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甜嘴巴
发布时间:2021-09-27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我是谁幼儿园说课稿还没调来香花幼儿园之前,就听说幼儿园有个礼仪课题,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直到来到香花幼儿园园内,才从点滴中感受到孩子之间、老师之间的浓厚的礼仪氛围,礼仪之花早已悄然开放。
“我是甜嘴巴”
每天早晨当我跨入幼儿园,总会迎来两旁的礼仪宝宝甜甜的“老师早。”进入班级以后,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来园,也总能听到一声声“老师早,阿姨早,小朋友早。”这一声声简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礼貌与懂事,总是让我的心情添加了几抹彩色。(一起合同网 WWw.hC179.cOm)
还记得我第一次发小红花时的情景,我刚递给小朋友,就随之而来一句,“谢谢吴老师。”我原以为是个别孩子才这样,没想到每一个孩子接到小红花时都有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孩子们真的是非常有礼貌。
还有一次,我外出听课回来匆忙地进入教室,进班以后孩子们看见我开心地喊了起来,“吴老师好。”还有的说,“吴老师,辛苦了。”小小的话语,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我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甜嘴巴,真是惹人爱!
礼仪当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体现,更体现在行动上。脱下来的衣服孩子们能主动折叠好,午睡时的鞋子能整齐地排列,有好的东西大家懂得了分享……
礼仪是方方面面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学礼仪,践行礼仪,感受礼仪的魅力。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说脏话,打嘴巴
区域活动时,航熙和一飞正在认真的建构机器人。
“老师,老师,航熙打我的嘴巴了!”一飞说完委屈的哭了起来。
“怎么了,航熙?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走过去了解着情况。
“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玩玩具要谦让,不能争抢,是吧航熙······”“老师,我们没有争抢玩具!”一直没有理我的航熙突然停下搭建,盛气凌然的打断了我的谈话。
“是吗,那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说来听听!”我被航熙的样子逗乐了。
“一飞说脏话了,我就打他的嘴巴了。
”航熙一脸的正义感。
我一脸的迷惑:“说脏话就打人家的嘴巴吗?”我有点生气了。
“老师说,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悠悠也这么做的。
”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
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
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
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
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
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
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太片面,往往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心里也是圣旨。
因此,提醒老师们教育孩子时,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它的利弊,才不会被孩子们误解。
(区域活动时,航熙和一飞正在认真的建构机器人。
“老师,老师,航熙打我的嘴巴了!”一飞说完委屈的哭了起来。
“怎么了,航熙?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走过去了解着情况。
“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玩玩具要谦让,不能争抢,是吧航熙······”“老师,我们没有争抢玩具!”一直没有理我的航熙突然停下搭建,盛气凌然的打断了我的谈话。
“是吗,那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说来听听!”我被航熙的样子逗乐了。
“一飞说脏话了,我就打他的嘴巴了。
”航熙一脸的正义感。
我一脸的迷惑:“说脏话就打人家的嘴巴吗?”我有点生气了。
“老师说,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悠悠也这么做的。
”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
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
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
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
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
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
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太片面,往往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心里也是圣旨。
因此,提醒老师们教育孩子时,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它的利弊,才不会被孩子们误解。
中班随笔:“漏嘴巴”现象
昨天吃的是红烧小排,菲没等老师分菜就大叫:“我要红汁,我要多点。”拿到饭菜的菲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调羹,边吃边看左右,这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不,才一会儿功夫,地板上、桌面上、椅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被肉汁染红的米粒。“菲,转过去好好吃饭!”听见老师的提醒,她转了过去。可没过几秒种,身体又左右转动,米粒再一次扬扬撒撒地往下掉。饭碗里的饭是没有了,再看看地板上,就象下了场雪一样,厚厚一层,有的都已经被她踩得紧紧地粘住了地板。
“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进餐习惯继续蔓延!”我暗下决心。正当她想搬着椅子离开位置时,我叫住了她:“菲,请把地上的米粒捡干净。”她看看我,没有反应。“菲,自己撒的米粒,自己捡干净。”她嘟着个小嘴
,很不情愿地蹲下身开始捡米粒。我知道这一地的米粒真要她一个人捡完是不可能的,等到她捡了一些后,我蹲下身和她一起捡了起来。我边捡边问:“菲,捡米粒累吗?”她点点头。“如果以后不想这么累,应该怎么做啊?”“坐好吃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差不多花了3分钟时间,我们两个人把地上、桌上、椅子上,甚至菲的帽子上的米粒都捡干净了。“好累啊!”捡完米粒的菲不由自主地感叹。
菲的“漏嘴巴”现象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经常抱着孩子刚入园、习惯慢慢培养的想法,一拖再拖,每天进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提醒、再提醒,希望有一天在老师的提醒下,她能改变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可是我错了,一个多月来,她依旧翘着二郎腿,依旧左右转悠,依旧米粒满地撒……
经历了昨天捡米粒的辛苦后,今天的菲奇迹般地安分吃完了一顿饭,只有几粒米粒不小心从嘴边溜到了桌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显得罗嗦而又无奈,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孩子做一点,知道自己做错事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我想这次我成功了,“漏嘴巴”不漏了。
教育随笔:谁的嘴巴本领
每次吃饭都好像是文静的一大难题,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把饭吃完,现在是冬天了,饭到最后都是冰冰凉的,吃了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来激励她快点吃,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午餐时间又到了,孩子们都一个个洗手拿筷子开始自己的午餐,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吃着,只有文静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在玩弄自己的筷子。“文静快点吃哦,今天如果小朋友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老师就带其他的小朋友去睡觉,让你一个人在这吃了,吃不完不允许睡觉。”我走到她旁边生气地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吃完饭后,可是文静的碗里面的饭才吃了几口。“你的饭怎么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呢,今天就不能睡觉了?”我故意跟她说。文静只是看了看我,没吱声。旁边的仇薇也还没吃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你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薇薇点了点头,文静虽然不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虽然后来她还是输给了薇薇但是吃饭比开始还是快多了。
下午吃点心时,文静突然走到我面前“老师,我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好啊,等一下我来看哦。”没过多久,文静就走到我面前“张老师,我吃完了。”“原来你的嘴巴本领这么大呀?”听后我用一种较夸张的口气对她说,并奖励了她“笑脸花”。她高兴极了。
跟她奶奶入园交流中,知道文静在家吃饭也很慢,总是由奶奶喂着吃,针对这一情况,与奶奶达成共识,奶奶在家尽量不喂,鼓励她自己吃,在幼儿园老师用一些表扬鼓励方式引导她。在这以后,文静吃饭再也不是最后一个了。
教育叙事:说脏话,打嘴巴
区域活动时,航熙和一飞正在认真的建构机器人。“老师,老师,航熙打我的嘴巴了!”一飞说完委屈的哭了起来。“怎么了,航熙?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走过去了解着情况。“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玩玩具要谦让,不能争抢,是吧航熙······”“老师,我们没有争抢玩具!”一直没有理我的航熙突然停下搭建,盛气凌然的打断了我的谈话。“是吗,那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说来听听!”我被航熙的样子逗乐了。“一飞说脏话了,我就打他的嘴巴了。”航熙一脸的正义感。我一脸的迷惑:“说脏话就打人家的嘴巴吗?”我有点生气了。“老师说,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悠悠也这么做的。”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太片面,往往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心里也是圣旨。因此,提醒老师们教育孩子时,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它的利弊,才不会被孩子们误解。
2020教育笔记:谁的嘴巴本领大
每次吃饭都好像是文静的一大难题,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把饭吃完,现在是冬天了,饭到最后都是冰冰凉的,吃了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来激励她快点吃,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午餐时间又到了,孩子们都一个个洗手拿筷子开始自己的午餐,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吃着,只有文静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在玩弄自己的筷子。“文静快点吃哦,今天如果小朋友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老师就带其他的小朋友去睡觉,让你一个人在这吃了,吃不完不允许睡觉。”我走到她旁边生气地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吃完饭后,可是文静的碗里面的饭才吃了几口。“你的饭怎么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呢,今天就不能睡觉了?”我故意跟她说。文静只是看了看我
,没吱声。旁边的仇薇也还没吃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你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薇薇点了点头,文静虽然不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虽然后来她还是输给了薇薇但是吃饭比开始还是快多了。
下午吃点心时,文静突然走到我面前“老师,我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好啊,等一下我来看哦。”没过多久,文静就走到我面前“张老师,我吃完了。”“原来你的嘴巴本领这么大呀?”听后我用一种较夸张的口气对她说,并奖励了她“笑脸花”。她高兴极了。
跟她奶奶入园交流中,知道文静在家吃饭也很慢,总是由奶奶喂着吃,针对这一情况,与奶奶达成共识,奶奶在家尽量不喂,鼓励她自己吃,在幼儿园老师用一些表扬鼓励方式引导她。在这以后,文静吃饭再也不是最后一个了。
教育随笔:不做“漏嘴巴”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做“漏嘴巴”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小班吃饭的情况明显好转,孩子们都能把饭吃完,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吃饭时,孩子们掉米粒的现象特别的多,尤其是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每次吃完饭桌子上都会有好多好多的饭粒。给他们讲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要珍惜粮食,他们都说知道了,但是,一到吃饭的时间就都忘了,这可怎么办呢?真是伤脑筋。不知如何是好?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数是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代替。那么,进入幼儿园以后,需要他们增强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儿独立进餐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使幼儿摆脱依赖的习惯,还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获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为了能使幼儿吃饭不掉米粒,我们也想了一些措施,比如利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来教导孩子们,因为幼儿对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想只有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才愿意去改正不良的习惯。
所以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把班里漏嘴巴严重的小朋友(如:姚舒杰)套用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的》当中。中午吃饭的时候就为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故事如下: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地叫。姚舒杰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东瞧瞧西看看,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着:“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朋友。”大公鸡跑到姚舒杰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快呢。真好玩!姚舒杰这时很高兴,连吃饭也忘了。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姚舒杰的裤子上也有饭粒,就来啄姚舒杰的裤子了。姚舒杰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姚舒杰,姚舒杰,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姚舒杰害怕了,端起饭碗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大公鸡说:“姚舒杰,姚舒杰,别跑,别跑,我不啄你,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粒饭,让我吃了它!”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姚舒杰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姚舒杰紧张了起来:“老师,老师!”我不是漏嘴巴,我能把饭吃干净还不掉米粒。这时姚舒杰小心的吃着饭,不让米粒掉下来。这时我走过去说:“姚舒杰吃得真干净!”大公鸡要去找找其他漏嘴巴的小朋友了,这时,小朋友们都看看自己桌上有没有掉米粒,生怕大公鸡来啄他了。我看这个办法还真有用,这天中午,孩子们吃的桌子上很干净,以后吃饭的时候,只要有谁掉米粒了,我就把他套到故事当中,这样,孩子们既能记住故事的内容,又能把饭吃的干干净净,真是一举两得。
《爱要嘴巴的宝妞》中方园艺术幼儿园
王宣舒(宝妞)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女生,平时不爱说话,喜欢在旁边看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玩耍,每次让她一起参与的时候,她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
这天宝妞吃过饭,拿了一本书坐在位置上看书,我发现宝妞又开始咬嘴巴了,就提醒宝妞不能在咬嘴巴了,在咬嘴巴我就要批评宝妞了。我话音刚落,宝妞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把宝妞拉到一边对她说:“宝妞老师并不是批评你,只是提醒你不要咬嘴巴,如果你一直咬嘴巴,你的牙齿就会变形,嘴也会歪,到时候话都说不清楚,你想变成这样吗?”宝妞看看我摇摇头,对啊,宝妞长得这么漂亮,肯定不想变成这样
,妈妈也不想让你变成这样,才给你配的牙套,如果你一直咬嘴巴,戴牙套也没有用。听了我的话之后宝妞说:老师,我不咬嘴巴了。嗯嗯,只要宝妞能坚持,老师相信宝妞做得到,加油宝贝!我知道改掉一个喜欢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成功。
评语:对于内向、文静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的,需要更多的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以亲切的口吻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放松身心,相信他们会更勇敢更自信!
“插嘴”现象之我见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在这些偶发事件中“插嘴”便是最常见的也是令教师头疼的事情,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孩子自制力差,经常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
我班就有好多孩子上课喜欢插嘴,想说的话经常喊出来。
有时还会异想天开,讲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两个政策:首先,我们要允许幼儿插嘴,但不能随便插嘴。
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强调好课堂纪律,让孩子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点到名字才可以来回答,如果没有举手说出来就要受到惩罚,不可在课堂上再跟孩子讲纪律。
在课堂上我们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纪律,而不是告知孩子如何遵守纪律,对自制力差的孩子教师可以提醒一到二遍。
其次,尊重孩子的答案,让孩子轻松回答。
因为年龄的关系,孩子的答案不可能次次配合老师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侯教师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嘲笑孩子,我们要肯定孩子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这样,不仅仅是在孩子的答案跟我们的问题不相称的时候,老师的一句“哦”“好”“请坐”,我们要做的是用目光用语言真正的肯定孩子,孩子的答案好,它好在哪里,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答案感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对待孩子上课插嘴这一现象,优秀的老师会想办法,随机解决。
所以正确对待孩子的“插嘴”现象并合理解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