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收藏

发布时间:2023-08-30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在某些时刻,我们总会灵光一现产生一些启发和想法,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试着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展现了一个人在思想上的成长轨迹,怎样才能让心得体会变得有创意?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在大量的阅读中看到了一篇超级有价值的“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如果这篇内容能够让你有所收获请将其收藏起来!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1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xx字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届局党政领导班子对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干部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搭建平台,挖掘人才、激发潜力、鼓励创新,希望达到为劳动保障事业培养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党委为每位中层干部购书,加强文艺修养,培育人文精神。

内心里十分感激局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正在积极努力,秉持着“满腔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劳动保障精神,不断提高自我,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这支笔努力为闵行劳动保障事业增光添彩。

于丹写的《庄子心得》是今年的热销书,在局里还没为我们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因为喜欢它而买了一本,并且还象学生时代遇上喜欢的书时一样,买回来就立刻为它包上了封皮。虽然社会上对于丹这位热点人物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个明确的论断,但我觉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亮点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解读庄子、孟子等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谈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动人心。这样,她不仅普及了文学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古典素养,而且诠释了人生,启迪了人们的心灵。为什么不呢?

即使有解读不到位或失误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瑕不掩玉的。

简单写些读《庄子心得》的感想。

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陀说,万物随机应变,环境由心创造,一切烦恼都由心创造。他所说的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经历同样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命运是客观存在的,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机会。

事实上,你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你的选择和命运。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然而,要真正了解庄子的自由行境界,就必须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在我的业余时间,我经常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好的或坏的事情,像一杯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认为它朴素无味,有人认为它清凉刺激,有人说它苦,有自己的香味。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作为理想实现,**愿望不能作为贪婪满足。

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因何在?

又怎是一个 “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 “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

所以,原因是心态完全颠覆了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又何曾没有过这种心态上的不平衡呢?有些人***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同事……为何同在一个单位他的工作岗位比我轻松而我却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

为何别人上班比我轻松工资奖金不少拿却还总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何别人比我资历浅比我年龄轻却比我升职升得快?……等等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太多。

我想,有了这许许多多心态上的不平衡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承受,如何去对待。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与理性。当你面对你不想面对的人或事时,你是应该抱怨还是冷静地面对,完全取决于你的思想。一个好的心态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承认存在有其合理性,并反思我们付出了什么。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那怎么解决。

只是抱怨还是付诸行动改变现状?事实上,我们也发现,抱怨的人总是缺乏行动,很难有所作为。一个态度积极的人应该勇于面对一切,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是应社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提高自己。

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用一种甘于承受、甘于孤独的心态去面对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琐碎,摆正心态,善于感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明辨是非,让自己不会变得偏激,不会变得过于计较患得患失;才能及时反省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劳动保障工作需要我们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讲效益的无私高尚的道德境界。它所蕴涵德境神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它的基石是,我们的劳动保障人员首先要有一种漠不关心、为民谋利的良好态度。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不知涌现出了多少个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闪亮的名字,他们是先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闪烁出来的最可贵的就是"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事,充分体现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因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心态决定人生。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水墨线,为了生活,有自己的选择。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xx字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的尺度上,要求人们坦诚相待,而道家思想则要求人们在生活层面上飞扬。大度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人生境界。

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特的解释给了我新的启迪和感悟。结合我的经验,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于丹老师说: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滋养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蚀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正是这种奇怪的生活让我获得了清晰的理性,让我更好地对待父母、朋友和孩子。

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

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

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2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

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的感觉。

然而,这只是从一个非常世俗和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

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

这时,一个外星人用柔软的大手伸出一条细长的瘦臂,用手抓住两个弹珠,放进一个装满一个袋子的布袋里!

这个故事也许是我们目前对宇宙最好的诠释。宇宙的无限性是可以想象的。无论鹏鸟飞得多高,多远,多长时间,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在浩瀚的宇宙中飞翔吗?

仍不过是在蓬蒿之间罢了。大鹏鸟飞得又高又远。它知道它永远不会飞到一边。不是很痛吗?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都很快乐。它们的幸福在于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

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对!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意?那不是担心我们自己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自满的麻雀又什么不对的!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3

1、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你的眼界。

2、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3、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4、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5、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6、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7、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9、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0、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11、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自己的赤子之心。

12、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3、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被开发出来。

14、人生没有弯路,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15、而我们今天希望,用繁忙驱散寂寞,让寂寞不留心间。

16、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17、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18、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19、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20、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21、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22、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23、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24、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25、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26、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27、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4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

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

失去了品味和品质的本质,我们应该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著名医生的名字。扁鹊去见魏王。

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

“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

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我们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但不矢大病,如果病情发展,会致命的!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次告诉我们,要时刻倾听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和约束所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应该从教学反思中学习,了解自己肤浅的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对从知到善的生华!

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

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

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是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

她给了我一个立体的思考空间,从庄子到生活,从生活到我的现实生活。我将以这本书的第二章——关于境界大小的一些观点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姚明想把世界让给许由,但许由拒绝了:你把世界管理得这么好,那么,我想让世界怎么办?

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偃鼠在河里喝水,即使有大河给它喝,它也只能喝到肚子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相反,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即时利益撕裂。忙了一天之后,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忙一天?也许最终的结果已经偏离了你的初衷,但你不知道。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避免小疙瘩和与周围人的摩擦。但一个人仔细想想,其缘因无非是为了一些微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炫耀一段时间,所以不再执着于此,如释重负。

其次,于丹在书中谈到了一个动态平衡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

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理论上,自行车即使没有支架也能达到静态平衡。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动态平衡很容易实现。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太多的人在面对挑战时感到失去了心理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移动而你却没有。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都应该不断学习。这种学习是以一定的形式进行的,你可以看书或看报,可以听课或上网,可以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学习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于丹庄子心得》,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人们知道,庄子写的《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名利和自身的扬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思想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充满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

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5

暑假期间,我仔细品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于丹超越圣人与凡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坦然微笑、掩卷沉思……

联系现实生活,就想谈一点: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宽容别人是君子之为。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胸狭窄、陷害别人是小人之为。他们不能接受身边存在比自己强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会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狭窄的心胸使他们不能吃一点点亏,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风拂过,也能让他们前俯后仰,方寸大乱。对别人一些无心的举动,一些随意的言谈,都很敏感,在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报复是与别人的能力无关的,只是因为别人不经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却无法释怀。他们只想着怎样让别人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别人受到的伤害远胜于自己,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快感。和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你进行报复。太可怕了!

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我们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份成功才会有意义。

当然,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看问题要多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就会理解别人的处境,不会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改变生活态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有决心,就要与身边乐观开朗的人多交流,慢慢体会。另外,要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选择积极的心态就会变得心胸开阔。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从每一天中总结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在人生之旅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培养宽容这种良好的品质。

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自己就一定会幸福、快乐。

做人,一定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6

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形态活下去。——于丹

合上《于丹心得》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用她独特的讲述,使我对庄子思想以至于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着些许狡黠。”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追求豁达的境界,主张面对外在的世界要学会通达和顺应,他可以毫不畏惧地站在生命的长河上笑谈生死,用一个又一个尖酸却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但却活得坦然的怪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来一用的东西,它的价值就在于在这一生中我们怎样去增加生命的高度,丰富生命的意义。面对生命,我们要有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死,我们要有一种坦然的态度。“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真正的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之时,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死而无憾。”可是生命在它现有的形态上,怎样达到它“九万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遗憾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想着怎样去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天下本没有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物,所以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无论好坏、善恶、恩怨、爱恨、喜怒、成败、得失,只要坚信自己的梦想,世上总有路可走。

于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始终让我记忆忧新。有个人要钉一张画,因为钉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还要找木头,斧子,锯,锯条……等物品齐全后,他已经忘记那张画了。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最初的梦想总是美好的,可是当我们经历了人生百态后,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真正的“逍遥游”并不是荒废此生的“无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们不要因为社会中一些名利、钱财、权势而放弃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认清自己的向往,认清自己的目的,心无旁骛地去追寻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遥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撷生命最重要的——庄子思想。让庄子思想的清菊伴着你欣赏生命的田园风光;让庄子思想的灵魂带你踏进生命的康庄之园;让庄子思想的韵律携你共享生命的天籁之音!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7

庄子是个重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们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他是老子哲学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理论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基本精神仍有赖于老子的哲学。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就是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伟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将逐步走上人生之路,之道掌握人生之路。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要教会我们在宏大的境界中看待人生,感悟心灵,淡泊心灵,顺应自然,超越名利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这本书,让人在不经意间增加了智慧的分量,给人力量的源泉,伴随着身心的成长,满足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真正的**品味那才是真正的细腻心情。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8

编辑:山间溪流作者简介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目录

溪流图书总库网络搜索技巧网页制作资料P.S.应用教程动画制作教程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9

《庄子》曾经读过几次,不过都并未全部看完,只是大体看过,不过透过其中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纵然穷困仍然不失做自己的决心!

这一点,或许我们不需要去如他那样极端,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总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做到外化而内不化!

这本书也是匆忙的看了一遍,总体的感觉似乎并不如直接读庄子更好,里面很多故事都被删减了,想必也是为了作者的主题需要!

对于这样一本书,确实能够给很多人带来一丝新意,在那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带来一丝自然的气息!

不过真正的要了解庄子,或许还需要自己亲自去读《庄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

在我们这些层次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庄子,而唯有达到那个层次,我们才能够了解庄子,而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我这个层次水平眼中的庄子而已。

透过庄子的文章,我们不能否认,庄子对于道是有很深了解的,而他也很显然是在依道而行的,而书中又很明显他并不去现实中掺和,这说明了什么呢?庄子时代的现实生活已经脱离了自然之道,正是如此,庄子才不会去违背自然之道,进入世间!这或许是另一种层次的修行,哪怕是一丝一毫都不违背自然之道,而我们所做的其实是什么呢?

我们对于自然之道并不真正的了解,我们才会认为现实不能脱离,以庄子为镜子,我们的修行实在是差的很远,我们所能够体验的几乎都是头脑所给予我们的理性思考,而庄子做的恰恰是完全没有头脑的思考的心灵生活!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样一个修行过程中,我们只是出于一个起点而已,尚且不曾搞清楚山和水,又如何知晓未知的真相呢?

知道是容易的,透过读《庄子》我们就可以知晓很多道理,但是做到是困难的,这恰恰就是庄子的难能可贵之处,这就是为何《庄子》可以流传几千年,而我们的东西只能转瞬即逝的原因!

《庄子》写的是自己的心,写的是自己的体验,而我们写的是我们头脑逻辑,怎么可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呢?

通过读《庄子》,我的心荡漾了,我感觉到了心的存在,也希望更多人可以走向心灵之路,而不是思考庄子,而是做庄子!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10

偶得《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深深被书中优美 、恬淡的意境所吸引,读来手不释卷。这个暑假和于丹一起穿越千年,走进了庄子的精神世界: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是一种难于理解的宁静与豁达。

走过沧桑到今天依然能让我感到受益和温暖。

于丹用精辟的语言解读庄子语言,用庄子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人生。庄子一生不慕富贵,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读这本书,让人在不经意间增加了智慧的分量,给人以力量的源泉,让人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在这个物质欲望极速膨胀的时代,人们最难超越的是对名与利的追求,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在人生路上哪能处处一帆风顺、事事尽如人意呢?情感的纠结,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岔口的又与,期待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感到痛苦总是缠绕在一起,生活的无奈常常伴随着,生活的幸福也渐渐离我们而去。

幸福到底是远在天涯还是尽在咫尺?书中有一个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物“夔”,“夔”特别羡慕“蚿”,因为蚿比它脚多,能行走。

“蚿”又羡慕“蛇”,因为蛇没有脚却比蚿走得更快,“蛇”又羡慕“风”,因为风连形状也没有,但比蛇更快,“风”又羡慕人的“目光”,因为风还没到的时候目光已经有所及,“目光”最终羡慕的是“人心”,当目光未能及时人心已经到达。我们心中一动,有所思而心意已达。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很多时候人就像这个故事种的物,我们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是特别羡慕得不到的那种物质生活,一生都在追逐。与此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感觉。庄子告诉我们,只要把握独特的自我,真正的幸福就在心里。

生命只是一段流光,无论谁再会养生也不能长生不老。最后,它会变成一块泥土。然而,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知识、财富和官职越多,它必须具备的素质就越高。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幸福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让我们用一颗纯洁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回归到没有孩子的状态,我们的感情可以敞开!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始终秉承一种“淡薄明志、宁静致远”的气度,在物欲横流、追逐名利的世界里应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很多好事,我们享受的好事都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我们背着他过去,苦难也会过去。也就是说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透黄泉你、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候神色磊落、胸中气定神闲。

这样的生活岂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11

闲暇之余,我随手拿着《于丹庄子心得》,随着于丹教授的引导去体会那逍遥,无为的世界。

庄子的逍遥世界都围绕着名与利的纠葛去诠释世界。通过《于丹庄子心得地教诲我们》,知道了世人都被名利所迷惑着,我们平凡人一辈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缚,无法逃脱,终身拖着那疲惫的身子。

然而,庄子对名利没有依恋。他睿智的眼睛能看穿世界上所有的名利。他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以天下精神往来的人。他说:

“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穷,穷得难为情,但他的心是否真得究在于这种贫困,看一个受益的词多少,这就决定了他对待贫困的态度。”

我们这些平凡人啊,对待庄子这种无为逍遥的处世精神,是何等的困难。我们在这世界上相互的拼斗,争夺,面对四处的勾心斗角与背叛亲离,为的仅是那张张的纸钱。

唉!我感叹与羞愧着,我们为何要为了世间的种种所拼,为了人欲所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庄子心得》中,庄子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简浅地教诲我们看破名利,可是我们又怎么去了解那虚无的世界呢?

于丹教授说,网上流行一段话“人生无非就是为了那几张纸。为钱,就是为了那几张人民币。名呢,就为了那几张奖状、文凭、档案。

人死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钱纸。一辈子,就是为了那几张纸而已。”

这真是我们的阵时写照。从小时候,我们便为了有面子,光宗耀祖而去劳累筋骨地拼命学习,争那鲜红的奖状,可怜的我们却失去了童年那快乐的时光。长大后又失去了青春年华。

可悲啊!我们!我们无法像庄子那样逍遥地享受那精彩的世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界。

我们试**脱,可是已定的局势,名与利实在太重要了,它们代表了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我们无法释怀。

名与利啊,只有看破一切红尘的人才可以不被它所束缚,我们平凡人只有在于丹教授的引领下,在庄子的笔下的《庄子》中感悟那无为的世界。

可是细细想想,我们争夺乙炔,目的是为了自己最终可以享受,但是我们不去追求任何,逍遥面对,那种享受才是真的享受。我们都想像庄子一样乘物以游心,独以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贵贱。

可是何等的困难。

试想一下,人的潜能无限,只需自己做到,我们便可像庄子那样在逍遥,虚无的世界乘物以游心,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和老子是我非常尊敬的两位神,这是我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两人的著作《南华经》与《道德经》都是道教中的经典。这两本书我大多在一两年前背过,尽管有些章节记得不甚真切,但精髓似乎还是抓住了的。

抱着虔诚之心,我不敢对此两本经发甚议论,因为我不敢说我真懂了,但似乎参考别人的见解还是可取的,于是就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我以为庄子的精髓在于寓言,因为实际上《庄子》整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寓言集。于丹书的特点是将现实生活与寓言结合起来,使庄子的思想更加扎根。但我认为比较阅读的经验将比她的方式更多。

我就举几个例子谈谈我的浅见。

比如关于“小大”的观念,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阐述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南有灵,五百年如春,五百年如秋。古代有大香椿,八千年如春,八千年如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段话说明了世间万物的属性都是相对的,有比较才有高下。这种小大之辩在《秋水》《齐物论》等章节中也都有体现。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怡心句子网 yXW777.CoM]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二人讲的是同一道理。

有用与无用的论辩也是老庄爱说的。庄子关于这一主题的隐喻很多,而且大多与树木有关。如《逍遥游中》中:

“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同样的,这样的无用之用的论调也可以在老子中找到理论依据。

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些只是庄子作品中的冰山一角。每个故事都很有趣。读过《道德经》的人会觉得《南华经》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想如果于丹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可能会写出更好的书。

至于她现在写的这一本,我并不看好。

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到了肩吾和连叔的故事,肩吾对连叔说了一个住在姑射山上的神人故事,说那个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可是却可以驾着飞龙,乘着云气,“游乎四海之外”,遨游于天地之间。读到这里,我也喜欢肩膀上的我,笑在心里说,其实**真的有这样一个神人吗?当然,庄子知道不可能有这样的神人。于丹知道你我都知道。

于丹和庄子说这个神话,其实也只不过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心游万仞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生活,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对生活少一点成见,少一点抱怨,给自己的心多一点智慧,让自己的心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让自己的心干干净净。也许这样的心态便就是平川万里吧。

做为人,一生需要担当的角色真的很多,不同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给予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在单位、家庭两点一线之间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难免让人常常有点浮躁,每个人的心智有时会因此而有障碍,看不见春的百花、秋的月,感受不到夏的凉风、冬的雪。余秋语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行者无疆》,我们做不到无疆的行者,但是也许我们也可以试试“乘物以游心”,给我们自己的心灵安上一双翅膀,遨游无疆,看看平川万里,不也是人生的一种感悟、一种境界吗。

很久以前看的一篇台湾作家写的散文《也是水湄》,作者坚持自己在四层楼高的公寓里把长椅坐成了小舟,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潺潺水声,隆隆车声就是“车如流水”,她自己正是泊舟水湄的舟子。因为作者自己的愿望,他可以把车变成水,把公寓变成山。当然,我们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心情,把看似平凡的生活当作一道美丽的风景。

“万水千山总关情”,看山看水、工作学习,关键的只是我们的心境,不论何时,自己感觉山在水、鸟在林,将冥漠大化万里江山放在心中,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这样生活就可以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心无智障,如此便就是平川万里了。

我愿用一生的智慧朝此方向去坚持与努力,仍借用于丹的一句话,“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庄子讲了一个普通的木匠,叫梓庆,这个人专做祭祀时候挂钟的架子,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活,很简单的器物,但是就是这个木匠,他做出来的这个架子,人人见到惊为鬼斧神工啊,他怎么会做得这么好,觉得它那上面野兽的形状,宛如真正的走兽一般,栩栩如生,所以大家就对这个木匠特别有口碑。那么这个口碑传着传着就传到国君那里了,所以鲁侯召见这个木匠梓庆,要问一问他其中的奥秘,到底为什么。梓庆很谦虚,他说我一个木匠,我哪有什么决窍啊,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他说如果你一定问,我就跟你说说,无非是我在做任何一个普通的架子之前,我都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那么这种斋戒为的一个目的,叫齐以静心。

也就是说,我去做所有的斋戒,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那么在斋戒的过程中呢,我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可以忘记了我最后要拿着这样的东西去封功啊,去受赏啊,任何的庆典啊,勋爵啊,加给我的这个利禄啊,这些东西可以扔掉了,也就是说斋戒到三天,我可以忘利。再接着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名声了,也就是说,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对它是弹啊是赞,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那么还要继续斋戒。

在第七天,我可以忘记我的四肢和身体。也就是说,在第七天,我可以忘记自己。他说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我就拿上斧子进山了。进山以后,无非是去看一看我要做的事,这个时候,我可以忘记我是为朝廷做,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你就做不好,他说我这个时候无非就是要做这么一个架子,就是为事而事。

所以我要进去看看哪个天生像野兽。因为我很冷静,我一眼就能看到他们。然后我会把生下来看起来特别的木头砍下来,加工后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说,我做的事情无非叫做以天合天,这就是梓庆的奥秘。

忘了利,忘了名,忘了自己,梓庆才能出最好的作品。这三种境界对我们的工作也很适用,如果我们在工作时,总是想到工作成绩一定要被众人所看到,要惊天动地泣鬼神,让人叹为观止,或者忐忑不安,担心工作做不好,遭受批评,名誉受损,其实这些想法对我们做好工作都会带来压力,我们在做工作时,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我是喜欢工作的,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像孩子一样,我没必要为别人的喜好观点去折磨孩子折磨自己,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这份轻松与愉悦。 只有顺从于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才真正像通过斋戒一样,可以破名破利,达到浑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视为天成。

因此,我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忘记利润,忘记名望,忘记自我。

前一阵子从网上下了于丹《庄子心得》的***听。刚开始听确实感觉眼前一亮,仿佛有种醍醐灌顶,仙人指路的错觉。可是越往下听,越发觉得有些牵强,很多道理也不太说得通,甚至,有点胡扯了。

给于丹冠以“文化快餐”确实准确,正如麦当劳,吃第一口巨无霸的时候,人间美味,好吃,可是在吃下去,不免有些恶心。麦当劳流水作业,把肉饼从冰柜中取出到包装好吃到嘴里,不过1分钟的事,自然不能跟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相比,天上地下,差的太远。我倒不是说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如何反胃,只是觉得,她的心得,她的演讲,可以满足都市人日益空虚的心灵,却不能代表《庄子》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她没能,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庄子》。

麦当劳可以在饥肠辘辘时充饥,却体现不了丝毫的饮食文化,也不能等大雅之堂,一个道理。

我也读不懂《庄子》,要不然我早就兴师问罪了。我自己的体会了于丹所要表现的思想,又重读了一遍《庄子》,可以说《庄子心得》很多地方还是对的。于丹站从当今生活的角度去分析《庄子》,去给世人洗去内心的浮尘。

有些观点我感觉还是比较到位的,也很有现实意义。可是,我觉得于丹的话语中太多的消极,太多的缥缈。很多地方于丹可以的将所要表达的道理强加在《庄子》的典故中,她的良苦用心可以体会,但多少有点偷梁换柱的嫌疑。

从市场上来说,于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是传媒学博士,不是文学博士也不是哲学博士。所以她擅长的不是研究《庄子》,而是如何借《庄子》之名,行于丹之实。

有人批评她“庄子很生气,孔子很着急”。的确,在这个盛行打官司的年代,庄子要是地下有灵,肯定借尸还魂也要去找个律师跟于丹打官司。于丹清楚地知道,现在人缺什么。

她所传播的,正是这个世上奔波的人们所急需的心灵鸡汤。可这些话如果是她于丹所讲,没人会去听。可如果是庄子说得呢?

那它的价值就不会被否定了。

于丹教授还是做了一件好事,只是唤起了社会上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兴趣。漫步书店,琳琅满目,五彩斑斓。不是老书来来回回的翻印,就是新新人类,新新作家的一部部让少男少女趋之若鹜的青春文学。

在或者,人还没怎么红,回忆录出了好几套。央视百家讲坛的兴起,带来了猛补历史课的潮流。名噪一时的《易中天品三国》,风云突变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别出心裁的《明朝那些事》。

这是好现象,看历史总比看青春偶像更有意义。前一阵和一个发小聊天,人家竟然看起了《汉书》,让我大吃一惊。看来中国的那些老东西,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了。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篇12

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合集8篇) 每个人即使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选择用笔记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写心得体会是自己思维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用心写好的心得体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以下“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15 阅读全文
  • 庄子心得观后感精选  总结阅读体会是把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浓缩和简略的一种形式,怎么样去写心得体会比较好呢?这是一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非常喜欢的“庄子心得观后感”文章推荐给大家,热烈欢迎您莅临这里我们将不断提高网页质量为您带来更棒的体验!...
    2023-08-12 阅读全文
  •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7篇 编辑为您准备了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感言其实就是表达感想的话,表达自己想法的话,当我们参加生日聚会或者公司年会的时候。就可以下笔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感言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活跃。...
    2023-04-12 阅读全文
  • 庄子心得观后感(精选4篇) 大家可能都有过写作文头疼的经历,写作其实本质上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过程,优秀的作文,字迹工整和语言流畅是关键。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庄子心得观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庄...
    2023-05-18 阅读全文
  • 于丹观后感(通用4篇) 博览群书是一件好事,同样我们也推崇博览好电影。这次看电影,你对它有什么看法呢?观后感的目的是记录人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写作观后感时,应该实事求是、言简意赅。你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针对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信息:“于丹观后感”,相信其中包含您需要的信息!...
    2023-06-28 阅读全文

每个人即使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选择用笔记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写心得体会是自己思维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用心写好的心得体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以下“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15 阅读全文

 总结阅读体会是把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浓缩和简略的一种形式,怎么样去写心得体会比较好呢?这是一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非常喜欢的“庄子心得观后感”文章推荐给大家,热烈欢迎您莅临这里我们将不断提高网页质量为您带来更棒的体验!...

2023-08-12 阅读全文

编辑为您准备了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感言其实就是表达感想的话,表达自己想法的话,当我们参加生日聚会或者公司年会的时候。就可以下笔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感言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活跃。...

2023-04-12 阅读全文

大家可能都有过写作文头疼的经历,写作其实本质上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过程,优秀的作文,字迹工整和语言流畅是关键。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庄子心得观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庄...

2023-05-18 阅读全文

博览群书是一件好事,同样我们也推崇博览好电影。这次看电影,你对它有什么看法呢?观后感的目的是记录人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写作观后感时,应该实事求是、言简意赅。你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针对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信息:“于丹观后感”,相信其中包含您需要的信息!...

2023-06-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