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0-06-24 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 以快乐的幼儿园教案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用餐的快乐”!
面对全班28个幼儿,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吃饭慢悠悠的,你叫他吃快点吧,他干脆拿着碗来到你面前说:“老师我吃不下了。
”
那天中午又到了吃饭的时间,小朋友们都围坐在一起吃饭,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后,我看见一个小朋友依偎在桌子上不吃饭。
再看看他的碗里还有半碗饭,菜也不怎么动。
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摇摇头表示身体好的。
于是我就故意来到他的面前夸张的说:“哇你怎么饭还有那么多啊?你的饭都不听你嘴巴的口令了,是不是饭它说你不乖就不给你吃啊?”说到这里他开始咯咯的笑了,可能老师的话让他觉得好玩了吧。
我脑海里闪出了一个想法:他是男孩子应该喜欢奥特曼吧?哈哈机会来了。
于是我拿起勺羹往饭碗里盛了点饭说:“奥特曼的飞机着落拉,机舱快打开。
”话还没说完他就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一口就把饭吃了。
可能想玩第2次吧,他很快的咀嚼了嘴里的饭。
接着我又弄了点菜,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说:“怪兽来啦,怪兽来啦,快来吃怪兽啊。
”他觉得特别好玩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我本想再盛的结果他抢过勺羹说:“老师我自己来。
”看着他一会儿就把饭和菜吃光了,而且把菜汤也喝了,还是班里第一个吃完的呢。
以前听他妈妈说在家吃饭还会讲条件,比如一碗饭去掉一半才会吃,而且是连哄带骗的,弄得家人吃一顿饭都很累。
现在家里人说他吃饭吃得又快又好。
看到他这样我及时的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他开心地笑了。
不知道本文“用餐的快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教随笔:用游戏引导孩子快乐用餐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中午我去中二班值班,刚摆好饭菜,一个小男孩就哭着跑过来说:“老师,我吃不了,我吃一半!”说话时眼泪都快要出来了。我说:“那就吃一半吧!”孩子吃了一半,就离开了桌子。
中二班的高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每天吃一点就不想吃了,再让他吃就哭,真急人。”那个孩子盯着我,很明显是怕我再让他吃饭。我蹲下来问他:
“你叫什么?听说你有个朋友,能让我认识一下吗?”
“我叫扬扬,我的朋友就是她。”说着把他的好朋友拉了过来。
“我认识你妈妈,她叫什么来着……我又忘记了!”和他套近乎。
“XX燕!”他的眼神由紧张转为轻轻松,那意思是:“你真笨,我妈妈的名字多好记啊!”
“是只燕子啊,我说你怎么只吃一半呢,原来是想学燕子轻盈地飞啊!”他看着我学着飞的样子笑了,对我说:“我是一只小燕子”。
高老师告诉我,扬扬的好朋友也不想吃了。我又问她:“你妈妈叫什么?”
“XX燕。”
“哦,两只燕子啊,会飞吗?飞过来让我看看。”
两个孩子伸开双臂,扭扭捏捏地“飞”了过来。
“哈哈,眼睛这么漂亮,可是为什么飞起来没力量呢?我想想办法。”我见两个孩子有点心动了,就边说边拿出手机:“再飞一次,我给你俩拍照。”
“如果再增加点能量,我想一定飞得更好看。”我拿了包子,分成两份,分别喂给他俩:“两只小燕子的眼睛越来越亮,要是老师也有这么亮的眼睛该多好啊!”我故做羡慕的样子。他俩越来越开心了:“老师,我还想吃!”
“那么厉害?你想自己吃?不要老师拿着喂你?”
“嗯,我自己吃。”
“老师,我也自己吃,还要一半。”
“老师,我吃完了,再来一半。”女孩子看见小男孩又要了一半,她也跟着要了一半。
“不要吃得太饱,能量加的太多也不好,今天你俩比以前增加了那么多,老师很开心哦!如果午睡时感觉不舒服,就告诉老师,好吗?”
“好的,我看看照片。”毕竟是孩子,还挂念着我刚才用手机给他拍的照片呢。
我让所有的孩子看照片,对他们说:“吃好吃饱的孩子身体能量多,有力量,尤其是眼睛,谁看了都喜欢,就像他俩!”悄悄看看他俩,那神气劲儿就甭提了。
“老师,我的也吃完了。”
“老师,我从不挑食。”
……
“那好啊,过几天我再到你们班来看看大家的眼睛好吗?小朋友加油啊,伙房叔叔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能量够了,营养全了,就更聪明漂亮了。”我一边说,一边把全体小朋友笑的样子用手机拍了下来。
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编后: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让孩子在园快乐进餐
如何让小朋友们每天中午在园快乐主动地进餐呢?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主要是训练幼儿能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其中大致可分为两方面: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进餐姿势、速度、程序等规范;软件,则包括幼儿进餐情绪、对饭菜的好恶等。通过对我班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在进餐规范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餐过程中,孩子们较兴奋,时常会窃窃私语甚至互相嬉戏,如果教师不提醒就会愈演愈烈;姿势不正确,无法避免的会使饭菜掉到地上、桌上,偶尔还会出现碗碟掉到地上的现象;幼儿进餐速度不均衡,或快或慢。。。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起先,我只是在进餐过程中不断提醒、督促,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幼儿的行为只起到了暂时的压制。之后我采取说理的方法,例如:吃饭时说话,管理气管和食道的小门就会同时打开,饭菜就会自动的跑到气管中去等,孩子们从道理上理解了各种进餐规则,但由于个别幼儿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仍需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才能正确进餐。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我采取了与幼儿互动的教育方式。在分组教学中,我与幼儿共同讨论了进餐的程序、规则、以及在进餐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孩子们非常积极,提出了许多我平时没有注意的问题,例如:个别幼儿遇到不爱吃的东西,到最后就会故意扔到地上以此来逃避,教师可以为她继续加菜;有些小朋友想添饭时,总是用嘴来代替手,教师就可以先给举手的孩子等。由此可以看到教师一双眼睛远远不如孩子们几十双眼睛观察的仔细,在细致的讨论后,我让孩子们将进餐环节中的各项规则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各项规则形象的跃然纸上。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于自己定的规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进餐过程中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改进。虽然,目前有些幼儿还需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不断提醒,但在不断的纠正和改进中,已有了显著的进步。我相信他们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育笔记:快乐的餐后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个班两位老师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基本上是独立带上午班或下午班,而幼儿餐后的这段时间正是两个老师交接班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前大这段时间所展开的活动。这时既要管理好幼儿进餐情况,还要照顾个别进餐能力差的幼儿,同时又要照顾饭吃得快的幼儿活动,处理他们的纠纷,那么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将会在此时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全面照看到幼儿,我们一般采用利于组织的、安静的餐后活动:如请吃完的幼儿把椅子搬出来,坐在走廊上,老师发一张纸给幼儿绘画或折纸,或者让每人拿一本图书看,这样形式单一,幼儿往往兴趣不高。时间稍一长,幼儿就有些坐不住了
,有的干脆结伴在走廊上打闹、相互追跑。如何要精心组织好饭后这个环节活动的科学性,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的。
首先在选择活动时,要考虑到餐后不适宜进行剧烈的活动,太剧烈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午睡和身体的不适,所以我们的餐后活动应选择一些适宜、幅度小的活动,不要过于剧烈。教师作为支持者、参与者,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在餐后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幼儿的聊天谈话中巧妙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以便及时地寻找新的餐后活动,改变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临时发现,同时又可以代表很多孩子的意愿。比如我上午组织了一个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我发现孩子对于镜子非常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在餐后活动时可以再继续玩。那天先用完餐的孩子们就拿着镜子坐到走廊上玩镜子,玩着玩着就发现了墙上的光斑。于是用手摆弄着镜子的角度,光斑在墙上也随之发生了各种变化。后面来的小朋友也都各自拿一面镜子,利用光线将镜面折射在墙上,几个光斑相互追逐着。接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用完餐后,都加入了追光斑的游戏中,走廊上变得拥挤,我就鼓励大家一起来到了门口的操场上,找到光点将镜面对着教学楼的外墙上,只见墙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光斑,有高的,有底的。小朋友一边摆弄着镜了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光斑,大家玩的可开心了。
游戏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小朋友用餐的速度有先后,所以游戏的组织就不是很方便,但是如果由孩子自己来组织的话就不一样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她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会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了,所以可以鼓励支持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如:今天餐后小朋友向往常一样将椅子搬到走廊上,有的看书,有的折纸,有的观察植物角的植物,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相互追逐。李景萱拉住正在跑的悦悦
,对着他说:“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吧!是用英文唱的,我从英语课上刚学来的。”“来,沈星和刘宁悦来当渔网,其他小鱼排好队从这里钻过。”听到可以玩游戏,几个小朋友们都自觉的排成一队,李景萱一边唱着英文歌一边用手指挥着“小鱼”一个个钻过。后面用完餐的小朋友如果想玩游戏加入队伍当中就可以参加,几圈过后有几个小朋友说也想当渔网,她就制定了一个规则:“等会儿,被捉住的人当渔网吧!捉住两个了就换渔网。”有了新的规则后小朋友玩得更开心了。参加“网小鱼”游戏的人越来越多,又有更多的小朋友想当渔网了,她就又换了一种玩法,她说:“那我们就多几个渔网吧,三个渔网排成一排,小鱼们就从下面钻过。”这是一个完全由幼儿自发的游戏,就有她们自己感兴趣的点在,所以都能自觉得遵守规则,整个活动小朋友们玩得井然有序。此外最常用的还有一些民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早餐温馨瞬间:快乐的叫卖声
“哎,今天又喝豆浆!”洋洋很不情愿的坐下来,看着碗里的豆浆直皱眉头。班里不喜欢喝豆浆的“牛奶团”随声附和。“豆浆里的面面儿真难喝!”“就是就是,真讨厌!”无论我费多少口舌,讲多少喝豆浆的好处,介绍豆浆的营养,成效甚微.最多是勉强喝掉几口算是完成任务。
第二次喝豆浆时我改变了策略。刚进屋就兴奋的喊:“卖豆浆哟!喝多少买多少了,不浪费不收钱---”孩子们听到叫卖声围过来,唧唧喳喳议论着“老师,喝三碗几块?”
“不要钱.”
“那喝五碗呢?呵呵呵呵”
“肯定不要呀!”小不点强着回答。
我对朱老师使了个眼色,她会意的笑了,说:“先给我盛2块钱的!”这下孩子们来了兴趣。“老师,真好玩。我也买。”餐车前排起了长队。再看看洋洋和他的“牛奶团”他们也笑眯眯的的看着我,“老师我要买100块钱的,把你这些都买完!”
这个要2块钱的,那个要5块钱的。为了能多“买”几次,很多小朋友都喝了三四碗,锅里的豆浆很快就“卖”完了。乐乐调皮的喊着“收摊儿喽——”洋洋呢,他乐呵呵的擦着嘴说“今天真爽,我喝了10块钱的。”
从此,孩子们喝豆浆再也不成问题了。事实证明: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游戏口吻提出要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
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
用心传递快乐
来到这个集体已有一个多月了,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坏境,伴随着一群天真,善良,懂事的孩子学习,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收获快乐,和我同时进班的还有三名宝宝,其中有一名宝宝叫张明轩,由于是第一次上幼儿园,该幼儿对园里的一切事物都比较陌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任务,
岚岚小朋友第一次吃午餐的时候特喜欢哭,一个人坐在那里闷闷的哭,过一会儿就出现一点哭声,我看他一个人在那里哭就跑过去问他怎么了?岚岚就一个劲的哭,我就安慰他端着他的碗喂他饭吃,看他没有哭了就让他自己吃,发现岚岚的手没劲,拿着挑匙过一会就会掉下来,我就教他用右手拿,我的手握着他的手教他一口一口的吃,晚上妈妈来接岚岚的时候,艾老师就把这件事情给家长反映了一下,要家长在家里多训练一下孩子的手(如多教幼儿提提东西,拿东西)第二天在观察岚岚吃午餐的时候,岚岚比第一天进步了很多,可以自己动手吃饭了,看的出妈妈在家里还是用了心的。
一个星期下来,岚岚进步可大了,能自己动手吃饭,吃饭的情况也很好,每天都可以把饭吃完,老师看着就有一种喜悦感。
在班上,岚岚是一个很腼腆的小男孩,很少看他说话,每次和他说话时,老师都听的不够清楚,有一天晚上该幼儿的妈妈还没有来接宝宝,我们几个老师就和幼儿一起在做游戏,终于看到岚岚开心的一面,老师问他:岚岚现在怎么这么开心呀?我妈妈来接我回去的,岚岚撇着嘴说。通过连续几天的观察,每天晚上的这个时候就是岚岚最开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岚岚灿烂的笑容,每天的这个时候老师们就和岚岚一起说话,一起讲故事,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发现岚岚比以前开朗的许多,每天早上岚岚看到老师还会说:老师早上好,晚上放学的时候还会把老师亲一下再回去。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岚岚小朋友热了,主动把薄外套拿出来换,以前呀,老师给他脱衣服那真是一个字闹,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看的出岚岚小朋友进步了很多。
经过这些事情,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去教导每一位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会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富有爱心,细心,责任心,关心。把每一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将快乐带给每一位幼儿。
快乐岛“真快乐”
本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再次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愿意与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知道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菠萝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活动“快乐岛”也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身体的平衡。
首先是一个热身运动,小海龟们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教师扮演的鲨鱼发出口令“我要吃掉小海龟”,小海龟们便要迅速的结伴手拉手,大鲨鱼则没有办法追逐找到伙伴的小海龟。热身运动以后就要进入游戏“快乐岛”的环节。教师把旧报纸瘫在地上,每张报纸表示一座快乐岛。教师带着幼儿在海里围着快乐岛游泳,教师发出指令“海浪来啦”,小海龟们迅速的找到快乐岛站上去。每个快乐岛只能站两只小海龟。海浪越来越大,海水涨高了,小岛变小了,幼儿把报纸对折,表示小岛小了。然后教师再带着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数次,快乐岛越来越小,幼儿站上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了合作的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一个多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行为。因为人数以及幼儿个人的主观原因,难免会有个别的幼儿落单,没有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只是单独的站到了岛上,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的拉起孩子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我一起游戏呢。教师若忙于指导,也可以让落单的孩子参与到其他的小组里,虽然要求是两个小海龟站在一个岛上,但是对于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出特殊的调整的。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落单,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看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很快乐。很希望继续能和他们一起度过美好快乐的时光。
活动中学会比较是技能,学会自尊是品格,品质最重要。其实幼儿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关键看他是否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获得品格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享受。因此我很在意孩子们一天在幼儿园里是否快乐。
这一主题我很注意幼儿是否快乐。一节课的开展,如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很积极,很开心我就感觉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达到了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很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一节课幼儿反应不积极,甚至有些幼儿活动过程中想去尿尿,这都让我感觉这节课没有成功,我会积极反思。课后便会做出总结,因为是分组教学,所以也给了我及时改进的机会,通过一些小的修整,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让孩子们从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的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乐趣。在孩子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是我们教师参与的地方,就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快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分享的快乐,在不断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得到技能和品格的提升。
快乐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希望和幼儿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一起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