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比利时父母让孩子了解生活常识

发布时间:2021-04-25 幼儿保健常识 幼儿保健小常识 幼儿安全小常识

前些年去了一次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住在一位比利时朋友家。

朋友的儿子5岁,长得高高大大,看起来像个大男孩。印象中朋友针对孩子教育所做的全部事情,好像就是不停地在家里为他举办各种各样的Party(聚会),而且,只要他提出建议,邻居们都会非常高兴地响应:在他们看来,这是孩子融入社会、学习同成年人及伙伴相处之道的一个必要途径。

在这类Party上,孩子们尽情地跳舞、唱歌、做各种表演,无论演得如何,都会获得家长们的掌声。

有天晚上,朋友又在院子里举行Party。朋友的儿子准备了个故事,故事很长,他精心背诵了两天,自以为精熟。可是,登上讲台,故事讲到一半,后面情节却全忘记了。没人起哄,大家都静静地看着他。我想他一定会感到紧张,可能会跑下台去,这种尴尬情形会在他心中形成阴影,从此对这种抛头露面的事极力拒绝……谁知,他竟神色自若地说:“对不起,我忘词了,现在重新开始。”Party结束后,我以为朋友一定会找他谈谈,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并为孩子驱散心中的不安。可是朋友并没这么做,像没发生这件事一样,对满院子疯跑的孩子不理不睬……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但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一次郊游的路上。

那天,朋友全家陪我骑自行车去郊游。虽然孩子小,朋友还是为他准备了一辆小型自行车。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十分轻松闲适。

忽然,朋友的儿子在身后叫起来:“请等我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他的自行车链条掉了。我想过去帮忙。朋友拉住我,指着路边的一株树向我介绍起来。我急着说:“快去帮帮孩子吧。”他却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要求停一下,并没有请求帮助。

我边应付着和朋友聊天边注意孩子的举动。半个小时后,他满头大汗地将自行车链条归到原位,并用力摇了一下脚踏板,确认已经修好后,轻松地跳上车,招呼我们继续启程。

我不禁大叹比利时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在国内,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早已哭着向家长求助了。朋友笑了:“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说:“要让孩子具备自主能力,家长就应该让他了解常识。”朋友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开Party时,孩子不但是与社会进行交流,还会学到许多常识:表演常识、准备工作中的常识、礼节常识,甚至酒瓶应该怎样打开这类常识。

“有机会,你可以到他们幼儿园去看看,会了解得更多。”朋友说。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真的去了那所幼儿园。

我这才发现,这里和国内幼儿园完全不同,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剩下的教学时间,都是需要动手的手工课,手工课上累了,老师就带他们去郊游或者去博物馆参观,老师就像个讲解员,指着实物向孩子介绍那段历史所发生的故事。孩子们平时所谈论的,更让人吃惊,他们嘴边常挂着的是居里夫人、海湾战争……

如果在国内,也许家长们早就抗议了:孩子至少应该认点字,背点加减口诀什么的,为了入学做准备,关心那么多国际大事干什么?但比利时幼儿园和家长们恰恰就这点达成了共识,就像园长所说的那样:文化知识,可以入学后再学,随时随地学,但常识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孩子的学前教育,就是让他学会应用常识,使他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生活,并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ZW5000.cOM 作文5000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要善于经常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要善于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认为,社会上有舆论认为母亲应当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儿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们的孩子没了真正的童年”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英国家长对子女童年环境和游戏方式的改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小时候拥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名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列出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时的哪些乐趣。

超过一半的家长说,过去,

孩子们在课间喜欢玩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板栗游戏等,而现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电脑游戏。接近半数的家长们说,他们记忆中的户外游戏,如捉迷藏、垒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戏所取代。传统的床头故事也有所变化。有一半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国影响深远的一些童话故事。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英国儿童是发达国家中生活质量最低的。

父母对待孩子:了解、同理、倾听


10月1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老师讲座《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迟老师从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向我们介绍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常见类型与特征等。讲座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迟老师提及的我们对于孩子应该了解、同理、倾听。即:

了解——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请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判他。

同理——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想,您才能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倾听——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想想有时没有听豆豆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就妄下结论;有时我们因为忙或者某些原因,没有认真听豆豆说话,他总是在边上跺脚,用双手掰过我们脸,让我们正对着他……想想这些,再听听老师讲的事例道理,不免有些汗颜。

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迟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颇多。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我们成长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感恩我们有一对疼爱自己的父母;感恩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感恩我们生活在科技发展的年代;感恩我们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朋友;感恩生活中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感恩生活中的花鸟鱼虫;感恩……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心中始终心怀感恩,爱与回报、付出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未来的世界将是美好的,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

父母担心是不了解孩子的表现


有妈妈听我说当年我对儿子载说话能力有迟缓现象,无太大的焦虑,并且没有送他去任何教育机构做加强训练,表示不相信。

说真的,当我发现比我儿子小半岁朋友的儿子都会被唐诗,而我那"傻"儿子竟然还停留在说单字和用手比划示意时,心里的确有些"被比下去"的不是滋味,幸而这种"有点丢脸"的感觉停留于心的时间很短暂,因为我观察到儿子个性特谨慎,像坐小椅子时,别的孩子多半只要感觉到腿接触到椅凳边了,就会一屁股坐下,但我儿子却总还是要回头看上一眼,确定椅子真的就在身后才再慢慢坐下,因此他从未发生像其它孩子一样,有因为没坐着椅子而摔个四脚朝天的情形。至于说话部分,他虽然只会说几个单字,但那几个单字都发音特准,不似一些孩子语音含混,我就估量以他小心谨慎的个性看来,他应该不是不会说不能说,而是想要一出口就能说得准确说得好。果然当他到2岁半,开始一串串的说话,所出口之言不论是发音或用语都是既好又准确。

做母亲的之所以会担心孩子不能,往往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不了解,因此若想放下担忧心,就得多用心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

至于我对孩子的语言培训,唯一做的就是从他还是小婴儿时,就坚持每天晚上念故事说故事给他听,还有跟他一起看绘本故事书。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孩子让家庭和学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学习也成了家庭和学校唯一的连线点。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很多学者也认为教育应该是家庭、孩子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和努力的结果,但仅仅对于学习来说,学校的义务就大得多。

教育,也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但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多把这种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家庭里,孩子从学校回来,好像又进入了另一个“学校”,感受不到一点家的温馨,父母越来越像老师,学习慢慢地侵蚀着孩子的全部。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背负着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在学习的道路上,他们就像是背上驼着沉重货物的驴子一样,只能低着头,被人牵着慢慢走着。他们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吧,当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一下子没有了牵引,没有了沉重的压力,却迷失了自己。

家,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享受父母爱的温暖港湾,但孩子越来越不想回家了,是因为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在家里,父母像是另一个老师一样,总是说着教育的话,总是督促着孩子写作业,总是写完了还有一堆课外的作业,在他们的感觉中,家除了吃饭休息外,已经变成了另一所“学校”。

很多父母们也跟我抱怨说,老师发来作业的短信,就是要我们好好的督促孩子写完作业,如果孩子写不完作业,老师就会打电话来责怪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我们也感受到学校的压力,所以最后只好把这种压力又加到孩子身上,不惜一切地让孩子完成作业,为了达到好成绩,有时还会给他们额外的作业,竞争太激烈了,不多做些,就会输在起跑线了。本来我们工作一天了,压力也很大,回家就是想放松下的,结果还要为了孩子的学习发发脾气,真的很累。

怎么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呢?我想这应该是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担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让孩子减负,不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让学生在适合的时间内可以把作业写完,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一个负担,可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第二,别对孩子过多的压力,包括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去享受学习,不要把学习当作是为了满足老师的期望的工具,有些老师很喜欢讲:“我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你们好,为了你们都能学好,考到好成绩,我付出了那么多,你们总该给我点回报吧。”无形中,他们就会认为考到好成绩是回报老师的唯一途径,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为了老师而学,却失去了学习最初的快乐。

第三,别为了学习的事去为难家长。如果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不会让他去学校了,到了学校,学习的事当然就是老师自己的事了,虽然说的有点武断,但细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呢。除非学生有了行为上的问题,则可以找家长,三方一起去讨论,解决问题。在学习上,家长的作用不是去教孩子写作业,而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开心地做完作业,仅此而已。

第四,对于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一些期望架在孩子身上,别让孩子从小就背负那么重的压力去学习,而失去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自己而学,并快乐的学习。在家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并提供孩子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疼爱和家的温暖,别一回来就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这,教育那的,并且对于自己的付出夸大地塞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只有学习好才能报答父母。

第五,真正解放自己,就要解放孩子,让孩子在家能做一些课外的,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学习,当作业完成时,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多做少说,孩子能体会的可能更多。家就是家,不是另一所“学校”。

做一个轻松的父母吧,让你的孩子也能快乐的学习!

因为父母忙让孩子学会了分担


因为父母忙让孩子学会了分担今年xx奶奶不再同来照顾xx,这事经家庭会议讨论而决意。年后在xx上学前,又再次一家三口、家庭会议讨论,以后因奶奶不在身边,许多事,大家都要担当点,比如家务事,大家都要齐动手,不要依赖某一个人。xx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起床、洗刷、自己的玩具收纳、房间整理等等,以后爸爸妈妈不再参与。会议决意后,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睿爸、睿妈以及xx都执行的相当不错。特别是xx值得表扬,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了,家务事参与也不落后,在妈妈打扫卫生时,会主动帮忙拖地,擦桌。

这次又因我的工作下班时间延后,下班在家的时间就更要充分利用。于是跟xx说明了我的工作情况后,再次与xx协商他的睡前陪这个时间,能否让出给我用来学习。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谈,还没把握能让xx同意。因为xx虽然一年前就开始独睡,但睡前陪一直在进行着,不陪他几乎不肯睡觉,就是睡着后,半夜醒来看到身边没人,还会起来让人再陪一次。为这事,我还苦恼了很久,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而这次当我谈到我的工作时间变故后,没想到xx尽然同意不用睡前陪了,自己独自睡,好让妈妈多点时间学习。当我听了后,还是有点担心,因为xx睡前没故事,一定睡不着。当然,即然xx自己决定了,那我就观察下再说吧!xx第一晚没人陪时,独自在床上翻来复去十几分钟没睡,过了会他还爬了起来。看了我心里暗暗叫苦,他准是反悔了,会让我去陪他的。但我还是不主动迎上去,仍在门外观望。只见他下了床拿着点读机,放在床边的桌上,选了几个故事点播着,自己又回到床上睡下。看明白了,没故事睡不着,让点读书代替妈妈讲故事。

昨晚xx睡了一觉后起来上了趟洗手间回来,看我在电脑旁,悄悄地又回自己的房间睡去了。今晚一到睡觉时间,他仍抱来点读机来陪着。并还能很快入睡。

现明白了要想让孩子能为我分担点,不可强制要求,凡事都要跟孩子协商着来,跟孩子说明自己的困难,孩子会明白,也会体谅。虽然下班回来的晚了点,但我可运用的时间还是没变。并同时还能让xx独睡不用陪。真是想想,就会让我偷着乐。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前两天,下班接xx回家的路上,xx对我说:“妈妈你看看我的腕表吧!”说着打开手心。让我看到腕表像断了脚的螃蟹。于是我问:“它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xx:“我也不知道,就在放学的时候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表掉在地上变成这样了。”听了xx这个迁求的解释,我就知道小不点在说谎。于是我故意说道:“噢!原来是这样呀!还真是便宜没好货,才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戴了这么久也值了。xx听了我这样说。反自己觉得可惜起来了:“这表还挺好用的,现坏了,我就没表了。”我安慰道,没关系,等到家了,妈妈帮你修修。xx:“怎么修呀!表带都不知掉哪了。”那你就跟爸爸说说,让他帮你重买块吧!xx听了忙应道:“好呀!那你也要帮我跟爸爸讲讲。”我心想这小家伙,还怕爸爸追究,想利用我来了。

睿爸下班回来,放手机时看到桌上xx的腕表,拿起来看了看问我:“这表怎么坏成这样了,表带明显地是撤断的,表心也被摔离壳了。”我跟睿爸做了个小声的动作,嘘!别这么大声。我把xx跟我说的告诉了睿爸,并对睿爸说,即然xx不说实话,一定有他的原因,现不要急着问他。表都坏了,你再追问孩子,表不会变好,何必呢!这事我们三人心里都清楚就行。这时xx在自己房间复习功课。听到爸爸回来了,就走了出来,对他爸爸说:“爸爸这表现坏了,你给我重新买块吧!”睿爸:“重新买块可以,不过今晚太晚了,等两天吧!”xx听到爸爸同意了,跟爸爸说了声:“谢谢爸爸,那我先睡了。”

两天后睿爸让我带xx去挑块表,在去买表的路上,我跟xx说:“这次咱们要买块好点的,贵点没关系,你好生保管用久点就行,不然照你之前那样,那一年下来,光这买表的钱,爸爸妈妈是接受不了。”xx听了,犹豫了一下,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表坏的原因吧!是我们班同学要看我的表,我跟他说,老师说过可以带表,但不能玩,所以我不让他看。但那同学还非要看,于是就撤断了我的表带,表就掉地上了。”我漫不经心的应到,是这样,那你当天为什么骗妈妈呢?xx:“我怕妈妈找同学赔,我同学跟我道歉时说了,让我不要告诉你们,因为他没钱赔我的表,若他妈妈知道了,会打他的。”我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拉住儿子的手说:“你这样为同学着想没错,但你不能骗妈妈,你可以跟妈妈说实话,妈妈不会去找你同学,但你若说了谎就不对了,妈妈可不喜欢说谎的孩子。”xx:“妈妈,那以后我就不说谎话了,你还喜欢我吗?”我用手在xx鼻子上刮了下,说:“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妈妈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你。”xx马上提高了嗓门:“妈妈、妈妈我想到个保管表的好主意了,以后我就把表放在衣袖里,不再让同学看到。”我说这主意不错,妈妈不用再担心表会坏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做错一些事,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指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去理解孩子,让孩子在我们宽容下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这往往比打骂、指责孩子效果来的快得多。

比利时孩子从小几学习节俭


在比利时家长眼中,零花钱是孩子们初学理财的工具,而不是提供单纯的物质享受的条件。

零花钱要算计着用

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家长借,然后以后慢慢偿还。这种办法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满足消费欲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还能帮助他们从小避免任性消费和节制消费欲。

学校开设理财课

在比利时,学校从小学起就开设了专门课程,教孩子了解成年人的各种职业、什么是劳动报酬、如何区别各种商品及其价格的确定等。同时引导儿童理解媒体、广告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广告对消费者的行为影响。此外,学校还会经常告诉孩子:并非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有吃有喝,有的家庭非常贫穷,甚至吃不饱穿不暖,以此来告诫孩子一定要节俭。

根据家庭情况给零花钱

据悉,比利时85%的未成年人都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固定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拿到钱后会先存入银行,或者放进存钱罐里留待以后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6%的孩子会把零钱直接花掉。从12岁起,孩子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银行卡,父母则开始教他们如何理财,指导他们怎样储蓄、管理和使用零钱。正是因为有了家长和学校的双重教育,比利时的大部分孩子才从小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他们很少随便买东西,更不会在学校里互相攀比。

育儿心得:想办法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爱


育儿心得:想办法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爱

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聚集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部的爱,慢慢时间长了,让孩子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哪天其中的哪个人稍微生气了,或其它的原因给予他的爱少了一点点,他还不适应,觉得自己应该有的东西,我们没有满足他,反倒我们这些人还罪过了。

我家冰冰也是这样,奶奶家杀了一只鸡,奶奶把鸡腿留给他,他认为鸡腿就理所当然的被他吃才行,别人吃了就是别人不对了。有一次,我跟他一起读《三毛新生记》,里面有一个情节是吃饭的时候,三毛去帮爷爷盛饭,爷爷夹了三毛最爱吃的鱼给三毛,三毛为感谢爷爷就夹了爷爷最爱吃的肉给爷爷。读到这里,我说:三毛真孝顺啊!冰冰知道爷爷最爱吃什么吗?吃饭有没有把爷爷喜欢吃的菜夹给爷爷吃?冰冰:爷爷也没有帮我夹过菜呀?我说:妈妈每次都夹冰冰爱吃的菜给冰冰,冰冰有帮妈妈夹过吗?冰冰:我每次不喜欢吃的菜不是都给你吃了吗?我哭笑不得,在孩子的概念里,他根本不知道,妈妈帮他夹菜是因为爱他,奶奶把鸡腿留给他也是因为爱他。也就是说,我们的爱没有被他理解,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爱,就更不懂得如何来感谢父母的爱。其实,我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也好,骂也罢,每一位家长都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表达这种爱,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使用的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孩子们理解吗?我想,这就涉及到教育孩子的艺术性问题了。只有被理解了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幅关于《妈妈顺产、破腹产的全过程》图片的文章,我把冰冰叫到身边来,指导他看完了妈妈破腹产的全过程(因为冰冰是破腹产),看完后,冰冰搂住我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妈妈,你好可怜啊!你的肚子还疼吗?我想这种教育方式比我们跟他说多少遍:妈妈生你不容易,你要孝顺妈妈,对妈妈好。如此之类的话要有意义千百遍吧。

教育孩子是一个智慧性的活儿,还是一门艺术性的活儿,想把孩子教育好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相关推荐

  • 及时了解孩子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班都要上一节周评课,正确评价幼儿一个星期来的各方面的表现,对那些各方面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幼儿下周表现更好一天早上,一个平时很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忽然不肯来园了...
    2020-08-14 阅读全文
  • 父母要善于经常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
    2022-03-23 阅读全文
  • 父母对待孩子:了解、同理、倾听 10月1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老师讲座《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迟老师从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向我们介绍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常见类型与特征等。讲座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迟老师提及的我们对于孩...
    2021-10-07 阅读全文
  • 父母担心是不了解孩子的表现 有妈妈听我说当年我对儿子载说话能力有迟缓现象,无太大的焦虑,并且没有送他去任何教育机构做加强训练,表示不相信。 说真的,当我发现比我儿子小半岁朋友的儿子都会被唐诗,而我那"傻"儿子竟然还停留在说单字和...
    2021-03-22 阅读全文
  •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孩子让家庭和学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学习也成了家庭和学校唯一的连线点。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很多学者...
    2020-10-30 阅读全文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班都要上一节周评课,正确评价幼儿一个星期来的各方面的表现,对那些各方面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幼儿下周表现更好一天早上,一个平时很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忽然不肯来园了...

2020-08-14 阅读全文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

2022-03-23 阅读全文

10月1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老师讲座《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迟老师从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向我们介绍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常见类型与特征等。讲座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迟老师提及的我们对于孩...

2021-10-07 阅读全文

有妈妈听我说当年我对儿子载说话能力有迟缓现象,无太大的焦虑,并且没有送他去任何教育机构做加强训练,表示不相信。 说真的,当我发现比我儿子小半岁朋友的儿子都会被唐诗,而我那"傻"儿子竟然还停留在说单字和...

2021-03-22 阅读全文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孩子让家庭和学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学习也成了家庭和学校唯一的连线点。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很多学者...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