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的彩色陀螺》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03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培养探索陀螺的兴趣。
准备:
1、彩色陀螺。
2、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过程:
1、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幼儿百科: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较无详细可进一步参酌的资料记载。陀螺最早出现于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彩色陀螺》及教学反思
目标:
1、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与同伴分享经验的快乐。
3、学习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
1、小陀螺若干个(能转和不能转的)。
2、圆形纸片、火柴棒、大头针、剪刀、彩色蜡笔、铅笔、尺、双面胶等。
过程:
一、玩一玩陀螺(目标指向→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发现陀螺转与不转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陀螺制作的兴趣。)
分组玩一玩陀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第一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获取实践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1、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幼儿尝试制作。要求:把你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解决办法记在心里,一会儿告诉大家。
3、集中交流:分别请成功和不成功的孩子讲一讲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制作要领。
三、第二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鼓励同伴互相帮助。)
1、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图案装饰陀螺。
2、鼓励同伴互相帮助,教师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集中交流: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四、陀螺旋转比赛(目标指向→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发孩子思考,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1、组织孩子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2、你在玩陀螺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陀螺一转动,彩色就不见了呢?
五、延伸活动:
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又把我园的“纸趣”艺术在科学领域中有效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二得。在活动中我把较硬的圆形纸制作成彩色陀螺贯穿到整个活动中。重难点是探索影响纸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幼儿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旋转的彩色陀螺》课件
活动目标:
1、 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 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彩色陀螺。
2、 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 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 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 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 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 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幼儿园大班教案《彩色陀螺》含反思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大班教案《彩色陀螺》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彩色陀螺》含反思》
大班教案《彩色陀螺》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与同伴分享经验的快乐,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学习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彩色陀螺》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1、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与同伴分享经验的快乐。
3、学习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
1、小陀螺若干个(能转和不能转的)。
2、圆形纸片、火柴棒、大头针、剪刀、彩色蜡笔、铅笔、尺、双面胶等。
过程:
一、玩一玩陀螺(目标指向→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发现陀螺转与不转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陀螺制作的兴趣。)
分组玩一玩陀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第一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获取实践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1、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幼儿尝试制作。要求:把你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解决办法记在心里,一会儿告诉大家。
3、集中交流:分别请成功和不成功的孩子讲一讲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制作要领。
三、第二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鼓励同伴互相帮助。)
1、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图案装饰陀螺。
2、鼓励同伴互相帮助,教师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集中交流: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四、陀螺旋转比赛(目标指向→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发孩子思考,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1、组织孩子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2、你在玩陀螺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陀螺一转动,彩色就不见了呢?
五、延伸活动:
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又把我园的“纸趣”艺术在科学领域中有效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二得。在活动中我把较硬的圆形纸制作成彩色陀螺贯穿到整个活动中。重难点是探索影响纸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转动的陀螺》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转动的陀螺》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数量是7的电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1张,统计表1张。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册《玩陀螺》
1、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他们玩得很开心,这时,从远处又跑来了1个小朋友……
2、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
3、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怎样使它们的数量一样多?
二、感知7以内的数量
1、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如像镰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戏“按数取物”
1、请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
2、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
户外活动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活动反思
幼儿学会了数字7,并知道实际意义,运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儿统计表还用不好。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预备)大公鸡,喔喔叫,外面的世界多美妙,小朋友们排好队,大家快快来做操,间隔距离要保持,大家都要准备好。
(第一节)小海鸥真勇敢,飞得高来飞得远,我们学习小海鸥,不怕辛苦不怕难。
(第二节)小花猫,喵喵叫,摇摇脑袋舔舔毛,养成卫生好习惯,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第三节)企鹅弟弟站一排,走起路来摇又摆,互帮互助最团结,聪明伶俐人人爱。
(第四节)小猴子真顽皮,望望东来望望西,遵守规则不胡闹,快快乐乐做游戏。
(第五节)大象伯伯慢慢走,伸伸鼻子仰仰头,见到老人问声好,大家夸我有礼貌。
(第六节)小青蛙呱呱叫,妈妈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帮助它,找到妈妈哈哈笑。
(第七节)小黄莺高声叫,小朋友们齐欢笑,天天锻炼身体棒,我们的世界真美好。
幼儿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教案《转动的陀螺》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