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短跑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2 短跑教案

短跑教案(热门九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希望这份"短跑教案"能够激发您的思考,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流程和资源!

短跑教案(篇1)

短跑教案

一、教学背景: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基础、最常见的比赛项目之一。它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起跑线和终点线,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短跑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起跑速度和爆发力;

3. 培养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 短跑动作的正确性和协调性;

2. 起跑姿势和技巧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进行短跑的起跑动作;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1:短跑起跑动作的训练

(1)师生互动:通过观看短跑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短跑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示范和解释:老师示范正确的短跑起跑姿势,通过解释动作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对短跑起跑动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起跑动作的训练,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充当起跑老师,指导其他成员进行起跑动作的练习。

(4)整体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起跑动作的整体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 教学内容2:短跑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

(1)师生互动: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短跑项目对速度和爆发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和解释:老师示范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加速技巧,通过解释动作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对速度和爆发力有更清晰的认识。

(3)学生操作: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水平不同,进行不同强度的速度和爆发力训练,如短跑距离的增加、起跑动作的加速和反复练习等。

(4)整体展示:学生进行短跑速度和爆发力的综合展示,通过比赛形式进行竞技,评选出最佳成绩。

六、教学评价方法:

1. 对短跑动作的评价:老师观察学生的起跑动作是否符合要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 对速度和爆发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短跑成绩进行测量和比较,评估学生的运动水平的提高程度。

七、教学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观看短跑比赛,激发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2. 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展示所学的短跑技巧,与其他学校的选手进行交流和竞争。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短跑教学,学生了解了短跑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了起跑速度和爆发力,培养了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希望学生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短跑教案(篇2)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要比赛项目,也是体育课上常见的项目之一。在进行短跑教学时,教练和老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短跑的技巧和要领,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本文将从热身准备、技术训练和比赛策略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短跑教案。


一、热身准备


1. 热身操:在进行短跑训练或比赛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准备好身体。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操,如扭腰、拉伸等动作,帮助肌肉放松和活动。


2. 跑步热身:接着进行一些跑步热身,可以慢跑、快跑、循环跑等方式,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预防运动损伤。


3. 灵敏动作:最后可以进行一些灵敏动作的热身,如蹲跳、侧跳、高抬腿等动作,提高肌肉爆发力和速度感。


二、技术训练


1. 起跑姿势:教学生正确的起跑姿势是短跑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需要学会双脚并拢、脚尖对着起跑线、身体重心向前倾斜等基本姿势,这样可以在起跑时更有力量和速度。


2. 腿部动作:在短跑中,腿部的动作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学会快速、有力地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向前延伸,提高速度和效率。


3. 手臂摆动:手臂的摆动对提高短跑速度也很重要。教学生学会正确的手臂摆动方式,保持肘关节90度弯曲,手臂前后摆动,配合腿部动作提高速度。


4. 呼吸节奏:呼吸节奏对短跑也有很大影响。学生需要学会控制呼吸,保持正常深呼吸和呼气,避免氧气不足导致运动疲劳。


三、比赛策略


1. 分段加速:在短跑比赛中,学生可以采用分段加速的策略,即从起跑到终点分段加速。起跑时逐渐加速,中段保持速度,末段再次加速,提高速度和成绩。


2. 注意节奏:在比赛中,学生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节奏,不要过于急躁或过于保守,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有效利用体力,提高比赛表现。


3. 注意配速:在短跑比赛中,学生需要注意配速,尤其是在终点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对手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最后冲刺,避免提前消耗体力。


4. 比赛后调整:比赛结束后,学生需要及时做好比赛后调整工作,包括放松休息、补充水分、进行拉伸按摩等,帮助身体迅速恢复,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以上的短跑教案,相信学生在短跑训练和比赛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短跑的技巧和要领,提高自己的短跑成绩,享受健康快乐的体育生活。希望学生们在短跑项目中能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运动梦想。

短跑教案(篇3)

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短跑是初中阶段田径教学必学的资料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速度素质的体现,更是初中毕业考试必考项目。本课是短跑的第三课时,是在培养正确跑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步幅、步频的关系,到达简单、自然的跑动的目的。透过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潜力、能够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潜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练潜力,着力体现体育教学兴趣性、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本课以途中跑技术为主要教学资料,课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还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必须的思考、决定、概括、参与运动等潜力。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脑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从而构成在运动中学、在快乐中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适当的引导,安排资料要思考到这种实际状况。2、男女生的差异。课堂是不分男女生分开教学的,在课的设计上就要区分开,针对两者有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形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配合游戏的教学,尽可能发挥和表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讨论、体验、尝试、探索技术动作。学生透过思考、讨论、尝试、探究等过程的练习,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掌握技术动作的特点与技巧。教师再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起跑的途中跑技术动作;

2、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学生快速反应潜力;

3、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潜力;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潜力;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步幅和步频的结合点的掌握。

七、难点:

自然、放松的持续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八、教法与学法的选取依据

结合学生的实际,全面发展,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用心思维,培养学生发问、讨论、尝试、探究、练习、自评、互评潜力和创新实践潜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施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终身体育潜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法选取:

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

1、提问式教学法

透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于发问的习惯。

2、讨论式教学法

课堂上,透过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发问,学生用心地进行讨论,让学生透过讨论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3、启发式教学法

透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心思考,求异创新。

4、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但讲解要精练、适度,示范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5、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项目。透过游戏教学法,到达了学生的最大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用心主动性。

6、体验、尝试教学法

每个动作的学习,都要科学、合理,透过学生的体验、尝试,从而形式了最初的概念和技术动作,为后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7、评价与自我评价法

课堂中,透过想、看、练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与评价,评价自己和他人,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学法指导

透过本课的学法,我采用“听、看、想、仿、练、学、评”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透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比较,师生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潜力,观察潜力和实践潜力。

九、教学准备:

篮球场一块、标志桶大4个、标志桶小40个、音响1部、口哨1个。

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2分钟)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二、师生问好,核查人数,检查服装;

三、教师宣布课的资料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队形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要求:

一、集合迅速,整齐;

二、精神饱满,服装统一。

准备部分(7——8分钟)

一、绕设计场地慢跑;

二、反应游戏;

三、徒手操及专项练习

(一)徒手操

学生轮流一人带一节;

(二)专项练习

原地高抬腿原地小步跑原地后踢腿跑

教法步骤:

一、教师讲解练习资料与方法;

二、体育委员与学生带领完成相结合;

三、教师带领完成第三部分;

四、教师指导。

要求:

一、练习资料清晰,要求明确;

二、练习认真、热身充分;

三、反应灵敏,动作迅速;

四、技术动作正确、到位。

基本部分(20——25分钟)

学习途中跑技术。

重点:

步幅和步频的结合点的掌握。

难点:

自然、放松的持续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教法步骤:

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二、学生体验练习、尝试解决问题;

三、分组竞赛,标志桶的距离不断调整;

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预设的问题;

五、学生再次进行练习,逐步解决问题,提高技术;

六、教师点评并找优秀生示范练习。

队列队形:

▲▲▲▲

××××

▲▲▲▲

××××

▲▲▲▲●

××××

▲代表标志桶×代表学生●代表教师

要求:

一、用心参与、用心思考;

二、讨论用心主动;

三、练习时带着问题练习;

四、切实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五、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练习。

结束部分(3——5分钟)

一、课课练;

二、教师指导学生放松;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的资料;

四、师生再见、见习生收回器材。

要求:

一、课课练的资料练习到位;

二、总结及时、到位;

三、放松充分;

四、器材整理收取到位。

心率预计:120——150次/分钟

练习密度:50%——65%

十一、教学反思:

(一)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高,用心性十分高,透过游戏的方式完成了整节课的主要资料,效果比较显著,到达了预期目的。个性是在徒手操和游戏中,既发挥了学生的用心、主动、大胆创新的潜力,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以学生为主体。

短跑教案(篇4)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

2.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

2.理解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知识

a.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

b.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2.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yJS21.cOm

a.起跑姿势: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加速: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终点冲刺: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a.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速度训练: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耐力训练: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灵活性训练: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注意饮食和休息: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让学生理解短跑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2.示范法:老师可以进行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五、教学过程

1.短跑基本知识的讲解

a.讲解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b.介绍短跑比赛中常见的技术术语和常识。

2.短跑基本技术要领的教学

a.讲解起跑姿势:让学生了解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讲解加速的技巧:教授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讲解终点冲刺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a.讲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讲解速度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讲解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讲解灵活性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讲解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4.实践训练

a.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b.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c.进行比赛和竞争,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竞争力。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短跑比赛,通过比赛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七、教学资源

1.短跑教学视频和教材;

2.短跑训练器材和场地;

3.计时器和测量器具。

八、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短跑比赛和训练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赛经验;

2.邀请专业的短跑教练和运动员进行指导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环境;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短跑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竞技经验和表现机会。

九、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短跑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短跑水平,通过比赛和竞争,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竞争力。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培养更多的优秀短跑选手。

短跑教案(篇5)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短跑项目的起源、规则和比赛要求,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 情感目标:

通过短跑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

三、教学过程

1. 准备工作(5分钟)

介绍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

简要介绍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比赛要求,并对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3. 起跑姿势练习(15分钟)

分组进行起跑姿势练习,每位学生轮流扮演运动员和观察员的角色,互相指导和纠正姿势。

4. 跑步姿势练习(15分钟)

在宽敞的操场上进行跑步姿势的练习,老师和助教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5. 终点冲刺技巧练习(15分钟)

进行终点冲刺技巧的练习,提醒学生在冲刺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节奏。

6. 模拟比赛(20分钟)

分组进行模拟比赛,每组学生轮流进行短跑项目的实际比赛,老师和助教进行评估和点评。

7. 总结讲解(10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模拟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掌握程度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操场

2. 讲台

3. 课件投影仪

4. 录像回放设备

5. 体育设备:起跑器、终点线等

六、教学反思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项目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练习和模拟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后,我将结合录像回放设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点评,给出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和参与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突破。

短跑教案(篇6)

短跑教案


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最为激烈和高强度的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协调能力和耐力,因此短跑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本文将从短跑的基本要素、训练方法和技术细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开展短跑训练。


一、短跑基本要素


1. 爆发力:在短跑中,爆发力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运动员需要具备强大的肌肉爆发力,才能在短距离内迅速加速并完成冲刺。爆发力训练包括起跑训练、爆发跳训练和爆发力举重等多种形式。


2. 协调能力:短跑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肌肉和身体姿势。通过多种协调性练习如踏频练习、易位跳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


3. 耐力:尽管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爆发力项目,但良好的耐力同样重要。长时间的高强度跑动需要良好的耐力基础来支持。长跑、中长跑和间歇训练都是提高短跑耐力的有效方法。


二、短跑训练方法


1. 基础训练:短跑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长跑、中长跑和循环间歇跑。通过这些基础有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2. 爆发力训练:通过起跑训练、弹力带训练和爆发力举重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起跑训练包括起跑姿势、反应时间和起跑动作等技术要点的练习。


3. 技术细节训练:短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细节的掌握。包括挥臂技巧、腿部动作和呼吸控制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的模拟训练来逐步提高。


三、短跑技术要点


1. 起跑:起跑是短跑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动员需要紧握起跑架,身体保持平衡并将重心放在前脚掌上。然后迅速爆发出起跑动作,利用爆发力将身体快速推出起跑架。


2. 加速:在起跑后,运动员需要通过鞭策的腿部动作来加速。重心逐渐向前移动,大腿迅速推出,小腿向后用力蹬地,身体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3. 终点冲刺:在接近终点时,运动员需要通过高频率的快速步频来实现最终的冲刺。同时,要保持肩膀和手臂的放松,以减少耗能并提高速度和稳定性。


短跑作为一项技术性和爆发力要求极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训练中注重细节,并有针对性地对各方面进行训练。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点的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爆发力、协调能力和耐力,从而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提高训练效果。短跑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项目,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希望本文对于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有所帮助。

短跑教案(篇7)

短跑教学主题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和爆发力;

3.培养学生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2.快速起步的技巧;

3.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短跑动作的基本要素;

2.起跑姿势和起跑技巧;

3.加速、维持速度和结束的技术要求。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清晰明了地展示动作规范的要素和技巧;

2.逐步演进法: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动作难度;

3.示范指导法:将指导重点和难点简单明了地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学习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

1.讲解动作要素:立足、屈膝、伸腰、放肩、收腹、摆臂、踩地、提膝,体现协调性、技巧性和美感;

2.教授起跑技巧:双手合十,重心前移,用力发力,膝盖高抬,提高起跑效率,运用爆发力打破惯性;

3.训练加速技巧:快速收腹、扩胸、全力投入,高抬膝盖和提脚步数增加步幅,妥善掌控呼吸,提高短跑速度;

4.提高比赛应对能力:实际仿真比赛,让学生展现阅读比赛的能力、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准确判断选手状态、妥善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等。

六、教学总结:

学习短跑技巧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突破困难、取得成功的综合素养。短跑,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和向上的力量。在短跑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价值观,让短跑教学发挥最大效用,实现目标和价值。

短跑教案(篇8)

短跑是初中阶段田径教学必学的资料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速度素质的体现,更是初中毕业考试必考项目。本课是短跑的第三课时,是在培养正确跑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步幅、步频的关系,到达简单、自然的跑动的目的。透过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潜力、能够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潜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练潜力,着力体现体育教学兴趣性、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本课以途中跑技术为主要教学资料,课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还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必须的思考、决定、概括、参与运动等潜力。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脑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从而构成在运动中学、在快乐中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适当的引导,安排资料要思考到这种实际状况。2、男女生的差异。课堂是不分男女生分开教学的,在课的设计上就要区分开,针对两者有不同的要求。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配合游戏的教学,尽可能发挥和表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讨论、体验、尝试、探索技术动作。学生透过思考、讨论、尝试、探究等过程的练习,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掌握技术动作的特点与技巧。教师再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1、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起跑的途中跑技术动作;

2、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学生快速反应潜力;

3、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潜力;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潜力;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七、难点:

自然、放松的持续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结合学生的实际,全面发展,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用心思维,培养学生发问、讨论、尝试、探究、练习、自评、互评潜力和创新实践潜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施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终身体育潜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法选取:

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

透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于发问的习惯。

课堂上,透过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发问,学生用心地进行讨论,让学生透过讨论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透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心思考,求异创新。

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但讲解要精练、适度,示范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游戏,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项目。透过游戏教学法,到达了学生的最大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用心主动性。

每个动作的学习,都要科学、合理,透过学生的体验、尝试,从而形式了最初的概念和技术动作,为后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中,透过想、看、练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与评价,评价自己和他人,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透过本课的学法,我采用“听、看、想、仿、练、学、评”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透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比较,师生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潜力,观察潜力和实践潜力。

九、教学准备:

篮球场一块、标志桶大4个、标志桶小40个、音响1部、口哨1个。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二、师生问好,核查人数,检查服装;

一、绕设计场地慢跑;

教法步骤:

一、教师讲解练习资料与方法;

二、体育委员与学生带领完成相结合;

三、教师带领完成第三部分;

四、教师指导。

要求:

一、练习资料清晰,要求明确;

二、练习认真、热身充分;

三、反应灵敏,动作迅速;

四、技术动作正确、到位。

难点:

自然、放松的持续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教法步骤:

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二、学生体验练习、尝试解决问题;

三、分组竞赛,标志桶的距离不断调整;

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预设的问题;

五、学生再次进行练习,逐步解决问题,提高技术;

六、教师点评并找优秀生示范练习。

××××

▲▲▲▲

××××

二、讨论用心主动;

三、练习时带着问题练习;

四、切实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五、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练习。

一、课课练;

二、教师指导学生放松;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的资料;

四、师生再见、见习生收回器材。

二、总结及时、到位;

三、放松充分;

四、器材整理收取到位。

十一、教学反思:

(一)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高,用心性十分高,透过游戏的方式完成了整节课的主要资料,效果比较显著,到达了预期目的。个性是在徒手操和游戏中,既发挥了学生的用心、主动、大胆创新的潜力,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以学生为主体。

短跑教案(篇9)


短跑是田径比赛中最快速也是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它考验着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本教案将介绍一套系统的短跑训练方案,以帮助学生提高跑步速度和技术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正确的起跑姿势和起跑动作;


2. 提高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3. 学会正确的腿部和臂部协调运动;


4. 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


5. 开发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起跑姿势和起跑动作


a. 肩膀保持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量均匀分布于两脚上;


b. 膝盖微屈,保持身体贴近出发线;


c. 双手放松放置于膝盖屈曲前方,准备用力抡起;


d. 呼吸平稳,集中注意力。


2. 爆发力和加速能力训练


a. 弹跳训练:通过跳高、跳远等训练项目,提高腿部的爆发力;


b. 爆发力冲击训练:通过踢球、抗阻跑等训练项目,增强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c. 半蹲起跳训练:在教练或其他运动员的帮助下进行半蹲起跳训练,加强腿部力量的输出。


3. 腿部和臂部协调运动


a. 腿部训练:进行高抬腿、膝盖抬升等训练项目,提高腿部的协调性;


b. 臂部训练:进行手臂摆动、掌心朝后等训练项目,协调腿部和臂部的运动,提高整体协调性。


4. 核心肌群的训练


a. 腹肌训练: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训练项目,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


b. 腰部训练:进行腰部扭转、侧卧抬腿等训练项目,增强腰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c. 背部训练: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训练项目,提高背部肌肉力量。


5. 快速反应和心理素质培养


a. 反应训练:进行视觉刺激和声音刺激的反应训练,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


b. 立体感训练:进行障碍物穿越、曲线起跑等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c. 心理素质培养:进行压力训练、自我调节等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 通过视频录像、计时器等工具记录学生的跑步成绩,并合理评估学生的短跑水平;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指导;


3. 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短跑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速度和技术水平。同时,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享受短跑的乐趣,并为他们未来的田径比赛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快快跑教案热门


经过细致的筛选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快快跑教案”。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重要桥梁。读完此文章您一定会得到收获!

快快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怎、独、跳”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玩、很、当”等7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们一个人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快乐吗?

(2)两个人呢?许多人一起的时候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原来同学们这么会玩啊,无论一个人玩,还是很多人一起玩,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板书课题)1、用一句话说说你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

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并讨论如何将字读正确。

4、教师指导正音,重点指导前鼻音:怎、篮、连、运;后鼻音:绳、讲。(“怎”也是平舌音;多音字“得”也是难点读音,要帮助学生读准确。)

5、以小组为单位,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将字音读错的同学当作小鸡抓出来,指导读音。

三、朗读课文,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数小节。

2、指导朗读第1小节。(围绕“静悄悄的”这一词语,想象一个人在家玩游戏的画面,读出一个人玩耍时特有的安静和自由。)

3、回答问题:一个人的时候是怎样的?可以做什么?

参照句式:一个人的时候,周围(),可以(),也可以()……这样玩,很好!

4、出示动词,练习读,体会动词。

5、拓展一个人玩的游戏名称,学生尝试说一说。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玩”“很”“当”“音”,认读。

2、说生字结构,偏旁,组词。

3、教师范写,说笔顺,学生观察。(“当”的笔顺,“音”上宽下窄)

4、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5、教师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学生齐读第1小节。

2、教师引入:一个人可以玩这么多游戏,那两个人,三个人呢?是不是可以玩更多游戏?

二、学习第2~4小节

1、指导朗读第2~4小节。(联系与伙伴一起玩游戏时的情景,读出热闹、有趣、快乐的感觉。)

2、学习理解第2小节。

(1)两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为什么好玩?

(2)课件展示游戏,学生练读,体会动词。

3、同理教学第3、4小节。

4、课件展示游戏,学生练读,标出动词。

(1)课件出示词语:踢毽子跳绳搭积木听音乐下象棋讲故事打羽毛球拔河……

(2)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动词活动名)

(3)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并说说还知道哪些动词。

5、齐读课文,感受游戏的快乐。

6、教师小结: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多人玩都会很快乐。

三、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看书写笔顺。

2、找汉字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偏旁相同的汉字:讲、许;很、行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偏旁与之相同的字,上台书写展示。

(3)找出结构相同的汉字:

上下结构:当、音左右结构:很、讲、行、许

(4)口头组词比赛。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无论是一个人玩,两个人玩,还是三个人玩,或是很多人一起玩,大家都会感到很快乐。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把快乐分享给彼此,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大家的快乐。7、学完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板书]

7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很()两个人很()

三个人很()许多人更()

[教学反思]

《怎么都快乐》这首儿童诗歌充满着童真童趣。诗歌中动词偏多,因此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以加深对课文印象。后面小节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快快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

3×8=24 28÷4=7

二、学习新知

1、摆小棒认识倍

第一行摆:2根

第二行摆:3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数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4个圆

第二行摆:8个圆

8里面有(2)个4,

第二行的圆片数目是第一行的圆片数目的.(2)倍。

8÷4=2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除法)为什么?

一倍数就是每份有几个,倍数就是就是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也就是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三、练习(46页情景图)

1、鹅( )只 松鼠( )只 孔雀( ) 小猴( )小鸟( ) 小鸡( )

2、摆一摆,圈一圈,再填一填。

1)鹅是松鼠的几倍?

就是问6是3的几倍。谁是一倍数?松鼠的数量是一倍数。即把6平均分,每3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可以说成6里面有几个3?

2)小鸡的数是松鼠的几倍?

谁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2?

3、说一说。每一题找出总数、一倍数。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找准一倍数,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四、巩固练习

1、老鼠是猫的几倍?(猫是一倍数,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 ,用除法计算。)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蝴蝶是一倍数,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2、淘气的身高是机灵够的身高的几倍?

机灵狗的身高是一倍数,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3、天气调查。

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雨天的天数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3)

快快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能获得“给予是快乐的”体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小礼物送给同学们。猜谜语,得礼物。请获奖者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3、板书课题,点出“给”在这里应读ji,给予的意思是给。

4、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重点指导:圣诞节、兜、麻烦

3、提问:谁给予了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

4、学生简单地回答。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课文

2、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反馈,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教师适时指导。

4、由于给予,圣诞节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呢?(出示课件)让学生大胆想象。

5、谁来告诉老师“给予”是指什么?——奉献、帮助、关怀……

四、课文延伸感情升华

1、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3、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些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经历呢?写一写

2、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结合集中学习时曹建召局长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崔峦教授关于《课改十年回顾及阅读教学》的讲座

分析:

崔峦教授的一句“‘导’是试金石,让学生的‘学’更扎实有效”。令我茅塞顿开。特别是他提出的教师的“导”六大点,让我受益匪浅。

“导”的第一点,要营造宽松、和谐、愉悦、民主、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第二点,教师开始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第三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对时要及时纠正,不到位的要引深,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启而不发的要做精当的讲解;第四点,可以在理解内容上适时做个小结,或是某个环节做小结等,特别是中高年级要做必要的小结,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有一个总的了解;第五点,教师要有必要的示范,像朗读、写下水文;第六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评价,提倡激励性的评价,体现在“激学、引学、助学、促学”上,体现在“学生能力、方法、习惯的长进上。

曹建召局长提出了教师课前要探测学情,课堂上要调控。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个环节,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而进行调控,而不应该随自己的思路走,教师还要注重课后,要在课后反思。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敏锐地把握情感的亢奋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学生淋漓尽致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快快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

“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课题课前板书。)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小节)

1、读课文第1到7节,先分角色读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段对话,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天哪!我希望……”时是怎么想的?

(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3、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读小男孩讲的那一句话:“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相机指导朗读。)

4、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读有关的句子)为什么很惊讶?(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相机理解词语“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5、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小节)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读(8~12)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1、读后回答,并找出小男孩说的那一段话,指名读。

思考: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5、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五、小练笔

想象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取《难忘的夜晚》。

快快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怎、独”等13个生字,

2、会写“玩、很”等7个字。学会多音字: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三)情感目标:懂得独自一个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体会诗中表达“怎么都快乐”的原因和乐观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感觉怎么样?你和两个人一起玩感觉怎么样?玩什么?你知道课文的“我”什么感受吗?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怎么都快乐》,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zěn dú tiào shãnɡ jiǎnɡ děi yǔ qiú xì pái lán yùn wán hěn dānɡ

怎 独 跳 绳 讲 得 羽 球 戏 排 篮 连 运 玩 很 当 yīn xínɡ xǔ

音 行 许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怎: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心字底。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当:多音字

nɡ 当时

dànɡ 上当

得:多音字

dã 得到

得 de 跑得快

děi 得有人

行:多音字

ínɡ 不行

hǎnɡ 一行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许多——很多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走之旁 很多——很少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我会读(课后朗读)

1、学生一起朗读。

2、开会车朗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独——( )

很——( )

球——( )

连——( )

加偏旁

元——( )

井——( )

午——( )

反义词

很多——( )

不巧——( )

 七、升华学习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1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4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1个感叹号,两个省略号)

(3)一人玩怎么样?(很好)

(4)一个人可以干什么?(折纸船,折纸,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5)独自本是孤独的,但是正好一转,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当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5)第一小节写一个人独处时很快乐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有——无 好——坏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多音字

好:多音字

o 好人

hào 爱好

yu â 音乐

lâ 快乐

的:多音字

de 好的

dì 目的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第二小节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有一个句号,1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

(3)两人玩怎么样?(很好)

(4)两个人可以干什么?(讲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做跷跷板)

(6)第二小节写两个人玩时很快乐

(7)两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行:多音字

ínɡ 不行

hǎnɡ 一行

得:多音字

dã 得到

得 de 跑得快

děi 得有人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第三小节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有2个句号,1个感叹号)

(3)三人玩怎么样?(很好)

(4)三个人可以干什么?(讲故事,跳绳)

(7)第三小节写三个人玩时很快乐。

(8)三个人还可以玩什么?(拍皮球,做迷藏)

反义词

有——无

多音字

更:多音字

ɡânɡ 更好

ɡēnɡ 一更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小节。

(1)第四小节有几句话?(5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有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一个句号)

(3)四个人玩怎么样?(很好)

(4)五个人玩怎么样?(很好)

(5)许多人玩怎么样?(更好)

(6)许多人玩什么?(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开运动会)

(7)第四小节写许多人一起玩时很快乐

(8)许多人还可以玩什么?

7、老师总结:这篇课文讲的是自己对快乐的感受,独自一个人很快乐,与别人相处也很快乐,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

 【板书】

一个人——

两个人——

三个人—— 很好

四个人—— 独自一个人很快乐

五个人—— 多人相处更快乐,乐观积极的情感 许多人——更好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四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考一考你

照样子写句子

例:人多,玩什么游戏?

拔河

1、人多,玩什么游戏?

2、人多,玩什么游戏?

七、课文升华

1、想一想,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和同学们说一说。

2、写一写:以“我最喜欢的游戏”为题,写一写。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玩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玩”共8笔。认识笔画:横折折撇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很”共9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车当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当”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音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音”共9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讲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讲”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六)指导书写汉字行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行”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七)指导书写汉字许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许”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七个汉字,认识了笔画。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频道小编推荐: |

快快跑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说说什么事情能让你们感到快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快乐,出示《给予是快乐的》,

2.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给予。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相信大家在学了课文之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到难读、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时,多读几遍或查工具书。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反馈。

三、精读课文,感悟“给予是快乐的”

1.出示:“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

引: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

(1)快速阅读1—7节,思考:第一次,保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保罗从小男孩的吃惊,会很自然的这样想。)

出示:“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读一读,读出小男孩的吃惊。

过渡。保罗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轿车,而实际上小男孩却是希望……

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这样”是指怎样呢?

小结: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哥哥能送给他一辆小轿车,而男孩却是希望将来能像保罗的哥哥那样,能以给予为快乐。

引: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反映?(指导学习第6、7自然段)

(2)、第二次,保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

读一读第11小节小男孩的话,想一想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过渡:保罗被小男孩的言行感染,下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那位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4.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出示: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引:是呀,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那我们课文中是“谁”把“什么”给予“谁”?

对啊!给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资料吧!

四、联系实际,深化中心

1.总结课文。

保罗通过与男孩的短暂接触,由误解到理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2.想一想,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予过?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把想到的内容简短地写下来。

3.写后交流。

五、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男孩 保罗

希望像哥哥 希望有哥哥

跑进背着返回放小男孩 想在邻居面前炫耀

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快快跑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词语迷宫游戏。(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各种游戏名字)

2.刚才我们玩游戏,大家快乐吗?让我们继续去感受快乐吧!

【设计意图】词语迷宫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复习上节课所以积累的词语,寓教于游戏中。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一起游戏真快乐,一起读书也快乐。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呀,经常独自在家。谁来读读第一节,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找找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2)指名说。

课件出示:折纸船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3)一个人的时候只能做这些吗?还有别的活动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4)除了这些活动,你独自一人还玩过什么?赶快想想,能不能再给我们推荐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让大家都和你一样,一个人也能快乐的`玩耍。

点评:哦,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玩,很好!

(5)(课件出示:静悄悄。)谁会读这个词?(指名读)好安静啊,一点声音都没有。(全班齐读)这种形式的词语是什么形式的?(ABB)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指名回答:冷清清、金灿灿、白茫茫……)

(6)你说得真好,老师再奖励你带着全班孩子一起读读这个小节,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习第二小节。

(1)一个人游戏挺快乐,但有些事儿得两个人做,合作起来才能把游戏做好呢。什么游戏需要两个人玩呢?

(讲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

(2)你们想不想玩个合作读书的游戏呢?同桌商量一下怎么样分工合作,才能把第二小节读好?

(3)按照你们刚才商量的办法,好好读一读第二小节。一会儿我们比赛哪一对同桌合作得最好!

3.学习第三小节。

(1)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那三个人玩呢?也很好!三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讲故事、甩绳子……)

(2)这些游戏三个人玩起来就更带劲了!谁能读得带劲点?

(3)指名读。

4.学习第四小节。

课件出示: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许多人玩,更好!

(1)齐读这几句。

(2)你体会到什么?(人多更好玩,更快乐!)说说为什么?

课件出示:

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

拔河,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3)人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什么游戏都能玩,连开运动会都可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啊。你们看,大家一起笑着、喊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乐的事啊!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吧。

5.课堂总结。

一起游戏很快乐,一起读书也很快乐,怎么都快乐!

【设计意图】将读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一起游戏、一起快乐,更加欢乐。

三、游戏课堂,寓教于乐

1.练习表演读:

一人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小结: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共处也是一种快乐。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2.学习完本课,我们知道了哪些好玩的游戏呢?(生说,课件出示游戏名称:折纸船、折纸马、踢毽子、听广播、下象棋、打乒乓球、讲故事、跳皮筋、掰手腕、过家家、学唱歌、丢手绢、拔河比赛等。)

【设计意图】孩子们年级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表演读,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加强团结教育。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小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仿照课文创作小诗。)

短跑教案(内容九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短跑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短跑教案【篇1】

第一节:引入活动

目标: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短跑的意义。

1. 定义短跑:短跑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指的是在指定的距离内以最快的速度奔跑。

2. 引导学生观看短跑比赛录像,并对比不同选择出冠军。

3. 提问:对于短跑来说,速度和技巧哪个更重要?

第二节:基础技巧训练

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基本的短跑技巧。

1. 跑步姿势讲解:重点讲解头部和身体的姿势,双臂运动和脚步发力的正确方式。

2. 跑步姿势练习:分组进行10分钟的姿势练习,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3. 短跑基本技巧:学生分成小组,在场地上进行小跑练习,教师进行技术指导,重点讲解起跑、加速、终点冲刺等基本技巧。

第三节:训练方法和策略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策略。

1. 解释短跑的训练方法:重点介绍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起跑策略:通过示范和讲解,教会学生如何采用正确的起跑姿势和策略来提高成绩。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短跑训练实践,老师进行实时指导和回馈。

第四节:巩固与评估

目标:通过实际训练巩固学生的技能,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 实践训练:学生进行跑步训练,并尽量尝试之前学到的技巧和策略。

2. 训练回顾:学生与老师一起回顾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

3. 进行个人成绩评估:每个学生进行一次60米短跑,记录个人成绩。

4. 团体竞赛:根据学生的个人成绩,组织短跑团体比赛,鼓励学生互相激励,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节:延伸活动

目标:拓宽学生对短跑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短跑相关的活动。

1. 观看短跑比赛:带领学生观看短跑比赛,了解专业短跑选手的训练和比赛情况。

2. 组织学校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内的短跑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成果。

3. 健康讲座: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教练进行健康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短跑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总结:

通过这个完整而有条理的体育短跑教案,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短跑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对短跑的兴趣,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通过观看比赛和参与相关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短跑的意义和健康益处。这样的教学安排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并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全面的锻炼。

短跑教案【篇2】

短跑教学

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分支,因其高强度、高速度、高技巧、高反应等特点,备受年轻人们的青睐。然而,短跑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跑步技能,更需要注重跑步技巧、跑步形态、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下面就介绍一下短跑教学的相关主题:

一、正确的短跑技能

短跑技能作为短跑教学的基础,是指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掌握了腿部肌肉的弹性和爆发力,使自己的跑步速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慢慢来

当学生刚开始接触短跑时,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姿势不正确、跑步步伐不协调、呼吸不稳定等等。这时教师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耐心地进行指导,并告诉他们,学习短跑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注意力集中

学生需要在跑步时保持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步伐、呼吸和姿态,确保跑得更快更稳。

3、加强锻炼

为了保证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锻炼,并有计划、有规律地让学生进行训练。

二、正确的短跑形态

在短跑教学中,正确的短跑形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更能减轻运动时对身体的损伤。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短跑形态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身体的姿态

在跑步时,学生的身体应该保持垂直平行,头部和脖子应该自然地放松下垂。双臂也应该随着跑步的节奏自然地荡起荡落,不要过分用力。

2、步幅的掌控

在短跑中,步幅的大小决定了跑步速度的快慢。因此,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训练,掌握步幅的大小和步伐的频率,使自己的跑步更加协调。

3、呼吸的掌控

在短跑时,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呼吸节奏,即快速而深入的呼吸,以保证肺活量得到有效利用。

三、心理素质的塑造

除技术和形态外,心理素质是短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短跑运动中,学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将荣誉和失败看得更加淡然,更加坚定走下去的决心。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控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

短跑教学,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辅导。通过注重技能、形态和心理素质的塑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短跑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素质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短跑教案【篇3】

主题:短跑教案

导语: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和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如何制定一份短跑教案,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短跑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领;

2.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起跑姿势;

3.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

4.提高学生的短跑技术和比赛成绩。

二、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领;

2.正确的短跑姿势和起跑姿势;

3.爆发力和速度的培养方法;

4.短跑技术练习;

5.比赛策略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短跑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领

a.讲解短跑项目的起点、绝对速度区和冲刺区的划分;

b.介绍短跑项目的主要技术要领,包括起跑、转弯和冲刺等;

c.播放相关短跑比赛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和策略。

2.正确的短跑姿势和起跑姿势

a.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短跑姿势和起跑姿势的示范图,并进行解说;

b.分别对姿势和起跑进行示范,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并互相观察纠正。

3.爆发力和速度的培养方法

a.讲解爆发力和速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b.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短跑训练游戏,如爆竹游戏、跳房子等,以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

c.介绍如何进行力量训练,包括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的训练方法。

4.短跑技术练习

a.设置不同的技术练习项目,如起跑训练、冲刺训练、转弯练习等;

b.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认真性,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5.比赛策略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a.介绍比赛策略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b.讲解一些常见的比赛策略,如如何利用头风、何时加速等;

c.引导学生进行对抗性的比赛模拟,以提高他们的竞技表现和心理素质。

四、教学评价:

a.通过不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短跑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b.通过观察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爆发力、速度和技术水平。

五、教学资源:

a.短跑规则和技术要领相关资料、教学视频等;

b.短跑训练和比赛场地、器材等。

结语:

通过制定此份短跑教案,我们可以系统地进行短跑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短跑技术和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技素养,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短跑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短跑教学,我们相信学生会更加热爱田径运动,也能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短跑教案【篇4】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典型的项目之一,也是对速度、力量、敏捷性和耐力的综合考验。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份体育短跑教案,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短跑技能和综合素质。


1. 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技术目标和体能目标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技术目标:


a) 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技巧。


b) 学会正确的加速技巧以及掌握转弯技巧。


c) 培养正确的跑姿和呼吸方法。


d) 熟练掌握正确的终点姿势和技巧。


体能目标:


a) 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


b) 提高学生的肌肉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c) 增加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


d)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2. 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物品:


a) 一个标准的田径场地。


b) 开始线、跑道线和终点线。


c) 肌肉放松和热身运动的器械。


d) 计时器和测距器。


e) 学生们的跑鞋和运动服。


3. 教学步骤:


本教案将分为准备阶段、讲解阶段和实践阶段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准备阶段:


a) 学生们整齐站立,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放松和热身运动,准备身体。


b)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短跑项目的背景和重要性。


讲解阶段:


a) 教师逐步讲解正确的起跑姿势,并示范给学生看。


b) 讲解每个阶段的技巧和要领,包括加速、转弯和冲刺等。


c) 强调正确的跑姿和呼吸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速度和持久力。


d) 讲解正确的终点姿势和技巧,以充分发挥最后的冲刺能力。


实践阶段:


a)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训练,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进行起跑动作训练。


b) 学生们在跑道上进行加速、转弯和冲刺的练习。


c) 教师对学生们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逐步完善技术。


d) 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并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


4. 教学评价:


为了确保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具体评价项目如下:


a) 对学生的起跑动作和加速能力进行评价。


b) 对学生的转弯和冲刺动作进行评价。


c) 对学生的跑姿和呼吸方法进行评价。


d) 对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e) 鼓励学生们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本教案的详细讲解和实践训练,相信学生们能够全面提高短跑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希望学生们在短跑项目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并将这种积极的精神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专心致志地锻炼,相信你们定能在短跑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短跑教案【篇5】

学情分析:

1、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四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3、四年级几个班的班风活跃,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而且大部分学生运动能力较强,所以本节课安排两个内容短跑和跳跃练习。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理解短跑、跳跃的动作概念以及蛙跳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A、学会站立式起跑,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

B、通过“障碍过关”等游戏,练习跳跃以及短跑技术与速度

3、情感目标: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以及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B、蛙跳跳跃时身体下蹲充分;

本课难点: 蛙跳起跳后的展伸动作。

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游戏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我要学习、我要练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三根长竹竿。第一二根之间间隔50米,第二三根之间间隔30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9-12分钟):

1、常规教学(1-2分钟):

1)学生跑进上课场地,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体育委员口令,学生练习;学生一起口令,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 队的口令、要领;

2)教师与体育委员作示范;

3)教师口令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自编游戏:“青蛙过河”(4-5分钟):

方法:教师扮演“大青蛙”,学生们演 “小青蛙”,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青蛙”们在陆地上玩耍。音乐停,教师喊:“下雨了,孩子们快点回家”,“小青蛙”们迅速两两一组跳过“小河”,在“大青蛙”带领下,“小青蛙”们一起跳回家。

教学步骤:1)教师提示并模仿青蛙各种跳跃的动作;

2)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模仿;

3)教师扮演大青蛙,共同参与游戏。

组织队形(同上)

通过上述几种练习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创设情境,通过“愉快--紧张--喜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展开(19-22分钟):

1、短跑(5-6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学生分组站立进行短跑练习;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短跑时的感受。

组织队形:一路纵队为一组,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

2、游戏: “障碍过关” (13-17分钟)

方法:游戏分两个部分,中途设置两个障碍,一段障碍单腿跳过二段障碍蛙跳通过,通过二段障碍后快速返回,与下一个队员击掌 ,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所有队员全部通过站好队伍,游戏结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见习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师口令,学生进行游戏;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教师进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组织队形:同上。

(三)延伸(9-11分钟):

1、游戏:“青蛙冬眠”

方法:1)教师提示,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口令学生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

2、青蛙“做早操”

方法:1)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

组织队形:同上

短跑教案【篇6】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短跑二十米与反思

一、引言

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节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中的短跑二十米项目,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

1. 目标

通过短跑二十米项目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爆发力和速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2. 教学内容和方法

(1)介绍短跑二十米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起跑动作、跑道的使用等。

(2)进行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运动伤害。

(3)分成小组进行训练,每组由3-4名幼儿组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体力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

(4)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正确的起跑动作和姿势。

(5)安排比赛环节,让每个小组进行短跑二十米的比赛,鼓励幼儿互相支持和鼓励。

三、反思

1. 教学效果

该教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引入规则和注意事项、热身运动、分组训练以及比赛环节等步骤,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运动技巧。同时,比赛环节的设置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活动。他们通过比赛和训练,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然而,也有少数幼儿因个体差异或不适应参与活动,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关怀。

3. 教学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起跑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跑姿和动作。同时,对于部分不适应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个别沟通,了解其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体育游戏的进行也至关重要。幼儿园应提供安全、宽敞的跑道,并配备适当的运动器材和设施,以保证幼儿能够顺利进行短跑二十米项目。

五、总结

短跑二十米项目是幼儿园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运动技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关爱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短跑教案【篇7】

短跑教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Sprinting

1.1 Objectives:

-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printing

-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 To teach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1.2 Background:

Sprinting i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peed, power, and proper running technique.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include improved cardiovascular fitness, increased muscle strength, enhanced body coordin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react quickly.

1.3 Materials Needed:

- Open space or a running track

- Cones or markers to set up the sprinting course

- Stopwatch or timer

Chapter 2: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2.1 Warm-up (10 minutes):

- Jogging in place or light jogging to increase heart rate and warm up muscles

- Dynamic stretching to loosen up the lower body, focusing on the legs, hips, and ankles

- High knees and butt kicks to further warm up the leg muscles

2.2 Sprinting Drills (15 minutes):

- A-skips: exaggerated skipping motion, focusing on driving the knee up and forward

- B-skips: similar to A-skips but with an added kick of the leg after the drive phase

- High knees: running with an emphasis on lifting the knees as high as possible

- Butt kicks: running with the goal of kicking the butt with the heels

- Fast feet: quick steps on the spot, focusing on foot turnover and speed

2.3 Proper Sprinting Technique (20 minutes):

- Starting stance: athletes should begin in a low, crouched position with one foot forward and the other foot back, hands behind the starting line

- Explosive start: athletes should explode forward using the power from their legs, driving their arms forward and pumping them at a 90-degree angle

- Proper stride length: athletes should aim for long, powerful strides while keeping their feet close to the ground

- Arm swing: athletes should swing their arms in a synchronized motion with their legs, driving them backward and then forward

- Relaxation: athletes should focus on staying relaxed in the upper body to avoid unnecessary tension and conserve energy

2.4 Sprinting Practice (15 minutes):

- Set up a sprinting course using cones or markers

- Each student will take turns sprinting the course

- Use a stopwatch or timer to record the students' times

- Provide feedback and corrective guidance to each student after their sprint

Chapter 3: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3.1 Strength Training (20 minutes):

- Incorporate strength exercises to improve power and explosiveness, such as squats, lunges, and plyometric exercises

- Emphasize proper form and technique during these exercises to prevent injury

3.2 Speed Workouts (20 minutes):

- Interval training: have students alternate between sprints and recovery periods of walking or slow jogging,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sprint distance and intensity

- Fartlek training: mix short bursts of sprinting with periods of jogging or walking,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vary their speed and intensity

3.3 Mental Preparation (10 minutes):

-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focus and visualization in sprinting

- Teach students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eep breathing and positive self-talk to increase mental clarity and confidence

3.4 Cool-down and Stretching (10 minutes):

- Guide students through a series of low-intensity exercises and stretches

- Encourage them to focus on breathing and relaxing their muscles

Chapter 4: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4.1 Assessment Criteria:

-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Improvement in sprinting form and speed over time

- Effort and participation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4.2 Evaluation Methods:

- Observation during warm-up, drills, and sprinting practice

- Recording and analysis of sprinting times

- Self-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by students on their progr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Recap:

-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5.2 Next Steps:

-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and refining their sprinting skills on their own

- Discuss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 or competitions.

5.3 Final Remarks:

- Express confidence i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mprove their sprinting abilities with continued practice and dedication

-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they have learned in other areas of their lives, such as goal setting, perseverance, and discipline.

短跑教案【篇8】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

2.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

2.理解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知识

a.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

b.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2.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

a.起跑姿势: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加速: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终点冲刺: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a.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速度训练: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耐力训练: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灵活性训练: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注意饮食和休息: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让学生理解短跑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2.示范法:老师可以进行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五、教学过程

1.短跑基本知识的讲解

a.讲解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b.介绍短跑比赛中常见的技术术语和常识。

2.短跑基本技术要领的教学

a.讲解起跑姿势:让学生了解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讲解加速的技巧:教授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讲解终点冲刺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a.讲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讲解速度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讲解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讲解灵活性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讲解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4.实践训练

a.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b.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c.进行比赛和竞争,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竞争力。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短跑比赛,通过比赛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七、教学资源

1.短跑教学视频和教材;

2.短跑训练器材和场地;

3.计时器和测量器具。

八、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短跑比赛和训练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赛经验;

2.邀请专业的短跑教练和运动员进行指导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环境;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短跑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竞技经验和表现机会。

九、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短跑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短跑水平,通过比赛和竞争,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竞争力。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培养更多的优秀短跑选手。

短跑教案【篇9】


短跑是体育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本文将根据短跑教案的主题,详细介绍如何生动有趣地进行短跑训练。


一、目标设定:


1.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3. 加深学生对短跑项目的了解和兴趣。


二、训练内容:


1. 热身活动: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跳绳、拉伸等,以预防受伤。


2. 基本技术练习:


a. 开始姿势: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正确的起跑姿势,包括蹲姿、手摆动作等。


b. 起跑训练:选择一段平坦的跑道,让学生练习起跑姿势和动作,强调爆发力和出发的时机。


c. 加速跑:根据学生的情况,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让学生练习短跑的加速跑动作。


d. 跑道控制:设置障碍物和转弯点,让学生练习在跑道上进行转弯和避障,提高跑道控制能力。


3. 比赛训练:


a. 短跑起跑比赛: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组织起跑比赛,以检验学生的起跑姿势和爆发力。


b. 传递接力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短跑传递接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跑道控制能力。


三、训练方法:


1. 示范法:通过教练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2. 对比法:将学生的动作和示范动作进行对比,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不断改进。


3. 游戏化训练:为了增加学生对短跑训练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训练活动,如比赛、接力赛等。


四、训练计划:


1. 周期安排:每周训练4次,分别安排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和比赛训练。


2. 每次训练时间: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左右,包括热身活动、技术练习、比赛训练等环节。


五、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进行短跑训练时,要确保训练场地的安全,避免受伤。


2. 个性化训练: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个性化的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激励和鼓励: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得到全面的短跑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并增强对短跑项目的了解和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激励和鼓励学生,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坚持并积极参与短跑训练。

障碍跑教案热门十三篇


经过精益求精我们为您呈现了“障碍跑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师制定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将它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

障碍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单脚跨越高40cm左右的垂直障碍。

2、借助教师示范、讲解、口令和探索活动,自主练习。

3、积极参与跨越障碍的活动,敢于自我挑战,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愉悦体验。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牛皮筋各30根。

2、系上松紧带的椅子三对,跳高架三副。

3、轻松的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大圆走--小圆走--开花走--大圆走--小圆走。

(2)教师提醒幼儿站在能看到老师的地方,同时又不挡住别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减去适量的衣服。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各种过障碍的方法。

(2)初步学习新的玩法:单脚跨越障碍。

引导幼儿把握动作要领:前腿摆腿要高,后退用力蹬地。

(3)幼儿借助教师口令原地练习。

教师喊口令:走、走、蹬;跑、跑、蹬。边带领幼儿原地练习动作。

(4)幼儿借助高架练习单脚跨越障碍。

3、结束部分。

幼儿放松腿部--捶捶背、腿、膝放松脚等。

幼儿体验与同伴相互身体接触的乐趣,在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障碍跑教案(篇2)

小班幼儿体育教案《小猪胖胖过障碍》

【活动目标】

1、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发展侧钻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游戏练习钻过离地60厘米高的障碍线。

【活动准备】

1、距离地面高60厘米的障碍线,各种体育器械。

2、音乐《森林的早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扮演猪妈妈,幼儿扮演猪宝宝,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小猪操。

做走、跳跃、跑步、踢腿等各种准备活动。

二、展开。

1、学习侧钻。

(1)松紧带拉成两组60厘米的高度,请幼儿尝试侧钻过松紧带,并要求身体不能碰到松紧带。

(请幼儿自由探索并发现侧钻的方法)

(2)小结侧钻的方法,请幼儿分成四组进行侧钻竞赛。

规则:钻过松紧带时,身体不能碰到带子,碰到的幼儿重新再钻。

2、组织幼儿游戏《小猪胖胖过障碍》。

(1)提出游戏《小猪胖胖过障碍》,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将全班幼儿分成四队,(屈老师 )每队幼儿逐个进行过障碍:侧钻松紧带、钻拱形门、越跨栏等。

3、评价游戏。

表扬侧钻过程中身体协调和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三、结束。

1、带领幼儿到健身馆中自由选择体育器械,进行锻炼。

2、放松运动,自然结束。

障碍跑教案(篇3)

一、教材内容:

小学六年级体育《连续过障碍跑》。

二、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近年来,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运动过程面对困难往往表现出信心不足,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针对这一情况,在六年级的体育课田径教材关于障碍跑的教学安排上,我选择《连续过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实现超越的信心和勇气。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超越障碍的能力。

技能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超越障碍的几种方法,明确超越障碍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合理的使用技能实现的。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超越障碍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对学生设计障碍的高度、宽度、长度不作统一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超越障碍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想象的创造空间,让其大胆创造、发挥。教学中设计了一定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完成障碍(联系自己生活和了解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1、设置情境:以红军长征为主线设置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红军长征中的困难用障碍的形式设计出来,形成教学的必要条件。

2、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设置出适合情境和本小组同学能力的障碍物,以便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与小比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展示与小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为培养学生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实现超越的信心和勇气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过程分析:

1、课以趣味游戏导入。

2、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对红军长征的知识收集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场地,用学校现有和学生自备器材设置障碍,要求障碍设置合理,符合安全要求。

障碍跑教案(篇4)

本课始终围绕新课程的精神和宗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技巧运动的兴趣。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教学内容是前滚翻和障碍跑。前滚翻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前庭分析器官的机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而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护性实用技能,能避免偶发事件所引起的伤害。前滚翻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要求较高的教材,掌握好前滚翻是学习其他技巧运动的基础。初中学生对前滚翻技术的认识男女生差距较大,尤其是女同学胆小害怕心理,出现不敢滚,不敢翻段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男女生区别对待,特别要加强对女生的保护与帮助,消除害怕心理,练习的密度和次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学生鼓励,给个别掌握技术较好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发挥他们小老师的作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结合口诀的形式对动作技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

耐久跑部分以图形跑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快速跑完所设置的障碍路线,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障碍跑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情绪。依据《人教社》编写的教材,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练习方法,开拓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在既严谨,又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二、对象与教材

对象为初二女生,教材为投掷与障碍跑。通过投掷实心球等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腰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等能力;通过障碍跑,让学生集体动脑、动手设置障碍,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障碍。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重点:投掷能力和合作态度。

难点: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三、教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作答法、自学体验法、讲解示范法、分解完整法、对比练习法、反复练习法、巡视纠错法等来达到传授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通过同学间“伙伴”协作式的帮教、竞赛和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练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积极地学习精神,提高动作质量。在课时的不同部分应用不同的音乐,使教学更活泼,学生练习更主动积极。

四、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采用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对比练习以及情景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学反馈表来体现学生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

1.准备部分:徒手操由学生自行分组,并编创动作带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各小组自行创造游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下达到热身效果。

2.基本部分:围绕投掷进行多种练习、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创造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思想。

3.结束部分:应用舞蹈及情景来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起舞,以达到手、脚放松的目的。

六、场地器材

运动场、录音机、实心球、呼啦圈、跨栏架、橡皮筋等。

七、预计效果与负荷

通过教学能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一种以上的投掷方法;并在“危难”时能采用应急措施。预计最高心率可达到135~150次/分,平均心率为11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0%~50%。

《投掷与障碍跑》课时计划

班级:初二(1、2)班教师:

第7周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通过协作、竞赛及情景教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运动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投掷的基本技术,提高跑、跳、爬、钻等基本活动能力。

身体健康通过跑、跳、投、爬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心理健康通过“伙伴”式协作练习、各类竞赛及障碍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适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爱国爱家的热忱。

课题投掷与障碍跑

重点投掷的能力和合作态度

难点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程

学习知识点

投掷的物体所进行的是斜抛物体运动。斜抛物体运动(水平距离)即射程,投掷实心球的远度与投掷的最后用力和出手角度有关。

厦门防空警报试鸣日为每年5月10日,因为1938年5月10日是日本侵略者侵占厦门的日子,在这天鸣响警报,目的是警世后人在享受安宁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曾经饱受的苦难,从而激发全体市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民防空的战备观念。

防空警报分为三种:预先警报(8时30分至33分)共3分钟,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空袭警报(8时40分至43分)共3分钟,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8时50分至53分)共3分钟,一长音,连续鸣3分钟。

小组竞赛等级自评表

学生练习提示及场地安排

一、小组赛场地设置

二、“防空演习”设置布局

说明:教师先安排两个障碍区,河流(需两人抬一人前进)和电网(用爬行前进);剩三个障碍区:山洞(穿过)、战壕(跨过)、雷阵区(跳过呼啦圈),两个大组组织讨论设置并安排好本组成员闯对方关的程序。

要求:山洞和战壕用牌及跨栏架设置,雷阵区只设牌,到对方阵雷阵区时只能用三个呼啦圈依次扫雷,用双脚跳过安全地带。

障碍跑教案(篇6)

根据小班刚入园幼儿的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不强,于是我就设计了《钻山洞《有趣的游戏活动,将幼儿扮成动画片里最熟悉的人物,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和玩耍的气氛中、练习一个跟一个走、不掉队、不推不挤。

初步懂得轮流的含义,学会一个跟一个走,并遵守游戏规则。

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将幼儿按照托马斯(红、黄、蓝、绿)四种小火车排成四列纵队,练习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齐。

2、组织幼儿玩游戏“开火车”

(1)教师扮火车头带领幼儿开火车,后面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往前走,待听到“火车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动。火车继续开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往前走。

(2)增加游戏难度:《开火车》。钻山洞时要一个跟一个走,不推不挤。

我首先在游戏中让幼儿拉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放慢开火车的速度,尽可能的保证幼儿不掉队。同时在每次游戏的间隔期间,我们以“火车到站”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活动,在以“火车出发了”的口令提醒幼儿排队,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还是需要给予帮助的,在体育活动中,我遵循循循渐进,从意到难的设计原则。第一个环节为自由“开火车”,第二个环节增加了开火车钻山洞的内容。刚提到钻山洞时很多幼儿特别兴奋都不听老师指令跑过去钻山洞,由于人太多导致山同倒塌了。于是我抓住机会进行游戏规则的介绍:在钻山洞时要一个跟一个走,不推不挤,这样每一辆小火车就都能安全的钻山洞了。所以我以后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抓住教育细节。根据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障碍跑教案(篇7)

(1)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

(2)情景导入:同学们对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了解吗?好,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红军。“突破重围”:分成两组(男、女),每组选两个人作“国民党”,其他学生作“红军”,“国民党”手牵手去抓“红军”,“红军”尽最大努力躲过抓捕,被抓到的同学就要变成“国民党”,再去抓其他的“红军”,直到全部抓完。只有两边的人才可以抓人,中间的同学不可以抓人,只可以帮这拦住,让两边的人抓。范围:每组篮球场半场。不许出界,否则算被抓。找几个人示范后进行游戏。

3、学生行为:体委整队,听从老师分配,进行游戏。在抓捕的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让学生跑出篮球场这个范围。

教师用语言加以鼓励、引导,“快跑啊,敌人追来了”,“你们真不错啊!真棒啊!”,“冲啊!向那边冲啊!”。。。。。。

2、教师行为:

(1)集合整队,小结:你们表现的都很好啊!老师讲过了,中间的.人不可以抓你们的啊!你们要加以利用啊!

(2)情景导入:红军由于敌人疯狂围剿,被破走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有很多困难,需要你们去克服,你们有信心吗?

(3)将学生分成四组,选一人当队长,让学生讨论后摆放障碍物。   (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

(4)学生试跑一次后,讨论调整摆放位置进行比赛(三局两胜)。

3、学生行为:

(1)站队听老师讲解,理解老师主要的目的。

(2)讨论后摆放障碍物,看看怎么摆放能跑的快一些。

(3)试跑后讨论,调整后进行比赛。

给学生几分钟讨论,看看为什么输和赢。(引导、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和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教师行为:

(1)组织学生站回上个游戏开始的地方,并让输的两组收拾他们的器材(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放到一边。

(2)情景导入:现在有很多红军同志被捕了(输的两组),你们(胜利的组)要去救他们,他们被关在敌人的兵营里,你们要“绕”过障碍物(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去营救他们,击手掌后一起跑回来,跑回来后站到队尾,不能碰障碍物,如果碰到就不能救人了,而且要站到人质那里等别人来救你了。

(3)找几个人跑一次后组织比赛(三局两胜)。

3、学生行为:

(1)站队听老师讲解,理解游戏方法。

(2)找几个人试一次后进行比赛。

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教师行为:放音乐。归纳、小结本节课情况,给学生鼓励,组织学生收拾器材。

3、学生行为:跟随音乐做放松,参与评价本节课小结,收拾器材。

反思: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情景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欢迎。但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面,红军长征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在熟悉不过的了,可是对于现在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说邓小平可能他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小学生喜欢这种情景教学,很容易接受。而且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很多建议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帮助。

障碍跑教案(篇8)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讨论、尝试、体验、练习、评价等方法来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障碍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有力地体现了运动参与水平。

二、学练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加障碍设计以及障碍跑,对练习感兴趣。

运动技能目标:在快跑中用跨、跳、钻等方法通过障碍;能灵活躲闪、快速移动。

身心健康目标: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跨、跳、钻等技术

难点:动作连贯、自然

四、学习内容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水平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设计障碍游戏作为本课教学内容。采用主题式教学,通过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自然地形走--绕物接力--障碍设置大赛--过障碍比赛

六、课的特点

以合作性活动为主线,以自主探索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主题参与为策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协作精神为核心,以获得身心发展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确保每个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发展。

障碍跑教案(篇9)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摆设不同的障碍并去克服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坚强意志的品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术。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的运动项目。指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各种障碍物。通过练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各方面素质;还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自信心,互相保护与帮助,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不过自制力比较差。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如何通过障碍物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走、跳、钻、等通过障碍的技术,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本课以“赛龙舟”游戏做为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做关节操的练习,充分活动各关节,为主教材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一,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障碍,让学生自由尝试各种通过障碍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边跳跃边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通过障碍?

第二,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老师通过对比示范并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过障碍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纠错过程中多示范强调重难点,让学生更了解动作要领,更快掌握动作技术。

第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鼓励基础较差的同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最后用障碍跑接力的形式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精神。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全身心的放松。

2.回顾本节课,师生互评,共同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计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动作要领。

2.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0%左右。

1.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心太高,钻栏架的时候会绊倒,教师应该强调贴近地面,降低重心,轻松钻过。

障碍跑教案(篇10)

一、教学思想: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反面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体育课消失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可能会锻炼但不科学,能打球但不知何为打球,也不知如何有效地与人友好相处。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所以必须教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化、分析,多种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1、篮球:运球2、跑:障碍跑

三、教材分析:

(一)篮球:运球是队员在比赛中携带球移动的唯一方法,是控制、支配球,组织战术配合及突破防守的重要手段。根据《体育与保健》指导纲要,运球是初一篮球项目5课时中的其中的1课时,本课次是在熟悉球性教学后的第一次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处于铺路石的地位。由于运球技术初步学会容易,学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因此,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1)采用比赛形式,带动基本技术的学习,(2)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运球教学不仅要注意对控制球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减少自身不必要的失误————结合护球。

重点:小臂、腕、指用力、球运体侧

难点:眼、手、身体三配合

(二)障碍跑:障碍跑是初一、初二年级跑项目的重要内容。根据指导纲要,初一年级障碍跑要求分二次课来完成。第一次课,初步掌握过障碍的方法;第二课运用不同方法综合性接力比赛,本次课为复习课,目的是结合篮球新教材的搭配与学生上、下肢的全面发展。

重点:合理运用钻、跨、绕方法。

难点:技巧、速度

四、学情分析:(略)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全班学生逐步建立运球技术表象,了解过障碍的几种方法和奥运会有关知识;

2、技能目标:(1)基本掌握运球技术,使50%—60%的学生能在眼不看球的条件下连续运球10下,发展灵敏、协调能力;

(2)提高穿越障碍能力,发展奔跑能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涌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奥运精神。

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40%——50%。

六、教法与学法:

以北京申办奥运会为情景主线,采用启发式教学,一材多用,以比赛带动基本技术学习,提高活动能力,便教学灵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得活。贯彻和运用循序渐进和直观性原则,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观察来理解动作,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经过专项训练后,又通过互练互评、自我升降评价来巩固正确动作。

七、教学流程:略

八、场地设计与安全教育:

篮球教学围绕在象征奥运的五环上进行,符合北京申奥的情景,障碍跑采用直线形比赛,喻示“北京申奥成功,让五环深深烙印在祖国大地上”。

障碍跑教案(篇1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健康第一,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要求,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本课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游戏中掌握动作方法,并学会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对象与教材分析

1、教学对象

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四)八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他们精力充沛,好动爱玩,好奇心强,任何事情总想亲自尝试,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同时由于本年龄段学生个性突出,主观意识较强,互相合作、共同探究意识缺乏,因此,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2、教材分析

田径教材中的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指跑过、跳过、跨过、穿过、绕过、爬过、翻过、滚过、钻过各种障碍物。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还能使学生获取或者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不断克服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互相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障碍跑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跨越障碍的基本方法。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超越障碍以及动手操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到障碍跑练习能发展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征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障碍物。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作答法、自学体验法、讲解示范法、反复练习法、巡视纠错法等来达到传授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通过同学间“伙伴”协作式的帮教、竞赛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练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积极地学习精神,提高动作质量。

2、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尝试、竞争等学法,通过主动体验,边学边练,练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运用不断尝试、反复练习的方法,并结合“伙伴”的实际情况,通过共同讨论探究,寻求最佳最优的方式完成障碍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常规。(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相关要求。

设计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热身导入。(10′)

安排热身游戏,其目的是活动筋骨,避免运动损伤,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生理、心理准备。

◇学习体验。(8′)

对于主教材“障碍跑”的学习,采用“尝试──指导──练习──比赛”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铺设一条“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分别利用跨栏架、跳绳、大小体操垫、标志旗等障碍物,设计障碍物的摆放顺序、距离。可选用跨、跳、爬、钻、绕、滚6种姿势其中的5种动作超越器械,动作不能重复。

1、各个小组首先商议,然后挑选一个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性练习。

2、选择两个障碍物继续尝试练习。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交流,尝试寻找适合本小组克服障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知识探究。(10′)

1、选三至四个障碍物(攻克最困难的),尝试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尝试、体验后的感受及积累的经验,同小组伙伴展开讨论。

2、在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尝试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不敢滚翻、不敢跳怎么办?在练习过程中,为了保证练习中的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办?老师进行指导:同学们相互帮助想办法,解决困难。

教师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听取学生的交流分析;并结合本次课的教材把健身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但锻炼了身体,还在课堂中学到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师生共同探讨障碍跑的动作要领,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设计目的:教师参与其中,契机引导,并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越过所有障碍物的尝试性练习,加强训练。在确定小组克服障碍的最佳方法后,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教师强调学生注意提高障碍跑速度。

设计目的:在加强训练中,要求学生相互观察、指正,使学生改进并掌握正确技术,从而提高障碍跑速度。

巩固提高。(10′)

通过游戏“铺设一条成功之路”比赛来实现教学目标.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练习,既复习了障碍跑的技术,发展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同时在这个练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拿器械,自己布置、设计场地,为道路起名字等练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制定合理、明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自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放松小结。(5′)

通过游戏放松,恢复身心;教师总结回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向课外延伸。

六、预期教学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学练中能调整情绪,竞赛中能克服心理障碍,善于合作,善于调动自身和全组的情绪;提高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与竞争;达成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本课的特色

1.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专项竞技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健康、健身为本,注重在学练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上。本人在设计中,通过尝试──指导──练习──比赛,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目标;努力避免以往讲解-示范-练习,即教师主体、学生被动的刻板模式和教师“一言堂’现象。让学生在自己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学习方式上。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尝试,交流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利用图片让学生观摩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器材:

1、平坦场地一块 2、跨栏架4副 3、大体操垫4块

4、小体操垫 14块 5、标志杆8根 6、跳绳4根

7、录音机1台

障碍跑教案(篇12)

大班体育课教案《单脚跨越障碍》

活动目标:

1、单脚跨越高40cm左右的垂直障碍。

2、借助教师示范、讲解、口令和探索活动,自主练习。

3、积极参与跨越障碍的活动,敢于自我挑战,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愉悦体验。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牛皮筋各30根。

2、系上松紧带的椅子三对,跳高架三副。

3、轻松的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大圆走--小圆走--开花走--大圆走--小圆走。

(2)教师提醒幼儿站在能看到老师的地方,同时又不挡住别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减去适量的衣服。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各种过障碍的方法。

(2)初步学习新的玩法:单脚跨越障碍。

引导幼儿把握动作要领:前腿摆腿要高,后退用力蹬地。

(3)幼儿借助教师口令原地练习。

教师喊口令:走、走、蹬;跑、跑、蹬。边带领幼儿原地练习动作。

(4)幼儿借助高架练习单脚跨越障碍。

3、结束部分。

幼儿放松腿部--捶捶背、腿、膝放松脚等。

幼儿体验与同伴相互身体接触的乐趣,在音乐声中结束。

障碍跑教案(篇1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障碍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动项目

障碍跑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创设ABC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运动技能:掌握通过不同障碍的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灵敏、速度素质。

心理健康:培养战胜困难,勇于取胜的坚强品质。

社会适应:小组交流通过障碍时的方法与比赛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四列横队集合,体育队长喊口令整理队伍(图略)。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情况,宣布本课内容。

3.激发参与情趣:今天锻炼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比比看谁克服障碍、战胜困难表现的最棒!

二、准备练习:

1.慢跑400米。

2.徒手操:肩肘绕环、扩胸、振臂、体侧、腹背、下蹲、膝绕环、正压腿侧压腿。

3.专项练习:原地摆臂、原地高抬腿。

三、障碍赛跑

1.按男生两队、女生两队进行比赛;调整各队人数(人次)。

2.带入赛场,介绍障碍及比赛方法(略)。要求既要快速完成比赛又要保证安全。

3.各小队商议如何快速、安全进行比赛?

4.比赛(一):《30米钻圈障碍往返跑》(返回时不过障碍)

5.宣布第一次比赛结果;各小队总结首场比赛战况,以利再战。

6.进行第二次比赛。

7.宣布第二次比赛结果;各小队总结首场比赛战况,以利再战。

8.比赛(二):增加难度进行《30米钻圈、跳跃(小垫子)障碍往返跑》

9.各小队商议如何快速、安全进行新的内容比赛?及交流刚才比赛的感受。

10.进行第三次比赛。

11.宣布第三次比赛结果。并请部分同学谈出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1.表扬、鼓励今天表现突出的同学及小队。

2.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热门9篇


出于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信息:“中班龟兔赛跑教案”,欢迎您的大力支持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收藏并关注。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被遗忘。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解读棋谱。

2、通过观察体验故事中角色情绪和行为,理解行为与规则生成间的关系。

3、初步尝试分角色和同伴一起快乐下棋。

活动准备:

1熟悉故事

2教学版棋谱、教学图卡13张、龟兔标志各一、泡沫板、情节小图标13张(共6份)、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并尝试解读棋谱

――你今天是谁?老师带来了一张关于兔子和乌龟的棋谱,棋谱上有什么?棋谱中的图片说了哪些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幼儿2人一组和同伴结伴去桌上观察棋谱。

――师:棋谱上有什么?说的什么事情?

二、幼儿进一步解读棋谱内容,理解行为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师:棋谱上的这些图片哪些说的是兔子的事情,哪些说的是乌龟的事情,请你和朋友去分一分,有疑问不知道该放哪边的就放在问号的一边。

――幼儿结伴进行图片分类,有争议的'先放在一边。

你根据什么给它们这么分?分享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师观察幼儿分类的情况,将幼儿分类中出现的问题的地方进行小结。

针对幼儿分类板中不同:你为什么把它放在这边?

――重点解读龟兔一起的图片,分清图片是针对哪个角色的:引导幼儿对嘲笑别人、挑战、瞧不起乌龟等图片中龟兔的不同情绪(眼神、动作、表情)进行观察、模仿和体验。理解行为与规则生成间的关系。

三、幼儿与同伴两两一组,分角色合作玩龟兔赛跑故事棋。

――师:今天龟兔赛跑棋的对弈的双方应该是谁?哪些小朋友是扮演兔子?哪些是扮演乌龟的?请你找到你的对手下下这个棋,要注意小棋子停在图标上时动脑筋想想是谁进,是谁退。

――幼儿两两一组进行下棋游戏。

延伸活动:

老师将观察到幼儿下棋中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延伸到下次活动。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注意观察故事图画来寻找故事发展的原因。

2、明白成功过与失败之间的关系及含义,能够初步总结成功所需要的简单条件。

3、引导结合自身问题,尝试改正坏行为习惯。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成功过与失败之间的关系及含义,能够初步总结成功所需要的简单条件

2、引导结合自身问题,尝试改正坏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影碟、故事情节发展挂图一套、龟兔的手偶各一个、龟兔头饰个一个、

故事场景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认识主人公:乌龟、兔子(出示手偶)

(2)告诉幼儿今天将由这两只小动物表演一个故事节目,名字叫《龟兔赛跑》。

(3)播放《龟兔赛跑》故事影碟,要求幼儿认真的倾听故事。

(4)提问:这场比赛谁赢了?谁输了?那又是为什么呢?

(5)让幼儿带着疑问倾听老师出示故事挂图指引式的再把故事复述一遍。

(6)故事讲完后,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说出兔子输了,是因为他依仗自身的优势太过于骄傲了,一点都看不起乌龟,不把乌龟放在眼里;乌龟赢了,是因为他面对自己的弱势不气馁,始终坚持,在整个比赛中全力以赴、积极、认真。

2、活动继续

(1)将出示故事情景挂图,让幼儿戴上龟兔手偶来进行《龟兔赛跑》的故事展示,老师在旁指导。

(2)讨论:让幼儿再次找出龟兔之间的.不同与问题,并学习进行总结。

(3)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演示。老师提议将进行《第二次龟兔赛跑》,老师把教室简单的布置成故事情景,在孩子从中选举乌龟和兔子两个主人公角色的扮演者,剩余的幼儿充当拉拉队。让幼儿们上演自己讨论出设想的第二次龟兔赛跑,引导幼儿表演出兔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积极改正后赛跑的结果:兔子不再骄傲,努力奔跑,从起跑点——山顶,到山下终点——大树旁,兔子终于战胜了乌龟并取得了胜利,乌龟也为兔子高兴,并友好与它拥抱表示祝贺。

(4)提问:这次的比赛是谁赢了呢?为什么?大家有什么话要告诉给兔子的吗?乌龟怎么样了?它气馁了吗?乌龟输了但又为什么没有垂头丧气?大家猜猜乌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5)启发、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兔子没有被失败打到,而是虚心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最终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乌龟虽然输了,但它嫩够勇敢的面对,并能真心的祝贺兔子,没有嫉妒、抱怨,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结合自身,谈谈生活中的实例。

提问:咱们班的小朋友平时有没有和在故事中第一次比赛,兔子和乌龟的举动呢?在面对挫折与失败了又将是怎样处理与解决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失败与成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处理问题;要谦虚的面对成功,勇敢的面对失败;失败不可怕,怕的是在失败中跌倒就没有勇气站起来。

3、活动扩展

(1)现场共同编排上演《第三次龟兔赛跑》。为幼儿提前规定出故事的结果——兔子和乌龟都赢了。在此前提下让幼儿学习大胆创编故事。培养幼儿有集体精神,共同讨论合理的故事情节,表演要丰富化。

(2)表演结束后结合自身,谈谈生活中的实例。

提问:做一件成功的事情容易不容易?你在平时生活有没有自己单独做事成功的时候?如果失败了又将怎样?总结出:面对失败和困难要乐观、积极地对待,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龟兔赛跑

目标:培养幼儿认真、坚持的态度,胜利不骄,失败不馁;总结找出配合更加默契的办法。

准备:跑步比赛的跑道;幼儿将分成四个组进行比赛;胜利小旗若干个。

教学反思

“教育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这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幼儿教育活动中,素质教育应该放在各项教育的首位,而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我本着于幼儿是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老师只是引导者的理念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不惧怕困难的心理素质,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优势、勇于战胜困难、善于争取成功的机会。在这一节课里,让幼儿通过学习、理解故事来出现教学的过程:学习故事、发展故事、表演故事、创编故事。从这些中发现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自身生活中的问题,改进不足,获得社会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兴趣中学习、玩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我想这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的。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紧抓孩子的兴趣所在,乘热打铁,在学习轮奏后,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乌龟和兔子走路的特征创编节奏型并进行合奏,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节奏活动,体验轮奏、合奏的乐趣。

2、尝试根据兔子和乌龟跑步的特征创编节奏型,并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创编龟兔走路的动作。

2、随音乐节奏模仿乌龟和兔子进教室。

1、师:你觉得乌龟会怎么爬呢?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2、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爬?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4、师:兔子会用怎样的节奏跳?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5、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跳?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三、教师创编故事情节,幼儿分角色展开节奏活动

2、出示乌龟节奏型:乌龟先爬出了起跑线。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3、出示兔子:兔子看见乌龟走在前面就一个劲地追了上来。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4、师:还剩最后一段路,就要到终点了,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呢?(同时到达)

5、分角色演奏。

6、练习合奏部分。

7、交换角色练习。

1、出示乐器:你觉得哪种乐器适合演奏乌龟?哪种适合演奏兔子?为什么?

1、师:兔子说要换一种节奏来参加比赛,我们来帮帮她吧。

活动反思:

学习音乐节奏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的,我将节奏融入到有情境的音乐城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在进入音乐城之前,完成了节奏训练,学会了区分两种不同的节奏,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幼儿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中,体验了合作带来的快乐,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在倾听与欣赏中体会出人预料的故事结尾。

2.让幼儿明白做事情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不骄傲才能成功

3.鼓励幼儿表达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图片(乌龟,兔子)2.电脑课件3.龟兔赛跑音乐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新朋友,小朋友们猜猜看,“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胆子小,青菜萝卜吃个饱”,小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引导法)

师:那,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快把它请出来吧,教师出示乌龟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龟兔赛跑》,小朋友们这是讲的关于谁的故事?它们做了什么?(破题法)

2.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们告诉我①故事的名字是什么?②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③最后谁赢得了比赛?④兔子跑得快,乌龟跑的慢,为什么乌龟赢了呢?(对比法)

3.根据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师:下面我们根据图片再来欣赏一遍故事,看看小朋友回答的对不对?

师: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慢吞吞的乌龟赢了呢?①比赛结束了,兔子是怎么想的呢?②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什么呢?(想象法)

③小乌龟为什么能够成功啊(寻究法)④你们更喜欢乌龟还是兔子呢,为什么呀?如果小乌龟和兔子再进行一次赛跑,会是怎么样的呢?(发散法)

四、活动延伸

播放《龟兔赛跑》的音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五、活动结束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5

教学分析:

乌龟和兔子这两个音乐片段选自史真荣创作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这是一个儿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表现兔子的音乐用单簧管演奏,音区较高,音色较明亮,节奏欢快,表现了兔子敏捷的动作和骄傲的神态。表现乌龟的音乐用大管演奏,音区较低,音色较暗,节奏较稳健,表现了乌龟动作缓慢、谦逊和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够运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尝试创编新结尾。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色、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头饰。

学生:查找作品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扮演各种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二、新课教学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谁能把这个故事描述一遍?

(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看看音乐家怎样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屏幕上出现音乐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字样(电脑制作。)

(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2、作品介绍。听同学讲作品简介,检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作品简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分析作品特点?作品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再播放动画片。

(1)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a、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b、提出问题,引出主奏乐器大管和单簧管。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件乐器。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和“大管”图片):一件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大管。

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2)(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这两个主题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乌龟和兔子的动作,分辨一下单簧管和大管的不同音色。好在下面的音乐故事中找到它们。

4、完整的欣赏全曲。

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喜洋洋)

师:原来是喜洋洋呀,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洋洋吗?好问的喜洋洋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喜羊羊的奖品!(老师出示喜洋洋徽章)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喜洋洋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喜洋洋提出的问题吆!

(1)、喜洋洋出现:既然乌龟和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当你听出兔子跑的音乐时可拍手表示,听到乌龟行走的音乐时可跺脚表示(初听全曲,边听边动)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完成了喜洋洋的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吧!

(2)、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聪明的小朋友,故事听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它?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3)、喜洋洋出现:试想一下,下次比赛时会是什么结果?(生讲述各种可能)请你回去后编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5、分组表演。引导学生用别的方式表演《龟兔赛跑》。

(学生自己组织,分绘画小组、表演小组来自由表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乌龟踏踏实实的,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好,让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和喜洋洋说再见!(学生在表演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班有20个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2个幼儿对于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及时的给与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但是也要集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题材的运用。本课是欣赏课,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每位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把自主探究权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即兴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及音乐想象的能力。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实践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训练。

3、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并自己用手拍出来。

活动准备:龟兔赛的音乐磁带,铃鼓、串铃、乌龟和兔子的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

3、请小朋友将其节奏拍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适合乌龟,什么样的节奏适合兔子。

一部分当兔子,听音乐表演。

二、引出小乐器

1、请小朋友来判定一下,哪一种作乌龟,哪一种作兔子,较适合。

2、如:乌龟适合用铃鼓,那请你们用手把乌龟的节奏拍出来;兔子也一样,也请小朋友用手拍出来。

3、请小朋友自选乐器: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让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

4、听音乐用自己的乐器伴奏,看着老师的手偶:乌龟来了就用铃鼓敲,兔子来了就用串铃。

5、交换乐器,饰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请几个小朋友来分别饰演小乌龟和兔子,其余的人来为他们伴奏。最后交换。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7

教学分析:

乌龟和兔子这两个音乐片段选自史真荣创作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这是一个儿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表现兔子的音乐用单簧管演奏,音区较高,音色较明亮,节奏欢快,表现了兔子敏捷的动作和骄傲的神态。表现乌龟的音乐用大管演奏,音区较低,音色较暗,节奏较稳健,表现了乌龟动作缓慢、谦逊和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

教学目标:

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够运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尝试创编新结尾。

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色、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头饰。

学生:查找作品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扮演各种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二、新课教学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谁能把这个故事描述一遍?

(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看看音乐家怎样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屏幕上出现音乐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字样(电脑制作。)

(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2、作品介绍。听同学讲作品简介,检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作品简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分析作品特点?作品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再播放动画片。

(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a、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b、提出问题,引出主奏乐器大管和单簧管。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件乐器。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和“大管”图片):一件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大管。

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2)(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这两个主题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乌龟和兔子的动作,分辨一下单簧管和大管的不同音色。好在下面的音乐故事中找到它们。

4、完整的欣赏全曲。

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喜洋洋)

师:原来是喜洋洋呀,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洋洋吗?好问的喜洋洋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喜羊羊的奖品!(老师出示喜洋洋徽章)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喜洋洋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喜洋洋提出的问题吆!

(喜洋洋出现:既然乌龟和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当你听出兔子跑的音乐时可拍手表示,听到乌龟行走的音乐时可跺脚表示(初听全曲,边听边动)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完成了喜洋洋的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吧!

(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聪明的小朋友,故事听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它?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喜洋洋出现:试想一下,下次比赛时会是什么结果?(生讲述各种可能)请你回去后编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5、分组表演。引导学生用别的方式表演《龟兔赛跑》。

(学生自己组织,分绘画小组、表演小组来自由表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乌龟踏踏实实的,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好,让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和喜洋洋说再见!(学生在表演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班有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每位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把自主探究权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即兴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及音乐想象的能力。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实践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幼儿喜欢听故事、喜欢讨论新的问题,爱刨根究底,根据故事的提示和要求能进行较丰富的联想,让幼儿通过猜猜、听听、想想等形式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创编合符情理的故事情节,力求使每个幼儿能自由、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

活动目标

1、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2、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仔细观察图片,能创编出合理的故事内容。

难点:对自己创编的内容能连贯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兔子,乌龟的头饰。

2、场景。

3、故事情节泛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

幼:参加过。

2、师:那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你们想看吗?

二、激发兴趣

1、出示范画,让幼儿仔细看范画。

师:问幼儿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哪里?

幼:兔子、乌龟、猴子等。它们在森林里。

师:乌龟和兔子在争论什么?

幼:乌龟说它跑的快,兔子说它跑的快。于是它们决定进行比赛。

2、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高兴的大喊:“快来看呀!兔子和乌龟开始赛跑啦”。

师:你们猜一猜龟兔赛跑的结果会是怎样?为什么?

幼1:我觉的这次比赛肯定是小兔子赢。因为小兔子的腿长,跑的快,而乌龟的'腿短,还有壳,跑的慢,会输的。

师:那么你对小兔子充满必胜的信心。

幼2:我猜这次一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想自己跑的快,就可能骄傲,所以小兔会输。

师:你们的预测都很有道理,别急,想去观看这场激烈的比赛吗?

三、想象表达

1、“运动员入场”再一次出示范画,让幼儿看一看这些运动员精神饱满的在场地上。

师:瞧、运动员真神气,你们有什么想对它们说吗?

幼1:我想对乌龟说:“乌龟你一定要有自信,一定会拿金牌的”,加油!

乌龟:我一定努力,一定会拿金牌的,你放心。

幼2:我想对小兔说:你不要自以为跑的快,看不起乌龟,不要骄傲,一定要赢乌龟噢!

小兔:你们放心,我会跑过乌龟的,一定会拿金牌的。

师小结:看来,它俩对今天的比赛特别有信心,祝它们成功吧!

幼儿集体高呼“加油——加油”!

四、讲述故事

1、老师看图进行讲述故事,让幼儿注意听,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进行讲述。

2、老师和幼儿一起看图进行复述。

3、请个别幼儿看图进行复述,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进行表演。

2、把今天所学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根据大班语言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幼儿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设计的本节教学活动、大班幼儿对故事的接受能力比在中班时有所增加,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激发兴趣、观察及想象表达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开始通过谈话导入、出示范画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幼儿,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 篇9

活动意图:

《龟兔赛跑》这一音乐活动,有点京剧的韵味。幼儿唱来既好听又很有味道。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小小瓶形式表示龟兔不同的音乐形象。

2: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3:体验模仿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音乐小小瓶(瓶子里装有沙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

二:让幼儿欣赏图片——龟兔赛跑

师:今天的比赛谁会得第一名呢?

幼儿:小兔子小乌龟

三: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小乌龟爬,小兔子跳的动作。

四:听音乐分段

(1)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欢快,跳跃)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2)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音乐游戏:

(1)师:我们也请小小瓶来学一学小兔子,小乌龟好不好?

幼儿:好

每个幼儿手中两个小小瓶,放音乐,在音乐中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2)请几个个幼儿到前面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3)老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给小兔子,小乌龟加油。

五:师:经过激烈的比赛,到底谁的了第一名呢?

幼儿:小乌龟小兔子

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

(1)小兔子,不骄傲,改正缺点的第一

(2)小乌龟,了不起,坚持不懈得第一

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用小小瓶有节奏的演奏音乐,为小兔子,小乌龟祝贺。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小百科:龟鳖目俗称龟,其所有成员,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龟亦是长寿的动物,自然环境中有超过百年寿命的。

相关推荐

  • 快快跑教案热门 经过细致的筛选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快快跑教案”。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重要桥梁。读完此文章您一定会得到收获!...
    2023-08-25 阅读全文
  • 短跑教案(内容九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短跑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22 阅读全文
  • 短跑加油稿热门7篇 小编经过耐心地挑选给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短跑加油稿”,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高质量的文档处理能力,在我们接触到没写过的内容时,参考范文是很有必要的。职场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要求,你是不是想知道有相关的范文可以参考吗?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2024-03-24 阅读全文
  • 障碍跑教案热门十三篇 经过精益求精我们为您呈现了“障碍跑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师制定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将它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
    2024-08-15 阅读全文
  • 中班龟兔赛跑教案热门9篇 出于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信息:“中班龟兔赛跑教案”,欢迎您的大力支持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收藏并关注。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被遗忘。...
    2024-07-20 阅读全文

经过细致的筛选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快快跑教案”。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重要桥梁。读完此文章您一定会得到收获!...

2023-08-25 阅读全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短跑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22 阅读全文

小编经过耐心地挑选给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短跑加油稿”,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高质量的文档处理能力,在我们接触到没写过的内容时,参考范文是很有必要的。职场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要求,你是不是想知道有相关的范文可以参考吗?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2024-03-24 阅读全文

经过精益求精我们为您呈现了“障碍跑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师制定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将它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

2024-08-15 阅读全文

出于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信息:“中班龟兔赛跑教案”,欢迎您的大力支持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收藏并关注。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被遗忘。...

2024-07-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