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别样的家园合作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育随笔 合作的幼儿故事 小班教育随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最近我们班也进行了种植活动。这不,早上来园的谈话中孩子们还再议论。郭宏业说:“我的奶奶最近在地里种菜种子。”我说:“是吗?我们教室里不是也种了吗?““我奶奶说了,我们种的菜不会活的。”“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奶奶说我们的种子撒的太多,菜没有长的地方,而且也没有在适合的时间浇水,会干死的。”“哦,奶奶真能干,说的真有道理,老师都没有想到,那能不能请你的奶奶来幼儿园教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再种一些,好吗?”“好!”郭宏业高兴的答应道。第二天,郭宏业奶奶带着小铲子真的来了。孩子们在奶奶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种植,你一句我一句,问这问那,“奶奶,我们要每天给它浇水么?”“奶奶,我们需要施肥么?”有的孩子还让奶奶教并学着做,一个个可带劲了!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幼儿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其实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也有许多,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为家长与幼儿园搭建适当的支架,让家长不再把幼儿园教育看成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相信有了家长的参与,使孩子们的探索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而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以后,他们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潜力也得到了尽情地释放。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体会别样幸福
教育随笔:体会别样幸福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有人说:幸福是饥饿时一桌丰富的大餐。我的幸福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天真无邪的小精灵,他们稚嫩真诚、纯洁可爱,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里,我都是幸福的。
如果说“哪个职业是脚步最匆忙的?”那么我想“幼儿教师”一定是其中之一。看,我们的脚步匆匆,每天忙着给孩子穿衣、喂饭,忙着和他们做游戏,忙着给他们上课……我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当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的时候;当我们解析了孩子想知道的秘密,看到他们眼里闪烁着快乐光芒的时候,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我喜欢你;当我们从孩子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为他们插上梦想翅膀的时候,甚至是孩子学会了一句话、一首歌、学会了做第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会升腾起成功的快乐,因为看似一件件太一般的小事,对于我们和孩子却是一种心的感动,一片珍贵的温馨,一曲纯洁的生命的乐章,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能给我们幸福和激情。
想起七年的那一天,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新入园的幼儿,园领导安排我接小班,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意接触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每天早上看着他们哭泣的小脸,看着他们接触陌生环境的惊恐的表情,看着家长爱莫能助的神情,我只有用我全部耐心和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让家长们放心。在我的细心关注中,发现其中一名孩子和别的孩子大不一样,不仅不说话,而且神态中总是在寻求帮助毫无安全感,而且总是默默的流泪。户外活动时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边,不和任何孩子玩耍。他的特殊举动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我觉得这个现象很不正常,跟家长沟通,才知道事情原委——原来孩子一直都不开口说话,家长在多方求医未中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可凭借我多年的幼教经验怎么看孩子都不是自闭的孩子,虽说孩子不能说话,但老师的话他都能听懂,而且有很高的情商,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不开口讲话。作为妈妈的我深深理解孩子父母的心情,把不会开口讲话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何等的不放心。所以我决定要好好的帮助孩子配合家长的寻求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因此,在幼儿园里我又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妈妈”。
我建议孩子的妈妈上网查找一下资料,多了解自闭症的症状和寻找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在我的建议下孩子父母带孩子到北京的医院确诊了——病因是因为小脑发育迟缓引起的语言障碍,需要定期做语言康复训练。回来后,我详细的了解了孩子的症状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康复训练。并且一有时间就会跟孩子沟通,教他发声和发音,陪他聊天,让他更多的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业余时间我会经常跟孩子的妈妈沟通孩子在园的表现,慢慢的孩子的妈妈很信任也很放心孩子在我的班级,我也经常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在陪伴他的两年中,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在不断的进步,让我欣慰的是,当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喊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朱朱”,(因为个别词语孩子发不出正确的语音,所以不能说出老师两个字,只能用“朱朱”来代替。)当听到他稚嫩的声音喊我的时候,我特别的激动,觉得所有付出都因一声“朱朱”得意回报。而他也格外的依赖我,孩子妈妈说在家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朱朱”,我说的话孩子从来都很认真的倾听合牢记。在我带他的两年时间里,孩子渐渐的开始张嘴说话,虽然口齿还不是很清晰,但家长对我的这份爱心感动不已,特送来表扬信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上的本能的爱,而老师对孩子的爱则是一种可贵的博爱,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成功教育锁不可豁缺的。爱是一个教师态度的支持力量,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爱的职业,教师应该是一个爱的使者,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可能去倾注我们的精力来灌溉这些幼小的花朵,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我坚信只要全身心的爱你的孩子们,终会得到爱的回报。这份回报便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教育随笔:这样的男孩
一天早上我一边和孩子们在外进行晨间锻炼活动,一边迎接着每位来园的孩子。忽然听到哭声,一看原来是辰辰正哭着,爸爸束手无策的牵着他,我赶快上前安慰,并询问怎么了?爸爸告诉我是因为照片还没拍的缘故,于是我耐心告诉他“没事的,今天回去再拍好了”并一边暗示他爸爸可以离去了。可辰辰不肯,死命地攥着他爸爸的手,好不容易他爸爸才脱开了身,快速的走了,这回倒好,他跟我干上了,拳打脚踢,孩子们纷纷说:“不可以打老师的”,边上有家长也这样的说着,他收住了打人的举动,可还是闹得厉害,我一个人不行了,直喊何老师来帮忙,最后合我们二人的力量才把这家伙搞定。
辰辰是小班时就已入园的孩子,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说他和中二班的洋洋是亲戚关系,可洋洋的爸爸却说还没听过他叫过一声“舅舅”。佳毅和洋洋两人平常总在一起玩,互相亲热的称对方为“辰辰、洋洋”。两家的大人也常走动。但两个孩子的个性却截然不一,洋洋性格开朗活泼,属于非常抢眼的孩子,不管到哪儿他总是很让人瞩目,而辰辰却一点也没感染到,个性格内向,话又不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选做小老师时,他高举小手,而真正请他做小老师时为班内的同伴分发餐点,他无动于衷,我反复的叫他的名字,他就像不认识你一样没反应,同伴催他,他也不理人,你说气人不?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不像其他的孩子做小老师时那积极的样儿。又如:教授新儿歌时,他和晞晞整堂课都没好好听,提醒他俩多次后,我请他们上前面来学念,晞晞知道我生气了,念得还是很认真的,一会儿就学会了。可辰辰嘴巴还是没有动起来,别说我生气,孩子们看到此情景,也生气了,他们说:“他不念,今天中午别让他吃饭了;一直叫他学,直到他学会念;”等等,别说孩子们的话起了作用,慢慢的他的嘴巴在跟着念了,后来在我和集体幼儿带着他反复诵念下,辰辰终于学会了念这首诗歌了,你说累人不?
正因为上一天我对他爸爸说了,请他拍摄一张辰辰在家为家人服务劳动的照片,他也听见了,可他爸爸那天没拍摄,由于这个缘故,因此一早上演了这一幕。辰辰长大了,知道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想成为好孩子了,喜欢被表扬了,我相信辰辰会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棒的男孩的。
教育随笔:榜样的力量
见贤思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列宁就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激发人们向善的、好的方向继续前行。
榜样是什么?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榜样是船,让我们扬起希望的帆,带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指南针,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我们身边就有这一股“力量”。近日我园学习了身边的典型潘雪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精彩的介绍,让我认识到榜样的伟大。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弘扬榜样正能量,传递真善美。潘雪玲同志每天第一个入园,最后一个离园,那种以园为家、不求名利、不图报答的情怀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深刻学习。
作为一名园长,她可爱可亲,给予每位教师甜蜜温暖,让每位教师在中幼大家庭中每一天都都开开心心。在员工家里有困难时,她积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当单身女职工无房住时,她四处奔波,为她们申请公租房,她说助人为乐,
作为一名园长妈妈,给予中幼孩子们,最大的关怀和呵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们都亲切的叫她一声“园长妈妈”。
潘雪玲同志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潘雪玲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在开展小音乐剧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艺术细胞,坚持所有幼儿参与的原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大胆表现。但是,米奇由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小就带着人工耳蜗,别说参与表演,就是跟着老师一起活动,和同伴一起玩,刚开始都很困难。
一次,我来到米奇身边问:“你喜欢这个游戏吗?”米奇看看我,没说话。我拉起他的小手又问:“米奇,我们一起游戏吧?”快到游戏场地时,他忽然甩开我的手,又走回座位上,撅起小嘴。我问:“米奇,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玩了?来吧,老师喜欢你。”米奇还是生气地说:“我不想玩,我不喜欢。”
紧接着,我们开始排练小音乐剧,米奇仍然说不想玩、不想演,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他心里的渴望,因为他的眼神不停地追着我们,只是『以乎有所顾忌。
在自由选择角色时,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地说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洛洛说:“我要当洋娃娃,因为洋娃娃很漂亮。”图图说:“我要当小图书。”轮到米奇时,他刚站起来,接着又坐下了。我笑着问:“米奇,你想演什么角色呢?”也许我的放松让他也放松下来,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想演小插片,可以吗?”看到米奇开口了,我连忙说:“好。虽然咱们没有小插片这个角色,但是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插片。”他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开始排练时,米奇还是不愿上台。我心里想:明明米奇已经找到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还是不肯上台呢?或许,妈妈能让他变得更勇敢一些,于是我给米奇妈妈打了电话,米奇妈妈解释:“欧老师,我们还是不上台表演了,因为他带着人工耳蜗,对音乐的分辨不是很好,他听到的音乐要比正常的速度慢半拍,而且他也不敢表演,您看我们就别上台了,别给咱们班抹黑,拖了后腿。”
我似乎明白了米奇不敢上台的原因,他是敏感的,对于自己的“特别”他心里肯定明白,他害怕自己做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到时候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另外我在交流中明显感受到了米奇妈妈的焦虑,妈妈的焦虑无形中又加重了米奇的心理包袱。
为了让米奇妈妈抛却顾虑,在打完电话之后,我又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我们的小音乐剧是全班的事,我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只要孩子上台了,我们就是最棒的,哪怕孩子只做了一个动作,都是进步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米奇妈妈才给我回了一条非常简短的信息:“老师,谢谢你!”虽然只有简短的五个字,但意味着她开始放下包袱。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被扔在地上的小玩具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随后,我请每一个孩子都说一说,做一做。孩子们表演完之后,我说:“虽然有些小朋友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你们刚才的表演都不一样,无论是动作还是眼神,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你们表演出了每一个玩具的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玩具,你们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做自己就好,老师相信你们。”
听了我的话,米奇猛然抬起头来,主动看着我的眼睛,我肯定地点点头。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中,我对米奇说:“你是最重要的小插片,我们很需要你。”每当这时其他孩子也会对他说:“米奇,我们很需要你。米奇,你很重要。”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米奇第一次走上了舞台,虽然米奇没有做任何动作,但是我及时鼓励了他,笑着对他说:“米奇,谢谢你能够在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来到台上,你知道吗,台上要是没有你这个小插片就不精彩了,加油哦。”米奇开心地看着我说:“欧老师,妈妈说了,我是很勇敢的孩子。”
在演出当天,米奇妈妈拿着一件缀满插片的服装,告诉我这件服装上的插片是米奇自己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特别惊诧,米奇居然能用自己的小手拿针缝插片。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件衣服是那样美丽,米奇是那样帅气。
演出开始了,看到别的孩子上台了,米奇也从容走上了舞台,虽然他的动作比别的孩子慢,虽然他的鞋子被别人踩掉了,但是他没有停下来,依然那么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结束之后,米奇妈妈非常高兴地对我说:“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上己,战胜自己。这对于米奇的成长是多么有意义啊。老师,谢谢你!”
教育随笔:孩子,别怕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同时又身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想来,对幼师虐童的事件更有发言权吧。
每次走亲戚时,总有亲戚会向我探讨“该怎么给幼儿园老师送礼?”“该送什么给幼儿园老师?”“不送会怎么样?”“送了会怎么样?”而当我义正言辞的回答他们。不用送,老师都会一视同仁之后。亲戚们的回应大都是“好了吧!你看那些电视上曝光的,老师都打孩子,不送点东西给老师,我们怎么放心?”
虽然我总是用坚决的口气告知他们不要担心,更多的幼儿园老师还是负责人有爱心和耐心的。
可是频频发生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却又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尽管,我们委屈着自己的辛苦付出被这些害群之马给抹黑了的时候,我们又能用什么话语来反抗之呢?
我也不懂,当这些打人虐人的老师,在动手的那一刻,她到底是什么心态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又当孩子被打的撕心裂肺的哭着的时候,她又是什么感觉呢?我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如果被打被虐的是我的孩子的话,我会怎样疯狂的对峙呢?
一个妈妈如果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就失去了最后的体面;而一个地方如果不能保护最弱势的儿童,也一样失去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文明。由于学前教育不算义务教育范畴,幼儿教师成为低收入群体。很容易积累戾气,让个别无良之徒有机可乘,把不满与火气,泼向最无辜的弱小。更容易失察的,还有那些够不上刑事犯罪的、因缺乏职业素养或压力过大的幼师按捺不住对幼儿进行的精神伤害——这可能是更大量、更经常发生的事情。
有多少失去安全感的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始用仇视、怯懦或自卑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仅有心痛是不够的。曝光一个抓一个,远不足以让我们释然。只有从幼儿教育的制度规范和教师准入等诸多方面,彻底堵住已经出现的漏洞,才能还孩子以安全感。
只是,这可能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而眼下,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应该是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加强监管,及时清除不合格的幼师……
孩子,别怕,我们已经看见了你们的疼痛和眼泪,就不会坐视不管。
教育随笔:怎样让孩子理解尊重别人
作为一名品格教育的授课老师,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从3月份开学至今,孩子们在品格修养这一块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5月份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尊重月》相关的课程,在尊重月第一节课上,开始部分,我介绍“狼”这个动物,给小朋友认识时,孩子对狼的印象都是比较反感有偏见的,到后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对狼的认识更近了一步。知道在狼这个动物的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尊重。孩子开始接纳、理解并尊重这个动物,并把尊重这一良好的品格迁移到自己身上,学会尊重别人。
进行部分,孩子们在玩拼图《请坐这里》时,有一名小朋友在拼图时,边说边做,影响了其他小朋友,还不等我去提醒他,旁边的小朋友就上前告诉他:“你现在不能大声说话,不尊重其他小朋友”。说话的那名小朋友立刻安静了,脸上还挂着不好意思的表情。下课后,我跟小朋友一起交流,问他们你们今后要怎么尊重他人时,小朋友思考了一会,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不打扰大人们说话,说话时看着对方说话就是尊重,有的说有礼貌就是尊重……,我想不用我说了,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尊重了。
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通过品格养成课程的培养,已经有了对各项品格的认识,也能在生活点滴上体现,有树立良好品格的意识,但是,还不够深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这种习惯,把这样良好的品格习惯,渗透到生活中,并且一直延续下去。
教育随笔:家长工作
教育随笔:家长工作
教师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我家长工作的感受。
老师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通常采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内容多为生活中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的最大特点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的方法根据家长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要”与“不”:要微笑、要具体、要保持;不呆板、不说白、不间断。微笑可以使彼此有好感;具体的小事来概括孩子的特点,可以使家长佩服老师观察得细致,更加信任教师的工作;保持即定期有联系,特别是孩子表现不稳定时要及时沟通。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我总是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将每项工作做到前面,照顾好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高高兴兴来,愉愉快快走,使每个家长都感到放心、安心。
教育随笔:合作的快乐
合作的快乐
在建构区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搭建活动大多是自己玩自己的。有的幼儿不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像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家乡的小桥,赵俊喆小朋友虽然手里拿着积木,却在不断地观望其他小朋友,一会跑到毛毛前面看看,一会又跑到墨墨前面问问,总是在询问别人“你建的是什么呀?”“请问我这个你需要不要?”“你这块积木好像放的不对吧?”喆喆在整个活动期间不是观望就是走来走去,因为三番两次的询问总是打断其他幼儿的活动,所也让别的小朋友觉得反感,而到头来自己的搭建活动也都是简单摆弄、浅尝辄止。
针对喆喆这样的幼儿较长时间在一个区域无所事事游走和单调重复动作的现象,我想到了创造合作机会让孩子们一起搭建的方法。自己像幼儿一样进入建构区,边玩边说“哎呀,我想试试看搭兴庆公园的小桥,当我说到这里时,有几个幼儿就被吸引了过来问我:“你想搭什么样的呢?”“老师,我去过兴庆公园我看到过公园里那种小桥啊,”“看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都有想搭建的欲望,于是我想通过引发讨论的方式对幼儿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
“孩子们,我太需要你们帮助我了,可是你们这么多人一起来会手忙脚乱的,我们一起设计一个方案好不好?”就这样我们定好了主题和方案,因为有的幼儿经验少,一时不知所措,我们又一起讨论了大家各自擅长的事,制定了分工协作方案。有的孩子主动提出看图解,而平平时乱走乱跑的喆喆小朋友要主动搬运积木,剩下的孩子就负责搭建。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有事可做,在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当凉亭搭好的时候,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合作游戏让他们感到愉悦和自豪。
通过体验合作可以让幼儿知道,原来几个人的游戏比一个人的游戏更有趣,只有让幼儿在合作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