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5-09-21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望成果往往难以实现。每次,我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结果总是与我的愿望有差距。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下学期的教育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娃娃家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这里有各种各样模仿生活的模拟玩具,还有能够安抚幼儿情绪的各种各样的娃娃,在这里游戏是孩子们每天快乐的.时光。
这天,孩子们在娃娃家里进行游戏,大家都玩的兴高采烈,希希和耿耿在一起“在厨房做饭”。但是两人因为都想用同一个“炒菜锅”而发生了争执,希希说“这是我先看到的。”耿耿说“这是我的。”两人都不肯退让,后不欢而散。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在交往中发生矛盾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他们这个阶段还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当我想作为和解员劝两位好姐妹重归于好时,希希主动走到耿耿面前说:“那咱俩一起‘做饭’吧。”耿耿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好!”看着他们又欢声笑语的一起游戏,我心里涌上一阵暖意“他们,长大了!”
每一名孩子都是天真单纯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事物都很懵懂但又充满好奇,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去感受,积极的迎接每一天,热情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也许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就会觉得:孩子们,正在一天天成长!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该吃早餐了,轩轩喜欢今天的汤粉,吃完了却没说要再添一点。吃完的幼儿都去玩玩具了,轩轩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轩轩真好!上课了,我发现轩轩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轩轩身边,摸摸他的'头,天,好烫,我明白了,原来轩轩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轩轩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轩轩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轩轩说:“轩轩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轩轩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轩轩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轩轩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轩轩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今天,我带小朋友们去如厕,诺诺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哭了起来。这时我看到苗苗走了过去,把他扶了起来,还细心的帮他擦掉眼泪。从卫生间出来之后,首先我表扬了苗苗对诺诺小朋友的关心,让大家向她学习帮忙关心别的.小朋友,内向的苗苗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又过了几天,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苗苗主动和小伙伴收拾、整理玩具,结束后又主动如厕洗手,表现越来越好,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经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这需要老师们去发现和挖掘。家庭教育学家卢勤老师曾经说过:“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而我们就是要用心的去观察、发现每一名幼儿,给孩子们适合的引导和帮助,用心体会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世界里面离不开鼓励的语言。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作为老师和成人不是第一时间帮他解决,而是用适宜的方式鼓励和启发孩子:“试试吧、你可以的、你应该能更好”,会让他们体验获取成功的自豪感。
中班的孩子升班后,要开始自己尝试学画名字。开学的第一次主题活动,当我拿出学习单说道:“现在你们已经升级为大班的'孩子,从今天开始大家在完成学习报告单前,首先请将自己的名字画在横线上。”我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孩子嚷嚷道:“周老师,我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紧接着有些孩子也跟着叫起来:“周老师,我也不会写字。”我赶紧回应:“周老师不相信你们不会写名字,你们会不会画画?”“会”孩子们回答道,“会画画的孩子一定会写名字”我马上补充道,“谁愿意来试一试”。“周老师,我想试一试”乐乐一边说一边高高的举起了手。“太棒了,你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孩子”,我一边说一边将乐乐的姓名贴递给了他,他一边看自己的名字贴一边在黑板的白纸上画出了自己姓名的模样。座位上的其他孩子认真的看着乐乐画名字,等乐乐将名字画完,我和孩子们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
于是我趁热打铁的问道:“孩子们,写名字,难吗?”。孩子们响亮的回答:“不难”。“大家都敢试一试吗?”“敢”!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我们班的孩子从入园以来睡觉情况都很好,涵涵小朋友很活泼,很有个性,但每天午睡时都会睁着大眼睛,不肯入睡,嘴里一边说:“我不想睡觉”。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安静的躺了下来,一心想玩的涵涵坐了起来,“老师,我想尿尿!”“好,回来之后要马上睡觉!”过了一会,涵涵怎么还没有回来,这时才发现涵涵在洗手间走来走去,“涵涵你在干嘛?”“没干嘛!”我们回到了寝室,涵涵却怎么也不肯上床,“老师,我不想睡觉!”我对涵涵说:“睡觉是为了让小朋友下午时更有精神的玩呀!”不管怎么说,她就是不肯入睡。
一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睡着了,只见涵涵在床上,不肯躺下,以前用过许多的方法都没用,我走到她跟前,抚摸着她的头发说:“涵涵的头发真漂亮,帮你梳个辫子吧!”梳完头发之后我们一起来到镜子前,涵涵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开心地笑了,“涵涵等你睡觉起来我再给你梳一个更漂亮的发型!”涵涵使劲点了点头,在短时间里甜甜的睡着了。
之后每天在上床之前涵涵都会说:“老师,我不想睡!”过一会自己又说:“老师,等小朋友起来后你可再给我梳个漂亮的小辫子!”最后都会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而且睡的很香。
每次起床之后给涵涵梳完头发她都会的到镜子前去照一照,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时候只需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小礼物,还有一个小承诺,都会让孩子们感到满足,不要让午睡成为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们知道睡觉能让自己的身体长高是一件开心的事.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小涵入园两个月以来给我的印象是懂事,因为他从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过,更没有尿床,比较平稳地度过了“入园关”。
可是最近小涵却天天尿床。
我很纳闷,入园已经两个月了的他,怎么倒反常地尿床了呢?
小涵父母告诉我,在家里小涵并不尿床。
为了改正小涵的尿床习惯,午睡时我特别留意他,经常提醒他上厕所,但我发现,提醒没有效果。更令我恼火的是,有时他明明醒着居然也尿在床上!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决定和小涵父母深入沟通。
通过了解我知道:小涵从小一直离开父母和姥姥生活在南方,是入幼儿园前刚来到涿州和父母、奶奶一起生活的。刚适应了离开姥姥后的陌生环境,刚对家人有了亲近感后,又遇上了上幼儿园这一巨大转变。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一时不可能一下子接受。入园时,尽管有抵触,但小涵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用哭闹的方式表现出来——小涵从小就离开父母生活,经验告诉他这些方式 “无效”。但是,小涵爱观察爱思考。
小涵通过观察发现,班内幼儿尿床就能被家长提前接走!在一次次故意尿床后,小涵奶奶都把他接回了家,小涵尝到了尿床的“甜头”。
这是我们的分析,为了验证,我们决定采取“对策”:第二天,妈妈在送小涵来园时同时带了两套干净的裤子和一套新的小褥子。
中午,小涵“故伎重演”地尿床了,我给他换了干净的裤子,小床上垫上了干净的褥子。若无其事地做完这些后,我故意不去理会小涵在我身后“追寻”的目光。
第二天开始,小涵不尿床了!我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小涵把不愿来幼儿园的情绪转变成了尿床,借此来满足被家长接回家的目的。和这帮鬼精灵般的小家伙生活在一起,可要多动动脑筋哦!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玉舒和张熙是从小一班来的两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来幼儿园,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她扶起来,她自己就爬起来了,也并没有觉得摔倒了会很丢脸,班级有几个男孩子开始笑她,她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我走到她身边安慰她并批评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儿时。我发现张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几张纸,跑到玉舒旁边帮她擦擦眼泪,边拍拍她的背,边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则在做自己的事情。幼儿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归属感,幼儿会把之前的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自己班级的同学才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难要去帮助他。
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 ,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张熙给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励,让冒玉舒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归属感。 我马上表扬了张熙这种关爱小伙伴的行为,并让幼儿要学习张熙的这种行为,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关爱能带给他人安全感,给人一个归属感,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被关爱。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今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星霖走到我面前,低着头,不说话,手使劲地拧着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湿了,全部都湿了。我轻轻地问他:“衣服为什么湿了?是不是洒水了?是不是开水龙头的时候,用力过大,把水溅得满身都是?”他一直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不说话。我接着问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 星霖还是不说话……这个时候,我正要批评,但看着他扁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于是我用我的衣服给他换下湿了的衣服,告诉他:“先穿老师的吧,等你的干了再换下来。”接着,我开始揽着他,耐心地等。一分钟过去了,星霖终于抬起头,说话了,他说:“老师,我刚才大便了,水冲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冲的,不小心,盆里的水就洒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冲下去了。”
我紧紧地抱着星霖,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伤了孩子的心。
星霖也紧紧地抱着我,向来,孩子抱我总是紧紧的,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们总是因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当然,并且把这个想当然当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伤过孩子多少次心。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吧,也许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上泡泡冲干净,小手甩三下。”这是从我身边的孩子们的嘴边唱出歌声。他们边唱边认真的洗着手,小心翼翼的决不把水弄到自己的衣服上和地砖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正确洗手,把手洗干净,不玩水才是老师喜欢的乖宝宝。
回想起几天前这些孩子在厕所玩水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每当饭前便后,或者小手脏了,他们都要去洗手,偷偷的在角落玩水,每次洗手出来不是这个衣服袖口湿了,就是那个衣服湿了,有的还会把裤子也弄湿,。可是自己的手呢,却还是脏的,不是没洗干净,就是手上还有肥皂泡泡。于是我在幼儿洗手时,在旁边督促他们,告诉他们洗手时要注意什么,水龙头开得小一点,洗完手把小手在水池里甩甩,把水甩掉。我把《洗手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给他们,告诉孩子们要节约用水,千万不可以玩水,那是浪费水资源。通过几天的努力,大部分孩子都不再玩水,用正确方法的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听着那幼稚清脆的童声,看到地上是那么的干干净净,每个小朋友的衣服也都是干干的,手也洗得干干净净,我也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第6篇中班下学期教育随笔
冬日,幼儿入园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小鸟。“老师,小鸟在外面太冷了”,“小鸟迷路了”,“不对,小鸟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老师,快捉住小鸟”……在小朋友的议论声中我悄悄地捉住小鸟。刹时间,我的手也捉住了孩子们许多惊喜的目光。
孩子们一窝蜂地涌过来,“小鸟饿吗?”“小鸟会说话吗?”“小鸟要不要小便呀?”我微笑不语,把叽叽叫着的小鸟放在一个孩子的耳朵旁边,让他听小鸟说话,孩子们争着要听小鸟说话。他们的欢声笑语如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给教室带来了温馨。我知道,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已用爱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小鸟的眼睛闭起来了”,“小鸟好象哭了,它是想妈妈了吧!”只听珊珊和丹丹面带愁容地说着。顿时,教室里安静了。“小鸟是不是想家了,它的家在哪里呢?”随着我的问话,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我告诉他们:小鸟的家是蓝天,它喜欢自由地飞翔。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后,站到阳台上放飞了小鸟,孩子们欢呼着:小鸟再见……
小鸟飞走了,留下了我的思索:假如我没有去捉那只小鸟,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满足;假如我当时不是放飞了小鸟,而是用绳子系住小鸟细细的脚,把它留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赏玩。那就失去了一个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机会,结果会大相径庭的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表扬,如果是真诚的表扬,就会真正地打动学生的心,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期待和鼓励。那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能让幼儿如沐春风,真正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能从心底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如果掌握了表扬这点艺术,就如同一个高明的琴师一般,在琴键上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明明是我们班有名的“淘气鬼”,活动课除了做小动作外,就去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没找到更好的办法让他改变。
有一天,教室内的有一块天花板倾斜了一个角,为了孩子在室内的安全,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去摆正那块摇摇欲坠的天花板,于是我爬上桌子站在椅子上,心里怦怦直跳非常紧张;双腿也在不听使唤,不停地打颤。突然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明明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想想平时我多对他那么凶……此时,我的心里酸溜溜的,泪水也模糊了自己的眼睛。
我下来,真诚的对他说:“明明,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给了他一个拥抱。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活动课也不做小动作了,也不打扰别的小朋友了,就是偶尔一次,一听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从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表扬虽然不是全效的、万能的。但如果适时地运用恰当方式去评价、赏识、勉励幼儿,充分发挥表扬的魅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又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去激励孩子发展优点,引起幼儿心里的共鸣,相信自我,争做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幼儿。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很固执,老师不严厉一点,他是不会听你的。”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他妈妈带来了早餐,但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馨馨小朋友因家里有事几天未来园。他就问:“老师,馨馨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有来读书啊?”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馨馨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这天,我上中班正忙着打扫卫生,李国睿跑过来说:“老师倩倩吐了”。我忙跑过一看倩倩吐了一裤,我忙把卫生间的卫生纸拿来帮倩倩打扫。当我忙完后再到卫生间放纸时,被眼前的一幕逗得哭笑不得,我拿卫生纸时王睿杰正在大便,我着急没有管他,但是当我回来
时,郑振东不明白在哪里拿来一张广告纸正忙着给王睿杰擦屁股。我立刻制止他们没再说什么,帮忙王睿杰擦完屁股让他们去上课去了。
过后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玩具玩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保温桶里的水哗哗的流没人管,小朋友跌倒了没人帮,图书扔得满地是,都要老师自己做或在老师的提醒下幼儿再做,或有的说:“不是我做的”。此刻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只明白别人来帮忙我关心我,而不主动帮忙别人,关心别人,太自私、太没互助意识了。
我又想到郑振东为瑞杰擦屁股这一现象,我重新审视刚才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我把一些互助为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述中,我发现那几位幼儿说:“以后我也帮忙别人,做个好孩子。”
自此以后,我们班的`保温桶在也没哗哗的流过水,幼儿在活动后都能把图书、玩具等物品摆放整齐,小朋友跌倒了有人扶,再也没有掉在地上没人捡的图书了。
❖ 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 ❖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午睡时,冬冬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
我虽然有困意,但也要陪他玩游戏,可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冬冬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冬冬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乖冬冬,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她要为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冬冬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冬冬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冬冬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
”嗯!”在心底为冬冬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冬冬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
想了解更多【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网的资讯,请访问:教育笔记中班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