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太“独”家长有责任

发布时间:2022-03-31 对有好奇心的孩子如何培养 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寄语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寄语

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常听有的家长说孩子特独,爱吃的东西连最亲的人也不肯分一点。许多家长为此伤了不少脑筋。可是您反省过自己吗?平时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是不是说过“最好吃的给宝宝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奶奶舍不得吃,专留给宝宝的”等类似的话呢?还有一种情况,比方孩子拿着爱吃的东西出门,有的阿姨看见后和他开玩笑:“这么好吃的东西,能分给阿姨一点吗?”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要求,幼小的心里会“斗争”一下,家长肯定会鼓励孩子分一些给别人,等孩子终于下定决心时,“行,给你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大人应该愉快接受并表示感谢,但事实上,通常大人会说:“宝宝,真乖!阿姨不吃,宝宝自己留着吃吧。”大人的这种做法,是和平时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的效果相抵消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女儿甜甜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讲孔融让梨,遇到需要分享的时候,就以孔融为例,引导甜甜,让她分给家人,她就会说“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或“老人先吃,小孩后吃”。刚开始,对于孩子的正确选择,全家人都鼓掌表示宝宝做得对,受到表扬,甜甜也非常高兴,慢慢地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能够很自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太任性咋办?——家长学校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度庇护则容易影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任性儿童,我们应采取以下矫正方法。

1、当孩子心情急噪,乱发脾气时,在指出他的错误以后,让他知道乱发脾气,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受冷落后,他也许会改变态度。这种方法叫“冷处理”。

2、对有些任性连基本生活习惯都没养成的孩子,应该为他安排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如果父母一时做不到,可暂时让他离开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这对矫正孩子的坏脾气也有一定效果。

3、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旺盛,可以引导他们经常参加一些有严格规则的游戏和活动,这样既可使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发泄,又让他们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守纪律、遵规则的训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的孩子考试成绩很糟糕,当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却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来推卸责任。其实,孩子有推卸责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关调查显示,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推卸责任习惯的占60%以上。

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正是家长积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慢慢纠正,那么他们推卸责任的做法将会有所缓解。事实上,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是一个慢慢提升的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到性格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家长所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

孩子喜欢逃避责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我要是敢承担责任,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观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由家长说了算,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每当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担当,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PS:家长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富有责任感的心是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其次激发孩子的潜力,最后家长们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家长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应该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清楚,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有句俗话得好,孩子不出息,父母赚一辈子的钱可能孩子一天就给你花光了。孩子出息,父母一辈子赚的钱,孩子可能一天就给你赚回来了。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长过长中的重要性,尽到家长应该尽到的责任,认真做好孩子的成长导师。同时,要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要太宠爱孩子,过分的溺爱会害了孩子。

二、父母要多学习家教经验

好学生的孩子往往都有称职的父母相伴,有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其他家长学。因此,家长可以购买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杂志,每天阅读。也可以与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可以向孩子表现好的家长取经,询问教育孩子的方法,取他山之石。另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夫妻之间、与孩子爷爷奶奶之间要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

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作为父母,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情况以及有没有听不懂或不会做的题目,了解孩子在校与同学相处得怎样,有没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解情况后,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一是跟孩子讲清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述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孩子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告诉孩子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心胸要开阔。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益终生。父母只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责任是老师的,但孩子是家长的!


常常听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长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

有的家长去开家长会,回来说自己一直在睡觉,老师废话太多了……

听到他们这样说时,我总是在为那些孩子担忧。是的在幼儿园生活的日子里,责任是老师的,老师应该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是,事实上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家长的教育!只有父母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才是负责任!

所以一定要明确,责任是老师的,但是孩子是家长的!

1

老师保证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2

老师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会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

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

老师很少主动找家长交流

一般家长被请到学校,那孩子的问题就有点严重了,所以,孩子的小问题,老师一般不会找家长沟通的。

但是做家长的在发现这些问题时,如果能跟老师积极主动的去沟通,那在孩子成长和学习这件事上绝对是帮助很大的。

4

老师给孩子传递不了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请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5

不要指望让老师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不要指望让老师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集体观念、规则意识等知识。

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

幼儿园老师没有精力帮你去培养所有的东西,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6

老师给不了孩子上进心

很多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相背离的,他们主张快乐教育,却将快乐教育误读了。

快乐教育不是不主张让孩子学习并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是不让孩子努力上进,而是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开心的学,并持之以恒,充满上进的欲望,有所收获。

现实是中国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不自觉的挤进了竞争的行列,而你灌输给孩子不上进的快乐思想,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

受不到老师的赞扬,得不到同学的钦佩,你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自己觉得不苦不累,完全可以应付自如,是可以让他多学点东西的。

7

老师给不了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阳光很多。

我们不是抨击家庭不健全的孩子,而主张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轻松自在的成长空间。

而作为陪伴孩子短短三年的老师,只能尽力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但长久的幸福感,是老师给不了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8

你对孩子的影响力永远大于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长大。在幼儿园的时光,老师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照顾好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

但在孩子的一生中,希望父母能承担起身为父母的责任,做好日常的言传身教,陪孩子一起蜕变,一起成长!

 

育儿知识: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独立性


育儿知识: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独立性

《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是一篇值得思考的文章,因为它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即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爱?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呼唤父教,可是什么样的父教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应该说,作为父亲,苏以彬投入全部心血教育女儿,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女儿苏晓梅进入哪个学校上学,父亲就把饭店开到哪里,以求方便孩子学习。为了考出好成绩,他逼女儿做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作业,使女儿睡眠严重不足。为了激励和监管女儿,这位父亲甚至与女儿考进同一所大学。

从表面上看,苏以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完全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但是,如果从父教与女儿成长的意义上说,苏以彬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他以一种畸形的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生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有专家提出了好父亲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喜欢、崇拜、感恩、信仰。也就是说,被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好父亲的及格线。孩子不愿意接受的父亲都是不及格的父亲。

当然,父母的分工不是绝对的,父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母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就各自的天然优势与特殊责任来看,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即自信自强和自理自立,因此要给孩子更多独立生活和丰富体验的机会。

如果从青春期女孩成长的角度看,更需要与父母充分的情感交流,才可能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经常与父母处于对立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危机。比如,在家庭得不到温暖的女孩,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所谓关心和体贴,都可能成为诱因。

从以上两个角度看,苏以彬这位父亲的做法具有严重的缺陷,因为他给女儿的成长空间过于狭小,给女儿的理解和尊重太少,而这些缺陷造成的后果潜移默化存在于女儿身上,难以通过考上大学就轻易改变。

由此看来,父亲的教育乃至整个家庭教育都是有原则有方向的。例如,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因此,孩子10岁以后,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就是尊重二字。

略感欣慰的是,女儿苏晓梅考上大学后,父亲苏以彬基本答应不再干涉女儿的生活。希望父女俩的契约能够执行下去,更希望天下父母以此为戒,切不可重蹈覆辙。

如果环视一下今天的家庭教育,不难发现,那些悲剧性的家庭教育故事,几乎都是专制或者溺爱的结果。相反,那些成功的幸福的家庭教育故事,几乎都是理解、尊重或支持、帮助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规律的,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最根本的理念。

家长有行使“一厘米主权”的责任


又送走了一批孩子,也可以说又见到了一批家长朋友。每期结营都是这样,送走孩子们的同时会与许多家长朋友交流,为他们咨询、答疑等等。每到这时,我都会听到家长朋友说这样一句话:猫妈,不是我这当家长的太在乎孩子的成绩,是现在这个社会的问题,大家都这样做,我不做根本不可能。再说了,孩子成绩不好,他(她)在班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到处都这么在乎成绩,成绩不好的孩子哪里会有自信呀!如果是面对一群家长,这样的话一出口,别的家长都会纷纷表示认同,一脸无奈与无辜的样子,那阵式是在表明:自己之所以对孩子的成绩进行盯人防守,全都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如果社会上这种“唯分论天下”的风气不改变,自己也无能为力。其言下之意好像是在说:猫妈你有本事把这股风给扭过来呀,你不是也扭不过来吗?你都没办法,还总让我们不要只关心成绩,这不是空口白牙说梦话么!

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忽然让我想起了“一厘米主权”的故事。它说的是,柏林墙推倒后审判东德警察一案(详见郭道晖:《还原真相是走向正义的第一步》,载《炎黄春秋》2010年第2期),该警察曾奉命开枪杀死越墙奔向自由的青年。其辩护律师认为,开枪是服从和执行东德政府的法令,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即只开枪而故意不打中),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任何人都不能以服从命令为借口而超越一定的道德伦理底线。不道德的行为不能借口是奉政府的命令干出来的而求得宽恕。在不得不执行恶法恶令的时候,当事者应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尽最大智慧,“留有余地”地、打折扣地执行。也就是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势下,你有凭良心坚持和运用这“一厘米主权”的道德义务;否则你必须承担罪责。

朋友们看到我举出的这个例子,一定认为猫猫的思维太跳跃了,人家举这个例子是在谈公权力的使用,跟家庭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从表面上看,没什么关系,从实质上看关系就大了,这个例子中除了命令与良知之间的平衡点外,还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责任。东德警察不能因为执行上级命令的理由为自己开枪打死人而脱责,同样,家长也不能以社会问题、社会压力、社会都只关心成绩、人家都关心分儿我不关心孩子的分儿怎么办?等为借口,一门心思只想着孩子的成绩,却不想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不想想孩子们的生活除了成绩还应有许多内容。孩子不是家长捞分儿的机器,不是家长挣面子的“利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年纪还小,但从出生开始,他们就是独立而完整的另一个人了。面对我们家庭中生活的每一个个体我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那么一点点。

如果这个家庭里,妻子只关心丈夫能挣多少钱,能给自己多少钱,别的事什么也不关心,我想这个家庭不会幸福,不会有好结果;反之也一样。有意思的是,到了孩子身上,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变得那么一致,大家关心的都只是成绩,只有成绩出现问题时,好像孩子才出现了问题,否则一切都没问题。

面对这一切,我想说的是,家长请别忘记,孩子出生于我们这个家庭,他(她)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关心的是这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而非某个阶段,当社会上兴起这样那样的教育风潮时,我们的内心会倍感压力,这种感受很正常,但在这种压力面前,请别忘记,我们还有“一厘米主权”可以使用,任何家长都不能以服社会压力为借口而超越父母保护孩子这条底线。对孩子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借口那是社会的压力,我不这样做没办法而求得解脱。在“社会唯分论天下”成风的时候,家长应坚守自己当父母的责任底线,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在孩子学习生活中,不只看到成绩,还看到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知道孩子的快乐与追求……这需要家长朋友尽最大智慧,“留有余地”地、打折扣地执行学校、社会唯分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势下,家长有凭着自己一颗爱子之心坚持和运用“一厘米主权”的义务与责任;否则你必须为现在社会唯分论天下的风气而承担罪责!

家长们之所以要守住“一厘米主权”,要使用“一厘米主权”,把它当成家庭教育的底线,是因为,只有守住它、使用它,孩子们才能在我们的手上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与美好,看到未来生活的丰富与多彩。请记住,朋友,哪怕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她)依然拥有享有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权力!他(她)依然可以为自己的这份憧憬而努力奋斗,作为父母,如果你不想成为打碎孩子梦想的凶手,就请好好使用“一厘米主权”,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独属于他(她)的蓝天!

相关推荐

  •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什么都不管......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
    2020-12-12 阅读全文
  • 孩子太任性咋办?——家长学校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
    2020-07-29 阅读全文
  • 孩子太“独”与父母有关 导读: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常听有的家长说孩子特独,爱吃的东西连最亲的人也不肯分一点。许多家长为此伤了不少脑...
    2021-08-14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家长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应该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清楚,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有句俗话得好,孩子不...
    2020-08-07 阅读全文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什么都不管......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

2020-12-12 阅读全文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

2020-07-29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常听有的家长说孩子特独,爱吃的东西连最亲的人也不肯分一点。许多家长为此伤了不少脑...

2021-08-14 阅读全文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

2020-09-30 阅读全文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应该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清楚,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有句俗话得好,孩子不...

2020-08-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