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小合作,大大惊喜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小小合作,大大惊喜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在了解各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之后,用自己带来的材料,相互合作,完成交通工具的手工制作。制作的方式是幼儿自己找同伴,相互合作来完成。今天的活动虽然是一个美工活动,但是其中也发展并锻炼了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正印证了《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点。其实,我们班上的孩子之前也有接触过需要合作来完成的任务,但是像今天这样的制作手工的任务并不多。因为做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材料是昨天才发的通知,所以今天有些幼儿并没有带来。正好在备课的时候,是想要要求孩子们合作完成制作的,所以,在活动中,我请一组上的幼儿,把带来的材料统统放在桌面上,一起用这些材料。不知做到了“合作”,还进一步理解了“分享”。
开始制作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着急制作,而是先讨论,想要做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人员之间如何分工?谁负责剪纸,谁负责黏贴?都一一商量好之后,才开始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没有争吵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也没有小朋友跑过来向我告状,要我帮忙。最后展示出来的作品给了我满满的惊喜与感动,每一件作品都创意无限。虽然有些粗糙,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最真实的作品。现将本次活动的感想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感受与欣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指南》在艺术领域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今天的主角——交通工具,是我们幼儿很熟悉的事物了。我们每天都要乘坐交通工具来园读书,平时在路上走,也会看到各类交通工具,更别说出去玩了,会乘坐到很少见的交通工具。有人不禁要问了,这些交通工具有美的地方吗?那是当然了。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发现这些交通工具独具一格的地方。在活动第一环节的时候,我做了一个ppt,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交通工具,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工具分别像什么?你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个交通工具,为什么?通过观察与讨论,孩子们发现了很多细微的,平时不大会注意的地方。比如,车灯的形状,轮胎的花纹,车窗的大小等等。在感受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打下发展想象力的良好基础。
二、表现与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指南》艺术子领域【2-1-3】,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我请孩子们帮忙,共同收集材料,可以是小罐子,小盒子或者是空瓶子、瓶盖等。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了,孩子们对收集材料这一方面非常熟悉,都能按照要求收集起来。看似普通的材料,平时用完我们就扔的“废品”,在一双双小手的“魔力”下,组合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来。在制作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辅助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还运用到了画、折、剪、黏贴等多种手段,经过反复的对比、剪贴,最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指南》建议我们,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在今天的创作过程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另外,我觉得,“不过多干预幼儿”的前提是,教师的事先引导一定要准确。就像我刚才提到了,在活动前,告诉幼儿,今天的作品是要找同伴合作完成的。那么在开始制作前,幼儿就会和同伴协商制作时的事项。当幼儿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们的制作就会很顺利,遇到难题也会同伴之间商量解决,不用再一遍遍的找老师帮忙。今天,幼儿完成的作品,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新奇的想法惊艳到了我。我由衷的觉得,孩子们小小的内心隐藏着大大的能量,教师只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他们就会爆发自己的小宇宙,给我们好看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不经意间的惊喜
教育随笔:不经意间的惊喜
不知不觉这个九月已经过去了大半,这段时间每天工作着有时候也会感到累,但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特别惊喜。
早上上完课,张老师让孩子们去小便,我便跟过去走到孩子们中间,看看有谁需要帮忙的。因为这几天天气降温了,孩子们穿的比较多,看见胡源宝宝在费力的提裤子,,我便走过去蹲在他面前帮他轻轻地把裤子提起来并把它上衣理好,没想到它却抱了我一下,我夸他真乖,不想厕所里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围过来要抱我,孩子们可真可爱。
下午吃完点心后,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散步了,我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洗完杯子后,我出来发现鞋带松了,便蹲下身系鞋带,这时候几个孩子提前跑回来,他们都兴奋地拥到我这儿,没等我反应过来,其中胡源就抱着我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拥过来的其他孩子也都乐呵呵地,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
孩子也许只是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却令我特别开心,我暂且自以为是的把它当做是平时一点一滴的情感积累所致吧。胡源是个聪明乖巧的小男孩,孩子的心是纯真无邪的,作为一名老师,有时候这样那样的事很多,孩子能爱我们,就算再累也觉得幸福。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也需要我们老师的承认,孩子会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咯!
教育随笔:小游戏,大教育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像出笼的小鸟般飞出教室,蹦蹦跳跳地沐浴在蓝天白云下。听到鸟儿在树上唱歌,看到小蚂蚁在地上觅食,看到飞机从幼儿园上空飞过,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最近这段时间,孩子们从哥哥姐姐那儿学来了一种拍手游戏:“爷爷让我买酱油,我叫爷爷小老头,爷爷告诉了奶奶,奶奶正在喝牛奶,气的牛奶喝奶奶,奶奶告诉了妈妈,妈妈正在洗衣服,气的衣服洗妈妈……”当时,我只是觉得很好玩,又看到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就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的内容。
过了几天,我在接待孩子入园,齐齐的奶奶告诉我,齐齐在家骂爷爷是个小老头,说出来的话一套套的,还说是在幼儿园学的,闻听此言,我一下子想起了孩子们的拍手游戏,我首先向齐齐奶奶表示歉意,并向她解释了事情的原因,并承诺以后幼儿园会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发生这件事情以后,我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必须要及时制止这一现象,但又不能扼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随即在孩子们中间展开了一次儿歌PK活动,并向家长和幼儿提出要求,儿歌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这一招还真灵,在接下来的儿歌PK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好多的健康儿歌,还与同伴们互相传唱。
教育随笔:换个角度,会有惊喜
教育随笔:换个角度,会有惊喜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我们看见的,绝不是同一个世界。眼睛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头脑和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与角度。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总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但是与之相反的应该暂是放下问题,跳出你思考的环境和关注的焦点,从其他角度思考,可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思维转换能够让你化难为易,轻松解决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表现了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背靠背。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述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一下掉进了冰窟窿,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怎么就要回去。秀才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的解梦说了一遍。店老板听了乐着说:“依我看,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希望大大地有。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你和心上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一改心灰意冷的神态,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试想:如果这位秀才相信解梦先生的话,他还能够改写自己的人生吗?而店主的一席话,使他换个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愉快、光明、幸福、希望……这是人生的正面;忧愁、黑暗、不幸、绝望……这是人生的背面。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办了每年一届的跳绳比赛,在上学期学习跳绳技术的时候,班里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好好练习不说,还去影响别的学生练习,让我很是烦恼!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调皮捣蛋,正是孩子本有的天性,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并不能泯灭了他们的活泼与可爱,可他们的行为不但让老师烦恼,更是让别的学生把他们当成了不断向老师打报告的对象!可是在跳绳比赛时,他们也特别积极向上,努力去参赛,并且个人单跳次数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对班级取得优异成绩功不可没,从整个比赛中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他们优秀的一面!因此,我们不要总是用主观的意识去判定学生的能力和差优,当你换个角度去观察他,他们也有很优秀的一面!这样不但化解了自己的烦恼,还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引导!学生没有差优!只要老师多角度观察,总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我们管理学生的时候,面对学生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时,我们不妨换种思维去对待,你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反而能感知更多的惊喜与美好!
小班随笔: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
总以为小班的孩子很小,他们的想法很单纯,他们整天嘻嘻哈哈、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但是与孩子们相处在一起,会发现我们会拥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成人有一番感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孩子在喝水环节中的小插曲吧!
插曲一:富有创意的想法
这天,自由户外活动结束后,该是上楼小便洗手喝水的时间了。在此之前,我一遍又一遍地讲了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在安全方面我着重提醒了几个平时特别调皮的孩子要遵守规则,排队小便洗手喝水。但是,当孩子们小便洗完手后,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奔向饮水桶前。很快,在饮水桶处,一下子就聚集了七八个小朋友,他们你推我挤,谁也不让谁,谁都想第一个倒水喝。我急忙跑了过去,还没来得及说话,远远小朋友已经第一个冲到了饮水桶前,只见他并没有去挤,而是站在了饮水桶处,高举小手大声说:“来来来,先检票,检票后才能上车倒水喝。”俨然一副检票员的样子。再看别的孩子,有几个已经在熙熙攘攘中自觉站好了队。于是,其他幼儿也慢慢地排好了队伍,一只小手拿着茶杯,另一只小手伸出来认真地准备检票上车。“你可以上车喝水了。”远远笑咪咪地拍了一下站在第一个的小朋友的手,这个小朋友做了一个上车的动作,高兴地往杯子中倒好水,到一旁喝水去了。接着,第二个小朋友紧紧跟上……
我真没有想到那么当时有些混乱的局面,孩子们自己会解决得那么井井有条。孩子创意的想象给单调的排队喝水注人了新鲜的元素。使我们不由感叹:我们的孩子是多么有创意,多么有潜力!他们把这阵子“车子叭叭叭”主题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开展的乘车游戏,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解决了实际出现的问题,并且解决得又那么富有想象力和愉快感。
而平时,我们作为成人让幼儿遵守规则,只会说:“要怎么样,不许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为孩子规定了许多禁令,最终的用意只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第一。试想一下,如果我早一分钟到达活动现场,孩子们就会在我的引导下自觉排好队或是我强制命令他们排好队,但结果会怎样呢?可想而知。他们根本不能想象出那么富有情趣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秩序意识的重要性,可在每次遇到具体问题时,我们又总是习惯性地去代替孩子解决,总是不放心让孩子去试一试,不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而且有时也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没有很好地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去做。
插曲二:充满责任的爱心
提起丹丹、凡凡小朋友,他俩在自由活动中,都是调皮分子,不仅嗓门大,而且经常哈哈笑。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大大咧咧,由于他们的诸多淘气行为,给人最深的感觉印象就是调皮、不听话。
连续几天,发现朱晓丹、吕与凡小朋友喝水总是最后几个进教室。他俩会在水桶前磨蹭什么呢?带着好奇,我悄悄地尾随他俩来看个究竟。
只见饮水桶前他俩的身影正忙碌着,把饮水桶里一格一格的杯子拿出来,又放进去,我一看,心想,这两个小淘气又在干坏事啦!赶紧大步流星走过去,刚要叫他俩住手,却仔细一看,发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有一些孩子喝完水,水杯并没有直接放回原来对应的标记格中,随意一放,就匆匆进了教室,而丹丹和凡凡两人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任务。瞧!他们一丝不苟的小脸显得那么认真,当把水杯和标记全对应好了之后,他俩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喝水放水杯的新的发现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孩子对班级的一种充满责任的爱心。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走出思维定势,摆脱经验束缚,学会发现,让我们永远有新的发现,也就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
插曲三:真诚善意的提醒
一天,集体学习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按惯例去排队喝水,而我在一旁督促提醒着孩子们。只见蒋子豪小朋友和另外几个伙伴在边吃边开心地聊着天,我上前正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快点喝水时,豪豪小朋友突然抬起头,用十分真诚的语气问我:“大李老师,你怎么不喝水?”他眨巴着稚气的双眼,继续说:“我的外婆说要多喝水才漂亮呢!大李老师你也快喝点吧!”听了他这一番话,我不由觉得心头一热。也马上回应了一声谢谢!
是呀!平时,总是我们成人在不停地提醒孩子,想不到孩子心里也有一把衡量爱的天平。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这真诚善意的提醒,却流露出孩子发自内心的对我们老师的浓浓情谊,让人不由地感悟到爱的付出与回报是等价的……
发生在孩子们喝水时的小插曲故事确实令我们很惊讶,也很感动!透过孩子们喝水的小插曲故事,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给我们成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有时我们不妨再多等一分钟,学会换位思考,更多地给予孩子们一些时间,一些理解,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身获得成长的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心会更贴近孩子!
教育随笔:小兔喜欢吃什么
教育随笔:小兔喜欢吃什么
晓彤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晓彤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样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个性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个性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晓彤,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晓彤,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晓彤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但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之后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之后每一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教育随笔:雪花片“以小见大”
平时孩子们非常喜欢玩但却不怎么起眼的“雪花片”其实还有很多作用没有得到“开发”,它既可以作为数学活动时幼儿的操作材料,也可以是孩子们建构活动中精巧的辅助材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数概念的建立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发现幼儿平时玩雪花片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1.整理雪花片的常规意识差。2.久而生厌,兴趣浓度降低。3.雪花片的玩法少,数量也在少。
原因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雪花片又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类玩具,时常玩得忘乎所以。在尽情玩的同时,也就伴随着出现如争抢、乱扔等现象。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玩具数量过多,孩子不懂得珍惜。2.兴趣持续时间不长,易分散注意力。3.玩中出乱,出现反效果,难以管理。4.孩子们的玩法经验缺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能自己开发玩法维持兴趣。
指导策略:
1.隐性指导,鼓励创新。
把握好游戏前的引导,可以从环境、玩具的数量上入手,为孩子创设开放的自主游戏的环境,注重游戏的暗示性。
2.自主探索,别样游戏。
孩子游戏时,教师过多的担心、呵护,往往也就约束了孩子的行为,束缚了孩子的发展,所以在游戏时教师可以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孩子的创造性得到相应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条件让孩子共同思考,人人参与其中,通过有特色个性化的游戏,提升孩子的兴趣。
3.一物多用,探索发现。
可以开展集体活动,为孩子提供雪花片特别玩法的素材启发;还可以展开区域游戏,为孩子提供多变形态的雪花片材料,让孩子自己充分玩充分探索发现。还可以在班里设置主题墙,进行展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雪花片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带来精神上的乐趣,同时也能帮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在区域内孩子们也根据不同的标准(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将雪花片分类整理,帮雪花片找到了不错的“归宿”,使它尽善其用。
桌面玩具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雪花片就是这许多玩具中的一种。在这里,小小的雪花片可以玩出大花样,那么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有更多的玩法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开拓者,用心启发引导使孩子不断创新创造,获得高峰体验。
幼师随笔:小案例寓大教育
从教近三十年,接触过很多孩子,也和很多孩子家长有过或多或少的交流,从这些孩子身上,我能轻易地发现他们与其家长的相近相似之处,小到举手投足的一个细节动作,大到影响他们一生的个性品行,有的孩子几乎就是父母的拓版,“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清贫的,但我们的内心并不清贫。在物质时代里,好多单位福利多多,让多数职工在福利面前笑若菊花,却不知酒肉穿肠过,裘衣也会破。而一句良言,一本好书却往往能深入经脉,让人受益终身,远非会腐会烂的物质所能企及。我有幸遇到一位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领导,发放给她的职工每人一册教育随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引领着我们,做好妈妈,做好老师。
每有空余,我都会拿出这本书,一遍遍翻阅,一字字品读,也一次次受益。尹建莉就像我们身边的姐妹同事,不是光环笼罩的专家,不讲夸夸其谈的理论,而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一件件就发生在你我身边身上的小事,和我们交流她的育儿经验,分享她大把大把成功的心得。这样的书如重庆的麻辣火锅,平实却丰满,让人愈读愈觉酣畅,愈读愈不忍放手。以前在教育中经常会遇到棘手的案例,有些至今仍没找到解决的好办法,尹建莉帮我解开了教学一线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不管是最好的管”,“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是电脑游戏的错”,“不看有用的书”,“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这些清新的教育理念,这些不胜枚举的鲜活案例,让我懂了很多,也知道自己以前错了很多。至此,我再一次庆幸能拥有这样一本好书,这是一本挖掘不尽的宝库。
正如一位网友在给作者的留言中写的那样“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文章读一次根本不够,只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心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
我们每个做母亲的,都有责任“把孩子精心地教育大”,而不是粗心地养大。在全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时代,在国学经典不断散发芬芳魅力的时代,在教育愈来愈受重视的时代,手捧一本纸质的文本,墨香会让你静下心来,之后踏踏实实地走进去,就会有欣喜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教育随笔:点名事小意义大
教育随笔:点名事小意义大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那种老师只管叫着名字,不管孩子乱喊一气的点名不要也罢。
点名有助于促进孩子间的友爱情感。点名时不妨跳过请假幼儿的名字(谁来谁没来,不需要依靠点名来确定,老师应该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点完后,问幼儿:“谁没来?”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注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点名鼓励坚持入园的幼儿。
点名可以渗透数的概念。小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点数自己组多少人,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可要求多数几个,大班则可要求全数,还可练习默数,自己报数,进行偶数,奇数,相邻数等概念的渗透,并且也可以适当的渗透乘法概念。
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点名前告诉幼儿日期,有没有特殊性,借以进行人文教育。点名可以促进师生感情。采用丰富多彩的点名方式,如被点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叫,或是用特别的方式与小朋友老师打招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