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好爸爸要对这些行为say no
发布时间:2020-06-10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幼儿行为故事与妈妈相比,爸爸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长中所占的分量却一点也不比妈妈轻。爸爸能够传递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与责任感,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样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禁止行为一:一直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机变得比宝宝更受到关注。要么就在上班,就算是回家以后,只要有空的话就会拿着手机在玩。到了放假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去游乐园、海洋馆、亲子聚会,虽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可是只是注重了形式罢了,真正的注意力,基本上都用在手机上。
如果爸爸老是在玩手机的话,那么对宝宝是非常不好的。虽然爸爸一直呆在宝宝身边,可是孩子完全没有感受到爸爸的爱,反而会有更重的逆反心理。同时要是爸爸妈妈经常玩手机,那么孩子也会逐渐沉溺在手机里面,不仅影响视力,更严重的会造成心理上的孤僻和自闭。
禁止行为二:下班没事不爱回家爸爸下班以后,有时候是公事,有时候是和朋友聚餐,很多时候就是很晚才回家。家人打5、6个电话催促,往往还是不能够回来。在有孩子以前,妈妈或许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有了孩子以后,妈妈的反感就会越来越大了。
有这种行为的爸爸,多半都是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心理上还没有成为一个爸爸。所以很多的时候,爸爸还是希望过以前的生活状态来拒绝承担为人父之后的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开始模仿,模仿妈妈的生活习惯。爸爸影响的却是孩子的性格。要是爸爸一直以爱玩、拒绝长大、不负责任的形象出现,那么宝宝以后的性格往往跟爸爸是非常像的。
禁止行为三:做养孩子的旁观者
换纸尿裤、给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觉、陪孩子读书,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妈妈要做的事情,所以爸爸总是不愿意去做,不愿意为妈妈来分担这些家务。可是这个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养孩子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事情,传统道德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理念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好的。
如果是全职妈妈,一个人既要负责孩子,又要负责家务,那么是非常辛苦的。爸爸们下班回家最好要理解妈妈,并且可以让妈妈休息一下,自己来做些事,像是给孩子换纸尿裤、洗澡、陪孩子睡前阅读。这样也能够让妈妈感受到丈夫的爱,然后让孩子觉得爸爸对自己是非常关怀的。
禁止行为四:不陪孩子玩耍
因为男性和女性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都不能够缺少。要是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照顾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细腻和善良,那么爸爸对孩子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坚强,独立,有一个非常好的性格。爸爸陪孩子玩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还小的时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玩,那么也许就会造成孩子长大以后的软弱和逆反。
禁止行为五:与家人相处不和
有一种爸爸,经常有着领导范。妈妈在家带孩子,总是会挑出毛病;外公外婆过来帮忙,又觉得老人动作太慢。老婆产后抑郁,觉得老婆太脆弱了;老婆产后发胖,会觉得老婆没有控制好身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老是会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老是在挑刺。因此会和大家产生矛盾,要是碰巧还是婆媳关系不合,他非但不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反而在一旁煽风点火,加深矛盾。孩子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场景,对于孩子以后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不好的。
当然很多爸爸并没有上述这些行为,希望各位爸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他们最好的陪伴,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园共育:爸爸妈妈,你有这样做过吗?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小,各方面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作为家长,你是否碰到过以下的情况:
看着孩子笨拙的动作,干脆上前帮一把。
看到孩子冥思苦想得不出答案,干脆直接告诉他。
看到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替他整理了算了。
如果这些事您都做过了,那么以下提出的建议很是适合您。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这样不就行了嘛,很简单的!”
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课上,一个孩子在玩各种各样的锁玩具,妈妈在旁边看。刚开始,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打开了几把锁,但后来碰到一把比较复杂的锁,孩子动动这儿,又动动那儿,正抓耳挠腮地想办法。这时,妈妈伸手帮他打开了:“这样不就行了嘛,很简单的!”
案例分析: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发展特点与相应的水平,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很费脑筋”的大事;但是他们愿意为此费脑筋,并常常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而兴奋不已。
但有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懂得“等待孩子”自主探索事物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帮他找到答案是最省事的途径。但这种方式却剥夺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机会,以后还可能使孩子养成依赖性和惰性。
案例2
“我自己来!”
浩浩今年三岁半。有一天早晨,妈妈想帮浩浩穿鞋子,准备送他去幼儿园。谁知浩浩推开她的手:“我自己来!”由于时间快来不及了,妈妈便执意帮他穿,而小孩却坚持自己穿。妈妈一生气,强硬地替他穿好,结果孩子大哭起来。
案例分析:
孩子有自己动手完成自己事情的天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家长刚帮孩子整理好小书包,孩子却把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再一件一件放回去。家长为了省事,有时会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但孩子是不希望成人事事插手的,他们更想要的是体验整个过程的快乐,而非结果。
案例反思:不要去打扰孩子的活动
一、保护孩子的自主活动本能
同样有这样一个例子:屋子里放着一摞叠好的毛巾,一个儿童把一条毛巾取下来,放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拿下第二条,放在第一条的上面;随后是第三条、第四条……直到把所有毛巾挪动完毕,然后又一条一条地把这些毛巾挪回到原处。
他这样做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他只是体验这个过程。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儿童挪动毛巾时,没有家长看到,因此没有受到成人的吆喝。没有成人的干扰,他才能如此轻松快乐。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家长千万要学会等待、耐心,尽量不去干扰孩子的活动。
二、保护孩子自己的行动节奏
当成人看到一个儿童正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成人瞬间就可以完成,并且会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了。
但是儿童有自己的行动节奏,而且节奏是不易改变的,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有改变的正当理由。
其实当儿童被迫接近于成人的节奏时,他是痛苦的。然而很多成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并不了解这一点。而最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种“帮助”孩子做事的方式,容易使孩子依附于成人,而懒得再自己做任何事情。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而随之带来的快乐。
由此可见,家长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去打扰孩子的自主活动,保护孩子天赋的自主活动本能,并尊重孩子自己活动的节奏,让他们真正地自己享受自己活动的过程,并且在自主活动过程中自由地成长。
行为习惯:做爸爸妈妈的,千万不要有这些坏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做爸爸妈妈的,千万不要有这些坏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当我们谈论到坏习惯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酗酒、抽烟、赌博等等,其实坏习惯还有很多。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爸爸妈妈的坏习惯其实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很多爸爸妈妈可能还不自知。
有坏习惯不可怕,大家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坏习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坏习惯就更加多了。主要是因为孩子现在经验少,有时候无法真正了解意义上的对或错,所以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了。
如果爸爸妈妈仅仅跟孩子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是不行的,这样孩子还是会犯的。有的爸爸妈妈也存在着一些坏习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引导孩子,因为孩子是非常擅长学习的。
1.总是开着电视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选择窝在家里面看电视,而且会一整天都开着电视,即使并没有人在看。这样是不对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周末的时候都会有自己要做的事情,电视机一直开着会产生背景噪音。
2.说别人坏话
可能你觉得在孩子不会说话时跟其他妈妈说脏话是没有关系的,但经过研究发现,蹒跚学步的宝宝非常容易受到周围语言的影响。不会说话的宝宝更容易记得你说的话,就算是你不经常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你的宝宝会说什么。
3.危险驾车
开车太快的爸爸妈妈请一定要放慢速度,在路上一直将油门踩到底是对孩子的安全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就算是你冒着触犯交通规则的危险安全地开回了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4.花很多时间玩手机
关于孩子和手机的问题,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没有把握好。不过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一天内超过7个小时对着手机,那么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
爸爸妈妈可以看一下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如果你时不时就喜欢拿起手机,那么当孩子也开始玩手机的时候,你很难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主要是因为孩子也会反驳,你在玩手机。
5.睡懒觉
一些爸爸妈妈总是喜欢睡懒觉,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坏榜样。孩子也可能会养成睡懒觉的习惯,尤其是当孩子已经上学了,再睡懒觉就非常不好了。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要放弃懒觉,才有立场去劝孩子早起。
6.不自信
不管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让他有一个强大的自尊心和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所以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身材,体重,皱纹或者其他缺点。
不然爸爸妈妈的这些言语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听得多了,可能也会对自己的各方面感到不满意,如果自己没有及时调整的话,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7.爱说八卦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高中形成的小组织毕业后依旧是会存在的。
如果各位妈妈没有办法做到和别的妈妈进行一些八卦会话,那么最好是能够放弃和这些妈妈交流。因为如果孩子看到你在和其他妈妈谈论别的孩子或妈妈的八卦,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样做是没关系的,孩子也会和别的小朋友谈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小八卦。
爸爸妈妈的坏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进行自我反省,尽快改掉这些坏习惯。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这些忌讳一定不要犯!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
和宝贝一起遵守幼儿园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约束孩子,让幼儿园的管理松紧有度。可是,在部分家长眼里,幼儿园的规矩如同虚设,给老师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实,家长如果对幼儿园的规定有异议,可以与老师沟通,切忌漠视自己的孩子违反幼儿园的规定,家长面对的,仅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师面对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许有些规定对于某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适应,但是,请相信,规定绝对是为了绝大多数孩子更安全的成长而建立的。
遇事冷静的和老师沟通经常在幼儿园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为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一点小磕碰,跟幼儿园老师闹的剑拔弩张,一个劲地埋怨老师推卸责任,甚至和老师动手。
家园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长在找老师“理论”之前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切不可一时冲动与老师起冲突,这样不仅伤了老师,也会伤了孩子。
再忙也要参考学校的亲子活动,多和老师沟通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请假说不能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其实,幼师知道,家长们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是家长,最应该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也是家长。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机会,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如果家长不参加,受到损失的,是孩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几乎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从来不在微信群里交流,从来不与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怎么发挥家园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家长
这个社会,对幼师的误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钱,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诚的想说一句:幼儿老师不是保姆,家长也不是幼师的领导。并不是交了钱,所有的老师都要唯唯诺诺任劳任怨。
新时代的家园关系是平等的,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重要力量,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家园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园共育的真谛——尊重与宽容,也唯有宽容与尊重才能使得家园和谐,老师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最终让孩子受益。
对物质奖励SAY NO
对物质奖励SAYNO经常的,我会从电视里,从新闻中,或者从周围朋友口中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家里干了家务,譬如叠衣服、洗碗、擦地、收拾玩具等等,家长会给一些诸如金钱啊、糖果啊、玩具啊等等的物质奖励作为回报。奖励不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在乎的是有或者没有,而不是多或者少。
而不少孩子在他们还十分的懵懂,十分的稚嫩的时候就拥有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只存钱罐,每次摇一摇,晃一晃,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时,孩子往往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
我小时候没有这样一只存钱罐,也从未获得任何的物质奖励,所以我无法体会现在孩子们的心理。
但是,每当有人问我:那对xx,你会采用这样的奖励方式吗?
我的回答是:NO!
原因何在呢?
第一、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对于家庭的付出是一种责任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虽然年纪小,但是家长绝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忽视了他本应该对家庭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责任在哪儿呢?他能够健康的茁壮的活波的长大,让家长每天看到他的变化,让大家享受到天伦之乐,这就是责任了。等到他能够走、能够跑、能够上幼儿园、开始学习生活自理、开始学习干简单的家务、长成个小小男子汉的时候,他就自然的应该融入到这个家庭中,为家庭作出贡献。
起先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擦地、洗菜、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家务都是一种游戏,他们喜欢抡着笤帚满屋跑、喜欢在盆里倒很多很多的洗涤灵,弄个满盆的泡泡,喜欢一手拿着袜子一手拿着肥皂,喜欢一边铺床一边蹦蹦床,喜欢一边干活一边搞破坏。这些本就是孩子的天性,都不要紧。我不怕xx做过卫生后,客厅里变得更脏更乱了,我不怕他洗过衣服后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收拾卫生间,我不怕他铺过床后发现我还要再洗一边床单,我不怕付出辛苦付出劳动,我所在乎的只是xx知道干家务,知道这是他每天必须干的事情,仅此而已。
我希望一天一天的,xx能够形成一种习惯,就象他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的,是一种必须。
第二、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过早的接触到金钱的概念
孩子小的时候,对金钱没有任何的概念,他们只是在细心观察大人活动后能够知道如果想要糖果,想要玩具,就要给钱,给了钱之后,才能吃上糖,才能拆开玩具的包装。
同时,他们也会知道妈妈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是为了赚钱,为了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他们幼小的世界里,就只有游戏、只有嬉闹、只有快乐。
这才是应该真正属于他们的纯真的童年,我想,也是天下众多的家长所期盼的童年。
谁又能说,这种没有被金钱所沾染的世界是最最美好的呢?
第三、孩子不应拥有“有奖励才干,没奖励就不干”的观念
孩子的心里很单纯,当他们每次做家务能够获得数量不等的金钱,而这些金钱可以用来买糖果或者小玩具之类的东西,那么,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有钱就干,没钱就不干。
那,这种把付出和回报完全对等起来的做法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应该推崇的吗?
我不清楚其他的家长是怎么想的,至少我不认同这种观念。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一旦有一天,家长没有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那么孩子就会拒绝干家务。甚或者,当孩子觉得所获得的奖励要低于他们的付出,他们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心理的不均衡。真的到那个时候,家长们会返过头来,想想当初他们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否正确吗?
我希望xx是个健康的快乐的简单的孩子,过着普通的平凡的生活。我也很理解现在孩子们的辛苦,所以,更希望他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做他应该做的,做他喜欢做的。
平时,我会经常告诉xx:你要去洗碗,因为碗洗干净了,下次才能再用;你要去洗衣服,因为你要做个干净的孩子;你要去收拾玩具,因为收拾好了下次再玩的时候才能找的到;你要把自己脱下来的鞋子摆整齐,因为家里需要一个整洁的环境,等等等等。
我愿意我的xx是因为愿意而做家务,而不是因为有奖励才做家务。
家园共育:这七件事爸爸来做,孩子更优秀!
有了孩子,妈妈们突然间就变得无所不能,似乎爸爸不管事,也能带好孩子。其实不然,爸爸虽然比不上妈妈的温柔细腻,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事爸爸来做,能让孩子的成长更完美哦!下面这7件事,一定要由爸爸们来做,妈妈们们千万不要代劳!
1、陪孩子做动手的游戏
爸爸们动手能力比妈妈更强,应该多陪孩子玩一些动手的游戏,比如搭积木、玩拼图等。带着孩子一起修理家里坏掉的家具、孩子的玩具等,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2、陪孩子去户外运动爸爸们天生具有冒险精神,多带着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骑车、跑步、爬山等。途中还可以教他认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不仅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培养孩子探索和冒险的勇气。
3、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
可能在孩子的眼中,爸爸永远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如果爸爸能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曾经的失败经历,给孩子上一课有关失败的教育课,不仅能拉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懂得,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失败和挫折要勇敢面对。
4、一起为妻子挑选礼物
对孩子最好的家教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的爱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利于ta形成正确的婚姻和爱情观。母亲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为妻子挑选礼物,一起动手制作的礼物更有意义哦!
5、和孩子聊聊性别
心理学研究表明,妈妈的形象代表的是家庭温暖,而爸爸的形象的则是规则和秩序,性别这件事由爸爸和孩子聊更具有说服力。如果是男孩子,就要告诉ta,我们都是男子汗,要勇于照顾家庭,保护弱小。如果是女孩,就要告诉ta,做一个温暖的、出色的,能够保护自己的女子。
6、让孩子赢一次
不论是跑步、游戏还是别的,爸爸都应该让孩子有赢一次的机会。爸爸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如果能赢爸爸一次,ta们会特别骄傲,能给ta们树立打败一切的信心,孩子也就乐意尝试更多的事情,形成积极的影响,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7、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
一般来说,妈妈通常显得家庭化,爸爸则更社会化,孩子踏入社会时,爸爸的优势要大于妈妈。爸爸需要多为孩子提供积极拓展性的体验机会,激发ta们的职业梦想,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
爸爸们,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你们不要再做一个旁观者,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完美!
家园共育:爸爸与孩子的亲子时间
爸爸们实在太忙了,离开家门就是工作工作工作,东奔西跑不说,还得打着鸡血去应酬......
爸爸回家刚坐到沙发上想休息一下,宝宝就过来了。有哪些轻松简易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在沙发上就能和宝宝嬉戏呢?马上来看看下面精选的6个游戏!
1)爬上爸爸山
玩法:爸爸在沙发上坐好,让宝宝往你的身上爬。可以边玩边这样说:从山脚(爸爸的脚)往上爬,爬到半山腰(爸爸的腰部)了,爬到山顶(爸爸的肩膀)了……然后爸爸将宝宝举起来,在地上转个圈,放下。如果宝宝喜欢,就继续玩。
宝宝OS:这座山真陡啊,爬的时候还挺费力气呢~!2)枕头顶牛
玩法:爸爸拿一个枕头(如果孩子力气比较大,也可以用硬度高一点的沙发靠垫)顶在头上或肚子上,孩子拿一个枕头向爸爸冲过来,看看能不能将爸爸冲倒。如果冲不倒,孩子还会发出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感觉差不多的时候,爸爸就让孩子冲倒一次吧,给他/她一种成就感。
3)爸爸专属按摩
玩法:爸爸抱着宝宝,或者让宝宝躺在床上。爸爸将脸凑近宝宝,用下巴或脸颊轻轻地蹭宝宝的脸颊、小手或者小脚丫等。一边玩一边和宝宝说话、逗笑。爸爸的胡子对宝宝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按摩,不过对新生的小宝宝,爸爸的胡子可要事先刮一下。
和爸爸的亲密接触感觉很不一般,皮肤这一全身最大的触觉感受器也获得了不一样的触觉体验。
这个玩法可是爸爸的专利,妈妈是无法给予宝宝的!
4)打中爸爸
玩法:爸爸坐在地上或床上。宝宝可以将自己的手比划成小手枪,从不同的地方对着爸爸瞄准。宝宝嘴里喊一声:“叭——”爸爸假装被子弹击中,应声倒下。然后坐起来接着当靶子。
5)和宝宝一起回忆
经过上面3个游戏,爸爸都累了吧?现在可以与宝宝享受一个温情的时刻~
玩法:爸爸坐在沙发上,一边搂着宝宝,一边向宝宝发起提问。比如,今天妈妈带你去哪儿了?和哪个小朋友玩了?看到什么了?告诉爸爸吧。爸爸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新鲜有趣的事情讲给宝宝听。
6)干!瞪!眼!
如果你累得已经什么都不想说,那这个游戏最适合你了!
玩法:爸爸和孩子对视,看看谁能忍住不笑。你们可以把脸凑得很近,也可以做出各种怪表情,直到把对方逗乐为止
以上这几个超级简单的小游戏,送给所有既要顾着妻儿,又要忙着事业的爸爸们!
爸爸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
现代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而母亲的工作则相对比较轻松。于是,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被逐渐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这种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和发展状态,
一、父亲的角色:
从生物学角度看,父亲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代社会中,父亲却成为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我们需要找回父亲更多地参与到教育孩子当中来。当爸爸就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家庭教育法》,其实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法”的颁布是有助家庭关系和谐和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同时又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与义务给予了家长。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教育孩子上有分歧,更多的时候是母亲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母亲在教育孩子上那种母爱,又很难在教育孩子上进行有效对待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持、责任、勇气等,均是在父亲的鼓励和积极参与下培养起来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边缘化”,均会对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在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减弱或缺失,母亲将扮演多重教育角色,除去自然的母亲(爱与关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外,母亲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有些母亲还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一个人多种角色,让母亲自己无法清晰的定位自己,同时让孩子无法适从,原本是天性中爱的港湾和成长中坚实的臂膀的功能被遮蔽!
二、父亲教育的优势: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十二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因为,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女性教育是很重要的,母亲以女性那种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缺点。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维上女性形象思维比较好,男性逻辑思维比较好,这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男性倾向于自立,因此教育孩子也要自立。他们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如果一个孩子摔倒,孩子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当父亲的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给孩子以自信心。
2、男性往往喜欢冒险,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当母亲的往往会严厉的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们会伸出大拇指对孩说真棒!
3、男性往往爱活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4、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让孩子劳动不只是让孩子去扫地、擦桌子等等,而往往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5、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当母亲的往往会骂他们一顿。而当父亲的往往置之不理,甚至会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装好。当父亲的往往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孩子一般都爱和父亲一起玩游戏机、玩电脑等,这些对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都是很好的。
6、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他们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下军棋、下象棋、下围棋,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7、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取支持态度。据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体就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尔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8、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得经历,因此认为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这些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在孩子成长中,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应该做到阴阳平衡。
三、如何正确表达父爱
(一)、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度过
每天至少要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人际交往的状况;帮助您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识与奥妙。做孩子成长的“同龄人”,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与时俱进。
(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做孩子的倾听者,问清楚事情的真相,让孩子感到他在父亲这里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是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几句贴心的话,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三)在实施父性教育时,父亲与母亲的分工要明确,
作为父母,您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您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做事情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这时作为父母,就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两者用一致的态度来对待。事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父母会这么做,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请母亲们相信,作为家长,父亲与你一样爱着孩子,只是他们在教育和表达中与你的方式不同,请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实践教育!
五月育儿知识:爸爸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
五月育儿知识:爸爸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除了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外,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而爸爸的一些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行为及未来,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在一个家庭中,妈妈会容易的把自己对孩子爱表达出来,而父亲有时却只把爱藏在心中而不外漏,或者是直接不管孩子,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能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对他的爱,他会更有安全感,未来才能更好的平等与他人交往,对未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所以不要把爱丢掉或藏起来,爱需要说出口,孩子更需要爸爸的爱。
2、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在不会说话前,会用自己的方式与你沟通,比喻声音、动作或是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这些都会成为宝宝的与你沟通的一个暗示。这时作为爸爸要积极的给予回应,一个微笑也会让宝宝安静或停止哭泣,宝宝在通过安抚或者喂食使情绪平静下来,大脑也会自动把焦虑的大门关上。但并不是宝宝所有的要求都要满足啊,只要对他们暗示给出回应就行,让他们知道你了解他们的想法了。
3、尽量跟宝宝说话
宝宝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所以不能因他们小听不懂,就不讲故事给他们看书,或不与他们说复杂的话,宝宝的大脑就是个储存器,会把大人与他们说过的话全部储存到大脑中,等长到足够大时,他们会更好的组织与应用这些储存起来话语,所以请尽可能的与宝宝说非常多的丰富多彩的话语。
4、帮宝宝建立秩序
所谓秩序,就是要帮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像睡觉洗澡这些时间,尽量固定形成生物钟,同时在睡觉前也可以做些让宝宝感到开心的事,像讲睡前故事、听儿歌这些。同时外出回家时,也可以给他们吃些饼和糖果什么的,让他们感到快乐。
5、鼓励宝宝安全探索
孩子未来的许多行为,跟父母小时对他的教育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宝宝努力去探索或做游戏时,我们要积极的配合和接受,当失败时,也要鼓励并引导他们,这样孩子在将来面对困难时,才会无所畏惧。
6、有选择性地陪宝宝看电视
现在的电脑电视,孩子都特别的喜欢看,但做为父母,则需要对孩子看电视和电脑的时间和内容做出限制,有研究曾表明,一个孩子的学习好坏与爸爸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限制是有关的,并且看时,爸爸尽量陪在身边,在看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来帮助孩子来理解内容,甚至可以跟孩子讨论内容,这对孩子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经验。
7、把规则作为学习的契机
孩子的个性决定了孩子不可能是事事都听话的,他们还处在人生中的冲动时期,而这时的他们还不会自我控制,所以当他们发脾气闹情绪时,不防给他们一个平静的时间。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那就是永远不要打或使劲摇晃宝宝,有研究表明,这种行为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伤害,这个行为也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愤怒,而这个行为也只会教会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遇到宝宝让你特别生气的事的时候,不防让自己数十个数来平静自己或直接不理他做自己的事去,当心情平静时再找孩子来谈谈,如果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过激,那就跟孩子说对不起,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爱和支持。
8、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生长速度,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你的宝宝独特的鼓励,你会看到宝宝真的就能做好。一般来说,对宝宝反应比较敏感的父母会帮助宝宝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
9、保证照料宝宝的质量
孩子未来的学习以及各种能力都与小时的早期教育和照料有关。所以有能力的父母尽量自己照顾宝宝,如果交他人照顾,也要仔细观察照顾者是否用心照顾孩子,同时也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10、照顾好你自己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因此,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才能更有利。爸爸对宝宝有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一个孩子未来的,不仅仅是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来自于父母的影响,而做为爸爸,责任就更大了,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这种说法,所以孩子没有教育好,父亲的责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