赢时也一样,当我尽量撇开对赢的过分执着时,就更容易呈现一种自然地、与女儿雀跃心情呼应的开心状态。

我们可以击个掌、拥抱一下、甚至来一个互扭屁股的夸张游戏(如果平时就有“高兴了互扭屁股”的约定或习惯,会更好)。

游戏的好处在于,它既和孩子的开心状态有了准确对接,又通过游戏这个不那么严肃正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输赢(以及输赢引发的感受)的严肃性。

除了回应,更重要在于平时的相处

除了孩子输或赢时我们的回应,更重要的功课在平时相处中。

其实,当年爸爸因为我考试成绩好而开心,本身并不是多大的问题,让它成为问题的是:我考第一时他的和颜悦色、肯定赞赏,与其它时候他对我的严厉、否定和忽视,形成太过强烈的对比。

孩子天性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注。如果只有表现好时,才能得到正面关注,那么“只能赢、不能输”就变成唯一的选择。

相反,当亲子互动是另一种情况: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注、需求的回应、爱的表达,没有特定条件,对孩子的喜欢随时会流露出来……

比如女儿轮滑滑得好时,我表达开心和骄傲。当她什么也没做,只是坐在小板凳上吃冰激凌时,我也凑过去亲亲她的脸蛋说:“怎么会这么可爱?!”她穿错袜子,我会举起她的脚丫,开心地问:“你怎么知道今年流行小丑袜?”

甚至当她做错事情,比如打翻牛奶时,我也用放松、不责备的语气、表情告诉她:“没关系的,我们收拾一下就行了。不过下次要小心一点哦”,或者调侃说:“这会儿要是来个小蚂蚁,那它可就走运了!”

孩子会从我们轻松、玩笑的态度中,感受到:“妈妈没有怪我,没有生我的气,只是希望我下次小心一点”。

如果我们可以没有任何特定条件、随时随地、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孩子的喜欢,那么孩子就不会过分在意自己“是不是表现好?”“有没有赢?”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一天,我们给予孩子的正面关注、对他喜欢的表达,有几次?

假如有10次,而这10次当中的9次甚至10次都是因为他表现好,那么长期下来,孩子恐怕会形成错误认识(就如同当年的我一样)。

假如,这10次“喜欢你”的表达,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条件,孩子便会慢慢累积出一种感受:“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那么喜欢我。”而这种所谓的“无条件的爱”,正是孩子不过分在意输赢的根本原因吧。

父母早改变,孩子早进步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八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家园共育《孩子的进步无处不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爱孩子,感动无处不在 和孩子一起跳舞,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经常说,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当我们着手于一些问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了孩子,习惯性的用成...
    2020-11-27 阅读全文
  • 韩国的礼貌教育无处不在 记得一本书上说:礼貌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几年的韩国生活,我不敢说韩国人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他们良好的礼貌礼仪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04-0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关爱无处不在 育儿观念:关爱无处不在 刚来园时,当你在妈妈的臂弯里哇哇地扯着哭闹着:“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幼儿园……”。我笑着从妈妈的手中抢下你,亲切地说:“宝贝不哭,老师抱抱,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你!”那时候,...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幼儿280个必读:大道无处不在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究竟存于何处,庄子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似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他希望庄子能具体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
    2020-06-09 阅读全文
  • 教育无处不在——记中班幼儿餐点中的教育 无论是新《纲要》的精神,还是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组安妮也在叫:老师,我没吃到三片…… 餐点后,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让小朋友说说,今天吃饼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吃饼干时发生了事情?...
    2020-05-27 阅读全文

和孩子一起跳舞,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经常说,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当我们着手于一些问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了孩子,习惯性的用成...

2020-11-27 阅读全文

记得一本书上说:礼貌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几年的韩国生活,我不敢说韩国人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他们良好的礼貌礼仪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04-0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关爱无处不在 刚来园时,当你在妈妈的臂弯里哇哇地扯着哭闹着:“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幼儿园……”。我笑着从妈妈的手中抢下你,亲切地说:“宝贝不哭,老师抱抱,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你!”那时候,...

2020-10-06 阅读全文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究竟存于何处,庄子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似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他希望庄子能具体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

2020-06-09 阅读全文

无论是新《纲要》的精神,还是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组安妮也在叫:老师,我没吃到三片…… 餐点后,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让小朋友说说,今天吃饼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吃饼干时发生了事情?...

2020-05-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