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我的姐姐观后感(热门4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我的姐姐观后感。

出于您的需求我搜集了以下信息:“我的姐姐观后感”供您参考,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作品名观后感呢?通过写观后感我们不断地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观点和态度,不妨现在就将此页收藏方便未来阅读!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当女性题材的标签烙在这部影片之上时,对女性角色饱满的角色演绎和自我意识的张扬便成为了观众的观影期待,而影片也确实在很努力地去揭露两位女性所遭受的苦难与排挤,刻画她们善良、勤劳、上进的形象,并与影片中充斥的大量堕落、猥琐、无能的男性形象(重男轻女的父亲,嗜赌成性的舅舅,猥琐下流的姑父,无能软弱的男友)做对比。

但当影片结束于姐姐带着弟弟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时,大团圆式的结尾不禁令人发问:姐姐的未来何如?如此虎头蛇尾的剧情构造,如此暧昧不明的收尾方式,也能从侧面洞察到本片的妥协性。

片中,作为矛盾两级的人物,姐姐(张子枫饰)与弟弟(金遥源饰)从行为到心理都存在着变迁,这可以被视作剧中人物的成长。正因为人物心理历程发生了变化,才能使得核心矛盾从最初的爆发状态逐渐走向最终的和平解决。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姐姐对其过往遭遇的释怀,当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由于对弟弟的偏爱而造成的对自己的漠视,她便成了家人眼中的白眼狼;当她消解了怨恨,才能接受弟弟——这个父母眼中对自己的替代品。

姐姐从对弟弟展现出十分决绝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在面对家中长辈的时候,无论是温和的诱导还是压迫性的威逼,都置之不理。因为缺乏姐姐的前史,使得观众甚至会觉得其有些过份。但随着之后的揭示,观众得以了解其父母为了二胎生子,甚至让她假扮残疾人,也了解到为了让她早点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居然瞒着她篡改了她的志愿等等事件。姐姐的形象就此被树立和接受。

到此,姐姐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其之前的遭遇和现实的恶劣处境,虽然显得激进,但是合情合理。然后影片就步入了姐姐与弟弟相处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之后剧情的走向以及结尾的方式,也是姐姐最终释怀的根本原因,虽然这种释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弟弟成为了主导者。

突然懂事的弟弟

弟弟最初的形象被建构为顽皮、任性和自私,这更能够激发姐姐对其的厌恶感。但随着两人的相处,弟弟逐渐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心智成熟的模范少年。他追问姐姐去北京的原因,然后自己打电话给领养家庭承认自己的错误,好让自己不成为姐姐的累赘。正是这魔幻般的蜕变最终打动了姐姐的心,让姐姐带着他逃离了领养家庭。

在此就有两个疑问,其一是弟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如此少年老成?从他的言语与行为上来看,已经大大超出了同龄儿童所能表现的成熟心智,不仅仅是对于自私和任性的克制,更是对同理心和谋略性的把握。如果不能究其原因,只能将这一点归于创作者的异想天开。

其二是姐姐原生家庭和既往经历中所受的苦难就这么被与弟弟的短暂相处中造就的亏欠和不安抵消了?对于不抚养弟弟这一决定,想必姐姐已是深思熟虑,为了去北京读研继续自己的梦想,她甚至放弃了陪伴多年的男友。但仅仅凭借弟弟懂事的举动,姐姐就放下了一切,这难道也只能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来解释了吗?

另外,对于弟弟的突然开窍,抛开其成年人般心智的缜密不谈,这种表现更像是嫁接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当我撒泼打滚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便变得乖巧懂事,这样才能得到姐姐为我准备的饭菜,也才能拥有姐姐这个庇护伞。这种结果导向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出现在儿童的成长时期。他们基于外界的反馈得知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带来自己不想要的后果,于是便改变策略。这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改变,也可能只是一种策略性、功利性的行为。

当这些疑问和问题摆在面前,剧情的不合理就时刻提醒观众姐姐的意识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意识,为了宣扬政治正确的亲情至上原则,创作者做了妥协。哪怕片中充斥着各类根植在男权社会中的矛盾,哪怕任劳任怨,被家庭所拖累的姑姑形象被塑造得多么鲜活和可悲,但最终她们都妥协了。

安然永远成不了安然,她是姐姐,她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

刚刚看完《我的姐姐》,想来抒发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时无刻戳中我的泪点,姐姐的无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这个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首先,这部电影共有三对姐弟,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姐弟一对,安然父亲一对,安然母亲也是一对。其实说实话,我到最后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让女儿成为一个“残疾人”,难道儿子真的这么好吗,我一度以为后面会有个什么反转,解释再生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儿子的原因,但到了后来都没有,也许,也解释了,就在那个十三号床孕妇的那里。

而对于姑妈这个姐姐,刚开始真的一度以为这个人是个烂好人,结果到了后面,我发现,原来姑妈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在即将碰到的时候,却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亲强行唤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女。当看到姑妈对着那组俄罗斯套娃讲俄语时,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丢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对安然母亲这一对姐弟,其实没有讲太多,但看到舅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时,安然对他说“有时候我真以为你才是爸爸,不对,是想”的时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对安然的“教育”时,我好像知道了也许舅舅也是适合成为一个好父亲的,若当初没有年少轻狂的话。

再然后,我好想说说我对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分开一切都早有准备。从他对陈医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家对婚后生活的规划,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女生都会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不能表达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3)

一场车祸,导致一场重大变故,父母意外离世让故事主角安然面临一个抉择,是放弃考研梦想全力抚养自己未见几面的弟弟还是坚持梦想去北京发展。

影片中的几个角色都带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饱满。安然,姑妈,舅舅。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难处。

安然从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轻女,安然父母为了生儿子,让安然装瘸,骗别人女儿有残疾。洗澡被亲戚偷看。这些都给安然的童年造成创伤。这也是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这个城市的原因。

姑妈,童年时也和安然有过相同的经历,不受疼爱,睡觉被蚊子咬醒发现母亲晚上偷偷切西瓜给弟弟吃,这些都在烙姑妈的脑海里,由于这些重男轻女意识的灌输与潜移默化。姑妈也渐渐习惯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对这一近乎法则的质疑与对抗,估计最后也难以让姑妈走出来。

纵观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处模式的变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觉得情感表达十分到位。从“我不管”到“我要管”,张子枫对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处。

其实,影片中值得探讨的点还有很多,特别是姑妈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对话那场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在这我也就不一样列举了。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4)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观!

没有华丽的煽情,却让你的眼泪忍不住迸发。没有明星的站台,却吸引你的视线目不转睛。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你感到情不自禁。一个真实简单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道理,“两代姐姐”在面临现实抉择面前不一样的挣扎。整部影片真实感人,直刺人心,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泪腺分泌,引发共鸣。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现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发生车祸,双双亡故的情况下,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生活独立,从而演绎出一系列的亲情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主旨。

女主角张子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去年暑假出演这部片子时只有十九岁,但她确实将姐姐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个桀骜不驯,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点不通人情,冷漠疏离的独立女性。父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为了想生一个男孩,硬是骗街道说女儿腿有残疾,希望获得一个二胎的生育指标。最后终于心想事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女儿高考毕业时,本来她可以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出来当医生。父亲却偷偷地改变女儿的志愿,让她最后上了四川当地的一个医学院护理专业,结果女儿大学毕业当了护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让她不远离家乡,早点工作,赚钱养家。

从姐姐和弟弟的回忆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爸爸的“竹笋烧肉”,在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残疾时,爸爸对女儿不愿意装瘸子被揭穿而表现的愤怒至极,进而狠狠地教训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影片伊始,就是灾难现场,告知观众故事的背景。这时的姐姐已经是医院的护士,正在和男朋友积极准备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读研究生。祸从天降,父母双亡。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与这个原生家庭的疏离,父母更爱这个弟弟,对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说明他们对姐姐的“关怀”,譬如将那个房产写在姐姐名下,母亲给姐姐洗头的画面,以及在车祸发生前夕不停的打电话给姐姐,虽然这十几个电话,姐姐最终都没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无法接受抚养弟弟的现实,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个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几岁,除了那一层同父同母的亲情纽带,实际上真正的感情却并不多。现实生活里因为年龄代沟,他们之间难有交集和共同语言。这也反映出当下二胎政策后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现实,两个孩子间的年龄差和相处问题。当国家允许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影片里姑妈和舅舅是两个性格反差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赖为数不多的亲人,但是他们也无法给予姐弟更多实质性帮助。姑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麻将,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骗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蛋糕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承诺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扩展阅读

我的姐姐观后感12篇


作文阅读的书写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作文也能让我们进行一种自我的探索。优秀的作文它的标题能够瞬间吸引眼球。关于作文我们可以如何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我的姐姐观后感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

看完《我的姐姐》感到很气愤,总想找一句话来形容这部我的姐姐给我的感受,搭地铁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这是一部浮于表面而又缺乏真诚的我的姐姐。

导演和编剧都是女孩子,看得出她们对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欲望。

我的姐姐的立意不低,想要接触的社会问题是热门而又复杂的。

那些在网络上被议论的,甚至于贬低的,但又真实存在的伏弟魔们,像安然一样的女孩们,她们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她们能不能脱离这个困境?我想这是这个我的姐姐最想讨论的话题,但是导演处理不好这么复杂的题材,于是整个我的姐姐显得稀碎,人物七零八落。

从一开始就摆明了安然的困境,甚至是一种极端的困境:给安然安插了太多不如意,被父亲嫌弃、寄宿在姑姑家、被霸凌、被性骚扰(姑父偷看洗澡)、有一个只会赌钱的舅舅跟一个苦哈哈的姑妈、弟弟年纪太小、男朋友除了脾气好啥也没有......导演和编剧把一切不如意都放在了这个角色身上。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都在非常耐心地等待导演和编剧对于这种困境的回应。

然后呢?没有然后。本来是社会困境,是时代遗留问题,结果用爱粉饰太平。用爱和可爱的孩子煽情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吗?

一直期待安然会走掉,深知这种走掉是无情的,故事中的安然跟弟弟都会因为这个分别而痛苦,甚至于是会受到电影的观众指责,那也很好,至少比现在好。

因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选择了爱自己而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会长久的悲痛下去,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让无辜的安然跟弟弟双方都是破碎的,以更大的沉默的伤痛延续下去,都更能发人省醒。

但是整个我的姐姐,看不到一丁点的思考,好像用爱就能解决一切。

弟弟这么可爱,这么小,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是跟他一起生活啦。

这算什么?我的姐姐多是设计感,缺乏真诚的表达和思考。

在角色设计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姑妈跟安然的角色是一对相互映照的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程式化,安然是觉醒的姑妈,相恋五年的男朋友是没有用的只会添堵的工具人......整个我的姐姐真的非常的程式化。

子枫妹妹一直都是一个蛮好的演员,可是妹妹毕竟年纪不大,在本片中造型也有些问题。着实不能让人信服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总是看着太小了,无论是牵着弟弟一起走还是跟男朋友一起,都特别特别有违和感。

所以从一开始,电影在日常生活的营造上就显得七零八落。

整部我的姐姐看下来,就是一部披着社会热点跟女性问题外衣的无脑商业片。我从来不觉得文艺片与商业片有高低贵贱之别,但文艺工作者贵在真诚,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要做商业片做就是了,遵循那套运作逻辑,刺激观众爽点,也不失为非常优秀解压的作品,但是拿着社会话题作为幌子,看不到一点真诚的思考和努力,甚至连故事的真实性和日常生活都令人诟病,这种卖社会噱头无脑圈钱的商业运作,浪费了演员的好演技,也浪费了这个故事的好立意,同时披着社会热点的外衣以为自己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很令人生气。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当女性题材的标签烙在这部影片之上时,对女性角色饱满的角色演绎和自我意识的张扬便成为了观众的观影期待,而影片也确实在很努力地去揭露两位女性所遭受的苦难与排挤,刻画她们善良、勤劳、上进的形象,并与影片中充斥的大量堕落、猥琐、无能的男性形象(重男轻女的父亲,嗜赌成性的舅舅,猥琐下流的姑父,无能软弱的男友)做对比。

但当影片结束于姐姐带着弟弟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时,大团圆式的结尾不禁令人发问:姐姐的未来何如?如此虎头蛇尾的剧情构造,如此暧昧不明的收尾方式,也能从侧面洞察到本片的妥协性。

片中,作为矛盾两级的人物,姐姐(张子枫饰)与弟弟(金遥源饰)从行为到心理都存在着变迁,这可以被视作剧中人物的成长。正因为人物心理历程发生了变化,才能使得核心矛盾从最初的爆发状态逐渐走向最终的和平解决。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姐姐对其过往遭遇的释怀,当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由于对弟弟的偏爱而造成的对自己的漠视,她便成了家人眼中的白眼狼;当她消解了怨恨,才能接受弟弟——这个父母眼中对自己的替代品。

姐姐从对弟弟展现出十分决绝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在面对家中长辈的时候,无论是温和的诱导还是压迫性的威逼,都置之不理。因为缺乏姐姐的前史,使得观众甚至会觉得其有些过份。但随着之后的揭示,观众得以了解其父母为了二胎生子,甚至让她假扮残疾人,也了解到为了让她早点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居然瞒着她篡改了她的志愿等等事件。姐姐的形象就此被树立和接受。

到此,姐姐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其之前的遭遇和现实的恶劣处境,虽然显得激进,但是合情合理。然后影片就步入了姐姐与弟弟相处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之后剧情的走向以及结尾的方式,也是姐姐最终释怀的根本原因,虽然这种释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弟弟成为了主导者。

突然懂事的弟弟

弟弟最初的形象被建构为顽皮、任性和自私,这更能够激发姐姐对其的厌恶感。但随着两人的相处,弟弟逐渐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心智成熟的模范少年。他追问姐姐去北京的原因,然后自己打电话给领养家庭承认自己的错误,好让自己不成为姐姐的累赘。正是这魔幻般的蜕变最终打动了姐姐的心,让姐姐带着他逃离了领养家庭。

在此就有两个疑问,其一是弟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如此少年老成?从他的言语与行为上来看,已经大大超出了同龄儿童所能表现的成熟心智,不仅仅是对于自私和任性的克制,更是对同理心和谋略性的把握。如果不能究其原因,只能将这一点归于创作者的异想天开。

其二是姐姐原生家庭和既往经历中所受的苦难就这么被与弟弟的短暂相处中造就的亏欠和不安抵消了?对于不抚养弟弟这一决定,想必姐姐已是深思熟虑,为了去北京读研继续自己的梦想,她甚至放弃了陪伴多年的男友。但仅仅凭借弟弟懂事的举动,姐姐就放下了一切,这难道也只能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来解释了吗?

另外,对于弟弟的突然开窍,抛开其成年人般心智的缜密不谈,这种表现更像是嫁接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当我撒泼打滚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便变得乖巧懂事,这样才能得到姐姐为我准备的饭菜,也才能拥有姐姐这个庇护伞。这种结果导向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出现在儿童的成长时期。他们基于外界的反馈得知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带来自己不想要的后果,于是便改变策略。这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改变,也可能只是一种策略性、功利性的行为。

当这些疑问和问题摆在面前,剧情的不合理就时刻提醒观众姐姐的意识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意识,为了宣扬政治正确的亲情至上原则,创作者做了妥协。哪怕片中充斥着各类根植在男权社会中的矛盾,哪怕任劳任怨,被家庭所拖累的姑姑形象被塑造得多么鲜活和可悲,但最终她们都妥协了。

安然永远成不了安然,她是姐姐,她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3)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要从上一代开始说起。安然的姑妈,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和弟弟一同考上中专,可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于是妈妈狠心斩断她上学的念想。因为她是姐姐,更因为她是女孩。

后来,姑妈打算和朋友去俄罗斯做生意,刚到莫斯科,就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弟弟生了个女儿,要她回来帮忙。即使心中有万千的不愿意,姑妈还是回来了,因为她是姐姐,因为她是女人。

所以,自从安然的父母死后,姑妈总是教育安然:

你是姐姐,所以你得抚养弟弟,你是女孩,所以要放弃考研的梦想,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安然的父母也重男轻女,所以才有了比她小十多岁的弟弟安子恒。为了要二胎,父亲给安然伪造了残疾证明,处于对女孩的讨厌,父亲甚至不允许她穿裙子,否则就是一顿毒打。在安然的记忆中,她经常被爸爸打。但是在安子恒的记忆中,爸爸却从来不打他,还总是给他做红烧肉吃。当弟弟对姐姐说:

我们两个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时,我潸然泪下,惊叹世间真有这样对子女如此区别对待的父母,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父爱都如山般高大厚重。

可喜的是,安然没有走姑妈的老路,她从小学会了独立,拼命读书,拼命存钱,拼命逃离束缚自己的环境。最后,终于成功了,能去北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算这个家庭走上了新高度。

可见,坚持主见,独立生活,对一个人来说绝对必要。

当然,安然也继承了姑妈的责任心,所以最终没有把弟弟交给领养家庭,毕竟是亲姐弟,有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片过程中,多次落泪,不愧为一部好作品,揭露现实,反映生活,演技动人,甚是喜爱。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4)

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今天终于实现了。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子枫,她饰演的安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出车祸去世,抚养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开始当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养弟弟,觉得凭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她们姐弟两个相处的很好,大结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给送走,但最终还是把弟弟给带回来了。

由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节体育课,我们要测400米跑步,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组,毕竟我是一个女生,哪里跑得过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别着急,使劲给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少得多,哪里抵挡得住男生给他们的朋友加油的声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喊:贝贝加油!我奋力跑向终点得了第2名,让我感动的是可可不仅在我跑的时候给我加油,还跟着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龙煜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我身边鼓励我说: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跑步成绩一直都是我们那一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五年级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记录,撕掉了那个贴在我脑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标签。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我都觉得姐姐是伟大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5)

清明小长假,电影市场闯出一匹黑马——《我的姐姐》。因为身边刚好有两个姐姐,奉献型的“姑妈辈”姐姐——我的姐姐,新生代的姐姐——我的大女儿,所以就直接买票去看了。

在看的过程中,我有很强的代入感,结果是第二天顶着一双又红又肿的熊猫眼去上课。接受身边或关心或好奇眼光的审视。泪点低的人真的不适合去看亲情类的电影啊!

随着这部电影的大火,网上出现了很多文章:鼓吹杀死“中国式姐姐”,声讨原生家庭的罪恶,骂父母的自私,揭露重男轻女的劣根性。俨然掀起一场为“中国姐姐”维权的网络革命。

很幸运,我没有生长在重男轻女明显的家庭里。但我年少时确实得到过姐姐的呵护。姐姐在一次情绪崩溃时,曾歇斯底里的哭着说:“我顾这个,顾那个,谁来顾我呢?”记忆中姐姐确实为弟弟,妹妹牺牲了很多。看电影时我就在心里想:姐姐呵护年少的我,我也要尽我所能照顾以后的她。

现在九零后,零零后,有很多的高端知识分子,他们是教育的成功产品,但在他们的身上还有多少家国情怀呢?还记得年那个在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美国的空气都是多么香甜的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孩吗?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的思维模式是:这样做,我将会得到什么?从来不会想:这样做,我将为我的团队带来什么?我个人认为:在传统文化中,亲情,责任还是应该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的。如影片中的安然,《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们在竭力摆脱原生家庭时,内心深处也是对家庭充满期待与渴望的。毕竟,家,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安顿灵魂的地方。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的思维层次提高了,胸怀广阔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了,这个过程也是完善自我的过程。你不能什么都不为家庭成员做,却希望其余成员都为你服务。在所有关系里,最好的模式是相互成全。家人之间也是如此的。更何况,无论怎么努力,终极一生,我们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就如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下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既然没有完美的个体,哪来完美的原生家庭呢?再说,如果每个人都犹如模型化的产品,那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了!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6)

或许,天灾,人祸,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个大大的灾难,悄悄降临。一场意外的车祸,带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一边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坟地,泪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从小就经历了至痛之灾。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对父母的依恋与怀念。哪怕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被真诚地打动,一个幼小的心灵,本该在父母的怀抱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睁着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没有繁星,没有光明。

留一盏灯,为你断后。

“长姐如母”这四个字,是责任、是义务,是人生标签里一生的烙印;从一个粉肉团子降生开始,忍让就流淌在时间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践行。每个人都觉得,姐姐,就该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牺牲,而事实上,生活里确实不乏有这一类人。我也听过不少我爹妈讲他们姐姐和作为姐姐的他们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着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枷锁。最后的画面,停留在因为没有底座的缘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摇晃中找到支撑续而在时间的`流逝里渐渐趋于平稳。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7)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两个,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爸爸妈妈车祸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扮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携带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日常面对不公平常,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的女生,当她让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非常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以后面对任何困难中也可以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极少的家庭女人题材电影,可能大多数人一想到女性就应该坐在家带小孩,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目前的状况,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人相呼应,心中有我们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很深刻:你等等我不可以吗;我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小孩生活存在不公平。但面对爸爸妈妈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常见矛盾与温暖。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8)

4月2号上映的《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正在各大影院热映~

影片里,因父母意外身亡,年龄相差甚大的姐弟又该怎么继续生活呢。

弟弟还在上幼儿园,姐姐是一名护士,想去北京,想考研究生的护士。她的弟弟是因为她的父亲想要一名传宗接代的儿子,而不惜给她按上残疾人的称号,才得以出生的。这对姐姐一直是心灵上的伤害,换做谁,能够不受伤呢?

“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情的不是我,这个事情到底要怎么算。”姐姐发出过无力地呐喊。

“他也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了。”姐姐也曾这样理智地说出这样的话。

可最后,她还是因为弟弟的几句话:“你跟妈妈一个味道。”“你喜欢我,姐姐。”“一起去踢球吗?姐姐。”把弟弟从她精心挑选的领养家庭中带走……

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在体内翻涌的血脉,血脉相连、情比金坚。

致敬天下的姐姐,致敬真挚无价的亲情。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9)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十八岁的姐弟两个由于爸爸妈妈发业务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我们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一个人一生都会面临如此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假如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样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青年,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伴随快速进步的社会一块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期望达成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首要条件去收获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伴随情节非常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生,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敌不过众的海量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容易,不期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样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期望姐姐回话他“姐姐不会离开你,大家永远在一块”。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大概存在的期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爸爸妈妈为了要个女生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得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每天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两个的父亲牺牲了我们的学业、事业,而且感觉这所有是理所应当的,由于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大家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一个人都能真切的感觉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假如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很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大家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0)

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感觉流了一吨的眼泪。但你如果问我对这个片子的观后感,我只能见仁见智的说,对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它配得上豆瓣高分。

先不说这个片子确实有很多逻辑BUG、养育漏洞以及强行拗的戏剧冲突,看的略显突兀和尴尬。仅单纯的从剧情来说,我都几乎没有为姐姐掉过眼泪,我一吨的眼泪,绝大部分都是为弟弟而落。

之前看过一些影评,多数渲染的都是重男轻女,女性独立、亲情血缘之类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做了妈妈的原因,家里正好有和电影里弟弟差不多大的孩子,所以代入感很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小本身也是个姐姐,却并没有遭受父母过于明显的重男轻女以致于没有感同身受。整个观影过程,我全程都在心疼弟弟。虽说弟弟的演技真的比姐姐差了好大一截,有点并不真实。

其实弟弟有什么错,他才是整个片子里面最无辜的。他还那么小,在爸爸妈妈的宠溺下,吃着爸爸煮的红烧肉,妈妈蒸的肉包子长大,并不懂得姐姐和父母之间的恩怨情仇。可是,突然间,爸爸妈妈不见了,消失了,变成了姐姐口中的“灰”,再也见不到了。他一遍一遍的懵懂无知的问姐姐,爸爸妈妈呢,爸爸妈妈呢?

姑妈深陷困境不能养他,舅舅不务正业养不好他,姐姐想方设法不想养他。而他才6岁,他没有姐姐那么宏伟的人生追求,没有姐姐的勇敢独立和不畏权势,他想要的只是有人给他讲讲睡前故事,雷雨天气有人陪他一起睡觉,或者有人愿意跟他一起踢踢足球。

成人世界的那些是是非非,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小时候也被重男轻女过,我奶奶曾经拿香蕉给我弟弟吃,还说快点吃完,不然姐姐就要放学回来了。这情节和电影里姑姑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但其实,你能说我奶奶不爱我么?我觉得并不是,只是她那个年代的认知过于愚昧和陈旧,以致于她并不懂得这样对我会是个伤害。我也相信,身为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遗憾的是,他们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无法改变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走偏了。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无知,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那些被歧视对待过的伤已然存在,抚平它已经很困难了。那些经历重重困难,努力拼搏的女孩们,在挣脱不被爱护的黑暗岁月后,要做的难道仅仅是去仇恨我们的上一辈,或仅仅是让上一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难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怎样让自己走出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而快乐的生活下去,以及怎样让我们的下一辈不再遭受这样的歧视对待吗?

血缘关系本就奇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完美的父母凤毛麟角。我们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如今正在不断努力的,也不过是一名合格的父母。对于那些在长期浸淫在封建思想下生活的父母,或许不能原谅,也尽力多一份理解吧。

再说回来剧情,虽说弟弟让我哭了整场,但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会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煮豆燃豆萁”,会在姐姐说“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时候说出“我只有你了”,还会牺牲自己去成全想去北京的姐姐,真的让人哑然,至少我7岁的儿子肯定没这样的心智。

而这一吨眼泪,依然为真情而流。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是,我们几乎都不懂得在拥有的时候珍惜。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1)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2)

不曾想过会有这样一个姐姐,教会我成长,却不能陪我长大。姐姐,你在哪儿?

主人公谷雨是一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女生。她热爱篮球,乐于助人,却因为外貌性情太像男生,曾多次被人误解。直到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谷雨意外遇到一生中命定的亲姐姐:来自雪舞纪的公主,花王最珍贵的小女儿雪映草。她帮谷雨改掉了任性、粗鲁、固执己见的坏脾气,让自己的妹妹变成温柔、优雅、人见人爱的女生。甚至把宝贵的花朵裙送给了她。但当谷雨真正变了之后,姐姐却不见了

读完这本书,雪映草和谷雨之间浓厚,纯洁的姐妹情谊令我羡慕不已。她们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彼此存在着永恒的爱,永远的回忆。

雪映草曾被谷雨伤害过,但她不仅不怨恨妹妹,反而更加努力地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抓紧爱念,帮助谷雨。一直到姐姐离开,谷雨才懂得:姐姐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自信,更快乐!姐姐,你在哪儿?直到你的离开,我才忽然明白,我一直都是爱你的!雪映草留下的最后一件勿忘我花朵裙的褶皱里,有这样一句话:谷雨,勿忘我真诚的爱,爱我,想念我,如果可以,我会再次归来给你幸福!

我想,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不计得失的付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怀念哦!

我的姐姐观后感(分享11篇)


掌握写作技巧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具备的技能,作文有助于我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好的文章需要有深刻的人生认知,那大家认为优秀作文应该怎么样?也许以下内容“我的姐姐观后感(分享11篇)”合你胃口!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

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评,不会对电影的拍摄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做分析。

毕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挣扎,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又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别,还无法对抗时代的洪流。有人选择坦然接受现实,然后走下去,毕竟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

观影的人有人为姐姐哭、有人为弟弟哭、有人为姑妈哭。我不知道应该为谁要多些哭些,毕竟这是反应重男轻女的影片。如果此刻我为弟弟和姑妈哭显然有些不合适。女主人公在追求自我和人生梦想的途中遭遇幼弟,父母为了要儿子,让女儿装残疾。考上大学又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让女儿从医生变成了护士,这样离家近,可以早点工作赚钱。命运对女儿不公,但无论怎样挣扎,最后还是没有脱离血缘关系。

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是为姐姐不平,为弟弟、和姑姑流泪。弟弟尽管是父母偏爱的产物。但作为生命个体,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男孩子,本可以正常的出生、正常的生活、不需要世俗的偏见、也不想从营养、教育、医疗资源等被额外偏斜。也没有想过要欺负姐姐、争抢姐姐的东西,更不想成为父母希望成为的人。可这一切并不由他控制。他生下来就带着优越感、带着霸道和自私。而姐姐们也要被道德绑架一生。这也是中国很多家庭兄弟姊妹关系始终不好的原因之一。

当弟弟的保护伞突然坍塌后,求生的本能驱使他要向姐姐示好,但骨子里还是傲娇和霸道。如果不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姐弟两同样遇到父母双双离世。那姐弟两人相依为命,本就是天经地义。但曾经受过那么多委屈的姐姐,肯定要挣扎,要争取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为自己而活。我非常佩服姐姐的勇气,以及她身上的那股力量,生命本该如此。只是我们都被压抑住了。

为了求生,弟弟本能的改变自己,讨好姐姐,讨好收养的家庭。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弟弟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讨厌自己,也不理解死亡的意义。当他和姐姐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的时候,我哭了。我不是单纯的同情。怎么说,我也算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吧。当初是妈妈执意要儿子。我身上有两个姐姐。大姐6岁的时候就开始就哄我和二姐。吃的苦是最多的。但大姐被认为从小愚钝,是不被父母喜欢的。二姐从小体弱多病,也是不被父母喜欢。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欺负过大姐和二姐还有收养的三妹。争抢过她们的零食、剥夺过她们该有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姐弟有过隔阂、误解。知道大姐对父母的埋怨。也知道大姐为了我失去了很多。但毕竟还是血缘关系。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挣扎着走了过来。对家人我能力所能及的做些事,心怀感恩。对父母也给予足够的理解。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对错。如果换成是你,也未必就能做的更好。但我真心反对重男轻女,让生命活出该有的样子。

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有疗愈作用。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生命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努力去走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要从上一代开始说起。安然的姑妈,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和弟弟一同考上中专,可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于是妈妈狠心斩断她上学的念想。因为她是姐姐,更因为她是女孩。

后来,姑妈打算和朋友去俄罗斯做生意,刚到莫斯科,就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弟弟生了个女儿,要她回来帮忙。即使心中有万千的不愿意,姑妈还是回来了,因为她是姐姐,因为她是女人。

所以,自从安然的父母死后,姑妈总是教育安然:

你是姐姐,所以你得抚养弟弟,你是女孩,所以要放弃考研的梦想,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安然的父母也重男轻女,所以才有了比她小十多岁的弟弟安子恒。为了要二胎,父亲给安然伪造了残疾证明,处于对女孩的讨厌,父亲甚至不允许她穿裙子,否则就是一顿毒打。在安然的记忆中,她经常被爸爸打。但是在安子恒的记忆中,爸爸却从来不打他,还总是给他做红烧肉吃。当弟弟对姐姐说:

我们两个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时,我潸然泪下,惊叹世间真有这样对子女如此区别对待的父母,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父爱都如山般高大厚重。

可喜的是,安然没有走姑妈的老路,她从小学会了独立,拼命读书,拼命存钱,拼命逃离束缚自己的环境。最后,终于成功了,能去北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算这个家庭走上了新高度。

可见,坚持主见,独立生活,对一个人来说绝对必要。

当然,安然也继承了姑妈的责任心,所以最终没有把弟弟交给领养家庭,毕竟是亲姐弟,有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片过程中,多次落泪,不愧为一部好作品,揭露现实,反映生活,演技动人,甚是喜爱。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3】

今天妈妈答应好晚上带我们去看一部新出的电影,名叫《我的姐姐》,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就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兴趣,很期待它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电影呢?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安然的姐姐,她的爸爸妈妈因为一次车祸去世,可他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他的舅舅、姑妈还有亲人都要求她抚养弟弟,可是姐姐并不乐意,因为她要考研去北京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她一点都不想带那个弟弟,她为弟弟找了一个新的家庭准备去北京,但最后姐姐还是留下把弟弟接回了家。

看这部电影,我想起了我和贝贝,我想起了那个星期四下午体育课测400米的场景,到贝贝那组的时候,只有她一个女生,我们班上的所有男生,都给贝贝他们那组的男生加油,尽管我们这边女生如何大喊可怎么都压不住男生的声音!我走出人群,跟着贝贝跑,用吃奶的劲喊“贝贝加油!”万万没有想到我一个小身板,把全班男生的声音都狠狠的压了下去!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所有的体育测试跑步,没有哪一次我没有给贝贝喊加油,没有哪一次我没有跟她一起跑,没有哪一次我没有为她挺身而出,把所有男生的声音狠狠的压住……难怪我们班上的很多人都说,我和贝贝真是姐妹情深!虽然那一次喊得太大声了,好几天嗓子都一直是哑着的,但是我很高兴,也觉得很值得,因为她跑了一个很好的成绩!

我也深刻的记得,有一次我跟贝贝吵架,我说我再也不想理她,再也跟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结果第2天她给我撒个娇,我就原谅她了!姐妹情深,不管发生什么我跟她的感情永远不会分离。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4】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5】

刚刚看完《我的姐姐》,想来抒发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时无刻戳中我的泪点,姐姐的无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这个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首先,这部电影共有三对姐弟,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姐弟一对,安然父亲一对,安然母亲也是一对。其实说实话,我到最后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让女儿成为一个“残疾人”,难道儿子真的这么好吗,我一度以为后面会有个什么反转,解释再生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儿子的原因,但到了后来都没有,也许,也解释了,就在那个十三号床孕妇的那里。

而对于姑妈这个姐姐,刚开始真的一度以为这个人是个烂好人,结果到了后面,我发现,原来姑妈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在即将碰到的时候,却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亲强行唤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女。当看到姑妈对着那组俄罗斯套娃讲俄语时,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丢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对安然母亲这一对姐弟,其实没有讲太多,但看到舅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时,安然对他说“有时候我真以为你才是爸爸,不对,是想”的时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对安然的“教育”时,我好像知道了也许舅舅也是适合成为一个好父亲的,若当初没有年少轻狂的话。

再然后,我好想说说我对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分开一切都早有准备。从他对陈医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家对婚后生活的规划,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女生都会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不能表达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6】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观!

没有华丽的煽情,却让你的眼泪忍不住迸发。没有明星的站台,却吸引你的视线目不转睛。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你感到情不自禁。一个真实简单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道理,“两代姐姐”在面临现实抉择面前不一样的挣扎。整部影片真实感人,直刺人心,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泪腺分泌,引发共鸣。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现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发生车祸,双双亡故的情况下,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生活独立,从而演绎出一系列的亲情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主旨。

女主角张子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去年暑假出演这部片子时只有十九岁,但她确实将姐姐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个桀骜不驯,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点不通人情,冷漠疏离的独立女性。父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为了想生一个男孩,硬是骗街道说女儿腿有残疾,希望获得一个二胎的生育指标。最后终于心想事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女儿高考毕业时,本来她可以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出来当医生。父亲却偷偷地改变女儿的志愿,让她最后上了四川当地的一个医学院护理专业,结果女儿大学毕业当了护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让她不远离家乡,早点工作,赚钱养家。

从姐姐和弟弟的回忆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爸爸的“竹笋烧肉”,在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残疾时,爸爸对女儿不愿意装瘸子被揭穿而表现的愤怒至极,进而狠狠地教训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影片伊始,就是灾难现场,告知观众故事的背景。这时的姐姐已经是医院的护士,正在和男朋友积极准备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读研究生。祸从天降,父母双亡。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与这个原生家庭的疏离,父母更爱这个弟弟,对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说明他们对姐姐的“关怀”,譬如将那个房产写在姐姐名下,母亲给姐姐洗头的画面,以及在车祸发生前夕不停的打电话给姐姐,虽然这十几个电话,姐姐最终都没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无法接受抚养弟弟的现实,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个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几岁,除了那一层同父同母的亲情纽带,实际上真正的感情却并不多。现实生活里因为年龄代沟,他们之间难有交集和共同语言。这也反映出当下二胎政策后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现实,两个孩子间的年龄差和相处问题。当国家允许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影片里姑妈和舅舅是两个性格反差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赖为数不多的亲人,但是他们也无法给予姐弟更多实质性帮助。姑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麻将,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骗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蛋糕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承诺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7】

在这本《我的姐姐不一样》的书中,叙述着卡罗的姐姐是个智能智障,虽然别人都会嘲笑她,但她不在意,而卡罗却很在乎,他只想赶快摆脱她,有一天,姐姐真的走失了.然而卡罗一点也不高兴,甚至开始对她的种种产生回忆而伤心哭泣。

看完这本《我的姐姐不一样》,让我内心震憾很久,因为从未能体会在面对智障儿家庭,他们的心情是一种无奈,他们无法选择,更无法摆脱的内心煎熬,只能默默接受,再加上外人异样眼光,这种不安无形加深刺痛智障儿亲人。

书中令我佩服的有妈妈奶奶,他们坦然面对现实,不因家有智障儿,而自怨自哀,更不因此将泰莉深锁家中,反而希望卡罗能带泰莉出去走走。

让我们再谈谈卡罗,其实卡罗并非心已枯干,只是反应出一般面对智障儿的无奈不解.尤其是引来玩伴的嘲笑,旁人的侧目,第一个反应就是能摆脱他,甚至希望他不是我姐姐。

由此知道家有智障儿,亲人要面对不仅智障儿的事实,又要如何克服踏出门的勇气,接受我的姐姐跟别人姐姐不一样,她虽然较年长,却无法跟别人的姐姐一样,照顾弟妹,指导弟妹,只有被人嘲笑,那种讨厌又放心不下的心情,每天不断的上演,回想之前得我,看到重症病童或智能智障者,我竟然用无知,可怜的眼神看,内心毫无感受,说到此真是惭愧.而现在的我正在学习爱、关怀、接纳,因为我知道对于重症者或智能残障者,他们都需要社会给予的爱,唯有内心充满爱,你会发觉这些重症病童,智障者都是我们的亲人,以将心比心的态度来关怀学习接纳他们。

因此,了解智能障碍者的不一样,才能发掘智能障碍者的优点,因为他们如同天使般的纯净,即使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内心的善,丝毫不会加工隐藏,相比之下,我们可复杂多了。

.总之我的姐姐不一样一书,给我启示很深,让我对于重症病童,智能障碍者的看法彻底改观,我也能以真诚的心看待他们,更能以感同身受来了解,尊重他们。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8】

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今天终于实现了。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子枫,她饰演的安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出车祸去世,抚养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开始当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养弟弟,觉得凭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她们姐弟两个相处的很好,大结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给送走,但最终还是把弟弟给带回来了。

由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节体育课,我们要测400米跑步,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组,毕竟我是一个女生,哪里跑得过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别着急,使劲给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少得多,哪里抵挡得住男生给他们的朋友加油的声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喊:贝贝加油!我奋力跑向终点得了第2名,让我感动的是可可不仅在我跑的时候给我加油,还跟着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龙煜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我身边鼓励我说: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跑步成绩一直都是我们那一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五年级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记录,撕掉了那个贴在我脑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标签。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我都觉得姐姐是伟大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9】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你喜欢我,姐姐。

《我的姐姐》是由张子枫主演的一部讲述了一位姐姐在父母遭遇车祸后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的选择的电影。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观众我相信不乏以下几个原因:演员的选择与二次创作;电影题材的选择;以及与观众的审美欣赏。观众作为审美的对象,当审美欣赏得到升华、产生共鸣时,那么这部作品就是部优秀的作品。

那么观众是在哪获得的共鸣,我相信也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当下的社会二胎问题、扶弟魔等等一直是大家都持续关注的。生二胎需要征求老大的意见;大孩子有工作能力后要承担对弟弟妹妹的责任;为了生一个儿子要连续个二胎三胎,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而荧幕前的你我也许也就是另一个安然。

图片

在女主角儿童时期,父母为了生养二胎甚至不惜撒谎女儿是一个瘸子,甚至把女儿交给了姑母收留。导致在安然的心中一直存在着对父母的一丝怨恨,我和他不熟,凭什么要让我承担对他抚养的责任,和自己的亲弟弟并没有多少交集却要在意外之后挑起整个家。

恰恰又是姑母这个角色映射出了选择之后可能得到的结局,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但套娃却从来不必装在一个套子里。

剧情随着对弟弟的收养问题不断升温,姐弟的感情也在不断的摩擦之中;成长经历的对比之下不断得到升华,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我和你也不是一个人。

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我只有你了。

弟弟每个发自内心的却又傻傻的举动都在感动着姐姐,彼此之间纽带的不断加深,也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空旷的房间对视的夫妻,协议和钢笔依然冷静的躺在桌上;滚动的足球在姐弟两人脚下来回滚动,姐弟之间情感的纽带也随着愈滚愈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个角色,不仅仅是女儿,是学生,有时也是老师,是朋友,有时甚至可以不做生活的体验者,以上帝的视角作壁上观。

我们从不必把自己禁锢在视野之内,我们也可以奋力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0】

今天下午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它和《你好,李焕英》一样都是催泪剧。

故事的开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而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和安然从来没有见过的弟弟安子恒,因为血缘关系,安然要扶养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离开这个城市,她不能为了她的弟弟而放弃离开这座城市的机会,她恨她的父母,从她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动家里的一分钱,她回到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给别人抚养。

安子恒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时光他的父母离世,随后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姐姐,他讨厌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妈妈爸爸,但是感情改变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抚养给别人,他也知道他成为姐姐的累赘,他偷偷联系了领养人,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原本讨厌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当真到那一刻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联系领养人时,哭了,她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做。

当安然来做最后的领养手续时,她没有签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给别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电影从头到尾让人笑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1】

在清明节假期间,同学们有的去扫墓,有的回家乡,有的外出游玩不过我的假期却与之不同,我展开了阅读之旅,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我的姐姐住在壁炉上》。

这本书是由英国作家安娜贝尔皮切创作的。它讲述了杰米的姐姐萝丝因一次事故而意外离世,另一个姐姐贾思明则活在

萝丝的阴影下。紧接着杰米的家庭分裂了,妈妈跟一个叫奈杰尔的人走了,爸爸整天酗酒,杰米又在学校交到了杀害他阶级的种族的朋友桑亚,从而使他的爸爸大发雷霆但最后杰米与姐姐贾思明和爸爸又一次将欢声笑语带回了这个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假如姐姐萝丝没有去世,那他们的妈妈也许就不会跟奈杰尔走了吧,萝丝在这个家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不过我又想了想,也许都是一样的,因为妈妈在家时,家里总是很令人伤心,可妈妈走后,他们不仅还怀念着萝丝,也使这个家又有了快乐。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用勇气和乐观的态度面对任何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我每次一遇到难事就先唉声叹气,我也总是在上台之时突然害怕然后开始动摇决心。读完这本书后,我要改掉这种行为,学会用乐观和勇气面对任何事。

这虽然是一本平凡的书,但它的意义却是不凡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优选15篇)


小编从众多资料中精挑细选推出了这篇最受欢迎的我的姐姐观后感,如何就作品名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观众们有所领悟,每个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内容都不一样。写下观后感对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

或许,天灾,人祸,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个大大的灾难,悄悄降临。一场意外的车祸,带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一边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坟地,泪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从小就经历了至痛之灾。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对父母的依恋与怀念。哪怕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被真诚地打动,一个幼小的心灵,本该在父母的怀抱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睁着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没有繁星,没有光明。

留一盏灯,为你断后。

“长姐如母”这四个字,是责任、是义务,是人生标签里一生的烙印;从一个粉肉团子降生开始,忍让就流淌在时间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践行。每个人都觉得,姐姐,就该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牺牲,而事实上,生活里确实不乏有这一类人。我也听过不少我爹妈讲他们姐姐和作为姐姐的他们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着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枷锁。最后的画面,停留在因为没有底座的缘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摇晃中找到支撑续而在时间的`流逝里渐渐趋于平稳。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2

4月2号上映的《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正在各大影院热映~

影片里,因父母意外身亡,年龄相差甚大的姐弟又该怎么继续生活呢。

弟弟还在上幼儿园,姐姐是一名护士,想去北京,想考研究生的护士。她的弟弟是因为她的父亲想要一名传宗接代的儿子,而不惜给她按上残疾人的称号,才得以出生的。这对姐姐一直是心灵上的伤害,换做谁,能够不受伤呢?

“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情的不是我,这个事情到底要怎么算。”姐姐发出过无力地呐喊。

“他也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了。”姐姐也曾这样理智地说出这样的话。

可最后,她还是因为弟弟的几句话:“你跟妈妈一个味道。”“你喜欢我,姐姐。”“一起去踢球吗?姐姐。”把弟弟从她精心挑选的领养家庭中带走……

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在体内翻涌的血脉,血脉相连、情比金坚。

致敬天下的姐姐,致敬真挚无价的亲情。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3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观!

没有华丽的煽情,却让你的眼泪忍不住迸发。没有明星的站台,却吸引你的视线目不转睛。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你感到情不自禁。一个真实简单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道理,“两代姐姐”在面临现实抉择面前不一样的挣扎。整部影片真实感人,直刺人心,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泪腺分泌,引发共鸣。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现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发生车祸,双双亡故的情况下,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生活独立,从而演绎出一系列的亲情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主旨。

女主角张子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去年暑假出演这部片子时只有十九岁,但她确实将姐姐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个桀骜不驯,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点不通人情,冷漠疏离的独立女性。父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为了想生一个男孩,硬是骗街道说女儿腿有残疾,希望获得一个二胎的生育指标。最后终于心想事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女儿高考毕业时,本来她可以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出来当医生。父亲却偷偷地改变女儿的志愿,让她最后上了四川当地的一个医学院护理专业,结果女儿大学毕业当了护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让她不远离家乡,早点工作,赚钱养家。

从姐姐和弟弟的回忆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爸爸的“竹笋烧肉”,在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残疾时,爸爸对女儿不愿意装瘸子被揭穿而表现的愤怒至极,进而狠狠地教训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影片伊始,就是灾难现场,告知观众故事的背景。这时的姐姐已经是医院的护士,正在和男朋友积极准备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读研究生。祸从天降,父母双亡。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与这个原生家庭的疏离,父母更爱这个弟弟,对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说明他们对姐姐的“关怀”,譬如将那个房产写在姐姐名下,母亲给姐姐洗头的画面,以及在车祸发生前夕不停的打电话给姐姐,虽然这十几个电话,姐姐最终都没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无法接受抚养弟弟的现实,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个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几岁,除了那一层同父同母的亲情纽带,实际上真正的感情却并不多。现实生活里因为年龄代沟,他们之间难有交集和共同语言。这也反映出当下二胎政策后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现实,两个孩子间的年龄差和相处问题。当国家允许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影片里姑妈和舅舅是两个性格反差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赖为数不多的亲人,但是他们也无法给予姐弟更多实质性帮助。姑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麻将,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骗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蛋糕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承诺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4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饰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带着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生活中面对不公平时,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中也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很少的家庭女性题材电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应该坐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现在的状态,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性相呼应,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有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对父母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普遍矛盾与温暖。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5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6

不曾想过会有这样一个姐姐,教会我成长,却不能陪我长大。姐姐,你在哪儿?

主人公谷雨是一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女生。她热爱篮球,乐于助人,却因为外貌性情太像男生,曾多次被人误解。直到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谷雨意外遇到一生中命定的亲姐姐:来自雪舞纪的公主,花王最珍贵的小女儿雪映草。她帮谷雨改掉了任性、粗鲁、固执己见的坏脾气,让自己的妹妹变成温柔、优雅、人见人爱的女生。甚至把宝贵的花朵裙送给了她。但当谷雨真正变了之后,姐姐却不见了

读完这本书,雪映草和谷雨之间浓厚,纯洁的姐妹情谊令我羡慕不已。她们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彼此存在着永恒的爱,永远的回忆。

雪映草曾被谷雨伤害过,但她不仅不怨恨妹妹,反而更加努力地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抓紧爱念,帮助谷雨。一直到姐姐离开,谷雨才懂得:姐姐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自信,更快乐!姐姐,你在哪儿?直到你的离开,我才忽然明白,我一直都是爱你的!雪映草留下的最后一件勿忘我花朵裙的褶皱里,有这样一句话:谷雨,勿忘我真诚的爱,爱我,想念我,如果可以,我会再次归来给你幸福!

我想,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不计得失的付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怀念哦!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7

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今天终于实现了。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子枫,她饰演的安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出车祸去世,抚养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开始当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养弟弟,觉得凭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她们姐弟两个相处的很好,大结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给送走,但最终还是把弟弟给带回来了。

由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节体育课,我们要测400米跑步,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组,毕竟我是一个女生,哪里跑得过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别着急,使劲给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少得多,哪里抵挡得住男生给他们的朋友加油的声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喊:贝贝加油!我奋力跑向终点得了第2名,让我感动的是可可不仅在我跑的时候给我加油,还跟着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龙煜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我身边鼓励我说: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跑步成绩一直都是我们那一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五年级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记录,撕掉了那个贴在我脑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标签。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我都觉得姐姐是伟大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8

刚刚看完《我的姐姐》,想来抒发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时无刻戳中我的泪点,姐姐的无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这个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首先,这部电影共有三对姐弟,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姐弟一对,安然父亲一对,安然母亲也是一对。其实说实话,我到最后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让女儿成为一个“残疾人”,难道儿子真的这么好吗,我一度以为后面会有个什么反转,解释再生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儿子的原因,但到了后来都没有,也许,也解释了,就在那个十三号床孕妇的那里。

而对于姑妈这个姐姐,刚开始真的一度以为这个人是个烂好人,结果到了后面,我发现,原来姑妈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在即将碰到的时候,却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亲强行唤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女。当看到姑妈对着那组俄罗斯套娃讲俄语时,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丢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对安然母亲这一对姐弟,其实没有讲太多,但看到舅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时,安然对他说“有时候我真以为你才是爸爸,不对,是想”的时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对安然的“教育”时,我好像知道了也许舅舅也是适合成为一个好父亲的,若当初没有年少轻狂的话。

再然后,我好想说说我对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分开一切都早有准备。从他对陈医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家对婚后生活的规划,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女生都会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不能表达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它和《你好,李焕英》一样都是催泪剧。

故事的开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而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和安然从来没有见过的弟弟安子恒,因为血缘关系,安然要扶养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离开这个城市,她不能为了她的弟弟而放弃离开这座城市的机会,她恨她的父母,从她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动家里的一分钱,她回到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给别人抚养。

安子恒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时光他的父母离世,随后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姐姐,他讨厌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妈妈爸爸,但是感情改变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抚养给别人,他也知道他成为姐姐的累赘,他偷偷联系了领养人,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原本讨厌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当真到那一刻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联系领养人时,哭了,她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做。

当安然来做最后的领养手续时,她没有签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给别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电影从头到尾让人笑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0

致敬所有的姐姐们

姐姐:“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

弟弟:“我的世界只有你了。”

很久没有到电影院看电影了,但当我看到《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时,便下定决心要去看。因为,我也有一个弟弟。我想看看电影中的姐姐和弟弟。

《壹》

《我的姐姐》可以说得上是一部温情电影。张子枫主演的姐姐安然,从小和父母关系淡漠,十分独立。刚刚大学毕业,在医院当小护士,和男友一起备战考研,同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而这一切都被一场车祸打破了。在车祸中,父母双亡,留下从未见面的正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安子恒。弟弟是爸妈在安然上大学后生下的。

安然和弟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父母的葬礼上。安然一个人蹲坐在地上烧着纸,弟弟被幼儿园老师送来站在外面,两人对望着。葬礼后,家中长辈让安然照顾弟弟,因为年幼的弟弟什么都没有,而安然还有父母留下的一套房子。最初,安然是坚决反对和抵制的。在安然看来,自己上大学后,从未花过父母的一分钱,与安子恒更是从未谋面,凭什么父母双亡后,刚刚毕业工作的她,面临着考研升学的压力,就要承担着养育弟弟的责任,这一切都是不合理的。所以她反抗,她抵制。

她一边带着安子恒,一边找合适的寄养家庭。看到弟弟,她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因为是女儿,而那个时候又是计划生育,父母让她装瘸子,被街道办事处的人发现后,父亲打她,她激烈反抗的场景。当然也有和父母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童年的她异常坚强、独立。上大学后,她更是长期在外,独立生活。而弟弟安子恒从小被父母宠爱、呵护。最初,弟弟对姐姐也是十分抵触的,把饭菜故意洒在姐姐的床单上、搅乱姐姐第一次在男友家的露面。

《贰》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相处下,他们渐渐有了感情。一次,在地铁站里,弟弟上完厕所后,出门却看不到姐姐,他在地铁站里一边哭着,一边焦急寻找。而本打算离开的安然悄悄看到后,还是忍不下心,最终留下了。

再后来,安然在与父母车祸相关的司机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寄养家庭,却被姑妈借口弟弟有暴力倾向搅黄了。在那时,安然面临着考研、工作的各种压力。她的高考志愿被父母由北京某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改成川内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她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护士工作,所以她想考研去北京。另外,她又与相恋5年的男友分手,而接管弟弟的舅舅明显不靠谱,姑妈家里也有难处。这一切都让安然无所适从。

《叁》

小孩子有时候是最懂事的。弟弟知道姐姐想要去北京,他不想拖累姐姐。一天中午,他主动找到被自己用球砸到的小伙伴,悄悄拿门卫室的电话,给寄养家庭解释自己没有暴力倾向,愿意去寄养家庭。当安然得知后,来到幼儿园,问弟弟为什么要这样做,弟弟没有吭声,任姐姐打自己。安然跑出教室,一个人哭泣着。这一幕,可以说是最感人的地方。隐隐中的亲情在此刻得到升华。

之后,安然毅然辞去在医院的护士工作。离开之际,看到自己曾照顾的孕妇正被送到上级医院。安然一路狂奔,去叫住孕妇的丈夫,建议保大不保小,但是这一家人没有听,留下了2个女儿。安然和在医院碰见的姑妈一起回到家中,姑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作为长女,她为弟弟――安然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大学、工作。最后告诉安然,以后的路让她自己走。听到这些,安然哭着吃完西瓜,站起来向姑妈鞠躬离开。

在她去北京前,去寄养家庭看弟弟安子恒,寄养家庭希望她签下永远不再看弟弟的协定,在那一刻,安然犹豫了,停笔了。她冲出门外,拉着弟弟安子恒离去。我想:或许在那一刻,安然理解了姑妈,也释怀了自己。安子恒是自己的弟弟,她是姐姐,意味着往后余生,她要照顾弟弟,带着弟弟成长,不论风雨,永远都是一家人。

《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受到了辛酸。安然的姑妈,作为姐姐,“长姐如母”,一直扮演着牺牲者的身份。而到了安然,她反抗这现实,刚出社会的她又有什么错呢?弟弟,更是没有错。又该怎么办呢?所幸,最后还是在亲情的感化下,安然选择照顾弟弟。因为弟弟的世界只有她了,而她是姐姐,彼此是唯一的亲人了。安然难以舍弃、割裂。这让我想起了《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对于樊胜美的处境也多了几分理解。因为亲情,难以割舍,所以她一直在苦苦挣扎中。

惟愿世间沧桑,尽管痛苦、难过,人间真情永存!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1

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感觉流了一吨的眼泪。但你如果问我对这个片子的观后感,我只能见仁见智的说,对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它配得上豆瓣高分。

先不说这个片子确实有很多逻辑BUG、养育漏洞以及强行拗的戏剧冲突,看的略显突兀和尴尬。仅单纯的从剧情来说,我都几乎没有为姐姐掉过眼泪,我一吨的眼泪,绝大部分都是为弟弟而落。

之前看过一些影评,多数渲染的都是重男轻女,女性独立、亲情血缘之类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做了妈妈的原因,家里正好有和电影里弟弟差不多大的孩子,所以代入感很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小本身也是个姐姐,却并没有遭受父母过于明显的重男轻女以致于没有感同身受。整个观影过程,我全程都在心疼弟弟。虽说弟弟的演技真的比姐姐差了好大一截,有点并不真实。

其实弟弟有什么错,他才是整个片子里面最无辜的。他还那么小,在爸爸妈妈的宠溺下,吃着爸爸煮的红烧肉,妈妈蒸的肉包子长大,并不懂得姐姐和父母之间的恩怨情仇。可是,突然间,爸爸妈妈不见了,消失了,变成了姐姐口中的“灰”,再也见不到了。他一遍一遍的懵懂无知的问姐姐,爸爸妈妈呢,爸爸妈妈呢?

姑妈深陷困境不能养他,舅舅不务正业养不好他,姐姐想方设法不想养他。而他才6岁,他没有姐姐那么宏伟的人生追求,没有姐姐的勇敢独立和不畏权势,他想要的只是有人给他讲讲睡前故事,雷雨天气有人陪他一起睡觉,或者有人愿意跟他一起踢踢足球。

成人世界的那些是是非非,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小时候也被重男轻女过,我奶奶曾经拿香蕉给我弟弟吃,还说快点吃完,不然姐姐就要放学回来了。这情节和电影里姑姑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但其实,你能说我奶奶不爱我么?我觉得并不是,只是她那个年代的认知过于愚昧和陈旧,以致于她并不懂得这样对我会是个伤害。我也相信,身为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遗憾的是,他们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无法改变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走偏了。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无知,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那些被歧视对待过的伤已然存在,抚平它已经很困难了。那些经历重重困难,努力拼搏的女孩们,在挣脱不被爱护的黑暗岁月后,要做的难道仅仅是去仇恨我们的上一辈,或仅仅是让上一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难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怎样让自己走出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而快乐的生活下去,以及怎样让我们的下一辈不再遭受这样的歧视对待吗?

血缘关系本就奇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完美的父母凤毛麟角。我们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如今正在不断努力的,也不过是一名合格的父母。对于那些在长期浸淫在封建思想下生活的父母,或许不能原谅,也尽力多一份理解吧。

再说回来剧情,虽说弟弟让我哭了整场,但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会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煮豆燃豆萁”,会在姐姐说“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时候说出“我只有你了”,还会牺牲自己去成全想去北京的姐姐,真的让人哑然,至少我7岁的儿子肯定没这样的心智。

而这一吨眼泪,依然为真情而流。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是,我们几乎都不懂得在拥有的时候珍惜。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2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3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当女性题材的标签烙在这部影片之上时,对女性角色饱满的角色演绎和自我意识的张扬便成为了观众的观影期待,而影片也确实在很努力地去揭露两位女性所遭受的苦难与排挤,刻画她们善良、勤劳、上进的形象,并与影片中充斥的大量堕落、猥琐、无能的男性形象(重男轻女的父亲,嗜赌成性的舅舅,猥琐下流的姑父,无能软弱的男友)做对比。

但当影片结束于姐姐带着弟弟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时,大团圆式的结尾不禁令人发问:姐姐的未来何如?如此虎头蛇尾的剧情构造,如此暧昧不明的收尾方式,也能从侧面洞察到本片的妥协性。

片中,作为矛盾两级的人物,姐姐(张子枫饰)与弟弟(金遥源饰)从行为到心理都存在着变迁,这可以被视作剧中人物的成长。正因为人物心理历程发生了变化,才能使得核心矛盾从最初的爆发状态逐渐走向最终的和平解决。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姐姐对其过往遭遇的释怀,当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由于对弟弟的偏爱而造成的对自己的漠视,她便成了家人眼中的白眼狼;当她消解了怨恨,才能接受弟弟——这个父母眼中对自己的替代品。

姐姐从对弟弟展现出十分决绝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在面对家中长辈的时候,无论是温和的诱导还是压迫性的威逼,都置之不理。因为缺乏姐姐的前史,使得观众甚至会觉得其有些过份。但随着之后的揭示,观众得以了解其父母为了二胎生子,甚至让她假扮残疾人,也了解到为了让她早点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居然瞒着她篡改了她的志愿等等事件。姐姐的形象就此被树立和接受。

到此,姐姐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其之前的遭遇和现实的恶劣处境,虽然显得激进,但是合情合理。然后影片就步入了姐姐与弟弟相处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之后剧情的走向以及结尾的方式,也是姐姐最终释怀的根本原因,虽然这种释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弟弟成为了主导者。

突然懂事的弟弟

弟弟最初的形象被建构为顽皮、任性和自私,这更能够激发姐姐对其的厌恶感。但随着两人的相处,弟弟逐渐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心智成熟的模范少年。他追问姐姐去北京的原因,然后自己打电话给领养家庭承认自己的错误,好让自己不成为姐姐的累赘。正是这魔幻般的蜕变最终打动了姐姐的心,让姐姐带着他逃离了领养家庭。

在此就有两个疑问,其一是弟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如此少年老成?从他的言语与行为上来看,已经大大超出了同龄儿童所能表现的成熟心智,不仅仅是对于自私和任性的克制,更是对同理心和谋略性的把握。如果不能究其原因,只能将这一点归于创作者的异想天开。

其二是姐姐原生家庭和既往经历中所受的苦难就这么被与弟弟的短暂相处中造就的亏欠和不安抵消了?对于不抚养弟弟这一决定,想必姐姐已是深思熟虑,为了去北京读研继续自己的梦想,她甚至放弃了陪伴多年的男友。但仅仅凭借弟弟懂事的举动,姐姐就放下了一切,这难道也只能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来解释了吗?

另外,对于弟弟的突然开窍,抛开其成年人般心智的缜密不谈,这种表现更像是嫁接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当我撒泼打滚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便变得乖巧懂事,这样才能得到姐姐为我准备的饭菜,也才能拥有姐姐这个庇护伞。这种结果导向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出现在儿童的成长时期。他们基于外界的反馈得知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带来自己不想要的后果,于是便改变策略。这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改变,也可能只是一种策略性、功利性的行为。

当这些疑问和问题摆在面前,剧情的不合理就时刻提醒观众姐姐的意识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意识,为了宣扬政治正确的亲情至上原则,创作者做了妥协。哪怕片中充斥着各类根植在男权社会中的矛盾,哪怕任劳任怨,被家庭所拖累的姑姑形象被塑造得多么鲜活和可悲,但最终她们都妥协了。

安然永远成不了安然,她是姐姐,她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4

在清明节假期间,同学们有的去扫墓,有的回家乡,有的外出游玩不过我的假期却与之不同,我展开了阅读之旅,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我的姐姐住在壁炉上》。

这本书是由英国作家安娜贝尔皮切创作的。它讲述了杰米的姐姐萝丝因一次事故而意外离世,另一个姐姐贾思明则活在

萝丝的阴影下。紧接着杰米的家庭分裂了,妈妈跟一个叫奈杰尔的人走了,爸爸整天酗酒,杰米又在学校交到了杀害他阶级的种族的朋友桑亚,从而使他的爸爸大发雷霆但最后杰米与姐姐贾思明和爸爸又一次将欢声笑语带回了这个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假如姐姐萝丝没有去世,那他们的妈妈也许就不会跟奈杰尔走了吧,萝丝在这个家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不过我又想了想,也许都是一样的,因为妈妈在家时,家里总是很令人伤心,可妈妈走后,他们不仅还怀念着萝丝,也使这个家又有了快乐。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用勇气和乐观的态度面对任何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我每次一遇到难事就先唉声叹气,我也总是在上台之时突然害怕然后开始动摇决心。读完这本书后,我要改掉这种行为,学会用乐观和勇气面对任何事。

这虽然是一本平凡的书,但它的意义却是不凡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15

《我的姐姐》正在热映,票房也很好。前天晚上和妹妹去看了夜场,早上起来眼睛肿肿的。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于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to be or not to be 的碰撞与纠结。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我也是一个姐姐,我小时候也和妹妹关系不好,小时候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而我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我却在妹妹回到家里时对她百般刁难。记得看到妈妈给她零花钱时我妒忌的心情,看到父母对她补偿式的偏爱时自己酸涩的表情。更多的时候我趁着爸妈不在家把她锁在阳台上,跟她大打出手,她哭的越凶我就越得意。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无比愚蠢。好在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早已化敌为友,无比亲近。现在的我们会时常为彼此的孩子购买礼物,遇到困难、危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彼此。我们才慢慢理解手足情深的深义。

如果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会感动的泪流满面,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精选7篇)


从学习语文开始,作文就一直陪伴我们,通过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作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姐姐的观后感(精选7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1

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今天终于实现了。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子枫,她饰演的安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出车祸去世,抚养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开始当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养弟弟,觉得凭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她们姐弟两个相处的很好,大结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给送走,但最终还是把弟弟给带回来了。

由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节体育课,我们要测400米跑步,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组,毕竟我是一个女生,哪里跑得过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别着急,使劲给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少得多,哪里抵挡得住男生给他们的朋友加油的声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喊:贝贝加油!我奋力跑向终点得了第2名,让我感动的是可可不仅在我跑的时候给我加油,还跟着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龙煜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我身边鼓励我说: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跑步成绩一直都是我们那一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五年级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记录,撕掉了那个贴在我脑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标签。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我都觉得姐姐是伟大的。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2

4月2号上映的《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正在各大影院热映~

影片里,因父母意外身亡,年龄相差甚大的姐弟又该怎么继续生活呢。

弟弟还在上幼儿园,姐姐是一名护士,想去北京,想考研究生的护士。她的弟弟是因为她的父亲想要一名传宗接代的儿子,而不惜给她按上残疾人的称号,才得以出生的。这对姐姐一直是心灵上的伤害,换做谁,能够不受伤呢?

“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情的不是我,这个事情到底要怎么算。”姐姐发出过无力地呐喊。

“他也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了。”姐姐也曾这样理智地说出这样的话。

可最后,她还是因为弟弟的几句话:“你跟妈妈一个味道。”“你喜欢我,姐姐。”“一起去踢球吗?姐姐。”把弟弟从她精心挑选的领养家庭中带走……

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在体内翻涌的血脉,血脉相连、情比金坚。

致敬天下的姐姐,致敬真挚无价的亲情。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3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十八岁的姐弟两个由于爸爸妈妈发业务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我们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一个人一生都会面临如此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假如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样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青年,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伴随快速进步的社会一块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期望达成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首要条件去收获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伴随情节非常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生,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敌不过众的海量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容易,不期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样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期望姐姐回话他“姐姐不会离开你,大家永远在一块”。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大概存在的期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爸爸妈妈为了要个女生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得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每天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两个的父亲牺牲了我们的学业、事业,而且感觉这所有是理所应当的,由于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大家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一个人都能真切的感觉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假如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很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大家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4

清明节由于自己一个人宅在家三天实在无聊,便去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怎么说,对于陈思诚的电影还是有好感的,毕竟唐探里有我最喜爱的昊然弟弟,但是这次的电影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看,以下发言仅作为个人的观后感。

可能是这次独自一人看的,所以很多精力都集中在电影上,并不像平常和朋友们一起,会偶尔聊聊天什么的。首先是镜头,很多虚幻的远镜头、半身镜头,说实话,可能是我的语文不够好,根本不理解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诗人眼中的朦胧美。哈哈哈……但是我并不想买账。

其次是故事情节,故事主要讲述了子枫妹妹饰演的护士某天突然接到电话电话,说爸爸妈妈出车祸死了,于是回到家里处理丧事,见到了并不熟悉的弟弟,姑妈作为家里的老大,帮忙处理弟弟和弟妹的身后事忙个不停,另一个弟弟在旁边打麻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然(姐姐)刚开始并不接纳弟弟,弟弟为了要吃一个妈妈做的肉包子跟她哭闹个不停,后来还把泡面倒在她的床单上。姐姐为了能安心考研,然后去北京学医,准备给弟弟找一个收养家庭。但是弟弟并不乐意,自己打电话告诉对方他有暴力倾向,这时姑妈也过来了,说“长姐如母,你现在的任务是把你弟弟抚养长大”。然后姐姐就各种不乐意,反抗……中间的故事情节有点拖沓,以至于让我看到一半想弃剧,最终的结局是姐姐在和弟弟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他,同时也放弃了找收养家庭,带着他一起奔跑在阳光里。哦,对,补充一下,姐姐之所以如此讨厌弟弟,是因为弟弟是在姐姐上大学后父母偷偷生的,小时候父母一直想生二胎,但是由于生育政策不允许,所以让姐姐装残疾好办准生证,但是在街道上门检查时,姐姐刚好穿着裙子在屋子里跳舞,为此爸爸下手打了姐姐,中间还有其他的几个情节讲的是姐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

怎么说?我感觉剧情过于浮夸,为了表现姐姐的深情而过渡剧情,首先是父母双亡,作为姐姐的姑妈忙前忙后料理后事,但是其他的舅舅们就只顾打牌,甚至丝毫看不出一点悲伤,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至少从我身边看到的都不是这样,自己的兄弟走了,孩子会不悲伤吗?纵使再有隔阂也不至于一滴泪都没有,兄弟也漠不关心的。

再说说姐姐和弟弟之间,因为考研,为了梦想就不管自己的亲弟弟,毕竟那是自己的血脉相连的人呀。至少我的姐姐就不是这样,她比我大五岁,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我才出生,那时候每天早晨妈妈给她炒鸡蛋饭,总会给我留一大半碗,在刘集上初中,每个周末回来了都会给我带几个小笼包,毕业了在武镇学纺织,差不多一个月回来一次也会给我带好吃的。后面出去工作了,我在上初中,每个周六回来总会和她打半小时的电话,关心我的学习,聊聊她的工作什么的。总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关心着我,我相信,纵使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肯定也会管我的。我姐姐可不就是比这更了不起的嘛。

所以整体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想表现姐姐的伟大、无私,但是过于夸张,不过想看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去看看,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子枫妹妹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5

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感觉流了一吨的眼泪。但你如果问我对这个片子的观后感,我只能见仁见智的说,对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它配得上豆瓣高分。

先不说这个片子确实有很多逻辑BUG、养育漏洞以及强行拗的戏剧冲突,看的略显突兀和尴尬。仅单纯的从剧情来说,我都几乎没有为姐姐掉过眼泪,我一吨的眼泪,绝大部分都是为弟弟而落。

之前看过一些影评,多数渲染的都是重男轻女,女性独立、亲情血缘之类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做了妈妈的原因,家里正好有和电影里弟弟差不多大的孩子,所以代入感很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小本身也是个姐姐,却并没有遭受父母过于明显的重男轻女以致于没有感同身受。整个观影过程,我全程都在心疼弟弟。虽说弟弟的演技真的比姐姐差了好大一截,有点并不真实。

其实弟弟有什么错,他才是整个片子里面最无辜的。他还那么小,在爸爸妈妈的宠溺下,吃着爸爸煮的红烧肉,妈妈蒸的肉包子长大,并不懂得姐姐和父母之间的恩怨情仇。可是,突然间,爸爸妈妈不见了,消失了,变成了姐姐口中的“灰”,再也见不到了。他一遍一遍的懵懂无知的问姐姐,爸爸妈妈呢,爸爸妈妈呢?

姑妈深陷困境不能养他,舅舅不务正业养不好他,姐姐想方设法不想养他。而他才6岁,他没有姐姐那么宏伟的人生追求,没有姐姐的勇敢独立和不畏权势,他想要的只是有人给他讲讲睡前故事,雷雨天气有人陪他一起睡觉,或者有人愿意跟他一起踢踢足球。

成人世界的那些是是非非,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小时候也被重男轻女过,我奶奶曾经拿香蕉给我弟弟吃,还说快点吃完,不然姐姐就要放学回来了。这情节和电影里姑姑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但其实,你能说我奶奶不爱我么?我觉得并不是,只是她那个年代的认知过于愚昧和陈旧,以致于她并不懂得这样对我会是个伤害。我也相信,身为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遗憾的是,他们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无法改变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走偏了。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无知,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那些被歧视对待过的伤已然存在,抚平它已经很困难了。那些经历重重困难,努力拼搏的女孩们,在挣脱不被爱护的黑暗岁月后,要做的难道仅仅是去仇恨我们的上一辈,或仅仅是让上一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难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怎样让自己走出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而快乐的生活下去,以及怎样让我们的下一辈不再遭受这样的歧视对待吗?

血缘关系本就奇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完美的父母凤毛麟角。我们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如今正在不断努力的,也不过是一名合格的父母。对于那些在长期浸淫在封建思想下生活的父母,或许不能原谅,也尽力多一份理解吧。

再说回来剧情,虽说弟弟让我哭了整场,但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会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煮豆燃豆萁”,会在姐姐说“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时候说出“我只有你了”,还会牺牲自己去成全想去北京的姐姐,真的让人哑然,至少我7岁的儿子肯定没这样的心智。

而这一吨眼泪,依然为真情而流。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是,我们几乎都不懂得在拥有的时候珍惜。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6

中国式浓浓的亲情把便是把外放的东西与情感全部都搁在心里。它的样子和表达方式有很多,但爱是不变的内核。

看了电影,发现电影里有两个姐姐――安然和姑妈。

安然的姑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出来的女人,她的习惯永远是围着孩子、家庭、丈夫、父母转。她只懂得一味地付出,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紧衣缩食的生活。然而,除了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外,观念上更有这中国式家庭与亲情的影子在。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都是”,这番话出自姑妈,也道出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一声姐姐,一生隐忍,失去自我为整个家庭付出。

为了劝安然把弟弟养大,姑妈常常将“长姐如母,你要把弟弟好生养大”挂在嘴边。看完电影后,我脑袋里都回荡着――“长姐如母”、“你是姐姐就必须...”、“他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姑妈用这套说辞去劝说安然,但从这些话中也折射出姑妈的命运。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的妈妈何尝不是用这番话来约束她?她又何尝不是可怜之人?

都说最失败的教育有五种,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老二一哭都是老大的错、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家的优秀、长辈说的都是对的、必须学习好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而姑妈从小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被父母教育如何做一个懂得付出的女儿,如何做一个懂得隐忍的女儿。

你叫我一声姐姐,从此便是一生,这一生都要做一个懂事的姐姐,做一个只懂得付出的姐姐。这也是中国是家庭下女性的处境,仿佛谦让、付出都成为理所当然。

姑妈就是被这教育毒打的女性,为了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为了让家人过得好,早早外出打工,长大后围着家庭转,从未为自己考虑过。家庭对她的影响,是一辈子无法改变的,所以她才会如此教育安然。

一个家庭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姑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安然亦是如此。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安然,没有安全感,由于环境的影响她更希望远离现在的生活,更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所以她一心想去北京考研,为了就是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想离开那个令她窒息的地方。

在影片中安然有这么一句台词: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人,一旦被欺负,一定会打回去,即便打不过也要打。这样的性格就是环境影响的,因为身边没有父母给撑腰,只能激发自我保护机制,为了就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不受伤害。经历过的人,一定能懂这句话,但也希望每个女孩子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

姑妈用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去劝说安然,但安然并不想一辈子在这个地方生活,她是追求自由的人,她向往的是北京。“我不止是姐姐,我也是我”,所以才发生了众多互相撕扯的桥段,才有了与弟弟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互相治愈的过程。

安然18岁时,弟弟出生了,爸妈意外去世后她被告知有这么一个弟弟,两人素未蒙面更别说有深厚的感情。从法律上讲,安然是姐姐,从情感上讲,安然需要照顾弟弟,但是从个体上讲,安然只需要为自己而活,她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弟弟。与姑妈不同,安然不认命,也不愿将自己束缚在这样的家庭与条条框框中。“他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安然试图摆脱中国式家庭束缚,追求自我。

在姑妈看来,一家人没道理可讲,讲的是亲情。作为姐姐就必须要管弟弟的生活,要为他的人生负责。但在安然看来,她不止是姐姐这一个身份,更是安然这么一个个体。面对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安然很是苦恼,但经过与弟弟的相处,慢慢的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后面相依为命,这对熟悉又陌生的姐弟俩互相治愈。

这是我和男朋友一起看的第一个电影,他没有感同身受,只觉得很压抑,电影表达的主题太重了。但是我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他在面对这样一位弟弟时,到底是该抱起他?还是放下他?

第一次是安然一个人在默默给父母烧纸钱的画面,就觉得很震撼,因为和我当时的经历很像。在我十二岁那年,我失去了一个爱我的人,失去了一辈子的父爱,但是却只能接受冷冰冰的现实。从那以后,我比同龄人似乎都要懂事许多,在其他大人的眼里,我很懂事,会帮妈妈分担家务,会陪妈妈干农活;在妈妈眼里,我很努力学习,很少要生活费,不像弟弟那么叛逆不懂事,会经常惹事,装病不去上课。妈妈和爸爸都没有去过我上学的学校接过我,也没有参加过班主任组织的家长会。家里只有哥哥去过我的家长会,那一次哥哥被其他同学称为“最年轻的家长”,但其实我只有心酸,我希望爸爸还在,能看到我被表扬。

第二次掉眼泪是安然和同事争吵,“做护士怎么了?”我那时候的感受是很真实,场景和现实太贴切了,没有背景就应该被欺负吗?被欺负还不能反击?在安然男朋友都劝她妥协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理解我的自尊,不理解我也有不服输的心态呢?

第三次是因为弟弟和姐姐最后达成了和解,弟弟让自己欺负过的小女孩打电话给领养家庭,说“我愿意和你们过”,他还小,但是他明白姐姐想要去北京的心愿,想让姐姐实现梦想,不想拖累姐姐;而姐姐在努力了后,去到领养家庭,把卖房子的钱分成两份,一份给“已经被领养的弟弟”。当领养弟弟的两个大人拿出“不再联系不再见面”的协议出来的时候,姐姐的手颤抖了,她也不舍得弟弟吧。弟弟在窗外踢球,但是却有意无意地看着屋内的大人们,他心里一定是希望姐姐带她回家的吧。

看完电影才听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出来的,在现实生活里,姐姐并没有接回弟弟。但是我觉得姐姐为弟弟做了更好的选择,她才成年,放弃了一切也未必能给弟弟一个稳定的家。她同时也为自己做出了一个相对好的决定,不用放弃梦想,不用放弃男友,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能她自己成家以后,她会想起这个被她送给领养家庭的弟弟,会感到有一些无奈和后悔吧。不管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姐姐都值得被尊重。

电影里最后的拥抱和哭泣,真的让我释怀,姐姐没有放弃弟弟,我会想着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姐姐接弟弟上下学,两个人一起成长,弟弟会懂得姐姐的不容易,好好学习,姐姐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保护和抚养弟弟长大!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7

“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今天,当我读完《姐姐穿了我的衣服》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脑海里陡然想起了曾经听到过的那首歌。

《姐姐穿了我的衣服》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对孪生姐妹之间发生的事情。这对孪生姐妹外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妹妹是个瘸子,也正是如此,妹妹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变得孤僻,从来不愿意见生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怨恨命运的不公。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也不愿上学,她没有朋友,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办法,父母为她请来了家教。懂事的姐姐从小就能体会到妹妹的心理,处处忍让妹妹对她的刁难,为了能让妹妹树立自信,每次与她同做练习的时候总是故意做错几题,分数落在妹妹后面。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姐姐经常趁妹妹睡午觉时偷偷穿上妹妹的衣裳,跛着脚,扮演着妹妹的角色,热情地和院子里的每一个人交流着,帮着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和这个“妹妹”十分亲热……当终于有一天妹妹发现这个秘密后抱着姐姐留下了两行滚烫的眼泪。

这就是亲情,在它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关爱,这是一种无言的爱。我也是一个被幸福包围着的孩子,平时有爷爷奶奶护着、爸爸妈妈宠着、哥哥姐姐让着,每天都快乐地生活着,从来也遇不到麻烦,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现在我知道了,那不是我天生幸运,而是亲人们每天为我默默地付出。每天,我总是能吃上香甜可口的早饭,穿上干净大方的衣裳去上学;学习时,无论多大的难题,只要爸爸在身边,总能迎刃而解;和朋友相处时,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有了妈妈的引导,马上就能烟消云散……

“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温暖了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种“无言的爱”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800字通用10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我的姐姐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1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饰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带着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生活中面对不公平时,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中也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很少的家庭女性题材电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应该坐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现在的状态,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性相呼应,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有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对父母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普遍矛盾与温暖。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2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3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4

看完《我的姐姐》感到很气愤,总想找一句话来形容这部我的姐姐给我的感受,搭地铁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这是一部浮于表面而又缺乏真诚的我的姐姐。

导演和编剧都是女孩子,看得出她们对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欲望。

我的姐姐的立意不低,想要接触的社会问题是热门而又复杂的。

那些在网络上被议论的,甚至于贬低的,但又真实存在的伏弟魔们,像安然一样的女孩们,她们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她们能不能脱离这个困境?我想这是这个我的姐姐最想讨论的话题,但是导演处理不好这么复杂的题材,于是整个我的姐姐显得稀碎,人物七零八落。

从一开始就摆明了安然的困境,甚至是一种极端的困境:给安然安插了太多不如意,被父亲嫌弃、寄宿在姑姑家、被霸凌、被性骚扰(姑父偷看洗澡)、有一个只会赌钱的舅舅跟一个苦哈哈的姑妈、弟弟年纪太小、男朋友除了脾气好啥也没有......导演和编剧把一切不如意都放在了这个角色身上。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都在非常耐心地等待导演和编剧对于这种困境的回应。

然后呢?没有然后。本来是社会困境,是时代遗留问题,结果用爱粉饰太平。用爱和可爱的孩子煽情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吗?

一直期待安然会走掉,深知这种走掉是无情的,故事中的安然跟弟弟都会因为这个分别而痛苦,甚至于是会受到电影的观众指责,那也很好,至少比现在好。

因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选择了爱自己而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会长久的悲痛下去,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让无辜的安然跟弟弟双方都是破碎的,以更大的沉默的伤痛延续下去,都更能发人省醒。

但是整个我的姐姐,看不到一丁点的思考,好像用爱就能解决一切。

弟弟这么可爱,这么小,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是跟他一起生活啦。

这算什么?我的姐姐多是设计感,缺乏真诚的表达和思考。

在角色设计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姑妈跟安然的角色是一对相互映照的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程式化,安然是觉醒的姑妈,相恋五年的男朋友是没有用的只会添堵的工具人......整个我的姐姐真的非常的程式化。

子枫妹妹一直都是一个蛮好的演员,可是妹妹毕竟年纪不大,在本片中造型也有些问题。着实不能让人信服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总是看着太小了,无论是牵着弟弟一起走还是跟男朋友一起,都特别特别有违和感。

所以从一开始,电影在日常生活的营造上就显得七零八落。

整部我的姐姐看下来,就是一部披着社会热点跟女性问题外衣的无脑商业片。我从来不觉得文艺片与商业片有高低贵贱之别,但文艺工作者贵在真诚,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要做商业片做就是了,遵循那套运作逻辑,刺激观众爽点,也不失为非常优秀解压的作品,但是拿着社会话题作为幌子,看不到一点真诚的思考和努力,甚至连故事的真实性和日常生活都令人诟病,这种卖社会噱头无脑圈钱的商业运作,浪费了演员的好演技,也浪费了这个故事的好立意,同时披着社会热点的外衣以为自己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很令人生气。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你喜欢我,姐姐。

《我的姐姐》是由张子枫主演的一部讲述了一位姐姐在父母遭遇车祸后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的选择的电影。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观众我相信不乏以下几个原因:演员的选择与二次创作;电影题材的选择;以及与观众的审美欣赏。观众作为审美的对象,当审美欣赏得到升华、产生共鸣时,那么这部作品就是部优秀的作品。

那么观众是在哪获得的共鸣,我相信也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当下的社会二胎问题、扶弟魔等等一直是大家都持续关注的。生二胎需要征求老大的意见;大孩子有工作能力后要承担对弟弟妹妹的责任;为了生一个儿子要连续个二胎三胎,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而荧幕前的你我也许也就是另一个安然。

图片

在女主角儿童时期,父母为了生养二胎甚至不惜撒谎女儿是一个瘸子,甚至把女儿交给了姑母收留。导致在安然的心中一直存在着对父母的一丝怨恨,我和他不熟,凭什么要让我承担对他抚养的责任,和自己的亲弟弟并没有多少交集却要在意外之后挑起整个家。

恰恰又是姑母这个角色映射出了选择之后可能得到的结局,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但套娃却从来不必装在一个套子里。

剧情随着对弟弟的收养问题不断升温,姐弟的感情也在不断的摩擦之中;成长经历的对比之下不断得到升华,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我和你也不是一个人。

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我只有你了。

弟弟每个发自内心的却又傻傻的举动都在感动着姐姐,彼此之间纽带的不断加深,也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空旷的房间对视的夫妻,协议和钢笔依然冷静的躺在桌上;滚动的足球在姐弟两人脚下来回滚动,姐弟之间情感的纽带也随着愈滚愈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个角色,不仅仅是女儿,是学生,有时也是老师,是朋友,有时甚至可以不做生活的体验者,以上帝的视角作壁上观。

我们从不必把自己禁锢在视野之内,我们也可以奋力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6

《我的姐姐》正在热映,票房也很好。前天晚上和妹妹去看了夜场,早上起来眼睛肿肿的。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于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to be or not to be 的碰撞与纠结。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我也是一个姐姐,我小时候也和妹妹关系不好,小时候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而我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我却在妹妹回到家里时对她百般刁难。记得看到妈妈给她零花钱时我妒忌的心情,看到父母对她补偿式的偏爱时自己酸涩的表情。更多的时候我趁着爸妈不在家把她锁在阳台上,跟她大打出手,她哭的越凶我就越得意。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无比愚蠢。好在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早已化敌为友,无比亲近。现在的我们会时常为彼此的孩子购买礼物,遇到困难、危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彼此。我们才慢慢理解手足情深的深义。

如果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会感动的泪流满面,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7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让我看得泪流满面,可能是缘由我也是一个姐姐的身份,因此只要看到影片中姐弟两相互嫌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相偎、相互成长、相互治愈的场面,我就会莫名觉得心酸和感动。不过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的妙处,它总是能用最贴近现实的情节来感动和吸引最平凡、最普通、最敏感的我们,所以越来越多人会被这部电影所折服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安然的独立女孩,她因为父母突然去世而不得不抚养自己的弟弟,这无措的窘境让她觉得无比绝望、委屈、茫然和无助。尤其是在面对前程、未来、家庭的问题上,安然的弟弟无非成为了安然的负担和累赘,这让安然觉得很是苦恼和犹豫,因此为了让弟弟可以尽快被收养,安然不得不选择好好引导弟弟生活和生存。

而安然的弟弟也是一个可爱、懂事、坚强、仁义的小小男子汉,为了不让心爱的姐姐抛弃自己,他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会自理、自立、自强的大人,这让人不得不觉得唏嘘和怜悯。可正也是因为这种磕磕绊绊、别别扭扭、相依为命、温情脉脉的细节演绎,所以我的眼泪像是失控的水龙头一样止也止不住。

正所谓长姐如母,就因为占了一个长辈的身份,所以姐姐就要承担起一切压力和责任,这种规矩和传统不得不让人觉得亚历山大,尤其是对于一个年轻懵懂、梦想初始、前途无量的小姑娘来说,要努力去照顾一个从未见谋面、幼小无知的小孩子,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而《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部感人的影片,它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中式家庭的传统和伦理,而这种独一无二的血缘情亲是中华儿女绝对无法割舍和丢弃的,因此保护家人、爱护家人应该成为我们最想要追求的品质。

《我的姐姐》是一部良心之作,无论是它的制作、导演、编制,还是它的情节、情结和情感,这都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感慨,因此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为这部电影加持。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8

在家休息时,正好孩子也放假了,于是我带着他去看了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姐姐》。从放映厅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点压抑,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触太深了。

影片是围绕一个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的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姐姐的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不惜谎报她身有残疾,甚至给姐姐改报高考专业。在父母突然离世后,姐姐又一次要选择,一边是攻读研究生一边是六岁的弟弟,还有来自亲戚的各种指责压力,最终她选择了弟弟。影片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展现了这个女孩作为姐姐的纠结。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恰到好处,我在想如果我是这个姐姐,我该怎么做呢?是顺应宿命的轮回接替照顾弟弟的责任,还是坚持去为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而努力呢?我不知道答案。我看了很多网上的影评,大家尖锐的说着姐姐的选择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观念。

而我想说我们为何不能理解,姐姐抚养弟弟是亲情的表现呢?我也是有姐姐和弟弟的,姐姐最大,母亲身体不太好,姐姐承担了一部分母亲的责任。早上姐姐会早早的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饭,上学的学习用品,不住校的我们每次放学后回到家中总是能闻见香味,那是姐姐每次在放学后早早赶回家为我们准备的午饭。慢慢我们对姐姐越来越依赖,每次她的喜怒哀乐,我和弟弟总会紧张着。条件不太好的那时,姐姐是我们三个中学习最好的,因为年代的传统思想,父母想让姐姐放弃学习。我和弟弟依然和父母对着干,说自己要放弃上学的机会,让姐姐继续读书,抵抗的最终结果是父母让我们三个同时上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加体会到这种亲情的重要性,也更喜欢黏着姐姐。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和弟弟,每年的春节时会争相赶往姐姐家,想着能在有生之年多陪她一些,就尽可能的去陪陪她,报答她当时为我们的付出。每每聚到一起提起那时的情景,姐姐总是淡淡的笑着说,我们是最亲的人,是留着一样的血,我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永远是最亲的一家人。此时的我和弟弟总会在眼含泪水中去抱一抱姐姐,所以骨肉之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更是永远要珍惜的一种特殊的情。

愿未来的姐姐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因为我们还有无数个未来要一起度过。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9

在清明节假期间,同学们有的去扫墓,有的回家乡,有的外出游玩不过我的假期却与之不同,我展开了阅读之旅,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我的姐姐住在壁炉上》。

这本书是由英国作家安娜贝尔皮切创作的。它讲述了杰米的姐姐萝丝因一次事故而意外离世,另一个姐姐贾思明则活在

萝丝的阴影下。紧接着杰米的家庭分裂了,妈妈跟一个叫奈杰尔的人走了,爸爸整天酗酒,杰米又在学校交到了杀害他阶级的种族的朋友桑亚,从而使他的爸爸大发雷霆但最后杰米与姐姐贾思明和爸爸又一次将欢声笑语带回了这个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假如姐姐萝丝没有去世,那他们的妈妈也许就不会跟奈杰尔走了吧,萝丝在这个家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不过我又想了想,也许都是一样的,因为妈妈在家时,家里总是很令人伤心,可妈妈走后,他们不仅还怀念着萝丝,也使这个家又有了快乐。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用勇气和乐观的态度面对任何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我每次一遇到难事就先唉声叹气,我也总是在上台之时突然害怕然后开始动摇决心。读完这本书后,我要改掉这种行为,学会用乐观和勇气面对任何事。

这虽然是一本平凡的书,但它的意义却是不凡的。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篇10

今天妈妈答应好晚上带我们去看一部新出的电影,名叫《我的姐姐》,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就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兴趣,很期待它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电影呢?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安然的姐姐,她的爸爸妈妈因为一次车祸去世,可他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他的舅舅、姑妈还有亲人都要求她抚养弟弟,可是姐姐并不乐意,因为她要考研去北京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她一点都不想带那个弟弟,她为弟弟找了一个新的家庭准备去北京,但最后姐姐还是留下把弟弟接回了家。

看这部电影,我想起了我和贝贝,我想起了那个星期四下午体育课测400米的场景,到贝贝那组的时候,只有她一个女生,我们班上的所有男生,都给贝贝他们那组的男生加油,尽管我们这边女生如何大喊可怎么都压不住男生的声音!我走出人群,跟着贝贝跑,用吃奶的劲喊“贝贝加油!”万万没有想到我一个小身板,把全班男生的声音都狠狠的压了下去!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所有的体育测试跑步,没有哪一次我没有给贝贝喊加油,没有哪一次我没有跟她一起跑,没有哪一次我没有为她挺身而出,把所有男生的声音狠狠的压住……难怪我们班上的很多人都说,我和贝贝真是姐妹情深!虽然那一次喊得太大声了,好几天嗓子都一直是哑着的,但是我很高兴,也觉得很值得,因为她跑了一个很好的成绩!

我也深刻的记得,有一次我跟贝贝吵架,我说我再也不想理她,再也跟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结果第2天她给我撒个娇,我就原谅她了!姐妹情深,不管发生什么我跟她的感情永远不会分离。

最新江姐观后感(推荐7篇)


我们从小就开始被要求写作文,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我们应该写一篇有具体内容的作文,而不是模糊的。我们怎么动笔去写一篇作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最新江姐观后感(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姐观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江姐》这本书,江姐的英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主人公——江竹筠,作为革命时期普通的一名女共产党员。革命时期被叛徒出买,被捕入狱。落入敌人魔掌后,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非人折磨,想要从他口中知道党的秘密,可她宁死不屈,屏着她坚强意志,禁受住了考验。最终,坚定地走上了刑吃场。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心里很感动,革命者以生命为代价,克服种种困难,才换来中国的成立。而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还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江姐观后感 篇2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是我最喜欢读的一篇故事。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当童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需站在凳子上,稍有疏忽,就会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快乐黄金期。江姐的童年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10岁的时候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甜蜜生活。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加入了党组织,因为被叛徒所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狼豹,他们用特制的竹筷子夹住江姐的手指,江姐几次都晕过去,又被敌人用凉水浇醒,可她忍着巨大的痛苦,就是一声不吭。看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在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一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做的”这句时,全身热血沸腾。

江姐观后感 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关于江姐的故事。

每看到一篇,我都泪流不止。江姐不幸被捉捕,关进监狱,我心里不断骂着那个出卖江姐不仁不义的叛徒甫志高;敌人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用鞭子毒打、煤块烙印、往手里钉竹签、坐老虎凳……48种酷刑,我看着江姐伤痕累累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儿。要是我有超人的力量,我真想飞到那里把我们敬爱的江姐救出来。还要把那些可恶的敌人一网打尽。可江姐的那一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让我对江姐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到无比的钦佩。

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江姐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突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爱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真不知道江姐该如何承受?哎,我真想立刻飞过去,安慰江姐。敌人真残忍,我真想把他们一个一个全杀死。哎,可怜江姐禁不住哭出声来,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趴在石凳上哭起来……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担负着党托付的重任,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前进的脚步,又不断地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在意。她真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看着,不禁想起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遇到难题,就说“不做了,不做了,太难了。”不小心受伤,就号啕大哭,哎,真不勇敢,同故事中的江姐相比,我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像江姐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奉献自己青春的革命先辈们。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江姐精神、红岩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向江姐那样,树立远大理想并忠于自己的理想,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不惧怕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挫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建设事业才会继续繁荣发展下去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者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用血和汗换来的。我现在要刻苦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员,将来为党、为人民争得荣誉、赢得光彩!

江姐观后感 篇4

“江姐”原名叫江竹筠,10岁时为了生活被迫去做童工,由于她个子天生矮小,根本就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会遭到工头用皮鞭暴风骤雨般的抽打。1939年十九岁的江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关押在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军统渣滓洞集中营。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了灌辣椒水、老虎凳等等各种酷刑,想让江姐说出有关地下党的情报,但江姐始终咬紧牙关,不吐半个字。气急败坏的敌人最后用特制的四棱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1949年11月27日江姐被无计可施的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9岁。

我的思绪从故事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我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无数像江姐这样英雄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当我们走进校园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当我们坐在家里开开心心地看电视时,当我们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吃饭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回头再读一遍江姐留给儿子的遗言,这不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吗?

江姐观后感 篇5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十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的童年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给我庆贺10岁生日,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狠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奶奶急忙赶来,担心地问:孙女,你怎么了?

江姐观后感 篇6

读《革命先烈江姐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江姐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江姐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却永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的事情。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比她们那时候幸福多了。但和那些先烈相比,我现在的行为是多么的渺小啊。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突然看见一种粉红色的棉花糖在卖,就闹着要,妈妈不给我买,我就板着个脸,心里很不痛快,就故意拖拉在后面慢吞吞地,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不少道理,我才感觉我做错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真有些脸红啊!

我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是由成千上万的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先先锋队队员,我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改正自己娇生惯养的毛病,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江姐观后感 篇7

《江姐》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她那梅花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

江姐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江姐只得被迫去工作,面对那高大的机器,她不得不站在高脚凳上操作机器,稍有疏忽,就要被打骂,她的10岁是在机器的轰隆隆声中度过。她的童年,没有一点儿美好的回忆。读到这儿,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长身体的好时机。我的10岁是美好的。为了给我过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等长辈就有好多人给我庆祝生日,礼物琳琅满目,和江姐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参加了党组织,因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用竹签插入她的指甲缝里,江姐手上血肉模糊。

在我读到竹签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好的江姐呀!我们的今天就是象她一样的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望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是江姐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这篇文章,江姐那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映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要高高举起您的旗帜,踏这您的足迹,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阳光姐姐读后感(通用4篇)


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阳光姐姐读后感”一定能够让您满意,读起来会让您内心感到一阵震撼。每本书都是一次提升素养的历练,读后感则能让这个历练更加深刻,并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阳光姐姐读后感 篇1

今年,我读了一本小说,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马斯骐的童年时光以及校园生活,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花钱之道。

文中说道:”钱是繁多的,也是极少的。“是呀,花钱如流水,但挣钱却难如登天。如果你要珍惜一点钱,就很难做到。例如:你看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或是手工品,又或是你最喜欢的东西。你能忍住不动心吗?你能不伸手去抚摸它吗?你能不去买它吗?但你手中有爸妈辛苦赚的钱吗?是的,你当然会回答:”当然有。“可你在买东西的同时,你的父母正在辛劳的赚钱给你买这些无所谓的东西。

说我对银子不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总有文章大谈银子不重要,重要的是XXX,但我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训并不是空穴来风。即使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但要做到对于白花花的银子一点也不动心,那么这人不是大脑有点问题,就是文盲到不认识银子了。不得不承认,爱财是人的天性。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是靠正道去挣。”不取不劳之财!“更是中国人尊严与财的一个辩论性的古训。

阳光姐姐读后感 篇2

友谊是有“辣”、“酸”、“苦”的经过,才会有“甜”的出现。

《爱上友谊的味道》有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做出一道完美的友谊。七月的太阳——辣,友谊的变化——酸,漂亮的误会——苦,友谊的味道——甜。

每个人都离不开友谊,但友谊不是凭空得来的,要用心去播种,总有一天种子会成为一片森林的。友谊并不是自私的,而是无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你的友谊,像鸡妈妈保护小鸡一样。你的友谊才不会被一些没有必要的误会,而破坏友谊。

友谊也许是最寂寞的,当别人有着朋友,而自己却只能孤单着。无聊的时侯第一个想到的是友谊,难过时也许第一个想到的是友谊,友谊比亲人还亲近。望着这本书——《爱上友谊的味道》,你脑里是否浮现出,朋友们那个真诚的微笑,那个也许不美却温暖人心的微笑。友谊是多么的美好呀!真情是多么的纯洁、明亮!

我也喜欢作者的描写,友谊没有欺骗和隐瞒,只有分享和快乐,这样的友谊才会快乐!

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诗人懂得友情,懂得珍惜友情,所以他才会依依不舍地送走朋友。

我们彼此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关心,保持这种朋友之间的友谊,才能从中体会才欢乐。

阳光姐姐读后感 篇3

你们知道阳光姐姐是谁吗,她就是伍美珍。我特别喜欢看她的书,今年暑假我去书店买了一本《阳光姐姐幽默派》,我爱不释手。

这是一本关于马斯琪和她们班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马斯琪有三个死党:小麦、锁锁、虽然她们四人组成了S4组合。马斯琪的同桌是八爪鱼。前桌是阿里路。我觉得最搞笑的一篇就是给阿里路一家取绰号:那天晚上,我在电视屏幕上看见一个长得和阿里路一模一样的人,跪在地上唱歌,于是,”阿里路“这个绰号正式在我大脑里诞生。

后来,阿里路的爸爸来学校被我们瞧见后,便得了个”阿尔卑斯“的外号!

再往后,我们又给阿里路的妈咪取了个昵称,叫”阿塞拜疆“。不仅如此,听说新来的地理老师是阿里路的舅舅,我们就送他一个”阿基米德“的绰号!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在人生中要乐观,不要面对挫折就没有自信。人生中总有一条路是自己看的上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就足够了。

阳光姐姐读后感 篇4

你们知道阳光姐姐是谁吗?对了,阳光姐姐就是伍美珍。我特别喜欢看她的书,今年暑假我去书店买了一本《阳光姐姐幽默派之把我的秘密告诉你》,我爱不释手。

这是一本关于马斯琪和她们班同学之间发生的一连串的幽默故事。马斯琪有三个死党:小麦、锁锁、虽然(马斯琪同学的名字)她们四人组成了S4组合。马斯琪的同桌是八爪鱼(绰号,因为手像章鱼的手)。前桌是阿里路(绰号)。我觉得最搞笑的一篇就是给阿里路一家取绰号:“那天晚上,”我“在电视屏幕上看见一个长得和阿里路一模一样的人,穿着长袍。跪在地上唱歌,于是,”阿里路“这个绰号正式在”我“大脑里诞生。

后来,阿里路的爸爸来学校被”我“们瞧见后,便得了个”阿尔卑斯“的外号!

在往后,”我“们又给阿里路的妈咪取了个昵称,叫”阿塞拜疆“。不仅如此,听说新来的地理老师是阿里路的舅舅,”我“们就送他一个”阿基米德“的绰号!

你们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很搞笑啊!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通用


每个学生肯定都有写作文的经历,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想法。一篇好的作文往往具备多个方面的条件,写作要避开那些坑?你也许需要"姐姐守护者观后感通用"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1

开始以为是关于妹妹控诉而滋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好奇最后会给出个怎样的结果,想必如果按这条路下去,会是个更有争议的话题。

有时觉得病人凯特反而是那个最累的人,当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真诚在陪伴的,可他们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过场而已,一个和你没什么联系的亲人,思想的远比感情的大很多。还有人和凯特说你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多么套路的话,甚至他们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么,而凯特像一个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个人的祝福,然后欢笑聊天。如果这时有个人只是静静的陪者,与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许那样的送别对即将死的人更好。开始觉得妹妹是可怜的,可想想凯特同样也可怜,生了自己不愿意的病,还要自己喜欢的人为自己而牺牲很大,却维持了只是更长不知道多久的时候。还好有了泰勒的出现,走完这一段,凯特的人生算是充盈了,她用了比别人短很多的时间经历了大部分该经历的,没有人的人生轨迹规定得到老才结束的。走到过顶点,似乎也够了。或许孩子到最后想的都是那个让自己着迷迷恋的人,最后的最后闪现在脑子里的有父母的多少呢,这像是个循环,而且越大越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然后变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她的妈妈,那个让人感觉最疼爱女儿的人,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有时感觉女儿的活着都是为了不让她妈妈的希望破灭,这或许就是男女很大的区别,父亲对女儿的关注永远不轻易表露,只会在她美丽的走下楼的时候默默看着,在她想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带着去海滩,在她快不行的时候,在亲戚朋友进行最后看望的时候,依然默默看着,这种爱深沉,真挚。

人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紧抓不放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看不清真正要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当然,这些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没有经历过很多都没法体会。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该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为对方好已经不能成为借口,更何况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缘,有来的时候,就有走的时候。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2

一篇令人感动的小说,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安娜,一个13岁的小姑娘,她的出生是为了患白血病姐姐凯特的捐赠者。在无数次抽血、抽骨随、捐血小板之后,她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要回医疗监护权。曾经以为她是自私的,难道她能忍受失去亲姐姐的痛苦吗?也为她感到悲哀,自出生开始就被要求忍受无数次痛苦,成为姐姐的免费捐献者,直到被要求捐出一个肾脏。

两个孩子的母亲,一边是患白血病随时都可能离开的大女儿凯特,一边是可爱的小女儿安娜。患病的凯特几乎占据了妈妈整个的身心,同情她、理解她。如果换作是我,也会同她一样吧。都是自己的孩子,怎能不爱?但面对随时都可能消失的孩子,重心难免有些偏移。

家中另一个被人忽视的男孩,竟然选择了放火来吸引父母对他的足够重视。

冷血的律师却原来是身患癫痫,为了不让心爱的女人陪他受苦,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忍受。

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最初的意料。最终,安娜勇敢地站出来说明了她这次会出来控告自己的父母的原由:安娜真的爱她姐姐、也爱她父母、更爱这个家庭,只是真正受不了长期的折磨竟然是凯特。当她知道安娜要再捐一颗肾给她时,她很坚持地告诉安娜:不要捐!甚至当安娜告知凯特她要去找律师扞卫自己的医疗监护权时,凯特竟然很认真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说了一句:谢谢!多么伤感而又令人感动。但是,还没有结束,作者似乎不满足于此,要将悲伤进行到底。在宣判结束后,安娜乘坐律师的车出了车祸。安娜走了,她的肾最终还是用到了凯特的身上,凯特奇迹般地好转了,只是在这个家庭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块痛得无以形容的区域---那就是安娜的美好与善良!

很久没遇到可以让我流泪的小说了,读完《姐姐的守护者》我却控制不住地抽泣起来。心底里的伤感那么浓那么深。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3

看完这部电影忽然想起之前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不想死,却不惮于死;向往活,但不困于活”。我想姐姐凯特就做到了这点。也特别感动于姐姐凯特临走之前制作的那本家庭影集。读后感.里面实实在在记录了家庭成员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情景。凯特边翻影集边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感情上充沛地表达了凯特对于生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家人的思念和依依不舍。她打算把这个作为最后的礼物留给家人。

谁做的是正确?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吗?好像又没有对错。作为一名母亲,拼命想尽各种办法让凯特活下去。这种执着的精神很令人敬佩,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最终凯特却选择遵循天道自由地死去,这就好比跟母亲说,爱我,就请放手。影片中多处展示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各种场景,但也不乏由于父亲/母亲疲于应对凯特的病情而顾及不到其他孩子的情景。有绝症的家庭是不幸的,悲哀的,每个家人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影片中,除了母亲辞职专门照顾生病的凯特,还有阿姨平时照料。也有哥哥妹妹们的懂事和各种支持。真应了平时那句老话,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尤其还是重病癌症。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4

她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她自己,而是因为另外一个人。

她的成长,很少鲜花,很少掌声,没有奔跑,没有聚会,没有少女应有的快乐,她因为别人的痛苦而更加痛苦,但她没有逃避。

爸爸妈妈的关爱很少落在她身上,他和哥哥一样,被忽视了,要把全部的爱倾注于那位生病的姐姐身上。

姐姐发病了,她就要到医院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为姐姐提供各种各样的必要资源:血小板、干细胞、骨髓……

妹妹爱姐姐,所以她一直以来无论有多痛都坚持帮助姐姐。可是,这次,姐姐累了。

妈妈爱姐姐,从姐姐一生病,妈妈就一直很努力的寻找治疗方法,她固执的认为,只有一直治疗才是对姐姐好。姐姐也很努力的接受治疗,但只有她知道,这很疼,而且最重要一点,她知道这个病很难治愈,而且妈妈因为帮助她治病,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父亲一个人负担全家的全部开销,妹妹一直陪她受累,弟弟也常常受到忽视。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拖累自己的家人,带给大家痛苦,但妈妈的固执让她无可奈何。

有一天,姐姐因为肾衰竭需要妹妹捐一个肾给她。就在这时,妹妹把妈妈告上了法庭。律师先生接了她的案子,用尽一切方法帮助妹妹。法庭上,律师先生和律师妈妈据理力争,哥哥这时候站出来,告诉妈妈,妹妹是因为姐姐才这么做的。律师先生这时冲出法庭,他的癫痫病发作了。“他接我这个案子,是因为他知道不能支配自己身体的痛苦”。

影片的最后,姐姐在妈妈身边安然离去。姐姐离去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妹妹眼中的大家,都走上了自己该走的路上。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身要走的路,每一个生命的归属都不尽相同。影片中的每一个主人翁,都充满对姐姐的爱,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正如妈妈对姐姐的爱,是一种固执的爱,一种强大的母爱;而妹妹对姐姐的爱,是一种理解的爱。妈妈对姐姐的爱并不是有错,只是她可能没有听清楚姐姐的心声,所以由妹妹替姐姐完成了心中的愿望。

片尾妹妹说过:“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棒。”的确,姐姐勇敢地走到了自己应有的归属。

爱本身并没有错,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尊重对方的想法,让其向应有的归属走去。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5

太过感性的人会被细微的情感触动,影片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进行着,插叙,不同角色的独白,情节的发展看似波澜不惊,却处处暗示着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没有看过原著,单纯从影片的第一次观影来说我的感受。109分钟,和演员们一起度过,眼睛红肿。

说不出大道理,只是联想到很多逝去或是曾经离死亡很近的亲人和那些永远在你身边的家人。记得那年初一,像往常一样上课,教室门口出现满脸胡渣的老爸,和班主任一番交流后,让我收拾东西。车上得知要前往的目的地,得知老爸匆忙从杭州赶回来,得知很多人都同时赶往那个地方。从城南到城北,不远,车上爸爸放的音乐是梁祝。我们赶去像外公做最后的告别。到病房后,眼泪不由自主往下淌,妈妈哽咽的让我不要哭,和外公说说话,外公在呼吸机的帮助下艰难的说着些什么,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因为癌症的转移看不见了,我看到他对我笑。外公的外形和以前很不一样,独自由于肿瘤变得巨大,他很艰难的对妈妈说话,妈妈一个劲的答应,舅舅在不远处呆呆的站着,外婆被带离了病房……

后来的一切,就像很小的时候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医生开始最后的抢救,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病房外……妈妈被人拽着,疯狂地向往病房里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那样的行为,她说她的爸爸没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至亲的离去,当时很不能理解她的情绪,认为死亡是生命的轮回,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经历。就像之后甚至如今的很多时候,每当谈起外公,妈妈总是会很内疚的说,是因为当时她的不果断,才造成了最先外公病情的耽搁。以致之后的所有,有关复发,转移到死亡的不幸。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母亲的努力治疗,拯救女儿的出于本能和常理的行为很容易的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妈妈,不论是父母对儿女还是儿女的反哺。对生命的渴求,是人的本能。可是,在面对生存希望渺茫的时候,在不幸身患绝症的时候,我们是要勇敢的和病魔作斗争,一次又一次的接受痛哭的手术,还是选择生命的终结?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6

世界上最感人的行为都来自爱,一切为了爱。

——题记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安娜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凯特活下去,她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

主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守护”吧。是凯特挣扎着的生命中,“守护”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妈妈,怀揣着强大也强行的母爱,把“让女儿多活一天”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是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制造出来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并认为生活就是该这样。

有时觉得病人凯特反而是那个最累的人,当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真诚在陪伴的,可他们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过场而已,一个和你没什么联系的亲人,思想的远比感情的大很多。还有人和凯特说你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多么套路的话,甚至他们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么,而凯特像一个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个人的祝福,然后欢笑聊天。如果这时有个人只是静静的陪者,与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许那样的送别对即将死的人更好。

而她的妈妈,那个让人感觉最疼爱女儿的人,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有时感觉女儿的活着都是为了不让她妈妈的希望破灭。可我却认为,人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紧抓不放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看不清真正要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影片中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当然,这些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没有经历过很多都没法体会。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该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为对方好已经不能成为借口,更何况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一本相册),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电影的结尾,安娜有一段发人深思的独白,抄录在这里,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I guess. Death is just death. Nobody understands it.

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 And in the end ,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 ,that was’t the point. The point was , I had a sister. She was fantastic.

One day ,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

But until then ,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7

我是在我同班同学的影响下才观看了这部电影的。这确实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在看到感动的情节时,我也感动得哭了。

《姐姐的守护者》讲述的是为了让罹患血癌的凯特能够活下去,父母通过基因技术“制造”了与凯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儿——安娜。安娜感觉自己只是姐姐凯特的“药罐子”,11年来,凡是在凯特有需要的时候,无论是脐带血还是白血球、肝细胞、骨髓,她都得源源不断的向凯特提供。然而,即使有孤注一掷的妈妈、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边所有人的爱,凯特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肾功能的衰竭必须要年仅11岁的安娜捐献出自己的一个肾。

这一次,安娜选择了拒绝,并且寻找到律师坎贝尔把母亲告上法庭,她要捍卫自己的身体。然而,法庭上哥哥杰西却吐露了另一番真相。原来是姐姐在她的男友因癌症去世早就有了轻生,放弃治疗的念头,只是不想她妈妈对她的期望,她才不敢说出来。所以她想用这个办法使妈妈放弃治疗她的机会。事情被揭露以后,凯特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最后他们一家人陪着凯特走完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为姐妹之间的感情,姐姐跟她男朋友之间的爱情而感动。姐姐凯特跟她男朋友都是癌症病患者,他们都是乐观坚强的人,他们两个在彼此的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虽然有时候化疗等这些让他们难受得很,但是他们之间的互助让他们中谁都不感觉辛苦,因为此时他们身边有一个可以理解他们痛苦,给予彼此安慰的人。所以即使两个人的命运都蛮悲惨的,但是你绝对不会觉得他们可怜。因为我们很清楚能找到一个真正你爱的然后他又真正爱你的人真的很不容易的。最后凯特男朋友的离去就让凯特感同失去灵魂一样,这样她没有了一直支持她,鼓励她,可以跟她分享快乐与痛苦的人,她的生存可能已经没有了意义了。尽管凯特最后的轻生有点不尊重生命,可是她对爱情的那种执着与坚守还是可以理解了。

至于姐妹之间的感情,更为感动了。虽然小安娜的出生完全是为了拯救她姐姐,但是她自己却心甘情愿做这些,只为完成姐姐的心愿。她虽为姐姐而生,但是却始终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姐姐虽已离去了,但是她依旧坚持做他跟姐姐姐妹之情的守护者。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8

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只是纯粹的觉得应该会很好看,因为卡梅隆迪亚茨。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活下去,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的理由。

电影采用插叙回忆的方式婉婉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曾经的温馨美满,还有现在表面和谐,但是随时可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的隐患。

每一小段故事都让人有新的体会。妈妈为了因为化疗而掉发的女儿,自己也理了头,就为了,和女儿一起出去透风;姐姐凯特和男友泰勒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老夫妻,相互扶持,能够理解各自的忧郁疾病困扰的苦痛,凯特问泰勒拍不怕死,泰勒说不怕,因为要不是自己生病,就不会遇到凯特,两人也不会相爱,凯特感觉到甜蜜的爱,然后泰勒就悄无声息的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能和凯特道别;最后法庭,才道出,原来一切都是凯特累了,想走了,所以才叫妹妹把妈妈诉讼到法庭,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不和自己说,其实,姐姐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是,妈妈近乎偏执地不想放手,真的不想放弃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

一个家庭,由于姐姐的病情,弟弟妹妹的感受被妈妈忽略了。弟弟有阅读障碍,妹妹可能从小觉得自己来到世界只是一个治疗的工具,爸妈也失去了爱情的感觉,姐姐,一切都看在眼里,所有的苦痛也都觉得源于自己,于是,她只能叫妹妹帮助自己,妹妹也真的没有让姐姐失望,真的很勇敢,11岁的少女,真的找了律师,并且最后赢得了诉讼,尽管最后诉讼的结果看来真的已经无足轻重了,整部剧就那样不温不火,或许在爸爸坚持要带姐姐最后一次去海滩的时候,跟妈妈发生冲突,算是比较高潮的地方吧。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不能说这部电影谁演的好演的不好,因为所有这些演员的密切合作才能演绎出如此感人温馨和令人深思的作品。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篇9

这是个五口之家。凯特两岁时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向姐姐“供应”了白血球、干细胞、骨髓……后来,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献一个肾。但这回安娜不干了,她无法忍受自己一再被当成“药品”,还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控告父母夺走了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母亲不能谅解小女儿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安娜,认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儿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明明谁都没有错,可是这个家庭却变得支离破碎,全家陷入一个无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还记得母亲在法庭上那动容的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认识路有什么用,房屋在崩坍,弥漫着有毒气体!掌心掌背同样是肉,她的无奈,她的无所适从,她的惊慌失措,都是因为爱。两个女儿都是舍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没有错啊,她已经13岁了,谁真正关心过她作为一个“器官供应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种连自己离开餐桌都没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争。不禁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啊!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凯特需要的她同样需要。她也需要关怀需要爱,不是在凯特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

曾经觉得那个哥哥杰西应该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应该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一方面,他羡慕安娜能够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羡慕凯特能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模板7篇)


现在,有请阅读编辑推荐的《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每一次观看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写观后感也是为了让我们不要遗忘内心感悟,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1】

刚望这个片子的时候,只是赐獾木醯糜Ω没岷芎猛,由于卡梅隆迪亚茨。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活下往,不想继承为姐姐捐募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的理由。

片子采用插叙归忆的方式婉婉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曾经的温馨美满,还有现在表面和谐,但是随时可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的隐患。

每一小段故事都让人有新的体会。妈妈为了由于化疗而掉发的女儿,自己也理了头,就为了,和女儿一起出往通风;姐姐凯特和男友泰勒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老夫妻,相互搀扶,能够理解各自的忧郁疾病困扰的苦痛,凯特问泰勒拍不怕死,泰勒说不怕,由于要不是自己生病,就不会碰到凯特,两人也不会相爱,凯特感觉到甜美的爱,然后泰勒就悄无声息的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能和凯特作别;最后法庭,才道出,原来一切都是凯特累了,想走了,所以才鸣妹妹把妈妈诉讼到法庭,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不和自己说,实在,姐姐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是,妈妈近乎偏执地不想放手,真的'不想抛却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

一个家庭,因为姐姐的病情,弟弟妹妹的感慨感染被妈妈忽略了。弟弟有阅读障碍,妹妹可能从小觉得自己来到世界只是一个治疗的工具,爸妈也失往了爱情的感觉,姐姐,一切都望在眼里,所有的苦痛也都觉得源于自己,于是,她只能鸣妹妹匡助自己,妹妹也真的没有让姐姐失瞅,真的很勇冈冬11岁的奼女,真的找了律师,并且最后赢得了诉讼,绝管最后诉讼的结果望来真的已经无足轻重了,整部剧就那样不温不火,或许在爸爸坚持要带姐姐最后一次往海滩的时候,跟妈妈发生冲突,算是比较暖潮的地方吧。

没有再泛起奇迹,姐姐已经过于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良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归忆,还有自己的甜美的爱情的归忆(一本相册),就在那晚休止了呼吸。

不能说这部片子谁演的好演的不好,由于所有这些演员的紧密亲密合作才能演绎出如斯感人温馨和令人深思的作品。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2】

世界上最感人的行为都来自爱,一切为了爱。

——题记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安娜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凯特活下去,她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

主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守护”吧。是凯特挣扎着的生命中,“守护”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妈妈,怀揣着强大也强行的母爱,把“让女儿多活一天”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是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制造出来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并认为生活就是该这样。

有时觉得病人凯特反而是那个最累的人,当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真诚在陪伴的,可他们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过场而已,一个和你没什么联系的亲人,思想的远比感情的大很多。还有人和凯特说你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多么套路的话,甚至他们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么,而凯特像一个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个人的祝福,然后欢笑聊天。如果这时有个人只是静静的陪者,与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许那样的送别对即将死的人更好。

而她的妈妈,那个让人感觉最疼爱女儿的人,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有时感觉女儿的活着都是为了不让她妈妈的希望破灭。可我却认为,人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紧抓不放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看不清真正要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影片中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当然,这些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没有经历过很多都没法体会。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该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为对方好已经不能成为借口,更何况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一本相册),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电影的结尾,安娜有一段发人深思的独白,抄录在这里,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I guess. Death is just death. Nobody understands it.

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 And in the end ,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 ,that was’t the point. The point was , I had a sister. She was fantastic.

One day ,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

But until then ,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3】

看完这部电影忽然想起之前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不想死,却不惮于死;向往活,但不困于活”。我想姐姐凯特就做到了这点。也特别感动于姐姐凯特临走之前制作的那本家庭影集。读后感.里面实实在在记录了家庭成员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情景。凯特边翻影集边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感情上充沛地表达了凯特对于生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家人的思念和依依不舍。她打算把这个作为最后的礼物留给家人。

谁做的是正确?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吗?好像又没有对错。作为一名母亲,拼命想尽各种办法让凯特活下去。这种执着的精神很令人敬佩,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最终凯特却选择遵循天道自由地死去,这就好比跟母亲说,爱我,就请放手。影片中多处展示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各种场景,但也不乏由于父亲/母亲疲于应对凯特的病情而顾及不到其他孩子的情景。有绝症的家庭是不幸的,悲哀的,每个家人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影片中,除了母亲辞职专门照顾生病的凯特,还有阿姨平时照料。也有哥哥妹妹们的懂事和各种支持。真应了平时那句老话,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尤其还是重病癌症。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4】

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空气、水和爱。然而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爱(除了母爱)被污染了。惟其被污染了,我们才渴望得到蔚蓝的天空、澄澈的清泉和圣洁的爱。文学反映现实,当下爱情小说折射被污染的爱情固然无可非议。可是事情还有另一个侧面——当被污染的爱情已经充斥我们周围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兴致勃勃地观看文学这面镜子里折射的被污染的爱情么?还有那个必要吗?

当然,这话用在电影中也一样,你还渴望看看这掩藏在自私面具下的爱么?我是先看了小说才找来看的电影,觉得结尾的修改很”大快人心“。请原谅我的大不敬,但是当一个女孩从出生开始就为了拯救她的姐姐,从脐带血到之后的细胞血液,再到最后的肾脏,她的存在似乎只是证明了父母对姐姐的爱。我不想说她妈妈其实很爱她,但这种爱多少是寄生在对姐姐的爱的前提上吧。

青春期的我很叛逆,我觉得我活着只是父母的某种延续。老妈渴望学医,那么要不我去学医要不我得嫁个大夫。老妈觉得我学小提琴好,那么即使我喜欢的是弹琴,仍然要去每周一次的提琴课锯木头。后来喜欢画图,老妈觉得没前途,让我以学业为大,十年的绘画学习就这么被”咔嚓“了,还好,画图没从我的人生中被彻底删节,也算老妈多少理性。

也许你发现了,抱怨大多来自对母亲的,这时候你还觉得母爱是最纯洁的么?这个时候,我倒喜欢上老爸,尽管在他的脑子中女儿是个不爱喝牛奶,不能吃辣,爱看幼稚动画的孩子,而其实我很爱喝牛奶,并且无辣不欢,喜欢动画并热衷手绘涂鸦,想以此为事业的人,但我不得不说,老爸对我的爱有时候更容易让我接受,因为我知道,我们是平等的。卡!先不要这里指责我。并不是说老爸不贴心不关怀,父爱通常来的“深沉”。朱自清爸爸的一袋橘子让他即使老大老大了,仍能哭一鼻子。我老爸平时对我不闻不问,但他会在搬新家的时候整来一架钢琴,只为他知道女儿小时候最想要的礼物就是钢琴,而那时家里没条件,只能用电子琴替代。生日时的苹果手机,争吵后的MP3播放机,上学初就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毕业前的牢骚和帮忙投简历……老爸的礼物不多,督促不多,但我会觉得每次都那么感动,感觉他是琼瑶阿姨附体,逼得你眼泪打转,一流就不止。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5】

小说中的姐姐凯特在2岁时得了白血病,父母为了救她,经过遗传基因配对生下了妹妹安娜,于是安娜从一出生便被贴上了“特效药”的标签,这是她活着的唯一价值和使命。从脐带血开始,到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她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凯特捐献出来。为了成为凯特的特效药,她不能远行去参加曲棍球训练营,她必须随时待命,因为凯特随时都会有状况发生。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安娜捐得筋疲力尽,她实在太累了。当安娜看到凯特再一次犯病,并且还出现了肾衰竭的病情,她怕了,退缩了。她用自己给姐姐捐献骨髓后,父母送给她的,她认为最为珍贵的礼物,去换取了一名律师,她希望律师能帮助她争取到自己的身体的医疗权和支配权。

当母亲收到法院的传单,她很不能谅解小女儿为何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小女儿,长期以来只关心大女儿的健康,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妹妹一方面不希望深爱的姐姐死亡,但又不希望自己存在的尊严被一再忽视,而家中另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大儿子,则觉得自己在家中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

这个五口之家的每一个成员,出发点也全部都是爱,因为爱,才会保护对方,因为保护才会使另一方受伤害,因为爱,对方一天不解脱,另一方也就无法解脱。听听三个孩子的母亲莎拉在法庭上的一段陈辞,能说她的行为不是出于爱吗?“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我当然知道。我明白那可能导致我或许会同时失去两个女儿?是的,我明白。我知道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吗?我绝对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时保住她们两个的机会。那合法吗?合乎道德吗?那是疯狂的、愚蠢的,还是残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6】

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只是纯粹的觉得应该会很好看,因为卡梅隆迪亚茨。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活下去,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的理由。

电影采用插叙回忆的方式婉婉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曾经的温馨美满,还有现在表面和谐,但是随时可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的隐患。

每一小段故事都让人有新的体会。妈妈为了因为化疗而掉发的女儿,自己也理了头,就为了,和女儿一起出去透风;姐姐凯特和男友泰勒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老夫妻,相互扶持,能够理解各自的忧郁疾病困扰的苦痛,凯特问泰勒拍不怕死,泰勒说不怕,因为要不是自己生病,就不会遇到凯特,两人也不会相爱,凯特感觉到甜蜜的爱,然后泰勒就悄无声息的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能和凯特道别;最后法庭,才道出,原来一切都是凯特累了,想走了,所以才叫妹妹把妈妈诉讼到法庭,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不和自己说,其实,姐姐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是,妈妈近乎偏执地不想放手,真的不想放弃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

一个家庭,由于姐姐的病情,弟弟妹妹的感受被妈妈忽略了。弟弟有阅读障碍,妹妹可能从小觉得自己来到世界只是一个治疗的工具,爸妈也失去了爱情的感觉,姐姐,一切都看在眼里,所有的苦痛也都觉得源于自己,于是,她只能叫妹妹帮助自己,妹妹也真的没有让姐姐失望,真的很勇敢,11岁的少女,真的找了律师,并且最后赢得了诉讼,尽管最后诉讼的结果看来真的已经无足轻重了,整部剧就那样不温不火,或许在爸爸坚持要带姐姐最后一次去海滩的时候,跟妈妈发生冲突,算是比较高潮的地方吧。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不能说这部电影谁演的好演的不好,因为所有这些演员的密切合作才能演绎出如此感人温馨和令人深思的作品。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7】

这是个五口之家。凯特两岁时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向姐姐“供应”了白血球、干细胞、骨髓……后来,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献一个肾。但这回安娜不干了,她无法忍受自己一再被当成“药品”,还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控告父母夺走了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母亲不能谅解小女儿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安娜,认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儿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明明谁都没有错,可是这个家庭却变得支离破碎,全家陷入一个无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还记得母亲在法庭上那动容的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认识路有什么用,房屋在崩坍,弥漫着有毒气体!掌心掌背同样是肉,她的无奈,她的无所适从,她的惊慌失措,都是因为爱。两个女儿都是舍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没有错啊,她已经13岁了,谁真正关心过她作为一个“器官供应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种连自己离开餐桌都没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争。不禁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啊!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凯特需要的她同样需要。她也需要关怀需要爱,不是在凯特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

曾经觉得那个哥哥杰西应该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应该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一方面,他羡慕安娜能够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羡慕凯特能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相关推荐

  • 我的姐姐观后感12篇 作文阅读的书写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作文也能让我们进行一种自我的探索。优秀的作文它的标题能够瞬间吸引眼球。关于作文我们可以如何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我的姐姐观后感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看完《我的姐姐》感到很气愤,总想找一句话来形容这部我的姐姐给我的感受,搭地铁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
    2023-06-24 阅读全文
  • 我的姐姐观后感(分享11篇) 掌握写作技巧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具备的技能,作文有助于我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好的文章需要有深刻的人生认知,那大家认为优秀作文应该怎么样?也许以下内容“我的姐姐观后感”合你胃口!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评,不会对电影的拍摄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
    2023-07-04 阅读全文
  • 我的姐姐观后感(优选15篇) 小编从众多资料中精挑细选推出了这篇最受欢迎的我的姐姐观后感,如何就作品名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观众们有所领悟,每个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内容都不一样。写下观后感对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4-24 阅读全文
  •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精选7篇) 从学习语文开始,作文就一直陪伴我们,通过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作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姐姐的观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
    2023-07-09 阅读全文
  •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800字通用10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我的姐姐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2023-06-28 阅读全文

作文阅读的书写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作文也能让我们进行一种自我的探索。优秀的作文它的标题能够瞬间吸引眼球。关于作文我们可以如何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我的姐姐观后感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看完《我的姐姐》感到很气愤,总想找一句话来形容这部我的姐姐给我的感受,搭地铁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

2023-06-24 阅读全文

掌握写作技巧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具备的技能,作文有助于我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好的文章需要有深刻的人生认知,那大家认为优秀作文应该怎么样?也许以下内容“我的姐姐观后感”合你胃口!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评,不会对电影的拍摄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

2023-07-04 阅读全文

小编从众多资料中精挑细选推出了这篇最受欢迎的我的姐姐观后感,如何就作品名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观众们有所领悟,每个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内容都不一样。写下观后感对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4-24 阅读全文

从学习语文开始,作文就一直陪伴我们,通过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作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姐姐的观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

2023-07-09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我的姐姐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2023-06-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