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你设计的亲子游戏
发布时间:2021-10-28 幼儿园亲子的游戏 幼儿游戏的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室内的亲子游戏游戏1:单脚前后跳。
目的:加强平衡。
游戏2: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孩子左手握成拳头,右手手掌摊平,一边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两只手交替动作。
目的:加强手的动作。
游戏3: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练习抛球,家长左手抛,孩子右手接。交替练习。
目的:加强左手锻炼。可以加强右脑开发,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
游戏4:一只手在大腿上摩擦,另外一只手握拳轻轻在另外的腿上敲打。两只手同时动作。
目的:训练一心二用,也是开发智力的好办法。
游戏5:用小方块塑料地板胶摆成一条弯曲的小路,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听着爸爸妈妈的指令走路,家长可以用“向前一格”、“向左一路”等口令指挥孩子。也可以先让孩子记住地胶的位置,然后自己走。
目的:让孩子形成方位观察和记忆能力。
游戏6:画一个圆,让孩子在上面添加线条或者色块,变成其他东西,比如饼干、太阳等等,变化越多越好。也可以让孩子找出家里圆形的东西。除了圆形,也可以换其他形状。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教你用被子做有趣的亲子游戏
只要爸爸妈妈善于创造,亲子游戏的花样会层出不穷。有时候游戏的道具并不需要专门的玩具,只要借用一些平常的生活用品就可以了,使用我们每天熟视无睹的被子,都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那么,如何用被子与宝宝做游戏呢?
被子荡秋千
爸爸妈妈准备一块大被子,大小为把宝宝完全包裹在里面还有一部分富裕为好。爸爸和妈妈各抓住被子的两个角,左右晃动宝宝。可以边摇边念儿歌:
一二三,荡秋千,
四五六,坐里边,
七八九,拍拍手,
宝宝高兴乐悠悠。
这个游戏可以加强宝宝的平衡感,宝宝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就可以玩了,在宝宝能翻身的时候,玩的时候要更加小心,要准备更大的被子,避免宝宝一个翻身掉下来。
转圈游戏
妈妈把被子裹在宝宝的身上,裹好后抽动被子,把宝宝从被子里抖出来,让宝宝体验被动翻滚的感觉,这个游戏可以在宝宝学翻身的时候玩。妈妈抽动被子的速度要慢,不要让宝宝感觉很晕。让宝宝玩转圈,也可以把被子张开,让宝宝在里面滚动。爸爸妈妈可以增加游戏的复杂程度,抓住被子的两边抖动,让宝宝在中间滚。
这个游戏锻炼宝宝的翻身滚动能力和平衡感。
火车钻洞
宝宝到了该练习爬行的时候,妈妈可以用一条大的被子卷成桶,爸爸和妈妈分别坐在被子的两头,手捏住被子的两只角,将被子变成洞状。把宝宝放在被子洞口的一端,妈妈呼唤宝宝,或者用玩具引导宝宝钻爬进洞。在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模仿火车的“呜呜”声,让宝宝更有兴趣爬,也可以在宝宝钻洞的过程中,在被子上这里拍拍,那里敲敲,使游戏更有趣。
这个游戏不仅让宝宝练习了爬行,更是让宝宝具备探索精神,勇敢面对黑暗。
翻山越岭
在宝宝起床的时候,被子乱糟糟的还来不及叠,妈妈可以趁此机会与宝宝做游戏。让宝宝在这堆被子上爬,锻炼宝宝爬越障碍物的能力。引导宝宝爬上去又爬下来,然后把被子堆成各种形状让宝宝爬。妈妈可以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宝宝,也可以在后面装扮老鹰追宝宝,促使宝宝快爬。
爬越障碍是很重要的宝宝练习爬行的项目,如果宝宝会熟练的爬行了,就要用各种障碍来锻炼他,因此被子是很好的道具,柔软而体积大。
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少,以免过热出汗或过冷着凉,在与宝宝玩被子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始终在旁边,确保宝宝没有被被子盖住窒息。
被子是宝宝的好伙伴,宝宝对被子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和依赖感,看见被子就能感觉到温暖,所以冬天玩被子游戏是很适合的。
亲子游戏:为孩子启智妙招
宝宝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细心捕捉兴趣的亮点
一次,我抱着宝宝到校内小电影院看电影,他一会儿就没兴趣了,身子倾向放映室的方向,伸着胳膊示意我——去那儿。
当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放映室时,他眼睛一亮,咧着嘴笑。好奇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足足看了四十多分钟才肯离开。
后来,我发现宝宝一看到转动的东西就很兴奋,于是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转动的、圆的东西让他看,如电风扇、圆形的钟、车轮,使宝宝对“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地,延伸到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我买来各种图形的图片,用硬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写上阿拉伯数字;陪他一起玩积木,培养他的空间感。这些又使得宝宝对几何图形及数字发生了兴趣。
就这样,宝宝对数学的兴趣在我不断有意识地捕捉中巩固下来了。上小学后,他学数学很轻松,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拿到数学竞赛奖状。
【指南针】
宝宝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兴趣的亮点,如果你多留心,做个观察家,于平凡细微处洞察到宝宝的探究倾向,抓住这个兴趣点,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养出宝宝在某方面的兴趣。
引导宝宝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屋外哗啦啦下着雨,儿子打着雨伞站在雨中,将伞飞快地旋转着,甩得雨花四处乱溅。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躲到伞下,和他一起玩起来。
“航航,你为什么要转伞呀?”
“好玩。”儿子开心地回答。
“怎么个好玩法?”
“好多雨点被我甩出去了,你看。”
“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
儿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来。我启发他:“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这下,儿子认真地边转伞边琢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指了指伞骨尖端:“是从这儿斜着飞出去的。”“你把伞停下来,看它又是怎么跑的?”“当然是直的往下掉。”“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终于说:“转和不转,方向不一样。”
看着儿子兴趣正浓,我又和他一起聆听雨声,学习说象声词,我说一句“叭嗒叭嗒”,他说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伞步行,观察雨点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静听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指南针】
宝宝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你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能有意引导,让他专注地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我把字卡拿出来,准备让儿子巩固原来学过的字,但他只认了两个就不配合了。
那就来个天女散花吧。我把字卡随手朝空中一扔,和儿子一起抢拾起来。我抢到了“面包”、“西瓜”,他抢到了“沙发”、“月亮”、“兔子”。然后我们互相组成句子。我给出“西瓜”,他亮出“沙发”,我说不对,问他谁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
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开商店”。他的商店“货”很多,我要买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来。在这样的游戏中,儿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玩过字卡躲猫猫,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给字找朋友,即组词认字,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课”、“班”、“学”等;从报纸和故事书中找“老朋友”,巩固学过的字。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儿子对汉字有了敏感,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主动问我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开始引领儿子看书,培养他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书的兴趣。
【指南针】
宝宝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于要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此时你能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及时转移教育战术
一天,我正摊开画报教儿子认字。当指到“汤匙”两字时,他一边用手表示“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没兴趣了,他的思维活动已转移到另一方向——头脑中出现了“舀饭”的表象。于是我放弃教认字:“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他点点头。“汤匙还能用来舀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脱口而出:“舀花生,舀糖。”“真聪明,汤匙是用来舀东西的,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了直观,我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用来盖那个小药瓶。”“对,还有呢?”我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用来摆家家!”“用来敲!好听!”“用来转圆圈玩!”他用手推了一下汤匙柄,汤匙转了起来。过了一会又说:“还可以刮东西!”他拿起汤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指南针】
与宝宝玩游戏时,如果发现他没有朝你预设的方向走,不要灰心,不妨换个思维角度,做一点让步,改变方向,顺着他的意愿和思路走下去,不就开辟了新领域吗——比如上面的发散思维训练。
专属爸爸宝宝的15款亲子游戏
爸爸的爱对于宝宝来说,是不同与妈妈的一种爱,是粗犷、活泼的,可以很好地建立宝宝性格中的阳光一面,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爸爸与宝宝的亲子游戏中。我们来看一看,那些属于父子之间的亲子小游戏。
宝宝2岁以后,运动量大增,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个性开始显现了。这时和宝宝玩,爸爸有可能会觉得应付不过来,不仅需要更多的体力,也需要动更多的脑筋,变出更多的花样,才能让宝宝满意。
不过,你会觉得快乐也增加了许多,因为游戏的时候,宝宝会和你很好地交流、互动,甚至你还可以从宝宝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爸爸最好能够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宝宝玩不同的游戏。
如果爸爸体力充沛,可以玩什么?周末、节假日,在家好好睡过一觉,体力恢复了,精神头也非常足,不妨和宝宝玩玩大运动量的游戏,让身心都充分地发泄一下。
1、枕头大战
玩法:爸爸拿一个枕头顶在头上或肚子上,宝宝拿一个枕头向爸爸冲过来,看看能不能将爸爸冲倒。如果冲不倒,孩子还会发出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感觉差不多的时候,爸爸就让宝宝冲倒一次吧,给宝宝一种成就感。
宝宝的收获:看来我的本事真是越来越大了。
爸爸的收获:宝宝开心了,虽然自己累一点,心情却很不错。
2、斗牛士
玩法:找一块布单,最好是红色的。爸爸拿着布单,让孩子往你这里冲。不妨事先看看电视里面的斗牛士是怎样战斗的,让孩子有直观的印象,再来玩这个游戏,会觉得更有趣。
宝宝的收获:可以像牛一样进攻、打斗,真过瘾!
爸爸的收获:好开心,全身都得到了锻炼。
专家温馨提示:这种横冲直撞的游戏,一定要在空间比较大的地方玩,避开电视、桌角、花架子、窗户等。
3、沙发蹦床
玩法:宝宝站在沙发上,和爸爸面对面。爸爸两只手分别扶住宝宝的腋下,高高地举上去轻轻落下,然后教孩子腿向下弯曲,蹬直,爸爸帮着跳起来。借助沙发的反弹力量,可以节省一些力气。玩几次之后,爸爸和孩子都累了,就一块儿倒在沙发上休息一下。
宝宝的收获:感觉真的像跳蹦床似的,好刺激啊!
爸爸的收获:锻炼了胳膊的力量,不过玩多了,胳膊有点酸疼。
4、像考拉一样
玩法:宝宝坐在爸爸的脚背上,双手紧紧抱住爸爸的一条腿,爸爸就这样带着宝宝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累的话,换一条腿接着玩。如果宝宝玩起来没完没了,爸爸可以提个要求,从哪里走到哪里,游戏就结束了。
宝宝的收获:爸爸的腿好结实、好健壮呀,抱着这样的大腿感觉真安全!
爸爸的收获: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不怎么走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一下。只是太消耗体力了,坚持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5、大眼瞪小眼
玩法:爸爸和宝宝对视,看看谁能忍住不笑。如果再凑近点,还能看一看自己的影子照在对方的眼睛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宝宝的收获:和爸爸的眼神交流感觉很特别,不过这真的需要不少忍耐力,不然很快就绷不住了。
爸爸的收获:看着宝宝天真无邪的瞳仁,心灵也可以得到净化!
6、和宝宝一起回忆
玩法:爸爸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一边搂着宝宝,一边向宝宝发起提问。比如,今天妈妈带你去哪儿了?和哪个小朋友玩了?看到什么了?告诉爸爸吧。爸爸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新鲜有趣的事情讲给宝宝听。
宝宝的收获:有时候回忆是很美好的事情,和爸爸一起分享,快乐会成倍地增加。当然,有烦恼的事情也可以向爸爸诉说,痛苦就减轻了一半。
爸爸的收获:意外地得到了很多“情报”,而且发现自己还是宝宝很重要的依靠呢。
7、摆棋子
玩法:爸爸把平时玩的围棋拿出来,用棋子和宝宝一起拼摆图形。比如,围成一个圆圈,围成一个正方形,或者围成一棵树,比比谁围出的图案更有创意。
宝宝的收获:想不到这么简单的棋子,还能变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爸爸的收获:原来棋子也能充当好玩具,而且发现小家伙想象力还很丰富呢。
8、打中爸爸
玩法:爸爸坐在地上或床上。宝宝可以将自己的手比划成小手枪,从不同的地方对着爸爸瞄准。宝宝嘴里喊一声:“叭——”爸爸假装被子弹击中,应声倒下。然后坐起来接着当靶子。
宝宝的收获:“拿”手枪的感觉超好,像解放军一样,还能过一把射击的瘾。
爸爸的收获:倒下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如果感觉很累,还可以延长装死的时间。
9、拇指打架
玩法:爸爸和宝宝分别伸出大拇指来,然后分别将其他的4个手指互相扣好之后,试图用自己的大拇指去压住对方的大拇指,谁先压住对方就算赢了。赢的一方马上拍一下对方的手背。
宝宝的收获:要想赢爸爸,反应要足够快呢!
爸爸的收获:坐着玩就可以了,运动量不大,又很有趣。
10、比赛投篮
玩法:准备一个小筐,放在合适的位置。再团一些纸球,或者将袜子卷起来,甚至可以找一些筷子、小勺之类的小物件充当投置物,和宝宝一起往筐里投,看看谁投得准呢?
宝宝的收获:原来投不同的东西时,要用的力气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
爸爸的收获:看到宝宝开始动脑子了,欣喜之余对自己说:“别着急,让宝宝先自己琢磨”。
11、传话
玩法:爸爸想叫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情(可以有趣一些),就在宝宝的耳朵边悄悄说一句话,让宝宝去把这句话小声地说给妈妈听。然后妈妈大声说出宝宝传的话,或者按照传话的内容去做事,看看宝宝传的话对不对。
宝宝的收获:想要特意压低声音说话,其实也不容易做到呢。
爸爸的收获:面对小传声筒,说话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真开心!
12、大嘴咬手
玩法:爸爸张大嘴假装大怪物,或者将双手的掌根部位对拢,手指张开,像大嘴一样。如果宝宝的动作不够快,就被“大嘴”咬住了。
宝宝的收获:要想不被大嘴咬住,反应一定要非常灵敏呢。
爸爸的收获:不必消耗什么体力,动动手而已,就能让宝宝开心地笑。
13、斗脚力
玩法:爸爸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干净的地板上,用手撑住地板,然后分别伸出一条腿,两人的脚掌相对。开始用力了,看看谁斗得过谁!
宝宝的收获:想把爸爸踹倒,还真得使大劲儿呢!
爸爸的收获:锻炼一下腿劲儿也不错。
14、拍个短片一起看
玩法:拿起家里的DV,和宝宝一起拍一部家庭短片吧。可以拍下妈妈做饭的情景,拍爸爸睡觉的样子。当然,也可以由爸爸来拍宝宝的活动。然后,把片子倒到电脑或电视里,和宝宝一起欣赏。
宝宝的收获:在电脑或电视上重现生活中的平常人和平常事,感觉很不一般。
爸爸的收获:拍片子可是自己的长项。能和宝宝导演一部片子,并且在片子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还有比这更开心的事情吗?!
15、会变的影子
玩法吃完晚饭,把屋里的大灯关上,打开台灯。爸爸和宝宝一起把手放在台灯和墙壁之间,前后移动,看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还可以用手变出各种影子来呢,比如像小狗的嘴一张一合,像小鸟的翅膀在扇动等等。
宝宝的收获:小手可以变出这么多的影子来,太有趣了!
爸爸的收获: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现在和孩子一起玩,别有一番情趣。
专家温馨提示:宝宝更愿意和爸爸玩
心理学研究发现,宝宝痛苦的时候,更多的是去妈妈那里寻求安慰;宝宝想玩的时候,更多的会去找爸爸。平时散步、游玩的时候,宝宝也更愿意和爸爸在一起。
特别是2岁以后,和爸爸一起游戏,宝宝会表现得更兴奋、更激动、更投入。可能是因为爸爸和宝宝玩的时候,更多的是与宝宝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不像妈妈更多的是做传统的、安静的游戏。
而且,这种不同于妈妈的游戏方式,可以满足宝宝积极的情感需要,让宝宝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亲子游戏——小小演奏家
1岁之后,宝贝对敲敲打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都会试着去敲一敲,打一打,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事物的奥秘。同时,敲敲打打也是培养宝贝音乐节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还可以提高宝贝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
将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易拉罐、饮料瓶收集起来当成小鼓,也可以用金属制的小盆当鼓,用筷子当鼓槌。
1.妈咪敲几下“小鼓”,然后让宝贝模仿,或者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小鼓”,妈咪再模仿。培养宝贝敲“小鼓”的兴趣。
2.妈咪敲几下,宝贝也必须敲几下,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妈咪也必须敲几下,谁模仿错了就刮谁的鼻子。
3.妈咪敲一个节奏,让宝贝模仿,此后不时变化节奏,让宝贝模仿。
贴心提示:
妈咪一定要根据宝贝年龄的大小以及认知能力来调整游戏内容,如果宝贝很快就能准确地模仿敲击的点数和节奏,可以增加难度,逐渐培养宝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怎么控制孩子玩游戏?专家告诉你一些教育技巧!
可能在前些年,网瘾少年还是在一些十五六岁的青春期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但是现在,你会发现,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孩子开始接触到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现如今,连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流畅自如的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工具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控制孩子玩游戏?不妨看看专家都有哪些建议吧!
1、适当的玩玩是可以的,时间却需要严格把控!
不让孩子沉迷玩游戏,你就想着让他们直接不能与电子设备接触?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天真”想法,但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网络科技随处可见,又怎么可以限制呢?看着别的小孩都玩,你的孩子不能玩,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想法呢?事实上,玩与沉迷是有界限的,适当的玩是可以的,但是只要限定时间,有规矩可言,孩子就不会沉迷。
2、想不让孩子沉迷游戏,以身作则很重要!
可能这种现象在70后身上还比较少见,但是对于80后、90后的父母来说,却存在一样的通病,他们喜欢玩手机,缺乏与孩子沟通。试想想,孩子在看到自己的父母整天刷手机的同时,会不会以此为榜样呢?要知道,除了学校里的老师之外,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若是自己都无法以身作则,又凭什么去教育孩子呢?
3、工作事业在重要,陪伴孩子也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
工作忙,要赚钱养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是每个家长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每个家长不陪伴孩子的借口。连自己的家庭都无法照顾好,又何谈事业之说呢?适时给与孩子陪伴,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不要让孩子觉得没有归属感,这是家长建立在孩子心中良好形象最为重要的一步。
4、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
也许游戏在你的心中是一文不值的,但是游戏却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例如它能帮助人们减压,它能带给人们娱乐甚至带给我们成就感,它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朋友,而这些,就是游戏可以吸引孩子的原因。而作为思想比较成熟的家长来说,不应该一味的反对孩子玩游戏,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更完善的认识游戏的好处和弊端,让他们认识到不应该沉迷于游戏。
或许,无法实时监控孩子上网玩游戏是很多家长面临的一个难题,别急,这个问题还真有办法解决,大家不妨搜索一下爱熊宝,一款知名的业内绿色上网软件,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网络上的不良网站,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控上网信息,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的上网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