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注意:孩子的成长,20%靠智商,80%靠这些!好父母应该知道

发布时间:2020-07-08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注意:孩子的成长,20%靠智商,80%靠这些!好父母应该知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八项情商:

01、独立

独立性包括独立的意识、独立的行为,也就是说:

1.孩子要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并自己拿主意;

2.孩子能承担起自己分内的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

独立性是孩子在新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备心理素质。

同事的女儿上个月参加公务员考试,开考半小时后才发现没带2B铅笔,一着急在考场上哭了起来。监考老师吓一跳,过来问明情况后,给她借了一支……

事后,同事很自责地跟我说:“从小到大,每次考试前我都嘱咐她清点文具、准考证件,就是这次忘了,没想到就出错了,也是怪我呀……” 如果你爱孩子,就不要替他代劳太多事情。

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完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文具,自己洗小臭袜子,自己拖拖小卧室的地…… 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做决定:你想买这条小狗,你就得保证天天遛狗、清理便便,你自己决定买不买;你想报绘画班,周六就不能玩了,还要坚持下去,你自己决定报不报……

02、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受同学们欢迎,而有的孩子却被同学们评价为“自私”“不合群”?就是因为有些孩子还没有同理心,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

为什么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整天那么辛苦,孩子却丝毫不理解?其实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帮孩子建立起同理心,孩子还不习惯从你的角度上体谅你。

孩子同理心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妈妈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每当你觉得孩子有点“自私”时,先稳定住谈话氛围,让孩子自由说出他的想法,然后你蹲下来,认真、平静地说出你的想法,最后让孩子就你的想法做出回应:“听完妈妈的话,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03、自信心

自信心包括两部分:外部的认同感和自身的成就感,缺一不可。

孩子做了件很得意的事,但是被家长、老师一通否定,孩子肯定不会有自信;有时候孩子虽然收到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但他内心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不喜欢这件事情,那么孩子也不会有自信。

所以说,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要从两方面来着手:

1、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特长、兴趣所在,以便能够及时、恰当地鼓励他;

2、要注意平时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多些包容理解,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04、责任心

责任心,是孩子对自己应遵守的规范、应履行的义务的正确认知。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跟同伴友好相处,也就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正是因为没有责任心,孩子也往往缺少必要的奋斗动力。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一般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二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算是对自己负责;当初答应了妈妈一周只吃一次冰淇淋,就要履行承诺,这算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05、自律

自律,就是抵抗外界诱惑、自我约束的能力。

一个不自律的孩子,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什么概念,往往在一些娱乐、消遣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很容易一事无成。 孩子自律能力的提升,单纯靠提醒、训斥是没什么效果的,必须要跟“合理的目标、成就感、兴趣”三方面结合起来。

有一个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的目标,孩子才感觉有奔头;学习过程中尝到一点甜头后,才能激发进一步努力的兴趣;当孩子为自己的兴趣而努力的时候,抗干扰能力也便增强了。

06、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能让孩子在经受失败打击的时候,不至于出现精神、身体上的不正常反应。

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常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就大哭一场,甚至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工作中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喜欢抱怨,热衷于散播“负能量”。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一方面要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磨炼的机会,让他们面对一些压力;另一方面,不要对孩子过分强调“成功”的概念,以免给孩子过多压力。

07、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意味着效率,是学习、工作的基本技能,也是生活的基本技能。

最能体现这一能力的,可能就是家庭作业了。同一个班,同样的作业,总有一部分孩子要写到半夜,到头来孩子累得不行,家长还抱怨老师布置作业太多。

时间管理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最开始可通过“倒计时”的方式,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意识到时间观念,比如跟孩子一起计划好洗脚要几分钟、洗澡要几分钟、起床要几分钟,然后慢慢地过渡到学习中,比如完成一道题大约几分钟。

08、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更侧重于对负面情绪的处理能力,孩子最终会形成怎样的性格、人际关系如何、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都与此相关。

情绪控制力差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往往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大哭大闹、对家长依赖性过强、跟小朋友矛盾多。初中之后,情绪管理能力仍然低的孩子,问题相对更加严重,他们对家长、老师的叛逆心比正常孩子强很多,更容易厌学、逃学、打架、结交不良社会青年。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不能让他养成“通过哭闹、发脾气来达到目的”的习惯;当孩子有情绪时,教他说出自己愤怒、生气的原因,而不是通过骂人、打人来发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婚姻,不应该靠孩子维持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我依靠,那么在我坚强的时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从怀孕到生产,最渴望能够陪在她身边的那个人,其实是她的爱人。希望她爱的那个人能呵护她,能陪她看着小生命一天天成型,能和她一起期待这个生命的降临。

他们离婚一年多了,小孩快要两岁了,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家人都劝他们和好,她很犹豫,想找个肩膀依靠,却拿不定主意,她不知道要不要给那个曾背叛过她的男人一个机会。

他们在一起时便经常吵吵闹闹,得知怀孕也是猝不及防,他们只能被迫的接受小生命的到来。怀孕期间从来都是她独自去产检,他对突如其来的生命似乎觉得无关紧要,甚至于她生产那天,面对女人的痛苦咆哮,说出:那么多女人不都在生吗?你怎么就那么金贵。

他的潜台词就是说:不就是生个孩子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让你生了吗?这种男人就是欠抽,你不要她给你生孩子,当初为什么不说,你不说就代表你接受了,既然接受就该对她负责。

婚姻这件事,从来都不好过,两个成长经历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会有很多的冲突,很多的不快乐,婚姻需要磨合,需要有坚强的爱情做基础和后盾,才够我们在不好过的时候,可以去消耗,去磨损,而不会分开。

单亲家庭和一个整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哪个更可怕?别说你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婚姻是两个人的问题,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孩子负责,别把问题推给孩子,宝宝承担不起。

如果两个人不具备在一起生活的感情基础、物质基础,承担不了当父亲、母亲的责任,那还是做个合伙人,合伙一起带孩子就够了。

孩子是婚姻幸福的产物,而不是被迫接受的产物,更不是你绑住他的筹码。女孩,不要以为怀了孕,他就会对你好,别存在这种幻想,有孩子并不会怎样,不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

不要轻易的以身相许,不要认为你有了孩子,他就会爱你,就会和你结婚,别傻了,别拿无辜的生命,去赌你的幸福和未来,你根本就输不起。

人只在乎自己为之付出而得到的东西,而绝不会在乎那些没有付出就得到的东西。如果男人在发现你怀孕后,还没打算跟你领证,那只能说明你这个人和你的孩子,并不是他真正的归宿。

孩子成长的10个方面不能靠老师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活该,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住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记住,五六岁开始,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记住,老师管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你的孩子在读书上,就会有缺陷。至少知识面不够宽。

4、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不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等,都是可行的。

记住,父母的心气高,孩子的斗志才高。这种遗传的气质,不是老师教的。老师也教不会。

5、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很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

6、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记住,老师教给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7、面对现实,迎接考验。

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自己学习累。凡是告诉孩子应试教育能改变命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家长养育的孩子,也就会坚强且拉正套。天下的学生,要想学习好,都是一样累。家长们作为工薪层或普通百姓,都在辛苦谋生。学习远远比艰苦谋生容易多了,家长何必心疼孩子累呢?难道,你希望孩子到了中年,比你还辛苦吗?

记住,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孩子的磨砺。不要指望着老师培养你家孩子的意志。我们明明知道很多作业都是没用的,但是它是创业的过程。咬紧牙关吧,最出息的孩子,都是从题堆里闯出来的。

8、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计,可以让孩子多做些卷子,保证孩子对试卷有更熟练的掌握,从而成绩更好。

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9、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关不了路上的车祸。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10、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最近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

孩子人缘好有威信 原靠父母苦心经营


孩子人缘好有威信 原靠父母苦心经营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记者接触了北京、天津、湖北的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极为关注,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还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甚至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

北京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刚放寒假的时候,就接到了两名同学的邀请,一个是邀请她和父母到家里做客,举行一个Party;另一个是邀请几个好朋友一同去滑冰,然后再一起去饭店吃晚饭。

接到同学的邀请,这个孩子非常兴奋。因为时间原因,最后只去滑了冰,晚饭几个孩子和各自的家长到了一家西餐厅。发出邀请的同学父母招待周到热心,不仅点了孩子们爱吃的东西,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盒巧克力当做春节礼物。

孩子高兴极了,与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可是这位小学生的母亲却感慨不已:家长太用心思了,不仅在学习上给孩子把关,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同学中获得好人缘树立威信,有些做法已经超出了孩子之间自然真实的友情表露。

邀请同学去滑冰的这个孩子是去年9月刚开学时老师指定的临时小班长,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新年前夕,小班长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只是想到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贺卡,而是给班里每个同学都送了一份小礼物,所有男孩子都得到了一个玩具小车,女孩子得到的礼物是一个精巧的小娃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同学的评价相对感性,这个小班长在同学中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确实,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人的成长成功非常重要。如今,城市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孤单的他们渴望同伴儿的友情,孩子创造交往环境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如果在这方面太费心思,而且投入不少资金和精力,就难说对孩子是好还是坏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过度关心。

其实,这位母亲遇到的情况只是目前家长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的表现之一,而更多的家长则是把心思用在了老师身上,目的是希望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机会。

北京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对学校和班级也很认同。春节期间本来想请老师吃个饭,聊聊天,表示一下感谢,但是被老师委婉地拒绝了。有好心的家长告诉他,好多家长都在请老师吃饭,老师根本排不开,许多家长都是把新年礼物或者消费卡直接寄给老师。这位家长感叹道,原来有那么多先知先觉的家长,怪不得孩子平时总是觉得老师给班里同学表演、讲故事或者其他表现的机会不平等,看来是有的家长在背后下了很大的力气。

这位家长反映,平时只要老师透露一点班级的需求,家长们都会立刻响应实施。孩子们在学校吃中午饭用的纸巾、湿纸巾、一次性水杯、垃圾袋,家长们都会争相“捐助”。一所小学开联欢会时,老师动员孩子们带一些拉花、彩灯布置教室。结果这个班里的家长们送来了一包又一包,几乎够3个班用的。

家长们也常常主动要求做“义工”。每当老师征集志愿者时,家长都会踊跃报名,只要稍迟一点儿,就会“名额已满”。有意思的是,一个幼儿园开联欢会,老师请忙布置教室,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竟然请了一男一女两个小时工到学校。不仅联欢会前帮忙布置教室,联欢会结束后还负责把彩条、彩灯拆下来,把教室恢复原样。

湖北的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在过去3年多里,孩子座位的调换就像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拉锯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前排,上课时尽量少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他的孩子个子不算太高,可是只要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去老师那儿“做工作”,他孩子的座位就会向后调,有一次竟然坐到了倒数第二排。于是全家大人齐上阵,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轮流去学校找老师“谈话”。当然这种“谈话”是附带条件的,总是会给老师带一些礼物过去。后来,老师无法把这些家长摆平,想出来一个办法,班里的座位不仅每周以竖排为单位横向调一次,还时不时以横排为单位前后调整。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全方位关注,既要学习好,还要情商高,于是对孩子事事关心,在方方面面都想法设法帮着架路铺桥。这样的过度关注、暗中助战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作用,但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扶助,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当他们面对困难无可奈何时,会对父母当年的做法心存感激吗?

这些早教误区,家长们应该知道!


这是早教专家分享的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在你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绝对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

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

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微博)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 没有 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他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嘛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

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

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 人常 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 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 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 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 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 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 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 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 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机会选出最令他们讨厌的一句问话,这句一定排名榜首。请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个身高是你两三倍,体重是你几倍的“外星人” 动不动就俯看着你用毫不客气的口气来问你,你乐意回答吗?早就白了那个不礼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吗?那么孩子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可以责备他没有礼貌呢?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

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 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 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

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 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秩序中随 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但遵守者廖廖无几,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天生不守规矩吗?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谈规则吗?肯定不是。随着这几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睁眼一看,我们和世界文明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只要没人监督,我们就犯规,还心存侥幸“应该没有人看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

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

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

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 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家园共育《注意:孩子的成长,20%靠智商,80%靠这些!好父母应该知道》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婚姻,不应该靠孩子维持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我依靠,那么在我坚强的时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从怀孕到生产,最渴望能够陪在她身边的那个人,其实是她的爱人。...
    2021-09-15 阅读全文
  • 靠舵也靠桨 下面是“靠舵也靠桨”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一次漫长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桨。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我认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应该从这...
    2020-05-19 阅读全文
  • 孩子成长的10个方面不能靠老师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记住,...
    2021-01-29 阅读全文
  • 孩子人缘好有威信 原靠父母苦心经营 孩子人缘好有威信原靠父母苦心经营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记者接触了北京、天津、湖北的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极为关注,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还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这些早教误区,家长们应该知道! 这是早教专家分享的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在你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绝对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
    2021-06-07 阅读全文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我依靠,那么在我坚强的时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从怀孕到生产,最渴望能够陪在她身边的那个人,其实是她的爱人。...

2021-09-15 阅读全文

下面是“靠舵也靠桨”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一次漫长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桨。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我认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应该从这...

2020-05-19 阅读全文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记住,...

2021-01-29 阅读全文

孩子人缘好有威信原靠父母苦心经营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记者接触了北京、天津、湖北的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极为关注,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还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2020-09-29 阅读全文

这是早教专家分享的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在你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绝对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

2021-06-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