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6-12 爱的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摘抄笔记 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我非常不喜欢爱打小报告,认为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诉老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是我对打“小报告”有了不同的看法。那天中午,小朋友准备午睡,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看刘子禾----”我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可当我顺着李冠硕的小床看去,吓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原来刘子和半截身子掉到了床下面,情况相当危险,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了起来。如果我晚一步,刘子禾坚持不住就会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看着刘子禾被吓红了的小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对他说:“下次别让老师担心了好吗?”他点点头,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刘子禾帮别人解扣子,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所以才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
一场事故避免了,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小报告”声,老师,夏振轩又打人了,李金浩把纸扔到了地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个个的“小报告”,不正为我提供了教育素材吗?借这次李冠硕的小报告,更是让我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怎么能说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呢”这分明是小朋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体现呢? 作者:杨晓丹
让孩子带着快乐回家(合同范本网 36GH.cOm)
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很不稳定、也是最难管理的时候。又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夸谁?夸她什么?过了一会,刘映含说:“我想夸一夸张兴艳”,因为他今天画的画很棒,孩子们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张兴艳你真棒”!李泽阳说:我要夸夸李津豪,因为他今天吃饭进步了。被夸的孩子有的咧开小嘴笑着,有的羞涩的低下头,看得出他们都非常高兴。
看到离园时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带着快乐回家,这些赞美和欢乐仅会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还能使他们慢慢调整自我的评价,特别是那些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们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被同伴认可的幼儿。赞美能使孩子们用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积极的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不乐观、更自信。 作者:杨晓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她是爱打人的孩子吗?
本学期,幼儿比原来活跃了许多,班级活动空间也大,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菲菲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高林菲,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虽然刚来一个月,但是适应能力很快,没几天就和班里的孩子混熟了,礼貌也非常的好,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菲菲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在我观察了菲菲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菲菲爱打人,而是她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菲菲在建筑去玩搭积木,她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梓璇正巧坐在菲菲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菲菲的搭建,于是菲菲就推了醒醒一把,结果手重了,璇璇哭着向我告状说菲菲打她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菲菲叫了过来,对她说:“菲菲,你为什么打她啊?”菲菲说:“我没打她,她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她:“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菲菲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她,还能怎么告诉她啊?”菲菲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菲菲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醒醒说,她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菲菲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问题也随着增多,更多的是源于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观察记录:爱打人的小孩
幼儿姓名:**,男
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互相打着玩。
**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玩,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排在第一个的,他很高兴,而这时别的小朋友站到了他的前面,于是**就推了别人一把,结果手重了,那个小朋友哭着向我告状说**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叫了过来,对她说:“你为什么推别的小朋友啊?”他说:“我没推他,他每次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别人,还能怎样告诉她啊?”**沉默了一会,对我说:“我先来,你后来,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面站”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别人说,人家就不会给告你状了呀!”**点了点头。
主要措施:**是个聪明的小男孩,老师说的都会听,告诉他遇到事情不能够打小朋友,能够过来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发现幼儿的问题。
爱告状的孩子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悦悦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胡国傲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一诺说:“是啊,胡国傲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画本给撕了!”开策说:“对,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还打过我!”子皓说:“他是坏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画的画扯坏了!他很坏的!”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滨州市博兴县柳桥幼儿园李纳
教育随笔: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教育随笔: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班里有个叫琦琦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而且爱唱爱跳,就像一只小黄莺,十分活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琦琦很有能力,常常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但就是这么一个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的女孩,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儿“犯怵”的习惯——爱打小报告。
琦琦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把图画贴反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
琦琦妈听说自己的宝贝在幼儿园经常告小朋友的状,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琦琦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担心琦琦太过傲慢,反而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像琦琦一样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他们的状告行为呢?
【他的小心思】
渴望被关注
很多时候,宝宝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宝宝很喜欢被别人关注,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关心班集体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宝宝,身体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心班集体、富于正义感,而且他们做事普遍都很认真严谨。从这个角度看,宝宝打小报告其实都是出于善意。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宝宝还很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虽然宝宝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你的好办法】
别太以他(她)为中心
现在的家庭,宝宝从出生起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思想。对于过于依赖别人关注的宝宝,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别关注他(她),或许是个好办法。可以不用每次都陪他(她)玩游戏,而是让他(她)学会自己待一段时间。要教育宝宝,宝宝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如果宝宝只顾自己,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引导他(她)自己解决问题
当宝宝打小报告时,应该引导他(她)先自己解决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模拟告状的游戏:比如爸爸把图画贴反了,可以引导宝宝帮爸爸正过来;爸爸把桌子弄脏了,告诉宝宝,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并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干净,而不是向妈妈告状。这样,宝宝可以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让宝宝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给他(她)一点小挫折
有些宝宝能力很强,在同龄小朋友中很强势,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优秀,做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这样的宝宝很容易形成骄傲心理。我们知道,在宝宝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第一、永远强势,这样的宝宝一旦被别人比下去,往往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其成长。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让小困难不时挫一挫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有做不来的事情。
让他(她)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能够指正别人的错误当然不错,但如果能多多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更好了。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当着他(她)的面夸奖别的小朋友:小唯真乖,妈妈来接她晚了,她都不哭;豆豆真懂事,知道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宝宝也能做到吗?
家长要教育宝宝,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宝宝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于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状。
打人的孩子
涵涵是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脾气很大,经常动手打人,别人一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不假思索地给人一拳,有时还会把小朋友推到地上。每天都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小朋友们也表示不喜欢他,而我却拿他没什么办法,因为他总是在批评他之前就会抢先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保证以后不打小朋友了。”看着他眼里含着泪、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多说批评的话。但过了没一会儿,又会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面对他一次次的承诺无果,我对他也逐渐失去信心了。
但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都在讲自己喜欢的汽车,飞机,洋娃娃等玩具,而他呢,正在下面捧着一本《恐龙的世界》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他将书里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他很高兴的答应了,而且很认真地讲了起来,看着他津津有味地讲着关于恐龙的故事,没想到他也有这么安静,这么专注的时候,我竟无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个孩子联系在一起。我猛的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吗?让他当老师,给小朋友讲,等他讲完了我鼓励表扬了他,并说“如果张子涵不打人了,你将会是一个更棒的小朋友”,一天下来,他已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时间一长,他的进步也会更大。
在我们班像涵涵这么活泼调皮的孩子有好几个,他们的调皮自然是自己变成了被批评的对象。有时我对他们几乎失去了信心,但现在涵涵的进步使我看到了希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学会表扬和赞美,发现他们的长处加以表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
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一张张纯真的善良的笑脸同每日的朝阳一同升起温暖着每个人。也只有孩子最能体会最真挚的情感,幼小的心灵也最容易受到忽视、伤害。
一丹小朋友是我班后来的小朋友,一个聪明善良但又好动的小女孩,由于长期在家未上过幼儿园的原因,养成了一些(吃手指、挖鼻孔、吃饭把腿抬到桌子上…..)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此外与小朋友交往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在班里总会看到她孤独的身影.作为老师看眼里,疼在心里。
经过与妈妈的沟通了解,知道一丹虽然没上过幼儿园但认识好多字,在家还会读毛泽东诗词,她在发脾气时,要安抚她静下来和她谈一谈,她会很善解人意。听完妈妈的话让我更加爱这个聪明的孩子。我要帮助她找到好朋友,成为更棒的孩子。
一天早晨早读时,我假装显得很惊讶,大声的说到:“一丹你都会读书,认识这些字呀?”还读的这么好,所有的小朋友都看着她,她有点高兴,于是我就说,小朋友都跟一丹读,我蹲下身子悄悄的告诉她你来领着小朋友读好吗?她眨巴眨巴了她的小眼睛,用小手指着大声地读了起来,读的更认真了。之后她更喜欢读书了尤其是她领读。经过这件事之后,一丹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在小朋友的心里也有了一丹这个名字。但还是不知怎样去和小朋友交往,她还总问坐在她旁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吗?伤心时还会一直说“谁是我的好朋友,一丹没有好朋友,”我抱住她说李老师是你的好朋友,她用力推开我说不是,你是老师,不是我的好朋友。在我伤心的同时,更让我意识到,要想她能融入小朋友,首先是让她在幼儿园找到依靠有安全感,找到信任的人,孩子的感情是最真挚的。
接下来每天早晨来园,晚离园我都会主动的拥抱,起初她对我的这种举动是有抵触的,每天来幼儿园蒙氏活动时我都会拥抱她在她耳边悄悄的告诉她,(我很爱你、你今天真漂亮、昨天晚上我梦见你了、你的小卡子真漂亮)她都会高兴地眨眨她的小眼睛。后来不论是晚离园还是早接,她都会主动地拥抱亲亲我,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老师像妈妈一样,是真的和我亲!我高兴极了,一丹老师想和你做朋友好吗?高兴极了,老师是我的朋友,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对我没有抵触心理。沟通起来更容易,呵呵小女孩爱美真是天性,她告诉我她喜欢艾艾和乐乐了,但又不愿意和她们在一起,因为她说她们两个漂亮,我告诉她你和她们是一样漂亮的,但前提是不挖鼻孔,吃手指甲,在这个月里咱们一起来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吗?答应了就要做到,他坚定的点点头,还问我一句他们和我什么时候是好朋友,我说已经是了,但是她们告诉我不喜欢你的这习惯….吃饭时,我站在旁边看着这几个可爱的孩子,在那你一句我一句,乐乐说:一丹是我的好朋友,艾艾也是我的好朋友,所以艾艾和一丹也是好朋友,呵呵这些小家伙了都把我弄晕了,还会转换呢!
现在你要再问一丹你的好朋友是谁?她会告诉你好多….在班里也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淘气我相信我们一丹宝贝儿,会越来越棒的!加油!
爱孩子就要告诉她:我很爱你哦!
不能敲打小孩子的头颅
日常生活中,少数脾气急躁的父母,盛怒之下对待他们不听话、好动、学习不专心的孩子,用手或随手拿起东西劈头盖脑地朝孩子头部打去。殊不知,这种体罚除了让孩子无所适从外,更为危险的是,可能引发癫痫,造成终身遗憾。
众所周知,孩子的大脑很娇嫩,封闭在坚硬的颅骨里面,是颅骨保护着大脑。科学家早就发现,初生儿的大脑约为390克重,但大脑细胞的数目恒定,7-8岁时脑的形态才与成人相差无几,只不过功能上不够成熟,分化还未完善而已。正因为孩子大脑的动脉和毛细血管发育还不够完善,倘若成人用棍棒或手猛力打击孩子的头颅时,轻则有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重则可能引起颅内血肿,临床小儿就会出现头痛、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等现象,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当然,绝大多数的孩子头部被打后,往往只哭叫一阵,并不会出现头痛、哎吐症状,数天后也没有诉说有哪儿不适。但很可能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其脑子另有一处或多处的血管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短则2-3个月,长则4-5年甚至到成年后,这些颅内出血小病灶,有的被吸收,有的则形成疤痕组织。这些病灶如同定时炸弹。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力降低,在某些诱因激发下就会引起癫痫发作。医学上称继发性癫痫。
近年来,有从事小儿神经疾病研究的学者认为,孩子经常头部被外部打击,虽然既没有造成脑部微小血管的破裂,也没有引起颅内血肿等器质性病灶,但年幼的孩子多次受到脑外打击,也能破坏大脑神经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生化代谢的异常,这同样可以诱发癫痫发作。
小班的孩子很可爱
今天和小一班的孩子们一起游戏,发觉他们长大了,也懂事了。不过还是那么充满着稚气,给我们老师不断地带来着新奇和快乐。
班里来了新小朋友,还有点不适应,所以总是带着哭音问:“奶奶来了吗?”这时,一个小男孩很老练地说到:“你不哭,奶奶就会来了!”我笑到:“嗯,一会儿和老师做个游戏,做完游戏,奶奶就会来了,看小朋友也知道哦!”“我什么都知道的!”小男孩一本正经的说道。阿姨和我不由的看着他笑了,阿姨对着男孩说:“那明天早上你也要快快乐乐的啊!”“好的”小男孩爽快地答应了。原来开学这几天,小男孩在早晨来园时,还是有点离不开爸爸妈妈,情绪还未稳定。不过,看着他安慰小朋友
,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是很可爱的。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是充满着好奇,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而我们老师和阿姨就像是一位画家,每天不经意画上一笔,孩子们就这么快乐地成长着。不多久,你就会发现,白纸已成了一幅美丽的画,而且画的内容日渐丰富,有时已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付出虽然是辛劳的,但是我们也收获着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