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幼儿心理创伤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16 学生突然受伤的处理方法 幼儿园心理说课稿 小学英语教案过程与方法的模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幼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屈英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屈主任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如何帮助精神受伤害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屈主任建议家长,首先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让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没时间去琢磨那件可怕的事情。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恐怖事件,一些家长也被事件吓坏了,纷纷议论、猜测,甚至愤怒、谩骂,但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并且慢慢强化创伤记忆。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家长就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通俗的话语给孩子一个适当的劝解。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幼儿心理的变化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孩子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模仿”与“想像”解释的。
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让孩子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对孩子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你把它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交朋友了。”孩子听了以后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幼儿对于会活动的东西,更容易引起“泛灵心理”反应。利用“灵化”了的外物对幼儿进行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化”了的外物主要是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等。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起向孩子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有的家长如果将这些寓言、童话故事编成小话剧、小舞蹈等节目和孩子一起表演,让孩子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效果会更好。
当然,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我们在利用“泛灵心理”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指导孩子学会人物识辨、物物识辨,促进孩子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解决亲子间冲突方法——转化方式
导读:父母”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有着诸多的要求,实在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诸多要求中,最要紧的是观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态的恰当。所谓观念,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小言言在一边玩。我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内心就对妈妈有些歉疚,每次回家都是谢绝各种应酬,只想多陪陪她,妈妈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可是我们两个聊天,就没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的小“烦恼”,妈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呢?
后来,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事后,我问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吗?这很难说,但至少把当时大人需要聊天和孩子渴望人陪的矛盾解决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大人不应该因为孩子就全然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陪伴孩子玩耍对孩子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生硬的拒绝或者直接的要求孩子安静,不仅孩子难以接受,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固然,两者不能偏废,但是却又经常发生冲突,很多家长因此恨自己“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冲突,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无可厚非。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结构随之而变,尤其是当两人世界向三人世界的转变,这样的冲突就是一个日常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确需要很多的“灵机一动”。
其实呢,孩子说难带也难带,说好带也好带。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游戏或者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在上面的事例中,虽然我们大人有一种寻求安静以便聊天的“私心”,但客观上却是在和孩子玩一种“安静提示”的游戏。
“父母”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有着诸多的要求,实在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诸多要求中,最要紧的是观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态的恰当。所谓观念,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这与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比如有的父母首先感到生存的压力,自然最希望孩子在一轮轮求学、就业的竞争中争先,最担心的是落伍;有的父母不存在生存的压力或者不敏感于物质生活的超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善意。显然两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诸多引导行为大相径庭。所谓心态,就是你在亲子共处中的情绪与感受,比如是否能兴致勃勃、顺其自然、稳定耐心的应对各种亲子生活事件,还是容易焦虑、惶恐、沉不住气。心态与个人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根本上还是由观念决定。
再有,就是教育的技术。即遇到具体的问题能否有效处理的能力。固然有很好的观念和心态,教育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教育和生活一样都是以草稿的试误形式进行的,即便我们不能总是想到妥帖的应对方法,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也就不用埋怨自己不够称职。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父母”,孩子也经得起我们犯些小错。
前面讲的事情发生在中秋前后,到我春节回家探亲再见到小言言的时候,谁知,她对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居然就是把手放在嘴边,轻轻的说:“嘘——”。
小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和脑部发展至关重要,解决幼儿挑食可以确保他们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促进正常的身心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小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1. 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
- 确保菜单中有各类食物,例如蛋白质来源(鸡肉、鱼肉、奶制品等)、各类蔬菜和水果、全谷类等。这样可以满足幼儿对不同口味和质地的需求,提高他们的食欲。
- 每餐提供2-3种菜品,确保有一道幼儿较为喜欢的食物。同时,每周更换菜谱,让幼儿尝试新的食物。
2. 与家长合作:
-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尽可能根据家庭饮食习惯调整食谱。
- 提供菜单预览,让家长提前了解每餐供应的食物,便于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可以与幼儿交流并建议幼儿尝试新食物。
3. 规律的餐食时间:
- 设置固定的吃饭时间,使幼儿的身体适应此规律,提高他们的食欲。
- 在餐前适当延长规定的手洗时间,为进餐营造准备氛围。
4. 餐具环境的创设:
- 提供适合幼儿使用的餐具,如小碗、小勺等,使他们更容易接受食物。
- 给幼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用餐环境,减少干扰和压力。
5. 规范食用习惯:
- 老师和家长示范正确的进食姿势和用餐礼仪,引导幼儿学会仔细咀嚼、慢慢吞咽,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 餐前进行简短的讨论或故事时间,增加交流,减少幼儿对食物挑剔的注意力。
6. 赞扬和奖励:
- 鼓励幼儿尝试新的食物,无论尝试结果如何,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积极的食物态度。
- 设立小奖励机制,例如完成一餐饭时,给予小礼物或赞赏,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 教育和启发:
- 利用绘本、图片或游戏等方式,向幼儿展示食物的来源、营养价值和重要性,引导他们对食物产生兴趣。
- 鼓励幼儿参与种植、烹饪等活动,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8. 尊重个体差异:
- 了解每个幼儿的饮食禁忌和过敏状况,合理安排食物。
- 尊重幼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考虑个体差异。
中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对于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解决挑食问题,可以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升心理状态和促进幼儿园生活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中班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1. 了解孩子的挑食原因:
有些孩子可能对新食物感到不安或不熟悉,有些孩子可能对食物的质地或味道有特定偏好。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饮食偏好,可以帮助找到解决办法。
2. 提供多种选择:
为了满足挑食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提供多种选择,包括孩子熟悉和喜欢的食物。这样,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并逐渐尝试新食物。
3. 创造有趣的饮食环境:
中班幼儿喜欢玩耍和探索,因此可以尝试将饮食与游戏结合起来。例如,将食物切成小块或有趣的形状,让孩子自己组合食物。或者使用色彩鲜艳的餐具和盘子,增加孩子的食欲。
4. 营造积极的饮食氛围:
当幼儿尝试新食物时,不要强迫他们吃下去。应该以鼓励和赞赏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即使他们只尝了一小口,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积极性。
5. 感受孩子的饥饿感:
有时,孩子可能没有食欲,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饕餮其他食物,或者因为吃了太多零食。在餐前确保孩子有一定的饥饿感,这样他们更有可能愿意尝试新食物。
6.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
邀请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例如洗果蔬、搅拌食材等。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并增加他们对食物的接受度。
7. 打造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期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让孩子过度进食或吃零食。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培养孩子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8. 与其他幼儿互动:
为了鼓励挑食的幼儿尝试新食物,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尝试对方的食物。这样,孩子们可以从彼此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9.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挑食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议与专业的儿科医生或饮食师咨询,获取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0. 长期耐心陪伴:
挑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陪伴和引导。通过积极的态度和持续的努力,最终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挑食问题,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