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声音课件
发布时间:2023-09-23 听听声音课件 听听课件听听声音课件经典。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 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知识的纵向发展,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您是否对“听听声音课件”感兴趣呢请看下文介绍,此篇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使用!
听听声音课件(篇1)
教材分析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十一岁,孩子们已经产生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足够的兴趣。
2、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声音与物体的关系,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
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高、低、强、弱的描述。
【教学准备】
PPT,记录纸,试管,试管架,音叉,玻璃棒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新课。
二、倾听教室内外的声音,并说说他们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
三、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四、自己能制造声音。
五、分辨声音
(一)不同力气敲打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强弱之分)
(二)相同力气敲打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之分)
六、小游戏猜老师在哪里?(方向、远近之分)
七、小结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谢仙花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
听听声音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大树
蟋蟀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
听听声音课件(篇3)
教学课题:
《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诗文的内容,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课前准备:
收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
在11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看见了秋天丰富的色彩,我们也闻到秋天瓜果香甜的味道,你们知道吗?秋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播放)。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鸟叫流水蛐蛐叫,可以用优美的词语形容)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揭题读题: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检查词语认读)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⑴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⑵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⑴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⑵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声音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听听声音课件(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现在分四个版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能交流体会,学写诗歌。
教学难点:
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学过《风筝》、《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无穷乐趣。上课伊始,老师再次带领学生欣赏了优美乐曲《秋之声》,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尔后,老师提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大家更是兴趣盎然。
教法:本课的教案设计着力体现“以听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诗歌的学习方法。通过静听各种声音,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序: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自编一首诗。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听听声音课件(篇6)
一、背景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大自然中秋的声音为视角,通过充满童趣、富有想象的诗歌语言,赞美了美好的秋天。全文分“言传的声音”“意会的声音”两部分来描写。黄叶、蟋蟀、大雁、田野是大自然中发出声音的物象,道别、告别、叮咛、歌吟是发出声音的内容,都传递着对秋的情感,声音是表达这些情感的媒介、手段。当充分感受对秋的这份独特的情感时,一切尽在不言中,意会的声音便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回响。
本课是一首诗歌,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为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我在教学时没有讲对内容的理解与评析,而是体现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童趣,读出诗歌的韵味。基于此,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以想象为手段,将学生带入秋的世界感受秋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赞美、不舍之情。
2、模仿诗歌,提供句式,通过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独特的情感。
其中,模仿诗歌形式,提供句式,通过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独特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教法、学法
本文的核心是作者对秋的情感,表现形式是大自然中秋的声音。本文有时一篇现代诗歌,因此我采用“想象画面,朗读课文”的教学形式,通过“创设情境,走进秋天——朗读想象,寻找秋天——模仿写话,分享秋天”三个教学板块,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走出文本,层层递进。围绕“听(想象)——读(想象)——说(想象)——写(想象)”这一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展开教学,将想象贯穿整堂课,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失童趣。
三、教学过程
主要分了三个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四段声音依次是:风吹树林的声音、风声、蟋蟀的叫声和雨声。)
2、展开想象
同学们说得真好,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3、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听到这些美妙的秋天的声音,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听一听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不同的声音,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于声音有个更具体的了解,从而对听听秋天的声音课文有大致的印象。
(二)朗读想象,寻找秋天
1、老师配音示范朗读,读完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课文,并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具体写了几种秋天里的声音。读完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四种秋天的声音(黄叶道别、蟋蟀告别、大雁叮咛、田野歌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读中寻找秋的声音,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中感受秋的声音,感受秋的美好,激起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2、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品读各小节,交流各自脑海中的画面以及各种声音都在诉说着什么。(三)模仿写话,分享秋天
要求学生先读后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的语言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相辉映,必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都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钥匙。每一位同学的想象不同,感受就不同,表达能力不同,效果就不同。
(四)课堂小结
在学生的朗读中结束课文,使学生再次感受秋天你的美好。
听听声音课件(篇7)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辅以视觉听觉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之美;仿写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秋虫的叫声等;教师准备可作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展示秋的色彩,引出秋天的声音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教师出示搜集的各种秋天色彩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秋天的天是湛蓝的,万里无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洁如玉盘;秋天的树林是五彩缤纷的,黄叶飘飘,红叶似火,劲松苍翠,古柏更加郁郁葱葱......
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是一个汇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的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的声音,去品味浓浓的秋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3、说说课文具体写了几种秋天的声音,还写了什么。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课文第一节,学生朗读,教师播放树叶飘落的声音,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头脑中浮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继续品读课文第2、3小节。
3、全班齐读课文第4、5小节。
4、教师继续播放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秋的声音:雨声、树林里果实掉落得声音、树叶碰撞的声音、小动物在草地上跑动的声音,等等。
同学们,秋天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你来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
怎么写呢?你可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先写声音是谁发出的和怎样发出的,再用拟声词模仿这种声音,最后对这种声音进行想象;除了这种写法,也可以依自己的想法来写。
学生写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诵读诗句,表现感受
1、把课文前三个小节中的一个小节换成自己撰写的诗句,然后把自己诗句的韵脚调整一下,句式调整一下,做到与原诗相协调,练习朗读。
2、举行诗歌朗诵会,各小组派代表参加。
五、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创作的诗句,配上插图,制成展品,参加全班的“秋之韵”诗歌展览。
教案点评:
宋老师的这个教案设计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它让学生在对诗句的朗读中感受秋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还让学生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又感性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以读为主,辅以视觉和听觉材料的渲染。学生感受秋声,主要是通过朗读诗句的方式获得的。与此同时,它也针对学会僧的年龄特点出示一些表现秋天色彩的图片,播放一些表现秋天声音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诗句描绘的的秋天的风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结合诗句的特点仿写诗句。学生仿写诗句的难点有二:第一,不知如何下笔,也就是不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主要是思路上的问题;第二,不知怎样才能写成诗,这主要是对诗的句式和声音的要求不解。第一个难题,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写声音的思路来解决;第二个难题,宋老师通过让学生把自己的诗句放入课文中去观察、分析、调整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扎扎实实的思维方法,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诗歌在句式上和声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8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听秋的声音课件8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1
一、教学流程
一、听听,秋的声音
1.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2..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你们想听听吗?请合上书本,两手平放。竖起耳朵听
二、读读 秋的声音
1(师配乐诗朗诵。)
2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3师:好(示意暂停),孩子们,刚才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现在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去听一听吗?指名读
读得很正确、流利,真了不起 读得很认真, 老师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
5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到秋的声音了吗?用上你喜欢的读书符号,到课文中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标出来。
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1 指名读
四、品读、想象,秋的声音
过渡句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生读,教师关注并参与。
1"刷刷" 课件
师:(示意暂停)好,把头抬起来看屏幕,哪些孩子喜欢"刷刷"?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刷刷""刷刷",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快活地下。这片快乐的叶子送给你。
师: "刷刷"除了可以这样读以外,还可以怎样读 生读。
师:"刷--刷--" 你为什么读的这么慢?
生:树叶慢慢地落下来,它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师:好一片温柔伤感的落叶,让我们也试着感受一下。(再抽一学生朗读) 生读。
2蛐蛐
哪些孩子喜欢蛐蛐?读。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一只怎么样的蟋蟀?谁也来读
3叮咛
1蟋蟀唱着动听的歌韵,那大雁留下的是什么?(叮咛)
2齐读 叮咛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3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是呀,像妈妈这样反复交代的话就是叮咛
4 师: (多媒体出示大雁飞行图),
同学们,大雁在这里生活了春、夏、秋,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的感情,大雁它又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师:"再见,大雁,你也保重自己。"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天气凉了,你可注意别感冒了。"
师:谢谢,我一定会注意的。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是,我得赶紧准备粮食去。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谁愿意来读读大雁的句子
4歌吟
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师:是的,面对丰收,秋风唱起了丰收的歌吟,秋风会怎样唱?不好意思唱,我们就来说说歌词
5.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全班配乐朗读
五、写写,秋的声音
1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再去侧耳倾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2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个角落里,让我们来读读(出示)
3秋的声音无处不在,老师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了一节(出示),
4你也能用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 这样方式写一写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 指名说 ,读给同桌听
师总结: 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自助餐作业:
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背背课文,"背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一首秋天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A案
课前准备
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秋天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3、谁来读课题?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
4、听听,谁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二、自学课文,聆听秋声
1、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2、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分享,还可以仿写诗句。)
3、要想有感情朗读,首先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自己练习一下好吗?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声音呢?大声地读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品读1—3小节
1、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么多声音,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2、你读了几个小节?
3、听老师读,看看老师怎样读这三个小节。
4、你听出是三个小节了吗?老师在读的时候,一个小节和一个小节之间停顿的时间—(很长)
5、你能读出三个小节吗?(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6、读得真好!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7、你们能像她这样一边想象一边读吗?(再读一至三小节)
8、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在和阳台告别。)
9、是啊,同学们,我们读的是文字,而头脑中想象的是画面,你读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把文字换成一幅幅画面。谁还想读?
10、再次朗读一至三小节。(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11、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蟋蟀跟阳台告别,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一幅幅画面。同学们,想一想,黄叶会和大树怎样告别呢?
12、和大树妈妈说声“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什么词?(道别)
13、如果我跟别人说声“谢谢”,应该叫什么?(道谢)
14、如果我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呢?(道歉)
15、原来,这个“道”字,还有“说”的意思呢。课本中还有一个词,和“道别”的意思差不多。(告别)
16、为什么不用两个“道别”,而用了一个“告别”呢?是啊,这首诗的语言多么丰富生动啊。
17、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
18、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她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暖暖的叮咛。“叮咛”是什么意思?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19、大雁阿姨要到南方去了,她临走的时候,她会深情地对小青蛙说——
20、她会对小蚂蚁说什么?
21、小朋友,天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
22、如果你听到了大雁阿姨的嘱咐,你心里感到——很温暖
23、所以大雁阿姨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暖暖的叮咛
24、同学们,你们想得真好!黄叶飘舞、蟋蟀唱歌、大雁南飞、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多美的秋天啊!
25、小组内一起读,注意一边想象一边读,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齐读一至三小节)
四、品读4—6小节。
1、让我们走近秋,继续去听秋的声音,谁接下去读?(读四至六小节)
2、读这一部分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作者靠近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在侧耳细听。谁还想读?
3、同学们,我们听到秋的声音了吗?高兴吗?高兴,你再读。
(读最后一小节。)
4、听到没听到秋的声音?
5、“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读。生齐:“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6、你从哪个词中感到了一种欣喜?从“听到了”感到很高兴。
7、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它。
8、现在,我们就来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练习朗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读。你还可以把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示出来。(展示朗读,加动作。)
9、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她想象的画面都在脸上显现呢。我们男女生比赛读。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的46~47页,写的是秋天独有的一些大自然的声响,用诗歌个优美语言赞美了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
3、 仿照诗歌的形式,自己写几句诗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由读、互读等形式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读出秋天美的感情。
2、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显示,形象感知,体会秋韵。
3、制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味诗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在续写诗文中获得创作的快乐。
【教学的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并试着编写几局诗文。
2、从秋天的音响中,勾画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走进声音的世界,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意思?看谁的耳朵最灵。
(课件播出几种声音,生猜)
3、课件播放画面。
5、指名读课题,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二、初读课文,帮助正音
2、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师检查生的识字情况:⑴ 自由练习;⑵小老师教读;⑶指名读;⑷ 会读的站起来读。
4、找6人读诗歌,每人读一节,帮助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2、把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自由多读几遍。
4、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
5、学了这几节,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6、把三节美美地读一读。
9、仿诗歌,自编诗歌。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秋天,从远处匆匆地来,向远处匆匆地走,回去就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也把自己编的这收诗歌写下来,好把秋记在心中。
【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特别是让学生感情朗读时,学生很积极,让他们回想还有什么声音十时,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想出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但也有些学生分不清哪些是秋天的声音,在让学生仿照诗歌自编诗歌时,可能学生不太理解诗歌的格式要求,在教学时也可能忽略的这一点,所以在编写诗歌这一环节不太理想。这节是略读课文,可能在课堂中说得太细,不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中感悟。在课堂延伸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够精,其实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一些相应的短文让学生真正能学中运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 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5.结束。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秋天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3、谁来读课题?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
4、听听,谁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二、自学课文,聆听秋声
1、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2、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分享,还可以仿写诗句。)
3、要想有感情朗读,首先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自己练习一下好吗?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声音呢?大声地读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品读1—3小节
1、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么多声音,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2、你读了几个小节?
3、听老师读,看看老师怎样读这三个小节。
4、你听出是三个小节了吗?老师在读的时候,一个小节和一个小节之间停顿的时间—(很长)
5、你能读出三个小节吗?(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6、读得真好!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7、你们能像她这样一边想象一边读吗?(再读一至三小节)
8、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在和阳台告别。)
9、是啊,同学们,我们读的是文字,而头脑中想象的是画面,你读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把文字换成一幅幅画面。谁还想读?
10|再次朗读一至三小节。(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11、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蟋蟀跟阳台告别,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一幅幅画面。同学们,想一想,黄叶会和大树怎样告别呢?
12、和大树妈妈说声“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什么词?(道别)
13、如果我跟别人说声“谢谢”,应该叫什么?(道谢)
14、如果我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呢?(道歉)
15、原来,这个“道”字,还有“说”的意思呢。课本中还有一个词,和“道别”的意思差不多。(告别)
16、为什么不用两个“道别”,而用了一个“告别”呢?是啊,这首诗的语言多么丰富生动啊。
17、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
18、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她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暖暖的叮咛。“叮咛”是什么意思?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她会嘱咐谁呢?(农民伯伯
小朋友
小花小草
小蚂蚁
所有的小动物)
19、大雁阿姨要到南方去了,她临走的时候,她会深情地对小青蛙说——
20、
她会对小蚂蚁说什么?
21、小朋友,天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
22、
如果你听到了大雁阿姨的嘱咐,你心里感到——很温暖
23、所以大雁阿姨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暖暖的叮咛
24
、同学们,你们想得真好!黄叶飘舞、蟋蟀唱歌、大雁南飞、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多美的秋天啊!
25
、小组内一起读,注意一边想象一边读,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齐读一至三小节)
四、品读4—6小节。
1、让我们走近秋,继续去听秋的声音,谁接下去读?(读四至六小节)
2
、读这一部分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作者靠近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在侧耳细听。谁还想读?
3、同学们,我们听到秋的声音了吗?高兴吗?高兴,你再读。
(读最后一小节。)
4、听到没听到秋的声音?
5、“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读。生齐:“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6
、你从哪个词中感到了一种欣喜?从“听到了”感到很高兴。
7、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它。
8、现在,我们就来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练习朗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读。你还可以把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示出来。(展示朗读,加动作。)
9、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她想象的画面都在脸上显现呢。我们男女生比赛读。
男女生轮读。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法:启发引导、谈话交流
学法:读读、想想、画画、说说。
教具:各种声音的磁带、课文朗读磁带、旋律优美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录音激趣,谈话导入。
听到悦耳的音乐铃,大家都知道上课了。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完后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放音,指生说)
真好,能够听出这么多的声音,老师觉得你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秋天的声音.(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诗文,扫除障碍
听了课文感觉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吗?赶快轻轻打开语文书46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读)
三、再读诗文,寻找声音
1、分小节读文
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这样吧.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我去听一听吗?哪谁先来读第一小节.(生读)
你读得很正确流利,真了不起.谁能像他那样带我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节)
你们读的都很认真,我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哪些孩子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这样吧.愿意读的孩子咱们一起来(齐读)
2、找写声音的词
"听听,我们听到秋天的声音."你听到秋的声音了吗?你真的听到了吗?我可没听出来.你能告诉我吗?用你喜欢的符号到课文中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标出来.(学生找标词)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
一口气找出了这么多.其它同学找到了吗?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哪一节,再去读一读(生读)
四、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刷刷”一节
好,哪些孩子喜欢“刷刷”。我请个孩子来读。其余孩子认真听(把你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达出来)。生读。
我感受到了“刷刷”这是快乐的树叶。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
你还感受到什么?
2、品读“蛐蛐”一节
在秋天里,在草丛中,在树叶下,蟋蟀正在一声声地叫着呢。让我们一起来侧耳倾听吧。(放音)
哪个组的孩子能够把优美动听的蟋蟀叫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我们?(一组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读第二节)
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只蟋蟀,我藏在石缝下,躲在树叶中,唱着一首又一首小曲。小蟋蟀会唱些什么呢?(生说)
是啊。小蟋蟀唱的多动听呀。带着各自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这节。
3、品读第三节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叮咛呢?(指名说)
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爱护,那大雁对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什么话呢?(生说)
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4、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说)是啊!面对丰收,人们怎能不高兴?怎能不乐开怀呢?看你笑起来了,你也笑起来了,来我们一起高兴地走入这丰收的田野。(齐读第三节后一句)
最新听听秋的声音课件(范本14篇)
看见必读的“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相关精品文章分享给您。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定位课堂的优势和劣势。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一段诗。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诗。
2、边读边能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一段诗。
三、教学媒体:录音、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3、秋天的礼物。
六、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
1、 师: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样的呢?
2、 师: 是呀,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它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听到过么?有位诗人在聆听了秋天的声音后写下了这么一首小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教师在音乐伴奏中范读)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你们想读读么?请打开课文12课的小诗读一读吧。
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找出自己喜欢的声音,美美地朗读。
2、检查自学
①检查字词。(小黑板出示本课重点词语)
②指名学生读文,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三)、品读想象 体会交流
师引入:是呀,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我听到秋的声音了,你听到了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
1、读好第六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抽读,师欣赏地评议。
(3)齐读。
过度语:秋天的声音可不容易发现,小朋友们可要认真用心去倾听,去想象。录音播放:
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学生听声音说话。(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如:“把话说完整”,“能说得具体、生动些吗”等)
2、品读1—3段
过度语:这些声音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诗的1——3段。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1)交流第一段。师:是呀,黄叶就要告别大树妈妈了,它会怎么说?
(2)指导读第一段。
(3)抽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交流第二段。生读完说。
(5)师:韵是好听的声音,歌韵是什么意思呢?蟋蟀振动翅膀,“蛐蛐”,会唱些什么呢?用上自己学过的歌曲旋律唱一唱吧。
(6)读了第三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7)美读1——3段。
(四)仿写诗歌 积累语言
1、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你还听到过哪些秋的声音?你还想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2、生交流。
过度语: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吧!大家仿照课文的其中一节,也来作一段诗,好吗?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吧(播放轻音乐)
3、学生自由作诗。
4、个别交流。
(五)品读4——6段。
过度语:听着你们这么多美妙的声音,老师仿佛走进了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我听到了秋的声音,它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谁能把这三段读好。
自己练读、抽读并评议、分男女同学读、齐读。
(六)赏读全文。
过度语: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听听,秋的声音》用轻柔的语气引领你走进美丽的秋景,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四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课文并不难,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然后紧密结合课文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秋声、找秋声、说秋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美,学生在听、找、说中动耳、动脑、动口领悟秋天的美好可爱。最后的写秋声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体验形象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到》,还记得吗?一起读读。(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资料,生齐读。)
2、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景象、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用心地去听听秋的声音。(多媒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秋天到》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缤纷的色彩,唤起学生心中对秋天的记忆,为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二、 明确要求,初读了解
(一)听秋声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课件及相关录音:风声、雨声、蟋蟀声、机器声等)
2、 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听到许多声音,他用诗的语言替我们记下了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及录音。)
4、愿不愿意也来一遍,各自读书,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 找秋声
5、诗人替我们记下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各自读书找找看,注意先读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
6、(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7、(各读书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板书:落叶、蟋蟀、大雁、秋风)
[设计意图:方框里的提示是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它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按方框里的提示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方框的提示下,边读边悟很快就能找出诗中描写的秋天的声音。]
三、 朗读想象,体验交流
(三)说秋声
8、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这些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9、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读读,把美景展现出来。(生读)
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吹过树梢,树枝轻轻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师:还有没有喜欢其他声音的同学?
生:我喜欢第二节的蟋蟀声,因为我喜欢蟋蟀。
师:捉过吗,观察过它是怎么唱歌的吗?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发声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师:(多媒体播放蟋蟀弹琴的放大镜头)难怪诗人说它“振动翅膀”,原来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读读吗?(生读)
师:(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雁的叫声,我知道它们要飞到南方过冬。
师:见过大雁飞吗,是什么样的?(生学)
师:(放课件)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生: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多美呀,能读出来吗?(生齐读)
生:我喜欢秋风的声音。因为秋风既不像夏天的风那么热,也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
8.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让我们一起读读前三节,好好感受这秋的声音。(生齐读)
[设计意图:“说自己喜欢的声音”这一发散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说只是一个方面,以说促读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使抽象的诗句具体形象化,既帮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础上的齐读是学生情感的体现和升化。]
(四)悟秋声
9.其实秋的声音很多很多,到处都有秋的声音,所以诗人干脆把秋当作辽阔的音乐厅,在哪一节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声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说明要认真地听,用心地听才听得到。
10、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才能发现这些美妙的声音蔵在哪,这些美妙的声音到底蔵在哪儿呢?各读课文找找看。
生:秋的声音蔵在叶子里。
师:你听到过叶子里的声音了吗?是什么声音?
生:是“刷刷”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汗水里,是农民劳动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谷粒里,是丰收的声音。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悟秋声让学生领悟秋声的丰富多彩,不同的秋声代表不同的秋景,蕴含着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悟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可爱。]
四、模仿创作,熟读成诵
(五)写秋声
10、诗人发现秋蔵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生活中你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哪?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绽开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丰收了。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成熟的苹果里,苹果掉在地上。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轰鸣的收割机里。
……
11、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来过一把当诗人的瘾。
师: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开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掉在地上,“扑通”,是喊我们品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棉花露出牙齿,“格格”,是丰收的笑声。
……
[设计意图:借助诗句启发学生说秋天的声音还藏在哪儿,丰富学生对秋天特有声音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鼓励、示范,开发学生潜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2、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快,你还没注意她就从北方匆匆地来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虽然她来去匆匆,只要你用心听,你就能听到秋的声音。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一起听听,秋的声音(各自读)
13、 秋的声音真的很美妙,这首诗也写得很优美,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跟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配乐读)
[设计意图:朗读升化感情,感受秋的来去匆匆、悄无声息,感受秋的美好、可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 法:启发引导、谈话交流
学 法:读读、想想、画画、说说。
教 具:各种声音的磁带、课文朗读磁带、旋律优美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录音激趣,谈话导入。
听到悦耳的音乐铃,大家都知道上课了。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完后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放音,指生说)
真好,能够听出这么多的声音,老师觉得你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秋天的声音.(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诗文,扫除障碍
听了课文感觉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吗?赶快轻轻打开语文书46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读)
三、再读诗文,寻找声音
1、分小节读文
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这样吧.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我去听一听吗?哪谁先来读第一小节.(生读)
你读得很正确流利,真了不起.谁能像他那样带我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节)
你们读的都很认真,我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哪些孩子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这样吧.愿意读的孩子咱们一起来(齐读)
2、找写声音的词
"听听,我们听到秋天的声音."你听到秋的声音了吗?你真的听到了吗?我可没听出来.你能告诉我吗?用你喜欢的符号到课文中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标出来.(学生找标词)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
一口气找出了这么多.其它同学找到了吗?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哪一节,再去读一读(生读)
四、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刷刷”一节
好,哪些孩子喜欢“刷刷”。我请个孩子来读。其余孩子认真听(把你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达出来)。生读。
我感受到了“刷刷”这是快乐的树叶。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
你还感受到什么?
2、品读“蛐蛐”一节
在秋天里,在草丛中,在树叶下,蟋蟀正在一声声地叫着呢。让我们一起来侧耳倾听吧。(放音)
哪个组的孩子能够把优美动听的蟋蟀叫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我们?(一组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读第二节)
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只蟋蟀,我藏在石缝下,躲在树叶中,唱着一首又一首小曲。小蟋蟀会唱些什么呢?(生说)
是啊。小蟋蟀唱的多动听呀。带着各自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这节。
3、品读第三节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叮咛呢?(指名说)
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爱护,那大雁对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什么话呢?(生说)
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4、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说)是啊!面对丰收,人们怎能不高兴?怎能不乐开怀呢?看你笑起来了,你也笑起来了,来我们一起高兴地走入这丰收的田野。(齐读第三节后一句)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感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老师陶醉,想想看,秋天还有那些声音呢?(生说)秋的声音实在是太丰富了,你能仿照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说说吗?(生说)。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3、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4、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自助作业,升华情感
孩子你们的耳朵实在是太灵敏了,听出了那么多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实在太美妙了。这样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份自助餐作业,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完成(出示作业)配乐练习
1、爱诵读的你们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秋天的声音。
哪个选的是第一个练习(开始来读)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觉你们特别喜欢这句话,如果你们能把它们背下来就好了。
从你们的汇报中让我感受到了咱们班的孩子毫不逊色于作者,不仅仅是指刚才写的诗,更重要的是你们和作者一样,是用手、用口、用心描绘着美好的秋天,祝愿大家秋天快乐。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4】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五、资料袋
蟋蟀:在北美洲,已记载的蟋蟀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学家对有多少种蟋蟀还有争议。一般而言,蟋蟀大约一英寸长,有强壮的后腿和长的触角。他们有翅膀,但是很少飞行。他们是优秀的跳远能手,使用腿是逃离捕食者的本能反应。夏秋之末,一个雌蟋蟀能在土壤中下300个左右的卵。有些卵越冬后能成功地变成蛹或者成虫。有些卵则要到春天才孵化。一岁的蟋蟀是珍品。蟋蟀什么东西都吃。他们吃植物、死的昆虫、种籽、皮革、纸张和旧布(特别是被食物或者汗水浸渍的衣服)。他们特别喜爱羊毛和丝绸。在古代中国和日本,蟋蟀因为其美妙的旋律而被视为宠物。蟋蟀被誉为会唱歌的昆虫。人们把蟋蟀放在卧室中,这样在晚上就能听到小夜曲。有钱人把它放在金笼子里,不富裕的人就用树木和竹子做的笼子代替。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5】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二、听听,秋的声音
师: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秋天的样子。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秋天到了————
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可以说( )的秋天(金色的,丰收的,收获的,凉爽的,硕果累累的,美好的,美丽的)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三、读读,秋的声音
1.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自己查字典)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2.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歌韵”
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情况。
[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3.选读。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生:第一节可以要读得快活一些,因为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落下时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认为可以读出一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生:第二节读得太好了,让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蛐蛐”“蛐蛐”,实在太好听了。
生:读大雁的这句话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因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读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4.演读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哦”
一阵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
5.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四、说说,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五、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 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
12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⑴
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⑵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⑴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⑵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8】
一、情境引入,构建阅读话题
1. 师:同学们,金秋时节,景色宜人,秋,犹如一位拿着青罗小扇的姑娘,温柔地,轻轻地,扇啊扇,扇出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现在,就让我们成为画中人,来赏赏秋景好吗?(伴随音乐,画面,师轻缘地把学生引入这种情境。)
2. 赏了秋,你能用平时积累的写秋的好词来赞赞秋吗?(学生说秋词)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汇集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的声音,去品位浓浓的秋意。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3. 谁来念念课题(轻柔),美美地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领略字正腔圆
1.同学们,秋的声音就藏在我们课文的小诗里,这首小诗写得可生动活泼了,杨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想读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46页,我们轻轻读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
2.现在请你们走进诗歌,先把诗歌读通,读顺,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诗歌)
3.刚才,同学们都和诗歌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读得不亦乐乎,老师这有个词-----掠过 (板书)同学读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快速地飞过。要求做个手势)
4.来,现在我要来检查一下,看看谁把诗歌读得字正圆腔。我该请几位同学分节读那?(指名分节朗读,随机正音。最后一段一起读。)
三、自主品位,感受美妙动听
1.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你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了吗?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拿起笔,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把秋的声音划出来。
2.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板书: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3.这些秋声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读,品品,边读边加以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
预设:A.生:我最喜欢的声音是刷刷,我要读第一小节
1) 哦,说说理由。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黄叶瓢瓢,和大树告别,你觉的很美,那么就把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2) 还有谁也喜欢读这一段,接着汇报想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黄叶飘落,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这样的画面。读出不舍。你们感受到了吗?一起读读,读出不舍。
3) 不舍中,黄叶会怎么和树妈妈道别呢?(看图)
4) 想像力多美,它让我们充满智慧,来,让我们再一次聆听黄叶刷刷的话音。看屏幕读
B生读第二节
1)想到什么?这又是一首离别的歌!蛐蛐,蛐蛐,秋风这中,小小的蟋蟀会怎么唱那?(我的朋友们,明年夏天我还会来,还会举行个人演唱会。。。。。。
阳台,我的家园,今秋一别,来年再会。)
2)想得真美,谁来展示一下蟋蟀动听的歌喉。(学生多形式展示读)
师:秋天,好一座音乐厅,让我们继续听听秋的声音。
3)(看图)读吧,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让蛐蛐的歌声响起。。。。。。(男女生)
C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读第三节
1) 预设:生我喜欢大雁的叮咛声,我想到了,大雁在蓝天上飞翔,把叮咛送给别人。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来读读吧。叮咛指什么?大雁把叮咛送给谁?白云吗?)不,送给很多人,从撒下可以看出。如何叮咛?感受读,赛读。
2) 读第三四行,喜欢这两行是吗?读读。听到了丰收的歌吟。仿佛看到了什么?(稻子,麦子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和麦穗,沉甸甸的,压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好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谣)这歌谁在唱那?(秋风,稻穗,麦穗,农民伯伯)(看图)把喜悦送到字里行间,读一读。。。个别读,小组读,起读。
4. 是啊,刷刷,蛐蛐,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走进秋,我们仿佛走进一个辽阔的音乐厅,读第四节。(出示课件)来,大声地告诉别人吧。读第四小节,感受到音乐厅的辽阔了吗?
5. 是啊!这音乐厅是多么辽阔啊,这曲子又是多么美妙动听啊,(板)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声音吧。
(配乐朗读课文一至四节。)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9】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
二、读 通
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设计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
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 懂
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 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
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 暖暖的叮咛”是指-----
“丰收的歌吟”是指-----
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美 读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1-3节,找找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3、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请你读读那一节。想把诗歌读得美美的,我们可有小妙招,“读中想画面”。(生自由练习)
4、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声音吗?(学生说)我最喜欢黄叶的声音。每到秋天,树上的叶子有的枯了,有的黄了,有的依然绿着,每当秋风吹来,这些树叶混合在一起,有的随风舞动,有的纷纷飘落,发出悦耳的刷刷声,真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我们来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好吗?(学生说后)师:真有意思!我们来读读罢!
5、你还喜欢什么声音呢?请你读一读,真美,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瞧,蟋蟀正在跟阳台告别呢,它会跟阳台说什么呢?是呀,这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优美歌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6、喜欢大雁和秋风的声音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谁想读?
7、 叮咛?什么是叮咛呢?上学时妈妈会如何叮咛你?(这叮咛里包含了妈妈对你的爱,所以这叮咛是暖暖的,那大雁会叮咛谁,会叮咛些什么呢?)
8、你想得真好,相信你读得一定很美。
稻子成熟了,秋风该多高兴呀,他会掀滚滚稻浪,骄傲地说:——
咱们男生当大雁女生当秋风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动听。
9、你们读得真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节。
10、由于我们的用心聆听,我们听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就像一个音乐厅,让我们去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
秋的声音在……在……在……在……,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 。
五、拓 展
1、是啊!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模仿1、2节的样子,也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写一些吧!
2、小朋友们今天听到了秋的声音,还记录下了这美妙的瞬间,开心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六、作业小超市
1、仿写1、2节
2、画秋。
3、愿意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一背。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0】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二、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四、教学过程: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
(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
(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1】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中的一些声响,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王老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
一、展开想像,让诗歌丰厚起来
由于诗歌的语言很精炼,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去描绘诗中的意境,王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比如在理解黄叶告别大树的时候,王老师这样问学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黄叶轻轻地、慢慢地从枝头飘落,就像跳舞一样。学生的回答既形象,又充满了动感。特别是在理解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时,学生从丰收的歌吟里想像到:那里有农民伯伯的笑声,散发着阵阵香气,还有农民伯伯的汗水,小朋友们的欢笑声,小朋友们吃果子的声音这时,王老师巧妙地问道:小朋友们还会说些什么呢?爷爷,这果子真好吃!学生的回答是那样天真,而老师更是机智地抓住了话尾,说:哦,这是赞美声。
另外,王老师还在学习了五、六小节之后,问学生:除了这些声音,你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一个个小动物仿佛就浮现在他们的眼前,于是,小喜鹊、小蚂蚁、小青蛙、小蜜蜂都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为美丽的秋天唱起了赞美的歌韵,也使课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想像不仅活跃了课堂,更让诗歌变得丰厚起来。
二、耐心等待,让问题明朗起来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始终是那样的兴致盎然,而在理解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时,对暖暖的叮咛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开始,有学生说:那是因为大雁飞在天空,离太阳很近,太阳光照着很暖,所以是暖暖的叮咛。王老师马上意识到不对了,连忙说:它会叮咛些什么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哦哦,好,好,我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要的答案,但王老师并没有着急,继续耐心地引导学生:什么样的叮咛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呢?学生似乎还是不太理解,一个说:它们会说明年我们还会回来的,你们要等着我们。看来,学生对叮咛的意思还是没有理解。于是,王老师问学生:叮咛也叫什么?叮嘱!一个学生插嘴道。是的,叮咛和叮嘱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那你知道大雁会叮咛些什么吗?一个学生说:它会提醒小动物们该做窝了,因为冬天快要来了。它让小朋友们多穿点衣服,小心感冒。它叫小松鼠多找些松果,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它让小青蛙快点挖洞。因为学生了解了叮咛的意思,回答也就精彩了。是呀,这些都是暖暖的叮咛。
我觉得王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不急不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等待学生精彩的发言,就像春天等待花开的刹那,是那样美好,那样沁人心脾。有时候,我们就应该拥有这种等待花开的耐心和信心,只要我们给学生机会,他们一定能还我们一个精彩。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精心预设,让课堂高效起来
在今天的课中,我觉得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
1、词语的认读:王老师出示词语后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指名分行读,这些都没有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接着,王老师就让学生开小火车读,这时问题就来了,连着有三个学生读音不准,使小火车卡住了,显然学生对这些词语还是感到了生疏。然后,王老师把读音比较难的几个词语带读了一遍再开小火车,比前一次明显顺畅多了。所以,我觉得在指名读之后可以让学生齐读一遍,这样可以帮助程度稍差的孩子熟练起来,最后开小火车的话,可能读词语的节奏更有层次感。
2、延伸拓展:在学完全诗后,王老师让学生说说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仅仅说出了小动物的名字,而没有展开,我觉得可以模仿课文中的某一小节来说,学着做做小诗人。当然,假如时间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写上一段啊。
不过,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如有不当,请王老师谅解!
另外,王老师的亲切、温柔给人一种舒适感,迅速而漂亮的板书让人心生羡慕,从容不迫的教态预示着成熟。正像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王老师今天的引领不就像是火种吗?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带领学生感受了诗中浓浓的秋情,给我们带来了一堂较为精彩的家常课。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12、听听,秋的声音(阅读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不仅带来了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奇妙的声音,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三、品读想象,交流体会
1、自由读1~3节。思考:诗人听到了秋天什么声音?
2、交流、小结。
3、开展想象活动,出示小黑板:
大树抖拌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 ”
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4、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评议,教师小结。
四、学习4~6节
五、朗读全诗,并指导有感地读
六、自由读,并试着背
七、想像创作
1、引导:秋的声音令人暇想,令人陶醉,我们也来仿照课文第二、三节,也来作一节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修改。
八、作业
朗读并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落地
蟋蟀→冬眠
大雁→南飞
田野→丰收
【课后小记】
多数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诗的味道。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也作出了几首不能称作诗的“诗”。
如果课前能找来一些录有秋的声音的录音带,效果会更好。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授完后,自感效果还算可以,成功之处是指导学生做了几节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不足之处是没找来秋的声音的录音带,没有及时给学生补充有关蟋蟀的资料,只告诉了学生它的土名,这样,不利于学生展开想象,以后在这方面我要注意,课前准备充足。
现将本课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所做的小诗歌附上:
听听,
秋的声音,
花枝扭扭腰身,
“沙沙”,
是和花瓣告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蝉振动翅膀,
“知了,知了”。
是和大树告别的歌韵。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3】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体验性目标: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结果性目标: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的录音带。
2、音乐磁带:《秋天私语》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式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
3、解决学生不懂的字词。
4、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P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播放声响录音带,说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3、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吗?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可以几个小伙伴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作业设计:
1、为自己课堂中作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画面、歌曲等。
板书设计: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大雁
秋风
教后随感:《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展开想象,游戏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品读想象,体会交流;4、仿写诗歌,积淀语言;5、品读体会,升华情感。通过这节课的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被充分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4】
听听,秋的声音(2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二
江苏无锡费丽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力课件(经典5篇)
据我所知,各位教师在授课时都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所编制的教案课件。只有事先准备充分,才能够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我非常用心地创作了一份“听力课件”教案课件,相信它会令您满意,只供您在学习和工作中参考使用!
听力课件 篇1
第一单元听力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第三单元听力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尤其那浓浓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庐山的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庐山的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白马,一会儿又变成了漂浮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怎能不使人流连忘返?
第五单元听力
简单是一种方法
橄榄树嘲笑无花果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橄榄树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橄榄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无花果树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无花果树安然无恙。
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而且往往会为生存带来麻烦或灾难。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
第七单元听力
每年五月二日,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居民总要庆祝这个州特有的节日--诚实节,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八岁的男孩子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五岁时,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在埃默纽八岁时的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的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里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的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继父继母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这样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埃默纽被活活打死了,市政府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
听力课件 篇2
一、精心设计听前活动,引入听力情境,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听前活动是听力教学的暖身活动,在听前学生先阅读听力材料,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集中听的注意力,同时扫除即将听到的语言材料中的难点,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精心设计听力课的导入是上好听力课的前提。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以听力材料的内容着手,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
(1)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导入。
在学生正式听录音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听的状态,初步感受听力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他们对由画面内容引起的猜测、联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通过教师层层有启发性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表达。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画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可以得到互补。如教师要求学生听一个主题为 “Rules around us”时,听前活动就可设计为:
Task One: Talk about the signs:
教师出示各种在不同场合可以见到的标志如“禁止吸烟”、“不准入内”、“严禁跳水”、“不准停车”等标志,提问学生:
1. Where can you see these signs?
2. Do you know what these signs mean?
3. What must we do or mustn’t do when we see these signs?
通过对这些图片的讨论,学生对与主题有关的重要语言结构和内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Task Two: Talk about the places:
画面出现学生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的场景。如学校食堂、图书馆、马路车站、居住小区等,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讨论。
what are the things you must do or you mustn’t do in these places?
听前活动的设计既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在Think and share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听前活动的开展为听时环节的顺利开展无论在学生的心理上,还是语言知识上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又如在为学生引入 “famous persons”这一主题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或画面显示学生非常熟悉和崇拜的人物如歌星、影星、运动明星等。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基础上,聚焦某一人物。比如要让学生听一段介绍有关篮球明星姚明的文章。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篮球比赛的画面。然后教师可提问 “Do you like watching/playing basketball?” “Who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watch basketball match?”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Yao Ming?”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m?” 在画面的帮助下,教师设计有启发、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渐渐进入听力的主题。
(2)利用学生背景知识导入。
学生进入课堂时,都是有备而来的。他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都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新的知识,更多的经验。还是以“Rules around us”为例,听前教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班级公约说起,要求学生讨论已有的班规。或调整或修改或补充。使学生明白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遵守各项班级制度。继而由此话题展开讨论Are there any rules around you? What are they? 此时学生会把自己所知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同时他们更渴望从课堂中获得更多。学生的背景知识被激活,学习的欲望也就因此而被点燃。教师要趁机组织好下面的新授环节,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
(3) 通过表演导入
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如在让学生听 “seeing a doctor”这一主题时,听前活动就可以设计让学生表演各种不同的病状,如头痛,牙疼,胃痛等。当表演的学生通过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表现出各种病症时,其他同学会被表演学生的滑稽像所逗乐,同时教师通过提问“What’s wrong with him?”学生就复习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表示病症的词汇,如toothache ,sore throat, headache等。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生病了要去看医生,需要打针、吃药。或者同学病了,我们要多关心他,要给他一些建议,或者他生病了,我也要多加注意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所以,这一活动的设计为下面听力活动的开展作好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准备。学生在进入听时活动环节中就会少遇一些障碍,多一份自信。
(4) 通过游戏引入
英语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数字表示不同意思的情况。如数字表示日期、表示数量、表示价格、表示时间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反应不过来。如果平时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听到数字时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听力任务时出现较多用数字表达意思的情况,教师就应在听前活动中设计热身练习。这里可以通过做不同的游戏来刺激学生对数字的反应。如训练学生对数字表示时间的反应时,教师就可准备一个钟面,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也可在黑板上画几个钟面,教师报出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教师还 组织类似智力抢答的游戏。如教师说“It’s half past eight, but Tom’s watch is five minutes fast/slow. What time is it by Tom’s watch? 或 “It’s half past eight. The class will be over in ten minutes. What time is it now?”教师设计多种情况让学生积极操练有关时间的加减换算,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反应的灵活性。从而缓解了学生在听到数字时紧张、焦虑的心理。
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听力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听时活动。
听中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不同形式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获取事实、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听的习惯,积累听的方法,锻炼听的心理,完善听的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听的能力。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循序渐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份成功的体验。
在听“Rules around us”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几种活动让学生在听时完成任务。
Task One: Listen to two students talking about signs. Number the signs that are talking about。(磁带录音)(图片插入)
A: Look at these signs what do you think they mean?
B: Well, this one means don’t throw rubbish on the ground. I think they use it in parks. A: What do you think this one means?
B: I think that’s to stop people throwing things out of windows. You sometimes see it on housing estates.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边为表示该标志的图片编上序号。当这一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利用现有的图片向学生提问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快速反应练习。即教师说出某一标志的意思,要学生快速指出是哪一图片。如“which sign means no passing? Which sign means you don’t throw the rubbish on the ground.等。在对话材料中还出现哪里能见到这些标志,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当然在听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令,以便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关键的内容。如第一遍学生有意注意每一标志的具体意思,而第二遍则更注意这些标志出现的地方。在第二遍听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口头提问“Where can you find this sign?”.总之,教师要事先对学生所要听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材料中的难点是什么? 重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还能设计什么活动?使得每一份材料都能得到充分的使用。
Task Two: Two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some places. Listen to their dialogu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磁带录音)
A: What are some of the regulations on the underground?
B: Well, I know you’re not allowed to eat or drink on the underground.
A: Yes. That’s right. They have that sign which says you mustn’t eat or drink.
B: Oh, and I know another one. You should let people get off the train before you get on. A: Let people get off the train before you get on. That’s a good idea.
听完对话以后,教师等待学生完成练习。
You mustn’t ____________ or_______________. You should let people _____________before you get on. 校对完学生的练习之后,教师更应启发学生谈论更多乘地铁需要遵守的规则。教师可以说 “we mustn’t ear or drink. And we should let people get off before we get on when we take an underground train. Then what else must or mustn’t be done on underground?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更多乘地铁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关注生活。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场所供学生在课余讨论。为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还可组织猜一猜活动。如这里教师可把活动设计为:one says people must or must not do in a certain place and the others guess what place he/she is talking about.
Task Three: Eight students in the picture are breaking library rules. Listen to the librarian talking about the rules and number the students who are breaking rules. .(磁带录音)(图片插入)
(1) Oh, I can see students cutting something out of one of the books. That’s very bad. We have a rule against that.
(2)what’s that students doing with a bag in the library? Bags aren’t allowed.
(3) Is that student playing cards over there? That’s against the rules. The library is a place for reading and studying---not for playing cards.
这一练习因为有图片的辅助,因而不难完成任务。重要的还是如何运用现成的材料继续开展积极的活动。如根据图片教师可以提问 “what is he/she doing? What should he/she do or not do?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也有、可以播放一段事先拍摄的关于人们违规现象的录象,要求学生指出Who is breaking the rule? What should he/he do ?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操练运用了语言,又让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Task Four: An English teacher has decided to introduce some new rules in her clas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new rules. .(磁带录音)
If Mrs Li arrives late for cla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who get an A for a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who make no grammar mistakes in a composi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who arrive late for cla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who forget to do homewor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l, everyone, I’ve decided to introduce some new class rules. Firstly, I’m sorry I’ve arrived late so often this term. If I arrive late again, there’ll be no homework that day. Is that fair? Now, I’ve decided to give a special reward to students who get an A for a test .anyone who gets an A on a test will get a piece of cake. And I want to see some more improvement in your composition too, so anyone who gives in a composition with no grammar mistakes will get two chocolates. I see that some of you are still arriving late for class. In future, anyone who arrives late for class will have to sing a song to the class. So if you don’t want to sing, don’t be late. And I don’t want anyone to forget their homework. In future, anyone who forgets to do their homework will have to learn a poem??
上述材料是一位英语教师对他课堂的新规定。听完之后学生不禁会羡慕别人有这么开明,民主的英语教师。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里想法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 如听了上述材料,作为英语教师对改进自己的课堂纪律和要求无动于衷的话,学生肯定会大失所望的。 因而,教师就应该因势诱导学生一起讨论制订更完善、更民主、更具人情味的英语课堂学习纪律。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会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规范自己随意的行为。对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语言实际、认知能力、年龄特点设计由易及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活动,在一环扣一环的环节设计中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其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决不是录音设备的操纵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教师要通过提问、观察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焦虑?信息接受是否困难?任务安排难易是否得当?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某一单词或句子结构、某一语法现象、某一文化差异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教师要调整策略。是应该停下来讲解,还是放慢听的速度或增加听的次数。听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听的过程更流畅,任务的完成更有效。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学生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听能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时先抓住关键,即主要大意。再听细节。让学生每听一遍都有新的任务,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听力课件 篇3
survey n. 调查;测验 add up 合计
upset adj. 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 vt. 使不安;使心烦 ignore vt. 不理睬;忽视 calm vt. & vi. (使)平静;(使)镇定 adj. 平静的;镇静的;沉着的 calm (…) down (使)平静下来;(使)镇定下来 have got to 不得不;必须
concern vt. (使)担忧;涉及;关系到 n. 担心;关注;(利害)关系 be concerned about ... 关心...;挂念... walk the dog 遛狗
loose adj. 松的;松开的 vet n. 兽医
go through 经历;经受
set down 记下;放下;登记 series n. 连续;系列
a series of ... 一连串的;一系列;一套 outdoors adv. 在户外;在野外 spellbind vt. 迷住;迷惑 on purpose 故意 in order to 为了…… dusk n. 黄昏;傍晚 at dusk 在黄昏时刻 thunder vi. 打雷;雷鸣 n. 雷;雷声
entire adj. 整个的;完全的;全部的 entirely adv. 完全地;全然地;整个地 power n. 能力;力量;权力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curtain n. 窗帘;门帘;幕布 dusty adj. 积满灰尘的
no longer / not … any longer 不再…… partner n. 伙伴;合作者;合伙人 settle vi. 安家;定居;停留 vt. 使定居;安排;解决 suffer vt. & vi. 遭受;忍受;经历 suffer from 遭受;患病 loneliness n. 孤单;寂寞 highway n. 公路;大路
recover vi. & vt. 痊愈;恢复;重新获得 get/be tired of ... 对……厌烦
pack vi. & vt. 捆扎;包装;打行李 n. 小包;包裹
pack (sth) up 将(东西)装箱打包 suitcase n. 手提箱;衣箱 overcoat n. 大衣;外套 teenager n. 十几岁的青少年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进展 gossip vi. & n. 闲话;闲谈 fall in love 相爱;爱上
exactly adv. 确实如此;正是;确切地 disagree vi. 不同意
grateful adj. 感激的;表示谢意的 dislike n. & vt. 不喜欢;厌恶 join in 参加;加入
tip n. 揭示;技巧;尖;尖端;小费 vt. 倾斜;翻倒
secondly adv. 第二;其次 swap vt. 交换
item n. 项目;条款
Unit 2
subway n. 地下人行道;地铁 elevator n. 电梯;升降机
petrol n. 汽油(=gasoline) gas n. 汽油;气体;煤气;毒气
official adj. 官方的;正式的;公务的 voyage n. 航行;航海 conquer vt. 征服;占领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native adj. 本国的;本地的 n. 本地人;本国人 come up 走近;上来;提出
apartment n. 公寓住宅;单元住宅 actually adv. 实际上;事实上 base vt. 以…为根据
n. 基部;基地;基础 at present 现在;目前
gradual adj. 逐渐的;逐步的 gradually adv. 逐渐地;逐步地 enrich vt. 使富裕;充实;改善 vocabulary n. 词汇;词汇量;词表 make use of ... 利用;使用 spelling n. 拼写;拼法
latter adj. 较后的;后半的;(两者中)后者的 identity n. 本身;本体;身份 fluent adj. 流利的;流畅的
听力课件 篇4
主题: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种趋势被称作全球化。
全球化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论是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方面。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全球化的一个核心是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全球化通过市场繁荣起来,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反过来使得全球化有更长远的发展。
二是国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随着市场的繁荣,国家的地位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在一些经济力量已经超越很多国家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集团手中,国家的地位不如过去,没有实际掌控力。
三是技术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的体现,而这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充分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现在技术更快速的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世界。
除此之外,全球化不仅仅是商业、贸易和经济层面上的事情。其对于文化的传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已经将传统文化扩散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前沿科技更让人们开放视野,更易获取知识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的传播也不再受国界限制。
当然全球化也会面临困难。其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市场上的利益格局更加激烈竞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全球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正视其中的问题和风险,更好的解决和控制全球化的副作用,以实现全球化的真正意义。
总的来说,全球化带给我们世界的开放与交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世界。也让我们更好的看到了一个真正融合的未来。
听力课件 篇5
作为雅思考试的四项中的一项,听力部分是很多考生最担心的部分之一。针对这一情况,许多雅思培训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听力课件,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听力考试。本篇文章将围绕“雅思听力课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听力课件的必要性、如何有效地利用听力课件以及听力课件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1. 雅思听力课件的必要性
首先来说,雅思听力考试是以英语基础来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的听力理解能力的,因此,熟悉英语听力测验规律以及采取正确的听力策略非常重要。听力课件正是出于这一目的而开发的,配有各种听力测试样例,优化视频制作,让考生体验到更加切实的听力考试过程。通过学习听力课件,可以让考生感受听力考试的紧张氛围,并且熟悉具体的听力考试形式,使得考生更适应实际情况。
最重要的,听力课件在练习英语听力学习和提高实战应用的阶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通过听力课件的学习,不仅可以熟悉各个场景下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方面的变化,还可以提高听力技巧和熟悉具体的考试形式。在听力考试中,考生可以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视听感知和细节分析等技巧,使得考生全面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
此外,雅思听力课件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指导作用,还可以在听力测试中验证考生听力水平,评估听力能力,为最终考试做好准备。
2. 如何有效地利用听力课件
在使用听力课件的过程中,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听音频,观看课件之前,需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学生们进行心理预测为到这些方面提高自制力和自信操作的。另外,在听力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复杂场景的模拟演示、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听力技能,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案。
(2)听力课件应该尽可能模拟实际考试,考生需要在这一环节里实际反映出动态的听力能力。因此,考生需培养专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跟读说英语影响了听力中发音的正确抓准,期待的效果就不会达到预期。
(3)还应加强与听力课件有关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和语感表达。听力课件应加入相关的单复数、时态、语态、句式、连词学习,以培养考生理解句子结构的综合能力。
3. 听力课件可能存在的问题
听力课件虽然拥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应私人化需求不足,与实际考试不够契合。即使它们具有模拟考试能力并包含具体场景,但是考生仍然需要实际的加强和优化,以积极地适应实际的考试局面。
(2)缺乏实际操作培训。听力课件存在的缺点之一是无法在真实环境中给考生留下充分的测试时间。考生可能需要在考场内实际操作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3)对于课程设置不甚理想。有一部分学生发现,在课程设置中,听力课件内容与实际考试情况未必完全一致,或者缺乏针对性的单词、句子等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考试步骤感到困惑。
总之,听力课件对于提高听力能力、积累听力材料以及实际应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方面非常有帮助,但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听力水平仍然需要依靠语言习得、环境熏陶、学习方法和时间的共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