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课件
发布时间:2024-03-12 词语课件词语课件系列。
在本文中我们将剖析“词语课件”。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技巧的重要总结。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
词语课件【篇1】
教学目的:
汉、菊等茶等卷心菜。
2.会写字。能够姿势正确地书写,并能把字写得正确规范。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北京植物园外景图)植物园的园长给我们寄来了什么?(课件:邀请信图)邀请我们一起参观一个新型的植物园,你们想去吗?现在,咱们就一起参观吧!
二、第一部分的学习
菊花、山茶花的彩图)
菠萝、紫葡萄的彩图)
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的彩图)
水果和蔬菜真不少。有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真了不起!有的还不认识,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大家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5.课题里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写的,谁说说这个字(在语字下点红点,加拼音)你怎么记?还能组成什么词?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言字旁加五再加口就是语。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五口人说话就是语。
师:对,谁能用语组词?
生:语言。
生:英语。
6.这课书的词语比较多,请你们先自学前4行的词语。
要求:
(1)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最后试着不看拼音读读词语。
(学生自学时,老师将生词卡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的自学)
(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读给大家听?
(师利用卡片检查2个小组)
师:同学们都很想读,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你认为哪个词最难读?
生:我认为紫葡萄这个词最难读。
师:(贴词语:紫葡萄)你真棒,这么难读的词也会读了,请你带读。
(生带读)
师:谁会读了?
(指几生读、小组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你看,萄可真调皮,a头上的'帽了摘掉了,变成了轻声。请你再读读课文,把这些调皮的词语找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谁找到了?
生:茄子葫芦蘑菇
(师依次贴出词语)
师:同学们真厉害。谁来领大家读这些词?
(教师指一生领读)
师:你还认为哪个词最容易读错?
生:我认为卷心菜最容易读错,因为卷还有一种读音是juàn。(师贴词语:卷心菜)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来当当小老师。
(生跟读)
师:谁也会读了?
(指几生读、小组读)
师:你能用卷(juàn)组词吗?
生:试卷。
师:这么难读的词都读准了。这些词你会读吗?
(师逐一出示词卡,生读,师相应贴:荷花菊花山茶花草莓莲藕青豆角)
师:开火车比赛,好不好?
生:好!
(学生一个紧接一个地读出词语)
师:火车到站了,我们来帮这些词语找找朋友。(指4生上台,每生拿3张图片)
比一比,哪个同学最快找到朋友?
(台下学生唱《找朋友》,4生争着贴图片。)
(奖励最快找到朋友的学生)
师:请大家读读这些朋友的名字,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词语)
生:我发现荷花、菊花、山茶花是写花的词语;草莓、菠萝、紫葡萄是写水果的词语;莲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是写蔬菜的词语。
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分成花卉、水果和蔬菜这3类。你喜欢哪类就读哪类词语给同桌听。
师:在字形方面,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很多字都带有草字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在今天学的9个生字中,就有6个带有草字头。(屏幕出示:菊茶菠萝葡萄,草字头的字变红色)齐读这7个字,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生:我发现草字头的字都和花草有关。
生:我发现菠和莲的读音和它草字头下面的字读音相同。
生:我发现草字头的字都是上下结构。
师:会读了,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连忙的连加上草字头就是莲。
生:我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波浪的波加上草字头就是菠萝的菠。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一个人戴着草帽坐在有树根的木头上,就是茶。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圆圈的圈减去口就是卷。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看,星星对你满意地笑了。(出示9颗星星图片)每颗星星后背都有一个生字,你读对了,就把它带回家。谁想摘?
(学生兴趣盎然,指9生上台做摘星星游戏。)
师:星星回家了,现在我们来写写字吧!(屏幕出示:语茶卷)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我认为卷最难写。
师:谁来说说该怎样写才好看?
生:上面部分的撇捺要伸展一些。
生: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生:我认为茶最容易写错。
师:你给大家提个醒。
生:不要把茶的下面写成木,它是木它是木字带钩的。
生:还要把草字头写得小一点,下面写得稍大一些。
生:中间的人撇捺要伸展。
师:观察真仔细。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生书空,师范写)(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7.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离开词的单个字你们还认识吗?(出示卡片认字)。
8.把这些字放在句子里,你们还能认识吗?(课件依次出现,并配上插图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爱吃花卷儿。
荷花的种子叫莲子,可以吃。
妈妈买来了藕和菠菜。
我给爸爸端来一杯茶水。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参观了花园、水果园和蔬菜园,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会读了这么多的词语,真是增长了不少的知识。请你课后留心观察生活,去收集更多有关植物的.
词语课件【篇2】
1 . 下雪了,到处一片白,
2 . 照第一段句式,续写第二段诗歌
3 .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分
4 . 在月光照耀下,村庄山川田野好像披上了一件银衣,显得那么美丽。
5 . 三排列句子。(总复习四第题
6 . 爸爸(说:“这怎么行呢?”
7 . ()修辞的限制性。防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一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的,有的则是隐含在参照的句子里面。综观近年来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的仿写题,我们可以发现,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对比等五种,但不管运用哪中修辞方法,都要遵循其语言特点和表达作用的要求。
8 . 图书馆内除了思想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背美德什么也别留下。
9 . 要么把报刊留下,要么把钱包留下。
10 . 农村渔村山村新村大村小村屯堡山乡水乡水渠水塘电站电网渔乡家乡外乡堂屋厅堂房间正房厅房厢房耳房厨房库房灰房柴房草房天井晒坪果木果园果山菜园菜地牛栏牛棚猪栏猪圈羊圈鸡笼鸡屋鸭房兔笼田野水田旱田梯田良田肥田瘦田田埂田角田头田基田坎水库水坝水渠水塘电站电网深水田浅水田沙底田开荒田丰产田试验田鱼米乡
词语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所学的词语,词语盘点教案。会用所学过的词语。
2、学习词语分类记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整理所学的词语。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所学的词语,然后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久,词汇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词语盘点。
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1、读一读
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
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描写名称的词语:
描写形状的词语:
带色彩的词语:
描写山的词语:
描写水的词语:
…
3、写一写,说一说。(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4、抄一抄,记一记
翡翠凉爽高耸山洞透射寂静
增添细碎马蹄柔嫩锦缎绵延
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设计意图]
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忆和积累词语,用说话的方式来理解词语,从而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白皑皑────────────────────────-
────────────────────────────────-
词语课件【篇4】
一、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的准确、传神。教学而这类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为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的”,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明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的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地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四、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准确。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得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得过程,并有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五、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的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的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的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景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的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词语课件【篇5】
内容提要: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我在开展“词语盘点”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首先,我结合每一组盘点的词汇特点,采用分类识记的方法开展积累词语的教学;其次,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本来面目,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关键词:词语盘点积累运用能力。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为了让学生对一个单元所涉及到的词语做个回顾,便于巩固积累,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词语盘点”训练,教学参考书上没有提出教学建议。不少教师往往忽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都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复习一下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听写便算过关了。而部分学生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仍然只知其意,不会运用,并没有完全起到“盘点”之功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上好这样的课,让学生有所收获,我在开展“词语盘点”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点词入库。
“词语盘点”词汇量很大,以四年级上册为例,每单元“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一般都在45个左右。虽说盘点中的词语都在文中出现并且学过,但词语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读写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融合内化的过程。如果能灵活地结合每一组盘点的词汇特点,采用分类识记的方法开展积累词语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根据词语的构成方式归类。
在教学时,我们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地分析构词特点的能力。有些结构相似的词语都会出现在同一组盘点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积累教学,让学生照样子从词语盘点中找词语。
如:abb(白茫茫)(aabb)郁郁苍苍(aabc)涓涓溪流(abac)若隐若现。
(选自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相近(反)意思构成的词:争(辩)永(久)巧(妙)伤(害)陪(伴)。
(选自五年级上册第四组)。
(天)高(地)阔房(前)屋(后)。
(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组)。
相同部首构成的词:设计凄凉朦胧热烈。
(选自六年级上册第二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并从盘点中继续寻找,看看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在找完这些词语后,还可以继续进行拓展,让学生再另外写几个。
这样的词语学习,通过读、想、说、写的综合训练,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进行积累,使新知识充分进入原有经验系统。这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2.根据词语的表现特点整理。
在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中,每一组课文往往都能反映同一个主题或内容,具体到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也会体现这样的一个特点。比如,四下第八组是一组描写人物故事的课文,“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也多以描写人物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完后,再让他们按下列要求分类写下来,然后另外再写几个:
(如:百发百中、吉祥如意、笑逐颜开等)。
(如:气急败坏、无恶不作、恩将仇报等)。
3.根据词语的相近(反)意思辨析。
语言中的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种网络之中,词与词有着各种关系。词跟词因为有着词义的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等特点,存在着一组一组的聚合,即词义类聚。词,是一个有意义的音义结合体,词所概括的意义就是词义。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词义上有同义、反义、近义等关系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词语的印象,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五上第六组时可以这样设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昔日()悲痛()敬仰()严厉()谨慎()。
()()()()()。
也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开展教学,如教学六上第一组时,请学生从“词语盘点”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反义词:粗糙()懒惰()沙哑()扩散()。
在练习时能随时发现学生还存在的知识纰漏、不足、错误等,帮助学生扩展对词语外延的理解,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这样分类记忆后,使盘点中的词语真正进入了学生的记忆之库,起到了复习提高的效果。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达到了轻松学习、开心记忆的目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英语水果课件系列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英语水果课件系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语水果课件 篇1
1、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单词“watermelon”,并在适当的场合熟练运用。
2、要求幼儿能够听懂老师的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在自然的`语境中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4、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英语游戏活动。
5、让幼儿在情境活动中,体验英语活动的乐趣。
单词卡片、电脑幻灯片、实物(水果——香蕉、苹果、梨、橘子;文具——钢笔、铅笔、格尺、文具盒、书、橡皮)、挂图(西瓜)。
玩法:
1、摘果子:父母带孩子去果园摘果子,边摘边说:一个橘子、两个橘子、三个橘子,让孩子边摘边学习关于水果的英语名称。当摘了许多果子后,父母感叹:“秋天的果子真多!”
2、逛水果店:父母带孩子去水果商场,挑选水果。Mother ask:“what is this ?”Baby a wer :“ orange 、a le、banana、pear 、etc”Mother ask:“what do you want ?”Baby a wer :“ I want orange 、a le、banana、pear 、etc”选购了一篮子水果,感叹:“这里的水果真多”。
3、分水果:把水果分给家人或客人 ,边分边说水果的英文名称:“orange please”etc4、做水果色拉(拼盆):和父母一起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制作水果色拉(拼盆)。
(1)边挑选水果边说“choose、choose 、choose,choose the **”
(2)清洗水果边洗边说:“wash 、wash 、wash, wash the**”。
(3)切水果,边切边说:“cut 、cut、cut ,cut the**”。
(4)品尝色拉,边吃边说:“eat 、eat 、 eat , like to eat **”。
英语水果课件 篇2
预设目标
1、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单词“watermelon”,并在适当的场合熟练运用。
2、要求幼儿能够听懂老师的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在自然的语境中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4、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英语游戏活动。
5、让幼儿在情境活动中,体验英语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单词卡片、电脑幻灯片、实物(水果——香蕉、苹果、梨、橘子;文具——钢笔、铅笔、格尺、文具盒、书、橡皮)、挂图(西瓜)。
活动流程
1、greeting.(师生用英语相互问候.)
2、call their english names.(点幼儿的英文名字与他们逐一问候、自由对话,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3、count numbers from zero to thirty.(用英文数数,从零数到三十)
4、review.(复习)
(1)复习句型“what’s this ?”及答语。(包括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pen 、pencil、book、ruler、bag、eraser。)
(2)提问(教师出示已准备好的学习用品进行提问)
t: what’s this ?
s: it’s a book.t: what’s this ?
s: it’s a pen.t: what’s this ?
s: it’s a ruler.5、new knowledge.(新知)
(1)唱生日歌,出示生日蛋糕幻灯片。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们送来了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 ? (happy birthday song)
(2)出示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单词)monkey、tiger、elephant、bear、dog等。那看看朋友们送来了哪些礼物吧?出示实物(请幼儿说出单词)apple、pear、banana、orange。(follow the teacher to read these words)
(3)观看挂图,出示“watermelon”的图片。听教师发音,幼儿模仿跟读,通过各种小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eating watermelon)
(4)出示“watermelon”的卡片,分组跟读。幼儿边说边数出共有多少“watermelon”,a、b两组,表现好的组就可得到“watermelon”。(stick the cards to the blackboard)
(5)英文小律动。
(6)出示卡片,巩固操练句型what color is it?及答语。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yellow.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black.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purple.6、表演英文儿歌。(bingo)
活动延伸:与家人品尝水果时能够说出它的英文名字。
英语水果课件 篇3
游戏目的:
练习动词jump,clap,listen,look,come,sing etc.
游戏规则:
请几个小朋友站在一个小圆圈内,请一名小朋友当指挥员,发出口令,做错的被淘汰,最后的为优胜者。
游戏过程:
T:Now,children.Lets have a game.Please stand into a small circle.And
do what you have heard.
Other children:Jump,jump,jump.(边做“jump”的动作)
其他动作以此类推,最后的'则为优胜者,发奖品。
1. Teaching aims and requirements:
1) Knowledge: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 It (she he ) is tall (short fat thin )”
2) Ability: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somebody.
2.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something or somebody.
3.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a tape-recorder, some pictures
4. Teaching procedure:
a) Retell the story “ Grandma Fox ”
b) Sing the song “ Boy and Girl ”
a) Show the picture of pig and learn the word “fat”.
b) Use the multi-media to let the pig change into Monkey King and learn the
word “thin”.
c) Show the picture of Yao Ming and learn the word “tall”.
d) Learn the word “short”.
a) Game: help Xiao Xin to pass the river .
c)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four words.
a) Sing the creating song.
b) Elicitat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or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英语水果课件 篇4
近日,我在幼儿园进行了一堂有关认识水果的英语课程。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于水果的认识程度比较低,他们对一些水果的名称和外观还存在一些混淆的情况。因此,我决定开展这次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水果。
为了保证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提前准备了一些学习材料,包括图片、卡片和玩具水果等。这些材料既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视觉观察来认识水果的外观特征,也可以通过触摸和玩耍的方式来感受水果的质地和形状。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首先通过图片和卡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水果,例如苹果、梨子、香蕉等。我特意选择了颜色鲜艳、形状特殊的水果,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我让孩子们通过手指触摸卡片上的水果,用英文表达出水果的名称。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水果名称的记忆,还提高了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接下来,我引入了一些玩具水果。我让孩子们用手抓取这些水果,并尝试用英语表达出它们的名称。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谁是水果王”。孩子们随机抓取一个水果,并用英语表达出它的名称。如果表达正确,他们就可以成为“水果王”,并得到一个小奖品。通过这个游戏,我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在活动的最后,我组织了一个水果拼图的环节。我把一些水果图片分成若干块,然后让孩子们一起拼接起来。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水果的形状和外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我也提供了英文的指导,让孩子们在拼接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水果名称的记忆。
这次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通过观察、触摸、玩耍和合作,不仅认识了不同种类的水果,还学会了用英语来表达它们。在反思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活动的开头,我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先猜一猜水果的名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可以增加一些涉及水果口味和营养价值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水果。
总的来说,这次幼儿园英语教案认识水果的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和水果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英文词汇,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继续创造更多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英语水果课件 篇5
1、greeting.(师生用英语相互问候.)
2、call their english names.(点幼儿的英文名字与他们逐一问候、自由对话,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3、count numbers from zero to thirty.(用英文数数,从零数到三十)
4、review.(复习)
(1)复习句型“what’s this ?”及答语。(包括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pen 、pencil、book、ruler、bag、eraser。)
(2)提问(教师出示已准备好的学习用品进行提问)
t: what’s this ?
s: it’s a book.t: what’s this ?
s: it’s a pen.t: what’s this ?
s: it’s a ruler.5、new knowledge.(新知)
(1)唱生日歌,出示生日蛋糕幻灯片。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们送来了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 ? (happy birthday song)
(2)出示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单词)monkey、tiger、elephant、bear、dog等。那看看朋友们送来了哪些礼物吧?出示实物(请幼儿说出单词)apple、pear、banana、orange。(follow the teacher to read these words)
(3)观看挂图,出示“watermelon”的图片。听教师发音,幼儿模仿跟读,通过各种小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eating watermelon)
(4)出示“watermelon”的卡片,分组跟读。幼儿边说边数出共有多少“watermelon”,a、b两组,表现好的组就可得到“watermelon”。(stick the cards to the blackboard)
(5)英文小律动。
(6)出示卡片,巩固操练句型what color is it?及答语。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yellow.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black.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purple.6、表演英文儿歌。(bingo)
活动延伸:与家人品尝水果时能够说出它的英文名字。
英语水果课件 篇6
单词:apple banana orange grape pear lemon
好句子: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巧记趣味一角:
Apple come here happy birthday.
Banana come here happy birthday.
Grape come here happy birthday.
Orange come here never give up.
Do you like apples? Yes, I like apples.
Do you like grapes ? Yes, I like grapes.
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like bananas.
Do you like oranges? Yes, I like oranges.
Do you like apples.?Yes, I like apples.
Do you like apples.?Yes, I like apples.
二.拓展文化知识:
1:世界四大水果是什么?Apple banana orange grape 其中grape 是四大水果之首。
2:有趣的水果俚语: 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6.a lemon 没有价值的商品.(The car is a lemon).
三.国文文化传承:
孔融让梨故事中英文:Kong Rong was smart in his childhood, studious, Zaisi agile, making phone calls, Clever Answer, we Doukua He is an odd child. 4-year-old, he has been able to recite many of Poetry, and understand rites, the parents love him.
One day, his father bought some pears, specially picked one of the biggest pears to the Kong Rong, Kong Rong shaking his head, but another one of the least of sorting the fatigue pears said: “I am the youngest, we should eat smaller pears, pear that you it gave my brother. ”very surprised to hear her father. Kongrongrangli the story quickly spread Qufu, and has been handed down, many parents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has become a good example.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四.励志文化故事传播:
there was a single banana tree in the jungle.
Two bunches of bananas were on the banana tree.
There were three children from a village.
They were watching the bananas grow.
There were four monkeys from the jungle.
They were watching the bananas grow.
The children looked at the bananas at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everyday.
The monkeys looked at the bananas at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everyday.
The three children and the four monkeys were very excited.Soon the bananas would be ready to eat.
All seven of them wanted to eat the bananas.
One evening the children ran to the banana tree. There
were eight colorful butterflies sitting on the bananas.
The bananas were almost yellow.
“Let’s eat the bananas now.”
“No, they are not ripe.”
The next morning the monkeys looked at the bananas.
There were nine drops of dew sparkling on the bananas.
The three children ran to the bananas tree for breakfast.
The four monkeys swung from tree to tree to get to the banana tree.It was 10 o’clock. The monkeys and children wanted bananas for breakfast.
The children were very upset to see the monkeys.
The monkeys were very upset to see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were very afraid that the monkeys would take all of the bananas.The monkeys were afraid that the children would take all of the bananas.
The children were very hungry. They were also very tired.
The monkeys were very hungry. They were also very tired.
The children were too tired to throw stones.
The monkeys were too tired to throw sticks.
“I’m so hungry.””Me too.”
“Let’s share the bananas with the monkeys.”
“OK!Let’s share the bananas with the monkeys.”
The monkeys and the children enjoyed their breakfast.
They also learned that sharing is better than fighting.
在这片森林里面有一棵唯一的香蕉树。
香蕉树上有两串香蕉。
有三个来自山村的孩子。
他们正在观察香蕉的成长。
有四只来自这片森林的猴子。
他们正在观察香蕉的成长。
孩子们在每一天下午六点钟看香蕉。
猴子们在每一天早上六点钟看香蕉。
这三个孩子和这四只猴子非常兴奋。
很快香蕉就快能吃了。
他们全部七个人都想吃香蕉。
一天傍晚孩子们跑到香蕉树。
八只色彩鲜艳的蝴蝶正落在香蕉上。
香蕉差不多成黄颜色了。
“现在让我们吃香蕉。”
“不,他们没有熟呢。”
第二天早上猴子们看到香蕉。
有九粒露水在香蕉上发光。
这三个孩子跑到香蕉树旁,把香蕉作为早餐。
非常烦乱。猴子们看到孩子们感到非常烦乱。
孩子们非常害怕猴子们拿走所有的香蕉。
很疲倦。孩子们太疲倦了而不能扔石头。
猴子们太疲倦了而不能扔木棍。
“我很饿。”“我也是。”
“让我们和猴子们一起分享香蕉。”
“好的!让我们和猴子们一起分享香蕉。”
猴子们和孩子们享用了他们的早餐。
1:the Big Apple 2.the apple of one’s eye 3. apple polisher banana.
Bananappleye, orangeye applyes grapeyeggrape pearabbitopear
英语水果课件 篇7
1、热身运动。
first let us review the song 《eyes ears mouth and nose》
eyes ears mouth and nose,
mouth and nose, mouth and nose,
eyes ears mouth and nose,
it’s my body.
教师与幼儿边唱边做动作,以达到课前的热身准备。
2、学习水果单词。
(1)、apple。
教师把已装有苹果的盒子神秘的拿到幼儿面前,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t: look! what’s this?
c:盒子
t: yes. a box
t: what’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t: ok, do you want to know? (引导幼儿说出yes或no)
ding ding dong (敲盒子)
t: who want to try?(作举手状,并引导幼儿说出let me try)
当幼儿拿出苹果之后,教师:oh(惊喜的),what’s this?
c:苹果
t: yes, apple!(教师要抑扬顿挫的反复读).read after me, apple. (幼儿跟读)
(2)、pear
教师用已切好的`雪梨给幼儿尝,并让他们猜出是什么东西。
教师:hum!(作吃的动作)it’s wonderful!
然后分给幼儿吃:eat it!
接着问幼儿:what’s this?(梨)
教师:yes,pear ! read after me, pear. (幼儿跟读)
(3)、orange
教师用餐巾纸把橘子包起来,然后示范闻一闻,再拿到幼儿面前给他们也闻一闻,并让他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t: hmm!(作闻的动作)the smell is good.
然后拿到幼儿面前:smell it!
接着问幼儿:what’s this?
c:橘子
t: yes. orange(教师也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反复读,让幼儿跟读)。
(3)banana
教师把香蕉装在一个不透明口袋里,然后示范摸一摸,再请一名幼儿上来摸一摸,并请他猜猜是什么东西。
t: what’s in it? do you know?
c: 香蕉。
t: really?
请幼儿拿出水果。
t:(惊喜)yes, banana. (教师也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反复读,让幼儿跟读)
3、复习巩固
(电脑出示一个会变魔术的小丑)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客人,大家看是谁呀?
瞧他的手里有一根会变出东西的魔术棒,这根魔术棒可厉害啦,今天它要用这根魔术棒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跟魔术师一起来变。一起喊one, two, three变变变。
(1) 变出苹果并提问:
t: what’s this ?
s:it’s an apple 。
t;very good!apple, apple. it’s an apple 。
(小朋友可真棒,现在魔术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你们)
(2) 变出橘子并提出问题。
t:wha’s this ?
s:it’s an orange。
t:read after me ,orange, orange。
(3) 现在请小朋友再看看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梨子)t:what’s this?
s:it’s a pear。
t:pear,pear,pear。
(4) 变出香蕉并提问。
t:what’s this ?
s:it’s a banana
t:banana,banana
4、 摘果游戏。
第一步:先把水果图片贴到大树上,让幼儿去摘自己想要的水果(可先请配班老师做示范。教师说i like orange, 配班教师摘橘子;教师说i like apple,配班教师摘苹果,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摘,摘到的就送给他作为奖励。并说:oh, yes, this is an apple/ orange. very good, thank you !
第二步:教师再贴一些图片,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去摘水果,然后坐到位子上。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辨认。
t: apple, stand up. jump! (拿apple 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pear, stand up! jump! (拿 pear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orange, stand up! jump! (拿 orange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banana, stand up! jump! (拿 banana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5、品尝水果:
魔术师今天真开心和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了这么多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品尝水果。
教师可先做示范:拿一片橘子放入口中:hmm!sweet!
t: do you want to eat?(继续引导二说出 yes)
c: yes.
t: ok, follow me! i like apples/pears/oranges/bananas.
接着教师发水果让幼儿品尝。 (拿到幼儿面前时一定要鼓励幼儿大声说出“i like apples/pears/oranges/bananas”,方可给他。人数太多可请配班老师帮忙。)
6、 结束。
t: ok! we are so tired. let’s have a rest.
let’s say goodbye to the apple.
c: bye-bye, apple!
t: say goodbye to the pear.
c: bye-bye, pear.
t: say goodbye to the orange.
c: bye-bye, orange.
t: say goodbye to the banana.
c: bye-bye, banana.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goodbye to you》,幼儿边表演边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由于大部分幼儿在小班时没有英语基础,所以进入中班后在英语活动中,实行全英文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还需中英相结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一定要夸张,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从而才能吸引幼儿。
(3)在活动中,千万不要忽略胆怯、内向的幼儿,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和鼓励。
英语水果课件 篇8
1. Hi/Hello! 您好! Good morning 早上好!
2. Hello,nice to meet you !Nice tosee you ! 您好!见到你很高兴。
3. How are you ? I am fine. Thangyou! 您好吗?我很好,谢谢!
4. Please say bye—bye to your mammy/daddy.请和妈妈/爸爸说再见。
5. Come in ,piease 请进! Come in /come here, please.请过来。
6. You are beautiful 你真漂亮! You are clever. 你真聪明!
7. You are good. 你真棒! Great/ Good/ OK 好!
8. Very nice! 非常好! Happy New year! 新年快乐!
9.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你! Wonderful ! 太棒了!
10. I am the winner 我是胜利者 / I am the first.我是第一名!
11. You are beautiful!你真漂亮! You are welcome! 欢迎你!
12. How beautiful! 多美呀! How funny! 多有趣呀!
13. Wow ! It’s so nice 哇!它太好了 I love you ! 我爱你!
14. I like fish /beef / lomb 我喜欢鱼肉/牛肉/羊肉
15. I am hungry 我饿了 I am full 我吃饱了
17. I want to go to the toilet 我想上厕所
18. Can I go to toilet.我能上厕所吗? Here you are 给你
19. Close your eyes/ mouth 闭上你的眼睛/和上你的嘴
20. Open your eyes/ mouth 睁开你的眼睛/张开你的嘴巴
21. Close the door 关门 Open the door 开门
22. Return to your seat.回到你的座位上。 Hand up 举手
23. Look Look 看、看 Help ! Help ! 救命!救命!
24. Don't;worry 别担心。 What time is it? 几点了?
25. Where are you ? 你在哪里? Come dowm 冷静!
26. Stop running !别跑! Ok ,stop !好了,停!
27. Take off your coat 脱掉外套! Are you ready? 准备好了吗?
28. Let’s start 让我们开始。 Bye- bye 再见
29. Who can tell me /who can answerme?谁能告诉我/谁能回答我。
30. Look at me 看着我。 Look at the blackboard 看黑板。
31. Be qaite/keep quite保持安静。 Sit well/sit nicely 坐好。
32. Put down your hand/put down yourhand 把手举起来/把手放下
33. Stop talking 别说话。 See you next week下周见!
34. Is that clear ? /Do youunderstand? 清楚了么?/你明白吗?
35. Readwith me 和我一起读。 Return to your seat 回座位
37. Listen to me /Listen to themusic 听我说/听音乐
38. Say it in English 用英语说。 Do you know 你知道吗?
39. Let’s play a game 让我们来做游戏。
40. Let’s write /draw something 让我们来写点什么/ 画点什么?
英语水果课件 篇9
学会用peach, banana, mango, pear来表述单词。
能够辨认所学单词,并能把图片和单词进行配对。
能用Is this a …。? Yes, it is. No, it is not.进行问答。
Talk:Good morning. What fruit do you like? Why?
T: Ask pupil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tell the reason .在师生之间问答交流中,完成了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
二、Guess the fruit (apple, pear, banana,mango)
Play a guessing game.(Guess the fruit)
e.g. It’s red and round. It’s sweet and juice. What is it?
(S: Guess……)(apple, pear, orangelemon)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猜谜,通过猜谜,使学生了解了各种水果的特征和色味,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2.Students follow and repeat.
3.Ask pupils to describe the peach.
Play a guessing game. What is this?It is a/an……(Students touch the bag and guess)让学生运用触觉摸一摸,并猜一猜包里是什么水果,让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来辨别其形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巩固单词。
1.Listen to the rhyme.
2.Make new rhymes using ‘peach’, ‘banana’, ‘pear’。
3.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 outrhymes in pairs by using the new words.
4.Read the word cards.(Multi-media)
5.Playing a watching game.通过编儿歌和表演儿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同时也复习了单词、句子。巩固操练了新旧知识,也进一步强化了语言训练。
2.Read page 24 after the tape.
3.Present the new rhyme to their family.
教学反思:
上课前播放了英语歌曲“Apple Sweet”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播放课件,师生跟着大屏幕边做动作边演唱这首英语歌曲,营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投入本课的学习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
导入语课件(系列六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或许"导入语课件(系列六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导入语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1、唱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助学生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小客人,让我们掌声请他们出来吧。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位小客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并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学生观察并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三、情绪调节。
师:这三位客人他们遇到问题了,想请小朋友你们一起帮助他们,好吗?
师:怎么帮助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呢?(学生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学生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教师小结:他们都变成了笑宝宝,手拉手一起唱歌、玩游戏好开心。
四、角色表演。
1、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模仿扮演气宝宝、哭宝宝、笑宝宝,看看笑宝宝是怎么帮助气宝宝跟哭宝宝的。
2、分组扮演,看看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是小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次尝试活动。活动追随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通过有目的活动来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差异和面临的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寻找学生良好心理的培养和各领域目标的结合点。从而发挥学生良好心理培养的增效作用。通过活动发现了学生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
导入语课件(篇2)
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 科目: 信息技术 课题: PPT超链接 主要的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讲解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通过图片实现设置超链接功能;掌握ppt超链接的基本设置参数; 过程与方法: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模仿和创造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通过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一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图片实现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设置超链接的不同参数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学技能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大家想不想体验下呢 但是在体验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游戏是如何实现的呢?如果我们要来制作这样的游戏,我应该怎么做? 好的,请大家一起进入每个同学电脑桌面上的'“找茬”,先来体验下这个小游戏。 大家看到几张笑脸呀! 有的同学答对了两题,有的答对了一题,还有的没有答对。那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 教师操作演示文稿――找茬 那谁能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动画是如何实现的呢? 大家都很聪明,正是因为我们进行了不同的操作,因此演示文稿链接到了不同的页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PPT设置超级链接”。 学习完本节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来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找茬小游戏啦。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通过哪些元件实现了超链接的功能呢?那你们最想学哪个? 好的。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下运用图片实行超级链接。首先我们打开一个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大家看到在第一页我们首先插入一张图片,然后选择图片单击右键,选择动画设置,打开了动画设置的界面。我们希望实现点击一下就跳到第二页,因此我们选择“单击时”然后看到这里有个选择“下一页、上一页、URL、任意的一页”等等。那我们先选择插入下一页。来“观看放映”,检验。 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做的很好。那接下来想请一位同学来跟大家回顾下刚才的操作过程 好的。通过图片实现超链接的方法是这样的,那文字和按钮实现超链接的方法是怎样的?老师留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行摸索。老师提示大家一点:不管是通过什么实现超链接,首先都要选中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动画设置”。现在开始十分钟倒计时。 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引发其好奇心。 学生回答:“想”。 学生操作“找茬”小游戏 学生的回答不同 学生配合老师一起玩“找茬”的游戏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在第一页的时候通过图片、文字、按钮 预测学生回答:“图片” 学生操作练习 学生回答。 1. 首先新建演示文稿 2. 插入图片 3. 选中图片,点击右键,选择“动作设置” 4. 在“超链接到……”中选择下一页 5. 点击“确定” 6. 观看放映 学生摸索文字和按钮实现链接的方法 组织技能 导入技能 板书技能 讲解技
导入语课件(篇3)
摘要:本文论述了微格教学的涵义及进行微格教学训练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指出微格教学是培训和提高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立仁.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帅晓红.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3]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导入语课件(篇4)
美化幻灯片教案导入示例如下:
导入方式:图片或视频展示
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幻灯片的内容产生兴趣
步骤:
1. 展示一张美丽的图片或视频,比如一张风景照或动物照,然后说出图片或视频的名称。
2.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并提问:“这是什么?”“它在哪里?”等。
3. 回答学生的问题后,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图片或视频的名称,并告诉他们这个图片或视频是如何制作的。
4. 让学生观看这个图片或视频,并提问:“它看起来怎么样?”“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
5. 回答学生的问题后,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图片或视频的名称,并告诉他们这个图片或视频是如何制作的。
6. 可以继续展示其他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观察和提问。
注意事项:
1. 展示的图片或视频应该与学生的主题相关。
2. 导入方式应该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导入方式应该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渐对幻灯片的内容产生兴趣。
导入语课件(篇5)
活动目标 :
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重点:
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准备 :
一、情景感知,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
1、出示图片1(一个小朋友当时值日生之后露出甜甜地笑容。)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平时你们会这样吗?为什么呢?
2、出示图片2(一个小朋友自己带到学校的图书被撕破后很生气。)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出示图片3(一个小朋友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死了,表现得非常伤心。)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也会这样吗?为什么?
4、出示图片4(一个小朋友因为不会系鞋带而发愁。)问: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会系鞋带吗?如果你们遇到了不会做的事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5、教师小结: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喜、怒、哀、愁等,这种感受我们叫它心情。
教学反思: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孩子观察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和老师一起讨论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让学生尽情的说说自己是否也会这样,在观察和讨论中理解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喜、怒、哀、愁。
二、讨论分析,知道好心情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
1、师:心情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份好心情能让我谬得很开心,可是一份坏心情却会把一切都弄得很糟糕,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心情会好,什么时候心情会坏呢?
2、你们平时心情好的的时候多还是心情坏的时候多呢?为什么?心情好的时候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请你们为自己的情绪配色。
3、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小结分析学生的配色情况。教师小结,好心情时我们会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坏心情是我们会用深暗的颜色来表现,看来孩子们都喜欢好心情咯,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己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好的心情会让我们开心地过每一天,让我们身体健康。
三、体验理解,寻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
1、好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可是有几只小动物不开心了,看看它们怎么了? (出示两幅图。)
图5:斑马先生和小狮子抢皮球脸上被小狮子扔皮球给砸伤了。
图6:花猪小姐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还要妈妈给她买玩具,妈妈不肯,它就生气了。
引导学生理解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这时的心情很坏。
2、怎样才能让他们变得开心呢?狐狸大婶开了一间开心吧,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书本第一页的画面。)哇,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在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玩的多开心呀。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真神奇,它们是怎样变快乐的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回答。斑马先生在吃冰激凌而变开心了,花猪小姐在跳蹦蹦床而变开心了。)
(教师再学生的回答基础上再小结,让学生懂得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其他适当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3、你们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让它们变得开心吗?
(引导学生尽情的讨论回答,同时及时鼓励回答正确的学生,让学生感知可以有不同或很多的方法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4、学生回答后让他们把他们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卡第2页“我的开心法宝中。”
5、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简单小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心情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精灵,我们有时高兴,有时生气,有时难过,不过,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我们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用你们刚才记录的各种好的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就能天天拥有好心情,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大家的快乐,我们身边就会充满快乐!
听课评析:在第三个环节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不开心的情绪,让学生到狐狸大婶的开心吧去看看,看狐狸大婶是怎样让它们变得开心的,然后再让学生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它们变得开心起来,同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说说画画中理解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让自己高兴起来,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学会怎样快乐。
导入语课件(篇6)
《草原》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
【实例】
一开始上课,教师就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歌词中所唱到的辽阔草原的画面:彩蝶纷飞百鸟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朗诵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们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课文《草原》。(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分析】
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他们会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去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
课件(系列5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课件(系列5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课件 篇1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2、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测测你的预习情况: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鬈( ) 发黝( ) 禁锢( )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然 犀( )利 2.解释词语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广袤无垠: 诚惶诚恐: 颔首低眉: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补充归纳 三、自主探究: (一)默读1-5段,勾画出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找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直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总之,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二)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四,合作交流: 欣赏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你觉得人物肖像描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总结并明确:肖像描写应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写,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使文章更幽默生动,也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总结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肖像即外貌,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而“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活动,总是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所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眼睛来反映其内心活动,抓住眼睛神态变化来写人的心理状态,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 五、达标检测: 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 )黑 xuān ( )昂 xī( )利 侏rú ( ) 酒sì( ) chì( )热 càn ( )然 长rán( ) hàn( )首低眉 广mào( )无垠 àn( )然失色 3.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4、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六、课后延伸: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让我们擦亮我们的窗户,用传神的语言去描写传神的眼睛。提示:以我们都认识的人为模特,写一段肖像描写,用上至少2种修辞手法。去猜猜他是谁。 板书: 胡须 肖像描写〔 头发 〕抓住人物的特征 五官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巨大的威力 蕴涵丰富的感情〔不幸的人生〕
课件 篇2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N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二、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四、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学生讨论)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穷人”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说出自己的理由。
课件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湃、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学重点。揣摩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是教学难点。
1.板书课题。
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学生练习朗读,达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教师适时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是否归来,顺便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时领略大作家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才华。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这件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渔夫和桑娜十分勤劳。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A.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B.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先写了屋外,再写了屋内。)
C.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将“温暖而舒适”加上着重号。)
D.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什么样子的?
E.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
F.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靠什么取得的?
G.这段文字中渔夫和桑娜的勤劳,作者是直接写出来的吗?(不是。)是怎样写出来的?(是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教师告诉学生: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
(2)桑娜家境非常贫穷。
桑娜的家境贫穷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边读边提问:
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心理。)
B.“勉强填饱肚子”是什么意思?
C.这“勉强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
小结:这段文字以桑娜的心理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发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桑娜、渔夫的勤劳和他们家境的贫寒,有利于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1.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夜晚,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她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人物美好形象的塑造。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桑娜这一人物的?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写一写,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两处。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B.对这句话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教师引导理解。
为什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经过了深思熟虑吗?她考虑到自己这样做是舍己为人的善举吗?那么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了?(善良的本性。)
“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为什么在桑娜看来“非这样做不可”?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A.让学生说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说明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你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从这里你认为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C.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探讨省略号的作用:心情紧张,心理活动时断时续,不是很连贯,很有条理。)
D.谁能有感情朗读一下这段话,注意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课件 篇4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方法与能力】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与思想】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拓展与延伸】续写《穷人》。
【重、难点突破】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一、导入新课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穷人》板书:穷人
教学提示:从表面上看,这是三个问题。实际上,后两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分解,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穷人”写了那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能够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所以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多么得精准,只要他们能够通过阅读与理解,进行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具体内容:等待渔夫、探望西蒙、抱回孩子、渔夫归来其余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交流补充,对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课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提示:之所以把问题提得如此笼统,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体会文字的真正含义,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应该发现以下几点: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善良。一定要以具体的语句加以理解。要通过学生的读来体会,在深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重点体会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注意:第一自然段钟响的句子所用的标点是为了突出时间过得漫长,从而突出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应该以质疑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解答。
2、学生自由读“探望西蒙”一层,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这一段主要要求学生理解两个方面:一是西蒙的家境非常贫穷;二是“穷人”的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的善良美德。要求抓住细节和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动性。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
“寡妇的日子真难啊”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一是通过对西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教师要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进入到角色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抱回孩子”一段,思考: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学提示:本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桑娜的心理,感受到她的善良美德。并且要引导学生体会抓住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参考: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4、学习最后一层。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心理与语言、神态加以理解,对理解人物的方法进一步加深。③……桑娜沉默了。“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四、你们能从课文的内容、写法、情感的表达上来综合地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加深认识,指导以后的习作练习,学
生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五、作业: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1、在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等叫到王仙意同学时,他站起来,坚定地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仙意同学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2、《穷人》的教学片断中,我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甚至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而有争议的说因为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甚至允许“误读”。而从另一个角度,学生们从读中也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课件 篇5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后记:
-------------------------------------------------------------------------------------------------------------------------------------------------------------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后记:
-------------------------------------------------------------------------------------------------------------------------------------------------------------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穷人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茶馆课件系列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茶馆课件系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馆课件 篇1
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角落之一。它是一处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借助茶香和悠闲的氛围,畅谈天下大事,亦或是闲聊家常琐事。茶馆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为了传承茶馆文化,我们有必要在学校中进行茶馆教学,让学生了解茶馆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培养他们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首先,茶馆教学可以以茶文化为核心,通过讲解茶的起源、制作工艺和不同种类的茶叶,引导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品鉴活动,让他们亲手体验泡茶的过程,品尝各种茶叶的滋味,学习如何欣赏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还可以邀请茶艺师来校为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和讲解,展示传统的茶道仪式和技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茶馆教学也可以围绕茶文化的传播展开。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中国茶的传播历史和对世界的影响。可以播放茶文化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学习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市场和茶文化博物馆,让他们亲眼见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茶馆教学还可以将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茶香的韵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茶文化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茶馆情节,以及一些著名的茶文化诗词,如陆羽的《茶经》和陆游的《茶诗》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影响。
不仅如此,茶馆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馆文化的创造性表达。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创作比赛,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摄影、音乐等方式表达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可以举办茶文化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所学所得,让更多的人了解茶馆教学的成果和影响。
茶馆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考能力。茶馆是一个思辨和交流的场所,它培养了人们的见识和智慧。通过茶馆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提升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茶馆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茶文化项目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茶馆教学是一种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它融合了茶文化的智慧和韵味,让学生在品味茶香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品格和思考能力。茶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茶文化、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茶文化考察、茶文学阅读和茶文化创作等形式展开,让学生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通过茶馆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茶馆课件 篇2
1.学生表演《茶馆》的片断
【说明】
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结束后,让大家对表演作一简要评述,重点针对语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未表演小组可以课外另找时间表演)
2.看录像
【说明】
在学生看录像时,教师要明确:1.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自己表演中的语言表述与录像中的语言有什么区别;2.未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录像中的语言与剧本的区别。并做简要记录。
3.揣摩语言
【说明】
在学生看完录像后,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的.同学和未参加表演的同学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部分教学实践中,参加表演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完全的按照剧本背诵下来的,缺乏生活气息,未参加表演的同学则会发现而录像中的语言十分的生活化,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剧本的语言来表演,而是有的地方加了语气词,有的地方换了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有的地方有换了语序。而正是这种语言的生活化将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展示给了我们。
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一定要熟悉剧本与录像的差别,要对此有感悟才行。
要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感悟。学生的切入点可能会出于教师的考虑,但只要他们的感悟是针对语言表达的,就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收获,教师不必勉强的做总结评述。
4.表演
【说明】
在学生揣摩完语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表演一下刚才演出的片断,以巩固刚才揣摩语言所获取的成果。
茶馆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原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就进了北京城,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三)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字词积累:趿拉珍馐兵荒马乱文绉绉说媒拉纤绫罗绸缎
(四)欣赏影片《茶馆》,把握话剧情节
第二课时
1.分组讨论: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2.集体交流,明确: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①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②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3请学生分角色初读剧本。(课文较长,人物众多,选取片段,读出其中的京味儿)
4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
(一)讨论交流作业
明确: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二)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x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在整出戏中的命运,再请同学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也可以将王利发和秦仲义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他们一个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口中之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难点解析: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四)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xx和命运深表担忧。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xx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xx,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五)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第四课时
(一)请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由“将!你完了!”这一双关潜台词作启发)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三)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作业
课外阅读全剧剧本
茶馆课件 篇4
问学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剧作《茶馆》的,如果有,是否看过人艺的话剧《茶馆》,如果看过,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故事情节。
1.老舍剧作《茶馆》简介——(课件展示)
【说明】
此处简介只给学生展示剧作的第一、三两幕,为的是让学生进入到《茶馆》的情景之中,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应该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为主。
2.诵读,梳理情节,明晰卷轴式结构特点。(课件展示)
【说明】
在学生诵读完后,让学生对本幕剧的情节作概括。可先让学生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内容,然后根据展示的课件概括情节内容。
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同一表现内容的情节,比如“人民生活苦难”部分用名词性词组,而“黑暗势力横行”部分则用主谓短语,第三部分则是用对仗的句式。
不过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所给的答案只是参考,如果学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则应选用学生的概括。
学生的概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客观叙述,如:康顺子的求工;另一种是加上了学生的感情色彩,如:“难民的哀告”。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朗读,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
此过程应该与上述的梳理情节结合起来,在学生概括到一个情节时(一共九组故事),让他们找出他们认为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这样使得学生一边熟悉了课文一边又可以赏析本文的语言。此处只需要学生朗读出感情即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没有必要做分析总结,但如果学生有话要说,则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布置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幕(本剧的一个情节),并选出合适的人选排练出来,下节课课上演出。
茶馆课件 篇5
《茶馆》是老舍先生所著作品,主要以一个典型的茶馆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茶馆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茶馆》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教学难点
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
二、作者作品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
《茶馆》同步练习
1.填空题
(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_______》等。
(2)《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__________茶馆由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近_________年的社会面貌。
2.判断题
(1)《茶馆》写了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并不集中,也没有一组矛盾贯穿全剧,但依然结构严谨,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
(2)《茶馆》没有统一的情节,上场的人物有七十多个,却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有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放进去,显得结构散乱。这的确是该剧的遗憾之处。( )
(3)“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这句舞台说明透露出王利发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到牵连、影响茶馆生意的心理。( )
(4)“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中,“硕果仅存”表明王利发善于经营,茶馆利润很高,透露出不安定的社会现实。( )
3.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个特色。下面几句话出自何人之口,选出判断准确的一项( )
(1)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2)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呀,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3)(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4)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A.刘麻子 松二爷 常四爷 王淑芬
B.唐铁嘴 松二爷 常四爷 王利发
C.刘麻子 常四爷 松二爷 王利发
D.唐铁嘴 常四爷 松二爷 王淑芬
4.上面四句话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圆滑、谦恭、世故、周到 ②回忆大清国,软弱无能
③油滑、无耻,满身奴性 ④豪爽耿直,常有闯荡江湖的侠气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5.作文:试评老舍《茶馆》的语言特色,600字以上。
答案与提示
1.(1)舒庆春 舍予 满 剧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2)清代末年 民国初年 抗战胜利后 裕泰 盛 衰 五十
2.(1)√ (2)×(提示:结构散乱不对) (3)√ (4)×(提示:茶馆利润很高,不对)
3.B 4.C 5.略
《茶馆》测试
一、基础驿站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花哨(shào) 茶盅(zhōng) 腌(yān)菜 咂(zā)摸
B.戊戌(xū) 搭讪(shan) 蛊(gǔ)惑 沏(qī)茶
C.坤角(jiǎo) 惭愧(kuì) 痞(pǐ) 发髻(jì)
D.造孽(nuè) 神龛(kān) 淘汰(tài) 嗜(shì)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按顺序把它们正确地写在方格里。
引起纠分 横眉立目 冲烽陷阵 陶朱之富
天廷饱满 说煤拉纤 珍珠玛瑙 干戈玉帛
3. 为下面的“老气横秋”选择恰当的解释。( )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A.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B.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4.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 ”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和话剧《 》、《________》等。
5.戏剧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歌剧、舞剧;根据其场次多少可分为 、 ;按 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根据内容的性质可分为 、 、 。
二、综合园地
6.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2)李三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
茶馆课件 篇6
《茶馆》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体是高二学生,对于戏剧,他们仅仅在初中接触了《威尼斯商人》选段和《白毛女》选段,客观地说对戏剧知识他们了解一些,但戏剧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根据这一理论和语文课标的核心理念,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认清那个时代的黑暗,了解百姓的痛苦,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的要求和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三步骤,确立了“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三步教学法。
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捷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和课程标准大纲要求建立同伴式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多媒体激趣教学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和比较鉴赏法。
1、观赏《茶馆》全剧,了解人物的命运。(使学生对《茶馆》有感性认识)
2、上网查阅资料或翻阅书籍,了解本文的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戊戌变法”“庚子年”“八旗”等概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3、预习课文内容,清除语言障碍,准备复述。(为理性分析文章打基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茶馆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客生活上的变迁可以反映社会的变迁。
A、请一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进行概括。(这个步骤既检测了预习,使预习和新课紧密衔接,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B、筛选人物富于个性化、动作性的语言进行朗读、品读,教师进行范读。(这个步骤既使学生从语言角度品味了老舍先生卓越的艺术成就,又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准备了充分的依据)
C、分组讨论人物形象,重点讨论王利发,教师点拨、归纳。(“言为心声”上个环节的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使人物形象的分析水到渠成。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家群策群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分析人物性格产生的原因,分析《茶馆》的矛盾冲突,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解决教学难点)
A、王利发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态度,原因是什么?
B、常四爷是旗人,却也反对大清帝国,这说明了什么?
C、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吴祥子、宋恩子这类人的存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时?
这三个问题的解答,结合李三、大兵、唐铁嘴等人的经典语言,就把全剧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本剧特殊的戏剧冲突,理解了《茶馆》的主题。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力求文字简练,版面均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课文重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从而努力体现其直观性、艺术性的特点。
茶馆课件 篇7
茶馆的课件
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史的印记,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迁。茶馆是一个独特的场所,它不仅是供人休憩的地方,更是承载着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在茶馆里,人们可以品味茶香,交流思想,聆听智者的教诲。
茶馆的课件通常是传授智慧、教育人们的重要工具,藏有精髓和深意。这些课件是由经验丰富的茶馆老板师傅们编写而成,他们经过岁月的积累和沉淀,总结出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和道理。
一份好的茶馆课件,首先要具有深度。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社会、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它能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课件的作者往往耐心而用心,他们通过课件传达人生的哲理,抚慰疲惫的心灵,给予人们前行的动力。
茶馆的课件还具备具体性和针对性。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和建议。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茶馆的课件可能涉及到学习方法、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它可能更多关注健康养生、家庭和谐等问题。这种个性化的指导,使得茶馆的课件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茶馆的课件也需要生动有趣。它常常运用寓言故事、古代典故等形式,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传达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这种方式引人入胜,不仅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思想。
在茶馆的课件中,还会经常引用诗词和经典的句子。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哲理。茶馆的课件往往会引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诗词,以增加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这些句子或许只有几个字,但却能引发人们的思索和思考,并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茶馆的课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深度、具体性、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这些课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悟出人生的真谛,并获得智慧和启迪。茶馆的课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汇点,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启迪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品味茶香,倾听茶馆的故事,感受古老智慧的力量!
古诗课件系列
想要学习有关“古诗课件”的知识吗请看本文。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案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只是参考的文章内容!
古诗课件 篇1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学习《夜书所见》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3.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古诗课件 篇3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 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 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齐读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⑴ 指名读。
⑵ 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⑶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⑷ 师归纳,生质疑。
⑸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⑹ 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⑺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⑴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⑵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 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 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 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分角色试练表演:
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古诗课件 篇4
【教材说明】
《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的《绝句》背的很棒,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这首《绝句》吗?师范读古诗。你想读吗?
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景物,教师用简笔画展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应该用的颜色和该景物所在的位置,且说明理由。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两个黄鹂”体会“个”字是把黄鹂当成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两个黄鹂的鸣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他们的歌中会唱些什么呢?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5)理解板画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小结: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 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 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齐读全诗。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师:诗歌,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合唱《绝句》。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师生同唱。
六、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简笔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课件 篇5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原创作品)
古诗课件 篇6
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教学准备:
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尝试——集中答疑,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引导探究,自主尝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师打开学习小助手简单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按小组开始制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学习小助手,点击提示按钮,他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开始操作吧。师巡视答疑,个别辅导。(三)集中答疑,演示转播
看来许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谁来说说你的困难?也有一些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操作,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那么刚才都是谁遇到这样的困难了,现在你会了吗?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品吧。(四)交流评价,全课小结
同学们们差不多都做完了,接下来我们相互交流一下,把你手中的小星星放到你最喜欢的作品旁边,谁得到几颗星就是几星级设计师,五星级以上的设计师
老师会颁给他一个优秀设计奖。请星级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谁还想对他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呢?说说你喜欢哪些地方,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其实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不错,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十七古诗配画
输入古诗挑选图片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古诗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