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说课稿:高个子和矮个子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小班游戏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说课稿 幼儿园游戏说课稿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说目标:
(1)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
(2)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3、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平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4)大小标记各一个。
4、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会听音乐进行高个子和矮个子走路。通过观察比较、参与体验、分组游戏、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始至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的难点是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高个子走路,什么时候矮个子走路,并进行创编游戏,这时我就利用上数学活动时学过的大小标记,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玩游戏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用引导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大胆探索等学法,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教法与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能得以落实。
三、说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进行创编高个子和矮个子。
出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
(1)这是谁呀?(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2)你们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样高吗?(不一样)谁高?谁矮呢?(白雪公主高,小矮人矮)
师:我们把比较高的呢叫高个子,比较矮的叫矮个子。
(3)接着问:谁来学一学高个子、矮个子呢?提醒幼儿学高个子时应尽量地踮起脚尖、双手往上伸;学矮个子时尽可能地往下蹲。最后集体模仿高个子、矮个子。
这一开始部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启发想象来进行创编模仿高个子和矮个子,为后面要进行的游戏做好铺垫。
2、学做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
(1) 刚才我们学做了高个子和矮个子,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的游戏,师出示两顶帽子,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这两顶帽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顶高高的,一顶平平的)
(2)猜猜看,这两顶帽子给谁戴的呢?
(幼儿自由猜测)师:高帽子给高个子戴,平平的帽子给矮个子戴。
(3)介绍游戏规则:高个子和矮个子不是一起走路的,要听钢琴的“命令”——高个子听到高音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高音区奏和弦),这时矮个子不能走;当矮个子听到低音时才能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低音区奏和弦),这时高个子不能走。请幼儿仔细听两段音高完全不同的和弦,清楚高音时高个子走,低音时矮个子走。(教师可弹奏两遍音乐)
(4)请两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分别戴上高帽子和平顶帽子,扮演高个子和矮个子听音乐走路,让全体幼儿进一步熟悉明白游戏的玩法。
(5)全体幼儿分两组游戏:一半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另一半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应按规定的音乐做高个子,矮个子听音乐走路。
(6)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7)小弟弟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小妹妹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进行听音乐走路游戏。
(8)交换角色,再玩一遍游戏。
3、运用乐器游戏:
(1)出示沙球和木鱼:
刚才我们的高个子和矮个子听着钢琴的命令进行游戏,接下来我们要听沙球和木鱼的命令来做游戏。介绍游戏规则:沙球声——高个子走路,木鱼声——矮个子走路。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4、引导幼儿创编游戏:
(1)小朋友刚才的游戏真好玩,看有两个标记朋友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出示大小标记)你们高兴吗?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全体幼儿做一遍动作)。
(2)大标记做高个子,小标记做矮个子,等一会听到高音时大标记走路;听到低音时小标记走路。(先请两个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一半做大标记听高音走路,这时做小标记的不能走路;另一半做小标记的听到低音走路,做大标记的就不能走路。Www.YjS21.CoM
(4)交换角色再玩一次游戏。
5、结束部分:
我们班还有好多小朋友呢,他们可都喜欢你们今天做的这个游戏,我们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小编推荐
小班音乐游戏说课稿:高个子和矮个子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说目标:
(1)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
(2)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3、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平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4)大小标记各一个。
4、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会听音乐进行高个子和矮个子走路。通过观察比较、参与体验、分组游戏、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始至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的难点是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高个子走路,什么时候矮个子走路,并进行创编游戏,这时我就利用上数学活动时学过的大小标记,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玩游戏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用引导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大胆探索等学法,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教法与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能得以落实。
三、说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进行创编高个子和矮个子。
出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
(1)这是谁呀?(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2)你们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样高吗?(不一样)谁高?谁矮呢?(白雪公主高,小矮人矮)
师:我们把比较高的呢叫高个子,比较矮的叫矮个子。
(3)接着问:谁来学一学高个子、矮个子呢?提醒幼儿学高个子时应尽量地踮起脚尖、双手往上伸;学矮个子时尽可能地往下蹲。最后集体模仿高个子、矮个子。
这一开始部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启发想象来进行创编模仿高个子和矮个子,为后面要进行的游戏做好铺垫。
2、学做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
(1)刚才我们学做了高个子和矮个子,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的游戏,师出示两顶帽子,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这两顶帽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顶高高的,一顶平平的)
(2)猜猜看,这两顶帽子给谁戴的呢?
(幼儿自由猜测)师:高帽子给高个子戴,平平的帽子给矮个子戴。
(3)介绍游戏规则:高个子和矮个子不是一起走路的,要听钢琴的“命令”——高个子听到高音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高音区奏和弦),这时矮个子不能走;当矮个子听到低音时才能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低音区奏和弦),这时高个子不能走。请幼儿仔细听两段音高完全不同的和弦,清楚高音时高个子走,低音时矮个子走。(教师可弹奏两遍音乐)
(4)请两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分别戴上高帽子和平顶帽子,扮演高个子和矮个子听音乐走路,让全体幼儿进一步熟悉明白游戏的玩法。
(5)全体幼儿分两组游戏:一半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另一半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应按规定的音乐做高个子,矮个子听音乐走路。
(6)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7)小弟弟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小妹妹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进行听音乐走路游戏。
(8)交换角色,再玩一遍游戏。
3、运用乐器游戏:
(1)出示沙球和木鱼:
刚才我们的高个子和矮个子听着钢琴的命令进行游戏,接下来我们要听沙球和木鱼的命令来做游戏。介绍游戏规则:沙球声——高个子走路,木鱼声——矮个子走路。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4、引导幼儿创编游戏:
(1)小朋友刚才的游戏真好玩,看有两个标记朋友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出示大小标记)你们高兴吗?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全体幼儿做一遍动作)。
(2)大标记做高个子,小标记做矮个子,等一会听到高音时大标记走路;听到低音时小标记走路。(先请两个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一半做大标记听高音走路,这时做小标记的不能走路;另一半做小标记的听到低音走路,做大标记的就不能走路。
(4)交换角色再玩一次游戏。
5、结束部分:
我们班还有好多小朋友呢,他们可都喜欢你们今天做的这个游戏,我们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小班游戏精选说课:高个子和矮个子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说目标: (1) 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 (2)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3、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平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4)大小标记各一个。 4、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会听音乐进行高个子和矮个子走路。通过观察比较、参与体验、分组游戏、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始至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的难点是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高个子走路,什么时候矮个子走路,并进行创编游戏,这时我就利用上数学活动时学过的大小标记,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玩游戏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用引导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大胆探索等学法,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教法与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能得以落实。 三、说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进行创编高个子和矮个子。 出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 (1)这是谁呀?(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2)你们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样高吗?(不一样)谁高?谁矮呢?(白雪公主高,小矮人矮) 师:我们把比较高的呢叫高个子,比较矮的叫矮个子。 (3)接着问:谁来学一学高个子、矮个子呢?提醒幼儿学高个子时应尽量地踮起脚尖、双手往上伸;学矮个子时尽可能地往下蹲。最后集体模仿高个子、矮个子。 这一开始部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启发想象来进行创编模仿高个子和矮个子,为后面要进行的游戏做好铺垫。 2、学做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 (1) 刚才我们学做了高个子和矮个子,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的游戏,师出示两顶帽子,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这两顶帽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顶高高的,一顶平平的) (2)猜猜看,这两顶帽子给谁戴的呢? (幼儿自由猜测)师:高帽子给高个子戴,平平的帽子给矮个子戴。 (3)介绍游戏规则:高个子和矮个子不是一起走路的,要听钢琴的“命令”——高个子听到高音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高音区奏和弦),这时矮个子不能走;当矮个子听到低音时才能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低音区奏和弦),这时高个子不能走。请幼儿仔细听两段音高完全不同的和弦,清楚高音时高个子走,低音时矮个子走。(教师可弹奏两遍音乐) (4)请两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分别戴上高帽子和平顶帽子,扮演高个子和矮个子听音乐走路,让全体幼儿进一步熟悉明白游戏的玩法。 (5)全体幼儿分两组游戏:一半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另一半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应按规定的音乐做高个子,矮个子听音乐走路。 (6)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7)小弟弟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小妹妹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进行听音乐走路游戏。 (8)交换角色,再玩一遍游戏。 3、运用乐器游戏: (1)出示沙球和木鱼: 刚才我们的高个子和矮个子听着钢琴的命令进行游戏,接下来我们要听沙球和木鱼的命令来做游戏。介绍游戏规则:沙球声——高个子走路,木鱼声——矮个子走路。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4、引导幼儿创编游戏: (1)小朋友刚才的游戏真好玩,看有两个标记朋友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出示大小标记)你们高兴吗?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全体幼儿做一遍动作)。 (2)大标记做高个子,小标记做矮个子,等一会听到高音时大标记走路;听到低音时小标记走路。(先请两个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一半做大标记听高音走路,这时做小标记的不能走路;另一半做小标记的听到低音走路,做大标记的就不能走路。 (4)交换角色再玩一次游戏。 5、结束部分: 我们班还有好多小朋友呢,他们可都喜欢你们今天做的这个游戏,我们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高个子和矮个子》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高个子和矮个子》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说目标:
(1)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
(2)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3、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平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4)大小标记各一个。
4、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会听音乐进行高个子和矮个子走路。通过观察比较、参与体验、分组游戏、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始至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的难点是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高个子走路,什么时候矮个子走路,并进行创编游戏,这时我就利用上数学活动时学过的大小标记,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高老鼠和矮老鼠
导读: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一: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高老鼠和矮老鼠》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而且其对白极具相似点,以其真实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们观察世界的客观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它主要是告诉幼儿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样就会看到不同的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世界,充满好奇,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但是他们的观察缺乏角度的转换,或者说他们换过角度看,但却不能连串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幼儿获得不同角度不同现象的认知。大班幼儿已经初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仍需借助中介物来理解。因此我选择这篇充满童趣的故事来加以强化。
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目标一: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目标二:有表情地模仿任务对话,感受角色转变的乐趣。
我将重难点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幼儿对于高矮并不陌生,要他们说出站在高处看到什么,他们能说出很多,反之,要他们说出站在矮处能看到什么,他们照样说的清楚。但是,他们无法将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现象连接起来获得角度的概念。他们获得的只是高矮的分开的零碎的感知,从幼儿本身的发展来说,他们化零为整的能力并不强。同时,此故事的主要寓意便是告之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因此,我将“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作为此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故事的分段欣赏,对幼儿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幼儿帮助高矮老鼠分别想办法体验对方的世界,同时让幼儿分别扮演高矮老鼠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与故事有关的几副图案
2、高老鼠和矮老鼠的图饰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了游戏法、分段讲述法、提问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纲要指出: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求发展。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采取了让幼儿游戏的方法,使之初步感受高矮。
2、分段讲述法:讲述法是语言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活动过程中,讲述时我注意到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采用分段讲述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层层深入的思考获得高矮的概念。
3、提问法:提问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提问描述性的问题“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什么”,思考性问题“还会看到什么”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我注意到请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作答,充分体现了纲要中的“满足群体需要和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说学法
此次活动,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了情境体验法、多种感官参与法、游戏法等几种学法。
1、情境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体验过的物体,人们对活动的印象就特为深刻。活动中,我让幼儿亲自体验高矮老鼠,学学他们看能看到什么,帮助幼儿强化对高矮的概念。
2、多种感官参与法:多种感官参与获得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来帮助幼儿理解高矮的不同世界。
3、游戏法:整节活动贯穿于游戏,让幼儿模仿高矮老鼠来观察世界,让幼儿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游戏的穿插是为了强化幼儿的高矮概念,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同时,使整节活动显得有趣生动,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
四:说教学过程
此次教学活动我一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游戏。
环节二:欣赏故事。
环节三:再次欣赏。
环节四:结尾。
环节五:延伸
环节一:游戏
此环节我主要是让幼儿进行“高人走和矮人走“的游戏。利用游戏开场有两个目的。目的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是成功的开端。目的2:帮助幼儿初步感知高矮,对高矮有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环节二:欣赏故事
1、教师出示高矮老鼠在手掌,同时对幼儿做自我介绍
设计这样的出场,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同时,老鼠的可爱的形象也会深的幼儿的喜爱。
2、欣赏故事至“躲雨”教师提问“他们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提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帮助幼儿先粗粗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不一样,为重难点的突破和解决打下铺垫。
3、教师再次提问: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高矮老鼠分别看到了什么是故事的核心内容,因此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环节三:再次欣赏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纵手里的道具同时出示与故事情节相符的图片
这一环节教师操纵高矮老鼠,同时用不同的语气来讲述,又出示图片,从根本上来说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这个环节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故事,而且图片的出示更强化了高矮的区别、概念。
2、教师提问幼儿:他们碰面都做了什么?同时要求幼儿也与花草、鸟、狗等打招呼。
通过提问这个问题,是要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就是要讲礼貌,在语言的领域中参合了社会性的教育,充分体验了活动的整合性。同时,也是目标2的实现,让幼儿有表情地与不同的事物打招呼。
3、教师提问“高老鼠还会看到什么”“矮老鼠还会看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里与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发展起来的,应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4、此时教师播放矮老鼠的哭声,引起幼儿要保护老鼠的欲望,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请幼儿帮助矮老鼠想办法看到高老鼠的世界。通过幼儿的想办法,矮老鼠也能看到高老鼠的世界,使活动的重难点初步得到解决。当然幼儿还不能很快的理出思绪,教师此时便做一个小结:原来站的高可以看的更多、看的更远。
环节四:结尾
1、教师说“他们之间有个有趣的结尾,我们来听听看。”教师在讲述结尾的时候,同时出示彩虹。并提问幼儿“为什么他们都能看到幼儿彩虹”,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什么两个不同高度的老鼠能看到同样的事物。这个时候我便让幼儿分别扮演高老鼠来看看矮老鼠的世界,扮演矮老鼠来看高老鼠的世界,通过角色的扮演,转换,帮助幼儿加强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使目标1得以实现。
环节五:延伸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的相同事物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是否一样。
通过幼儿的仔细观察,请幼儿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告之答案,是一样的。使幼儿切身感受,一种事物在不同角度观察原来是不同的。
2、教师带幼儿出教室去观察室外的世界。
3、活动结束。
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第一环节起的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最后一环节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说大型玩具,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2020幼儿园说课稿:高老鼠和矮老鼠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说课稿:高老鼠和矮老鼠”!
一: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高老鼠和矮老鼠》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而且其对白极具相似点,以其真实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们观察世界的客观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它主要是告诉幼儿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样就会看到不同的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世界,充满好奇,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但是他们的观察缺乏角度的转换,或者说他们换过角度看,但却不能连串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幼儿获得不同角度不同现象的认知。大班幼儿已经初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仍需借助中介物来理解。因此我选择这篇充满童趣的故事来加以强化。
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目标一: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目标二:有表情地模仿任务对话,感受角色转变的乐趣。
我将重难点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幼儿对于高矮并不陌生,要他们说出站在高处看到什么,他们能说出很多,反之,要他们说出站在矮处能看到什么,他们照样说的清楚。但是,他们无法将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现象连接起来获得角度的概念。他们获得的只是高矮的分开的零碎的感知,从幼儿本身的发展来说,他们化零为整的能力并不强。同时,此故事的主要寓意便是告之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因此,我将“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作为此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故事的分段欣赏,对幼儿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幼儿帮助高矮老鼠分别想办法体验对方的世界,同时让幼儿分别扮演高矮老鼠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与故事有关的几副图案
2、高老鼠和矮老鼠的图饰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了游戏法、分段讲述法、提问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纲要指出: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求发展。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采取了让幼儿游戏的方法,使之初步感受高矮。
2、分段讲述法:讲述法是语言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活动过程中,讲述时我注意到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采用分段讲述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层层深入的思考获得高矮的概念。
3、提问法:提问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提问描述性的问题“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什么”,思考性问题“还会看到什么”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我注意到请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作答,充分体现了纲要中的“满足群体需要和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说学法
此次活动,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了情境体验法、多种感官参与法、游戏法等几种学法。
1、情境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体验过的物体,人们对活动的印象就特为深刻。活动中,我让幼儿亲自体验高矮老鼠,学学他们看能看到什么,帮助幼儿强化对高矮的概念。
2、多种感官参与法:多种感官参与获得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来帮助幼儿理解高矮的不同世界。
3、游戏法:整节活动贯穿于游戏,让幼儿模仿高矮老鼠来观察世界,让幼儿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游戏的穿插是为了强化幼儿的高矮概念,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同时,使整节活动显得有趣生动,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
四:说教学过程
此次教学活动我一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游戏。
环节二:欣赏故事。
环节三:再次欣赏。
环节四:结尾。
环节五:延伸
环节一:游戏
此环节我主要是让幼儿进行“高人走和矮人走“的游戏。利用游戏开场有两个目的。目的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是成功的开端。目的2:帮助幼儿初步感知高矮,对高矮有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环节二:欣赏故事
1、教师出示高矮老鼠在手掌,同时对幼儿做自我介绍
设计这样的出场,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同时,老鼠的可爱的形象也会深的幼儿的喜爱。
2、欣赏故事至“躲雨”教师提问“他们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提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帮助幼儿先粗粗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不一样,为重难点的突破和解决打下铺垫。
3、教师再次提问: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高矮老鼠分别看到了什么是故事的核心内容,因此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环节三:再次欣赏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纵手里的道具同时出示与故事情节相符的图片
这一环节教师操纵高矮老鼠,同时用不同的语气来讲述,又出示图片,从根本上来说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这个环节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故事,而且图片的出示更强化了高矮的区别、概念。
2、教师提问幼儿:他们碰面都做了什么?同时要求幼儿也与花草、鸟、狗等打招呼。
通过提问这个问题,是要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就是要讲礼貌,在语言的领域中参合了社会性的教育,充分体验了活动的整合性。同时,也是目标2的实现,让幼儿有表情地与不同的事物打招呼。
3、教师提问“高老鼠还会看到什么”“矮老鼠还会看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里与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发展起来的,应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4、此时教师播放矮老鼠的哭声,引起幼儿要保护老鼠的欲望,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请幼儿帮助矮老鼠想办法看到高老鼠的世界。通过幼儿的想办法,矮老鼠也能看到高老鼠的世界,使活动的重难点初步得到解决。当然幼儿还不能很快的理出思绪,教师此时便做一个小结:原来站的高可以看的更多、看的更远。
环节四:结尾
1、教师说“他们之间有个有趣的结尾,我们来听听看。”教师在讲述结尾的时候,同时出示彩虹。并提问幼儿“为什么他们都能看到幼儿彩虹”,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什么两个不同高度的老鼠能看到同样的事物。这个时候我便让幼儿分别扮演高老鼠来看看矮老鼠的世界,扮演矮老鼠来看高老鼠的世界,通过角色的扮演,转换,帮助幼儿加强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使目标1得以实现。
环节五:延伸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的相同事物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是否一样。
通过幼儿的仔细观察,请幼儿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告之答案,是一样的。使幼儿切身感受,一种事物在不同角度观察原来是不同的。
2、教师带幼儿出教室去观察室外的世界。
3、活动结束。
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第一环节起的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最后一环节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说大型玩具,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说课稿:高老鼠和矮老鼠”,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幼儿园大班《椅子的游戏》说课稿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椅子的游戏》说课稿,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椅子"陪伴着大班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在平时的活动中,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本阶段主题活动,满足好玩的心理,让他们自由设计椅子玩法。通过椅子游戏,练习跨、跳、爬、钻的动作。在活动设计中,我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进去,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在这个活动中既锻炼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二、说目标
1.让幼儿愿意接受游戏,对战胜困难充满自信。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充分练习平衡、跳等动作。
2.尝试创造性地用椅子玩游戏,能勇敢大胆地行动。
此目标是根据纲要为指导,学习特点制定的,既体现了活动的重点,又体现了活动的难点,对发展四肢协调动作很有意义。
三、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及活动准备
1.活动重点:练习跨、跳、爬、钻的能力,培养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2.本次活动的难点: 敢于利用椅子,进行跨、跳的动作。
3.活动准备:
A.每人一张椅子。这是本次活动中的主角,能激发尝试活动的兴趣。
B.运动员进行曲、自制金牌(反面画有各项运动图标)游戏场地。
四、说教法
1.本次活动主要是以纲要为精神、学习用椅子做游戏的情况为主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活动。如游戏法在整个活动中就较为突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本次活动让小朋友都积极参加组织,能激发尝试活动的兴趣,能让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3.活动中始终突出以椅子的游戏为主体,在进行商量搭建、尝试运动的活跃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让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练习跨、跳、爬、钻的技能,也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五、说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先向幼儿介绍体育活动的常规:准备运动,就在椅子上做"椅子操"。在场地上坐成4~6排,前后左右距离80~100厘米,与老师一起借助椅子坐如下活动:坐在椅子上,双手插腰,按口令耸肩、踮脚,双手扶椅子背站立,按口令向左、右踢腿,向前、向后弯腰,上跳等。这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告诉请他们设计玩椅子的方法,还要亲子去跨、跳、爬、钻过,为下面的活动做了铺垫工作。
(二)基本部分--我和椅子做游戏。先尝试玩椅子的多种方法,如:站在椅子上跳下去,把椅子当马骑等。接着鼓励相互合作,增强游戏难度,如:把椅子放成一排,从椅子上爬过去等。再鼓励相互学习,进行多种尝试。设计椅子玩法的时候,教师在尊重的前提下,可适当地进行指导,也可以以游戏伙伴地身份加入进去,以增强游戏地趣味性。如果想象不出创造性地玩椅子地方法,教师可提供适当建议。如:椅子背对背依次摆放,引导站在椅子上,并从椅子上跨过去;椅子一张张拼成一直线,从椅子上爬过去;两张椅子背对背放着,成两排,从两排椅子中间跳过去等。在活动中,跳、跨地动作难度较大,我会随时注意的安全,如果站在较高处往下跳,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在下面铺上软垫子等)
①骑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3次。
②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站在椅子上跳下、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子跳下、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③爬山。引导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纵向并排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即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④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⑤走脚印。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的空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三)游戏:运动员大夺金
1.幼儿跨过跳栏、走过平衡木(椅子搭成),摘取金牌。(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①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②下面我们把马牵回马厩吧!(幼儿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动室。)
(四)整理场地、结束。
结束部分--椅子的游戏。请把自己想出来并尝试过的椅子玩法进行整理,确定几种玩法,并在场地四周用椅子设置各种障碍。引导互相商量并明确各种障碍的通过方法,在提醒游戏若干次后,根据的游戏情况,调整难易程度,并提醒活动量过大的适当休息。在活动最后,组织在椅子上听着轻音乐做放松运动,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交替,整个活动考虑到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玩的开心吗,激发幼儿的体育锻炼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小鸡游戏
设计思路: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聪明的小鸡》,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一些竞技性质的游戏活动,我们班的孩子更是如此,在活动中他们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喝水,拍球等等,但是孩子们的比赛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我选择这个读本《聪明的小鸡》,通过这个读本是想让孩子们明白,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较,肯定是失败的,所以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战胜对方。
教材分析:《聪明的小鸡》是选自大班的分享阅读的一个故事,这个读本所讲的是机灵可爱的小鸡在农场里如何智斗狂妄自大的狐狸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
首先从故事的角色中,小鸡和狐狸都是最能引发孩子极大的兴趣的小动物,故事的读本:惊险、起伏的情节、富有推测的故事内容尤为符合大班学龄儿童的探索和乐于助人的社会的心理。《纲要》在语言领域中也曾经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根据绘本的每一页故事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口语的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认真倾听,喜欢这本读本,并大胆讲述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和面对困难,懂得比自己强的人,去斗智斗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变化,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发现与图片相关的线索,喜欢这本读本。教学的难点,理解小鸡发起三次比赛的真正用意,感受故事中小鸡的聪明、机智和勇敢,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乐趣。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小鸡和狐狸手偶各一个。小鸡,狐狸,农夫人物各一个。背景图一副。故事绘本。背景音乐。大小树枝各一个。
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除了以我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合作交流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操作演示法:通过手偶的形象引导,会使幼儿深受喜爱,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在我操作手偶时,也可以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到小鸡与狐狸之间的差距(一个弱小,一个强大)。
观察法操作: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鸡,狐狸和农夫之间的关系,我选择了,用绘本故事书,这样使幼儿可以感受到形象,具体,有趣。
表演操作法:让幼儿与教师一起互动合作,进行情景的模仿表演,能引起幼儿的一定态度体验和感受,使幼儿能得到心理上的发展,并让幼儿观看,说说他们的感受,这样能渗透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分组讨论法: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根据不同环境下人物心里的变化进行讨论,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自己遇到了困难,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让幼儿学会用聪明才智斗志坏人和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延伸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遇到困难时候,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并作以记录,将好的办法可以教于其他小朋友,以便每位小朋友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听说游戏《猜莲子》
进行这个听说游戏首先要了解关于这个游戏的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这首儿歌很简短很容易记忆,而且有节奏,孩子们一定非常喜欢。这样,就容易为进行听说游戏打好基础。纲要中曾提出: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的是学习快速敏捷反应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这个猜莲子的听说游戏就贯彻了纲要中的这个要求,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定为:一、活动目标:1、学习使用比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同伴的发式、衣着等外部特征。2、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3、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二、活动准备:莲蓬一只三、活动设计:(一)游戏导入。在这个活动的开始,老师和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这样就自然地缩短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会觉得老师很亲近自己,为游戏情景的设置打好了情感基础。接着,老师出示莲蓬剥出莲子“这是什么呢?对,莲子。我们要在池塘里种上莲子,明年才能结出莲蓬。今天,请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师把这颗莲子种到池塘里,大家一起玩一个种莲子的游戏。”良好的游戏情景自然的设置好了,这也是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一种很好的策略。(二)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游戏规则有以下几点:1、扮泥的小朋友必须将眼睛闭起来,不能偷看,等儿歌念完后才能睁开。2、种莲子的人会在儿歌结束前将莲子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请大家来猜。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须重复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老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规则,老师解释的同时可以示范举例,这样会加深孩子们对规则的印象。(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规则讲完后,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眼睛闭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这样就可以接住老师递过来的莲子。大家开始念游戏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老师边说儿歌边从每个孩子身后走过,并且把莲子悄悄放入一个孩子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这个孩子的特征,如“我把莲子种在一个短头发的女孩手里,她穿着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请孩子们都来猜,猜对了,有莲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来说“我就是穿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的短头发小女孩”,然后游戏继续。在大家一起念“种莲子”儿歌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发音,鼓励孩子们声音宏亮的念儿歌,提醒孩子种莲子和拿到莲子以后都要注意保密,为孩子们自主游戏做好铺垫。这一步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孩子在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孩子感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带领着多玩几遍这个游戏。(四)幼儿自主游戏在孩子们对游戏内容和规则非常熟悉后,这时就可以请第一个猜对的孩子来种莲子,这样会提高孩子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积极性。孩子的自主游戏,是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老师要放手让孩子们愉快地玩,在必要时再指导孩子。比如,如果孩子们猜不出来,可以鼓励种莲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游戏顺利开展。当孩子们比较疲惫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分享活动也可以说是放松活动:品尝莲子。这样,围绕着种莲子、猜莲子到品尝莲子,孩子们始终投入的玩游戏,活动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