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快乐的餐后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25 幼儿园餐后活动的方案 爱的教育笔记 保育的教育笔记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个班两位老师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基本上是独立带上午班或下午班,而幼儿餐后的这段时间正是两个老师交接班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前大这段时间所展开的活动。这时既要管理好幼儿进餐情况,还要照顾个别进餐能力差的幼儿,同时又要照顾饭吃得快的幼儿活动,处理他们的纠纷,那么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将会在此时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全面照看到幼儿,我们一般采用利于组织的、安静的餐后活动:如请吃完的幼儿把椅子搬出来,坐在走廊上,老师发一张纸给幼儿绘画或折纸,或者让每人拿一本图书看,这样形式单一,幼儿往往兴趣不高。时间稍一长,幼儿就有些坐不住了,有的干脆结伴在走廊上打闹、相互追跑。如何要精心组织好饭后这个环节活动的科学性,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的。
首先在选择活动时,要考虑到餐后不适宜进行剧烈的活动,太剧烈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午睡和身体的不适,所以我们的餐后活动应选择一些适宜、幅度小的活动,不要过于剧烈。教师作为支持者、参与者,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在餐后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幼儿的聊天谈话中巧妙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以便及时地寻找新的餐后活动,改变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临时发现,同时又可以代表很多孩子的意愿。比如我上午组织了一个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我发现孩子对于镜子非常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在餐后活动时可以再继续玩。那天先用完餐的孩子们就拿着镜子坐到走廊上玩镜子,玩着玩着就发现了墙上的光斑。于是用手摆弄着镜子的角度,光斑在墙上也随之发生了各种变化。后面来的小朋友也都各自拿一面镜子,利用光线将镜面折射在墙上,几个光斑相互追逐着。接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用完餐后,都加入了追光斑的游戏中,走廊上变得拥挤,我就鼓励大家一起来到了门口的操场上,找到光点将镜面对着教学楼的外墙上,只见墙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光斑,有高的,有底的。小朋友一边摆弄着镜了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光斑,大家玩的可开心了。
游戏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小朋友用餐的速度有先后,所以游戏的组织就不是很方便,但是如果由孩子自己来组织的话就不一样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她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会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了,所以可以鼓励支持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如:今天餐后小朋友向往常一样将椅子搬到走廊上,有的看书,有的折纸,有的观察植物角的植物,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相互追逐。李景萱拉住正在跑的悦悦
,对着他说:“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吧!是用英文唱的,我从英语课上刚学来的。”“来,沈星和刘宁悦来当渔网,其他小鱼排好队从这里钻过。”听到可以玩游戏,几个小朋友们都自觉的排成一队,李景萱一边唱着英文歌一边用手指挥着“小鱼”一个个钻过。后面用完餐的小朋友如果想玩游戏加入队伍当中就可以参加,几圈过后有几个小朋友说也想当渔网,她就制定了一个规则:“等会儿,被捉住的人当渔网吧!捉住两个了就换渔网。”有了新的规则后小朋友玩得更开心了。参加“网小鱼”游戏的人越来越多,又有更多的小朋友想当渔网了,她就又换了一种玩法,她说:“那我们就多几个渔网吧,三个渔网排成一排,小鱼们就从下面钻过。”这是一个完全由幼儿自发的游戏,就有她们自己感兴趣的点在,所以都能自觉得遵守规则,整个活动小朋友们玩得井然有序。此外最常用的还有一些民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活动笔记:雨后的快乐
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下个没完.幼儿园里的玩具都湿漉漉的,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今天早上总算停了.吃过早饭我带孩子们出来散步,发现地上全是"小水坑".孩子们兴奋的在水里趟过来走过去,开心极了.突然,洋洋大声喊:"老师,瞧我走的大象!"许多孩子都凑到跟前观赏他的杰作.
"老师,我也会.我走的是迷宫!"
"我的那个是骆驼!"
"我会走大房子......"
本来打算散步结束就回班上课,看到孩子们个个兴奋的样子,我决定调整计划,在室外进行"水画创作".当我的决定一宣布就得到孩子们欢呼声.于是"创作"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老师,瞧我的高山!""我的是大海和小船.""快看,乐乐的怪兽!大脑袋小尾巴!真好看......"在孩子们的创作下,小水坑成了一个童话世界,从乖巧的小动物到变形铠甲小魔仙,应有尽有.弯弯曲曲的小脚印见证了孩子们每一个快乐的时刻.
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深受感动:作为老师,一个小小的决定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并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体验创作的成就感.这正是<纲要>中所强调和倡导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太阳出来了,孩子们的"伟大创作"消失了,但他们心中快乐的创作之花却永远盛开!
教育笔记:快乐生活
教育笔记:快乐生活
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们跑过来,抱着我一声声的说着“老师早上好!”心里特别甜蜜。是啊!孩子们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情感,他们一个小小的拥抱都让我特别的感动。
课间休息时:“老师,你今天真漂亮!”一个熟悉的声音引来许多小朋友。有的说:老师的头发很漂亮;有的说:老师鞋子漂亮。得到孩子们的夸奖和认可,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变漂亮了。同时,孩子的话也时刻提醒我,每天要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
午睡时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每天这个时候都是我最开心的。”“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最喜欢听你讲的故事了。”“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听着故事我很快就能睡着,而且睡得特别的香。”得到孩子们的肯定,我讲故事时更加的卖力了。渐渐的,他们在我的感染下睡着了,欣赏着孩子们入睡时的姿势、表情,我觉得此刻幸福无比。
自由活动时间:家俊小朋友走到我面前,很神秘地靠近我的耳朵,悄悄的对我说:“老师,我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到姥姥家去,我拿好吃的给你吃”。多么天真,多么暖心的一句话,我的内心霎时温柔一片……孩子们,因为有你们老师的每一天都非常的开心。
工作中,每一句暖心的话,每一个高兴的事,我都愿意与我的家人分享。我把爱给孩子们,孩子们把高兴带给我,我把快乐带给家人,我的生活处处洋溢着快乐!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幼儿们总会因为各种争抢而冲突不断。然而,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次,晨间活动中,我发现个别小朋友在玩桌面玩具时,总是吵吵闹闹、争抢不断,甚至小朋友会因此而打起来。总是会听到小朋友不停地说:“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拿我玩具。”我会耐心地告诉小朋友:“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一起分享玩具。”可是无论我怎么开导,他们都憋着小嘴,很不开心。就好像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一样。老师怎么调节都不高兴。甚至,有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去抢,抢不到就打。有些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玩具全部撒到地上,好像再说:“我没有玩具,大家也都不要玩”。这让老师很是头疼,经常为此而发火。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有一次,我去隔壁班老师那借东西,就看到这位老师在给小朋友讲《小猪的野餐》,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我仔细听了下去,发觉故事很有趣,便给小朋友们分享了这个故事。并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幼儿们在游戏和故事中了解到了分享的快乐。在之后的看书、桌面玩具等活动中,在老师的提醒下,争抢的行为很少再出现,甚至发现有的小朋友们已经会主动的将自己的玩具、书本分享给同伴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去和他人交往,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书本等东西,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要及时鼓励、赞许、奖励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育笔记:《建构区的快乐》
教育笔记:《建构区的快乐》
一直以来,建构区都是小朋友喜欢选择的区域。上大班以后,我们在原来建构区的基础上更改了一些内容。幼儿在5-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想法更加大胆。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替换之前孩子玩得较少的桌面玩具,投放了一些新的桌面玩具,还投放了一些大型地面玩具。
今天,我们进行每周两次的区域游戏。在进行区域游戏时,我看建构区的小朋友在拼搭玩具,嘴上还念念有词。我想到每次区域游戏时,孩子们都是自己搭自己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偶尔有时候交流时,还会遭到老师的制止。我想换一种方式,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
我看他们完成得差不多了,走到他们旁边说:“我的好朋友要过生日了,今天我想要买一个玩具送给她。你们可以跟我介绍你的玩具吗?”孩子听了我的话,显得有点兴奋。“它是一辆货车。这里装的是物品,这里装的是坏人,这个地方可以吊起很重的东西,还可以变形……”睿睿边指着玩具边说。听完他滔滔不绝地介绍以后,我表达了一些想法。他也一一给出回答。当我问他:“这个玩具有名字吗?”他就沉默了,显然是没有想玩具的名字。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结果:无敌战车。
和孩子有了互动以后,其他的小朋友也跃跃欲试。争着要和我说他们的作品。再看看地面的成果,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用泡沫垫拼成了一个船,还有可以打开的门。在听了他们的介绍以后,我马上用手机记录下来。在评价区域游戏时,我也通过照片的形式,给孩子们介绍建构区的作品。不仅让玩建构区的孩子有成就感,还让其他没有进建构区的孩子更加了解区域游戏。
教育随笔:快乐运动
教育随笔:快乐运动
筹备了近一个月的“第一届亲子趣味运动会”在上周五终于成功拉下帷幕,本次运动会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快乐,大手牵小手,一起来加油!我们本次运动会的目标是激发幼儿与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其次,通过玩游戏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本次运动会中,幼儿收获了快乐与成功,家长们收获了童贞,老师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本次活动是以孩子和家长为主体,主要体现了“运动快乐”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在体育游戏设计上,都符合各班年龄层次及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非常有趣味性。活动当天,幼儿与家长们都玩的很开心,让幼儿感觉到原来运动是如此的快乐。
为了筹备这次运动会,老师们和孩子都十分辛苦。为了运动会每个环节都顺利进行,我们老师都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当天,老师们都拿出最好的状态,与孩子和家长一起游戏。很好的向家长展示了我园教师的的良好风采。
我们中班玩的游戏是《推小车》《穿大鞋》《开心一家》等七个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家长与幼儿都积极配合,遵守规则,并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会场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此次运动会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在运动会中体会了竞争的意义,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为别人喝彩。我们以后会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会收获更多,孩子们也会收获的更多。
教育笔记:快乐剥毛豆
早上,阿姨提来一袋子毛豆,交代说:“今天中午要吃毛豆,请你们帮忙剥一下。”这可乐坏了孩子们。洗手的洗手,卷袖的卷袖,拿盆的拿盆……一副大干一场的模样。
剥毛豆并非所有的孩子想得那么简单。瞧!当当不知道毛豆的开口在哪,举着毛豆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静静用力抠着毛豆,可怎么也不见剥开毛豆的外壳;雄雄卖力地拔着毛豆外壳上的“毛”,可仍然不见豆子的出现;萱萱不停地扭着毛豆,“咯哒”,外壳断了,大叫:“我看到豆豆了。”……
看着他们的举动,觉得可爱,内心却有一丝的心酸。现在的家长,什么事都包干,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劳动权利。其实,孩子们非常乐意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向大人证明“我长大了”!“我能行!”
“王老师妈妈,我们的毛豆快没有了。”我的思绪被涛涛的话拉了回来。“这么快?”我不敢相信。过去一看,涛涛剥毛豆的技术让我惊讶。“我教他们剥的。”他自豪地说。“涛涛教会了你们,你们愿意去教更多的小伙伴吗?”没等回答,他们各奔其他组,纷纷做起了小老师。
看着满满一盆的豆豆,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他们开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帮助厨房阿姨剥好了毛豆,可能是因为自己学会了怎么剥毛豆,可能……我也开心,是因为孩子们的开心。
教育笔记:《快乐跳格子》
教育笔记:《快乐跳格子》
下午又到了户外游戏的时间了,孩子们最喜欢在外面奔跑、游戏。可是倾盆大雨阻挡了孩子们的步伐。丁逸铭跑过来问我:“老师,下午能出去玩吗?”我说:“不下雨才能出去玩呢。”“那雨什么时候才能停了?”孩子期待的问我。是呀,不能因为下雨就取消了孩子热爱的体育活动,那该怎么办呢?
淑晨说:“老师,咱们可以到走廊里玩嘛。”可是走廊很窄,玩什么好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幼儿园最近大力开展民间游戏,而跳房子游戏不正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民间游戏吗?它既充分利用走廊的场地,又能培养幼儿的弹跳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说干就干,我立即找来即时贴布置场地,不一会走廊浮现出了大大小小的格子,孩子们在走廊玩得不亦乐乎!
这件事情虽小,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挫折,我们只要肯动头脑,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便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幼儿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挑食的现象,尤其不喜欢吃蔬菜。老师虽然在幼儿进餐的时候不断提醒,但是效果不佳。
一次,餐前准备时,我带孩子们玩了个游戏,说到哪个小朋友的名字,这个小朋友就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的名称。一开始,孩子们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样蔬菜。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蔬菜,带幼儿认识,并告诉他们这些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们慢慢地认识了好多蔬菜。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了经验的支持,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孩子们玩熟练之后,我又提了一个游戏要求:点到你的名字,请你说出最喜欢吃的蔬菜名称并说出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中午进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午餐会有胡萝卜呀、花椰菜啊等等,都很开心,也都很愿意吃。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吃蔬菜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也反应,在家中进餐时,孩子也是很爱挑食。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可以在进餐中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例如《亨利叔叔的晚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在进餐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进餐,愉快的情绪可以带动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园内进餐,还是家庭进餐都可以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进餐中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