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分子课件(优选5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分子课件。

想了解“分子课件”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帮您搞定。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授课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希望您能从本文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分子课件 篇1

《分子和原子》教案执教: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伍艳萍指导: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 孟庆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程序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板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动画模拟] 桂花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图像展示]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进入情景,思考桂花“飘香”是什么原因?猜想:……

 

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话题,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问题,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动画和实物图像中感知分子的存在。

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分子[思考问题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我们知道,水有“三态”的变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氢气和氧气。那水有“三态”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为什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呢?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么小,我们会运动吗?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板书](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疑惑,边听、边思考,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问题,从而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分组实验一:        分组实验二:

 

 

 

[思考问题2] 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板书](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思考问题3] 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分析推理]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思考问题4]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实验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疑惑,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举例说明。 采用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探究活动二】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演示] 用带刻度的长玻管做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演示]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板书](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结论] 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思考问题5]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分子是一种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动画模拟: 水 水蒸气           水       氢气+氧气[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

2.原子[动画模拟]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停的运动和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等特征。[板书]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1+1≠2,提出猜想与假设。从沙子钻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实情境里获得启发,理解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思考,回答。(运动→溶解扩散,空隙→液面下降)

分组实验

 

 

通过实验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第一种情形: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变。 第二种情形: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归纳分子的基本特征,给分子下定义。

观看动画,理解变化过程。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 

 

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当学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 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 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激疑思辨]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如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迁移运用四]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课外延伸]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在教师引导下,从颜色、味道、质量等方面分析出:能体现和测量出这些物理性质的必然是许许多多分子的聚集状态,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是谈不上这些问题的。 

 

从释疑解惑中加深对概念严密性、深刻性的理解。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列表对比归纳、总结分子与与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章节“原子的构成”做好准备。四、教学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1.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附:1.板书设计2.《分子和原子》学案附1:板书设计

 

 

 

 

 

 

 

 

 

 

 

 

 

 

 

 

 

 

 

附2:《分子和原子》学 案【问题情境】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问题设疑】桂花为什么会“飘香”?猜想……观看模拟动画和实物图像得出结论:                                           。【问题思考】 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它们有哪些微粒特征(基本性质)呢?(提示:是否有质量和体积?能否运动?微粒间是否有间隔?)从“水分子的自述”我知道了: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1. 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                                             。2. 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明白了:                           。3.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烧杯A 烧杯B现象  解释  4.得出结论:                                                               。5.讨论交流:烧杯A、B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这样设计起什么作用?

[迁移运用一]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探究活动二】 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吗?1.观察演示实验: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             100mL。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上这种现象?猜想:                                                                 。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 讨论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2.观察演示实验: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体积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其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下降了。这一现象用分子的知识如何解释?

[思考问题] 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分组实验:如图3所示,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气,两者等体积,用手堵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压栓塞,观察现象。发现:                                                。结论: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的间隔是可以改变的?【思考问题】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分子是一种                   、                、                      微小粒子。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观看模拟动画】 水  水蒸气      此变化属于      变化,分子本身       变化。                     水       氢气+氧气  此变化属于      变化,分子本身       变化。  分子的定义:                                                                。【观看模拟动画】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理解发生变化的实质。[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           、            、               等基本性质。原子的定义: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了: 1.                                                 。2.                                                 。3.                                                 。……【激疑思辨】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迁移运用四】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分   子 原   子定   义  基本性质  区   别  联   系 

 

分子课件 篇2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及我校最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在第一章接触到了微观的原子、分子的基础上,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设置本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成因及突破]

《水分子的运动》属于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分子的特征是本节的重、难点。一直是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地方。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微观本身抽象难懂;

二是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存在认识误区。如何使微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目标分层教学法来突出重、难点即利用幻灯片创设情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提出微粒的特性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四、教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启发式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体通过问题探究、对比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

本节课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五、学情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自然课本以及初中物理中已经从宏观上接触到水的三态变化,并且已经会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等这些的词语来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三态的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2、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认为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体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的教育方式

六、教学创意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充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生活现象时,借助课件来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微观理解。

3、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化学事例来对本节内容进行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七、课堂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用时1—2分钟)

引发问题:

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只存在了几天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整个过程?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走进实验、体验快乐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等量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先确定试验方案和步骤,然后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用时4—5分钟)

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让学生建立猜想,制造悬念,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用时2—3分钟)

3。探索新知、定位提升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图片生动、形象,起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是将学生由宏观引入微观的重要环节,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为学习下面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用时4—5分钟)

4。感悟收获、体验成功实验探究二:

(友情提示:①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合作完成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用时4—5分钟)实验1:放一小块蔗糖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2: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看实验探究二的现象,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即分子的特点)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

(用时3—4分钟)学生会从自己的感悟中懂得收获,从收获中,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5、当堂检测、反思成长(用时4—5分钟)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检测中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会从微观上解释生活现象,达到进一步突破。

八、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九、教学反思

1。实验探究的成功与否,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微观的分子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子课件 篇3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

2、讲授新课:

[实验3-2] 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

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1: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探究活动1:

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仍为无色

操作: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操作: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12分钟。

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结论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解释:(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探究2、酒精与水混合

操作: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毫升?

现象: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毫升。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

总结:略

作业:昌平练习册,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识: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2、情景引入:

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

3、讲授新课: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

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讲解:1、分子的观点(板书)

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

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板书)

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略

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板书)

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

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观点(板书)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

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

总结:略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昌平练习册

课后反思:

分子课件 篇4

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目标:知到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让学在脑海中能形成物质的结构模型;了解分子的相关知识;懂得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学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懂得固液气不同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走进分子世界。

一、建立物质结构模型

1、活动:观察老师的实验(往一块海绵和一块玻璃砖上加水); 让学生分析海绵能吸住水的原因?

2、活动一:观察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的现象;

结合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提出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如何排列的猜想。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4、活动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先加入一半的水,再换用酒精慢慢地将其加满,封闭关口将玻璃管翻转几次,观察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有何变化?

5、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6、以上是我们探究物质结构模型的方法,那么,科学家们在研究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时,用什么方法呢?

7、练习,选出正确的物物质结构模型。

引入: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没有间隙,我们直接用肉眼看看不就知道了吗,还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做实验呢?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得见呢?

二、分子动理论 物质的组成

1、介绍电子显微镜及其拍摄的图片。

2、自学关于分子的相关知识。

3、问:当老师擦黑板时,坐在前排的你透过阳光看见空气中飘满了粉笔的粉尘,你是否曾觉得你看到了构成粉笔的分子了呢?你能想象的出需要有多少个分子构成的微粒才能被你看的到吗?

4、举例介绍分子数量级有多小。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受,创设情境: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盒子,开一个小孔,让里面的气体分子以每秒1亿个的速度出去,需要多久小盒子里的气体分子可以全部放出来?让学生猜测。

5、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结论。

分子运动

1、活动三: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问:你看到红墨水分子运动了吗?那我们是怎样得到分子在运动的呢?(运用了推理的方法)

2、应用:鉴别酱油和醋。(推理)

3、练习(学案)

创设情境:若分子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那么还会存在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吗?

当分子远离运动时,总有一种力将它吸引过来,由此推理,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吸引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活动四:肥皂膜实验。观察一侧泡沫破裂后细线的移动方向。

2、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吸引力,那么,分子间还会有间隙吗?由此推理分子间还可能存在排斥力。介绍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关系。

3、总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有时引力起主导作用,表现出吸引;有时斥力起主导作用,表现出排斥。

4、练习(学案)

三、知识的总结与迁移运用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性质。

四、巩固练习

1、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解决的方法是()A.凭自己的想像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D.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

2、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3、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较重的物体,这一现象说明了()A.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D.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4、下列事例中能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将泥沙放入水中,水变的浑浊 B.打开香水瓶盖子后,满屋都能闻到香味 C.公路上汽车开过时一片尘土飞扬 D.下雪天雪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扫地时,我们看到尘土飞扬,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课后探究:为什么炒菜时放一点盐,菜很快就变咸了,但腌菜时,放了盐,要过好几天才能变咸?(为此,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分子运动的探究问题,并通过实验得出你的结论吗?)

分子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喜欢《分子课件(优选5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分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23春酒课件(优选5篇)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揭示“春酒课件”内涵的文章。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学生反应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要想全面了解该话题请您继续阅读下文相关内容!...
    2023-07-30 阅读全文
  • 计划的课件(优选5篇) 新加入学校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时可能用到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经过精心挑选,为您带来了“计划的课件”这一份值得细心收藏的教案,提醒您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5-29 阅读全文
  • 动物笑谈课件优选5篇 开学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注重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为了帮助您更好地设计教案,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信息:“动物笑谈课件”,请您务必收藏本网页!...
    2023-06-06 阅读全文
  • 父与子课件(优选五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父与子课件,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
    2023-11-08 阅读全文
  • 文件课件优选 请看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的有关“文件课件”的资讯。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2023-05-13 阅读全文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揭示“春酒课件”内涵的文章。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学生反应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要想全面了解该话题请您继续阅读下文相关内容!...

2023-07-30 阅读全文

新加入学校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时可能用到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经过精心挑选,为您带来了“计划的课件”这一份值得细心收藏的教案,提醒您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5-29 阅读全文

开学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注重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为了帮助您更好地设计教案,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信息:“动物笑谈课件”,请您务必收藏本网页!...

2023-06-06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父与子课件,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

2023-11-08 阅读全文

请看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的有关“文件课件”的资讯。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2023-05-13 阅读全文