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师随笔:多给孩子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5 幼儿教师讲故事 幼儿小班讲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师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教师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青青是我班最小的女孩,她特别聪明,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刚接这个班级时我就非常的喜欢她,由于她最小,也特殊的关注她,在生活常规上也给予帮助。
一天,早晨入园,青青的爸爸来送的她,青青爸爸看着我说:“老师,请问哪位是樊老师?”我说:“我就是呀”青青爸又问:“孩子还适应幼儿园吗?她是不是太淘气了?”我忙如实说:“没有,青青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而且记忆力特别棒、识字也非常好,我们都特别喜欢她。”然后,青青爸有些欲言又止,看来是有事要说,我主动问;“青青爸爸有其他事情吗?”青青爸才说:“老师,孩子回家说樊老师推她了,孩子要是调皮,您就使劲管,没事,我们家长没啥说的。”一听这话,着实吓了我一跳,别说推孩子,就是跟孩子大声喊几下都没有过。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认真的说:“青青爸爸,我想一定是孩子的理解有些误会,首先,作为老师,不管孩子多调皮淘气,老师都不会动手推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何况青青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我特别喜欢她,她小对她只有特殊的关照,没有任何的惩罚举动。其次,我们每个班级、甚至走廊、楼道都是由监控的,老师和孩子在园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调出录像,我们可以去查一下。”看我这么说,青青爸忙解释:“老师,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我说:“没关系,咱么沟通是好事,说开了,比误会好。我想青青一定是有一些小误会,解开就是了。”青青爸赶紧又说:“老师,您别放心上,一定是孩子瞎说的,这孩子有时候就爱胡说八道的。”我说:“没事,我可以对我的任何行为负责,您放心,我保证绝对没有对青青有任何非道德的举动,我会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到底是哪里让她有误会。”这个事情,在幼儿用餐的时候,我与对班老师进行了分析,仍然没有找到哪里让孩子有这样的误会。由于当天晚上,李老师又跟诺诺妈妈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早晨,青青妈来送的青青,又跟我解释,让我别放心上,小孩子乱说话,虽然入园时间不长,但对我们老师的工作特别认可。这个事情就以青青的“瞎说”不了了之。但是,我并没有释怀,我一直注意自己和青青之间言行和接触。这天,起床后,我给女孩们梳头,给青青梳完,我习惯的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去吧,小美女,吃水果去。”青青回头说:“老师,你为啥推我?”她的话,让我猛然醒悟,原来误会在这里。我忙搂过青青,对她说:“老师没有推你,这是老师的一个小习惯,是让你去做下一件事情的一个手势,这个小习惯让你误会,老师跟你说对不起,老师会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老师很爱你,即使你犯错误,老师也只会用语言提示你,不会做任何推你、打你之类的事情。你是个明白道理的小朋友,老师这样解释,你能明白吗?”青青看着我,点了点头:“老师,我明白了,这是让我去做下一个事情的手势,不是推,老师,没事的,我以为错了。”晚上离园时,我与青青妈妈进行了沟通,将这个一直纠结于心的误会解开,真是特别轻松,同时,我的工作态度再次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认知。良好的言行不仅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同时也会避免很多“意外”的误会。当然如果误会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我们要敢于面对,细心的去寻找误会的根源,以诚相待的去解决、根除,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今天想谈的是关于宝宝班孩子与家长分离上课的案例。宝宝班第二个月,我们准备让家长在教室外面等带宝宝们,不用陪在教室里,可是天天都有几个孩子包住爷爷奶奶哭喊着不让走,孩子们撕心的哭喊不但爷爷奶奶的心在痛,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
可是宝宝班的孩子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不横下心来离开,也不是长久之计。因而,我事前与孩子家长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一会儿,等孩子们按下心来,再静静地走开,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们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顺利地与家长分离,只有两三个宝宝还是依依不舍,家长离开,他们就大哭大闹,老师不能正常上课。
记得那天周二,是我上宝宝班的课,王瑞小朋友还是在哭声中与妈妈分离的,但是在课程中,也许因为我便的魔术过于吸引,王瑞竟然不哭了,放学的时候,王瑞看见妈妈兴奋地跟我说:“孙老师再见!”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马上蹲下来,小声的说:“瑞瑞,今天和孙老师玩的开心吗?”王瑞羞涩的点点头,“明天来还用妈妈陪吗?”他先是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呵呵!”我笑了,伸开我的胳膊把王瑞紧紧地抱在怀里,说理一句:“瑞瑞,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孙老师还等你来哦!”
正好,第二天,我和宫老师换了一节课,又是我上宝宝班的课,我看到王瑞来到教室门口没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在门口等着我!”接着过来拉着我的手。我一阵欣喜,她的妈妈静静地对我说:“昨天回到家里就跟爸爸、爷爷、奶奶说了好几遍,老师说我可爱,老师抱我了,老师喜欢我!今天来园就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兴奋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把每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告诉他:“宝宝,老是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们为什么会迷恋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与他们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的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们的,假如我们每位老师给予孩子们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旁,把你当做她的妈妈。
教育随笔:给孩子多一份关注
教育随笔:给孩子多一份关注
吴XX是班里一位性格内向、话语不多的孩子。一直以来,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安安静静的,因为经常生病的缘故,出勤率并不高,又加之她很乖巧听话,所以对她的关注并不太多。
早上来幼儿园,吴XX也会闹点情绪,因为在家休息的时间太长,乍一来总会出现哭闹的状况;喝水的时间,的的一总会是最后一个喝完进教室,因为在来幼儿园之前她是不喝水只喝奶的,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很苦恼的事情……一天中,吴XX不管干什么,节奏总是慢慢的,表情一直也是皱着眉头,像有什么心事一样。而我,总是忙着干这干那,似乎也忽略了对她的关心。
这天的看书时间,孩子们有序的看着、讲着,我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吴XX跟旁边的小朋友尽情地说着自己看到的故事,时不时还比划着什么,那神情甚是投入和自然,俨然不像平时的她。我走近继续关注,她依然沉浸在其中,站起来跳着、舞着,还会摆出一个像样的POSS,动作是那样的。原来,吴XX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啊~~~慢慢的,我开始一步步走近她……
喝水的时间,带领孩子们一起给她鼓劲加油,告诉她喝水的好处,吴XX杯里的水一会儿不见了;上课的时候,吴XX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主动回答问题,说的蛮有道理的,不再是唯唯诺诺、往后缩的样子……早上入园的时间,吴XX高兴地说了一声:“老师好!”看到孩子露出甜甜的笑容,我满心欢喜!
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关爱,孩子回报给我们的必定是满满的爱与笑!
幼教随笔:多与孩子交谈
这不仅能增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并能是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那些胆小、性格内项的孩子来说,更适合于这种个别交谈。
一天下午,小朋友们在活动室玩活动区活动,当时我正在辅导美工区的幼儿做手工。只听见插塑区的小朋友在大声说话,我本想制止他们,可又想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于是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一会儿说搭什么,怎么搭,一会儿谈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一会儿又聊起了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事。在交谈中,他们语言流畅,词汇丰富。我非常惊讶,因为在集体活动中我从未发现他们有如此好的“口才”。以后,经过几次倾听和私下交谈,我发现他们有如此好的“口才”的时候,是在随意与同伴、与老师交谈他们所熟悉的人和事的时候。因为熟悉,他们就有话可说,因为有话可说,他们便说得自然、轻松。
由此,我想到,靠语言课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聊天式的交谈,谈他们熟悉的人,谈他们喜欢的事。这不仅能增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并能是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那些胆小、性格内项的孩子来说,更适合于这种个别交谈。
中班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一阵甜蜜,一种快乐。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张张洋溢着欢乐和天真的笑脸,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那么鲜活地跳跃着。
这学期,迎接的又是一批新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上中班了,可是刚接手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还有许多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还是哭哭啼啼的,总是需要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
现在,和孩子们接触已经快两个月了,一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他们对我,也就像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但是也会“害怕”我。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鑫妍早上来总是哭,吃饭也不好好吃,我就一直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哄她吃饭,几次以后,她一看到我搬椅子就知道我要坐在她旁边了,就赶紧吃饭,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老师,我都吃光了哦!我最喜欢吃红烧的了。”看到我点点头,她就笑得格外灿烂。午睡的时候,也总是要我坐在她的旁边,轻轻拍拍她,她才会安安静静地睡着。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不上课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玩伴。只要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们玩游戏作为奖励,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表现好的奖励。他们有游戏玩了,自然也就和你走得近了,总是想在我面前表现得乖一点,听话一点,希望我能和他们做游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我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孩子王”。
还有,孩子们吵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陈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在哭了,要小朋友们安静,好吗?”孩子们也会很懂事地安静一会。有时候,我腿酸了,坐在小椅子上开始敲腿的时候,鑫妍和洋洋也会悄悄跑到我的身后,给我捏捏肩,敲敲腿,问我:“舒不舒服?”虽然,他们握着拳头的手小小的,可是敲在我身上的那份爱却很大,很大,我真心地告诉他们:“很舒服,很舒服。”望着孩子们娇小稚嫩的脸庞,感受着他们给我带来的点滴温暖,我觉得我很幸福!
两个月的时间,不算太久,感情也不算很深,可是我和宝宝们彼此在渐渐磨合,彼此了解,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共度这段时光,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冷,拥有的只是一丝丝爱的暖意。
教师随笔:孩子需要多表扬
孩子需要多表扬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工作的两年里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美国有人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刚接受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老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的全身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身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他鼓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不知道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会读懂。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来爱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读懂他们。
“老师,让我来分吧!”早点时间到了,我提着篮子匆匆走到孩子们中间,就听见涵涵小朋友在我背后轻声说,我扭头一看,他张着两个小手,抬头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涵涵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她的调皮好动爱哭也着实让我和其他老师“头疼”了一阵。慢慢的,我发现他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认识到这一点,我跟其他老师也不再认为他那是不听话,违反纪律了,而是时常满足他的“小虚荣心”。结果,他却明显比以前听话了。最让我意外感动的是,他的那一句“谢谢”。离园时间到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师,我鞋带开了。”徐世英在我旁边说。“那老师帮你系上”,我笑着说。我蹲下身,帮他系好鞋带,我刚要站起来离开,“谢谢”,他轻轻的抿着嘴说。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调皮好动却也聪明好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教育随笔:喜欢“多管闲事”的小孩
我相信每个班级总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的:老师!xxx自己倒饭菜了!老师,xx在捡地上的垃圾!一天要听到无数遍的报告老师,我们班的蒋诺奕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蒋诺奕小朋友脾气有点倔,有时候为了和小朋友争第一的座位会固执的站在原地,直到老师走过去帮他换一个座位,他还有点“强迫症”,认准了自己的东西就从不让人碰,做事比较有条理。记得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的情绪还不稳定,蒋诺奕小朋友已经能自觉的坐在小椅子上安静的听课了,这让我们一开始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蒋诺奕小朋友是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我们都在奇怪:为什么开学初一个这么乖的小朋友现在会变成这样呢?
究其原因,我们想到了开学初,有小朋友尿裤子了不敢告诉老师,我们就跟小朋友说,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来先告诉老师,久而久之,蒋诺奕小朋友就听进去了,然后只要他看见别的小朋友没有坐好或者在讲话,就会很大声的说:老师,xxx又在干嘛了!过后,我们也跟他说过,让他管好自己,不要去管别的小朋友的事情,可是蒋诺奕就像习惯了一样,总是喜欢管别的小朋友的事情,搞得每天班级里乱哄哄的,这也让我们十分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