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乐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6

乐理教案。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料,我们必须专注地编写教案课件。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案课件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层次,确保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连贯性。其次,教案课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案课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最后,教案课件还应该包含充实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素材、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本网页的内容,您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和设计要点。请记得将本网页的URL保存到您的收藏夹中,随时查阅和分享!

乐理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理发师》是一首欢快的民歌,歌曲描绘了理发师认真、愉快、忙碌的工作形象,反映了他们劳动时的快乐,和劳动后的喜悦。活动中我利用练声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部分内容。在与孩子的不断对话中,学习歌词,并借助ppt向幼儿呈现完整的歌曲内容,有效辅助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其中我还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发现“大小剪刀”“渐强记号”启发幼儿尝试歌曲的情感处理,以求达到提高幼儿的歌唱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尝试看图谱有感情地演唱,唱出歌曲中的强弱、渐强渐弱。

3.体验理发师理发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1.回忆生活经验。

“小朋友,你们去理发店理过发没?”

“那理发师用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2.掌握“咔嚓”节奏。

“让我们一起来给自己理理发吧!”

“让我们再加快速度说一说。”“他们在干嘛?”

“头发剪好了,我的发型怎么样?”(哎,头发剪好了,我的头发真好看,真好看。)

“你们的头发剪好了吗?也来夸夸自己。”

理发师的工作真有趣,还有更多的客人要理发,我们也来做理发师,完整说一遍。

(1)教师范唱 “老师还能把理发师有趣的工作唱出来呢,请小朋友仔细听。”(教师范唱)

“你们想做理发师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你觉得哪里还不太会唱?需要再唱一唱?”

“小朋友看剪刀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大剪刀可以用力剪,小剪刀轻轻剪。”

“这边还有一个什么符号,像什么?音量由小到大。”

(D)完整演唱。

“让我们有感情的一起再来唱一唱吧!”

“ 小朋友终于学会当理发师了,那你想给谁理发呢?”

“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客人老师也理个发吧。

活动反思:

让孩子学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唱歌的速度放慢,从而让孩子听清楚歌词内容。而我却几遍示范唱的'速度都差不多,并没有明显的快慢之分。在最后歌表演的活动中,我未限定孩子们的想象力,完全靠孩子自我发挥,因此我认为这个环节还是不错的。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继续加油吧!

乐理教案(篇2)

二、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 低 音 区 ) ( 中 音 区 ) ( 高 音 区 ) 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 E--bG等。

乐理教案(篇3)

本课内容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书中第二单元的乐理部分。

这一节课主要内容为音的长短中单纯音符的学习,该节内容对于初学乐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关键,本节内容处在音的高低的后一单元,承前启后,学好、学透该课才能够为后面各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学习乐理知识。

该课是学生学习了音的高低后学习的内容,学生需运用到前面所学的五线谱的知识。

教学目标:音的长短是学生们掌握节奏、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节奏型的理论知识基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认识书写音符能够听辨、模仿、感受音乐中音符的长短,体会音乐的魅力。

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习应重点掌握各个音符的名称及相互之间的长短关系。以便灵活运用音符;掌握节奏、节拍特点。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来看,该课难点在掌握音符的时值。通俗的说就是每个音符在相应的情况下占几拍?第二部分说学法

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状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都已歌唱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较为陌生的乐理来说认知过程较为缓慢,加之该课为乐理的基础课程,教师更应详细解读并适当放慢语速,语气应生动形象。这次课我打算运用问题法、小组讨论法等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p培养能力p开发潜能。

本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p展示法等教法开展教学,并运用细致的板书;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每认识一个新的音符时就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跟我一起书写该音符,这样学生即学习了该音符的写法,又加深了印象。在实施讲授法的过程中运用到生动的小蝌蚪做形象的比喻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辨识p书写的效果。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清明》,朗读前提出问题:这首诗哪些字词读得长,哪些字词读得短。通过回答问题启发学生了解到音乐中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第一步:我打算首先演唱儿童歌曲《丢手绢》,然后故意把所有的字词都唱的一样长。要求同学们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让同学们认识到音的长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找出歌曲中哪些音符唱的长,哪些音符唱的短。最后每小组派代表回答。

第二步:在黑板上依次写出全音符p二分音符p四分音符p八分音符p十六分音符p三十二分音符,并运用形象的动物小蝌蚪来做比喻,如:小蝌蚪刚出生时的卵就像全音符一样,是一个空心的,透明的椭圆;过了一段日子小蝌蚪会长出尾巴就像二分音符一样,依次类推,在带领学生认识完所有的音符以后提出问题:小蝌蚪越长越大,而相应的音符时值也是越来越长吗?此时若学生不能够回答上来,可引用已经学习过的第一单元第七页中的视唱来举例引导学生回答。

第三步:用三角关系图为学生们依次讲解各音符之间的长短关系。如:全音符与二分音符之间的时值比是2:1,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比也是2:1,由此可依次得出所有相邻音符之间都是同样的时值比。这是本课中的重点,应适当的放慢讲课的语速,并通过关系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音符之间的规律是什么?然后通过书中第20页中第一句话:“每个较大时值的音符与相邻较小时值的音符的比例是2:1。”加强理解。若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完全理解可利用后面单位拍的学习来补救。

第四部:单位拍的学习,首先应了解书中的概念:“单位拍是用来表示音符时值的计量单位。”并打比方:“这一段路好远啊!走了很久才到那么到底有远呢?1000米?5000米?量一下就知道了,同样的道理一个音符唱多长就可以用唱几拍来表示。”然后教学生每单位拍的手势“KJ”并要求学生一起跟着做。然后联系书中20页的表格了解每个音符占的时值,也就是每个音符占几拍。最后选一典型的节奏型书中第7页的1p2p3p条视唱进行练习,并叫一到两位同学

联系第一单元中音的高低及音的长短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问题:音乐中除了音的高低p长短等要素之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课堂最后布置作业:

书中37页中的第一,按要求写音符。第二,在五线谱中分别写出各种拍的音符。

⑵在黑板的右上角提前写上《清明》一诗作为导入。

⑶依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在标题的下方写出各个音符。

⑷单位拍的表格写在各个音符的后面。

乐理教案(篇4)

乐理知识课件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

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排列。)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5、音的`分组:A2----c

12345A2C1Ccccccc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E--bG等。

乐理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教育源于生活:理发师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且有一定的理发经验。结合中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特设计音乐活动“理发”,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

活动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O×��O××�O的节奏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意图: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1、感受旋律“边听边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2、学习节奏O×��O××��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地心情告诉大家”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再次欣赏表演,并示范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理发的经验是每个幼儿都拥有的,可以让幼儿说说理发后的经历,只有平时观察仔细,发言积极地幼儿能跟老师讨论其立法的顺序等,经过我的一个推理幼儿才回忆理发的情景,通过听音乐“理发”让幼儿学做理发师,根据歌词的顺序让幼儿大胆论理理发师是怎样理发的,在学唱歌曲环节幼儿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很快记住歌曲的歌词内容并会结伴玩理发游戏,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学习节奏O×��O××�蛟谥�后的区角表演区中我将继续让幼儿训练。

乐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知识任务—音乐中的节奏:音乐中的节奏的定义,节奏对音乐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如何在音乐中找出节奏型并判断节奏型。

2.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活动中的讨论和赏析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听,看,脑多感观思维的运作。

3. 情感目标:同过鲜明的、典型的节奏,激发学生对不同地域、民族、风格的音乐的兴趣,并能在这些音乐中掌握专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教学重点:

音乐中的节奏,节奏与音乐的色彩,节奏型的判断。

教学难点:

在音乐中找出节奏型,听音判断节奏型。

学情分析:

本课程乐理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是学习所有音乐相关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因此本课程在音乐学习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好本课十分的重要。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专校幼教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刚从初中毕业,进入中专校选择幼教专业,无论从学习环境、专业的选择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熟悉且新鲜的。因此该阶段学生特点是好学,有求知欲,较缺乏的是良好的习惯、成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微薄,专业名词基本不熟悉,整体的音乐综合素养也较为薄弱。结合学生的环境,特点,能力,本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多以欣赏、师生讨论为主,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蕴藏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音乐的强弱》的第一课。音乐的强弱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而节奏是表现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课以节奏为主线引出课题,由始至终用节奏来贯穿本节课,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对节奏剖析并拓宽知识点:节奏—节奏与音乐色彩(节奏与地域,节奏与音乐风格)—节奏型。在教学环节上一环扣一环,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师生互动的讨论、学生音乐和视频赏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学内容上通过赏析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判断节奏,拓宽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音乐选择上大众化,典型化,激发学生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解决了本科的难点和导练评价部分,并且通过教学软件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软件,增添教学信息化的利用和实践。

【教学任务】教师引领,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能发现节奏,并导出课题。

【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讨的兴趣,从而导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还记得吗?

教师:很准确。没错,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找一找生活中的节奏,让同学们在课后仔细的去观察你自己的生活,仔细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搜集生活中的节奏。好,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观察到得结果。

汽车的喇叭声有节奏;

做广播操时听音乐的节奏;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的十分的仔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搜集到得答案。现在我们来给这些答案分个类。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节奏是整齐、有规律的,哪些节奏是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不整齐的。

做广播操—节奏整齐(等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听到或找到的这些声音,无论是听上去整齐的还是不整齐的,这些声音的运作都是有规律的,这样有规律的运作就称作节奏。

1. 什么叫做节奏?

【教学任务】给予节奏通俗易懂的定义与书面的概念。

【教学目标】点明本节课的课题,学习节奏的概念这一知识点。

教师:接导入部分教师通过师生讨论的结果,用通俗的说法总结什么是节奏。节奏—生活中的声音,有长有短,有整齐的,有不整齐的,这些声音规律的运作就称为节奏。

给出节奏书面的概念:节奏—组织起来音的长短关系。对于一段旋律,不考虑它的音高,得到的便是它的节奏。

【教学任务】在视频片段中,描述听到的节奏,并在视频中找出表演节奏的“乐器”及

其特点。

【教学目的】紧接上一个环节,巩固节奏的概念,通过观看视频,提高学生赏析、三维感观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视频赏析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师:同学们很细致的找到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我们也进一步学习了节奏的概念,接

下来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听一听视频中的节奏是什么样的',看一看视频中用了哪

些“乐器”表现出这些节奏的。

教师:首先,同学们雪亮的眼睛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那些特殊的“乐器”啊?

教师:对了,这些啊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厨房用具,这些厨房的小道具来表现节奏真的是很生活化,而且每种不同的用具敲击出来得声音都不一样。那么请同学们来一起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样的节奏啊?是快还是慢、是……?

教师:是的,那么除了节奏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呢?有没有听到乐曲或者是一段旋律?

教师:是的,我们听到的光是节奏,没有旋律。那么节奏能给旋律带来什么呢?

3. 节奏与音乐色彩。

【教学任务】连一连:赏析四段不同的音乐片段,并与之相应的地域对应上。

【教学目标】赏析音乐并与相应地域对应,旨在节奏对于音乐色彩的影响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旋律感、音乐感、音乐风格等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音乐赏析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师:请大家欣赏四段旋律的片段,把这四段旋律与你认为合适的地域相连接。

教师:好的,四段旋律欣赏完了,我们再一起边听边连线。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这么准确的就能把这些音乐与地域对应上,除了音乐旋律色彩鲜明外,当然,节奏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不同地域的节奏也是不同的,比如非洲音乐的节奏十分的快,听上去很复杂,一刻都不停。而日本音乐的节奏十分的缓慢,好像一个穿着和服的人拖着脚步走路。

节奏是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曲调的骨骼。它能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音乐作品的特定内容,有助于表现音乐一定的风格和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色彩。

就如我们刚刚所听到的旋律,每一段旋律加上旋律中有特色的节奏能很好的帮我们判断出改音乐表现的风格、地域。

【教学任务】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分别给音乐记录下节奏型。

【教学目标】学习节奏型这一知识点,能准确的给音乐打出准节奏。提高学生对节奏进一步的理解和切身的感受。

教师:刚刚我们说到,节奏有助于表现音乐的一定风格以及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色彩。不同的地域我们通过上一环节的连线题有了了解,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不同风格的音乐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仔细聆听,请感受音乐的环境,听完后给我们描述一下两段音乐应该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教师: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听到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第二首(蓝色多瑙河)—十分优美,开始很舒缓好像在美丽的山河边,后面节奏

变快,而且鲜明,好像很多人在宫廷中跳舞。

教师:给两段音乐配上相应的图片,并给予两段音乐名称及音乐风格。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很快就给这两首曲子再风格上加以区分。我们也很明显

的听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那么在节奏上它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我请大家边听,边用手打击出音乐中的节奏。

教师:教师先带领学生用手打击节奏,适当时让学生自己打节奏。并在黑板上用X把节

奏记录下来。

教师:首先带着同学们找准节奏,在适当时让学生自己掌握。在黑板上用X记录下节奏。

教师:通过同学们自己给音乐打击节奏的感觉,在加上我们的记录,一起来看一看进行

曲与圆舞曲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教师:像这样的在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一般一首乐曲中的特定的节

奏贯穿始终,就是这首乐曲的典型节奏,也就是节奏型。

正如同我们给《拉德斯基进行曲》和《蓝色多瑙河》所记录的节奏一样,就是他

们的节奏型。

三、导练与反馈

【教学任务】听节奏判断节奏型。

【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巩固节奏与节奏型的掌握,

通过练习及时得到本节课的反馈。

教师:运用Auralia音乐教学软件中节奏练习的基本节奏练习这一项,让同学们根据

听到的节奏判断基本节奏型。由浅入深,完成5个级别的练习。

【教学任务】对课堂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总结、强调。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次加强记忆,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任务】完成课堂中导练部分的节奏型判断练习。

乐理教案(篇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下册《快乐理财》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消费和理财知识,学习理财方法,模拟银行存款。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科学意识。

三。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节约的思想,体会合作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消费和财务管理知识,学习财务管理方法。

活动难点:

运用财务管理知识,选择合适的存款方式,模拟银行存款。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课件,银行存单(折、卡),提前布置零花钱管理与使用情况的调查活动,教室内模拟布置银行柜台环境。

学生准备:储蓄罐,收集理财知识,课前进行零花钱管理与使用情况的采访、调查,跟随家长熟悉银行环境,填写记录**。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介绍新课(5分钟)

1. 学习指导语:过年,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是最盼望、最高兴的日子,因为每到春节,大家可以收到一笔不小数目的压岁钱。

春节期间,兰兰和明明还得到了200元压岁钱。我们来看一看两人分别是怎样使用的:

(1)课件出示两**片。

兰兰:我买了几本课外书,剩下的钱明明:我用大部分的钱买了一双鞋

让妈妈帮她存进了银行。我在上学的路上买了零食,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学生交流对两人压岁钱使用方式的看法。

2课堂调查:你收到多少钱过年?你是如何处理的?

课堂预设:(1)我收到了很多压岁钱,留下一小部分自己控制,剩下的交给了父母。

(2)我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少,都让自己慢慢花掉了。

(3) 我父母每年都把我的压岁钱存到银行,然后存到大学里去。

3.学习指导语:我们班的小富翁还真不少啊!

很多学生用钱比较合理,但有些学生把钱花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对金钱的运用和管理就是理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些理财知识。

(板书课题:理财知识小调查)

[设计意图:从生活到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才是最有价值的。】

(二)问题与思考(5分钟)

学习指南:学生手中的压岁钱需要好好利用和管理,零花钱也应该如此。在课下,同学们已经对零花钱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你们都调查研究了哪些问题呢?

课堂预设:(1)同学们手中的零花钱是怎样得来的?

(2)同学们的零花钱是怎样管理的?

(3) 零用钱如何更有意义?

(4)怎样才能把零花钱积攒下来呢?

(5) 我们班一天(周、月)要花多少零用钱?

学习指南: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生答)你们可真有办法!

(三)学习与**(25分钟)

学习指导语:下面就把你调查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汇报交流时一定要注意……

1.请组内同学根据调查方案先交流一下,做好汇报准备。

小学生零用钱管理与使用的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1。零用钱管理(自行保管、父母监护、银行存款等)

2零用钱的使用(买衣服、食物、学习用品等)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参加人员:

小组分工:

活动步骤:

2.小组交流。

(1)零花钱的来历小组汇报:

课堂预设:过年的压岁钱,家长给的零用钱,家长的奖励,干家务活“赚”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他们手中的零花钱大多来自家长。

(2)零花钱管理情况小组汇报:

课堂预设:从自我监护、父母监护、银行存款等方面进行报告。

教师出示相关**。

自己保管父母代管存入银行

学习指导语:你是如何管理自己零花钱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

(3) 零用钱使用小组的报告:

课堂预设:学生一天(一周)在购买学校用品,交学习费以及购买零食和玩具时将花费多少零用钱。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课下调查的图表、**。

学习指南:真实的镜头,一连串的具体数据,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零用钱的不合理使用。他们小组对我班40名同学一周零用钱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平均每人每周大约花7元钱。

我们学校有300多名学生。请计算一下学生一年花了多少零用钱?(学生计算:10多万元)多了不起的数字!

(4)零花钱怎样用有意义小组汇报:

课堂预设:示爱、孝顺、买书报、旅游、储蓄等。

学习指南:你们小组的报告非常精彩,让大家知道如何使用零花钱更有意义。你比较赞同哪种处理方式呢?

三。活动中,老师还收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知识窗”。

(1) 自己读,想想它们之间的区别。

(2) 老师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并用摄相机展示。

理财消费投资

4.学习指导语:为达到远期消费项目有保障,人们常常进行储蓄。储蓄是最常用的理财方式之一,它是指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多指把钱存到银行里,风险性小。

(1)了解储蓄的种类及特点。(出示课件)

(2) 熟悉存单、存折、银行卡。(出示课件及实物)

(3) 想想看,如果你想把零用钱存入银行,哪种方式更合适。

(4) 在教室里,模拟银行柜台环境的布局,分发存款单,分组练习存款。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巡回指导,适时进行做中指导,对于做得好,效率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将其做法介绍给其他小组,对遇到困难的学习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存款实习的模拟,可以提高学生对存款的认识,发展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但综合实践活动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仍然无法掌握、获得的基础上。】

(3) 展示评估、反思和改进(5分钟)

学习指南:现在,请报告每个小组的活动过程,并出示您的存款单!比一比哪组的活动最精彩!

1.共同商定评价标准。

从定金方式的选择、定金单项目填写是否完整、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展开评价活动

(1)自荐介绍。

(2)师生互评。

将学生从活动小组引导到评估小组,并根据评估建议进一步学习如何填写存款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个人的评价,重视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进行学习反思。

回顾一下在这节课学到的理财知识,想一想:你打算今后怎样理财?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恰当的运用评价机制,坚持多元化、激励性等原则,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推动力。】

课堂小结: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理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大家齐心协力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理财的快乐。下课后,请在家长的帮助下到银行为自己开一个存款账户,真正进入理财。

板书设计:

理财知识小调查

理财消费投资

乐理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理发》;

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3、感受与同伴一起表演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双响筒、黑板、节奏卡、记号笔,电子琴。

2、木梳、剪刀、电吹风玩具各一个。

3、音乐《看朋友》、《理发》P167、《别吵,小宝宝睡了》,娃娃两个。

2、以提问形式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结:剪刀是剪头发,梳子是梳理头发的,电吹风是把头发吹干的。

C、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试试?

小结:原来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嚓嚓嚓”,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发出“唰唰唰”,电吹风工作的时候发出“呼呼呼”的声音。

3、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4、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了什么。

5、教师清唱让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6、再次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的歌曲内容。

7、幼儿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8、重点、难点指导:

(1)木梳、剪刀发出的声音。

(2)“小吹风,呼呼呼~~~”这一句歌词,演唱时注意音准。

9、幼儿继续学唱歌,教师关注个别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幼儿边唱边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11、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给他伴唱。

幼儿园教案《乐理教案》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乐理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班音乐理发师教案1000字精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好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案。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和分析,一份好的教案具体该包含哪些要点呢?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整理,推出中班音乐理发师教案,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2022-12-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小理发店 目标: 1.学唱歌曲《理发师》,尝试用轻快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感。 2.能够根据节奏模仿小剪刀、喷雾等声音。 准备:兔八哥理发视频,剪刀、喷雾、镜子图片,歌曲图谱 过程: 一、视频导...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
    2022-02-2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合理规划,寓教于乐 合理规划,寓教于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一方面让孩子拥有成长力,就是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教案 活动名称:孤独的牧羊人 活动目标:1.结合乐曲特点,讨论乐曲配器方案。2.尝试看图谱有节奏的为乐曲伴奏,并体会演奏效果。3.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够尝试为乐曲设计...
    2020-09-11 阅读全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好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案。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和分析,一份好的教案具体该包含哪些要点呢?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整理,推出中班音乐理发师教案,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2022-12-15 阅读全文

目标: 1.学唱歌曲《理发师》,尝试用轻快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感。 2.能够根据节奏模仿小剪刀、喷雾等声音。 准备:兔八哥理发视频,剪刀、喷雾、镜子图片,歌曲图谱 过程: 一、视频导...

2019-12-12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

2022-02-27 阅读全文

合理规划,寓教于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一方面让孩子拥有成长力,就是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

2020-09-29 阅读全文

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教案 活动名称:孤独的牧羊人 活动目标:1.结合乐曲特点,讨论乐曲配器方案。2.尝试看图谱有节奏的为乐曲伴奏,并体会演奏效果。3.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够尝试为乐曲设计...

2020-09-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