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在面对未知或困难时,鼓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并尝试新的事物,通过适当的鼓励,孩子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成就。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1. 给予肯定和赞美:

及时给孩子肯定和赞美,鼓励他们努力和成功的成果。注意言辞要真诚,具体地表达出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2. 培养兴趣和爱好:

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爱好,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去发展和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技能。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助于他们建立个人身份和自我认同。

3. 提供支持和反馈:

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同时,在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就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并能够持续进步。

4. 培养决策能力:

鼓励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让他们有机会思考、权衡利弊,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决策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5. 避免过度赞扬:

虽然赞美是重要的,但过度的赞扬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成绩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在给予赞美时要适度,并真实地反映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6.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鼓励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和有成长潜力的方面,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如何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7.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确保孩子知道他们有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支持系统,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老师。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得到关心和支持,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培养孩子自信的作用

1. 提高学习能力:

自信的孩子更有勇气去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并且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克服困难和挫折,并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

2. 增强社交能力:

自信的孩子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他们有更强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交流,并且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

3. 培养独立性:

自信的孩子更有能力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他们更愿意承担责任和独立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性。

4.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自信的孩子更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挫折和失败,并从中学习。自信的孩子通常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更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5. 增强人生目标和追求:

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设定目标并努力追求,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更有动力和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美国妈妈如何巧用鼓励


去美国之前,我已经了解到一些美国人在教育方面和我们不同的做法。比如小学生上课不用排排坐,而是围着圆桌团团坐,相互交谈,没有“不许做小动作”这种批评。作业很简单,学了A这个字母,回家从报纸上剪下一个以A打头的字母就算完成,而且老师的评语很少批评,大多是“好”、“漂亮”、“精美”等赞美之词。

年初去到美国,走进美国的家庭,我对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剪坏了床单妈妈不责骂

我在街心公园闲坐,一位老太太领着两个小孩,大的大概2岁,自己蹒跚着到处玩,在小滑梯爬上爬下,小的躺在小推车里,不一会就睡着了,身上只穿着件薄薄的绒衣。我建议她给孩子盖上被子,她摇摇头说:“我就是带他们出来锻炼的。”

美国人很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我过去一看,卡瑞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小小的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损坏而斥责孩子,然后才是耐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2岁的孩子自己能洗澡

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照可谓无微不至,这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玩具、用具中切实感受到。但他们决不替代孩子做事。

通常美国孩子从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一把专用高靠背椅,一个大餐巾,然后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得少说明他不饿,大人不再管,更不会追着喂。

还是那个2岁的小卡瑞,要洗澡了,妈妈帮他兑好热水、脱了衣服,他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了一会儿后就用香皂往身上抹,我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香皂,他又用毛巾擦,然后坐下来用水洗净泡沫,爬出澡盆。真难以置信,一个2岁的孩子竟能如此迅速而熟练地洗完澡!

大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走进了美国人的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轻松、愉快,充满童趣,各式各样的儿童图书和玩具就放在孩子们能拿到的地方,墙上和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大人和孩子谈话时永远是蹲下来的。我曾同朋友逑蒂谈起这样的谈话方式。逑蒂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矮一些,所以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能让孩子意识到同成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尊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提供了孩子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不难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和自信。

错误“鼓励”使孩子更自卑


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

一、6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二、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三、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四、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五、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六、6岁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如何应对孩子的泛灵心理


导读: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

问题1:“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欢你,所以跟着你走。”这样的回答,总比你对孩子说“你还太小,爸爸告诉你,你也不懂”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问题2:“鱼为什么会有鱼鳞?”

“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问题3:“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动力学原理来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的上述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睡觉了。”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应的心理满足。

对策二:培养宝宝的爱心与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搞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你可以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孩子听了以后,一定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这样,孩子爱护物品、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很容易形成。

再比如,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其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人或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使其爱护他人和物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提醒:

平时不要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泛灵心理影响,它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或形象和现实生活混淆,对恐怖的画面内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视节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幻觉。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被伤害的内容外,还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进而有益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注意:

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带孩子的成人往往会一边抚慰孩子,一边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条。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条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因为事实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条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条。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导读: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特别是在情志方面,有的可能敏感一些,有的可能顿后一些。不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可以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促进他发展心志方面的成长的。不要忽视他的情感。

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特别是在情志方面,有的可能敏感一些,有的可能顿后一些。不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可以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促进他发展心志方面的成长的。不要忽视他的情感。

如果孩子的感情在家中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他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在外面与他人交往也就更加容易,今后处理人际关系、结交朋友也就能更加顺利。并且他们在幼儿园或者将来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也会更加活跃,成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

事实上,生活中很容易出现的状况是,父母对这么小的孩子的情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例如在孩子哭的时候,没有好气地对他说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之类的话,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感情。孩子需要你帮他定义那些感情,告诉他什么是高兴、什么是愤怒、什么是难受、什么是委屈,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学习分辨这些情感--分辨自己的情绪,也用来分辨和体会别人的感情。

为孩子诠释情感

一个能够懂得解读他人面部或言语表情的孩子,能够与周围的相处得更好。因为他能够捕捉那些情绪的信息,理解别人的情感,体恤他人的心情。

平时,读书或者看画报、报纸的时候,如果有展示人物心情的图片,父母可以模仿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给孩子讲述,比如一边和孩子一起看着《丑小鸭》,一边用关爱的语气讲述:“你看这个小鸭子怎么了?下雪了,它真冷啊!它都哭了!你问问小鸭子,它冷不冷啊?”孩子会承接着你的感情和语气问,你就可以学着小鸭子可怜的声音回应孩子:“我很冷啊!你愿不愿意给我一杯热水喝?抱抱我呢?”用这种夸张和形象的方式,向孩子“表演”“展示”某些情感的外在表现,像哭、疼、伤心、生气、兴奋,让孩子逐渐学习认识和体会他人的感情。

不要在孩子面前只做口头老师

爸爸妈妈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比语言大得多。它会加深你对孩子的那些教导。而反过来是一样的--甚至更为严重,如果你给孩子的信息是负面的,不仅会使他困惑,对他的负面引导可能作用力更大。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为琐事口角;在与老人的相处中不能相互包容,总是发生争执或者发牢骚;在公共场合,例如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发生矛盾的时候,与他人缺少理解与友善,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负面例子。孩子会觉得这种对待别人的方式是正常的。

及时对他不好的行为给予纠正

当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时候,这也必然会影响他的行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做了一些坏事情,并不是他们的故意的,也许就是某些心理或者心情在作祟。比如嫉妒或羡慕、比如委屈或者生气、比如好胜或攀比等等。当你发现他出现粗鲁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立即给他指出来,而且孩子光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要让他自己或者你帮助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好,怎样才是适当的。可以帮孩子回忆某个类似的情景,让他自己能切身感受--“你抢走了冬冬的皮球,他一定会很难过的。还记得上回军军表哥拿走了你的彩笔吗?你是不是哭了一整天!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冬冬高兴起来呢?”先和孩子一起解决“认识”问题,再和他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让他在实践中更深地去体会。

表扬很重要

一个很nice的人,总是难得并招人喜欢的。在孩子向别人表示出善意和关怀时候,不要吝惜表扬。表扬会给人自觉的动力,爱心,在孩子那里也会逐渐从偶然,变成“冲动”,再成为习惯的。

鼓励幼儿多说自信的语言


鼓励幼儿多说自信的语言,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诱导幼儿多说充满自信的语言。如:孩子病了,诱导

孩子说“我自己能叠好衣服”或“穿好衣服”;上攀登架时鼓励孩子说“我一定能攀到最上面”等。在长时间的诱导培养下,孩子便会养成用自信的语言、自信的口气说话的习惯,在自信的语言调节与监督下,孩子便会形成自信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活动方式,使自信心得以培养与提高。

2.可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充满自信的语言,很容易在班里或家庭形成竞争的气氛。如上体育或讲故事比赛前,先问一问孩子们谁想得第一名。孩子们会纷纷回答说:“我能得第一名”、“第一名一定是我的”等。这样便会立刻形成竞争的气氛。若能经常这样做,使孩子长期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与熏陶下,孩子的竞争意识便会在不断运用自信语言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3.可提高幼儿的目的性与责任感。自信语言的说出,不仅需要对个人能力与行为等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要求对所进行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如有位母亲最初让5岁的孩子上街买油、盐、酱、醋时,孩子总说自己不会或不敢去买。即便勉强答应去买,不是贪玩丢了钱或瓶子,就是错把酱油买成了醋,使人哭笑不得。后来,她改变了方法,在交给孩子任务时,总要想办法鼓足孩子的勇气,诱导孩子做出愉快而自信的回答,这样做后,孩子为了不使自己失言,每次都能主动地了解、牢记交给的任务,在明确目的基础上,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认真、尽力地完成任务。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若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多说自信的语言,及时指导,提醒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孩子的语言行为一致化,多次反复之后,孩子行为的目的性与责任感就会明显提高。

4.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信的语言,往往是在考虑自己的能力特点与对方或他人对比的情况下说出的,也是自我主张、独立能力的表示,自尊与荣誉感的需要。幼儿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能力较差,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特点往往估计不足,常常出现语言过高与不符合实际的现象。如看到别的小朋友攀上了攀登架,就会很自信地告诉别人自己也能攀到最顶上;看到别的小朋友画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就满有把握地说自己画得会比他更好……。孩子这些自信的语言,虽然往往不符合实际,嘴高手低,但是在实现自己语言的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能使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成人的指导下,孩子便会更加符合实际。同时,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自信语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能使幼儿的自信语言更加果断与坚定。

另外,鼓励幼儿多说自信的语言,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思维与想象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喜欢《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对待同一件事情,有的孩子充满自信,勇敢大方,有的孩子却有自卑感,胆小怯懦。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自信与自卑心理与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关系重大,并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会表示自己孩子小时候明明很开朗,结果长大之后就变得很内向,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
    2021-05-11 阅读全文
  • 鼓励让孩子自信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
    2021-11-16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理解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理解这星期学习《家长如何鼓励孩子》一课,鼓励是促使孩子积极向上的有效手段之一。孩子受到鼓励之后,会积极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但是鼓励也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得当,反而...
    2020-11-10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5岁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五岁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可以试试以下方法:1、重视给她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如果事先知道幼儿园开展什么活动,必定鼓励她去参加,一开始可能做不好,但时间长了会有很大的进步的,机会是培养人的好条件。...
    2020-11-23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对待同一件事情,有的孩子充满自信,勇敢大方,有的孩子却有自卑感,胆小怯懦。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自信与自卑心理与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关系重大,并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

2020-12-23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会表示自己孩子小时候明明很开朗,结果长大之后就变得很内向,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

2021-05-11 阅读全文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

2021-11-16 阅读全文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理解这星期学习《家长如何鼓励孩子》一课,鼓励是促使孩子积极向上的有效手段之一。孩子受到鼓励之后,会积极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但是鼓励也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得当,反而...

2020-11-10 阅读全文

培养五岁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可以试试以下方法:1、重视给她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如果事先知道幼儿园开展什么活动,必定鼓励她去参加,一开始可能做不好,但时间长了会有很大的进步的,机会是培养人的好条件。...

2020-1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