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六年级数学教案优选14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准备教案课件,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这份六年级数学教案内容完整,涵盖了教案和课件的制作要点。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但最终的决策还请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对乘法算式的观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找出规律。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口算下面各题

640

380

活动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2、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4、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

活动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活动四:做一做书第2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

活动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完成。

2.做练习六的第3题.学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下理由.

3.做练习五的第4题.

活动六:质疑总结

通过对倒数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入手,引发数学思考。)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快看看吧!(出示蜻蜓、蝴蝶、树叶、双喜字)

2、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交待课题:像这样左右完全一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4、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强化)

二、剪一剪

1、你想不想得到一个对称的图形?请你用手中的彩纸和剪刀自己试一试。

2、展示作品。找一找哪些是它们的朋友?

3、集体剪。我们大家一同剪一个好不好?教师带着剪一件小衣服。

4、教学对称轴。我们剪的这件小衣服是不是对称图形?中间的这道折痕就是对称轴。

5、画对称轴。沿着中间的这道折痕画虚线,学生试画。

三、折一折

1、还有一件礼物没送给你们呢其实它们早就等不及了,只是它们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称的图形,于是就藏了起来,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它找出来。快帮它们判断一下吧!判断之后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到前面反馈,并指出对称轴在哪?四、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1、在教室里找一找。

2、生活中还有吗?

3、欣赏。老师也找了一些,给你们欣赏一下。欣赏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五、剪一剪

1、看了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请你拿出彩纸自己设计一个对称的图形,然后把你设计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粘的时候要注意板面的美观。

2、评价:动手能力强,个别同学富有创造性。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下面是用长短不一的积木搭成的一堵墙。

假设其中最长的积木的长度为1,那么其它较短的积木的长度都表示分数单位。把相同的分数单位涂上相同的颜色,不同的分数单位涂上不同的颜色,这堵墙就是一堵五光十色的分数墙。

1

首先,从这堵分数墙可以直观地看到分数单位的大小。即

1>>>>>>>>>。

其次,研究分数与分数单位的关系(结构)。

如,下面是用3个表示的积木拼成的图形,表示。

即表示3个的,或的3倍。

用算式表示为=++,或=3(也可以写成3)。

第三,发现不同分数单位具有不同的进率。

从分数墙可以看到:1=========。

上述关系表示2个等于1,即逢二进一;3个等于1,即逢三进一;由此类推,...,10个等于1,即逢十进一。

第四,可以找到一些等值分数。

如,用2个、4个和6个的积木可以搭成下面的分数墙:

可以发现:==。

第五,探索分数单位的和差关系。

如,用1个、1个和5个的积木可以搭成下面的分数墙:

可以发现:+=+=,-=-=。

第六,探索分数单位的倍比关系。

如,用1个和2个的积木可以搭成下面的分数墙:

可以发现:是的2倍。

用除法表示为=2,或者2=。

同时,也可以发现:是的。

用除法表示为=。

又如,用1个、1个和1个的积木可以搭成下面的分数墙:

等于1个与1个的和,即等于1又个,或等于3个。

所以,⑴如果以为度量单位去度量,量数是(即1)。

根据量、度量单位与量数的基本关系,即量=度量单位量数,

可得=。

由上面这个乘法算式又可以得到如下的除法算式:

=,或者=。

⑵如果以为度量单位去度量,则量数是。

于是,=。由此可得,=,或者=。

第七,探索倒数关系。

如,用3个与1个1的积木可以搭成下面的分数墙:

1

可以发现,如果用为度量单位去度量1,量数3,即3=1;

如果用为度量单位去度量1,则量数是,即=1;

以此类推,如果分别用、、、、、、、等为度量单位,去度量1时,量数依次是2、、、、、、、。即得到下列等式:

2=1,=1,=1,=1,

=1,=1,=1,=1。

由此可以引出倒数的概念。当量是1时,即度量单位与量数的积为1时,度量单位与它对应的量数互为倒数。也就是说,3是的倒数,也是3的倒数;是的倒数,也是的倒数。

自然数(0除外)的倒数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倒数是自然数。

下面介绍一个关于分数单位的史料:

古代,人们认识分数到研究分数,是从分数单位开始的。古代分数的研究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分子是2、分母是奇数(在100以内)的真分数,是否都能分解为一些不相同的单位分数之和。如:

=+,

=+,

=+,

......

=++。

在3700多年前埃及的纸草书上,就已经记载了上述的研究成果。而通过这种表示法可以进行任何分数的运算。如:

=+

=++。

(20xx年2月26日写于福州)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分析,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二、说学情

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用途,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和保护有简单的了解,并通过实验统计了解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学习统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说目标

1.经历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漏水量测试和以此进行推测的过程,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经历节约用水途径和方法的交流过程,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

3. 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与节约用水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统计与计算。

难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计算。

四、说教法、学法

1、通过创设情境,围绕节约用水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结合西南五省旱灾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件展示良田干涸、居

民生活用水困难等画面,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再进一步说出今后生活中应该如何节水。

3、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操作、讨论,和分析,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测量一个水龙头在单位时间的滴水量,课中让学生计算一时、一日、一年的滴水量,再让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从而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情境:课件展示太空看地球的地球图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水,但是(出示图片2)淡水资源有2.6%,饮用水资源只有1% 。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道组合图形的构成,特别是圆环形。知道组合图形的两种构图模式,由此获得解题思路。

能熟练地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式;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设计

思路

一、教学环形

1、出示环形物体,了解起构成情况。

2、教学例

3、做例题的变式训练

二、教学其他组合图形

1、学生举例:所见的组合图形。

2、选择典型的组合图形教学。

四、小结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圆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圆的认识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i.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r

d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d=2r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书P60第1-4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四则混合以及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合适的方法整理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过程

一、小组汇报各组整理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孕伏

二、探求知识

1、学习例1(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

(1)出示:10053,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教师在10053的前面添上74+,然后让学生通过试算,小组研究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组可以补充或提出意见)。

(4)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学习例2,让学生独立试做,并板书自己的算法。会出现下面这两种算法:

(440-280)(300-260)(440-280)(300-260)

=160(300-260)=16040

=16040=6400

=6400

(2)学生观察,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练习

出示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中的三步式题,让学生说一说其运算顺序,并独立计算。

4、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交流,突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加深认识

1、基本练习:从练习二十的第1题和第2题中任选两道独立完成,并让学生

说一说运算顺序。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的第4题,让学生判断对错,弄清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三步式题

例1:74+10053例2:(440-280)(300-260)

=74+203=16040

=74+60=6400

=134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4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活动三、实践应用

1、第9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01页第1、2、3

活动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1)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按实验要求做好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一个,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4个。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三根1米长的尺子。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通过对土豆、石块的比较引出教材上的小实验。

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土豆和石块。

师:相比之下,哪个大?哪个小?

生:土豆大,石块小。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块分别有多大吗?

学生用手比一比。

二、小实验

1、猜测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子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装有同样多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

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师: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杯中,请大家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师:同学们猜想得对不对呢?我们来试一试。

2、观察实验结果,交流杯子中水面发生的变化。

教师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与同学们猜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说一说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说明了什么。

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得高,说明了什么?

生3: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师: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三、认识体积

1、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下面的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教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

师: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投影出示定义。

师: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哪些物品的体积小吗?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

3、看图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

师:我们的学习伙伴红红和亮亮分别搭了一个长方体,他们都说自己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请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谁说的有道理。请打开教材81页。

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谁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为什么?

师: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四、认识体积单位

1、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wwW.yJs21.coM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三个,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立方分米。师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投影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记作:1dm3(板书)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吗?

学生动手比一比。

师:同学们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师问: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单位吗?很自然地引出了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师:这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投影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记作:1cm3(板书)

师:同学们找一找或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教室的空间用立方厘米做单位,行吗?用立方分米呢?为什么?1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由于有前边两个体积单位做基础,知识迁移,学生很可能说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同时出示投影: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记作:1m3

接下来我们体验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长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闭着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

我想让同学们现在就看一看、体验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办?

学生可能提出搭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

师:老师这里有3根1米的尺子,谁愿意用3根1米的尺子,在墙角搭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指名上前搭建。搭正方体的过程学生可合作完成,师相机指导。

师:看,搭出的空间就是1立方米。想知道这里面能站几名同学吗?我们来试一试。

指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

五、物体的体积

1、教师通过实际搭建的立体,介绍物体的体积的计量方法。

师:计量平面的大小,要看这个平面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师仿照教材82页图,用1立方分米模型搭建一个立体。

师:这个长方体是用四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那么它的体积就是4立方分米。

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你准备的小正方体,随意搭建一个长方体,并说一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巡视检查后再指名说一说。

六、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填空,再交流。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

师: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数(2)的?

学生只要表达明白自己数的方法即可。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再交流。

师:同学们请看练一练第2题,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3、练一练第3题,用12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立体图形,并交流。

师:同学们请看练一练第3题,读题后,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摆后交流。

七、问题讨论

学生认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和不同。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教科书83页问题讨论的内容,小组讨论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单位?它们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如:1cm是长度单位;1cm2是面积单位;1cm3是体积单位。

联系:边长1cm的正方形是1cm2,

棱长1cm的正方体是1cm3。

不同:1cm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1cm2是计量平面大小的计量单位;1cm3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2)

一、口算下面各题。(23分)

10-2.65=0.90.08=528-349=6+14.4=240.04=

12.34-2.3=03.8=0.77+0.33=71.4=67.5+0.25=7.284=5-1.4-1.6=4001258=1.940.5=

800.125=3=66=2-(+)=102=

3.273.27=(-)12=187.711-187.7=1-62.5%=

二、写出下列每题在简便运算时所运用的定律或性质(12分)

4+3.2+5+6.825(80.4)1.257-(2-)

()()()

(++)7293.53162.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65分)

1125-997998+1246+9989(8700+870+87)87

1258.81.3+4.25+3.7+3.7517.15-(3.5-2.85)

3.499+3.44.81.010.4(2.573)

(1.6+1.6+1.6+1.6)25(+-)

12.3-2.45-5.7-4.552+0.1250.2564

64.287+0.64213007836+7.8741-717+8

+0.125+0.52.42+4.58-43

251004.25-3-(2-1)3.83.9+3.90.1+0.13.9

12.1-(+)105在算式中填上一个数,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算出来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3)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4)

前几天,听了我校蒋胜群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感想颇多,觉得这是一节有收益的课。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十分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发展,重点有效地进行教学。现摘取其中的四个片段进行评析。

片段一:关注学生身边的资源,有效创设情境

1.师(谈话):上课前,老师发现我们六(2)班后面的墙上贴了许多奖状,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都能获得优胜。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奖状贴在我们班,好不好?

2.生(刚听时不由一愣,继而大声回答):好!

3.师:现在老师想给后面的奖状做一个镜框。假如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教师出示小黑板),根据长与宽的关系,你可以提几个问题?

4.生一一回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这里,墙上贴的奖状被老师编排成了数学课堂的开场白,学生觉得非常惊奇,继而好奇心激起,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这样创设了。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奖状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数学老师都这样关心我们的班级,我们以后可要好好表现,争取更多的奖状。学生身边的资源在看似随意中被教师精心设计后,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真正实现了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精神交流和交融,从而共同创生课程而成为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同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变动了书中的例题,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片段二: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合作探究学习

1.师(出示课题比)问:关于比,你想知道什么?

2.生:我想知道比的意义。

生:我想知道比是怎样写的?

生:我想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的52页-53页,请你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出示小黑板:①.什么叫比?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③.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④.你还学到了什么?)

4.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书上圈划,小组长点名发言,同时完成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表格)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此片段中,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情境之中,学生想学的都是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不能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就满足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学生在互动中激活了数学思维,进行了思想上的碰撞,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还学到了什么?为一些学习一般的同学注入了兴奋剂,他们去认真读书,期许从书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老师不明说的知识,更激发了一些优等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从更高的平台起步,去主动探究新知]

片段三:关注学生课外经验,有效质疑问难学习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了比的后项不能是0。那请你好好回忆一下在各项比赛中的场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在雅典奥运会期间,我最喜欢看足球、排球、乒乓球比赛,在成绩公布屏幕上,常出现3:0、5:0、甚至0:0的情况,它们也是比,为什么比的后项可以出现0呢?

3.师:这位同学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是的,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比分。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4.生:因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将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多少比多少,只表示双方成绩的多少,它的意义跟我们学的意义不同。

[学生联系自己课外积累的问题,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了疑惑,而教师则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起到了有效质疑问难学习。]

片段四:关注学生潜在资源,有效拓展延伸学习

1.师(出示小黑板):小军今年12岁,所在的六92)班有42人;爸爸今年39岁,是工程师,年薪18000元;妈妈今年36岁,是名护士,每月工资1000元,所在的医院有24名员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对以上数据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2.生:小军与父亲的年龄比是12:39。

生:小军所在班级的人数与妈妈所在单位的员工人数比是42:24。

生:爸爸的年薪与妈妈的年薪比是18000:12000=1800012000=1.5。

生:爸爸的月薪与妈妈的月薪比是1500:1000=15001000=1.5。

3.师:按照比值的多少,,爸爸妈妈的年薪比与月薪比是相等的,那18000:12000怎么会等于1500:1000?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此片段教学中,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最后教师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又让学生带着悬念离开课堂,好学的同学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去预习,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新知埋下了伏笔。]

关注学生身边的资源,有效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效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外经验,有效质疑问难学习;关注学生的潜在资源,有效拓展延伸学习。只要我们在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做到让学生有效地学习,那学生就得到了有效发展,我们的育人目标也就实现了。

相关推荐

  •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篇 小学数学是后面几个阶段数学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性,每一个老师都离不来教学教案!那么,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教科书第98~99页例2、练习十九第1~3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
    2023-04-11 阅读全文
  •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 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自我提高与发展的敲门砖。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2023-04-12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 您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了以下是相关信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您能喜欢本文的论点。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2023-08-14 阅读全文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6篇 小学数学是数学入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功底,作为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6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
    2023-04-12 阅读全文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选10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相关信息,供您参考。教师职责之一是制作教案课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案课件并非随意书写。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相信您在阅读本页面后会有所收获!...
    2023-07-07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是后面几个阶段数学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性,每一个老师都离不来教学教案!那么,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教科书第98~99页例2、练习十九第1~3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

2023-04-11 阅读全文

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自我提高与发展的敲门砖。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2023-04-12 阅读全文

您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了以下是相关信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您能喜欢本文的论点。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2023-08-14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是数学入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功底,作为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6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

2023-04-1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相关信息,供您参考。教师职责之一是制作教案课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案课件并非随意书写。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相信您在阅读本页面后会有所收获!...

2023-07-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