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光的折射教案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3

光的折射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光的折射教案五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光的折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光的反射】

1.课前练习

2.课前提问

【新课导入】

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

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

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概念

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

小组实验1

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标上相应的字母。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

小组实验2:

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三、光路可逆

模仿光的反射现象。

四、课堂练习

(甲、乙、丙三位同学板演)

五、光的折射应用以及活动

1.解释”刺鱼“失败原因。

a.让个别学生往更深的位置刺”鱼“。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动画,得出”鱼“的位置变浅了的结论。

2.水池变浅。

3.硬币再现。

光的折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知道光路可逆

【导学过程】

1 知识回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

2 演示实验

⑴在空玻璃杯的内壁(侧壁中部)做一个标记,用激光发出的光斜射到标记处(让标记点正对着学生),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杯和激光笔不动,向玻璃杯里加满水,激光笔发出的光还照在标记处吗?

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一、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

活动1: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写出你的发现:

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总结一: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 与 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通过玻璃砖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⑷将光具盘的上半部分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在光具盘上半部分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3.在实验中你还有其他发现吗?请简要记录在下面:

总结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

三、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活动3:解释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的原因。

请思考讨论:

1.如图所示,筷子上A点的光是从 (介质)射入 (介质)而进入人眼的。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2.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3.人们逆着光线看过去,感觉光线好似来自A点还是A1点?为什么?

4.筷子在水中的其他各点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起来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 折起了。

总结:所以,人们看水里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要 (深或浅)

猜想:人站在水里看岸上的物体要比实际的物体如何?(注意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xx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篇4】

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3、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

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本课内容:通过展示光导纤维灯和海市蜃楼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进行本课内容:

(1)复习准备: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介质间的关系

光从空气入玻璃和从玻璃入空气的区别: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间的关系,为引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做知识上的准备

(2)新课教学:

说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

从光从玻璃入空气的现象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和课件演示全反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重点突出临界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学生推导运算临界角的计算公式:sinC?1n

进行一个小练习:光通过平行玻璃砖时的光路分析;有没有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识应用:利用课件来演示。解释现象: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

(3)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光的折射教案【篇5】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折射指的是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其核心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已经学过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本节课的内容光的折射指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还与后面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实验探究法、分析法、作图法等方法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目标解析: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就是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光路的可逆性来理解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因为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有利于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讲解:

(一)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传播路径。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4.交流实验结果

各组画出观察到的光传播路径。

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5.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论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探究2 想想议议: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结论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4:光从水(玻璃)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动画重现实验过程,增强形象刺激。

启发学生记忆:把结论1和结论4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情况联系起来,可得到什么样的规律。[快远慢近,即在发生折射时,在传播得快的介质(空气)中是远离法线,在传播得慢的介质(水或玻璃)中是靠近法线。]

(二)光的折射知识应用

1.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播放动画)

2.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像。

3.教师提出:有的同学喜欢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同学们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后,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4.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从报纸报道上知道海市蜃楼的现象,从电视上看到海市蜃楼,从科普读物上知道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是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

光的折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演示:

烧杯,筷子,水,硬币,挂图

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教学过程

(一) 什么叫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二) 探究规律 (通过画光路图解释)

1.观察光路图(挂图)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光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①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②让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③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三) 应用和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渔民叉鱼时,总是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2)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

(3)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

(四) 画折射光线的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 给出入射光线画折射光线,给出折射光线画入射光线。

(五) 课堂练习(见小黑板)

课堂小结:

1. 知道什么是光折射现象及规律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 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教案【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 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3.通过对“筷子弯折”等自然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虽然本节课的内容较前面学习的内容在难度上有了增加,但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光现象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认识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台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来源:1.光的折射

规律。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光的折射教案【篇8】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视频播放:魔术硬币重现。(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视频播放:三日同辉

视频播放:海市蜃楼

课件播放:露珠中的花朵,奇异的倒彩红景观,四日同辉,海市蜃楼图片

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顺其自然的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和图片,展开想象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教师活动:

录像演示: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光的行进方向的改变。

提示学生光在发生折射的同时在界面处同时存在反射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并思考得出什么是光的折射。

2、几个相关概念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界面 法线 入射光线 入射角 折射光线 折射角

提示学生类比光的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定义,来理解折射教师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学生活动:

类比光的反射,理解并掌握这几个即将用到的概念。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活动:

(1)提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类比光的反射定律,启发学生思考折射规律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

提出探究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介绍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等问题。

(4)鼓励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合作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现象和实验的结果,是否有新的发现,积极赞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索是难能可贵的,激发他们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动手探究实验,并完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光从水或玻璃摄入空气中两种情况。光路图、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的行进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如何变化以及光垂直射入介质表面的现象等。

(2)大胆表达本小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得到的结论。

教师活动:

在黑板上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指出当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学生活动:

类比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并掌握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4、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师活动:

(1)实物投影演示:插入水中的筷子向水面弯折。画图解释为什么筷子看上去会向水面弯折。

(2)课件展示诗句,其中一句潭清疑水浅的含义。画图解释为何水清时看到的`池底比实际位置要浅。适时的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出示渔民河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自己画图解释渔民应该如何叉中水中的鱼。

实物投影:学生画的图,让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

(1)看教师画图并思考

(2)自己画图解释以该如何才能叉到鱼。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变高,并画光路图。

三、小结

学生和教师一起回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谈收获与体会

四、课堂练习与反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四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2、几个概念

3、光的折射规律

4、解释现象

课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这一教学设计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数据。

再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光折射时有哪些规律,由某一小组代表在班级上进行成果展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通过其他组学生的不断完善: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可逆。

这里学生能很好地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一个正确、完整的“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老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此只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用口说,用耳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亲自感受获得知识的喜乐,体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的过程。

学习了光折射规律后,设计一道画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进行检测与巩固,利用光路图解释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了”的现象,并就此光路图进行知识拓展:渔民用叉子叉鱼时,为什么要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为什么会出现潭清疑水浅?“水浅”骗了人的眼睛对游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光的折射教案【篇9】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折射指的是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其核心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已经学过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本节课的内容光的折射指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还与后面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实验探究法、分析法、作图法等方法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目标解析: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就是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光路的可逆性来理解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因为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有利于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讲解:

(一)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传播路径。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4.交流实验结果

各组画出观察到的光传播路径。

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5.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论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探究2 想想议议: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结论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4:光从水(玻璃)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动画重现实验过程,增强形象刺激。

启发学生记忆:把结论1和结论4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情况联系起来,可得到什么样的规律。[快远慢近,即在发生折射时,在传播得快的介质(空气)中是远离法线,在传播得慢的介质(水或玻璃)中是靠近法线。]

(二)光的折射知识应用

1.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播放动画)

2.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像。

3.教师提出:有的同学喜欢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同学们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后,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4.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从报纸报道上知道海市蜃楼的现象,从电视上看到海市蜃楼,从科普读物上知道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是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

光的折射教案【篇10】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光的折射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线发生折射的条件。

2、通过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知识回顾

光在沿直线传播;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基本概念: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一种特殊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度。

(4)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四)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到的是筷子的(实或虚)像;为什么会向上弯折?

(2)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只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这种“一笔三折”,也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3)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4)阅读课本内容,简述海市蜃楼的形成。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④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⑤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2。解释现象: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是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

如:筷子变弯、池水变浅、叉鱼、碗中硬币等现象。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5、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选做题

6、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和折射角θ。

7、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是玻璃。

幼儿园教案《光的折射教案五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光的折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光的折射课件11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光的折射课件”,相信您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编写优质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撰写教案课件。教案是确保课堂教学完整性的前提条件。...
    2023-07-11 阅读全文
  •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光的折射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光的折射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课件-图...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光的反射教案合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光的反射教案合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重点和难点:...
    2023-07-0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
    2020-11-13 阅读全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光的折射课件”,相信您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编写优质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撰写教案课件。教案是确保课堂教学完整性的前提条件。...

2023-07-11 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活动光的折射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

2021-05-0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课件-图...

2020-11-04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光的反射教案合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重点和难点:...

2023-07-0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

2020-11-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