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师生互动游戏:森林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0-06-16

幼儿园森林音乐会说课稿。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在幼儿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重。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为主,一切以幼儿为中心。平常你有了解过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大班师生互动游戏:森林音乐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节奏和律动的游戏

一.音乐欣赏<森林音乐会>

目标:1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

过程

1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

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

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

故事: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

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

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

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

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

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

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 WWw.YJS21.coM

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

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森林音乐会>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幼儿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过森林》


【活动目标】

1、大胆勇敢的扮演游戏角色,挖掘孩子潜在的帮助他人、提醒他人的能力。

2、在游戏中感受集体同伴之间的互相合作与信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蒙眼罩8个、凳子11张、音乐、带钩的布条。

经验准备:玩过盲人摸人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初步游戏,感知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

1、妈妈要带小朋友到黑森林里去游玩,可是一不小心跟妈妈走散了,留下你们自己在黑森林里找妈妈。(蒙上眼的孩子在森林里自己摸索行走,放音乐)

2、请另一半孩子找一个蒙眼的孩子把他从黑森林带回家。

3、在黑森林里跟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害怕、孤单)那时候你找不到回家的路,又怕树精灵来抓你,这时你心里希望什么事情发生?(有人来救我,帮助我)

4、去帮助的小朋友你们看着他们迷路打转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很着急,想帮助他们)

5、改变游戏情境:妈妈带孩子们到黑森林去玩,发现有个宝宝不见了,要去找孩子,请剩下的孩子们在黑森林里保护好自己别碰到树精灵哦。(音乐响起,另一组幼儿摸索行走,适时请另一半孩子帮助带回家)

6、刚才你们也在黑森林里迷路了,那时心情怎么样?你们去帮助他们时又有什么感觉?(开心、快乐)

二、加深游戏,感受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1、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在相互的帮助下很顺利的都回到了家,真高兴。

黑森林的树精灵变变变,变出了一条新的森林通道。(教师变出新通道)

2、提出游戏的新玩法

1、妈妈病了,小朋友要通过黑森林的通道去帮妈妈取药。

2、提出规则:当小朋友走进通道时其他的小朋友要用拍手声帮助他,当他走对时就给他掌声(鼓励他你走对了,继续往前,加油),当他走错时我们就不发出任何声音,以免给他错误的信息。

3、小朋友蒙上眼睛过森林。(教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帮助提醒)当你听到掌声时是怎么想的?(知道走对了,勇敢往前);没有听到掌声时是怎么想的?(走错了,要改变方向)

4、再请一个小朋友过森林。提问拍手的孩子,你们的掌声代表什么?你是想告诉他什么?

5、请2个、3个小朋友做一辆小火车过森林取药。(可请2组小朋友)

提问:刚才小火车听到掌声就怎么样啊?没有掌声了你们又怎样了?(看来你们很相信同伴);如果我们要成功的通过森林,需要我们怎么样才行呢?(互相帮助、合作、团结等)

三、游戏结束

调整通道,请所有的小朋友变成长长的火车一起来过森林吧!把眼睛闭上,拉好前面的一个朋友,请客人老师来拍手鼓励和提醒我们,火车出发喽!(通过后出活动室)

适合亲子互动的春游游戏


英国科学家发现,最快乐的童年记忆是一些简单的趣事,比如在户外建造沙堡、编织花环、放风筝、在池塘中游泳等户外活动。

与之相比,电视、电脑和其他电子玩具都是童年记忆中最容易被遗忘的东西。但现在,大人们不会陪孩子玩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高科技正在创造孤僻、缺乏锻炼的一代。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太成熟了,不会从采摘野花、野草或放风筝中获得乐趣,其实孩子非常喜欢做这些事情,只是缺乏示范和引导。大人陪孩子玩,即便玩得不太高明,也能让子女理解尝试新事物是件好事。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也会摔跤,孩子见了便会明白,原来做了傻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天真简单就是陪孩子玩的真谛

玩你小时候喜爱的游戏:无论是玩球、捉迷藏、野餐、放风筝、讲故事,还是造纸飞机、剪纸,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子女的生活就会充实、有趣。

简单郊游:简单的郊游很美妙,观察春天带给万物的变化,比如路边的小树发新芽了,小草正在努力冒头,粉色的桃花是多少瓣。蒙特梭利的科学教育观认为,接受过引导的孩子,对某一种事物的关注力会更长,从来想象力更强,她会知道从颜色、形状、长短、科别中去观察不同植物的变化。

保持天真: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天真越好。在春游的路上,一向斯文、严肃的事业型家长,和孩子一起扮成3只小猪,一边学猪叫,一边互相追逐,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她在春游中得到的最大快乐。

陪孩子玩耐心很重要

在玩的过程中,耐心是最重要的。孩子乐衷的游戏就是那么几种,而且孩子一旦玩上了瘾,会重复N次,乐此不疲。这时候家长可不要嫌烦,千万别跟别人交谈啊,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什么事情上面,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家长对她不重视。

鼓励孩子冒险。在春游的过程中,孩子特别喜欢冒一些险,比如反复跨越一些她刚好力所能及的沟渠。其实陪孩子玩是件非常有趣非常享受的事,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她的点点成长。

创意表演 快乐互动——从师幼互动片段看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表演游戏需要幼儿置身角色中,去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但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对这两个方面关注还不够,仔细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当前幼儿园现成的表演游戏脚本少,基本是一些老套的故事,情节单一,对话平淡,又有大量的描述性语句或旁白,表演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孩子运用丰富而恰当的语气、表情、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与创造,造成孩子们的表演僵硬、呆板;

二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并发挥表演游戏的核心价值,导致在游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控制程度高,主要以故事的学习、模仿为主,表演游戏进入一个孩子们熟悉故事、模仿角色扮演、而后进行表演的套路,较少自主学习和创意的空间,限制了孩子们创造性的发挥。

在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如何激发孩子们的热情,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和创造,更生动鲜活地表演,成为表演游戏组织指导的重点。笔者结合大班表演游戏《小熊拔牙》中师生互动的几个片段,尝试分析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1.创编歌曲,示范表演

《小熊拔牙》片段1:小熊在家翻箱倒柜找零食。

扮演小熊的孩子努力地表现着小熊在家翻箱倒柜找食物、快乐吃零食的情景,可是为数不多的话语和简单的动作,让表演显得比较沉闷,观看的孩子也无精打采。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小熊找到零食后满足、快乐的心情更好地烘托和表现出来呢?这就要引导孩子们先回忆自己的快乐体验。

师:孩子们,小熊找糖果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特别高兴。

师:孩子们,你们高兴快乐时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幼:我会唱歌、跳舞。

幼:我爱做游戏。

师:如果你是小熊,可以怎么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

幼:唱歌。

幼:跳舞。

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兴致勃勃地扮演起这只快乐的小熊:

妈妈出门了,小熊在家快乐地边找边唱(运用孩子们熟悉的《粉刷匠》的旋律):“我是快乐的小熊,最爱吃零食,我要四处找一找,零食藏哪里……啊,找到我最喜欢的蜂蜜啦!”找到蜂蜜的小熊继续边吃边唱:“甜呀甜呀甜呀甜,蜂蜜香又甜……”

老师的表演让孩子们乐不可支,也让孩子们茅塞顿开。跃跃欲试的孩子们进行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创编,孩子们的表演一下子鲜活起来。而同伴间各具特色的歌曲和动作的创编,也激发了孩子们相互模仿、借鉴和创作的热情。

熟悉的旋律,朗朗上口、张口即来的儿歌式语言,很好地烘托了小熊开心、自由、放松的情绪,边唱边演,孩子们的动作和表情也显得特别自然和富有情趣。所以,利用音乐元素激发幼儿的创意表现,引导幼儿用说唱和套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创编台词,是非常好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短小而又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如《粉刷匠》、《伦敦桥》、《森林音乐家》、《两只老虎》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素材。表演游戏中用上这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曲,自编自演,不仅激发孩子角色扮演中的创意,同时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表演游戏的快乐与成就。这种即兴发挥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减轻了幼儿的记忆负担,减少了表演游戏过程中对台词的过分关注而造成的干扰,孩子们不再说“他忘了说某句话”,或“他说错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师的即兴表演并不是为了让幼儿单纯的模仿,而是让幼儿在观察模仿中借鉴各种表现角色的方法,提升幼儿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也为表演游戏中更多的探究性、创造性奠定基础。

2.唤醒经验,创想情境

《小熊拔牙》片段2:细菌出场。

细菌出场啦,表演细菌的孩子依次出来,左看看,右看看,这儿闻闻,那儿瞅瞅。红头细菌说:“真香,我们把家安在这个不刷牙的小熊牙齿里吧!”绿头细菌说……表演生硬且无趣。如何更好地让孩子们找到表演的感觉呢?

师: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细菌?

幼:细菌很可恶,很坏!

师:细菌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幼:夜晚,小熊睡觉的时候。

师:为什么白天不出来呢?

幼:怕被人发现。

幼:因为它们干坏事,所以要偷偷出来。

师:对了,它们很坏,可是又胆小。平时在动画片里,那些偷偷干坏事的是怎样出场的?

幼:它们会东看西看,鬼鬼祟祟的,都怕别人发现。

师:细菌在小熊的牙齿上凿洞时是怎样的?

幼:很神气,好像很了不起!

幼:其实它们很胆小,干坏事怕被发现,发现没人时又很神气,表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部不怕!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怎样把细菌鬼鬼崇崇又神气活现的样子表现出来?

接下来,孩子们进行了很热烈的讨论,并将前面说唱的经验迁移过来。

细菌又出场了:一个红头细菌蹑手蹑脚地出来打探情况,看到一切很安全,就回头召集同伴:“嘿,很安全,出来吧!”细菌们趾高气扬地唱着歌出场:“我们是细菌,我们是细菌……”“我是红头细菌!”“我是绿头细菌!”“我是蓝头细菌!”合:“我们要把小熊牙齿上甜甜黏黏的东西全吃光,还要在它的牙齿上打洞,哈哈哈哈……”

奇妙的是,这次细菌出场时,虽然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更多的道具,但孩子们用生动的表演自然地营造出幽静、神秘的氛围一

相关研究曾指出,儿童对表演剧本的解读并非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要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及信念为背景重新建构。所以,教师要适时唤醒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一旦被唤醒,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孩子们表演积极性更高,角色表现也更丰富。不仅演员们演得开心,观众们也欣赏得津津有味。

3.适时后退,尊重支持

《小熊拔牙》片段3:我们需要更大的牙齿,怎么办?

戏剧元素的融入激发了孩子们更多的创意,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细菌帽、锤子、铲子等道具,扮演细菌的孩子们越演越带劲,这时有孩子提议要准备一个超级大牙齿。用什么材料?在什么样的大牙齿上打洞更能表现细菌嚣张的动作与形象呢?怎样才能将牙齿快快地准备好呢?

幼儿:我们用泡沫做一排大牙齿。

幼儿:不用做,拿大的插塑插一排牙齿不就可以了?

幼儿:老师你看,我们不是坐成半圆形吗?不正像一排大牙齿?

围坐的小朋友可以临时当牙齿,这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大家一致通过。这种方法让“细菌”的表演空间大增,并将可恶的细菌表演得淋漓尽致。当小熊疼得直叫唤时,细菌立即躲在牙齿(小朋友)身后,当小熊的牙齿被拔出来时,细菌就随着牙齿一下跳出来,趴在地上,摆一个痛苦的造型……

我被孩子们的创意所折服,观众扮演牙齿,这对于观众,尤其那些羞涩、不敢表现的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参与,在这种参与中逐渐消除了紧张心理,变得大胆而自信。

随着孩子们的表演热情和创意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退后一步,只需给孩子以尊重、欣赏和支持,孩子就会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传帽游戏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传帽游戏舞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帽子若干

2、大鼓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向老师问好。

导语: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都想看到你最棒的一面,那现在请你们想一个最有创意的造型向在座的老师问个好。(老师好)真实无声胜有声。

2、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导语:今天我想和你们玩帽子的游戏,现在帽子在我手里,一会你们就听音乐的节奏运用学过的动作跳舞,我就看看谁跳的最好最有创意就送他一顶帽子。

3、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导语:都拿到帽子了吗?过来戴给我看看,戴上帽子的样子真漂亮。你们知道刚才跳舞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喜欢这段音乐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我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在速度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有些什么变化呀?看谁长着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前面是越来越慢,后面是越来越快)对拉,越来越慢我们叫渐慢,越来越快叫什么啊?(渐快)真聪明。

4、听儿歌玩游戏,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导语:来来来我要考考你们,我闭上眼睛数五声请你们围一个大圆圈,围好了吗?现在我又想请小朋友围一个小圆圈,对啦,不用太拥挤,很舒服的,这就叫亲密的小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5、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导语:现在我们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一个亲密的小圆圈,会不会啊?

6、学习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拿三顶帽子,送你一顶,你一顶还有你一顶。我又要考考小朋友啦,请你们举起右手,摸一摸右边小朋友的帽子,摸到了吗?没有摸到帽子的小朋友也要做假装摸的动作,然后把他的帽子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没有的又要怎样啊?(假装拿假装戴)对啦,再来拿帽子,戴帽子,拿帽子,戴帽子``````````。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那一起听我读儿歌玩传帽子的游戏吧。(传帽子,戴帽子````````越读越快)

7、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吧,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

(玩两次,增加几顶帽子)

8、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导语:想不想完整的做游戏啊?那小朋友就听音乐找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亲密的小圆圈,最后听渐快的音乐玩传帽游戏,会不会玩。我又增加几顶帽子。

9、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导语:这么好玩的游戏邀请老师一起玩好吗?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节奏传帽子啊。

(邀请老师玩两次,不断增加帽子)

10、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游戏啊?回去可以教你的爸妈,弟弟妹妹们玩。我们出去玩游戏吧,和老师再见。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捏泥人》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图谱、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灯)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 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赵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来考考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是在捏泥人的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乐)。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大力士,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

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5)再玩一次游戏。

教师:我用相机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来。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师:我们除了捏大力士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 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12个月宝宝亲子互动小游戏


趣识身体部位

培养技能: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

游戏玩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时的宝宝应该可以认识自己身上的各个器官了,如手、脚、嘴巴、眼睛、肚子、屁股等,尤其是洗澡的时候可以不断重复认识。

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宝宝最先认识眼、耳、口鼻、手脚等,然后会认脖子、肩膀、膝盖等。

拆礼物

培养技能:手眼协调性,理解物体恒存性

游戏玩法:让宝宝坐在浴盆中,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别处一小会儿,用一块湿毛巾“包”上个小号的洗澡玩具,比如橡胶鸭或塑料恐龙。把“包装”好的礼物拿给宝宝,说:“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宝宝会打开毛巾,高兴得大声尖叫,而且马上就要再来一遍。

如果你手边有两块毛巾,你就可以在宝宝打开第一件礼物时,包裹第二件了。等宝宝再大一些,灵巧性更好的时候,他就会想要自己包裹礼物送给你,让你打开,这可是培养他慷慨天性的极好方式呢!

动物叫

培养技能:语言发展

游戏玩法:对照动物图片,告诉宝宝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鸭子是“呷呷”叫,小羊是“咩咩”叫,让宝宝先学会1~2种动物的叫声,熟悉后再学其他的声音。

表演儿歌

培养技能:语言能力,动作能力

游戏玩法:用动作来表演儿歌:妈妈一边唱歌,一边同宝宝一起做动作,然后过渡到妈妈唱歌,宝宝动作表演。如:

找呀找呀,找朋友,(招招手)

找到一个好朋友。(对人点头)

敬个礼,(做敬礼动作)

握握手,(伸手与人相握)

你是我的好朋友。(先指对方,再指自己,再握手)

再见!(挥手)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导读: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进行互动时,要注意顾及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确定指导的方法,与他们进行互动的方式、节奏。帮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在游戏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给幼儿的想象提供一个自由的发挥、发展空间。

一、角色游戏及其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儿童游戏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游戏是愉快的、欢乐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幼儿角色游戏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人认为,角色游戏是想象的世界,是浓缩了的小社会,幼儿是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出来,乐此不彼。再也没有比角色游戏更能使幼儿享受快乐的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像成人一样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想象活动,可以在游戏中动脑筋,出主意,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快乐的、忧郁的;遵守游戏规则如收放玩具要有条理,要爱护玩具等习惯及操作的技能技巧,这些都会转化为以后对待公物,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这些都是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品质。此外,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认识美丑善恶;一般来说,幼儿比较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游戏时,他们会认真地为“宝宝”穿衣服,照顾“宝宝”的日常生活起居,这对培养幼儿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有爱心、耐心等良好的品质。角色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它与集体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了寓教与乐的目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角色游戏的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一)师幼互动及其意义

师幼互动做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帮助,以各种形式提醒幼儿做得不足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使得游戏情节更为生动。适当的互动,有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游戏行为的鼓励与赞同,这些在行为上和心理上都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让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但由于教师许多不适当的指导,不适时的介入,造成了教师与幼儿互动上的障碍。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尤其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组织者,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她们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次集体游戏中,教师要带幼儿到游戏室里去玩角色游戏,游戏室里有“商店”“理发店”“医院”“餐厅”“邮局”等区角。教师在带幼儿到游戏室前,把幼儿按照相同的幼儿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区角安排一个小组的幼儿去玩。其理由是:怕孩子弄乱了游戏室里的玩具,把幼儿分组,可以知道是哪些孩子在哪个区里玩,如果游戏室里的东西被弄乱了,也能知道是谁没把玩具收拾好了。我们都知道,角色游戏是儿童高度独立自主的活动,幼儿玩什么主题,确定多少角色,情节如何进行,采取什么玩法,使用哪些玩具,遵守怎样的规则,都应由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来进行。而该教师以不弄乱游戏玩具为由,硬性地规定幼儿的游戏角色,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2.教师忽略了角色游戏本身的价值

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往往局限于将游戏看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忽略了儿童游戏自身的本体价值。教师强调每一种游戏都必须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到什么,而不是让儿童在自身的体验、感受和生活经验积累中成长;强调让游戏充分成为教育的手段,机械片面追求将教育内容镶嵌在游戏中,而不管游戏自身内在的规律。例如,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天生的死敌,而某中班班幼儿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时,孩子们可不想按照这个人人皆知的常规来玩这个游戏,他们都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而且都很喜欢里面的小老鼠和猫,他们想把猫和老鼠变成好朋友。于是,他们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小老鼠看见一只小鸡掉进河里,可是小老鼠太小了,救不了小鸡,于是就去请在河边钓鱼的小猫来帮忙把小鸡救起来,后来它们成了好朋友”的游戏情节,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的。可他们的老师由于跳不出现实生活所规定的框框条条,认为猫和老鼠一见面除了追杀与逃命就没有第二种模式了,怎么可能成为好朋友?这是不符合常理和科学的。于是该教师就对孩子们说了一大堆所谓的科学道理,告诉孩子们老鼠是坏蛋,它们会偷东西的;猫只有会抓老鼠才是有本领的猫,猫看见老鼠了就该去抓住它们,不给它们做坏事,并教育孩子们以后不要玩这个不合理的游戏了。在这里,幼儿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展开游戏,而是教师硬性地规定幼儿要把一定的知识、道理在游戏中表现出来。角色游戏最大的两个特点是(1)高度的自主性。(2)自由地把想象中的东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教师过分地追求游戏所要达到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想象,整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就索然无味了。因此,在这种被异化了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创造精神和游戏的愉悦感一起被窒息了,游戏丧失了在幼儿园活动中应有的教育功能。

3.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被限制

在角色游戏中,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之一,现实中,成人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幼儿的世界。教师、家长不辞辛苦,花费精力和金钱为幼儿购买玩具,把属于幼儿的小空间布置得精致有加,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里再加上承认赋予的一些规则,限制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在大班年龄段,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制作玩具的能力,他们会使用一些玩具、物品组装起来,作成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或善于利用已有的物品代替他们所要的材料,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我们常看到幼儿对空间环境的破坏,那就是最为主体的人对束缚的抗议,就像成人会对各种抑制他们的因素反感,会千方百计地消灭这些因素一样。有时,幼儿兴高采烈地用一些材料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东西时,成人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行为是不是符合他们的要求,若是不符合,则全部被封杀,不得玩。例如:某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发性地组织了一个角色游戏“超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准备超市里的东西,等待客人来购物。他们的商品,其实都是些替代品,游戏场地的旁边是一块空地,平时这里是幼儿园的种植角。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要用泥巴来捏成饺子、包子等物品,许多孩子也表示赞同,于是就动手做了起来。该班的保育老师看到后,严厉地训斥幼儿:“你们怎么玩泥巴?脏死了!全部把手上的泥巴丢掉,然后去洗手,平时我是怎么教你们的?不要玩不干净的东西!”孩子们只好在教师的威严之下依依不舍地丢掉手上的东西,这个游戏也玩不成了。其实,幼儿是凭借游戏的兴趣,通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持续进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更是难得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游戏水平。

4.幼儿在游戏中的游戏行为被误解

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与介入,教师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或者干预不适宜的行为等。但是有的教师看到幼儿出现一些相对不适当的行为时,也不经过了解情况,就直接责骂、批评孩子。例如,有几个中班的孩子在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游戏情节进展到“警察”去抓“小偷”,“小偷”拼命挣扎,“警察”就和“小偷”打了起来时,教师看到了,急忙把孩子们拉开,噼里啪啦地就骂了孩子们一顿,也不给幼儿解释的机会,还叫孩子不得胡闹。我们都知道,角色游戏就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些角色,依照自己的已有经验模仿某些成人的行为。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警察抓小偷的情景,于是就在游戏中把这个情景加以想象并再现出来。幼儿出现“打架”行为,也只是游戏的需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性行为。由于教师不适当的介入,使得幼儿的游戏受到影响,严重地打击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介入应建立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基础之上。只有通过观察,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教师才能了解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准确地做出是否介入以及何时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的决定。

(三)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1.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应享有游戏与娱乐的充分机会。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教师只能是给幼儿建议,使得他们的游戏活动更加完善,而不能强加干涉。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他们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2.灵活定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有时我们可以是观察者,倾听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组织者,援助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如:幼儿的游戏进行情况良好时,我们可以扮演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游戏快要进行不下去时,我们则可扮演引导者,援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3.减少对游戏活动的控制

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这决定了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游戏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活动中他所获得的自由的多少,自由度越大,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但是由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过分控制,使得教育机构中的大部分游戏只具有游戏的形式,而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出现了游戏形式化,模式化,工具化倾向。。在这些游戏中,儿童的行为往往置于教师严密的控制之下,教师过度强调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欢乐的重要性。这样既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又不利于幼儿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预,为幼儿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快乐成长。

4.确定指导的时机,把握好指导对象的范围

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得是否逼真,他们往往采取合作游戏的方式展开游戏,组织性和集体意识明显增强。这时,教师的指导一般是在游戏的情节发展不利于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情节无法进行下去时,才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要适时,并且要抓住关键的时机。如:在玩邮局游戏的时候,里面的“工作人员”在里边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百无聊赖地站在那里。这时教师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假装不知道怎么写邮址或贴邮票,或不知道要贴多少钱的邮票等,吸引邮局的“工作人员”主动前来介绍,这样就可以丰富游戏中幼儿的角色对话。有的教师在指导时,没有确定好指导的对象,造成需要指导的幼儿没进行指导,不需要指导的幼儿又进行不必要的指导。因此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必须经过细致的观察,确定好指导对象的范围。有的幼儿生性内向,做事不够主动,对游戏的兴致不高,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支持他们去扮演一些活泼、大方、积极向上的角色,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性格。

5.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问题。幼儿时期,孩子的经验还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时期,他们做事情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成人,而成人却常常犯忽视幼儿学习速度的错误,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游戏中,成人往往急于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幼儿的想法,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与同伴互动、协调的时间,往往指望一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就可以扮演得十分到位,从而造成教师在前面带路,幼儿在后面拼命追的现象。教师们应静下心来,慢慢地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成长、积累各种生活、学习经验,达到发展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进行互动时,要注意顾及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确定指导的方法,与他们进行互动的方式、节奏。帮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在游戏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给幼儿的想象提供一个自由的发挥、发展空间。

浅谈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节奏把握


导读: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被纳入教育的活动当中,就成为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的手段或形式。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节奏又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实行游戏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被纳入教育的活动当中,就成为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的手段或形式。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节奏又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问题。正如成人和小孩子在一起走路,成人一步顶小孩子两步。如果成人不放慢自己的步速,小孩子就会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所以,当我们和孩子说话,一起走路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慢自己的速度以适应幼儿的速度。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成人却常常犯忽视儿童学习速度的错误,往往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儿童的想法,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与伙伴互动、“磨合”的时间,往往指望一提问儿童立即给出“正确”回答,一次活动“立竿见影”,马上看到结果。因而造成了学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肤浅化、形式主义的问题,往往使儿童的学习停留在对于教师语言的机械重复上,成为一种“口头上的学习”。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同样也存在于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想按照自己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来指导幼儿游戏。通过在活动中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经验充分证明了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可以幼儿使游戏教育活动更科学。

一、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活动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一次在我班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我班开展冬季锻炼活动,如扔沙包、跑步等。我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把幼儿带到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橡胶砖铺成的。我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幼儿:“怎样才能知道扔得有多远?”幼儿回答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的方法。我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的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却变得索然无味,也未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经过思考,我发现自己能够把扔沙包与学习测量联系起来,应该说是很好的“创意”,发现了扔沙包游戏的教学潜能。但是,问题在于我没有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我急于通过一次活动就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幼儿说出所有可能性的测量方法。于是,本来可以非常生动有趣的游戏变成了烦闷无聊的“课”。我把这个游戏活动的师幼互动节奏稍稍进行了变动,在另一次户外活动课时,当我把幼儿带到户外去扔沙包时,幼儿最初的兴趣是在扔沙包本身。在扔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谁扔得远”的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地提出“怎样才能知道扔得有多远”的问题。由于场地关系,幼儿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地面的砖。由于大班幼儿能把他们的比赛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就自然产生了“统计”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1周或2周)以后,我通过更换游戏地点的办法,把幼儿带到平坦的操场上扔沙包。这时,由于地面上缺少了可以利用的自然测量标准——方砖,此时幼儿就面对如何解决测量工具的新问题,这时我又“很自然”地把标准测量工具介绍给幼儿。经过以上实践证明,这个活动以渐进式方法来组织与指导为好,应当有不断深入的延伸活动,不宜以一次活动解决所有问题的思路来组织。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

二、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增强活动的趣味,使幼儿在心理上更积极地参与游戏过程。

如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用一种“开商店”的游戏来让幼儿记忆教师先前教过的知识,如说出一样物品(例如香皂)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师刚刚教过的知识),但不许说出这件物品的名称。通常是一个幼儿被请到前面来当“顾客”,教师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在后面静坐傍观。这种游戏只要求幼儿记忆背诵,幼儿自己不用主动思考与探索;而且这种游戏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一问一答,绝大部分幼儿不会耐心坐着安静在听。对于大多数作为旁观者的幼儿来说,这种游戏是没有趣味的,他们不可能在心理上参与游戏过程。

以上理论和事实证明,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是幼儿游戏教育更科学的关键。然而,教师怎样才能在活动中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就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

二、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要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要允许儿童“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去框住儿童的头脑。

三、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过程。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通过听一次课就能全部掌握和理解教师所讲的全部内容。成人可以通过“复习”来整理、帮助自己深化认识、然而,儿童是不能像成人那样做的。他们的理解发生在活动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因此,不要指望儿童可以通过一次活动或一节课就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经验是多次实践积累的产物,但实践积累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四、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像平时放慢走路和说话的速度以适应儿童走路、说话的速度一样,以儿童“学”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教”的速度,而且还要适应每个儿童的学习速度,因为不同的儿童,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拽着儿童的手,生拉硬拽地强迫儿童跟着自己“跑”。

总之,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可以“教”很多东西,包括游戏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来“教”。教育实践的游戏中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儿童教与玩的互动。在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是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尊重儿童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儿童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游戏活动中,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儿童的尊重、理解与包容。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相信《大班师生互动游戏:森林音乐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森林音乐会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穿越森林游戏互动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穿越森林游戏互动》!穿越森林游戏互动图片 【教案准备】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教案过程】 一...
    2021-08-04 阅读全文
  • 大班韵律运动—兔辅音乐会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韵律运动—兔辅音乐会》!课本阐发: 在少数平易近族的许多嘉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陶陶。这类跳舞行动简朴、易学,随时可以约请围不雅的朋...
    2021-10-1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小班体育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模仿动物走路,做弯腰走,跳跃走,碎步...
    2022-03-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森林音乐会(情境讲述) 活动目标1、愿意参与情境讲述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讲述乐趣。 2、认真观察,能大胆地用短句说说情境中的内容。 3、在情境中学说"有……还有……"。 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认识几种环保打击乐器。 2...
    2020-04-07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勇敢的说出自己看到的图片自己想到问题,激发孩子不懂就要问,引导孩子认真看图,学会表达自己看到什么,激发孩子踊跃参加,鼓励他们大胆说出...
    2020-10-12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穿越森林游戏互动》!穿越森林游戏互动图片 【教案准备】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教案过程】 一...

2021-08-04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韵律运动—兔辅音乐会》!课本阐发: 在少数平易近族的许多嘉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陶陶。这类跳舞行动简朴、易学,随时可以约请围不雅的朋...

2021-10-11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小班体育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模仿动物走路,做弯腰走,跳跃走,碎步...

2022-03-2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愿意参与情境讲述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讲述乐趣。 2、认真观察,能大胆地用短句说说情境中的内容。 3、在情境中学说"有……还有……"。 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认识几种环保打击乐器。 2...

2020-04-07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勇敢的说出自己看到的图片自己想到问题,激发孩子不懂就要问,引导孩子认真看图,学会表达自己看到什么,激发孩子踊跃参加,鼓励他们大胆说出...

2020-1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