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发布时间:2020-05-22

家庭教育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三、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四、重视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并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早期家庭教育的四大规律


如今,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备受年轻家长关注,但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仍停留于传统的育儿经验上。中国当代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称,早期教育一定要改变旧观念,家长要像关心孩子吃饭穿衣那样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尤其应把孩子的性格培养放在早期教育的首位。

“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堪称‘根基教育’,能让孩子充分吸收知识的养料”。冯教授强调,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场在家庭,父母应该承担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有四大规律可循———

第一规律:

别错过最佳期

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冯德全强调,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往往于事无补。就拿听音乐来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十分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错过了音乐开发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而到了中年,几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二规律:

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

我们把身体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对于第一生命,家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冯德全说,我们把心理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将很难成才。从小实行胎教,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音乐舞蹈、美术造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可以让孩子受益无穷。

冯教授解释说,“学习交往”可以让孩子做到“半岁不认生、周岁会串门”;“音乐舞蹈”则能培养美感;“种植饲养”会让孩子学会热爱生命;“体育运动”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合群等,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

第三规律:

看图识字,阅读广泛

“孩子太小,教他看图识字太难,等上了小学自然就会了。”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可冯德全教授认为,认字和阅读对婴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将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况且识字阅读并不难,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认东西和认字是一回事。只是因为父母天天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因此不到一岁就熟练掌握口语了,但认字和阅读训练的机会少就需要家长有一点技巧和耐心了。

冯教授主张用生活渗透法、趣味阅读法、游戏活动法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三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

第四规律:

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冯德全教授认为,性格培养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个人,就要从性格培养开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在三岁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儿期)。

冯教授曾经在武汉市武昌区对1000名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性格优良的占18%,而性格不良高达82%,其中有25%性格恶劣,任性、霸道等。他表示,在家庭教育里,从小应注意培养孩子“七大优良性格”———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长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气概。

冯教授强调,好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发育发展的“潜在力量”。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没有一个孩子会在父母的打骂下学好,培养一个孩子依靠的是潜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此外,积极暗示同样重要。消极言行往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给予支持。

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四大启示


导读: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说是美国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现象,就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而言,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方面我感到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地方。今天主要就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最深的体会和感想跟大家交流。

一、美国人的父母观

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更加含蓄、内在、有的时候这种爱有些沉重;美国人直白、外在、浪漫。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中美不同的父母观:第一: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第二: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我引用企业形式来说,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陪读(各种辅导班、学琴等),有时甚至把作业都包了,双休日都搭在里面,陪孩子上各种班。想着如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做的心甘情愿,我们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好发展。家长所有个人的抱负、希望、心愿等等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父母的青春年华也逝去了。当然,我们做父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心理,等我老了孩子你得孝顺我、照顾我,如果觉得子女照顾的不周到,心里还很不高兴。我不是说孩子不要孝顺父母、照顾父母。而是说一种观念或心态。我在和美国人交流这个问题时他们非常不解:为什么?难道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爱好、追求吗?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学前旅游的费用,也可能家长给出,但不是说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有父母给出学费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应该给我的。实际上很多父母不给出,孩子一靠奖学金、二靠打工来获得学费。美国的大学生读书期间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两份工。父母对孩子的无限责任是教育,教育什么呢?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美国是个很讲民主的地方,学生上课时很自由的。从我在美国的感受看,和我们想象的不完全一样,学校有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如荷蒙山高中男女生宿舍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楼,男生要进女生楼必须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许可。如果没有得到批准就进入,要请家长、退宿。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学生行为规范”,在新学期开学初,学校要组织家长和学生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并和学生、家长签订一份落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协议,一旦学生和家长在协议上签字,表明学生和家长同意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并愿意承担违反规定所带来的后果。

一般的“学生行为规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考勤及请假制度;第二:考场纪律;第三:课堂纪律要求;第四:着装要求;第五:关于学生使用手机,BP机和收录机等的要求;第六:性行为的要求;第七:各种被禁止的行为,如打架、帮派、抽烟、携带武器、偷窃等。行为规范中还明确了学生违反这些规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例如,周六到学校上课、请家长、停课一周、转学等。

因为中美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谁也不能照搬谁的具体做法,但不同的观念或心态决定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态度和做法,因为态度和做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美国人的父母观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有一些调查统计信息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思考: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最不喜欢的人父母占54.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不喜欢自己的家。上海调查: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占86.4%非常困惑、苦恼的占15%。北京市教科所对1242户家庭调查,70%的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我觉得关键在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做父母、如何做个好父母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一辈子的一门学问。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与人交往、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我在和美国小孩接触的过程中,就在观察他们和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美国孩子表现:遇事积极乐观、好奇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

我国的孩子表现: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不能吃苦、不肯动脑。

什么原因呢?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而我们往往是过分的保护,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在做中学、做中练,培养了能力、兴趣,最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我们是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等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不让孩子玩。第二:美国人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我觉得……会好些?我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你还小,听妈的。告诉你这样做怎么不听?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眼吃亏在眼前。”等等这是我们的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引导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可能对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灌输对孩子来讲只需被动接受,这样会束缚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国人对孩子要求全面,我们常常以学习代一切。第四:家长语言的作用。“真笨,这你都不会。”“你看谁家的孩子就比你强。”“告诉你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念书去,别的都本管”。“我们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你能把书念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这些我们家长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影响甚至摧毁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三、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家庭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参加社区或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而且家长是孩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例如:1、加州大学操场周末小学生足球赛,只有裁判是老师。2、家长委员会的含义:不同于我国中学的家长委员会,加州各中学的家长委员会都是由家长自愿发起并组织成立的,一个学生社团就有一个家长委员会。因此,在校内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但在对社团的管理上呈现出不同于我国的特点来。学校只是在社团成立时,根据社团提交的报告,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基本设备、启动经费。社团一旦成立,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和家长委员会来完成了。家长委员会是由一些热心学生教育工作的家长组成,他们完全是无报酬义务工作,委员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学校一般情况下不干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除非是家长委员会超出其职权范围时或社团账目出现问题时。家长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组织功能:协助学生组织安排社团的各种演出或比赛活动、训练和其他外出活动。2、教育功能:通过组织社团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学会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募集资金等。3、集资功能:学生社团的运转资金主要通过义卖、募捐活动和筹资来解决,这些工作都是由家长委员会来完成或在家长指导下由学生去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尽管工作很忙,但以能为社区和学校服务为光荣,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ALTOS High School学校艺术社团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名为“国际艺术节”的募捐活动。活动在校园举行,学校只提供活动场地,其他所有的活动都有由学校艺术团的学生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承担。活动包括3个内容:(1)在教室展出学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2)学生舞蹈队和管弦乐队分别在操场演出;(3)由热心的家长委员会成员环绕小操场,设12个不同风格的(如日本菜、墨西哥菜、德国菜、中国菜等)食品供应摊位,摊位装饰得丰富多彩,突出民族和地区主题,颇具情趣。这次活动的策划、实施和主要参与者都是艺术团的学生和家长。学校只派出了一位老师做协调工作。请大家品尝的所有的食品和饮料都是由家长无偿提供的,同时参加活动的家长还都要购买门票,成人6美元,儿童4美元。这些门票的收入就成为艺术团的活动经费,据估计这次活动可筹得约2000美元的经费。在现场我采访两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就我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如您是否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家长说他们非常愿意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支持和鼓励孩子更好地参加艺术团的活动,学到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学校做点儿事,因为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学校也确实给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所以能为学校服务是做家长的骄傲。再如您怎么看待家长购买门票来参加活动?家长告诉我们家长为孩子参加艺术团的活动投点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全家来看孩子的表演一共花了16美元(父母和弟弟),这对他们来讲并不是多大的负担,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做了,艺术团的孩子们就有了足够的经费来组织活动了,这是父母应该做的。再比如,您对孩子参加社团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家长非常肯定地说:坚决支持,而且鼓励孩子在时间和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多参加社团活动。

家长可能会想,因为美国的大学好上、没有我们竞争那么激烈,所以孩子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美国有2000多所大学,考生美我国那么多,上大学的竞争却是美我国那么激烈,这是他们的优势,但要上好大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美国大学入学条件有4个方面:SAT考试成绩(申请美国大学的权威考试)、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社团活动记录、老师或校长的推荐。高中四年学习成绩要想都得A并不容易。

我们的启示:第一:对孩子支持、肯定和帮助。第二:家长理解孩子的渠道。第三:家校教育一致的作用。

四、责任教育

美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

家长非常重视孩子高中的毕业典礼。他们认为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会的标志和起点,所以毕业典礼非常隆重,每个学生大约有十几位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后,每个家庭还要组织家庭聚会(Party)来庆贺孩子高中毕业和长大成人,送有纪念意义的成人礼物。让孩子明白和记住:他成人了,要对自己完全负责了。

在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

家庭教育的特点


l.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一是指学校教育管的,家庭教育要管;学校教育不管的,家庭教育也要管。二是指社会教育要完成的,家庭教育必须完成,社会教育触及不到的,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例如生孩子等。总之,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学校教育要广泛得多。三是指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只要有家庭,只要有孩子,就必须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完成家庭教育的义务。

家庭教育的极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一个合格社会成员,必须接受全面教育。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家庭教育都有责任使其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这一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2.广泛性

家庭教育的广泛性是指家庭教育十分普遍。家长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随时可见

,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趋向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即使不太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对其子女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对子女择业。待人处世、社交、恋爱婚姻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复杂性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家庭教育没有规定的教育内容和学制。家庭只有自然的条件,难有人为的选择。特别是家庭关系,是天然造就的,不能更改。

家庭教育复杂性的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求不一致,经常陷于“教而无效,放而不忍”的困境。左邻右舍对孩子的影响有好有坏。从目前我国的居住条件来看,很难做到象孟母三迁的事实。这就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

4.渗透性

渗透性也可称感染性。家庭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统一性决定了家庭经济状况。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生活习俗。家长的爱好等都会耳儒目染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

5.灵活性

家庭教育不象学校教育那样有课堂、有教材、有系统。家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通过生活实践或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孩子进行教育,方法十分灵活,易为孩子所接受。

6.权威性

这里的权威性主要指血缘伦理的权威性。是一种特殊的权威性。家长有一般教育者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存在着经济与生活的信赖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权威性,不但有一般的教育力量,而且天然地带有亲情色彩。权威有着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针对性和及时性

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特殊关系,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子女有什么想法都愿向父母倾吐。孩子在自然状态下,少有戒心,因而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所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脾气摸得十分透彻。“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为家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供了条件。

8.长期性

家庭教育的长期性,是相伴人生的,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受家庭教育。虽然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小不一样,但始终伴随着人生。如果家庭是一种民主类型,已成为父母的人,还会经常从孩子的言行中受到教育。

9.继承性

继承性也可称为延续性。人们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在自己长大成家立业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家风”、“家业”就是继承性的一个说明。

家庭教育的继承性对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造就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育儿知识:中班幼儿家庭教育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⒈家长要在幼儿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实施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

威信是一种不可怀疑的信任和威望,父母在家里是长者,也是抚养者。家长有威信就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在幼儿心目中,家长的威信其实是没有的。有的家长为显示自己孩子的珍贵,采用溺爱的教育方法,这样也只会使孩子变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长的威信也没有了。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必须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确、高尚言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⒉家长要成为幼儿的表率,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

父母要成为幼儿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长怕孩子到幼儿园吃亏,就嘱咐孩子说:“别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劲打他。”一旦自己的孩子真的吃了亏,就不依不肯,甚至恐吓对方。还有的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家长不但不批评教育孩子,反而说:“幼儿园的玩具那么多,拿一点回家没关系,省得我还到商店给你买”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要检点,以防一时疏忽,在幼儿心灵中留下不好的影响。

⒊家长要把对幼儿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的尊重结合起来。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合情合理、坚定不移孩子所能接受的。单纯用简单生硬、绝对命令和急于求成的办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诱、启发自觉,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才能使幼儿自尊自重、奋发向上。教育幼儿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对话、共同讨论、共同协商,严中有爱,使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努力做到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能为幼儿所接受。

⒋家长对幼儿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天赋条件不同,因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须顾及到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及天赋条件等。这样才能使孩子更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发展特长。也就是说,只有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和不同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这才是达到优化教育,使幼儿成才的途径。

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是每位家长所期望的,这就要求家长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德、才、胆、识各方面做好幼儿的榜样。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早期家庭教育的四大规律 如今,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备受年轻家长关注,但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仍停留于传统的育儿经验上。中国当代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称,早期教育一定要改变旧观念,家长要像关心孩子吃饭穿衣那...
    2021-05-18 阅读全文
  • 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四大启示 导读: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说是美国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现象,就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而言,无论在学...
    2021-04-04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的特点 l.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一是指学校教育管的,家庭教育要管;学校教育不管的,家庭教育也要管。二是指社会教育要完成的,家庭教育必须完成,社会教育触及不到的,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例如生孩子等。总之,家庭教...
    2020-10-03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中班幼儿家庭教育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⒈家长要在幼儿心目中享有崇...
    2020-05-22 阅读全文
  • 日本家教有什么样的特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
    2021-04-28 阅读全文

如今,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备受年轻家长关注,但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仍停留于传统的育儿经验上。中国当代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称,早期教育一定要改变旧观念,家长要像关心孩子吃饭穿衣那...

2021-05-18 阅读全文

导读: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说是美国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现象,就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而言,无论在学...

2021-04-04 阅读全文

l.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一是指学校教育管的,家庭教育要管;学校教育不管的,家庭教育也要管。二是指社会教育要完成的,家庭教育必须完成,社会教育触及不到的,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例如生孩子等。总之,家庭教...

2020-10-03 阅读全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⒈家长要在幼儿心目中享有崇...

2020-05-22 阅读全文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

2021-04-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