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我的“拓麻歌子”》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6 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说课稿 幼儿园优质课教案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拓麻歌子”》”。让幼儿辨识不同的标记,初步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感知标记的作用,借助已有经验介绍自己的拓麻歌子,描述其颜色、形态等,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介绍自己的拓麻歌子,描述其颜色、形态等。
2、辨识不同的标记,初步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感知标记的作用。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拓麻歌子,从网上下载的拓麻歌子的照片,投影仪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拓麻歌子。
1、这段时间我们小朋友迷上了一样新东西。你们每天把它挂在脖子上,有时还要我帮你们照顾。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拓麻歌子。)
2、你们都有拓麻歌子吗?它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椭圆形。教师随机找出一圆形实物(如瓶盖、钱币等)让幼儿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细微差别。〕
师:原来拓麻歌子的外壳是相同的,都是椭圆形的。
3、你们的拓麻歌子是什么颜色的,都一样吗?(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拓麻歌子的外壳颜色。)
4、你们的拓麻歌子外壳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还有里面养的宠物的长相也不一样,是不是?
幼:我的拓麻歌子长得方方的,像方面包。
幼:我的拓麻歌子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
幼:我的拓麻歌子嘴巴大大的,像只大河马。
幼:我的拓麻歌子头圆圆的,有许多脚,像章鱼。
(教师归纳幼儿的描述,如长得方方像面包,长长耳朵是兔子,嘴巴大大像河马,脚儿多多大章鱼,等等。)
5、(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三种拓麻歌子的照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6、请你们为自己的拓麻歌子取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二、难养的拓麻歌子
1、你的拓麻歌子几岁了?为什么用同样多的时间养的拓麻歌子岁数却有大有小?
幼:因为我的拓麻歌子被我养死过一次。
幼:我的拓麻歌子死了无数次呢!
幼:我的拓麻歌子被我骂呀骂,它就死了。
师:拓麻歌子这么容易死,看来养拓麻歌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2、怎样养育拓麻歌子才能让它不死,从而健康地成长呢?
幼:它有需要的时候会叫的,我要马上去照顾它。
幼:它生病的时候,我要马上带它去看医生,给它吃药。
幼:不能骂它,否则它会很痛苦,被骂死的。
幼:要看清屏幕上面的标记。
师:屏幕上的标记是什么意思?
幼:它有什么需要,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标记。
3、我们现在就来认识这些标记。(出示放大的屏幕图像)引导幼儿看看认认,理解各种标记的含义,感知标记在喂养电子宠物中的重要性。
三、爱交朋友的拓麻歌子
1、拓麻歌子和以前的电子宠物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连接寻找朋友。谁知道拓麻歌子有几种交友方法?
幼:可以红外线连接,寻找好朋友。
幼:电脑会推荐给它一个好搭档。
幼:通过天线可以交到好多好兄弟。
2、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你的拓麻歌子,让它拥有许多朋友呢?(幼儿尝试介绍自己的拓麻歌子。)
幼:我的拓麻歌子很可爱,它高兴的时候会在头顶出现一个大太阳,不高兴的时候会乱跳,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
幼:我的拓麻歌子总是听错我的命令,我让它喝奶它却睡觉,我让它睡觉它却要游戏,所以我要帮它找个朋友管管它……
延伸活动:教师介绍拓麻歌子网站,与幼儿一同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多种媒介,也就是所谓的“拐杖”。本活动中的“拓麻歌子”就是一种媒介,一根拐杖,教师借助这个幼儿熟悉而有趣的特定媒介,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采取一些有效策略,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理解、表达,在理解、表达中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两点:
1、自然浸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以优美的语句自然地回应幼儿,又以随机归纳的语言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正是在这一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提高语言能力的。
2、“随兴”表达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经验叙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幼儿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交流,随兴表达。
幼儿百科:“拓麻歌子”(又译作塔麻可吉,宠物蛋)是bandai于1996年11月推出的电子宠物系列,由于其引入的模拟饲养的新颖系统及其可爱到没边的外形,一经推出就引发了世界性的热潮,它的巨大魅力为其创造了跨年代的fans层,到现在仍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优质语言故事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的内容一文。让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
活动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幼儿百科:麻雀(Passer):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
幼儿园大班优质语言教案《颠倒歌》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颠倒歌》”的内容一文。让幼儿了解《颠倒歌》的特点,初步尝试仿编颠倒歌,幼儿感受颠倒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体会颠倒常理的可笑,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颠倒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体会颠倒常理的可笑,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2、幼儿了解《颠倒歌》的特点,初步尝试仿编颠倒歌。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颠倒歌的特点,初步学会仿编简单的颠倒歌。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什么声音?(火车)对了今天火车要带我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准备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颠倒歌
1、看一看听一听
(1)火车到站了,咦你们发现了什么?对房子是颠倒的,人也是倒立的,真有趣。这里呀原来是颠倒王国。
(2)请你们把眼睛闭上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儿歌)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一定要仔细听听完后要告诉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谁能告诉我你听了什么感觉?(很好笑很有意思)
(4)为什么这首儿歌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笑那它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放课件)
(5)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摆尾应该在哪里游啊?他却说在天上飞。(图片)
(6)小鸟展翅应该在哪呀?他怎么说的?
(7)青蛙和狐狸应该谁吃掉谁呀?他怎么说的?
(8)蚂蚁和老母鸡谁会踩死谁呀?她却说蚂蚁踩死老母鸡?蚂蚁能踩死老母鸡吗?那这句话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说呀?而儿歌前后意思怎么了说反了听起来很可笑。
(9)山羊和狮子谁厉害谁会追谁跑呀?他怎么说的?
(10)兔子和恶老雕谁会吓跑谁?为什么?儿歌里却说?小朋友的耳朵真灵这首儿歌里面说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老师说一遍。
小结:原来这个儿歌里把我们平常生活中所有正确的事情故意说反了让我们听了很好笑很开心像这样的儿歌就叫颠倒歌。
2、这么有趣的颠倒儿歌我们再来听一听会说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说(放课件)。
三、仿编儿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从颠倒王国学到了这个本领,那首颠倒歌是别人编的我们自己也来试一试编一首颠倒儿歌好不好呀?
2、这样吧我先说一正确的话小朋友试着把他颠过来。妈妈送宝宝去上学,谁会把他颠倒了说我再来说一句路上碰见狗咬人这句话对不对小朋友一起编这次老师想让小朋友当一次小老师你来说一句正确的话让老师来点到说其他的小朋友来颠倒了说谁想当小老师上前说(个别提问)这次我要加大难度请四个小朋友上前来说分别说一句正确的话然后把他颠倒了说这四句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了
3、咱们自己编的这首儿歌还没有名字呢我们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好呢?(个别提问)连题目一起说一遍。
四、游戏
今天小朋友真了不起都学会了编颠倒歌,现在我们一起和后面的老师玩一个游戏叫《逗你乐》我数三下每个小朋友都赶快找一位老师然后把你心里想说的颠倒歌给他说一下,看能不能把老师们逗乐。听懂了吗?现在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想一下,记住了是一句颠倒的话,想好了吗?一二三
你说的什么?你觉得好笑吗?老师听了什么反应啊?
五、结束活动
把你学到的和自己编的颠倒歌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在很劳累的时候也开心一下好吗?好了快上车了我们的火车要开了(放音频)
活动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具有幽默、风趣性质的儿歌,今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了这首儿歌。为了激发幼儿学儿歌的主动性,我准备了优美的图片,好听的音乐,有趣的游戏,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由于动物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喜爱和感兴趣的话题,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不太遵守纪律的孩子也举手发言了。儿歌中幽默的风格给幼儿带来乐趣,孩子们听完这首歌儿歌后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都兴致勃勃地要学习这首儿歌曲。
在改编儿歌环节中,我采用孩子喜欢的动手操作和游戏的方法来改编儿歌即正确歌,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打电话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既纠正了粗心丁丁的错误,又牢记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明白了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但整节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在活动延伸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孩子们改编的画,没能详细的引导,就匆匆的结束了此环节,导致以下的教学孩子听的不是很认真。在此环节,我课后反思觉得,如果我多画些错误的画,让幼儿们仔细观察,然后语言表达、纠正,这样会既节省了时间,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不限制幼儿的思维,让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能力、分析判断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灵活性、亲和力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于提高。
幼儿百科:颠倒,上下移位,本末倒置。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唱歌比赛》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唱歌比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能简单复述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唱歌比赛》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胆量不够”。在课堂、游戏各方面都不爱在幼儿面前表现自我,所以只能通过给予一定的胆量知识,让他们学习、体会是必要的。从各方面逐步培养孩子养成多举手,爱举手,勇于参与各种活动的好习惯。《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故事中的小动物唱歌方法来引导幼儿杂日常生活中要自然、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听录音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歌表演《是谁打碎了花瓶》结束课程,请小朋友欣赏《是谁打碎了花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小班年龄特点,通过让幼儿找小客人、分辨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模仿练习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看幻灯故事,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在游戏中自然结束,使儿童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想象力,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愿望。
本次活动,大多数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只有内向的乐乐、思思通过老师的启发、鼓励才活动起来,对于这两个孩子,老师要多加关注,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与鼓励。
幼儿百科:唱歌意思是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儿歌教案《水果歌》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优质儿歌教案《水果歌》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能分析儿歌情节,培养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儿歌《水果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能分析儿歌情节,培养想象力。
4、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在语言活动区放置其它水果图片,引导幼儿为它们编《水果歌》。
与家长沟通计划可请家长带幼儿认识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颜色,并将其编进儿歌,建议家长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附儿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红红的?
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
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的引导不够。幼儿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创编过程中,我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们能够回答出是苹果,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称和颜色完整的说出来。可是我只是强调要把水果的名称说两遍,再说出颜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没有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去引导幼儿完整的创编儿歌。如果我一手拿一个苹果模型,出示一个幼儿会说:“苹果。”再出示另一个幼儿会说:“苹果、”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儿歌就编的比较完整了。孩子们也能通过提示准确的说出相对完整的语句来,而且也能让孩子表达的更清楚,活动效果会好很多。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积极,我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拿苹果的幼儿都能站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样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幼儿还未掌握这一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