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七篇

发布时间:2024-11-28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送元二使安西》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3)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会读,有感情

1、读全诗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2、唱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第二遍,如果你能行,你可以轻轻地跟唱。如果还暂时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第三遍,会的,你可以大声跟唱。

五、课外拓展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南靖山城中心小学肖少君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想象的内容有:

1、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2、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和读熟几首送别诗,如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叔同的《送别》。

【教学过程】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知作者

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听说友人元二要远赴西北,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

三、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 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四、入诗境

1、听《阳关三叠》曲,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朝雨、柳树、王维和元二依依不舍的情景。)

2、找出课文相关的地名。

3、看地图,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交通状况:

从渭成到安西约3000公里,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最快就是骑马,也要半年才能到达。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理解“客中送客”

4、启发想象:

元二即将起程,这一去也许三年五年才回来,也许十年八年也回不来,甚至一辈子也回不来,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话对他说,请写下来,再读一读。

5、同桌分角色表演,再指名交流和评议。

五、选作业

(任选一题。)

1、诗配画。

2、把这首诗改编成故事。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通过研究讨论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化,潜心会文,使古诗文化滋养他们的心智。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使”“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

教具准备:制作幻灯片、录制《阳关三叠》曲。

教学过程:

一、引

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耳边响起的曲子,听出了什么?(忧伤、凄凉。)

2、对,其实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改编自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的名字叫《送元二使安西》,它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

3、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维吗?

4、谁会读诗题?(强调不可把“元二”分开。)

5、王维所送的朋友姓元,叫------(元二。)

6、“元二”的意思清楚了没有?再来读读题目。元二干什么去呀?谁送元二使安西?

7、听老师把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你们读一读。

二、读

1、过渡: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擅长书法,对音乐也很在行,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接下来,我们就来品位一番。

2、自由练习朗读,熟悉古诗,要多读几遍才行。

3、谁愿意展示一下朗读的风采。(师正音:舍sh,解释为房子;朝zhāo,早晨的意思;浥y湿润。)

4、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字正腔圆,但缺少了点什么?(韵味)对,少了古诗的`韵味。想不想听王老师读?

5、师范读。

6、我给大家一些时间,再练练。

7、在读之前,提醒一下:读慢些,注意诗的节奏、韵味。谁来试试?

三、悟

1、诗写得多好呀!诗中有画。同学们读得也挺美。

2、课件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当读到这一句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渭城

追问:渭城这里的柳色---(青或者绿)

渭城这里的空气---(清新)

渭城这里的旅舍---(环境美)

渭城这里的朋友---(多或亲)

5、过渡: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即将分别西行出阳关,赴安西,阳关在哪里?安西怎么样?是否如渭城这般美丽?

6、

出示课件:古安西图片。

这便是阳关外的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荒凉。黄沙漫天,人迹罕至,出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从渭城出发,到达甘肃敦煌,出了阳关再往西走到达新疆的库车,古时候称之为“安西”,这一路,整整3000多公里呀,满腿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是那荒山野岭,如果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半年多时间才能到达,更不知何时能回到渭城了,一想到这,王维心中有种凄凉、忧伤之感,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刻的你,有没有话要对元二说一说呀?(指名交流。)

7、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不如举起酒杯:(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其实这句诗何尝不是王维的话,所以,应该怎么读这句诗啊?(低沉、慨叹。)一起来为元二送行。(生齐读诗句。)

四、品

1、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仅是一杯酒,这里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吗?(生用心体会。)

2、你品出些什么?我们把这杯酒干了吧!再读读诗,还能喝出什么?

3、我能把“更”换成“喝”吗?“劝君喝尽一杯酒”。(不能)

4、对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且有意拖延时间,好让朋友多停留一刻。“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别之后,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

5、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生起立、举杯深情齐诵“劝君……”

五、结

一首古诗,让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古诗,让我们聆听一首动听的歌声,一首古诗,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一首让人动容的送别诗,让我们感动,和着这略带忧伤的《阳关三叠》曲,我想请大家一起吟诵。

(随着音乐、诵读声,师把黑板轻轻檫净。)

六、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1、板书课题,简介王维。

2、释题:

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正确读题。

二、读诗

1、师范读:

教学平仄规律。

2、生自读诗文:

交流质疑:

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随机体会诗情:

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4、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

(师生配乐朗读。)

5、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WWW.Yjs21.cOM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生共读(配乐):《送元二使安西》。

三、唱诗

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

师生清唱,体会诗情。

四、吟诗

1、半读半唱叫作吟。

2、师示范。

3、生跟学吟。

五、舞诗

吟之不足则舞之。

生学习手语。

师生边吟边舞。

六、拓展,深化诗情

同学们,元二走了,出使到遥远的安西。王维也曾一度奉使出塞。他会有怎样的想念呢?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分别是伤感的,但因为有了你们,一群真正的朋友,我不再伤感,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教学反思】

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学生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板书:图语情)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元二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2.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3.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4.学习“渭、浥、君、舍、朝”五个生字,板书多音字“舍”。

5.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指名读,更正读音。

7.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

三、抓字眼,明诗意

大家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但更要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同学们怎样做才能理解诗意呢?(参考课下注释)

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步骤:抓字眼,明诗意。(板书)

(一)结合预习情况,小组讨论

(二)交流

1、交流1、2句:板书:朝雨新柳图

2、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闭上眼睛再读这两句诗,把这幅画读到你的心里去。

3.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4、说说诗句意思

5、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6、交流汇报。(板书完成:临别劝酒语)

四、想意境,悟诗情

1、有感情朗读诗句。

2.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

(1)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图请看屏幕。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

来,我们把它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读)

预设:这是王维的泪,是元二的泪,是两人离别的泪水。仿佛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流泪。

(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感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我就是诗人,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好朋友元二说:劝君——(生接读)

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

(1)师: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同学们,你可知元二此行西出阳关再到安西有多远吗?出示古地图。

师:从渭城(现陕西咸阳市)至阳关(现甘肃敦煌县),到安西(现新疆库车县),此行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中途要跋山涉水,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

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

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

路途都有什么?

这体现了什么?

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7

《送元二使安西》是北师大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

【设计思路】

1、理解诗词句,边悟情。

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3、在教学中设计“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环节,让学生不仅读懂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让他们初步领会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这样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二〉能力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

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吗!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看谁猜得准,背得快。(课件出示:有关〈小池〉、〈绝句〉的图景.接着出示〈赠汪伦〉的图景并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2、过渡:是呀,李白的这首〈赠汪伦〉写出了古人那种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

二、读懂诗题,了解作者

1、让学生齐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王维 送 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出使)出使到哪?(生:安西)

4、谁能读好这个题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在“二”字后面停顿)

5、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三、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一)、粗读正字音。

1、过渡:同学们对王维的了解可真多!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

2、相机点拨“渭”和“浥”的读音。

3、谁愿意把诗流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全班读)

(二)、细读解词句,品诗情

理解第一、二句诗

1、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看看王维在这首诗中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先来看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多读几遍这两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

“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3、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渭城)那你告诉同学们渭城在哪?(学生答)请你们认真的看图,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指名答)

4、谁能通过读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诉大家?(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出美景。

5、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可是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没有)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6、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汇报,教师相机激励性评价:

生1:因为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而元二要走了,他们很伤心,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真会理解)

生2:因为他们要离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的感受可真深!)

生3:因为他们充满了离别愁绪,心里很难过,不舍得离开,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也很会体会!)

7、过渡:是呀,他们心中都装有“别”字,(板书:依依惜别)就是因为他们想着离别,虽有良辰美景却无心留连!诗中提到了柳树,你们知道古时关于柳树的典故吗?(学生汇报)

8、点拨: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网上收集的)看,多会学习的孩子!“柳”与“留:谐音,还表示挽留之意,看着这满目青青的杨柳,朋友终将远离而去,他俩怎不伤感离别呢?所以,读一二句时,我们还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并从停顿、语调要相对低些,舒缓些,声音相对低沉些去指导学生品读。)

理解三四句

1、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了呢?(安西)

2、要经过哪?(阳关)阳关在哪?(学生答)

过渡:(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一幅情景。你能说一说吗?(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

4、过渡: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呆会告诉老师。

5、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

生1:元二,你这一走,我们可能很久都不能相见,但我会想你的。你路上可要小心,注意安全呀!(真不愧是好朋友呀!)

生2:元二,你这一走,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记住多给我写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有荒漠,一个人影都没有,你可要多带些水和干粮去,不要渴了和饿着了。(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呀!)

生3:元二,路途那么的遥远,这一路上只有你一个人,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要注意身体呀!(真会为好朋友着想!)

生4:元二,等你回来以后,我们都变老了,我都认不出你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6、过渡:所以王维劝元二(出示后两句)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齐读两次)

7、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老师想考考大家?哪两个词呢?请看(点击更尽、故人)谁理解了?(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8、这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学生说诗意)

9、过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课件出示最后两句)

10、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

11、顺势引导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通过点拨,导读,让学生融入诗情中: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

师: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生:友谊的酒)

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祝福的酒)

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

师:离别的愁说了说不完,远行的人,喝了这杯浇愁的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感情朗读醉诗境

1、过渡: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出示诗歌,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

2、指导学生背古诗,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拓展诗,升华情

1、过渡:其实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词呢?

2、学生背诵其他送别诗。

3、老师这也收集了两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然后教师讲这两首诗的诗情。(课件出示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4、过渡:同样是送别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是不同的。你们自由读读这两首诗,体会体会。(随机:自由读,分组读不同的诗,全班读)

[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五、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作业超市(自选作业:三选一)

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

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

3、做个小作家: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

喜欢《《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七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元二安西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四篇 教师会将课本中的关键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编写教案时必须慎重对待。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这一领域,我们的编辑投入了大量时间整理,并会逐步扩充相关概念和知识框架。...
    2023-12-10 阅读全文
  •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锦集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2024-10-02 阅读全文
  •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汇集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精选的这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文章内容详实讲解清晰。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2023-09-21 阅读全文
  •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教案5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学生反应的积极性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课件教案”,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2023-05-09 阅读全文
  • 最新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实现多种教育理念的关键,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将为您带来启示,只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08-21 阅读全文

教师会将课本中的关键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编写教案时必须慎重对待。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这一领域,我们的编辑投入了大量时间整理,并会逐步扩充相关概念和知识框架。...

2023-12-10 阅读全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2024-10-0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精选的这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文章内容详实讲解清晰。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2023-09-21 阅读全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学生反应的积极性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课件教案”,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2023-05-09 阅读全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实现多种教育理念的关键,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将为您带来启示,只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08-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