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劳动的孩子从做家务开始(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 五一劳动节幼儿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劳动节教案引言:经过小编的走街串巷,通过细心的社会调查,发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才的前提是成人,能自立于社会。成才的标志是成功,即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人离不开劳动,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因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然而家长们却被蒙蔽了,在家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这样完全是相反的,不仅没有锻炼培养幼儿的劳动的性格,还铸造了懒惰的性格习惯,是很不好的。希望爸爸妈妈们合理的给孩子们安排家务,培养孩子的勤劳习惯性格。
幼儿园教案名称:爱劳动的孩子从做家务开始(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3、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4、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四、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1——7自然段,思考:这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重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谁来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三遍 2、抄写词语。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五一劳动节学做家务的乖宝宝(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引言:妈妈上班,还要接我下幼儿园,还要会叫做饭,还要收拾屋子,还有哄我睡觉,妈妈好辛苦。后来我学会了做家务,帮着妈妈做饭、买菜、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事虽小,确实天天要做。妈妈夸我是个劳动小能手,五一劳动节又要到了,妈妈也提前祝我五一劳动节快乐,我也祝妈妈劳动节快乐!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锻炼幼儿做家务的熟练度,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高尚美德。
幼儿园教案名称:五一劳动节学做家务的乖宝宝(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情感: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目标:
1、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3、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难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承担家务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承担家务劳动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
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最好选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
(请学生说一说)
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
(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
板书: 五 做妈妈的小助手
二、利用课文,讲明道理。
过渡语:方玲和我们一样大,她是怎么想的呢?
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1、2段)
小结:对,她体谅父母的辛劳,想到应该做点儿家务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她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板书:减轻父母负担 做家务活儿
过渡语:她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看,方玲放学了。
2、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3段)
(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2)妈妈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会怎么想?(体会情感)
(3)方玲是怎样回答妈妈的问题的呢?(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方玲说得多好呀。不错,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4)方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方玲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学会一些劳动本领,培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这对自己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
儿歌:爱劳动
好儿童爱劳动,清早起身就扫地。扫完地,擦桌椅,还帮妈妈把衣洗。
我的五一我爱劳动(幼儿园需要的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引言:我的五一劳动节我们做主,我的五一我爱劳动,早早就做好了计划,五一劳动节我要帮妈妈做家务,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过一个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锻炼幼儿自己给自己时间定计划的好习惯,从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从小培养幼儿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儿园教案名称:我的五一我爱劳动(幼儿园需要的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目标:
1.激发幼儿为家人服务的情感
2.培养幼儿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预备:我的“五一”我做主的假日安排表
过程:
(一)引导幼儿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1.在过几天我们要有一个非凡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2.五一是劳动节,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吗?
3.为什么要劳动?
4.劳动很重要也很光荣,所以有了劳动节。
(二)激发幼儿为家人服务的情感
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祖国更美好、你们更幸福天天都在辛勤的劳动,你们想不
想在五一为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让他们放松放松呢?
2.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三)交流调查表
1.老师设计了一个我的“五一”我做主的假日安排表。
2.看看我们都要安排哪些事情呢?
3.等五一来的时候我们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过了一个又快乐又有意义的劳动节。
附:假日安排表
我的“五一”我做主
1.我的名字__________
2.五一我想做哪几件事
3.做这些事的顺序和时间
4.我为家人做了什么
5.我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小编的五一劳动节计划儿童故事推荐
吃完了早饭,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也开始了我的秘密行动——做家务。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将抹布洗干净,蹲在地上,一点一点擦地板,还没擦上一个房间,我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想到妈妈每天都要做这些家务,今天我终于体验到了妈妈的辛苦,我到洗手间洗了把脸,继续擦起来。坚持就是胜利!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将每个房间的地板全擦了一遍,地板亮了,我也累得趴在沙发上起不来了。但是看者亮得照的出人影的地板,我心里乐极了。
休息了一会,看看时间快十点了,我又开始了第二项秘密行动——帮妈妈煮米饭。
爱劳动的运垃圾宝宝(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引言:五一劳动节人们都洋溢着群天的气息,一堆一堆的结伴出游,垃圾也洒落在地上,小朋友们自发的组织起来,捡起地上的各种垃圾,将一堆堆垃圾运送到垃圾桶傍边,一点一点的放进了垃圾桶里,草地干净了,游人们看到了,都自发的将手中的垃圾丢进了垃圾桶。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从热爱劳动做起,将劳动精神延续下去。
幼儿园教案活动名称:爱劳动的运垃圾宝宝(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粗浅的环保意识,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活动准备:三根不同高度的平衡木、垃圾、垃圾袋、垃圾箱。相同高度的平衡木、小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韵律操
1.听好音乐跟着教师做运动。
2.动作有力,有精神。
3.指导个别幼儿动作到位。
(二)游戏活动:捡垃圾
1.教师带幼儿去娃娃城玩,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脏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情感。
2.这么脏,怎么办呢?
3.提出捡垃圾的规则。
(1)老师这里有许多垃圾袋,请你们把垃圾捡好后放在垃圾袋里,扔到垃圾箱里。
(2)记住废纸放在一起,垃圾罐放在一起。
(3)幼儿活动老师检查幼儿是否按照规则活动。
(三)感知讨论:
1.今天,我们来玩平衡木,谁能告诉我,这平衡木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讨论:
(1)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2)他的手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要伸手?
(3)仔细看看脚是怎么站的?
(四)操作练习:
1.幼儿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2.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调节幼儿选择不同高度练习。
3.提高幼儿不断增加练习难度。
4.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参加活动。
5.提醒幼儿擦汗。
(五)游戏巩固:
1.现在我们把这些垃圾都运走。
2.提出游戏规则:每次只能运1——2袋垃圾;去的时候“独木桥”上走,回来的时候从“小石头”上走;运垃圾的时候注意动作,要两侧举手才走得稳。
3.幼儿开始活动,教师指导。
(六)延伸活动:
(1)你们知道这些垃圾运到垃圾厂后有什么用?
(2)废纸,饮料罐它们又会变成什么呢?
揭秘可回收的主要的加工处理、回收利用的方法有:
1.垃圾再生法:垃圾经分类后,对其中可直接利用的物质进行再回用。如:废弃的玻璃、塑料、金属、纸张书报、木材废布、废油等。
2.垃圾焚烧发电法: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既能彻底消毒除害,又使垃圾变成了能源。
3.垃圾堆肥法:依据传统的农业积肥原理,利用有机垃圾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
4.垃圾生物降解法:运用具有多功能高降解能力的多种菌群,对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加快分解,使其变费为宝、物尽其用。按菌种不同,又分为厌氧降解和氧化降解两种。
一般情况下,生活下的可回收资源主要有: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我们都知道废纸是可以买钱的,经常还有人到我们小区里叫着收废纸呢。)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我们生活中用的很多塑料制品其实就是废弃塑料重新加工而成的。)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生活中像酒类的瓶子很大部分就是回收重利用的)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小子现在还记得家里有把勺子是用这些废铝重铸的)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等。
五一劳动节引发的家庭劳动大战(幼儿园教案)
引言:五一劳动节前,宝宝突然和我要洗衣服,我问她干什么,她不告诉我,后来自己悄悄的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洗自己的小袜子,我和老公在门外看了很久,孩子笨手笨脚的学着洗衣服的样子,泡沫溅到了宝宝的头上,宝宝自己开心的笑,我们也笑,宝宝长大了。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让幼儿对劳动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家庭劳动意识。
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案:五一劳动节引发的家庭劳动大战(幼儿园教案)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那么父母应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呢?
1、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让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的习惯。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的外,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这些必要的劳动,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
2、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要指导孩子凡自己生活过的角落都要及时动手整理。早晚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孩子把剪在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打扫干净;自己用的痰盂自己倒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有秩序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父母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为家庭其他成员服务中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对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学烧菜技术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这种品质正是孩子独立生活所必须的。
家庭教育有四大误区
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孩子回到家里,想做点儿事情,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父母们总会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是将来“成才”的惟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2元。当被老师发现并提出批评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