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发布时间:2023-08-17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必备6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和地球仪课件必备6篇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 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 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 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地球仪,

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4、东西半球划分

难点:1、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教学准备:

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明亮的圆球;在十五的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我们自己却不容易地球的整体面貌。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呢?我们现在呢?

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仪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不过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看教材图p2 图1.1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能完全反映事实(地球真实形状)吗? (不能)

引导:可是,我们却能够从某一些方面推出事实。好像比如。。。(举出远处船只、发生月偏食的例子并做出必要解释)其中,我们地球仪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更可以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小组充分讨论)

总结:最能准确、科学反映的就是太空员在太空拍下的地球卫星图片

讨论: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

总结:如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不)

板书:(2)地球的大小

看p3 图1.2让学生读出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所以说,地球其实是一个中间略扁的椭圆的球体。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

展示地球仪: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1)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

(凹凸、国界、地轴、经纬线等等)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分辨地理事物)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总结: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2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部分 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标及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升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关联结构图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确立依据:

把上述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依据如下:一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识点是地理学科要学会的基本知识或者技能,尤其是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不管是在学习地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更要把它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

(2)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确立依据:

A、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而认为制造的概念,是虚拟的,远远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远离实际;B、经纬网确立地理坐标要求学生在熟悉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基础上运用经纬网图,本身就具有难度。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

详见多媒体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行星,是人类之家;

②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③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④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

⑤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⑥会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4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

能力

板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二)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③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④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5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课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

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二、说学情目标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本课教学时可采用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提升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学习方式。

四、说学教预设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仿照地球制作了模型——地球仪,今天请同学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微信开启画面,在太空看地球),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地球仪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很多知识。

分组观察地球仪,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到得东西多。并在学生观察到得内容中,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不同特点(以探究表格的形式),并适时引出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

可以穿插问题“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因为这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的,所以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远——近,整体——局部,不同角度观察等。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经纬网的教学,重在应用。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几例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强化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

1、本环节继续探究课本中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30度西经90度、南纬34度东经115度、南纬16度西经119度的地方。

2、探究中国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的位置,联系中国的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纬度带和温度带,以此落实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差等地理知识。在解释五带划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册了解一些五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积极参与,又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小结,教学延伸

(一)请学生自己谈学到的知识。

(二)课外拓展:为什么地球仪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作为宇宙天体之一,是怎样运动的?

五、说教学预想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我相信学生会学有所获。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篇6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设计

单位:邢塘街道中心学校

姓名: 宋佩佩

时间:20xx年9月26日

eq avs4al(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能力目标: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助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情感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eq avs4al(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

eq avs4al(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地球仪、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讲授新课

1.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有个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讲解]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即6371千米。

2.地球仪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设计意图]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合作探究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2.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视频

3.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4.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

5.7年级地理经纬线咋标

6.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7.初二地理会考知识:地球和地球仪

8.高中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9.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地球仪课件4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地球仪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案的编写。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地球仪课件【篇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一、课 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二、课 时:2课时

三、教 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地球仪,能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大小;

(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4)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2)通过演示地球仪,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4)通对地球的探索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

2.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针对初中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如经线和纬线,可以用一个只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仪,直观展示给学生看,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

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引出课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新课内容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图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讨论学习,共同探究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呢?

(学生自主学习,举手发言)

总结:人类认识地球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后随着认识的扩大,人们认为“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随着认识的加深,尤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球卫星照片更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事例呢?

a.(事例1)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展示教材图1.3)

b.(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作答,教师启发、解释。)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

(学生计算、回答)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但想对于地球来说,这个数据微不足道,所以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

(展示地球仪,边展示边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在地球仪上还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课件【篇2】

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

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

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

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

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

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

(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

(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仪课件【篇3】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

能力

板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二)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③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④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仪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2023地球仪课件汇编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地球仪课件”的精华内容,这将帮助你实现目标。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球仪课件 篇1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仪课件 篇2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课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

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二、说学情目标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本课教学时可采用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提升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学习方式。

四、说学教预设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仿照地球制作了模型——地球仪,今天请同学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微信开启画面,在太空看地球),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地球仪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很多知识。

分组观察地球仪,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到得东西多。并在学生观察到得内容中,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不同特点(以探究表格的形式),并适时引出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

可以穿插问题“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因为这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的,所以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远——近,整体——局部,不同角度观察等。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经纬网的教学,重在应用。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几例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强化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

1、本环节继续探究课本中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30度西经90度、南纬34度东经115度、南纬16度西经119度的地方。

2、探究中国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的位置,联系中国的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纬度带和温度带,以此落实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差等地理知识。在解释五带划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册了解一些五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积极参与,又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小结,教学延伸

(一)请学生自己谈学到的知识。

(二)课外拓展:为什么地球仪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作为宇宙天体之一,是怎样运动的?

五、说教学预想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我相信学生会学有所获。

地球仪课件 篇3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

第一种方式采用经常使用的谈话法和观察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活动。

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在学生读书、看图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归纳,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通过教师提出小步子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有的放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经纬线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种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看图、用图、画图等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在讲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时,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 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线是      ?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提出要求]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或投影片]

[提出问题]  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提问]  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___       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___半球,赤道穿过__       、       __、__       、___        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          洲、           洲、            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           洲、           洲,北京(1160E)位于         半球。

[提出问题] 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 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 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 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  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N)、伦敦(00、51N)、纽约(41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步骤: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下图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23.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下图中箭头①所指的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上图中②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列举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如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再如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可以推测地球的形状等等。并可使学生谈一谈从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课堂上的讨论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针对第一章中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关系”部分内容,可以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天文馆参观,了解宇宙、星系、地球的相关天文知识,开阔眼界。参观过程中可以进行讲解,或者请天文馆的讲解员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参观完毕后要写观后感,并举行观后感的评比活动。该活动即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地球仪课件 篇4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a

b

c

d

e

经度

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地球仪课件 篇5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先定方向: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地球仪课件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球与地球仪》复习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变革了原来“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式的课程体系,而采用行为目标方式表述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再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泥潭。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描述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巩固经线和纬线的概念,掌握经度、纬度的含义;熟悉特殊的经线和纬线;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熟悉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精心设计的信息整合课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浅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如下:

1、开门见山、直入话题

2、温故知新、知识梳理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表格填充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3、活学活用、检测效果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来检测其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4、课堂练习、我来解答

此环节设计了交织经纬网、合作探究、小试身手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完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能力训练题,而教师根据课堂反馈及时纠错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分析总结、建立框架

通过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所学的知识规律,以便更好的运用它。

6、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例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课堂小结、巩固效果

一是知识的小结,二是能力要求的总结。

8、布置作业、延外课堂

通过对自主练习与难点突破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的的学习与课内延伸至课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地球仪课件 篇7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部分 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标及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升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关联结构图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确立依据:

把上述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依据如下:一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识点是地理学科要学会的基本知识或者技能,尤其是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不管是在学习地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更要把它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

(2)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确立依据:

A、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而认为制造的概念,是虚拟的,远远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远离实际;B、经纬网确立地理坐标要求学生在熟悉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基础上运用经纬网图,本身就具有难度。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

详见多媒体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行星,是人类之家;

②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③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④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

⑤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⑥会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地球仪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仪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四、保护和爱护环境。

1、课件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课件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五、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

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六、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地球仪课件 篇10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③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④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日课件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注重教案的细节,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更好。现在给您推荐一些关于“地球日课件”的优秀文章,相信阅读这些文章会给您带来很多新知识,希望您会喜欢这篇文章!

地球日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人类和动物都生活在地球上,了解地球的简单知识;

2.喜欢探索地球的奥秘,懂得保护地球资源;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认识地球》、地球仪、五角星、赤道标志(细的红纸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介绍地球的小视频。

(二)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总体情况。

1.引导幼儿发现地球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球体,存在于宇宙中,绕着太阳转。

2.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仪上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蓝色表示海洋,橙色和黄色表示陆地。

3.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中间的赤道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以赤道为标志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初步了解南极、和北极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4.出示南极和北极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谈论地球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物质,有水、空气、岩石等非生物。地球上还有高山、河流等地貌。

请幼儿讲述对地球的认识及自己见到美的东西

总结: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唯一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上,有些地方却因为被一些人不好的做法而遭到破坏,所以地球生病了。

(四)讨论在地球上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通过对比,引导幼儿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并付诸实际。

地球日课件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多媒体课件。

2、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活动过程

1、认识“世界地球日”

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观看课件,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20xx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20xx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了解环境污染,及人为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4、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怎样来保护环境?

5、带孩子来到校园,看看校园的小树及园内环境,从我做起,美化环境。欣赏并学习儿歌:

爱护地球《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美化家园不迟疑;

你拍二,我拍二。捡纸和捡塑料袋;

你拍三,我拍三。避免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教育别人在其次;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造福社会才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回收废纸和电池。

4、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大自然寻宝

活动对象:新城区幼儿园大班

活动时间:30分钟(户外活动20分钟)

活动地点:幼儿园草地

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并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保护环境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动。

材料:大自然寻宝卡;旧信封、纸袋

规则:小组成员一起活动;不得采摘或伤害动植物;遵守时间。

材料:自然寻宝卡、草地寻宝地图若干份

活动过程:

①讲述生物与非生物,讨论非生物的重要性。

②幼儿分为2人或3人一组。

③分给每组幼儿9张寻宝卡、一张活动页、一个旧信封及寻宝地图。

④把幼儿带到草地,给他们15~20分钟时间去寻找、收集卡上的东西,放入袋中。每位幼儿记下找到这些东西的地点。

⑤15~20分钟后,集合幼儿,回到教室。

⑥各组向大家展示他们找到的东西,并讲出它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大家一起讨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独特的作用。

⑦总结:地球只有一个,若我们不珍惜它的话,它会报复我们的。

⑧每组展示完毕,让他们将这些东西再次放回原地。

小百科:“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地球日课件 篇3

班会设计背景及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生活”也逐渐为全球所关注。所以召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开展主题班会,将低碳、环保等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旨在倡导学生懂得节约,提高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讨论环境保范文网[***]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呼吁环保意识应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班会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召开班干部会,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展开讨论,做好具体分工。并辅导班干部根据班级情况写出“低碳生活倡议书”。

3.制作幻灯片。

(二)学生准备

1.查找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2.查找自身不足之处,准备承诺卡。

(三)教室布置

教室前面黑板中间位置写班会主题,旁边配以图案。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一、引入班会主题

教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知道,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5000多万人受灾: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旱魔,正在西南大地上肆虐。在电视画面上,在报刊杂志上,我们看到了触目惊心干涸龟裂的河床湖底,看到了枯死干焦的苗木,看到了翻山越岭长长的取水队伍,看到了孩子们面对送水车渴求的大眼睛……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低碳”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什么是“低碳”呢?请中队委为同学们进行介绍一下。

二、介绍“低碳”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1、班委介绍什么是“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去年,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xx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班委介绍“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师: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指名说)

4、教师: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

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说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5、同学介绍自己的低碳生活(2人)

三、班委发出倡议: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四、同学填写低碳生活的承诺卡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节水、节电、回收和利用。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球日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多媒体课件。

2、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过程

1、认识“世界地球日”

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观看课件,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了解环境污染,及人为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4、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怎样来保护环境?

5、带孩子来到校园,看看校园的小树及园内环境,从我做起,美化环境。欣赏并学习儿歌: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

爱护地球《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美化家园不迟疑;

你拍二,我拍二。捡纸和捡塑料袋;

你拍三,我拍三。避免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教育别人在其次;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造福社会才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回收废纸和电池。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现在工业化的进步让我们的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为了我们的长久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要好好的保护地球,让地球变回原来的样子。

地球日课件 篇5

一、班会时间:20xx年4月20日

二、班会地点:初二(7)班教室

三、活动主题: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

四、活动过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社会环境的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为了保持地球大环境的清洁,我要让全班同学从我做起,带动他们身边的人,带动全校师生不乱扔杂物,减少污染,维护地球更主要的是维护身边生活环境的清洁。

(一)、活动准备:

1、准备二幅画,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受的人来表现。一幅是地球被污染后难受流泪的样子,一幅是地球被清理干静后高兴咧开嘴笑的样子。

2、准备6个地球仪,让大家通过地球仪来认识整个地球,对地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3、提前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

4、每组准备一个宣传条幅分别写上:“世界清洁地球日”、“不乱扔杂物”、“不污染环境”、“清洁地球从我作起”、“清洁地球从手边的事情作起”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活动程序:

1、9月14日先在教室:将6个地球仪分给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并通过地球仪认识中国的位置。并把提前准备的二幅画拿出来,做简单讲解。

2、走出校门,每组一个条幅,去周边的村里捡白色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宣传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3、最后又回到教室,召开以“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都站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以此加深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

4、最后,班主任总结发言,首先,举例讲一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

地球日课件 篇6

1、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

2、了解历年来的主题与活动

1996年认识地球,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惜资源,造福人类

1997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8年海洋地质与人类

1999年防治地质灾害

20xx年20xx年地球日――中国行动

20xx年地质遗产保护

20xx年善待地球

20xx年生命之水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xx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xx年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20xx年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3、了解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

4、发出倡议

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多少

也许,在这一时刻,有亿万人正怀着和你一样的想法,做或者不做。

如果,只要尽一份力,就还有一片蓝天留下

也许,在你决定尽力时,有无数人也和你做了相同的决定。

5、观看有关的视频——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沙画创意)

6、每位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句有关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教学反思:

在这次班会之前,恐怕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世界地球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得到了一次知识的普及,对于地球的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意识到了保护地球的必要性,意识到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日课件 篇7

班会主题: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还要鼓动大家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

活动形式:

小品、舞蹈、朗诵、介绍资料、回答问题、谈感受等。

活动过程:

一、队会开始仪式:

1、报告人数;

2、出队旗;

3、唱队歌;

4、中队长宣布队会正式开始。

二、活动内容:

男主持人:一年365天,有些日子被人们确定为值得纪念的日子。

女主持人:其中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我们中国,3月12日被定为植树节,这些日子都是为保护地球而确定的。

男主持人:因为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女主持人:多少年来,地球虽然经受了各种磨难,可从来没遇到过今天这样的危机。

1、各小队队员汇报收集到的地球生态环境资料。如:

20xx年10月20日公布的《20xx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xx年前耗光。另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地球日课件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人类和动物都生活在地球上,了解地球的简单知识;

2.喜欢探索地球的奥秘,懂得保护地球资源;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认识地球》、地球仪、五角星、赤道标志(细的红纸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介绍地球的小视频。

(二)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总体情况。

1.引导幼儿发现地球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球体,存在于宇宙中,绕着太阳转。

2.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仪上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蓝色表示海洋,橙色和黄色表示陆地。

3.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中间的赤道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以赤道为标志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初步了解南极、和北极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4.出示南极和北极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谈论地球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物质,有水、空气、岩石等非生物。地球上还有高山、河流等地貌。

请幼儿讲述对地球的认识及自己见到美的东西

总结: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唯一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上,有些地方却因为被一些人不好的做法而遭到破坏,所以地球生病了。

(四)讨论在地球上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通过对比,引导幼儿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并付诸实际。

小百科:1990年4月22日这天,全世界有数亿人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他们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地球日课件 篇9

世界地球日

班会主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还要鼓动大家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 活动形式:朗诵、介绍资料、回答问题、谈感受等。 活动过程:

一、队会开始仪式: 1.报告人数; 2.出队旗; 3.唱队歌;

4.中队长宣布队会正式开始。

二、活动内容: 1.开场白

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男: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男: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女:是啊,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班会,来重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世界地球日来历

女:谁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PPT:4月22日] 男:产生于哪一年,哪一个国家,是由谁提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录音:

3.认识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女: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相信我们都会深有体会。[PPT] 男: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女: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究竟是哪些了,现在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PPT:请根据图片说出属于哪一种环境问题。] 男: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请全班朗诵 [PPT]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蔓延

(五)森林锐减

(六)土地荒漠化

(七)大气污染

(八)水污染

(九)海洋污染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4. 找找家乡的环境问题

女:同学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那么今年的4月22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家乡的环境问题?

男:我们的家乡环境看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我们如何去改变它?” (小朋友积极发言) 5.听新闻谈感受。

女:下面我们再来听听一组数据,请同学们听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10月1日,国庆节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广场留下了5吨垃圾。

(2)10月6日,黄金周第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 男:这些数字给大家什么启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女总结:同学们讲得都不错,如果每个人都能随手把自己的垃圾带走,那么就不会有这惊人的数字。生态文明,不仅在大处,更在我们身边,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关灯,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男:下面请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和我给大家来一段快板,请听: 世纪之初谈环保,

小小体会别见怪。 若要持续好发展,

生态环境很重要。 没有田地怎温饱,

没有水源怎洗澡。 凡事总别想着钱,

点滴做起大回报。

请听那,森林万物吵又闹,

一个个,垂头又叹气,哎! 蚂蚁无处来稳脚,

猴孙瓜果无处找。 叶片虫蛀个头小,

漂亮花朵少又少!

再看那,小河溪流也难逃,一堆堆,垃圾成山真烦恼。 污水赶得鱼虾跑,

臭气熏天,苍蝇笑。 今天绿来明发黑,

这种场面何时了?

再看那,长江水涨得比船高, 一场场,洪水汹涌惹人恼。 乱砍乱伐有恶报。

百年水灾终来到, 淹了屋顶冲了桥,

手忙脚乱把命逃。 悲惨教训真不少,

拭干眼泪望明朝。

为了明天更美好,

保护环境须记牢,须记牢!

7.女:最后,我提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世界地球日”献上一份厚礼。请集体朗读: 环保公约:

培养绿色情感,爱护花草树木。 言行举止文明,崇尚勤俭节约。 爱护环境卫生,创建绿色氛围。 节水节电为荣,废旧品资源化。 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宣传环保。 争做环保明星,建设绿色校园。 提高环保素质,增强生活品位。 提倡绿色消费,追求现代文明。

(全班)我们宣誓:我们把绿色奉为梦想,把梦想视为行动,用莘莘学子的青春与激情,奏响追求绿色与和谐梦想的乐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共创美丽校园、家园。 8.结束语:

女:太阳升起来!蓝天更蓝! 男:大海舞起来!青山更青!

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的家有一天会变得更美! 女:让我们齐唱:《明天会更好》【PPT】

三、队会结束仪式:

1.辅导员讲话:亲爱的队员们,这次队会开得非常成功,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影响着环境的清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地球妈妈笑起来! 2.呼号; 3.退旗。

地球日课件 篇10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多媒体课件。

2、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活动过程

1、认识“世界地球日”

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观看课件,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了解环境污染,及人为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4、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怎样来保护环境?

5、带孩子来到校园,看看校园的小树及园内环境,从我做起,美化环境。欣赏并学习儿歌:

爱护地球《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美化家园不迟疑;

你拍二,我拍二。捡纸和捡塑料袋;

你拍三,我拍三。避免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教育别人在其次;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造福社会才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回收废纸和电池。

地球日课件 篇11

幼儿园地球日活动能够让大家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以下是幼儿园地球日活动教案,欢迎阅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江苏省新编美术教材第十册中安排了两课《世界地球日》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也体现了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融合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美术各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其它学科,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进行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教师利用这类教学内容的对学生的“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教学探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其它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究。

2、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

3、教学难点

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生活基础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

2、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研究

1、 课前知识准备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访问、调查、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方法有地球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填写《常师二附小环境调查资料》表,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2、 作品的形成离不开素材的分析与组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熟悉和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图片素材。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小组协作的形式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收集创作形象资料(图形或实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及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准备色彩工具(水粉色、调色盘、水桶)。

3、教室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网络下载的环保宣传画和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情引趣

情境导入观察导入:

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

(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小组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书籍、报纸等材料,在课后也观察和收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有关资料,完成了环境调查资料,下面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1、小组成员交流有关环境调查资料。

2、汇报交流结果。

通过小组交流汇总信息,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出示课题“世界地球日”的由来展示目标:

从刚才发言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也充满了充满了希望。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不能克隆的,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电脑出示:地球不能克隆家园只有一个)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2、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电脑出示: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这体现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及意义。

认定学习目标。感知归纳

汇总的资料启发思考:

(电脑出示:小学生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植树净化空气;

2、减少"白色污染";

3、搞宣传活动;

4、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

5、保护动植物;

6、抵制大人抽烟

同学们都想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尽快行动起来。最近学校要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一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来纪念这个全球性的日子。

学生归纳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教育。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宣传画

启发思考:

宣传画和平时画的画有所不同,先看(电脑出示:熊猫图画)

(1)这两幅画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它们选择表现的角度相同吗?

欣赏、思考、回答问题。承前启后,感知宣传画。联系实际,使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指导分析:

1、哪幅画打动你或吸引你?为什么?这样的画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一般把这类画称之为宣传画。

2、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些关于环保宣传的画面,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

1、学生积极发表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对感知的知识进行一步归纳与升华,理解环保宣传的含义。

1、理解宣传画的含义和作用。

2、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演示破难

学习环保宣传画的制作分步演示:

讲授和演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过程。(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

理解设计思维,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制作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教学目标练习创新课堂作业练习布置练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环保宣传画。布置练习内容及要求。

明确作业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创新训练操作技能指导练习:

⑴用多种方法和材料相结合进行表现。

⑵构思新颖,方法独特,有创意。(重点辅导)

⑶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提高合作效率。

(电脑出示:宣传语,播放音乐)

理解知识要求,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掌握并应用技能要领。互相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作业效率

1、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知识的内化,达成目标。

2、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培养创新意识。

展示总结展示作业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1、个人评定,小组交流。

2、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

3、理解、领会、对照。

鼓励学习自信心,培养审美情趣。全课总结总结评价:

1、对整节课给予一个综合评价。

2、勉励学生课后在校园内张贴环保宣传画,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然课程写出研究报告

体验知识应用的愉悦,提升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全面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深化学生课后知识延续获取活动。

地球广播稿必备


范文的运用在我们的写作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处理文档文件。然而,我们在选择使用范文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地球广播稿”。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地球广播稿【篇1】

罗:老师们,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薛:我是.

罗:我是.

薛:罗德翔,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罗:我当然知道了,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xx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

薛:我还知道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罗: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xx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xx所高等院校和20xx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薛: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罗: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薛: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罗: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薛: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

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

罗: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薛: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

罗: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合: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说再见了,谢谢大家的收听.

地球广播稿【篇2】

男: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男:20xx世界地球日,我们能做什么?

女:少扔一些垃圾;

少砍一些树木;

少用一些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少开一些车……

男:20xx年世界地球日,我们能做什么?

女:多种一些树;

多栽一些花;

多用布袋、环保袋;

多乘公交车、地铁;

男:20xx年世界地球日,我们能做什么?

女;拒绝过度包装,节约地球资源;

生活垃圾要分类,节省可再生资源;

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使用节能用具,购买绿色食品;

合:让我们一起来爱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

请听诗歌朗诵《走,我们去植树》。

男:我们植树,把青春植进树的年轮;

女:我们植树,把生命植进树的绿叶;

男:我们植树,把理想植进树的脉搏;

女:我们植树,把追求植进树的枝柯。

合:我们要对自己说——快点儿变成绿叶,变成花朵;快点儿变成丛林,变成浆果,献给我们美丽的祖国……

男: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应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女:请听快板:〈〈环保三字经〉〉

爱家园,自身起,亲历为,要牢记:

废弃物,是资源,可再生,莫遗弃。

细分辨,多认识,校园清,多开心。

多种树,常浇水,勤管理,利身心。

花与草,细辨清,常观察,长知识。

一次性,要杜绝,塑料袋,重复用。

花草坪,勿乱踩,莫乱丢,常清洁。

游览地,不乱跑,莫动手,礼貌行。

知识面,要更新,多看书,少游戏。

环保日,请记清,环保事,多参与。

男:生命只有一次,

女:地球只有一个!

男:你保护环境,

女;我节约资源,

合:我们,要把完好的地球留给明天。

留给明天

——写在世界地球日

山紧连着海,海紧连着山,

五大洲各国山水相连。

同踩一个地球,同顶一片天,

六十亿人口命运相关。

塘里的青蛙,堂前的紫燕,

决定亿万亩良田的丰欠。

南极的臭氧,北极的冰川,

关乎千万种生命的危安。

看宇宙茫茫,数繁星点点,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你保护环境,我节约资源,

把完好的地球留给明天。

女:这首诗不仅代表了我们全校每一个同学的心声,更代表了世界亿万人的心声。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男: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请听《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儿;

你拍三,我拍三,爱国爱家爱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争当绿色小卫士;

你拍五,我拍五,环保行动不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变废为宝齐动手;

你拍七,我拍七,世纪环保有意义;

你拍八,我拍八,环境保护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保卫地球到永久,

到——永——久!

女:拍手是约定,现在就做起。

男:拍手是承诺,今天就做起。

女:让我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合:共创一个绿色的世界!

男:最后,让我们一齐唱响——《热爱地球妈妈》

齐:本期红领巾电视节目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地球广播稿【篇3】

X月XX日,区国土规划局党委副书记李明淼,副局长胡俊、康春、陈晓达率领机关干部走上街头,纪念第40个"4·22"世界地球日,并围绕"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这一宣传主题大张旗鼓宣传《矿产资源法》。活动过程中,共展示宣传牌15块,悬挂宣传横幅2条,向群众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人次。同时,还现场滚动播放宣传影音,吸引了大量过往人群。

"世界地球日"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审视人类与地球关系的日子,是呼唤人类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善待地球,珍惜和节约利用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举办"世界地球日"纪念和宣传活动,并且每年确定不同的宣传主题。

为成功举办此次地球日宣传活动,区国土规划局进行了精心的筹备。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部署纪念宣传活动,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宣传纪念活动提供了保障。其次是明确了宣传内容。既要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深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海洋深部要资源;了解地球地质作用,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保障发展,了解资源国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另外,还制作了宣传资料。主要包括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资料性较强的自编图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影音作品。在此基础上,局领导还坐镇咨询点,现场接待群众的.咨询,解答群众的问题。

宣传纪念活动结束后,局领导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改变浪费型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一张纸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建设和谐的人类地球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球广播稿【篇4】

4月6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工作部署会,围绕今年地球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主题,就4月17日~23日期间即将开展的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进行部署。

江苏厅提出,一要讲好地球科学知识。宣传活动周期间,南京地质博物馆等全省9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将做好“三个一”活动,即一场专题展览、一场科普报告会、一场青少年互动活动。依托江苏地调院建设的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将举办“开放日”,并在常州武进区城东小学启动“我们的地球故事”讲故事比赛,选拔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小讲解员。

二要讲好江苏“绿色发展”成果。江苏厅将举行主题报告会,由厅主要领导及地学专家做宣讲报告。由江苏省地质学会主办的第四届“美丽的地球风光”摄影大赛也将在会上举行颁奖仪式,届时还将在南京地质博物馆设置专题展览《远古的生命》。此外,江苏厅将开展“书香国土”读书沙龙活动,就生命演化、地质遗迹保护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三要面向社会倡导绿色发展。江苏厅将在科普场馆放映地学国情科普影像。常州将启动“聆听化石细语,感悟生命延续”科普巡展,全市共有18个巡展点。江苏厅将举办一系列广场咨询、户外宣传等活动,并对“城市地质调查科普展示系统”进行展示。此外,江苏厅还将组织一次“健步环湖走,绿色低碳行”活动。

地球广播稿【篇5】

爱护地球的广播稿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爱护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可持续发展,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地球。

首先,让我们从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掉不需要使用的电灯、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来节约能源。汽车尾气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来减少开车的频率。此外,大家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节约用水,比如修好漏水的龙头、洗澡时尽量减少用水量等。这些简单的行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垃圾分类也是保护地球的重要环节。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正确的垃圾分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同类型的垃圾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像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等可回收物应该分类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中;食品残渣、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则应该投放到垃圾桶中;有害垃圾如电池、药品等则应该投放到专门的有害垃圾桶中。正确分类垃圾不仅能够减轻环境压力,还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再利用。

第三,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在海洋中形成塑料岛,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此外,不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餐具,选择可回收的餐具来减少对塑料的使用。这样的行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最后,让我们谈谈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来抵抗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树木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够提供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绿色,还能够保护生态平衡。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爱护地球。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从节约能源、水资源开始,还是正确分类垃圾、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又或者是参与植树造林活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主持人:感谢大家收听我们的节目。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都能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将这些简单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为我们的家园造福!感谢大家的收听!

地球广播稿【篇6】

篇一:地球一小时广播稿甲: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的广播员是本次红领巾广播的主题为“2012 地球一小时”。下面就让我们带领大家了解“地球一小时”!乙:什么是“ 地球一小时” ?甲:“ 地球一小时” 活动是由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该活动号召大家在每年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并做出一个环保改变,同时动员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环保行列。2012 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甲: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什么吗?(乙:是大熊猫)甲:为什么选择大熊猫作为标志?乙:1961 年,大熊猫“ 熙熙” 到英国伦敦动物园借展,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WWF 认识到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标志可以克服所有语言上的障碍,于是一致赞同将大熊猫动人的形象作为该组织的象征。从此,可爱的大熊猫便成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甲:为什么要参加“ 地球一小时” ?乙:WWF 相信,如果人人都为地球做出一个环保改变,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发起“ 地球一小时” 活动的原因。相信,个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从而改变世界;企业和政府则可以通过改变业务开展方式,使世界更加环保。甲:如何参加“ 地球一小时” ?丙:1 、 3 月31 日晚8:30 —9:30 ,关闭一切不必要的灯光,象征你支持环境保护,并承诺开始做一个环保改变。2 、接下来,请实施你的环保改变。3 、马上开始行动,利用你的资源(互联网或其他资源),动员大家和你一起做出环保改变。动员他人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先在“ 地球一小时” 的网站上注册,承诺你的一个环保改变,然后在网络上和朋友们谈论你的环保改变。这将会形成推动大家行动的力量。丙:下面我再简单的介绍“ 地球一小时” 活动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参与地区不断增多:2007: 1 个国家 ( 澳大利亚) ,1 座城市 ( 悉尼)2008: 35 个国家, 371 座城市2009: 88 个国家, 4000 多座城市( 首次来到中国)2010: 128 个国家,4616 座城市( 其中33 座中国城市)2011: 135 个国家,5251 座城市乙:关上灯,做出一个环保改变,动员你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环保行列,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学校少先队大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下面请宣读倡议书。(丁)甲: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人熄灯一小时,将积溪成流。虽然只是一小时,却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从每件“ 小事” 一点一滴做起,就能让城市里的星空更灿烂、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乙:加入到“ 地球一小时” 行动中来吧! 我们期待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只用一小时短暂的黑暗换来明天更多的绿色和希望!让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小时,小小的改变可能成就深远的影响。甲乙:让我们同步“ 地球一小时” ,倡导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甲: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再见!篇二:地球一小时广播稿甲:3月31日晚上8点30分到9点30分,你做好熄灯准备了吗?今年合肥市结合世界健康环保的主流趋势,举办的 “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乙:我们也跟随北京鸟巢、上海东方明珠、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脚步,也将加入“地球熄灯一小时”,在3月31日晚上八点半关灯一小时。甲:“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首次是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展,旨在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合肥在2008年也加入了此项活动,成为中国最早加入该活动的城市。乙:下面我再简单的介绍“地球一小时”活动具体的发展历程。在近几年里,该活动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参与地区不断增多:2007年: 1个国家 (澳大利亚),1座城市 (悉尼)2008年发展为: 35个国家, 371座城市甲:2009年增加到了: 88个国家, 4000多座城市(首次来到中国)2010年有: 128个国家,4616座城市(其中33座中国城市)参与此次活动;2011年发展到有: 135个国家,5251座城市,加入到熄灯一小时的行列中来。乙:据悉,去年的3月27日晚8点半到9点半,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加入地球熄灯一小时。市政工程管理处关闭了管辖范围内1900千瓦的景观灯,其中包括五里墩立交桥和淮河路步行街等。与此同时由市环保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在合肥市胜利广场成功拉开帷幕。甲: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就是要重新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位“环保家”——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自然本能的爱。今年又会有多少国家和城市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从而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音乐乙: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关注环境保护,但在落实到行动的时候,却往往又会被实惠、舒适、便捷以及个人形象提升等因素所吸引。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热爱自然的本性。甲: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乙:身处滨湖新区的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也跟随健康环保节能的脚步,于今晚8:3:3-9:30,这一小时内共同熄灭不必要的灯光,为地球的可持续未来祈福。甲:其实,熄灯是一种信号,它代表着你对保护地球的信仰,和参与改变的愿望。然而,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让我们用行动超越一小时。不论是乘用公交车、使用节能家电,还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甚至种下一株花草,只要适合你,都是你超越熄灯一小时的行动宣言。乙:关上灯,做出一个环保改变,动员你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环保行列,现在就开始行动吧。学校大队部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1、坚持在每周周五至周日其间选择一天晚上的8点30分到9点30分,熄灯一小时。甲:2、在熄灭电灯的同时,关闭电视、电脑、微波炉、手机充电器等电器电源,用一个小时的短暂黑暗,换取明天更多的绿色希望。乙:3、我们可以在这一个小时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共同 “举头望明月”仰望久别的夜空,欣赏美丽的星座;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个小时;可以走出家门出外和家人、同学好友一起散步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举办一场没有电的音乐会共同享受大自然等等。甲: 4.请尽量劝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用步行代替私家车。要知道50多万户家庭集体熄灯1小时才为5辆汽车提供行驶1个小时的耗能;5.请你尝试不要为了几件衣服而启动洗衣机。因为它和电脑,微波炉一样都是高耗能产品;乙:6.如果需要,请购买节能电器。火力发电的结果是许多CO2温暖了大气融化了冰雪淹没了某些岛国;7.外出购物时,请用布袋或者可分解植物原料制成的袋子代替塑料袋,因为塑料需要千年时间才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甲:   8.离开教室时,请随手关掉空教室里的灯,拔掉不用的插头。()如果它毫无用处地开着,心痛的除了地球,还有那为了三峡的水电工程建立而炸毁的开州古城,永沉江底的`千年汉丰古城。乙:9、邀请广大同学和家长拍摄熄灯生活,记录熄灯足迹。学校将向全体同学征集在“每周熄灯一小时”活动中,同学们和家人的故事和心声,同学们可以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你的活动过程,如果可以,书写一下你的内心感受,作为自己的一份美好回忆,何乐而不为?音乐甲: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着节约的影子,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有心去关注。“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能因为它小得疏微就不做。乙: 相反,不论是在学习地点或居家用电,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洲,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绿洲。减少污染,减少全球变暖,减少破坏生态,尽一份力,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甲:用我们的力量,以自己作表率,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地球的队伍,形成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风尚,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乙: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其实全球变暖并不是个可怕或者无法挽救的事情。然而改变比思考更有效,行动比口号更重要。只有真正落实了承诺的实际行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意义。甲: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人熄灯一小时,将积溪成流。虽然只是一小时,却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从每件“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就能让城市里的星空更灿烂、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乙:加入到“地球一小时”行动中来吧!我们期待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只用一小时短暂的黑暗换来明天更多的绿色和希望!让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小时,小小的改变可能成就深远的影响。甲乙:让我们同步“地球一小时”,还地球母亲一个绿色的明天!!

地球广播稿【篇7】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4月22日,体育路学校各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地组织起“

4.22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此唤起同学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望。班会课上老师分别给同学们介绍了“地球日”的**,地球对人类的贡献,地球为什么遭到破坏等知识,通过**、**、文字介绍等形式,激起了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兴趣和保护地球的行动。

同学们利用自己身边的例子纷纷提出可行建议,如利用好各班的“环保角”,把废纸蓄积起来重新利用;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减少污染;日常生活中要爱惜食物,不要浪费食物;在家外出要关灯,不要随便浪费电力资源;洗手后要关闭水龙头,以免浪费水;建议家长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不爱护城市花草树木;尽量不要用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吃东西。最后,老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想法和行动,并与同学们共勉“地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自己”。师生们在主题班会活动中颇受感动,意识到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珍惜它。

于是,大家都决定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利用日常环保角、每周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的精神,希望能以此感染我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卫生,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体育路学校是广东省绿色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环保教育,在学校推出“十个好习惯”中,就有环保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多年的实践效果比较好。

附:世界地球日主题红领巾广播

世界地球日主题红领巾广播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雏鹰之声”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郭志云,今天是4月22日,你们知道吗?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

这是一种低能耗、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回归人类本性和自然活动。

同学们,地球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地,我们每一个人都理应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可是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

当我们忍受气温的骤然变化时,当我们已渐渐忘记春天的感觉时,当我们听到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大旱时,当我们从t恤直接过渡到羽绒服时,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天空已经不是那么湛蓝时,我们都在不约而同的问着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

随着全球变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最时尚的词汇。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积极提倡并从点滴做起,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在此,我谨向我们亲爱的师生们提出以下建议:

在4月22日“地球日”当天,全体师生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美我校园”两拒绝,一清捡活动,两拒绝活动即:拒绝使用塑料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清捡即:当天随时清捡身边的垃圾。

同学们回家后,要把今天地球日我们开展的活动告诉爸爸妈妈,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共同迎接“世界地球日”,另外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6点,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1平时勤加用功,多用脑筋,学会巧用旧物,变废为宝。

2、在家中、学校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种上几盆鲜花,栽上几棵树,既可以改善空气,又能让生活中充满春意。

3、注意节约用电。我们应该关掉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并拔掉插头。特别是我们常用的电脑,如果不是在短时间内,它就会转换成睡眠模式。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请将其关闭。这样既省电又维护了你的电脑,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4、注意节约用水。将水龙头随手关紧。

5使用较少的纸巾,重复使用纸张,双面。发送更多的电子贺卡和电子邮件以节省纸张。

6远离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以减少白色污染。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保护森林资源。

师生们,让我们用智慧净化生活环境,用良心组织破坏环境的现象。用勇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积极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手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校园!

地球广播稿【篇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确定第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并确定4月17日~4月23日为主题宣传活动周。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调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要围绕活动周主题,策划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

通知明确,地球日活动周期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要免费或优惠向全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放,围绕地球日主题继续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一场专题展览、一场科普报告会、一个青少年互动活动。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要举办开放日活动,以专题讲座、实验室参观体验、重大科技成果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通知强调,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级有关学会、协会和基金会的作用,联合相关高校、中小学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组委会以及企业,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渠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地球广播稿【篇9】

播放音乐

甲:嗨!大家好。随着这幽雅的音乐,红领巾广播站又与大家见面了。我是xxx

音乐停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校园新闻(读稿)

甲:下面请听一听地球与人类的一番对话吧!

地球:我是地球,上百万年前人类已经靠我生存,我的资源非常丰富,只要你们合理的使用,我将无私的奉献。

人类:我们人类来到宇宙遨游,忽然发现一个脏乎乎的星球,走近一看,呀!这不是我们地球母亲吗?地球:我把全身的养料贡献给了人类,你们却恩将仇报,反而浪费我的资源。你们排放的尾气,烟囱冒出的黑烟,甚至搞什么化学武器试验,把我熏成这般模样。让我整天咳嗽,还睁不开眼。

人类:美丽的地球一直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地球:别说了,还谈什么美丽!我的头发被你们人类剪成斑斑秃秃的,然后拿去吃饭用,盖房子。我的衣服被你们人类撕得千疮百孔。脸面也是灰蒙蒙的,让我羞于见人。

人类:地球,我们常常听到你的呻吟,你是否有什么不舒服?

地球:是啊。人类把白花花的垃圾撒在我的身上,使我得上了疾病。

人类:我们人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呼吁: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恢复地球母亲的健康!

地球广播稿【篇10】

甲: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乙: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付出一份真诚,打造出温馨的世界。

乙: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我们同行。

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甲:伴随着温暖的春风,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次红领巾广播由我们五2中队主办,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合:本期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世界地球日”

甲:本周五是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哎,---------,你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吗?

乙:不知道。

甲:那我就为大家介绍吧。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在这一天,全美国有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共计20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游行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后,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这也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地球日”诞生xx后的1990年,地球日活动组织者们决定让1990年的地球日成为国际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亿万民众都来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为此,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于保护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政府,在本国举办“地球日”20周年庆祝活动。

1990年4月22日这一天,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几亿人。从那时起,“地球日”才具有国际性,成为“世界地球日”。

乙:同学们,中国参与世界地球日活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甲: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

甲:4月22日,是地球母亲的生日。

乙:每逢这一天,地球儿女应该献上鲜花,应该添上祝福。

甲:然而,儿女们却看见,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

乙:一个个城市的烟雾滚滚升腾,那是地球母亲的额角愁云密布;

甲:一片片森林慢慢消失,那是地球母亲的鬓发伤心脱落;

乙:一顷顷田地渐渐干旱,那是地球母亲的肌肤在忍受龟裂;

甲:一座座冰山悄悄融化,那是地球母亲的泪珠在痛苦地下滴!

乙:地球母亲在呼唤明天的绿色。请听“世界地球日朗诵词——呼唤明天的绿色”

甲:一年365天,有多少值得纪念的日子啊

齐: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三月十二日,植树节

乙:这些日子都是为保护地球而确定的

齐:因为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乙:在这寒冷的宇宙,有一座星球花园。

甲:唯独这里森林喧响,把飞翔的鸟儿召唤

乙:唯独这里百花争艳,青青的草地开着铃兰

甲:唯独这里一只只蜻蜓,惊奇地注视溪水潺潺……

乙:请珍惜我们的星球

齐:要知道在茫茫宇宙之间,第二个这样的花园,至今还没有发烧

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全世界人类的生存,请拯救地球吧!

乙:啊,春天,春天来啦!

齐:啊,春天,春天你好!

甲:为了让四季不再寂寞,

齐: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

乙:这时,东风已吹尽寒气,万物都在悄悄复苏。

甲:小树的根,一定会扎进丰腴的泥土。

齐:这是一株茁壮的希望啊,什么也不能使它干枯。它挺立着那样自信,大地正是它慷慨的母亲。

甲:这是一株春的故事,写满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乙:愿它吸取大地的乳汁,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齐:满树悬挂美丽的童话,满树敲响快乐

的音符。它苍翠的枝干不断伸展,梦中把岁月的沧桑,向我们深情地倾诉。

甲:春天,我们看见许多小树,

乙: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齐:像我们一样昂起了头。未来不再是荒凉一片,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

不久大地会站起浩荡的森林,森林里会走出我们绿色的民族。

甲:4月22日,是全人类的反思日;是全人类的忏悔日;是全人类的觉醒日;是全人类的行动日!

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母亲。地球母亲养育了万物,万物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生长。

甲:我们,岂能让母亲遭难;我们,岂能让母亲哭泣!

乙:保护母亲,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

甲:保护母亲,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乙:救救地球母亲吧!

甲:多节约一份珍贵的资源;

乙:多保护一个人类的动物朋友;

甲:多开展一次绿色环保行动;

乙:多打造一片和谐生态环境!

甲:亲爱的同学们,地球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地,我们每一个人都理应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

乙:只要我们都伸出双手呵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完全有信心能造出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我们完全可以消除所有的污染,我们完全能够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

合:亲爱的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甲:《世界地球日》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地球广播稿【篇11】

音乐:钢琴曲《千与千寻》

颖: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

浩: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

颖:伸出你的手。

浩:伸出我的手。

合: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相会在电波中。

颖:我是主持人王颖。

浩:我是主持人王浩。

颖:今天由我们403中队进行播音,希望大家能喜欢。

浩:本次播音的主题是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为大家安排了《校园直通车》、《读书星空》和《哆来咪点歌台》这三个栏目。

音乐:钢琴曲《卡农变奏曲》

颖:回顾一周要闻,浓缩校园资讯,尽在《校园直通车》。

浩:4月22日下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一行20余人来到我们学校开展“微心愿、献爱心”活动,他们给我们带来了200本课外书、漂亮的水彩笔和可爱的铅笔盒等爱心物品,活动当天,商学院党团实践基地也在我们学校挂牌成立。

颖:鼓声响起,红绸扬起,学校40名出类拔萃的腰鼓小能手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学习了新的腰鼓打法,那气势、那姿态真是赏心悦目。他们即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江北区第二轮精品社团展演活动。

浩: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学校的运动员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在体育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他们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即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江北区第28届田径运动会。

音乐:钢琴曲《天蓝的旋律》

颖: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让我们班的“书虫”王伟博,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是《夏洛的网》。

博:大家好!相信你们对《夏洛的网》都不太陌生,这是一部关于友谊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爱和保护,冒险与奇迹,生命与死亡,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的书籍。故事讲述了蜘蛛夏洛为了救小猪威尔伯的生命,不让他被宰杀,在蜘蛛网上织出了许多神奇的夸奖威尔伯的字,让大家以为威尔伯是一只了不起的小猪,从而使威尔伯逃过一劫,并且成为了一只有名的小猪。然而,夏洛却为威尔伯吐尽了生命中最后一根丝,永远离开了威尔伯……

《夏洛的网》中蕴含着许多值得一生去感悟的哲理,其中最令我感慨万千的当然是友谊二字。友谊是一种用任何东西都交换不了的财富,拥有了这笔财富,生活中的孤寂,就会一扫而空,面对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希望和快乐。人生中若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世界将是黑暗的,只有孤独陪伴左右。其次,这本书也应该是道德与博爱的反映,以此推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当善待动物的理念。最后,我们应当思考的是人生。如何度过一生,要使人生发出人性的光辉。也许人生的终点都是一致的`,沿途的景致与意义却截然不同。

希望同学们花一些时间去阅读这本《夏洛的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从中感悟出终生受益的道理。

音乐:钢琴曲《花的微笑》

浩:王颖,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

颖:我知道啊,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浩: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的4月20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颖: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

浩: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每年的4月22日,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颖:每逢这一天,地球儿女应该献上鲜花,应该添上祝福。

浩:然而,儿女们却看见,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

颖:一个个城市的烟雾滚滚升腾,那是地球母亲的额角愁云密布;

浩:一片片森林慢慢消失,那是地球母亲的鬓发伤心脱落;

颖:一顷顷田地渐渐干旱,那是地球母亲的肌肤在忍受龟裂;

浩:一座座冰山悄悄融化,那是地球母亲的泪珠在痛苦地下滴!

颖:地球母亲在呼唤明天的绿色。

浩:绿色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美丽。广阔无边的草原是绿色的,枝繁叶茂的森林也是绿色的;站在美丽的绿草原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翠绿,神清气爽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森林中,那神秘的深绿包含着无限的秘密。生在石缝中的一朵小花,也能顽强的在雨中绽放。绿,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颜色。

颖:生命只有一次,

浩:地球只有一个!

颖:你保护环境,

浩;我节约资源,

合:我们,要把完好的地球留给明天。

颖:请欣赏诗歌朗诵《留给明天》。

浩:山紧连着海,海紧连着山,五大洲各国山水相连。

颖:同踩一个地球,同顶一片蓝天,六十亿人口命运相关。

浩:塘里的青蛙,堂前的紫燕,决定亿万亩良田的丰欠。

颖:南极的臭氧,北极的冰川,关乎千万种生命的危安。

浩:看宇宙茫茫,数繁星点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颖:你保护环境,我节约资源,把完好的地球留给明天。

浩:这首诗不仅代表了我们全校每一个师生的心声,更代表了世界亿万人的心声。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

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将是一片世外桃源!

(停顿5秒)

浩:灵动的音符,叫醒耳朵和双脚。

颖:活泼的歌声,唤醒朝气和欢乐。

浩:让跳动的旋律活跃在宽广的校园,让飞扬的热情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音乐:歌曲《让地球永褒绿色》

颖:每一次相聚都是那么短暂。

浩:每一次幻想都是那么香甜。

颖:让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在童心花园里快乐遨游!

浩: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感谢你们的收听。

合:老师们,同学们,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地球运动课件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球运动课件”的必读知识。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重要工具,每天教师都有责任编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我们会不断更新,为您提供最新的内容!

地球运动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地球运动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科学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每天早晨我们起床上学,工作,晚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停的更替呢?

学生:地球的运动。

教师:对是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球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的第一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教师:什么叫地球的自转呢?

学生: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就是地球自转

板书:(一)定义: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二)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转动地球仪)地球是直着身子转动,还是斜着身子转动啊?

学生:斜着身子转动的。

教师:对。那么,它转动的中心是什么呢?

学生:地轴。

板书:1、转动中心:地轴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地轴真的存在吗?

学生:不存在。

教师,是的,地轴实际上不存在,只是人们假想的一根轴。从不同部位看地球地球自转,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自西向东自转。

教师归纳:从赤道上空看是自西向东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看是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可以总结为“南顺北逆”。但是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在黑板上画图加以巩固)

板书:2、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运动当中,那么它转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呢?速度是多少呢?

学生:24小时(一天)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2.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3.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4.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及答案

5.初一上学期地理《地球的运动》检测试卷

6.20xx初一地理的教学计划

7.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8.7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9.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高一新生学...

地球运动课件(篇3)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问题一出,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运动课件(篇4)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第二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

地球运动课件(篇5)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1。6课又是1。4课、1。5课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的基本概念。

B、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太阳直射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情况。

(3)德育目标: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是地理学重要基本概念。学生必须理解。四季、五带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变化的结果。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的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设疑导学法

2、图例导析法

3、归纳推导法

有些提问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设疑是图例导析过程中学生加深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必要补充。

图例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因为课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分布图,很多学生看不出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关系。因此我在图例导析过程中比教材多了两幅图,如后图所示。

三、说学法

1、阅读法。

2、图画法。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

学生与教师一起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四、说教学程序

1、说导入:通过前两节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了二分二至自转与公转叠加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又会产生怎样的天文现象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采用复习导入和反问法导入,一方面复习前两节知识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用反问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说新课教学:

我在黑板中间春分太阳直射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26C图,从C图上来掌握判断P地昼夜长短的方法。过程如下:

要求学生在图上画出P点所在的纬线,标出晨昏线,标上字母A、K、B。得出P点所在的昼弧AK等于夜弧BK,所以春分日P点昼夜等长。如黑板所示。从而使学生掌握判断某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为加深学生掌握判断某地昼夜长短的方法,还可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

学生地理基础薄弱,教师必须在黑板上边画边讲,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昼夜长短的方法。

为使学生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我在黑板上按次序画3月21日、5月6日、6月22日五幅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变化图,如后图所示。只要比较不同日期的—昼弧长短即可看出昼长变化,掌握了这三个日期的昼长变化规律,后面日期的昼长变化也就迎刃而解了。配合以下提问基本可以掌握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1)从3月21日到6月22日P地昼夜长短怎样变化?

(2)从6月22日到9月23日P地昼夜长短怎样变化?

(3)昼夜长短与纬度有何关系?

(4)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5)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6)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什么节气?此时是南半球的什么季节?

(7)何时全球昼夜平分?哪个地方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写成板书,如后图所示。

在讲解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运动课件(篇6)

从容说课

基于前两节的,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地球自转的方向”知识进行拓展,想象在两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建立地球顺时针和逆时针自转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也很难看懂书中的图1.15“恒星日和太阳日”。有条件的制作课件可以改善图示,拉长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把恒星只画成一个,辅以直观的动画效果,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应该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要强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含义、地球到达该点时的时间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

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到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关系,晨线与昏线的区别及判断方法。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引导学生对书中“读图思考”进行探究,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和总结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并需反复订正和讲解,才能完成此教学任务。教材没有对“地转偏向力”作要求,但后面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中有所涉及,因此教学中可略讲一二,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清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关系,知道黄赤交角23°26′的含义,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打下基础,讲解中还要把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与远日点、近日点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并练习加以巩固。书中的“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解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探究能力。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变化及太阳辐射强弱变化的体会,这些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带来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书中图1.25,以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具有季节性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使太阳辐射也呈现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而导出天文四季和统计四季的定义。再联系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辅以学生的生活体会进行举例教学或设计练习,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是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但是该部分内容空间性强又比较抽象,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脑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在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具有深远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为11年光球

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的显示色球

太阳风(简单介绍)日冕

师请大家看表格,哪个同学能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生(三个学生看图分别回答,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讲和补充。)

师答得很棒。(师逐步投影答案的内容)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推进新课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非常正确。

(投影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进行分步显示讲述,学生一目了然)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图1 图2

图3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

(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生自转了一周多。

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多少?

生15°/小时。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生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

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共同规律。

生在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师非常好。下面阅读教材P14地球自转的证明。

生(阅读)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生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很好!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同时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 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见“课堂小结”)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探究内容:

(1)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来解释两个自然现象。

探究办法、过程:

演示、讨论、竞赛的方法。

(活动)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面来做一个活动。先找两个同学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生(用地球仪演示)

师都很好。说明大家基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请同学们填写教材“活动”中的表格。

生(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师活动3要求我们同学能解释两个现象,分成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能先解释第一个现象?

生(小组代表抢答)恒星被看做是固定不动的。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转动,其结果是恒星看起来运动起来了。

师答案非常准确。哪一个小组能解释第二个现象?

地球运动课件(篇7)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 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5、练习安排:

第14页选做复习题1-3题,这两道题是突出本节重点

知识和重点插图而安排的,第1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现象的原因,第3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

二、说教法

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

认真贯彻加强直观性的原则。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不可视为可视。在课件的使用中,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发现法巩固知识。

3、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演示、课件播放、指导目标、教师讲述、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地球仪、自制

课件等。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3.记:即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知识的基础上,识记本节重点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提问,这些是自然现象还是有神灵在主宰,引出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二)讲授新课: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1)地球自转含义、方向、周期: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动画得出结论。

(2)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昼半球、夜半球)

(3)要求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4)想一想:当我国北京午夜时,美国华盛顿是白天还是夜晚?当日本东京午夜时,英国伦敦是白天还是夜晚?

(5)读一读: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1)地球公转含义、方向、周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动画得出结论。

(2)通过观察地球公转时的姿态的动画,得出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是保持66.50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演示讲解: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4)演示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得出四季变化的规律,填写表格。

(5)想一想:①学校所在地一年之中每天正午太阳高度一样吗?什么时候较高,什么时候较低?②学校所在地一年之中每天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较长,什么时候较短?

(三)总结新课: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了季节变化的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对照课文中图1.17,在图1.24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画出太阳直射的纬线,并填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完成一幅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二、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课件(篇8)

一、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中唯一一节有关科学史的内容,它属于《课标》中内容标准的第五节“地球与宇宙”范畴内的内容。而科学史的教学是独具特点的概念教学,平时我们上这节课时都感觉到学生对本课兴趣不浓厚,缺少了更多学生喜爱的实验环节,听起来像历史课又像语文课。由于教科书上所给予的学习资源相对甚少,所以针对这节课,我改变了原有的让学生搜集资料来讲授的模式,寻找更有探究意味的方法来为孩子们服务。具体改良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时光轴的出现更具连贯性。关于对地球进行研究的人物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把这些人物用一条时光轴贯穿看起来更具连贯性和比较性,使学生在分析学习上一目了然。并且在轴上都标有科学家所处的年代的刻度,让学生感知历史年代的真实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2、增加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在教科书介绍的已知两位科学家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两位也具代表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外加人造卫星的出现。这样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通过对几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了解这些探索的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3、提供有结构的阅读资料。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材料没有太多针对性,而在整理和共享资料的环节做得并不是很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针对性整理资料的能力。所以我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从我提供的资料里找到本课所需要的精华。

4、从学生认知点入手。本课一共有四个关键人物,而我的开头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的,而是孩子们对哪位科学家熟知就从哪位科学家入手,引领孩子们通过阅读、交流、模拟实验等学习手段,客观真实地了解人类进步的历史,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5、插入亮点,产生认知冲突,体会科学家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本课提到哥白尼的学说受到教会和科学界的`蔑视,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里状态,我插入了一个挑战权威的环节,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态度。

以上几番整合是我依据课标解读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更改的。以下是课标解读中出现的依据:

1、《标准》“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

“科学不迷信权威”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它建立在“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信念基础之上。因为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今天胜过昨天,而明天又超越今天,所以崇尚科学、研究科学的人类会不断前进。权威有没有?有的。权威能不能相信?能。但是我们不能迷信权威。所谓迷信就是盲目信仰、崇拜,就是执迷不悟,就是非理智地拥护、追随,而恰恰忽略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忽略了及时的吐故纳新。

讲“科学不迷信权威”,并不与听从老师的教诲和采纳书本上的结论相冲突。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结论都是应该常换常新的,体现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如果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结论受到学生的合理怀疑,那也不是坏事,也许正是学生科学探究、增长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开端呢!

2、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

科学家当然是不会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这种水平的。这样的探究也不可能解决科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家的探究是十分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

科学史上有丰富多彩、相互不同的大量典型探究范例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研究。

如古代科学发展史上,阿基米德对浮力规律的研究。再如近代,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8页),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探究(详见《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内部交流),第66页)。这些范例,展示了单个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是“单情节(episode)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

近代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发展(详见《著名物理学家和他的一个重大发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展示了多位科学家针对一个领域或课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进行探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数个依次连续的单情节科学探究过程,是“连续单情节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

当代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表现了探究需要多位科学家相互合作、联合攻关的现代科学特征,中国负责其中1%但极重要的一部分研究项目。这一研究是以国际合作为特征的“多情节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

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范例都能给人以无穷的、多方面的启迪。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探究规范和范式,科学哲学领域一直处在热烈的争论中,如科学探究中的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等。而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各种与传统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不同的、新的研究方法都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质的研究方法目前是新热点之一。

3、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

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

如果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儿童仍不能接受新的解释或理解,那么就不必急于让儿童强行记住这一新概念,而应该待他日后适当的时候再进一步开展这一题目的探究。一方面,这可能超出了儿童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我们常要求儿童:不迷信专家,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因此也不能要求儿童强行接受某一概念。

4、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中为什么要有“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及“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要求?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理解这一知识并不困难。能否结合这一知识增加些内容?标准编制者认为增加一些科技史的内容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它可以使儿童意识到科学结论不是从来就如此的,有时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这正好符合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二个目标:“科s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迷信权威”。地静天动,符合人的日常经验,再加上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建立的模式的支撑——一个很大的静止的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的四周围绕着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分布在一个正圆形的球体上,所有这些物体都以恒定的速度沿着正圆形轨道旋转,使得这一概念沿用了20xx多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天体模型。这一模型指出:看上去静止不动的地球,实际上每天绕着轴心自转一周且地球和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这一模型使行星表现出来的不规则运动可以得到解释,这真是了不起的革命,应该让儿童在心里记住哥白尼这个名字。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内容标准的提出是想给儿童一个洞察昼夜变化与动植物行为的机会。为什么鸡会早早上墟?为什么猫头鹰夜晚特别灵敏?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会跟着太阳转?为什么夜来香只在夜间吐芬芳?动植物对昼夜变换的适应性行为真是太神奇了,这些探究活动既能激起儿童的兴趣又能培养儿童探究的能力,这些探究性活动可以建议家长和儿童一起做。

5、为什么要安排考察宇宙的历史这部分的内容?

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初民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研制的工具来观察宇宙,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使用这些仪器,可以从看见搜索到非常广泛的光谱信息;计算机可以进行日益复杂的引力系统计算和核反应计算,并且从运算数据中寻找规律、演绎运用理论;空间探测器从太阳系遥远的行星发回了详细的图片和数据;巨大的“原子破碎器”则用来模拟宇宙初期的状态,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了解这些探索的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指挥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二、授课效果

1、资料的增强并人手一份的更改,学生明显有了自主性和协调性,并能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探究。

2、对于增加的科学人物由于学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更加愿意去求知。

3、时光轴情景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研究欲望和可观性。

4、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这样的“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人有疑义,也没有充分的、直接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及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加上联系几位科学家的成就让学生思考到促使人类前进的力量是靠什么支撑的。

从学生层面来说,几位科学家的观点是已知的,但需要学生知道并内化成情感态度层面。因此,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经过几节课的试讲,发现每次试讲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最后终于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起初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模式进行试讲,发现学生兴趣不浓厚,学生找的资料杂乱无章,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几乎画了全篇资料,没有针对性的整理在汇报上很花费时间。而第二次试讲我给学生提供了资料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发现形势也不好,因为每个人的意见不统一。两位科学家的出现比较突兀没有前因后果,学生学起来比较生拉硬拽。添加了两位科学家的成就联系到一起来分析是有必要的。而本课难点应该放在学生情感态度上,“科学不迷信权威”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它建立在“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信念基础之上。所以我觉得本节课无论是讲到哪个环节,讲到哪位科学家都应无时无刻地渗透科学家的精神。

地球运动课件(篇9)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拟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感受下列现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板书:

1、自转运动的规律

①概念绕地轴旋转

②方向自西向东

③周期一天(大约24小时)

(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板书:

2、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学生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小结:板书

3、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

②产生地方时差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部分内容。

地球运动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地球和地球仪课件必备6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地球仪课件4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地球仪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案的编写。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2023-05-13 阅读全文
  • 2023地球仪课件汇编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地球仪课件”的精华内容,这将帮助你实现目标。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3-08-25 阅读全文
  •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请认真思考并参考本文!...
    2023-09-02 阅读全文
  • 地球日课件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注重教案的细节,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更好。现在给您推荐一些关于“地球日课件”的优秀文章,相信阅读这些文章会给您带来很多新知识,希望您会喜欢这篇文章!...
    2023-11-16 阅读全文
  • 地球广播稿必备 范文的运用在我们的写作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处理文档文件。然而,我们在选择使用范文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地球广播稿”。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2023-11-22 阅读全文

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地球仪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案的编写。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2023-05-1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地球仪课件”的精华内容,这将帮助你实现目标。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3-08-25 阅读全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请认真思考并参考本文!...

2023-09-02 阅读全文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注重教案的细节,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更好。现在给您推荐一些关于“地球日课件”的优秀文章,相信阅读这些文章会给您带来很多新知识,希望您会喜欢这篇文章!...

2023-11-16 阅读全文

范文的运用在我们的写作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处理文档文件。然而,我们在选择使用范文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地球广播稿”。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2023-11-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