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西柏坡观后感精品

发布时间:2023-09-08

西柏坡观后感。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写作文的经验,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特定时间的内心成长和感动。好的作文体现一种情怀,你记得哪些作文是让你久久不忘的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柏坡观后感精品”,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西柏坡观后感【篇1】

观《走出西柏坡》有感

生活在21世纪,我们无疑是幸福的一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满足了我们生存和精神的需要,这都是革命前辈们努力探索的结果。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条路充满荆棘和坎坷。革命先辈们一步步热泪盈眶地走出来,为我们的后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走出西柏坡》这部革命历史影片再现了50年前的风云际会,使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从战争向经济建设这一重大转折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看到了革命先烈中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所做的不懈探索及努力,以及最后七届二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耿涛和马宝山,两位共产党人。尤其是耿涛和马宝山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经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建设中充满了重重困难,如在当时情况下城市建设人才的严重缺乏,革命人士在城市建设中思想的保守死板,革命人士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以及资产阶级的无形诱惑等等。

影片中,我们将对战斗英雄马宝山的最终结局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奈,这是中国城市建设中一大部分革命者生活的缩影。看过影片我们难道能说马宝山同志不热爱祖国吗?不热爱劳苦大众吗?

不是一位革命英雄吗?不容置疑的是马宝山是一位当真无愧的革命英雄。在沈阳面临敌军袭击时,为了沈阳,马宝山等人浴血奋战,不惧爆炸的危险将油罐车推离沈阳发电厂,拯救了整个沈阳;在攻打天津时,不把自己的枪伤放在心上;在面对一批批剥削工人的资本家时,马宝山严厉痛斥资本家,为工人们出头;最后为了弥补所犯下的错误,击杀背叛者,在牢里深深忏悔等等。

从这里面的每一个点,我们都可以看到马宝山是一个为国为民的革命党人。但我们不能否认,马宝山有很多缺点。一方面是无组织、无纪律。

影片开头,我们可以看到,马宝山抢劫沈阳电厂的粮食,是因为士兵两天不吃饭,不顾后果,这充分体现了马宝山的组织混乱和违纪。用电影中的原话他就是一个“军痞”。另一方面,做事鲁莽,违背原则,轻信敌人。

致使自己被宋学仁的二姨太张淑芬的诱惑,着了张淑芬的道,最终害死了队友,丢了贷款,铸成了大错。

而耿涛却恰恰和马宝山相反。耿涛是毛主席身边的一名警官,他后来接受了一些训练,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可以说,耿涛是一位博学、豁达的建设型人才。在攻打天津后,耿涛接到了建设天津城市的任务,但在城市建设中却面临着怎样对待资本家,如何快速进行城市建设等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耿涛制定了“养鸡生蛋”的方针,打算与资本家进行合作,然而在投票表决方面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但他并未妥帖,最后落实对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使得天津快速恢复建设,最后在面对恩人大哥马宝山的事情,耿涛也顿悟了,并没有向毛主席求情,坚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原则和立场。通过二者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以马宝山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虽然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献血,却站在全国人民的立场上做事。然而,城市建设并没有攻城略地那么简单,只是持枪前进。城市建设需要耿涛这样的城市建设人才,坚持党的领导,遵守组织纪律,沉着自立,思想灵活,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

在影片的最后,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的那句话“我们的许多同志在枪林弹雨中走了过来,却被敌人的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倒了”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极其深刻教育和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建设中,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共产党员,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充实了自己的私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腐败的分化。作为一个诚实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坚定信念,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加强党性休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宝贵。

西柏坡观后感【篇2】

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后,我们来到离这里不远的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望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进入纪念馆,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

“光荣的平山”。这里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

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摘要介绍了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事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活动

“决战前夕”。介绍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四、五、六展厅:“大决战”。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

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七展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

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展示了各级党政军领导和社会名流参观西柏坡的历史照片。

告别西柏坡我们不由被那种神圣的革命精神折服。西柏坡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既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永恒记录。

西柏坡观后感【篇3】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作为革命圣地,具有显著的政治优势,并有北京、天津、石家庄为后盾,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以旅游业和绿色食品开发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谁会想到,美化中国革命历史的西柏坡,原来只是一个只有一百户人家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三次震惊中外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

影片里的儿童团团员们个个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我佩服生命的漫长,二蛋和柏坡男孩留下来,为他们对核桃长的信任。而领队核桃、枣花和大金瓜,我佩服他们的信念和雄心。

但是我认为影片的一大特点是它里面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动物伙伴形象,“功夫鸡”一凤、“钻洞能手”阿欢和顺毛驴是其中的代表。“功夫鸡”一凤是个武林高手,不仅把阿欢整治得服服帖帖,打起敌人也是绝不“脚软”,一招“鸡爪功”把敌人挠个鼻青脸肿。顺毛驴也不简单,一招“河东狮吼”,一口气能把人吹一个跟头。

而会打地洞的阿欢最后更是立了大功:在核桃差点被敌机炸死时,阿欢的地洞帮了大忙!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了影片里的一首歌——“西柏坡的孩子不怕苦,西柏坡的孩子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最忠诚,西柏坡的孩子成大树......”,还想起了影片最后儿童团团长核桃拖着自己的伤腿爬上柏坡岭时那感人肺腑的一幕,我便提笔写下题目“”。

西柏坡观后感【篇4】

范文一: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看了一本红***,名字叫《西柏坡》。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西柏坡有一个儿童团体,这个团体里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村子里招兵,儿童团团长核桃听说了,就带小伙伴们去报名,可是战士们都说他们都太小了不能参加。

但是小伙伴们不死心,悄悄地商量要不要偷偷的上前线。

他正要离开时,突然想到村里的田地一定要有人看守,就留下几个矮个子队员,带着三只小动物(鹿、鸡和田鼠)上路。

走了很久,他们快要到前线的时候,看到了一片树林,发现了三个敌人,他们是来偷袭西柏坡。

我们一定要让战士们提前知道,不然村子就要遭殃了。儿童团团长核桃说。

核桃让小朋友先走,他们和小动物远离敌人。士兵们事先做好了准备,敌人进攻西柏坡的阴谋无法得逞。

影片赞扬了少年团团长胡桃的勇敢和智慧,并与小动物们共同努力,最终赶走了敌人。核桃的心,是多么善良啊!我们一定要向他好好学习。

范文二: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动画片《西柏坡》。

解放前,一个叫西柏坡的地方成立了一个儿童团体。少年团团长胡桃带着枣子、大金瓜和一群小动物去参军。他们是瞒着大人走的。

走了两天,我看见路上有三个敌人。他们是在讨论如合轰炸西柏坡指挥所时被敌人发现的,胡桃想报告。儿童团就穿过了银河洞、柏坡岭、神龙山。敌人追赶她们,核桃把她们带走,枣花和大金瓜成功地寄出了信,但核桃被杀了。

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核桃,大金瓜和枣花。他们勇敢而聪明。我想学习“兴”的精神。

范文三:

今天下午,我们去华西大学电影院看了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电影。

它的内容是:一些热血沸腾的西柏坡小朋友们想去参军,可是由于年龄太小,负责报名参军的大柱子哥哥不让他们参军。其中三位想自己去前线,在中途,他们遇见了三个坏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重要的情报送回了西柏坡。

最后,他们还把坏蛋炸死了呢!这时,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因为敌人手里有枪,他们不停地开枪,打死孩子们该怎么办?而留在西柏坡的小朋友认为他们的领袖已经死了,所以他们伤心了好几天。

然而,奇迹发生了,他们的领袖回来了!他们又是拥抱,又是亲吻,可热闹了!

看完后,我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西柏坡观后感【篇5】

走进西柏坡,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我从美国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很荣幸参加了沈阳市民建委员会组织的对革命圣地西柏坡的考察。

西柏坡观后感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它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山下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山村。

在新中国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地方。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转折点,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就是在西柏坡产生的。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改运动席卷全国,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精髓的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

西柏坡精神体现了非凡的历史必然性,蕴涵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是实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所以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

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党**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

更可贵的是,从这里留存的文字资料中,人们也能听到一些巨人的声音,就像祖先的历史规劝一样,久久萦绕在我们耳边。

今日西柏坡,己经变得相当美丽,那么在今后将会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这颗全国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琛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步伐飞跃前进,以更加光辉的成就,瞩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车上,民建的朋友们陷入了沉思。YJs21.CoM

西柏坡的叮咛,哺育了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战士,至今还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战斗着;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西柏坡观后感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西柏坡观后感【篇6】

牢记两个务必,传承柏坡精神

----参观西柏坡有感

在绵延数千英里的太行山脚下,是新中国诞生的地方西柏坡。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共**在西柏坡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2016年12月6日,组织我们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圣地西柏坡,检阅入党誓词。经过近7个小时的车程,他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抬眼望西柏坡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这里,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返回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伟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些具有华北特色的平房又短又小,外墙上有一层白灰,里面只有一层黄泥。家家户户木板门,“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时间长了就有些坑坑洼洼。

正是在这些平凡甚至朴素的农舍里,我们的革命领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吃不饱饭,专心致志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泽东同志来了,2002年12月,***同志来了。他们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并发表讲话。他们离西柏坡很近。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人民宝贵而独特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

继承西柏坡精神,必须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领导全国人民**旧中国的同时,致力于详细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牺牲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干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

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他们的本质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转折时期形成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今天值得继承和发扬。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正在积极贯彻“****”重要思想,在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尤其重要。

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赢得主动权和优势的关键。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时期民政工作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自我,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发扬西柏坡敢打胜仗的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抓住机遇不失手,不走弯路而奋勇前进。

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增强化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出现重大历史转折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习”问题始终摆在全党面前。

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对很多事情不熟悉、不了解、不了解。为了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实践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会落伍,有失去执政资格的风险。学风有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创新精神,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拓新视野。

离开了西柏坡,我们陷入了沉思。当我们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一切工作,都是这次考试的继续。

对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把西柏坡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和行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西柏坡观后感【篇7】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2014年11月3日一个秋风细雨的日子里,在xx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我这名入党积极分子终于来到了这片圣地—西柏坡,她是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我们共产党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走进西柏坡,你将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是走进一段辉煌而深刻的历史!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它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山下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山村。

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的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的地方。在此之前,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这座太行山下的小村庄一直默默无闻地追随着简单的农耕生活。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使这片沉寂的土地卷起了滚滚热浪,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上世纪的40年代末,党中央、毛主席从延安转移于此并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还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此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构架。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这里的人们还能从留存的文字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的声音,仿佛能听到炮声隆隆,仿佛能听到祖先的历史规劝,久久萦绕在耳边,不可磨灭。

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千万名观众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这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思想接力。

西柏坡精神,燃烧的思想火炬,透过历史的云彩,照亮了新世纪中国人民的壮丽征程。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我想得很多,但有一点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生活的境界就会拓宽,对物质的追求就会有正确的方向,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生活。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大转折期所培育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它的特质和内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概括的那样:“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当我们审视这一精神走向时,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中国革命胜利在即,但胜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等等,引起党的高度关注,必须及时敲响警钟;同时也应当看到,提倡这一精神风尚,决非用于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西柏坡精神包含或体现了一种非凡的历史意义和内在精神。这是我们党在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历史变革进程中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这种历史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体现在历史转折点领导班子强烈而自觉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上。

这也体现在领导班子在历史转折点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性历史选择上。这也说明,领导班子善于把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同实事求是、胸有成瞩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种历史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还特别表现在领导主体在历史转变关头极其清醒的主体自我意识。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艰巨,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从总体上看,当今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由于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他们缺乏新旧社会纵向体验和严酷阶级斗争的磨练,缺乏对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体验,不容易了解建立一个美好社会需要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由于生活较为优裕,缺乏艰苦生活的磨难,也因而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显然,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

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现代化高速公路上的公共汽车上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咛,哺育了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战士,至今还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战斗着;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我们的党员及积分子要继续在竞争中茁壮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微薄贡献。

相关推荐

  • 西柏坡电影观后感14篇 请随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探索“西柏坡电影观后感”,电影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每当观赏完一部电影,总会有无数的感悟涌上心头。观后感,则是对电影感受的文字表达,但我们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是否在思考如何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作品名观后感呢?...
    2023-05-21 阅读全文
  • 西柏坡观后感必备9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笔者为您整理了详细的“西柏坡观后感”信息。如何使我们的观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观后感的存在是为了记录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提升写作技巧,可以在评论文章中展现出来,也许在阅读本文后您会有所收获!...
    2023-07-08 阅读全文
  • 西柏坡观后感必备13篇 为了让你更好地享受阅读,小编用心地编辑了这篇“西柏坡观后感”。你或许正在计划写一篇有关这部作品的观后感吧?精彩的作品能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带来强烈的感受。写下对作品的感想,不仅记录下自己思维的转变,更是珍贵的回忆。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锻炼梳理深入内容的能力,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
    2023-05-20 阅读全文
  • 西柏坡观后感(分享6篇) 我们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不可缺少的。作文有助于人们流露真情实感,写作时,可以将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中,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我们做哪些准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西柏坡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在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这里曾召开了...
    2023-04-19 阅读全文
  • 西柏坡观后感(模板13篇) 如果你对“西柏坡观后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妨先看看这份详尽的介绍。品味一部好作品后,总能够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写下观后感,不仅能够舒缓情绪,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而,如何写出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呢?这份文章将为你提供指导,欢迎阅读并收藏。...
    2023-06-20 阅读全文

请随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探索“西柏坡电影观后感”,电影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每当观赏完一部电影,总会有无数的感悟涌上心头。观后感,则是对电影感受的文字表达,但我们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是否在思考如何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作品名观后感呢?...

2023-05-21 阅读全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笔者为您整理了详细的“西柏坡观后感”信息。如何使我们的观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观后感的存在是为了记录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提升写作技巧,可以在评论文章中展现出来,也许在阅读本文后您会有所收获!...

2023-07-08 阅读全文

为了让你更好地享受阅读,小编用心地编辑了这篇“西柏坡观后感”。你或许正在计划写一篇有关这部作品的观后感吧?精彩的作品能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带来强烈的感受。写下对作品的感想,不仅记录下自己思维的转变,更是珍贵的回忆。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锻炼梳理深入内容的能力,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

2023-05-20 阅读全文

我们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不可缺少的。作文有助于人们流露真情实感,写作时,可以将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中,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我们做哪些准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西柏坡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在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这里曾召开了...

2023-04-19 阅读全文

如果你对“西柏坡观后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妨先看看这份详尽的介绍。品味一部好作品后,总能够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写下观后感,不仅能够舒缓情绪,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而,如何写出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呢?这份文章将为你提供指导,欢迎阅读并收藏。...

2023-06-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