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国史大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4-23

17世纪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曾经写过,阅读之于心灵,就像锻炼之于身体一样,在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后,难免对某些事产生新的想法。 让读者了解你的阅读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应该总有一大批人觉得作品读后感很难写吧?您提供的关键词让编辑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国史大纲读后感”,请认真看完本文!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1

历史舒卷着生命的经脉,散发着一代又一代的磅礴气息,浩瀚的中华历史无须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一册《国史大纲》足矣。

翻开黄色的封皮,龙蛇飞动的小字映入眼帘,伴随着点点墨香,钱穆老先生的真知灼见跃然纸上,叙说着中国历史的辉煌色彩,又以饱含无奈与叹惋的笔锋,刺痛愚昧的碌碌众生。

当对自身处于深深的自我怀疑时,人就开始怨怼自我,视养我育我的这片土壤为世间最肮脏之所,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文化视为最丑陋的文化,而全然不顾这土壤上的民族和文化以往的辉煌。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在先生的时代,人们早已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历数近代中国之乱象,国人的民族精神丧失殆尽,为了改良,为了救亡,先生以笔为剑,刺破种种怠惰与虚假。先生的《国史大纲》,正如清晨的响钟,让人振聋发聩,一声惊醒梦中人。

先生之书,条理清晰地分析了中国历史,夏商周的部族演变;春秋的华夷之辩;战国的贵族没落;两汉的士人阶层兴起……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画卷先生栩栩如生地描绘在我们眼前。阅读《国史大纲》,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的税制,高者可达良田产量的三分之一,最低也有十六分之一。更不必说兵役的残酷,从杜甫的《石壕吏》便可见一斑。与之相比,现今国家利国利民的新三农政策,实在可称为利民典范。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亿万民众的努力。

何为民主,何为民权,在当代社会,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之中。而在古代,寒门弟子也有着为国效力,荣登仕途的机会。从军功爵制到察举制;从九品中正到科举考试,纵然留下了些许令人诟病的不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观今宜鉴古,现代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吸取古人精华,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是啊,历史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现在对过去的延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使命和使命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流变。“历史寓含规律,揭示规律必须透视历史。”是巧合,更是传承;是偶然,更是必然。举国皆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病痛与灾难接踵而至。我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刚刚打响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又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朝着特殊战场的一次次勇敢“逆行”,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同一个时代的人都在相似的历史使命里做着同又不同的选择。

读《国史大纲》,在无穷的时空里与钱穆老先生的智慧交汇碰撞,不断升华自己对古事的感悟,对现今的思考。这“既无损于历史学的价值,也无损于历史学的尊严”。王立群教授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的记录是节略的,不完美的,是有意图的重新设计与粉饰,当然,正因为如此,历史才具备了无穷探究的意义。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2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又听说其阅读起来非常有难度,说以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无聊中,我不得不啃这本纵向的传统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确实很好,这本书也很精彩,详析地描述了我们所知道的历史。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它与我们以前所用的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所用的历史教科书,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它依据历史的发展,分阶段地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虽然将所有的事件内容表达得很清晰明了,但总是千篇一律,文字枯涩。而我们总是只能将一些冰冷冷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死记硬背,我们也不能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在学历史,而是把这种意识形态强行塞到我们脑中。这种没有对历史的反思,我想,把课本上的东西记得再熟,我们也不能了解中国怎么样兴盛起来,又怎么样落后下去。

像义和团运动,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而在《国史纲要》这本书的序言中钱穆先生就已经指出了,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前者在于积极寻求国家永久生命的源泉,这史所由历史的精神所提出的。后者是被动地指出最近民族痛苦的征状,这是改进当前方案的基础。这也是他撰写此书的主旨。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

整本书突出了他深刻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和特点的思想。这本书描述了中国曾经的强盛和病态。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

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也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美化整个世界,以为民族就是世界。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先生看来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对于该书的结构,钱穆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对社会变迁进行了梳理。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的**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同样的原因,****用八股文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思想界不可能出现大师。明朝的历史表明,谁决定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问题远没有结论所表明的那么清楚。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

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将占据主体地位,影响另两部分,形成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

据了解,《国史纲要》这本书是是37年抗战时,钱穆先生恐怕一旦战争失败,中国会彻底消亡,于是抱着写最后一部中国人的历史资料的悲壮心情进行写作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的高傲的民族主义情绪。 《国史大纲》整本书是一个感情的蕴含物,它传递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在所有的历史著作中都是有价值的。

一本充满感情的书远比一本难读的书有趣而有意义。《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表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录历史,以便影响时事和后代。

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他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3

1、当知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上以上的国民,应对本国以往之历史略有所知。

2、所谓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必随附一种对本国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正处于以往历史的最高点,而将我们自身的种。种罪恶与问题一切推诿与古人。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先生这些话可谓之针砭时弊,有感而发。当人对自身处于深深的自我怀疑时,人就开始怨怼自我,视养我育我的这片土壤为尘世间最肮脏之所,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文化视为最丑陋的文化,而全然不顾这土壤上的民族和文化以往的辉煌。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钱穆先生何以要在这著作上加上这四句话?因为在他的时代中,人们早已经不相信自己的文化了,“打倒孔家店”成了嘴边的用语,“线装书扔厕所”成了身体的行为。爱之深,方责之切,当睿智如胡适先生高唱着“全盘西化”的口号,当斗士如鲁迅喊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我们还能期待那群未曾读书识字的农民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吗?是以这看似简单易懂,可有可无的话,其中却蕴含着先生深深的无奈无力之感。

先生此书,脉络清晰的分析了中国的历史,从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演变发展到春秋的华夷之辨,从战国的贵族没落到两汉的士人阶层兴起。先生旁征博引,用简单的语言和严谨的考据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读者眼前。

先生是一个学者,学者本身就应该以公正的角度来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难道非要看着每次农民起义造成的累累伤痕说着正是如此伤痕让中国民族进步吗?从前的教科书告诉我,农民起义都是正义的。但我从没有思考过,正义的事就一定是对的吗?正义的事一定对社会是有利的吗?不,虽然我们都想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但事实上我们都明白,每一次的农民起义对于神州大地都是一次伤害。秦末,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太平天国哪一次的农名起义农民收获了果实?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真相也许残酷,但只有真相才能避免下一次的伤害。

历史记载的是人的事,是以历史记载的往往都是人和事。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性和动力,每件事的背后都有其原因,愿钱穆先生的这本著作,让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的滚滚烟尘,得到我们心中的答案。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4

历史舒卷着生命的经脉,散发着一代又一代的磅礴气息,浩瀚的中华历史无须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一册《国史大纲》足矣。

翻开黄色的封皮,龙蛇飞动的小字映入眼帘,伴随着点点墨香,钱穆老先生的真知灼见跃然纸上,叙说着中国历史的辉煌色彩,又以饱含无奈与叹惋的笔锋,刺痛愚昧的碌碌众生。

当对自身处于深深的自我怀疑时,人就开始怨怼自我,视养我育我的这片土壤为世间最肮脏之所,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文化视为最丑陋的文化,而全然不顾这土壤上的民族和文化以往的辉煌。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在先生的时代,人们早已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历数近代中国之乱象,国人的民族精神丧失殆尽,为了改良,为了救亡,先生以笔为剑,刺破种种怠惰与虚假。先生的《国史大纲》,正如清晨的响钟,让人振聋发聩,一声惊醒梦中人。

先生之书,条理清晰地分析了中国历史,夏商周的部族演变;春秋的华夷之辩;战国的贵族没落;两汉的士人阶层兴起……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画卷先生栩栩如生地描绘在我们眼前。阅读《国史大纲》,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的税制,高者可达良田产量的三分之一,最低也有十六分之一。更不必说兵役的残酷,从杜甫的《石壕吏》便可见一斑。与之相比,现今国家利国利民的新三农政策,实在可称为利民典范。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亿万民众的努力。

何为民主,何为民权,在当代社会,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之中。而在古代,寒门弟子也有着为国效力,荣登仕途的机会。从军功爵制到察举制;从九品中正到科举考试,纵然留下了些许令人诟病的不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观今宜鉴古,现代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吸取古人精华,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阅读《国史大纲》时,先生的思想也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与启发。先生认为史学是人的史学,不能做号称客观的“无人”历史研究。“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温情的历史”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先生或许是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这对于喜欢尝试的我们无疑是相当有诱惑力的。比如,在为一次次正义的农民起义感到震撼时,怎能忘记带给平民百姓的家破人亡的伤痛呢?又比如,在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堪时,又怎能忘记曾经天朝上国的强盛呢?

是啊,历史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现在对过去的延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使命和使命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流变。“历史寓含规律,揭示规律必须透视历史。”是巧合,更是传承;是偶然,更是必然。举国皆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病痛与灾难接踵而至。我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刚刚打响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又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朝着特殊战场的一次次勇敢“逆行”,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同一个时代的人都在相似的历史使命里做着同又不同的选择。

读《国史大纲》,在无穷的时空里与钱穆老先生的智慧交汇碰撞,不断升华自己对古事的感悟,对现今的思考。这“既无损于历史学的价值,也无损于历史学的尊严”。王立群教授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的记录是节略的,不完美的,是有意图的重新设计与粉饰,当然,正因为如此,历史才具备了无穷探究的意义。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5

1. 男女之间往往欲胜情,夫妇之间便成情胜欲。

2. 朋友的死亡,不是他的死亡,而是我的死亡。因为朋友的意趣形象仍活在我的心中,即是他并未死亡,而我在他心中的意趣形象却消失了,等于我已死了一分!

3. 人的生命,有小体,有大体。推极而言,古今将来,全世界人类生命,乃是此生命之大全体。每一人之短暂生命,乃是此生命之最小体。但人类生命大全体,亦由每一人之生命小体会通积累而来。不应由大体抹杀了小体,亦不应由小体忽忘了大体。

4.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5. 中國是一個人在作長時間的跑,歐洲則像是一種接力跑,一面旗從某一人手中依次傳遞到另一個人,如是不斷的替換......雙方都在跑,中國像是由一個人連續不斷的跑。

6. 只向前,不顾后,一味求变新,求速求快,本源易竭,则下流易灭……只有中国,成为一源远流长积厚流光的大民族,因其尊重历史,胜过其企悬将来,本末先后,作一体看,有比过去,才有将来。

7. 好吹箫,遇孤寂,辄以箫自遣,其声乌乌然,如别有一境,离躯壳游霄壤间,实为生平一大乐事。

8. 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

9. 余因此悟及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

10. 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样,制度越繁密越容易生歧义,越容易出漏洞,而执行新制度的人往往在分歧争执中敌不过固守旧制度的人,因而越来越失去效率。

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6

《国史大纲》阅读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首先是它的竖排版式,这种版式很考验人的耐性。其次在于它的小字注释,有些比正文更加难懂.对于我们这些文言文不是太好的人来说读国史大纲简直是一种“折磨”。

先不讲它的内容,他的书面排版就很锻炼人,就很有挑战性,其次对于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也很有帮助. 虽然全书没有读完,但从中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想.

这本书是中国的通史,不同与以往的历史教科书。恐怕你对历史教科书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

然后我们学生就死记硬背,不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这样死记硬背却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

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而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

整本书突出了他深刻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和特点的思想。这本书描述了中国曾经的强盛和病态。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

对于该书的结构,钱穆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对社会变迁进行了梳理。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的**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同样的原因,****用八股文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思想界不可能出现大师。明朝的历史表明,谁决定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问题远没有结论所表明的那么清楚。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

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将占据主体地位,影响另两部分,形成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所谓的革命,必然发生争斗,那么这样的争斗必然是双方的,钱先生的这种想法有点不符合现实,就拿我们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如果不革命,那么我们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吗?显然不能.

而且如果只有一方赞成和平解决问题,而另一方不赞同,那么如果和平一方不去斗争,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被非和平一方所灭.

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把政治家关在笼子里。现在我站在笼子里和你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只有找到病根,才能不断进步。

从这个角度看,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有价值的。

据了解《国史大纲》是37年抗战时,钱穆先生恐怕一旦战争失败,中国会彻底消亡,于是抱着写最后一部中国人的历史资料的悲壮心情进行写作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的高傲的民族主义情绪. 《国史大纲》整本书是一个感情的蕴含物,它传递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在所有的历史著作中都是有价值的。

一部饱含感情的的书远比一部生硬的书有趣味、有意义. 《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表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录历史,以便影响时事和后代。

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他在本书的《引论》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文化观与方法。他指出:

研究历史、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以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必要的知识;(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我对这两个目的不太了解,但我也知道钱穆先生工作很努力。一方面,他积极探索救国之源,回归历史反思;另一方面,它列出了缺点以供参考。

他还指出,中国人不能懒得自己寻找救国之道,不能盲目学习甚至追随他人;他还强调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指出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的现状,在中国历史的指导下寻找出路。

钱学森先生曾在书的前言中写到,不能理性对待民族历史的人不能被视为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历史的人也不是有知识的公民。但对于历史我们需要了解,需要铭记,但不能总是沉浸于历史,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

相关推荐

  •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根据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才思敏捷,读作者写的作品,仿佛在与伟人对话。 读后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3-28 阅读全文
  • 《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 我们经常会被老师要求写作文,作文,传统意义就是使用文字,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你正在思考如何写一篇好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历史著作而言,仅影响深远,卷浩...
    2023-03-11 阅读全文
  • 美国简史读后感范例 我们该从哪些角度来书写作品的读书笔记呢?第一次阅读作品时,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读后感是对我们所阅读文章情感的表达和理性思考的一种结合,现在请阅读编辑特为您准备的“美国简史读后感”。...
    2023-10-23 阅读全文
  • 精选美国简史读后感 以下“美国简史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为我们收集并整理,不同的人读完作品以后,都会有各自的感受。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如何为自己提供关于撰写作品读后感灵感呢?敬请您阅读本文!...
    2023-10-15 阅读全文
  • 《本草纲目》读后感 写好优秀的作文是我们的学校必备,作文写得好还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写手。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来写,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本草纲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若说中国古代医药方面的著作,当首推《本草纲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
    2023-09-04 阅读全文

根据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才思敏捷,读作者写的作品,仿佛在与伟人对话。 读后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3-28 阅读全文

我们经常会被老师要求写作文,作文,传统意义就是使用文字,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你正在思考如何写一篇好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历史著作而言,仅影响深远,卷浩...

2023-03-11 阅读全文

我们该从哪些角度来书写作品的读书笔记呢?第一次阅读作品时,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读后感是对我们所阅读文章情感的表达和理性思考的一种结合,现在请阅读编辑特为您准备的“美国简史读后感”。...

2023-10-23 阅读全文

以下“美国简史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为我们收集并整理,不同的人读完作品以后,都会有各自的感受。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如何为自己提供关于撰写作品读后感灵感呢?敬请您阅读本文!...

2023-10-15 阅读全文

写好优秀的作文是我们的学校必备,作文写得好还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写手。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来写,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本草纲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若说中国古代医药方面的著作,当首推《本草纲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

2023-09-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