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5-09-22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一、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鸣炮,约一分钟)各位领导、来宾、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沉痛悼念原局长(党委书记)同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与世长辞,享年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并敬献花圈的单位和领导有:在此,我代表同志治丧委员会向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同志丧事付出辛勤劳动的单位、戚族亲友和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请节哀顺变。

二、三鞠躬,默哀三分钟

请大家向同志遗像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请大家向王玉亭同志遗像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

三、致悼词

现在,请同志致悼词。

四、家属讲话并致答谢词

现在,请同志的同志代表家属讲话,并致答谢词。

五、向遗体告别

现在,请参加追悼会的同志们向同志的遗体告别。追悼会到此结束。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司仪:敬献花圈花篮的单位及个人有:X协会、俱乐部、X协会会长等

由先生致悼词;

司仪: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激励着我们永不放弃。

下面有请X协会会长致悼词!

司仪代读唁电、唁函;

由家属致答谢词;

司仪:逝者已矣,请家属致答谢词。

全体肃立,向先生遗体行三鞠躬礼;

司仪:别让泪水打湿前行的路,我们能做的只有坚强,现在请全体肃立,向先生遗体行三鞠躬礼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来宾绕灵一周,瞻仰先生遗容,慰问家属(奏哀乐);

自由悼念,做最后的挽别;

司仪: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前来参加先生的追悼会,使今天的追悼会特别隆重,谢谢大家!司仪:请家属绕灵一周,做最后的挽别。

司仪宣布追悼会结束。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一、主持人宣布傅追悼会开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傅追悼大会,

首先默哀3分钟。(奏哀乐)

二、介绍傅生平

傅,男,高小文化,1944年农历八月初八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镇罗咀村张庄村民组中农家庭,曾担任过庐江县罗河镇罗咀村张庄村民组会计、生产队长等基层职务四十余年。傅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头,他十五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带着四个子女相依为命,拉扯长大成人,后来成家立业时,一生养育四个子女,并为子女日夜操劳,当子女们成家立业正值幸福生活时,自己却因疾病缠身,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20xx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八,零点三十六分,驾鹤西游,享年73岁。

三、今天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嘉宾和亲友名单是(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内容略

在此,我代表傅治丧领导小组向傅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嘉宾和亲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傅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

傅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勤勤恳恳做事、明明白白做人,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亲友、好会计、好队长、好同志,也使孩孙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好爷爷、好外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傅祥淑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的人格魅力。

傅您安息吧!

您的精神永垂不朽!

四、请家属,长子致答谢词

五、现在,向傅遗像三鞠躬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六、现在,向傅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奏哀乐)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17号的下午,或许是最后一次的同学班会,也许以后我们都不会像今天一样在一起笑或哭了。以前有在作文本上写过:“我的心里好象有座电影院,重复放映着初中三年的电影,而观众只有我一个而已。或哭或笑的一个人躲在墙角独自回忆。曾想起别人说我傻的可爱,也不准谁遗忘谁好谁坏。”想想那时候,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感伤,那现在真的是要哭出来啦。曾在班上,信誓旦旦的对好朋友说:“以后要上同一所学校,今生今世都要在一起,永远不要分开。”可是我的朋友,你在哪儿?今天下午去填志愿,可能老师就要宣布初3[3]班正式毕业了,不知道那时那刻,我在想什么,同学们又在想什么,会不会哭呢?我不敢肯定。

很多人知道我喜欢一首歌,叫《那些花儿》,很好听的一首歌,是讲述友情的。“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很凄美的歌词,加上范范的真善美的嗓音,真的很让人动情。

逝去的年华啊,它和散落在幽谷里的那些花儿一样,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又是一个明媚的日子,早上的空气有点寒冷也有点心爽。要问我为何如此像花儿一样缤纷灿烂,那是因为将要离开小学了,虽然有一丝舍不得但想想将要从花蕾变成鲜花是多么的幸福。

在最后一次走在上小学的路上的时候,看见3班的几个同学脸红红的抱着一箱饮料。后面的大个手提着西瓜有说有笑的打闹着,我们班也想出兵出钱的去买,可是显赫的半兽人(班主任)不同意,弄得班上的几个热心肠有力就愁没窝使啊!当然毕业后照相的忙着找同学照,写同学录的在学校里也司空见惯了。

还有忙着搞联欢的准备台词,在这一时间从我们毕业生的脸上没有人看到有学习的压力。

坐在往日厌烦的椅子上看着大家尽心尽力的节目表演那滋味也是别样甜的。想到这里我心中已萌发了一首诗歌:风去吹,别问会去何方,花落了,别去闻它过去的清香~~而过去的我们又有如此芳香,在回忆的日子里我们扮演着多少天真的角色,而我们的幼翅已经强壮对着长空展翅飞翔!

我们永远是要强的永远是团结的。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两个不灭的灵魂一直伫立在那儿,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她们总是会习惯地向那棵木棉跑去。

那棵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木棉在模糊的梦境里依然青翠得像永不褪色的碧玉,鸟儿在叶子间自由自在的跳动。大树下依然有我和琳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头仰得很高很高……

操场

烦闷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教室,清脆的铃声一响,教室里突然“轰”的一声,由原来的拥挤变得空旷。

阳光和煦,微风怡人。沙子遍布的小操场被我们占了一角。在常人看来我们的行为似乎显得可笑幼稚,甚至在一旁的小孩子都忍不住嘲笑我们,没错,无可置疑的是我们这群读初三的大孩子竟不顾形象地啃着根一毛钱的冰棍。五毛钱或者一块钱的雪糕对我们而言似乎太奢侈了,我们暂时没资本去享受。这寒酸吗?不觉得,只觉得是在拥抱简单而明亮的快乐!

有句话说:因为心是豁亮的,所以笑容是明媚的。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的笑容在春天的日子里照亮彼此的心,一切都是暖和和的。

走廊

兴奋的程度正随着秒数的增加而逐渐加课,“58、59、60,铃……下课啰!”

“哈哈……”我得意地仰天大笑三声。黑老巫,你总是栽在我手里了。

黑老巫向我投向乞求的眼光,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道:哦,原来猜拳猜输的人想要耍赖,不敢大冒险,真是t不守信用的人。

黑老巫这会可被我击退了,于是站在走廊上对着各个教室大声喊道:“我是大笨蛋!我是大笨蛋!”刹那间,黑老巫几乎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

“完了!完了!形象全没了。”黑老巫一脸可怜模样地说着。

“哎!你本来就没啥形象可言。”我说完后屁颠屁颠地哼着歌儿溜走了,乍一看,不好,黑老巫这头猛兽将快要袭击而来,快闪!

木棉

这辈子,无论时间怎样无情地逝我而去,无论世俗将我怎样的摧残,无论冷漠会怎样地将我变得麻木,都无法将我内心里那棵美丽的木棉砍掉,它只会在我心里越长越高大,枝干越来越坚韧。

等待已久的铃声终于响起,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奔向那棵木棉树。

柔情的风儿吹拂着,雪白而又轻盈的木棉在空中飞舞。我们这群孩子们将手托得高高的,去迎接着自己疼爱的木棉。我的双手在空中摆弄了许久,即使使尽全力,跳起身来也捉不到我所盼望已久的木棉,在一旁的“公鸡”便把他的木棉送给了我,那是我见过最后最松摸起来最舒服的木棉。

几天过后,“公鸡”突然销声匿迹了,他给了木棉也被遗忘在黑暗的角落了。后来,我和琳总会去仰望那棵木棉树,因为我喜欢木棉飘飞的日子。

毕业了,又意味着高中的开始。

高中的铃声总是让我的心里感到空荡荡的,可我一直在等待着曾经那清脆而又平和的妙铃再次响起。我在期待着,期待每次铃声过后的不同惊喜。

我等不到,即使以前的学校离我家200米远,我却没勇气再踏进去,那儿的铃声已不属于我,只属于我的回忆——那些依稀的梦想。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毕业班开学第一天

福建省泉州码头中心小学六年一班阎佐

今天我刚醒来还想在睡一会儿,可是一想到今天要上学了,便不得不乖乖地起床了。洗刷吃饭之后,就要去学校了。小雨如牛毛,微风伴雨飞。我下了车,慢慢地走向我的教室门前。这时候遇上了同学黄宜忠,我们两个聊了聊后就进了教室。

这里好脏啊,桌子上,椅子上都是灰尘,地上全都是纸屑,同学们的声音充塞整个教室,轰隆隆的,让人感到很压抑。毕竟这么勺没见面了,心理上有一种对学习,对同学隐隐约约的陌生,和对学习生活的恐惧。又是微雨同树舞,却无知了与蛙鸣。心里想的多多,不在此细言,只有这寥寥几笔:

记得往日熟悉不过也有小小牛毛雨,今日亦然则感陌生亦有微雨奏旧曲。那歌是,树枝树叶沙沙响,风拂大地静静乐。

还是感到很不自然,这时由于可能会有台风来袭,故而教育局发布了命令,今天不用上课,一直到星期一。你说这巧吗?

回家的路上,不禁又听到了那歌。心潮起伏,毕业班了呀,压力总比以前大呦!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谊(yǐ)”、“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 “嫂”的写法。

(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读感悟亲情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

(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

[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

(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出示句子)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读:

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

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

[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二) “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b.感情朗读,演读。

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读句子。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b.感情朗读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1)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读)

(2)评读。(注意体会与大娘告别的不舍,对小金花的疼爱,对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2)激qing配乐朗读:

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b.当我们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对小金花说:――(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c.当我们面对拄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想到她为了给我们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对大嫂说――(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赞颂亲人

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说出你们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

[设计意图:情感喷涌时,让学生适时地抒发,并尝试用反问句来表达情感,既能让学生抒发自己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又加强学生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二、课内链接课外,仿写段落

1.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读课文,体会无数志愿军战士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

3.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节选志愿军战士感人的故事),读后谈感想。

4.师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同样可以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

5.交流评析。(评析可重点引导学生从事例描写是否感人,反问句运用是否恰当等方面展开)

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

3.创设情境引读。

(1)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师: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生齐读4-6自然段。

四、小结

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六、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http: / / / kmyc / kmyc.htm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 告别作文开头和结尾 ⬗

课时目标: 

1. 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与志愿军话别的朝鲜人民有许许多多,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代表?(出示插图,认一认) 

3. 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4. 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读课文 

二. 学习第一节。 

(一) 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 导语 :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2. 音响,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 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4. 读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划圈有关词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 交流:①动词:“带者,顶着,冒着,穿着,送到 

——冒着生命危险很勇敢 

②雪中送炭——像母亲一样,深情厚谊,慈母般的爱。 

③你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6. 指导感情朗读。 

(导语 :老师觉得读好书,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试读—指名读) 

(二)看第三件事情 

1. 过渡: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但更使人感动的是,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创设情景(音乐,朗诵) 

2. 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读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出示灯片) 

4. 交流:“丢下,背进,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还高、比 海还深的情谊。 

5. 怎样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又怎么让人感动!) 

1. 出示:“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B.怎么读? 

2. 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三. 写其他部分。 

1. 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出示:八年来------!) 

2. 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志愿军,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 引读其他部分。 

4. 过渡。 

四.学习第2、3节 

1. 分组学习第2、3节。 

1、 2大组读读第二节,3、4组读第三节。思考: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 

3、 大堂交流 

△ 、第二节。 

从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没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日子却哭了,从中感受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 

△ 、第三节。 

从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感受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 

4.读好第2、3节 

6. 小结: 

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 

五. 引读第4-6节 

1、 创设情景火车鸣笛声响。 

2、 引读:听,列车的汽笛声已响起,此时,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此时,志愿军发出内心的呼唤——“再见了,亲人……” 

附:板书: 

23、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衣服 

大娘 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 救走了 牺牲了妈妈 

大嫂 挖野菜 失去了双腿 

相关推荐

  • 冬至作文开头和结尾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10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冬至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2024-11-04 阅读全文
  • 元旦作文开头和结尾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旦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元旦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元旦节,表示新的一年来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
    2024-09-12 阅读全文
  • 2024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2024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篇11、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2、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3、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4、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
    2024-09-14 阅读全文
  • 圆明园作文开头和结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览圆明园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圆明园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由圆明园遗址开...
    2024-10-18 阅读全文
  • 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22句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转变观念。当我们从工作中脱身时,我们经常会分享一些经典的句子,漂亮的句子看起来赏心悦目。你比较喜欢收藏的句子有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别编辑了“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2023-01-07 阅读全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10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冬至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2024-11-04 阅读全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旦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元旦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元旦节,表示新的一年来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

2024-09-12 阅读全文

2024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篇11、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2、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3、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4、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

2024-09-14 阅读全文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览圆明园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圆明园作文开头和结尾 篇1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由圆明园遗址开...

2024-10-18 阅读全文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转变观念。当我们从工作中脱身时,我们经常会分享一些经典的句子,漂亮的句子看起来赏心悦目。你比较喜欢收藏的句子有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别编辑了“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2023-01-07 阅读全文

Copyright©2001-2025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