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偶然读后感 篇1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憧憬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备),其实perfection(完备)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恒久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志向、幻想,永无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裂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会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全部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拂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备,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备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值有一天,所谓的完备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许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当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变更。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探讨艺术,探讨乐曲的内涵,沟通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悟,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探讨。
或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像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观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犹如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索。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谆谆教导,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行抗拒的威历。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味道呢!
绝非偶然读后感 篇2
在寒假这种少有的空余时间中,我拜读完了《傅雷家书》,并从中悟到许多。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傅雷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者,身上带有文人的书香气。但读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他所有的认知。
之所以现在还有部分家书被完整保存下来,正是因为傅雷多年来从不间断地给傅聪写信,并严厉地要求孩子回信,回长信。他说:“我屡次告诉你,多写信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绪的机会,许多感性认知,可以变做理性认知。这样重要的训练,你不能漠视。只消你看我的信就可知道。至于你忙,我也知道;但我每个月平均写三封长信,每封平均有三千字,而你只有一封,只及我的三分之一。”从这封信的语段中,体现了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切切关心。
他是一位十分干练的人,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从他的言语中,我仿佛看到了物理老师的身影。物理老师那身躯中仿若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日常看似温柔的她,只要牵扯到学生,瞬间转变为战斗模式。也多亏得她,我们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我对她的崇拜与敬重与日俱增。傅雷、物理老师,都是严师的典范,他们对学生对子女的成长,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傅雷虽对傅聪严厉,但多数信中是对傅聪学业——钢琴的'谈论,学习、演奏、比赛以及他的时间安排,对贝多芬、肖邦的谈论,甚至到了曲子的具体节奏,都有交谈。尽管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从这些看似繁琐的信中,体会到了傅雷对音乐的专业足以让他成为傅聪的良师。
信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他从中教给傅聪人生道理,教导傅聪为人处世的标准。例如要给波兰的杰老师写信,要对其他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他一直认为傅聪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祖国对他的帮助。他同样也觉得傅聪应该回报祖国,把自己在国外所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全部传递回祖国,为国内的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向。他也会谈起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严谨、认真、惜时如金来鼓励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在傅聪遭遇坎坷时对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在教育上,我想,父母的想法也许与傅雷一样。他们也许不善言辞,也许会很严厉,但他们都将满腔期望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更好。他们的爱似磐石般深沉,如流水般细腻。
通过《傅雷家书》,我学会了爱,懂得了孝,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何在,也通过这本书打破了我与父母间的隔阂,多了些理解。傅雷,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也成了我人生学习的好导师。
绝非偶然读后感 篇3
当儿子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时,身为父亲的傅雷当然高兴,但他并没有沉浸在那种成就之中。相反,他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并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保持谦虚和不悔改。不惧孤独,勇攀艺术高峰。
”我更开心,更欣慰:再多的过分奉承和夸奖也不会让你失去自知之明,大家的掌声、拥抱、名人的赞美也不会减少你对艺术的谦逊!终于,我的教育没有在徒劳,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费!你可以坚强(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就是坚强的最好证明),只要你坚强,我这辈子就放心了!
成就的大小和高低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无论是人事,生活,或技术。 、学习罢工;从现在开始,你可以独自战斗。更何况,身边其实还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帮助你,支持你。更添古今名作,时刻给你精神食粮!孩子,从今往后,你永远不会孤单,即使孤独,你也不害怕!“
傅雷说:“孩子不知道孤独,池子在孤独的时候会创造一个世界和许多精神上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个不同的境界,属于精神层面、情感和事务;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和灵魂有执着追求的人,对世界充满爱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孤独;孤独因爱而生……
傅雷认为:“感人的艺术表现,必然来自于心灵的纯净!如果不纯净到像一面镜子,又怎么能读懂前人的心,又怎么能打动观众的心呢?” “正因为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没有私心,没有欲望的纷争,只容纳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你总能与天真的孩子的心相通”在世界上!”他周围的世界使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永恒的,天下的孩子都会成为他的'知己朋友。
童心极其纯洁,排除杂念,才能“体会前人之心”,“感化观众之心”。艺术的最高境界,生活的最高境界,都可以在这里达到。贯穿这两封信的父爱,其实是一种力量。在第一封信中,“一个人只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性分析,彻底领悟,才能不被记忆侵蚀。相信你会逐渐学会这样,变得更坚强和更强。”第二封信信中,“你可以坚强(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就是坚强的最好证明),只要你能坚强,我这辈子就放心了!”归根结底,强大就是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而《童心》更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