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客人到底是谁?(大班艺术教案)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园大班艺术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说课稿引言:老师今天告诉我们,要请一个客人来做客,一个人? 奥特曼还是蓝精灵?喜洋洋还是灰太狼?想不到,老师也不告诉我们,我们激动的等待着。。。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小组游戏中与同伴协调活动。
2、感受集体游戏带来的愉快。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好两队的起始线、音乐录音《我们要请一个人》。
活动重点:在小组游戏中与同伴协调活动。
难点: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对唱。 YJS21.cOM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教师放音乐录音两遍,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了解幼儿对歌词的熟悉程度。
----“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内容?”
组织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对唱。
2、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并且面对面手拉手的两队。两队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往前走或往后退。歌曲唱完后,各队推选一名代表处来猜拳,胜者可以将对方的人请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人数多的队获胜。
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你是谁?这是谁的家?(小班科学教案)
引言:你是谁?你是谁,这是谁的家?小鸡还是小鸭?小狗还是小猫?我的家又在哪儿呢?
活动目标:
根据小动物的大小特征找到相应的家。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这是谁的家》,铅笔。
活动过程:
1、说说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2、谁最大?谁最小?哪座房子最高?哪座房子最矮?
3、请你帮助小动物找到它们各自的家。
组织幼儿到饲养角喂小鸡。
体育游戏:我是一只小乌龟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小乌龟,学习模仿它的动作。
活动准备:沙包人手一只、桌子2—3张
活动过程:
1、观察小乌龟,让幼儿模仿小乌龟在草地上四散地爬行。
2、游戏:我是一只小乌龟
要求:请小乌龟们帮妈妈做家务,在背上驮着一只沙包,穿过山洞,把沙包运到家里,在途中不能将背上的沙包掉下来。
3、幼儿游戏1—2次。
4、结束,整理。
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大班艺术教案)
引言:长城长,万里那么长,我想去长城玩儿,想看长城,可是现在太冷了,所以还是先让去过的小伙伴给我讲讲吧,然后春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玩儿!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以及轻柔舒缓,试着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
2、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发讨论,丰富已有经验
(1)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长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请去过长城的幼儿谈感受。
3、引导幼儿感受不同速度的三段乐曲,试着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爬长城的过程。
(1) 在曲一的音乐伴奏下,启发幼儿做出准备爬长城的动作与表情。
(2) 在曲一的音乐伴奏下,请幼儿边唱边按节拍走到长城下。(在念锣鼓经时,边念边在最后两拍做出京剧的不同亮相,注意表情)
(3) 当曲一速度变慢时,请幼儿按按节拍做出爬长城,做出爬长城的动作与表情。
(4) 当曲一速度变慢一倍并加强时,请幼儿按按节拍做出爬长城,,边想象着做出有点累、擦汗、互相搀扶等动作,部分幼儿分两声部为大家加油助威。
(5) 在曲二的音乐伴奏下请幼儿想象做出休息的动作。
(6) 当听到曲一的音乐伴奏加快一倍,幼儿按八分音符的节奏跑步,跑上长城欢呼、跳跃。…..随曲三边唱边做出自豪、喜悦的动作。
4、完整表现。
(1) 随音乐完整表现
(2) 幼儿结伴,尝试合作表演。
这是谁?
一、猜猜是谁。
1、出示教师的自画像。这是谁?是怎样看出来的?
2、出示本班幼儿画像。这是我们班上的两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2、教师按画页上的文字用夸张的语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3、这三位朋友哪几位有画像,你能找到吗?给照片与第8页上的漫画像连线。
三、画一个特别的我。
1、每为小朋友都很特别,这些特别的地方都很有趣,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特别的地方。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边观察边向同伴说说自己有哪些地方很特别。
3、幼儿尝试以漫画的方式夸张的表现自己的特征。
四、描述自我。
1、幼儿自由地与同伴交谈,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教师巡回倾听,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
2、幼儿逐一在集体面前展示自画像,并用“我很特别,因为我……”的方式作自我描述。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这是谁的衣服
活动目标:
1、关注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
2、培养关爱他人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玩具衣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己的小衣服;2.废旧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1、衣服哪里来(通过谈话、快速联想,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所穿的衣服有很多,并且在不断地丢掉很多小的衣服,而自己所穿的每件衣服是用很多的资源生产加工,并经过人们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1.谈话提问: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样来的? (了解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种植棉花--施肥--管理--收获--纺织--设计--剪裁--缝制--购买……)2.分析引导:使幼儿关注一件衣服的背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从情感教育入手,启发幼儿关注衣服的背后蕴含着的一些事情,教育生活中要幼儿节约,不要浪费。活动4、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和大班、一年级的哥哥姐姐或亲戚家中的哥哥姐姐们联系,互相交往,赠送衣服(互动活动);手拉手做朋友,建立长期的交往。
5、我的小衣服(自己的衣服小了不乱丢掉,把它送给弟弟妹妹穿。)(1)、到小班(或低年级)找自己的伙伴和弟弟妹妹做朋友,互相交往、谈话。
(2)、把自己的小衣服送给弟弟妹妹穿。
6、指导幼儿完成书上的作业。
7、评价、结束课。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