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详案反思2篇《狗熊分饼》
发布时间:2019-12-23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 幼儿园教案大班公开课教案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对不同形状的食物或图形进行二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从中培养比较和判断能力。
重点:观察知道二等分的特点
难点:尝试各种二等分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对称的知识
(材料准备)圆饼干、长方形饼干和各种图形。每人一份图图圈圈
【教学过程】
一,故事:《狗熊分饼》(解决重点)
1,老师讲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饼
2,提问: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样分饼干?什么叫公平?
小结:小熊要公平分饼干,就是要将一块饼干分成两半一样大小的部分,这个就二等分。
二,观察、判断、操作二等分(解决难点)
1,请幼儿在桌上挑选图形饼干进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别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导讲述各种分法)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有的图形有各种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图形大小完全一样大,能完全重叠。
3,比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来的部分的大小?
小结:二等分后的东西比原来的东西少、小。这说明如果等分的次数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巩固提高,观察各种图形
1,观察各种图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导用目测的方法)
2,讨论各种图形的等分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进行等分,能等分的东西都是能找到对称的中线的。在生活中许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测去等分的。所以目测准确也是一种本领。
四,幼儿操作涂涂圈圈(老师巡回指导)
教案(二)
【设计意图】
将数学回归生活,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平时特别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但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而找教师帮忙。为帮助幼儿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设计了“狗熊分饼”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教”狗熊学本领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二等分。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为狗熊分饼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故事《两只笨狗熊》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剪刀、水彩笔、操作练习纸人手一份,展示架,PPT(演示文稿)6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因为不会公平地分饼,那个饼差点被狐狸大婶吃完,所以他们想学会公平分饼的方法。你们看,大黑和小黑来了。(出示PPTl。)
师:你们能帮帮大黑和小黑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黑和小黑带来了哪些不同形状的“饼”?(出示PPT2。)
二、学习二等分
(一)学习分圆形的“饼”。
1.请个别幼儿帮小熊把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师:谁愿意来帮助大黑和小黑将这个圆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个别幼儿操作,教师不加任何提示。)
2.集体验证幼儿的分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发现可采用重叠的方法验证。)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你们觉得他的分法正确吗?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分的?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一个圆饼对折可分成相等的两份,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就是二等分。等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原来的比分出来的一份要大。(出示PPT3。)
(二)学习分正方形、长方形的“饼”。
1.引出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学会了圆形“饼”的分法,可还是不会分其他形状的“饼”。我们再来教教他们,好吗?
师:这里有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的“饼”,请小朋友找一块“饼”分一分,要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可多想几种分法,分好后用笔和纸记录一下。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是否能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分“饼”。)
2.交流、讨论。
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饼”,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得是不是一样大?还有谁也是分××形状的“饼”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先交流正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4],后交流长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5]。)
教师小结。
师:要知道正方形的“饼”、长方形的“饼”分成两份后是不是一样大,可以通过边对边、角对角、上下左右对称、重叠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1.交代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习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张大黑和小黑带来的礼物单,大黑和小黑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二等分的礼物找出来。(出示PPT6。)
2.幼儿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练习纸上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3.集体交流、验证。
师:你找到哪几种二等分的礼物?为什么你认为这些礼物是二等分的呢?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PPT6上的每件礼物,如果是二等分的,电脑会把礼物自动圈起来,并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果不是二等分的则不会圈起来,而且会发出爆炸声。)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会了大黑和小黑二等分的本领,高兴不高兴?你们的本领真大!其实除了这些图形,还有许多其他的图形,如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二等分,甚至还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我把材料放在区角中,你们可以继续动脑筋试一试。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狗熊分饼》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对不同形状的食物或图形进行二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从中培养比较和判断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难点:
观察知道二等分的特点
尝试各种二等分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对称的知识
(材料准备)圆饼干、长方形饼干和各种图形。每人一份图图圈圈
【教学过程】
一,故事:《狗熊分饼》(解决重点)
1,老师讲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饼
2,提问: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样分饼干?什么叫公平?
小结:小熊要公平分饼干,就是要将一块饼干分成两半一样大小的部分,这个就二等分。
二,观察、判断、操作二等分(解决难点)
1,请幼儿在桌上挑选图形饼干进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别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导讲述各种分法)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有的图形有各种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图形大小完全一样大,能完全重叠。
3,比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来的部分的大小?
小结:二等分后的东西比原来的东西少、小。这说明如果等分的次数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巩固提高,观察各种图形
1,观察各种图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导用目测的方法)
2,讨论各种图形的等分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进行等分,能等分的东西都是能找到对称的中线的。在生活中许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测去等分的。所目测准确也是一种本领。
四,幼儿操作涂涂圈圈(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幼儿百科: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
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做饼干》
【活动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活动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详案反思《算式宝宝找家》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算式宝宝找家"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我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算式宝宝找家"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算式宝宝找家"的特征。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本次活动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继续学习二次分类。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算式宝宝搬家)。
2.加减算是若干。
3.幼儿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导入活动
今天,算式宝宝要坐着火车去旅游了。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开火车吗?
1.现在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算式,请你算一下你是几号车厢,好吗?
2.幼儿"报得数"。教师出示算式卡片,粘贴在房子里。
二.算式宝宝,搬家归类(一)
过渡:火车宝宝排着队出去旅游了一圈,真累呀!来到了家里休息。可是这么多的算式宝宝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太挤了。它们很想分开住,但是可以根据什么来分呢?(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下朋友说对了,可以按照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来分。于是,算式妈妈又为算式宝宝们找了两座粉红色的房子,看一看,粉红色房子上发现了什么?
2.有"+""-"号,那说明"+"号的房子里要住谁?"-"号的房子里又要住谁?
小结: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加法算式。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减法算式。
三.算式宝宝,搬家归类(二)
过渡:算式宝宝根据"+""-"的符号,分别住进了有"+""-"符号的房子里。可是宝宝们住在平房里面看不见远处的风景,于是,算式妈妈又为宝宝们造了楼房。
1.小朋友看一下,在楼房上你又发现了什么?
2.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如果算式宝宝的得数是6,那么它就应该住在第6幢房子里,以此类推。)
教师小结:通过为算式宝宝搬家,让我们知道了,算式宝宝可以根据运算的方法和得数进行了两次分类。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老师这儿还有很多的算式宝宝,它们也想分家,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它们吗?
四.幼儿操作,巩固分类
1.请小朋友把你面前的作业纸上的算式宝宝根据运算方法和得数将它们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房子里。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五.活动评价
今天小朋友们完成的都很好,算式宝宝们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它们希望下次搬家时还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搬家,小朋友们乐意帮助它们吗?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算式宝宝找家》,让幼儿充满兴趣的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本次教学,我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高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绳索的一头被老师牵引着,绳索的另一头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师早就设计好的路。在最后的一个操作环节中,老师设计的操作量比较多,这个也是我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教案《狗熊分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为狗熊分饼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朋友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故事《两只笨狗熊》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剪刀、水彩笔、操作练习纸人手一份,展示架,PPT(演示文稿)6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因为不会公平地分饼,那个饼差点被狐狸大婶吃完,所以他们想学会公平分饼的方法。你们看,大黑和小黑来了。(出示PPTl。)
师:你们能帮帮大黑和小黑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黑和小黑带来了哪些不同形状的“饼”?(出示PPT2。)
二、学习二等分
(一)学习分圆形的“饼”。
1.请个别幼儿帮小熊把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师:谁愿意来帮助大黑和小黑将这个圆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个别幼儿操作,教师不加任何提示。)
2.集体验证幼儿的分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发现可采用重叠的方法验证。)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你们觉得他的分法正确吗?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分的?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一个圆饼对折可分成相等的两份,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就是二等分。等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原来的比分出来的一份要大。(出示PPT3。)
(二)学习分正方形、长方形的“饼”。
1.引出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学会了圆形“饼”的分法,可还是不会分其他形状的“饼”。我们再来教教他们,好吗?
师:这里有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的“饼”,请小朋友找一块“饼”分一分,要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可多想几种分法,分好后用笔和纸记录一下。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是否能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分“饼”。)
2.交流、讨论。
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饼”,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得是不是一样大?还有谁也是分××形状的“饼”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先交流正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4],后交流长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5]。)
教师小结。
师:要知道正方形的“饼”、长方形的“饼”分成两份后是不是一样大,可以通过边对边、角对角、上下左右对称、重叠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1.交代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习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张大黑和小黑带来的礼物单,大黑和小黑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二等分的礼物找出来。(出示PPT6。)
2.幼儿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练习纸上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3.集体交流、验证。
师:你找到哪几种二等分的礼物?为什么你认为这些礼物是二等分的呢?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PPT6上的每件礼物,如果是二等分的,电脑会把礼物自动圈起来,并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果不是二等分的则不会圈起来,而且会发出爆炸声。)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会了大黑和小黑二等分的本领,高兴不高兴?你们的本领真大!其实除了这些图形,还有许多其他的图形,如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二等分,甚至还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我把材料放在区角中,你们可以继续动脑筋试一试。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幼儿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